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就是一份寂寞的坚守
[db:作者]  发于:2016年10月06日

关灯
护眼
六年前的夏天,我的长篇言情小说《风雨故园》即将连载完毕。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作品,我在红袖文学论坛的评论区发了个求评的专用帖,希望有评论员自觉自愿地接下这个差事。几天后,红袖评论员泽塔玲还真接下了这个活,并通过细心阅读后认真地写了一篇优秀的长评,题目是《耐得住寂寞》。我在感谢她的同时,也为她对一个文学挚爱者的准确理解和定位而十分感慨。
不错,文学就是一份寂寞的坚守。
对于这一点,我是有着充分发言权的,完全能够做到现身说法。回首数十年的生命历程,无不体现着我在寂寞中对文学的那一份坚守,其对远大抱负之笃定令寻常人感到不可思议。
早在学生时期,广泛的阅读就激发了我对文学梦的美好向往。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我属于六零后的一代人,读书求学的黄金时期正赶上了十年内乱。就在别人赶潮流或者贪玩的时候,我选择了安静地读书,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而神奇的天地。
那时不仅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而且也是一个精神荒芜的年代,所以,书成了一种相当奇缺的东西。好在总有一部分喜欢藏书的人,经不住我执意的恳求,借给我满足了阅读的需要。为了信守按时还书的承诺,我经常不得不加班加点,几乎读个通宵。
有一件小事非常值得一提,而且此事在我以后的感觉中,越来越觉得不是小事,甚至可以说它在我追逐文学梦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是四年级的下学期,我读过了著名作家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感动的心情久久不能抑制,一种言而未尽的感觉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感觉的驱使,我萌发了一个为其续写的念头,但毕竟能力有限,只写了两千多字就夭折了。试想,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要为一部经典名著写续作,这在寻常人看来岂非是天大的笑话?然而,我们在承认其荒诞的同时,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也许这就是一个预言,也许这就是一颗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会有变成现实的一天,会有发芽、开花、结果的一天。
恢复招生制度以后,我考入了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其他同学忙着搞社交、谈对象,而我却一头折进图书馆,尽情纵意地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说来也巧,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就是在学校里写作的,并且获得了那一年元旦征文小说类二等奖。这一份难得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动力,由此我更加坚定了为文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参加工作以后,我一面认真教学,一面在业余时间里勤奋读书写作,使信念之灯燃烧不熄。经过了两次失败的感情经历后,我深深地认识到,爱情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太脆弱的奢侈品,只有文学事业才是我不离不弃的忠实伴侣。成家以后,由于家庭的重担所造成的经济问题,我不得不暂时放弃对文学梦的追逐,全力以赴地扑在了改善生存状况方面。
在这漫长的二十年里,尽管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作,但对生活的思考却是从没有间断过,闲暇的时候也不忘练练笔,对自己的文字功夫起到传承和延伸的作用。直到年过不惑、生存状况大为好转以后,适逢一个激发创作热情的契机,从此便如火山喷射一样而一发不可收,先后创作长篇作品三部,中篇作品四部,短篇作品三百四十多篇。
其实在当年的同伴中,不乏我这样的文学青年,但出身社会不久以后都放弃了,就连视我为知己的初恋女友也勉强坚持了两三年,到最后把我们之间的约定抛到了九霄云外。反之,我能够坚持下来,的确是个出人意料的例外,因为这份坚持实在是太过艰辛,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举个例子,便可略见一斑。
在创作完《风雨故园》后,为了让同学和朋友们及时读到作品,我就在暑假期间亲自动手,很工整地誊写了三份。试想,一部二十四五万字的作品,不要说写作和修改,光誊写三次就是七八十万字,这份辛苦和寂寞怕是寻常人难以忍受的。
长期的思考,辛勤地创作,反复地修改,怎能够不寂寞呢?
但是,这种寂寞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寂寞,而是一种高贵的寂寞,一种伟大的寂寞。
寂寞,意味着淡定、冷静,开阔、豁达,思考、探索,沉淀、升华。这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寂寞,这是一种具有创造精神的寂寞。坚守着这一份寂寞,可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获得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想,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数十年的人生阅历使我深深地领悟了这句话:文学就是一份寂寞的坚守。
写作于二零一六年十月二日 br / br /


文库首页 小说排行 我的书签 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