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郡主看着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怒火。
“我做事需要你来教吗?”永新郡主盯着慕晨。
慕晨不敢说话,只是小心的看了一眼慕大人。
慕夫人见女儿这样,立刻就出来打圆场了。
“慕晓,这话说的,都是自家姐妹,晨儿也是为慕家想嘛,她说的也不无道理。
那日你还是去一趟比较好,哪怕是去露个面,让大家看到你去了就行了。
正好那日我要带着晨儿一起去,要不你和我们一起……”
“和你们一起?妹妹不是嫁了天津卫的吴家吗?即使去定国公府,那也应该是和吴家的人一起去啊!
现在却要和慕家一起去,怎么?你夫家没有意见吗?”永新郡主故意问道。
慕晨脸色白了又白。
“晓儿,你妹妹她……和离了!吴家人磋磨你妹妹,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和离的。
她现在回来了,已经和吴家没有关系了。”慕大人硬着头皮说道。
永新郡主哦了一声,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来。
“和离啊!这是好事啊!现在和离的女子那么多,女子和离也不少了,不过,族中的那些族老们没说什么吗?
他们不是一直都说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出嫁女就不应当住在家里吗?”永新郡主慢慢说道。
花厅里的三人面色都不好看。
慕家的那些老人思想老旧,压根就看不上和离的女子,即使是慕大人也对那些和离出去立女户的女子颇有微词。
现在慕晨和离回来了,不就是在打他的脸吗?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京城和离的女子也不少,族老们也都理解了。”慕大人赶紧说道。
永新郡主没有说话,只是喝了口下人端上来的茶。
见永新郡主不说话,慕大人三人都觉得有点尴尬。
慕夫人冲慕大人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继续说服永新郡主。
慕大人和永新郡主虽然都在京城,但是见面的机会却很少,永新郡主一直住在韩国公府,有的时候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慕大人沉默了一会儿后才继续开口。
“晓儿,父亲是为你好,你现在经常出入皇宫,和宫里的关系好,又要出去办差,更是要维持好……”
“父亲,不要拐着弯说话了,您到底想我干什么直接说就好,何必这么迂回呢!”永新郡主的语气不是很好。
慕大人没办法只得实话实说。
“晨儿刚和离,回了京城别人肯定会对她有一些不好听的说法的。
沈老夫人过生辰,你带着她一起去,别人看着你的面子不会为难她的。
要是沈老夫人再和她说上两句话就更好了。
晨儿不容易……”
“父亲,我容易吗?”永新郡主打断了慕大人的话。
慕大人……
“晓儿,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妹妹到底因为什么事情和吴家闹起来的真当我不知道吗?
吴家本来是要休妻的,是父亲您派了人打着韩国公府和我这个郡主的名头威胁了吴家同意和离的对不对?
妹妹在吴家做了什么事情您真的不知道?
您当京城的人都不知道吗?
现在您把她接回来了,想给她脸面就想到我了。
按照慕家的家风,她是一个和离女,我还未嫁,您是怎么想到了用我这个未嫁女来给一个差点被夫家休了的人作保的呢!
父亲您这是生怕我的名声不够坏是不是?”永新郡主语气平静,但眼神却凌厉起来。
慕大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晓儿,这事情不能这么说……都是自家的姐妹,帮衬一下也是有的。
你父亲怎么会不疼你呢!”慕夫人赶紧站起来打圆场。
“疼我?哪里疼我了?他连表面功夫都不做还疼我?
我在外祖母家生病的时候他可曾去探望过我?他说什么?赵家肯定能请到最好的太医的,不用他操心。
我生辰的时候他记得几次?
从小到大我过了多少次生辰,他只记得两次,那两次送的礼物还都是一样的。
你说他这是疼我?
我从宫里搬出来的时候他可曾问过我可想回慕府住?他连我哪日从宫里搬出来都不知道吧!
现在想给小女儿铺路了才想到我了。
这是一点都不管我的名声了啊!
有这样当父亲的吗?”永新郡主笑问。
慕大人的脸色白一阵青一阵的,他有点恼羞成怒。
“行了!你在宫里有太后照顾,宫外有韩国公府照顾,你哪能还看得上我们小小的慕家呢!
反正你是慕家的女儿,你是我的女儿,你就得听我的。
你妹妹现在遭了难了,你不能不管。
十日后你带着你妹妹去沈家!贺礼什么的我们都准备好……”
“我不去!我不想和讨厌的人一起去。”永新郡主立刻拒绝。
“你……放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父亲,你要记住……”
“我不用记住什么!”永新郡主打断了慕大人的话。
“父亲,您还是别操心这些事情了,说不定到了那一日,你们连踏入定国公府大门的资格都没有!”永新郡主说完,头都不回的离开了慕府。
第358章 番外 言之有你(十一)
慕大人在听到永新郡主说了他们可能连进定国公府大门的资格都没有的时候,心里是咯噔了一下的。
之前工部出了一些纰漏,他很快找人顶了上去,虽说那事情和他没关系,但是他作为上司却有失察和瞒报的过错。
要是朝廷真的追究起来,他肯定要受责罚的。
说不定还会被降职……
自己这个女儿经常出入皇宫,女帝信任他不说,就连现在的摄政王都曾经是她的好友。
她……是不是知道什么消息了?
慕大人想叫住永新郡主问问到底是什么情况,但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马车离开。
“老爷,不会出事的!那事情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和您又没关系!”慕夫人赶紧在一旁安慰。
“是啊,父亲,那事情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现在您不还是正常办差吗!长姐她……就是故意吓唬您的。”慕晨也在一旁帮腔。
慕大人想了想,只是点了点头。
“老爷,那十日后,我们怎么去啊!”慕夫人小心翼翼的看着慕大人。
“十日后……你不是和许家的夫人交好吗?和她们一起去吧!”慕大人提了个建议。
慕夫人眼神暗了下来。
她是和许家夫人交好不错,但是昨日自己请许夫人喝茶,许夫人却推脱了没来。
到时候她真的愿意和慕家一起去给沈老夫人贺寿吗?
慕夫人一点把握都没有!
永新郡主再次回到春不晚的时候,卫言礼早就摆好了茶水点心。
“怎么样?终于打算放下了?”卫言礼小声问道。
永新郡主嗯了一声。
“嗯,彻底放下了,本来我在去的时候还在想,要不要顺便把留在那府里的东西都搬回来。
后来一想,居然想不到那府里还有我什么东西。
我好像真的和那府里没有关系了!”
卫言礼把手上倒好的茶递给了永新郡主。
“本来就没有好不好啊!你刚满月就被太后娘娘养在宫里了,那个慕府即使有你用的东西,那也是你刚出生时候的东西。
你觉得你那个爹会有那个心思把当初的那些东西留着吗?
你娘的嫁妆……也都被韩国公府弄回去了。
太后娘娘仙逝后,你出宫直接就去了韩国公府,你即使偶尔回慕府,哪次不是匆匆去匆匆回的?
那边没有你的东西太正常了!
你的家从来都不是慕府。
要说皇宫是你第一个家,那韩国公府就是你第二个家。
也许,将来你还有第三个家,但肯定不会是慕家了!
想开点,慕府……那就是个客人的家。”卫言礼好言劝道。
被卫言礼这么一说,永新郡主心里总算是好受一点了。
“说的也是,我在慕家住的时候还真没几次,既然这样,我就不伤心了。
那里本来也不是我的家。”永新郡主自嘲的笑了两声。
卫言礼又赶紧给永新郡主递了块点心。
“要我说啊,在这点上面,你还真该和宋芷眠学学。
你看人家宋芷眠,原本是侯府千金吧,后来呢,那么大的侯府说不要就不要了。
宋芷眠在外面从来都不说自己曾经是侯府千金吧!人家只认一个身份,那就是宫中女官。
这不是挺好的!
你要这样想,虽然你那个爹啥也不是,但是你有更多的人疼爱你啊!
太后娘娘,韩国公府那么多人,还有女帝,你还有我们和宋芷眠,萧软软……
喜欢你的人那么多呢,你干嘛还要纠结一只癞皮狗喜欢不喜欢你啊!
这点你就没有宋芷眠想得开。
宋芷眠是不是说过,人要多想想自己有的,不要总是去想自己没的!”卫言礼依旧苦口婆心的劝着永新郡主。
永新郡主哼了一声,心里却非常赞同卫言礼说的这些话。
就是,自己拥有的那么多呢,干嘛非要纠结那些没有的。
有些东西没有了才好呢……
“好,那我不去想那些了,卫言礼,过两日你估计要和我一起出去办个差事,应该是在沈老夫人生辰之后,萧怀瑾大婚之前回来。”
“好啊,我和你一起去!
哎,慕晓,我和你说啊,你现在这个时候出去正好,慕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了你都可以当做不知道。
我估计陛下他们就是找准了这个时间。
我马上就去收拾东西,哦,我要先回去和家里的老太太他们说一下,要不然他们找我找不到就不好了。”
两天后,永新郡主和卫言礼坐着马车,带着内府的人还有一队禁卫出了京城。
大家都知道,这两位主出去办差了,最近不在京城。
就在永新郡主和卫言礼出去办差的两日后,一道圣旨从那个宫里传了出来。
慕大人因为办差不力,对属下犯下的过错有失察之和瞒报之责被罢黜了官职。
圣旨宣读完的那一刻,慕大人当时就瘫倒在地。
官职被罢黜了……那他以后就只能赋闲在家了。
“慕大人……不,应该是慕老爷,您还是谢恩吧!
要不是陛下看在郡主的面子上,您可不是罢免官职这么简单了,现在你只是没了官职,还不是庶民呢!
之前你们工部的那两个涉案的官员可都是贬为庶民了。
您好自为之吧!”
慕大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找永新郡主。
他知道,他被罢免官职肯定和这个女儿有关,肯定是这个女儿在后面谋划了一些事情。
她怎么敢的呢!她可是她的父亲啊!
只是他不止永新郡主都没见到,连韩国公府的大门都没能进去。
赵老夫人让人传话出来了。
“慕老爷还是珍惜眼下的生活吧!您要是再闹腾,那会发生什么可就不知道了!”
和永新郡主说的一样,慕夫人没能带着慕晨去给沈老夫人拜寿,慕家好像一下子消失在京城人的视野里一样。
而永新郡主和卫言礼在参加完摄政王的婚礼之后就去了西南了。
卫言礼和永新郡主说,西南什么都好,除了能把人晒黑之外没什么缺点了。
永新郡主不想搭理慕家那些人,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又过了一年,远在西南的永新郡主和卫言礼接到了一份赐婚的圣旨……
曾经的女帝心疼永新郡主,让人在西南给永新郡主盖了一座郡主府。
“慕晓,这是你的第三个家!”
第359章 番外 宋二娘(一)
姑苏城外靠近城门的地方,一个简单搭起来的棚子里面,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正在快速的包着馄饨。
这是个馄饨摊子,除了馄饨之外,另外还卖一些油饼油端子之类的小吃。
进出姑苏城的人经常在这停下来吃上一碗馄饨或者买上两个油饼带着。
“宋二娘!今日你来的真早!你那馄饨都包了那么多了啊!”对面卖茶的老大娘一边把摊子支起来一边笑着和那个女子打交道。
宋二娘忙笑着说了两句。
“这两日行商的队伍多,虽说城里馆子多,但总有那些急着赶路不进城的。
这两日天气有点热,我半夜起来把馅调好就过来了。
先包一些放着,要不然等会儿人多了来不及!
大娘,您今日也挺早的!”
两人就这么你两句我两句的聊了起来。
慢慢的,在城外摆摊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卖包子的,有卖湖里新捞上来的水八鲜的,还有卖菜和一些水产的……
太阳刚升起来,这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姑苏城里也有不少卖菜的,但居家过日子的人都知道,在城外也有卖菜的,那里卖的菜比城里的菜便宜不说,也很新鲜的。
计算着过日子的人们都会在城门打开的时候去城外买菜。
姑苏城外的这处地方慢慢的就热闹起来了。
而这个宋二娘已经在这里摆了五年的摊子了,从原来只卖馄饨,每天只能卖出去十来碗到现在每天包的馄饨都不够卖的。
宋二娘就是宋芷眠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宋芷睛。
从京城出来换了个身份的她在姑苏这边安顿了下来。
她喜欢姑苏这边的一切,早起的时候那薄雾掩盖下的古城能抚慰她不安的情绪。
看着河道密布的古城宋芷睛会忘记自己在京城的所有事情。
其实,她真的是在换个地方开始生活。
长姐说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她不走出来,怎么能走出自己的路呢!
宋芷睛刚到了姑苏就喜欢上这里了,之前都是在诗词里看到姑苏这两个字,她知道这是江南的富庶之地,也是文人骚客最爱来的地方之一。
就这样,宋芷睛成了宋二娘。
她盘着妇人的发髻,也学着那些做小生意的妇人一样,用帕子包着头发。
别人一听她的口音就知道她不是姑苏人,宋二娘也很大方的和别人说自己的京郊人氏,因为男人死了,又没孩子,被夫家人赶了出来,她原本想着到金陵去投奔一个亲戚的。
谁知道那个亲戚一家都搬到岭南去了。
没办法,她只能继续往南边走,走到姑苏这边走不动就留下来了。
再后来想着不能坐吃山空啊,就想着卖馄饨了。
周围的人一听,立刻对她都同情起来了,哎,都是命苦的人,要不是命苦,这么年轻的姑娘干嘛抛头露面的出来摆摊啊!
看人家身上衣服的针脚,哪怕找个绣坊都能干的不错呢!
开始的时候宋二娘看着来往的行商队伍也张开嘴。
但看着包好的馄饨在那,要是卖不出去的话那就只能自己吃了,她胃口小,能吃下多少啊!
被逼的没办法,她最终还是张口吆喝了起来。
效果很好!至少当天包的那些馄饨都卖了出去。
慢慢的,宋二娘脸上的笑越来越多了,她的馄饨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终于,她的摊子从一个挑子换成了一个有着棚子的小摊子了,能招待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
经常跑姑苏城的行商都知道在姑苏城外有个清秀俊俏的小娘子在卖馄饨。
她为人爽朗大方,对所有路过的人都不错,要是遇到手上有点紧,不那么方便的行商,宋二娘总是会笑着和人家说,“没事的,下次过来的时候再给!
出门在外,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力有限,只能请你吃碗馄饨了!”
久而久之,路过的商队都会在宋二娘这边停下来歇歇脚,吃碗热热的馄饨。
当然,也有人见宋二娘这么能干,想着给她找个人家。
对面卖茶水的张大娘就想过给宋二娘找个人家的。
“你一个妇道人家不容易,就在姑苏这找个人家嫁了吧!
找个有田产吃苦耐劳的,这样你也不会太辛苦!”
宋二娘摇摇头,她现在听到嫁人两个字就头疼,她不想再嫁人了,就这样挺好的,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要是在姑苏这边不想待了,收拾了东西就能走。
宋二娘的馄饨摊子摆的很好,她脑子也不笨,没有人教摸索着也能把这个小摊子给支棱起来。
只是让宋二娘没想到的是,她在这里还能遇到自己的长姐。
那个在宫里当女官的长姐!
宋二娘看着迎面过来的被众多侍卫和随从簇拥着的三人一下子就愣住了。
看着对面其中的那个女子,宋二娘下意识的就喃喃自语出两个字,“长姐!”
跟着长姐出来的另外两人宋二娘也都熟悉,一个是韩国公府的外孙女永新郡主,一个是刚登基女帝的亲妹妹寿康公主。
姑苏城外那些摆摊的小摊贩们在看到这队豪华车驾的时候都吓的大气不敢出。
队伍里还有龙旗和凤旗,这是从京城来的贵人……
那三个贵人看了一圈,最后还是在宋二娘的馄饨摊子前坐了下来。
大家都隔的远远的,不敢上前。
宋二娘却笑盈盈的迎了上去。
“长姐!”宋二娘用只有她们才能听到的声音叫了一声。
宋芷眠点点头,又看向了她的摊子。
“有什么可以吃的?”宋芷眠问道。
“馄饨,我亲手包的,馅也是我自己调的,有素馅的也有肉馅的。”宋二娘笑着说道。
“给我们煮一点吧!”宋芷眠冲着宋二娘笑了笑。
宋二娘很快就给三人煮了馄饨端了上来。
宋芷眠又拉着宋二娘在桌前坐了下来,大家一边说话一边吃着馄饨。
宋二娘一直都是笑着看着大家。
“日子过的可还行?”终于,吃完馄饨的宋芷眠问了起来。
“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卖馄饨虽然辛苦,但也还是能挣点的。”宋二娘说道。
“买地了吗?”宋芷眠继续问道。
“没买!我一个人下不了地,佃给别人种交完田赋后也不剩下多少了。”宋二娘老实说道。
第360章 番外 宋二娘(二)
宋二娘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后来掀起了多大的波澜,她一直到后来才想明白,原来长姐和那两位贵人过来是要查江南田赋的事情。
看着是不可能解决的事情,但长姐和那两位贵人却完成了。
宋二娘不止一次是想,那么多老爷们没能完成的事情最后是三个女子完成了,果然,这世道和长姐说的一样。
人只分有用的和没用的,不分男女!
不管是什么人,总会有点用处的,即使再一无是处的人也能丢到地里当肥料!
这些都是后话。
那天在宋芷眠她们走了之后,大家都围了上来。
“宋二娘,那些贵人没用为难你吧!”
“宋二娘,那些贵人你认识,我看她们和你说了不少话啊!”
“宋二娘,你没事吧!那些贵人居然吃了你包的馄饨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宋二娘笑着和大家解释了一下。
“当初在京城因为夫家的事情,其中有个贵人帮了忙,让我摆脱了夫家那摊烂泥。
没成想在这里居然又遇到了,这才多说了两句的。”
大家一听,立刻都明白了。
原来那三位贵人还是青天啊!怪不得人家还在宋二娘的摊子上吃东西呢!
大家立刻对京城贵人的印象好了不少,平易近人,在大家遇到苦难的时候还会出手帮忙,这不是青天是什么啊!
在宋芷眠走后,宋二娘明显有点心神不宁了。
刚刚长姐走的时候悄悄让人在她放钱的那个匣子里面放了一个荷包。
里面有四颗圆润的珠子和四颗笔锭如意的金锞子。
宋二娘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长姐的意思,那荷包就是长姐的,和当初自己出京城的时候,长姐让人送出来的荷包是一样的。
长姐不止留下了这个荷包,在他们一行人离开姑苏的时候,姑苏春不晚的掌柜的也悄悄的送来了一块牌子。
凭着这块牌子她可以去请春不晚的人解决任何问题。
想着春不晚在姑苏城的超然地位,宋二娘知道,这是长姐安排的,这是怕她在这边被人欺负没人护着她。
宋二娘将那块牌子收了起来,她觉得自己没那个机会用到那块牌子。
“宋二娘,你知道吗,朝廷又出公文了,和你们相关呢!”一个专门拉这边吃馄饨的一个男子突然冲着宋二娘说了两句话。
“和我们相关?怎么?朝廷免了我们这些小生意人的税了?”宋二娘笑着问道。
那人觉得奇怪。
“宋二娘,你今日没进城啊!你怎么知道的?朝廷的确免了你们这些人的税赋。
像你们这种做小生意的,一年的流水也没多少的,朝廷免了你们的税赋。
以后,你们是真正的不用缴纳税赋了!”那人笑着说道。
宋二娘一愣,真的不用缴纳税赋了?
之前姑苏城这边的衙门基本上不上他们这边来收税,都知道在城外讨生活的小商贩不容易……
但正式的公文还是没有的。
现在朝廷居然免了他们这些人的赋税,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缴纳税赋了。
“真的吗?这可太好了!没想到朝廷还在为我们这些人着想啊!
以后可以挣的更多一点了!”宋二娘也高兴起来了。
过来吃馄饨的那人见宋二娘这么高兴,又告诉了宋二娘一个消息。
“不止是你们这些摆摊做小生意的人有好事,还有一些农户也有好事情呢!”
“什么好消息?”宋二娘又给那人切了点小菜送过去。
“朝廷的规定,农户们每户可以有五亩的地免田赋,家里有战死沙场将士家里可以永久免田赋。
有家人在三大驻军当兵的,也可以免一部分田赋。
哦,当然这些都是要求的,那就是不得作假,不得给那些富户或者地主财主们挂靠,要是查到和那些地主们有什么牵扯了,要严格查处。”吃馄饨的人继续说道。
宋二娘继续点头。
“那还是应当的!这是朝廷给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好处,怎么能给那些人呢!
放心吧,要是不缴纳税赋的话,农户们比谁都想有自己的土地!”
城外这些摆摊的小商户们立刻都就着这个问题讨论起来了。
其实……他们手里也是有点钱的,田地也是能买上一两亩的……
宋二娘也在心里琢磨开了。
她手里是有点钱的,要是这样的话,田地还是可以买五亩,然后佃给别人种,这样一年剩下的那点也够自己吃了。
慢慢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宋二娘越想越高兴。
就这样,宋二娘的馄饨摊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姑苏城外摆小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宋二娘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
“宋二娘,来三碗馄饨!”
刚忙完一拨商队人的宋二娘刚准备休息就看到又有人来了。
这是看守城门的三位守城官兵。
自从宋芷眠她们几个来过这边之后,这几人就经常来这边吃馄饨。
也是因为他们经常来,周围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基本上不敢来宋二娘这边。
“今日换班的有点早啊!以前可不是这个时辰过来的。”宋二娘笑着说道。
“以前一日两班倒,现在可以三班倒,我们休息的时间就多了点!
宋二娘,你现在这馄饨的馅调的越来越好吃了,难怪那些商队都爱在你这边吃馄饨呢!”其中一个何姓的十夫长笑着说道。
“何大哥,那是你们饿了!你们这……还换了衣服啊!要往前面走走?”宋二娘问道。
“嗯,我媳妇的弟弟要来姑苏城讨生活。
已经离姑苏城不远了,他人太老实了,我媳妇有点担心,特意嘱咐了我轮值后去迎一迎的。
你看……不远处那个赶着牛车的就是。
你看看,傻不傻啊!有牛车在,他还在地上走着,不知道上车上坐着啊!”何大哥一边笑一边摇头。
宋二娘却能看出来那个男子不是傻,他是心疼那头牛,他不想自己坐在牛车上增加重量让牛拉车的时候更吃力……
“是个庄稼地里的老把式!”宋二娘笑着说了句。
“你怎么知道的?”何大哥有点吃惊。
“心疼牛!牛车上放着的都是农具,而且都是用过的,但又保存的极好,这不是老把式是什么!
何大哥,请你小舅子过来吃碗馄饨吧!”宋二娘笑呵呵的说道。
第361章 番外 宋二娘(三)
守城门的那个何十夫长的小舅子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叫龙憨实,他的姐夫说的没错,人如其名,姓虽然大气,但名字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人太老实了。
让宋二娘觉得意外的是,这个龙憨实真的在姑苏城外安家了。
他买的小院子和十亩田地的地方正好也在宋二娘住的庄子里,两人住的地方也不算远。
后来两人熟悉了之后宋二娘也了解了龙憨实怎么会突然跑到姑苏来了。
龙憨实是浙江湖州人氏,其实家里也算是小有资产的,家境还行,只是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龙憨实的父母没了,家里的家业也被那些族人侵占了。
最后龙憨实就拿了一百两银子,常用的农具还有一头牛被赶出了曾经的家门。
远嫁姑苏的姐姐知道后龙憨实已经收拾了东西离开那个曾经的家了。
最后,那小子先是去了杭州,觉得那边不适合自己,就又往金陵这边跑。
姐姐知道后头皮都发麻,这小子是真的太老实了,她要是不看着点的话,这小子还不知道要被人骗成什么样呢!
于是,姐姐让人捎信给龙憨实,来姑苏这边讨生活吧,至少在自己身边,她还能帮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