人生之羞辱,莫大于变节
[db:作者]  发于:2016年10月27日

关灯
护眼
人生之羞辱,莫大于变节,宜家 找小说 。 数年前曾读过很多历史人物如卫青、霍去病、岳飞、徐达、袁崇焕、戚继光等等的评传,那时还是花作衣裳云是梦的年纪,不谙世事,看过就看过了,并不十分的理解。

在扔了书包外出打工这几年,却一直都记着,时不时的会想起来。魂魄归兮,对血脉宗族的信仰由少时的无所谓,到一年一年,一点一点变得固执了起来。

我想我是理解那些的民族英雄的,就算是忠于一个昏君也是固国的,江山绝不易于它邦。

我的家乡据官方资料统计有17个民族杂居,语言流行汉语,其中又分土白话、官话、客家话、广东话、阳山话、船家话等多种方言。此外还有壮语和瑶语,操本地方言和讲壮语、瑶语的少数民族,大都能听懂或能讲普通话。

经常遇到有人问我是什么民族,我说我是汉族的。他们都觉得很是意外,(听说以前是少数民族的考试都可以加分)。说你们以前不是可以更改民族的么?我说我是汉族。 我就是个平常人,一个平常不过的女子只能以我所能做的平常的方式来忠诚于我的民族。

如今,网上的言论让我也感到很多苍凉。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连一千年来从未有人质疑的大汉奸都能说成是大忠臣的,看来礼仪廉耻,仁义理智,早已日渐式微,存者不多了。

对民族的忠诚和信仰,本应是该最后坚固的,不想在一些人眼里还是如轻鸿柔沙,在某些人面前不值一提。 家乡积居的民族主要为汉民族和瑶民族。民族杂处,随女嫁男娶形成血缘关系,自由选定父系民族或母系民族这自然是可以的。但事实是,汉家纯统的人们,很多已经无由而变更了自己的民族,仅仅就是为了政治偏向流溢出来的那一点势利。

人生之羞辱,莫大于变节。

大汉朝时投降匈奴的将领李陵就因羞愧于苏武的忠义气节而骨鲠,喟然痛恨自己的罪恶上通于天。晋朝卢谌因耻于身陷胡虏,临殁莫不忘嘱咐子孙自己死后,族碟书上只称晋司空从事中郎。。。

伦理昭昭,无由而更易本来民族的人们,以及为奸臣翻案的你们的心将何以安。 父母兄弟夫妻儿女即为家,高曾祖堂伯叔侄即为族,一村一寨聚集居落即为群,族群源远流长即为宗,由此可见,宗的本源就是自家民族,究其渊源家族和民族是一致的。

但现在人们很少会去探究自己家族的渊源,更无论自己的民族。缺少家族的情感,没有民族的皈依,民族仅仅是附在履历后的简单符号。对自己民族的历史的空白导致了信仰的极度缺失,民族也就由心脉的血液渐渐蜕换成了身外的衣履,自由脱换,心如枯槁。于是,我不无悲凉的开始怀疑,那些为了些许利益轻易更换,或者是背叛自己民族的人,又或者逞一时口快抵毁自己民族的人是否还有忠孝信义。 人无忠孝信义,同于草木,有甚分别。

古时的国人对民族和血脉的虔诚是要远远崇高于生命的尺度的。比如晋朝,值逢五胡乱华,士族避难江右,遇到有空暇日,往往相邀好友伫立新亭,张首北望,悲慨民族沦落,泫然流涕。崖山一役,中华覆国,蛮蒙律法规定婚配女子首夜要归献当地蒙古守长,汉氏平民为保存华夏血脉的纯净,竟自杀长子,行为虽残酷,民族志节犹是壮烈。往后满清入关,朱明臣民慨然引项就戮,不改汉家衣冠,气凌山岳,令人动容。每读传史到了这些,往往扪心感慨,同是千古一脉的民族,今人的心志距离与古人何其的遥远,为蝇头小利改变自己的本来民族竟如翻书脱履,面不知愧。

生身者父母,传情者民族;亲于父母者敬于血统,忠于民族者笃于信仰,如果一个连本来民族都可以轻易背叛的人,和弃养父母又有何区别。

人生若朝露,俯仰变老。为偷取暂时利益,变节民族信仰,百年之后,魂魄不归,墓志铭上孙儿辈如何书写。 。。

文库首页 小说排行 我的书签 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