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皇爷爷为了父亲登基扫除了胡惟庸,父亲走了之后,又为自己扫除了蓝玉,将皇位稳稳的传到自己手中。
现在皇爷爷留下的辅政大臣,也是为了大明,将手中的刀捅向自己的叔伯。
父亲朱标如果还在,绝不可能如此,自己也还不至于这么冷血无情。
于是新皇下旨惩戒司礼监一众管事太监,将接待事宜交给“宗人府”也就是早前的“大宗正院”。
此事算是平息了下去,可带头的朱高煦,却被某些人所记恨,于是才有了这次的刺杀。
苏言正盘算着今后如何自处,门外响起了一声大喊
“二哥,二哥,你没事吧?”
“唉~三弟,你别……”
哐啷~门被推开,一胖一瘦,两位衣着考究气度不凡的“歪瓜裂枣”闯了进来。
在原主朱高煦的眼中,自己那两兄弟,没一个好的,一个像头猪,一个像只猴,哥俩一打架,纯纯的“诸侯争霸”
“三弟,老二受了伤,你别急吼吼的,让他好好休息。”
“二弟啊!你醒了,伤口感觉怎么样?要不要请太医再看看。”
说话之人体态肥硕,行动有些吃力,再加穿的厚实,显得有些臃肿。
他胡须稀疏,却打理的一丝不苟,两眼微弯,眼神关切的盯着自己。
苏言能感到他发自内心的关心。
这人正是自己的大哥朱高炽,性格坚毅严谨,又不失宽厚仁慈,是个注重文治的好皇帝。
可惜身体过于肥胖,只在位不到一年,就嘎了……
想要延续大明国祚,自然就得让自己大哥和大侄子一家长寿一些。
免得孙子辈儿的英宗,年少登基,轻信太监王振,导致大明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自己还被俘虏,京城还险些失守。
“大哥,些许小伤,不碍事,这些刺客,还没有那元蒙蛮子的刀利。”
苏言豪气十足,拍了拍胸口,示意无妨。
“唉,没事便好,昨夜我跟三弟前来之时,你已经晕倒,留下也无甚大用,今日一早,便去太医院求了些人参给你补补身子!”
这时那个瘦高的朱高燧走了上来,将布包打开,放在案上,嘻嘻哈哈的笑道。
“我就说我二哥肯定无事,大哥倒是着急的紧,早早就拉我去太医院候着,生怕被人先请了去。”
“要我说咱们在这可真憋屈,不如早早回咱们的地盘,更自在些!唔……大哥你干嘛?”
朱高炽连忙捂住三弟的嘴
“慎言啊!三弟,这里可不比在家,祸从口出,可不要给父王惹麻烦!”
苏言心中感慨,此刻兄弟三人是有些明争暗斗,但毕竟血脉情谊,还没有到后期争的那样激烈。
“大哥,三弟虽有些不靠谱,但他说的有些道理,我们也要早做打算,不然三天两头的找咱们麻烦,也烦的紧。”
“来找我还好说,就怕找上你们俩,咱们这些护卫可没有北平那边的牢靠。”
朱高炽捋了捋胡须,皱着眉头开口
“说的也是,不过怎么也得过了十五,现在是为皇爷爷吊唁,我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让人抓了把柄。”
“闹不好,那些人都不打算放这些世子出京,留下我们好做人质!”
老三朱高燧气呼呼的挥着手
“要我说,咱们带人砍了那些王八蛋,允文他还能怪罪咱们不成,毕竟是兄弟一场……”
老大赶忙又捂住他的嘴
“我求你了,闭嘴吧,老三,你再给我们添乱,那咱哥三就彻底留在这应天府!”
“切~闭嘴就闭嘴,有什么了不起!”
苏言看到直笑,这哥俩,还真挺有意思。
思量了一下,开口道
“老三,你找人偷偷存些辣椒姜块,明日守孝时藏在袖口。”
兄弟俩齐齐看了过来,老大问道
“嗯?这是何意?”
苏言站了起来,拍了拍大哥的肚子
“大哥明天你在灵堂上,能哭出来吗?还有啊,你该减肥了,这肚子都快流淌下来!”
朱高炽一愣,随即笑起来
“哈哈哈,老二,有你的啊,好主意!”
老三一脸问号
“大哥,你是说减肥吗?那辣椒生姜到底用来干嘛!”
“你闭嘴,笨蛋不许说话!”
“大哥!你说我笨……”
哈哈哈哈
午间,朱允炆带着太医亲自过来探望,给苏言再次检查,并好好安抚这几位兄弟,赏赐了不少宝物和药材。
“多谢皇上关心,我二弟常随着父王上战场杀敌,这些小伤还劳皇上挂念,真是惭愧!”
苏言紧跟大哥的脚步,从床榻上起身,露出自己刚刚捅了几下,又渗出鲜血染红绷带的肩膀。
单手拱了拱,脸上露出羞赧的笑容
“微臣多谢皇上关心,臣以后一定为皇上多杀些草原蛮子,为皇上抛头颅洒热血,守土保家,开疆扩土。”
“嘿嘿,微臣读书少,知道的成语就这么多,皇上莫怪。”
朱允炆平日里接触的都是那些规矩守礼的大臣,不然就是那些儒雅随和的老师。
少有像苏言这样拍他马屁的,又是自己的兄弟,自然感觉很新奇,又开心。
“高煦有什么要求吗?”
苏言上前一步,摇了摇头
“没啥要求,我大哥说,现在皇帝烦心事多着呢,那咱们自家人可不能再给人家添堵,我也是这么想的。”
朱允炆有些感动,看看人家,再看看朝堂上那些挑自己毛病的大臣……
于是上前两步拉着兄弟俩的手。
“还得是咱自家兄弟,能体谅朕,”
现下只觉得方孝孺那些人,多虑了,看看这哥们,一个壮的像极了猛张飞,另一个面相和善,胖的像个球,两人似乎对自己还很亲近。
不但不给自己添堵,还想要帮自己开疆扩土呢,要不怎么说还是血缘关系最可靠,骨子里就是一家人。
皇上龙心大悦,赏赐下来的物件自然更多,三兄弟喜滋滋的谢主隆恩。
见皇帝喜欢,自然兄弟三人齐上阵,一顿连环马屁,拍的小皇帝离开的时候都有些依依不舍!
就连老三都连翻几个白眼,嘴里嘟嘟囔囔
“这货就是个孩子,那位置就应该父王……”
后脑挨了一个响亮的大逼斗!
“闭嘴!”
次日一大早,苏言带着伤,跟着众多兄弟们前去祭奠朱元璋,在灵堂之外等待吉时的时候,苏言三兄弟被宣,觐见皇帝。
“高煦你伤势还没好,今日可以不用来的,身体受的住吗?”
也不怪朱允炆担心,这守孝仪式整个流程下来,要连续几日,白天连吃喝都不行,更别说休息了,礼部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真要折腾死个把人?
苏言挤了挤眼,示意小皇帝靠过来些。
由于是在宫外,又是行军大帐之内,朱允炆也没那么讲究,毕竟刚上位不久,再加也与这兄弟三人十分亲近,想也不想就靠近了苏言,并挥退了手下。
兄弟三人立刻跟小皇帝围了个圈,苏言掏出布包,里面露出几块精美的糕点,递给朱允炆。
“我一猜你就没带吃食,特意给你准备了一些,这些天眼看你都瘦的不成样子,不能因为缅怀皇爷爷就坏了身子。”
“也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快些收着藏好,莫要让那些言官见了,不然免不了一阵啰嗦。”
朱允炆一阵感动,那些大臣也好,老师也罢,整日揪着自己,规矩啊,礼法啊,念叨个不停,哪里想到关心自己的身体是否安康。
于是心下也便有了叛逆的想法,想来皇爷爷也不忍心看着自己挨饿受罪。
也难怪,毕竟建文帝现在还是个二十一岁的小青年,虽然身处高位,但心下还是处于叛逆期。
就犹如弹簧,朝中大臣压得越紧,反弹的力量就会越大。
大哥朱高炽将布包重新包好,递了过去。
“陛下可让小太监先尝尝味道,而后自己再选择喜爱的口味,一时不要吃太多,这些点心干,省的陛下口渴。”
朱允炆继续被感动着,自己方才还有些担心,毕竟不能随便吃外来的食物,不过又怕说出来寒了三兄弟的心。
不过这四叔家老大自己说了出来,还给自己找好了借口,真是越来越贴心。
见朱允炆将布包收好,老三又神秘兮兮的递上了一小块姜,还有几根红辣椒。
“这些天下来,我眼泪早就流干了,想必堂哥你也是如此吧?不如另辟蹊径,试试我的秘密武器。”
“眼泪匮竭之时,只需姜汁挤进眼中,那泪水便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再嚼上几口辣椒,嗓子也有如火上浇油,嘶哑至极……”
老大连忙拦下三弟
“莫要胡说八道,陛下才不用你这些稀奇古怪的法子,快快收回去。”
苏言又冲皇帝挤了挤眼睛,小皇帝心里明镜一般,这是给自己留面子,让自己偷偷准备,这事可不好声张。
于是心下更喜欢这三兄弟些,暗道以后自己一定要与这四叔家的三孩子,多多往来,引为臂膀。
老大忠诚仁厚,是个做实事的能臣,可做栋梁之材,在朝堂之上帮衬自己。
老二孔武有力,又在军中效力,好好培养,是大将之才,为自己开疆扩土,创立不世之功。
老三稀奇古怪,点子还多,更适合做自己的玩伴,陪伴在身侧,还能给自己出歪点子,好玩至极。
第18章 瓦罐焖鸡——朱高煦3
庄严肃穆的灵堂之上,朱允炆带头跪在朱元璋棺材前,嚎啕痛哭,眼睛又红又肿,不时掩面哀嚎!
后面跟着的世子大臣一个个目瞪口呆
“皇帝真不愧是先帝最疼爱的孙子,这跟先帝的感情就是好,这怕是哭的都上不来气!”
“唉是啊,先帝在世,那是最疼皇太孙,再加上学问也是一流,自然更加喜爱。”
“没错!我听说先帝赏赐好多珍品书画给皇太孙,以示奖励。”
“对啊,我还听说……”
朱允炆听不到大臣的悄声细语,但心下也猜到十之八九。
本来姜汁挤得有些多了,自己眼睛已经扛不住,这会又红又肿,现在想到大臣们都还在看着,不正是自己加把劲的时候吗!
又下狠心,趁着捂脸的时机,嚼了两根小辣椒。
“啊~”
一声嘶哑犹如撕裂破布的叫喊声,从朱允炆嘴里发出,他已经跪不住了,反倒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
见情况不对,太监总管连忙上前搀扶。
“咳咳~咳……噗~”
一口带着血丝的口水吐出,朱允炆捂着喉咙满地打滚。
众人大惊失色,皇上显然是悲伤过度,都吐血了啊!这可如何是好!
“太医,太医呢?快来人啊,将皇上搀下去休息!”
礼部尚书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找太医。
先帝刚刚驾崩,这新皇一旦再出什么事,这满朝的忠臣良将不得活剐了自己啊!
老三朱高燧想笑又不敢,低着头杵在墙角憋笑。
老大朱高炽斜了苏言一眼,悄声嘀咕
“怕是辣椒吃多了,呛的!”
苏言咧了咧嘴,皇帝表演完了,该咱们哥三了。
“哇呜呜呜皇爷爷啊……”
先不管形象怎么样,反正这效果被三兄弟拉满。
苏言哭的尽兴,嗓子有些沙哑,撤掉上衣,露出扎实的肌肉,和还在渗血的伤口,抱着大理石柱子,用头一下一下的往上撞。
哐~哐~哐……一声声犹如洪钟大鼓,敲击在群臣心中。
他们心中只有两个想法。
“燕王这个二世子也太有孝心了,这怕是要随着先帝而去啊!”
另外一种则是。
“这燕王二世子身体太棒了,你们说再撞几下,才能把梁柱撞断?要不要赌一把?”
“话说大殿的梁柱断了,咱们会不会被砸底下?通通去陪先帝!”
“不行,快制止他……”
最后一声响,苏言再次华丽丽的晕倒,成功上演了一场,追皇爷爷火葬场的大戏。
看到群臣心又惊,胆又颤,还好提前落幕,不然要吓死几个的!
三兄弟出彩的不止苏言,见二哥出尽了风头,老三朱高燧不干了,抱着皇爷爷的棺椁这顿大哭啊!
后来也学着二哥,想要用头去撞棺椁。
这次被学了个乖的一众大臣生生给按那了,动都不能动。
“你们干什么呀?呜呜呜……放开我,我……我要去陪我皇爷爷!”
最后也晕了过去,主要是侍卫头子,看这货属实能捣乱,使暗劲将人弄晕了。
头结不结实两说,万一毁坏了先帝棺椁,那也算犯了大罪不是。
现在所有大殿上所有人的视线,都在不自觉的往朱高炽身上瞟。
老大朱高炽也不怯,不过觉得自己两个牲口弟弟已经折腾的够了,过犹不及,自己还是消停一些吧!
好容易熬过这段时间,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建文帝也失了稳重,好像是与燕王府的世子们较上了劲,你这边出了个大彩,我这边立刻找回场子。
两方杠上了一般,谁也没有让步的想法。
与群臣们担惊受怕不同,这哥几个私下里关系好着呢!
“来,堂哥,尝尝我二哥烤的羊排,贼香,保证比你的御厨做的好吃。”
“是吗?我看看,嚯嚯~好烫,好好吃,高炽,快来呀,一会我们都吃光了!”
“皇……哦好的允文,我这不是给你们取酒来了嘛。”
“太棒了,咱们四个今晚不醉不归!”
哥四个果然一醉方休,同榻而眠,感情越来越好!
果然在苏言等一众世子返回封地的时候,哥几个的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子澄与齐泰不欲让这些王府世子离京,尤其是燕王府的三位世子。
燕王封地在北平,是对抗元蒙残余势力的最前线。
朱棣此人重武轻文,长期的战争生涯培养出他豪迈的性子,粗中有细且个人威望极高,前线将士多愿在其麾下效力。
据锦衣卫传来的消息,燕王府下辖北平周边十七个卫所,约十万大军。
并且常年出关与蒙古贵族开战,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皆为百战之兵。
站在皇帝角度,不可不视为心腹大患。
朱允炆不信任这些叔父,想要削藩,那这个四叔,就是其中最大的几个坎之一。
方孝孺主张,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逐步削弱各地藩王手里的兵权,和在朝中的势力。
待朝廷大军准备好,才有底气。
所以现在对各地藩王世子下手,反而打草惊了蛇,让他们有所防备反而不利。
于是在朱允炆和方孝孺的坚持之下,苏言他们得以顺利离开京城。
离京前夜,三兄弟再次被召入宫中,与朱允炆互道珍重。
结果这四个货在朱高燧的提议下,竟在御书房喝的酩酊大醉。
苏言拉着朱允炆的手,拍着他的肩膀。
“我可怜的兄弟啊,我们走了,就留你一个人应付那些恼人的大臣们。”
“你以后一定要多吃些,强壮起来,别让人家欺负了去!”
朱允炆也喝大了
“胡说,老子是天子,普天之下我最大,看谁敢欺负我。”
苏言一直拉着他的手不松开,暖心的话和离别的苦,让这位年轻的天子鼻子有些酸。
“好,好,你最大,你最强,不过我把话放这里,以后要是你挨欺负受委屈,你只要写信招呼一声,我们哥三要是不来帮你,那我们三就是小狗。”
朱允炆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扑簌簌的流淌下来。
“好兄弟……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啊!”
想着咄咄逼人的黄子澄等人,心下也是憋闷,反手拉住苏言的手。
“跟我来!”
拉着苏言来到案前,找了张空白诏书,在上面龙飞凤舞写下四个大字。
【速来救驾!】
盖上大印,随手丢给苏言。
“呐,你说话要算话,多带些人来给我撑场面,不然你们三就是小狗哈哈哈哈!”
随后几人相继醉晕过去,只不过那个玩笑一般的圣旨,被苏言悄悄收进空间。
一路上百姓忙忙碌碌,就为今年有个好收成。
车队浩浩荡荡,带着建文帝的赏赐平安抵达北平城。
一位身披黑色大氅威严长者,早已等在城外。
三兄弟紧赶几步,来到这人面前,齐齐跪在地上。
“父王……”
燕王朱棣,脸庞线条刚毅,棱角分明,尤其是突出的下巴,更似朱元璋,怎么形容呢,长了一张鞋拔子脸……
虽长相不出众,但眉宇间露出的那一丝威严与深沉,给人的感觉好似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
“快起来吧,你们三这次干的不错,尤其是老二,你行啊,长脑子了。”
苏言起身,一手一个拽起老大和老三,看的朱棣眼睛一亮,探子传来的消息可是这三兄弟在京城十分出彩。
不但在皇帝和朝中大臣那里留下不错的印象,还在一众王府世子那里树立了威信。
最关键的老大老二这次没有互相拆台,就连老三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父王,不是我行,我本来就聪明,还不是你总揍我,给我打傻了都,不过这次是我们哥三商量着来的,要赏赐我的话,可不能少了大哥三弟那份!”
朱棣听完一愣,这老二出了趟门,怎么变化这么大?难道脑子二次发育了!
“呦呵~看来这事怪我下手重喽,还想要赏赐?美死你,老子可没钱!”
“好了,咱们先回家吧,我都饿了”
大哥开口,最近他和苏言相处的还不错,不希望惹怒老爹,让二弟又一次挨揍。
“走吧,饭都准备好了,老大,吃完饭给我仔细讲讲这次入京的过程。”
说完当先转身就走。
苏言几人跟在身后,捅了捅大哥朱高炽。
“大哥,你怎么又饿了?你看你这身肉,考虑一下减肥呗!”
老三也跟着拱火
“是啊大哥,你看我跟二哥,你再看看你,跑两步都喘,减肥吧!”
“你俩闭嘴,这肥真要那么好减,我早瘦下来了,唉!太难了。”
“大哥,你按我的方法试试,没那么困难,你要是瘦下来,我亲自给你做只烤全羊咋样?”
老大眼睛亮了
“那我试试?成不成你都得给我烤!”
“二哥,我也要吃。”
“行,吃,咱们都吃……”
朱棣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听着后面三个儿子嬉笑打闹。
不由叹了口气,这都多少年了,自打这三个畜生长大,就再不复儿时那般和睦。
尤其是老二,总想着跟老大争个高低。
没想到去了一趟京城,变化这么大,就连老三看起来也没那么讨厌了!
书房之内,朱棣放下茶盏,眼睛半张半合
“这么说,允炆已经下定决心削藩喽!”
苏言也不接话,又捅了捅老大,示意他来回答。
朱高炽翻了个白眼,起身拱手
“父王,依我看,允炆暂时没有下定决心,但朝中文官集团,似乎对我们这些藩王势力,十分忌惮。”
“其中的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则更加极端,对我们敌意很大。”
“就是他们极力怂恿新皇削藩,不过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与我们撕破脸。”
朱棣斜靠在椅子上,抬头望了棚顶,不知在想什么,半晌才开口
“我猜允炆他们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如果没有十全的把握,他们不敢随意削藩,一旦各地藩王反抗,大明可是要伤筋动骨的。”
苏言接过话头
“温水煮青蛙呀……”
朱棣点了点头
“看来我们得早做打算,老二,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别坐那里跟个猴子似的,抓耳挠腮没个正形。”
苏言一脸无奈
“爹,看你说的,我就在想啊,如果我是允炆,我会怎么对付你!”
朱棣捋了捋胡子,有些感兴趣的问道:“那你来说说,你是皇帝该怎么对付这些藩王?”
“第一步,先安抚朝堂中的眼线,让各地藩王放下防备,麻痹大意,静待时机。”
“第二,逐步收回藩王手里的兵权,最起码也得将他们手里的精兵调走。”
“第三做好开战的准备,起码手里得准备三十到五十万的兵马粮草作为底牌。”
“方可逐个蚕食,由弱到强,先挑软柿子捏故,挑与燕王交好的几个王爷先下手,将最难啃的燕王留到最后。”
“差不多就这些,大哥三弟,你们还有没有补充。”
朱棣的眉头皱的越来越紧,听苏言说完,这才恢复平静,看向朱高炽。
“嗯,老二说的不错,老大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朱高炽略略沉吟,随即才开口
“如今文官把持朝政,以方孝孺之流为首,这些人在朝中可利用舆论,莫须有的罪名加身,打击我们在朝堂,以及民间的声望。”
“再有就是他们都是文官,没上过战场,一旦双方剑拔弩张,他们想必没有那个魄力对峙,很可能直接开战。”
“之前皇爷爷将朝廷能打的武将杀了个七七八八,能够带兵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徐辉祖还是我们的娘舅,方孝孺那厮必不敢用,余下也没几个有资格的,这点倒是我们的优势。”
朱棣连连点头,捋了捋胡须,眼睛微微眯起
“好了,你们也累了,去休息吧!”
三兄弟互相看了一眼,拱了拱手,不再多说,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背过身,朱高炽眯起眼睛心下暗道了句不妙,这老二遇刺还能让他脑袋开窍?
那自己的位置……
苏言不会再去操心,现在还没走到那一步,让老爹和大哥去愁吧。
自己还得认真修炼,以后少不了上战场,战场无眼啊!
这个世界没有呼吸吐纳的内功心法,练武主要锻炼的是对招式的熟悉,和武者自身的素质。
朱高煦的身体倍棒,本身就身强体壮,与地府炼体术十分契合,半个月就突破一层,在这个世界也算得上有一定自保之力。
“二哥,二哥,爹找你,快跟我来!”
苏言最近一直忙着修炼,没有参与燕王府一应事宜,看来这是来任务了!
一进院门,朱棣便迎了出来,拉着苏言向外就走。
“跟我来,路上说。”
三人骑马直奔城外卫所。
京城那边倒是无事,新皇刚刚登基,朝堂还没稳,腾不出手对付朱棣。
倒是关外元蒙部落,见中原百姓刚刚秋收,南下打秋风来了。
明初关外蒙古势力依然强大,虽元朝已经灭亡,但蒙古人并未被征服。
而是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势力和版图依然强大。
朱棣的任务就是在一部强大起来,有一统草原的意图之前,将其打压下去。
这次来犯的,便是鞑靼人的一支。
“这次你来带兵,我只能给你一卫兵马,让张玉给你打下手。”
第20章 瓦罐焖鸡——朱高煦5
朱棣手下靖难三名将,张玉,朱能,丘福,均是大将之才,现在却被派来辅佐自己。
苏言想想就美,随后反应过来,可能是朱棣觉得自己勇武有余,但智谋不足,所以派员心腹大将指导自己。
将苏言交给张玉,朱棣交代一番,急急忙忙走了,只剩两人大眼瞪小眼。
苏言怕气氛尴尬,起身拱手
“张大人,小侄初次带兵,还劳烦大人多多指教。”
张玉是朱棣的死忠,打小看着着哥三长大,自然与之亲善。
“好说好说,这次南下的蒙古人大概七八千人,咱们燕山左卫,满员也就五千多人,想要将他们彻底吃下,没那么容易。”
明朝初期,卫所满员5600人左右,由指挥使率领,下辖五个千户,每个千户手下五个百户。
张玉指了指案上的地图。
“二公子请看……”
秋高气爽,麦穗金黄,正是丰收的时节,可居庸关外的百姓遭了殃。
鞑靼人来打草谷,成年男子都被杀害,女人孩子掠回部落里做奴隶。
家里的粮畜财物通通抢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手里沾满了百姓的鲜血。
甚至遇到小县城想要阻挡大军兵锋,结果被屠了个鸡犬不留。
百姓有的战战兢兢的藏进山里,还有的举家逃进居庸关。
苏言带兵出关的时候,正遇到这些大包小裹的逃难百姓。
前方探马不时来报,已经发现小股敌军的踪迹。
此刻距离崇礼县城很近,那里也是附近还没有遭到劫掠的城镇之一,也是苏言的目的。
“将骑兵全派出去探路,不要中了敌人埋伏,队伍原地休息,一刻钟后出发崇礼县城。”
队伍有条不紊的继续前进,终于在黄昏时分堪堪赶到城门口。
此地人口不多,但却是连接北平与大宁之间的重要纽带。
此地山连山,连绵不绝,沟套沟,难以计数。
因为前有大宁,后有北平,所以此地并无驻兵,只有些衙役维持城内治安。
小城不大,很适合他们这点人在这里防御。
接手城防,苏言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抓紧收集守城物资,动员民夫,集中城中医者,传授治疗外伤和消毒知识。
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备整武器,防止火药受潮。
虽只带了一卫人马,但有两成的兵士装备火器,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特种部队了。
派出传令兵与斥候,安排好守城事宜,苏言悬着的心终于放进肚子。
第二日一早,斥候来报,敌军距离此城已不足五十里,预估明早便能抵达。
不过敌军数量并不是几千,而是两万人之上的大部队。
苏言有些吃惊,连忙派人找来张玉,两人就着地图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