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10月15日

关灯
护眼

除了韭菜以外,最受欢迎的是各种肉类,毕竟同等价钱的情况下,肯定是吃肉更划算。
突然,刘邦看到嬴政和吕雉两人并肩走去放食材的冰柜,他嘴里正吃着,没办法说话,只能一场快速咀嚼一边去捶刘彻。
刘彻抬头一看,眸光波澜不惊道:“先祖,这么长时间,你早该适应了才对,”刘邦把嘴里的烤韭菜咽下去,咬牙道:“乃公适应个屁,想想要是卫青和霍去病当着你的面和其他帝王眉来眼去,你能平静的了吗?”
“真要这样,要是之前时代的人,朕就诛杀他的后人,要是之后时代的人,朕就诛杀他的祖先!”刘彻狠狠代入进去,咬牙切齿道。
卫青、霍去病:“……”这里面有他们什么事啊!
“等等,他们好像不是两个人,这样朕就放心了。”看到什么,刘邦松一口气道。
只见吕雉和嬴政把时修叫了过去,好像在询问烧烤的种类,刘邦当即就冷静了。
时修的确过去给嬴政和吕雉介绍食物去了,因为烧烤食材里面出现了不少他们不认识的食物。
嬴政是被吕雉拉过去的,不过就算一开始没主动,答应以后,嬴政也十分的配合。
就在嬴政把大半心思都放在了吕雉身上,脑海中突然意识到什么,错愕的看向时修道:“你刚才说什么?朕没有听清楚。”
吕雉也凝眸看向时修,时修笑着重复了一遍,“这样食材名为玉米,是未来和红薯、土豆并列的三大高产的农作物。”
“玉米,居然可以和土豆、红薯并列!”吕雉错愕道,心头快速砰跳。
再听嬴政的心跳,果不其然,已经紊乱。
他们全都看向玉米,只见玉米整体颗粒饱满,颜色黄橙橙的,可是此时此刻,玉米落在嬴政和吕雉眼中,直接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一般。
“什么?又一高产的农作物!”有意外听到的食客震惊不已道。
“另一农作物长什么样子?”众人纷纷好奇起来,全都涌向冰柜。
“走。”嬴政迅速装了一盘玉米后,就侧身护着吕雉离开。
白起、王翦等人没挤进去,在外围接应,他们看到嬴政托盘里盛的玉米,激动不已道:“陛下,难道这就是新的高产农作物?”
嬴政无声的点头,随后白起、王翦等人迅速警戒起来,生怕有人会过来强夺。
可别以为这是他们的多疑,就在他们刚警戒,一只手就朝嬴政手中托盘里的玉米摸过来,“始皇老哥,让我也看看呗。”
“啪!”刘邦还没够到,就被韩信不轻不重的拍了手背,手直接被迫缩回去。
“冰柜里面有的是,你干嘛直接拿别人现成的。”韩信对刘邦嫌弃道。
“你也不看看我多大年纪了,跟他们去抢,我能抢得过吗?别一个不小心把我摔到了。”刘邦撇嘴道。
“别人我不敢肯定,汉武帝肯定能抢到不少。”韩信道。
“废话,他有卫青和霍去病当左右护法,抢不到才是怪事呢。”
“店主,可别跟我们说,这玉米还是明朝传入中原的。”刘邦眼睛转道。
“让客人失望了,玉米还真是明朝传入中原的。”
“可恶,那明朝怎么有那么多好东西的。”成功抢到一盘玉米努力挤出来的李世民听到这话,心里别提多酸了。
辣椒、土豆、红薯、玉米……为什么明朝比他们有口福呢?
“因为明朝开辟了第二条丝绸之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当时不少农作物都是乘船,漂洋过海过来中原的。”史诗道。
“原来如此,我东吴船业虽然也很不错,但还是没办法横渡海洋。”“同行”孙策叹道。
“明朝是我们之后的时代,造船技术自然越来越好,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完全可以奋起直追。”刘备道。
“虽然玉米的确是好东西,但还是希望大家抢到能够吃完,而不是浪费。”史诗提醒道。
“店主,你说这玉米一粒一粒的,该不会就是它的种子吧?”刘彻出来,扒拉了一下玉米粒道。
“不错,玉米粒儿就是玉米的种子。”史诗道。
“那这么说我们不把玉米烤了,直接拿回去行吗?”刘邦眼睛转道。
“建议别这么做,首先是没有经过处理的玉米种子很难种植出来,还有就是一金买下来的玉米棒,能得到的玉米粒儿数并不多,不如以后直接买种子划算。”史诗道。
“原来如此,那我们今天就把玉米吃了。”既然这样,大家就不在关心留种的事,而是全让史诗烤了。
一时间,山海阁尽是烧烤的香味,甚至还弥漫了出去。
突然,有人鼻翼轻轻嗅了嗅,“怀民,你有没有闻到什么食物的香味?”
“这大半夜的,哪可能有什么食物。”张怀民有些无奈道。
可是等他说完,就是一愣,“等等,你别说,我好像也闻到了食物的味道。”
“走,咱们去看看!”苏轼激动道。
他们大半夜的夜游,正好肚子有些饿了。
张怀民还没来得及反对,就被苏轼拽着跑,循着味,两人终于找到香味的来源。
只是到了近前,两人互相对视一眼,有些踌躇。
“这条路我们也算熟悉,往常这处有这地方吗?”
只见他们前方是一片迷雾,偶尔迷雾里面还会传来人声。
闻着香味扑鼻的烧烤味道,苏轼咽了咽唾沫,“这样,怀民你在外面等着我,我进去探探,到时候我要是没出来,你就赶紧跑。”
张怀民头疼,“你可别为了口吃的,连命都不在乎了。”
“可是那股味道真的好香啊,我感觉我今天要是吃不到,绝对睡不着。”
“再说我相信这不是别人设的局,我那些对头,根本没有这样的脑子和心思。”苏轼道。
“咱们还是一块进去吧,你一个人我怕出事,两个人好照应一点。”张怀民无奈道。
随后两人踏入迷雾,眼前的一切陡然散去,只见他们前方出现一大片草地,草地的前方是河流,河流往前是一座酒楼。
草地上,飞舞着诸多萤火虫,照亮一方天地不说,喝酒的两岸居然还沿途散发着明亮的白光,天上圆月更是皎洁,几种光线交相辉映,哪怕是晚上,也不会让人失足不小心落入水中。
等他们踏上玉石小阶,玉石居然发出了光彩,那种光不像萤火虫的光明明亮亮,河道和天上圆月的光一直留存,而是在他们看清楚前路以后,就转瞬即逝。
苏轼发现这一点,忍不住好奇的退回去,果然,脚踏上去的瞬间,玉石又亮了起来,苏轼忍不住道:“好神奇。”
“大晚上的,谁在外面玩儿灯呢?”室内的众人注意到外面的动静,有些纳闷道。
直到苏轼和张怀民近前,他们才“咦”一声,“原来是新的食客啊。”
“在下苏东坡,见过诸位食友,不知诸位都正在吃什么?”苏轼自来熟道。
“苏东坡,苏轼,居然是苏爷爷!”李清照惊道。
“额,东坡自问还没老到可以被人叫爷爷的年龄吧。”苏轼下意识摸了摸胡子,他虽然蓄有胡子,年龄真没老到那份上。
李清照笑了,“您那边的我只怕还年幼呢,我是您学生的友人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
“原来如此,可是你的年龄……”苏轼把李清照对身份对上号,可是转念又纳闷起李清照的年龄对不上,因为李清照现在的年纪,可能比另一个世界父亲的年龄都大。
“苏爷爷还没察觉到此处奇妙之处吗?”李清照抿唇道。
苏轼叹道:“你唤我东坡居士或者苏东坡都可以,就是别叫苏爷爷,我感觉自己突然被叫老了。”
“那好,我以后就称呼您为东坡居士了,你也可以唤我为易安居士。”李清照俏皮的眨眼道。
苏轼这才知道李清照刚才是逗自己,可是等笑过,他惊叹不已,“此地还真是神奇啊,居然能遇到未来之人。”
“何止呢,还有之前时代的人,就由我代为介绍,这位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清照越说,苏轼眼睛就越亮,他直看着李白、杜甫等人眼眸大放光彩。
“我们正在喝酒,吃烧烤,东坡居士,你要不要一起来?”李白爽朗的邀请苏轼加入道。
“要,东坡却之不恭了!”苏轼立马道,带着张怀民过去了李白那边。
其他人好奇的看向苏轼,“你既然是易安居士之前时代的人,不知你那当今帝王是宋英宗、宋神宗还是宋哲宗?”
“咳咳咳!”苏轼和张怀民两个刚喝了一口啤酒,还没咽下去,就被彻底呛道。
两人神色惊恐,“我们陛下未来的庙号,居然是神宗吗!”
好家伙,他们当今陛下还活着呢,他们身为臣子,就先得知了对方的庙号是什么。
“咦,居然是神宗时期的东坡居士,此时朝中争斗的正凶吧,东坡居士,你现在是在朝中还是在外面?”
“咳,我现在正被贬谪在外。”苏轼有些脸红道。
“不过若不是贬谪,我也不会遇到山海阁,这简直是因祸得福。”苏轼打量着山海阁,两眼放光道,又像是老鼠进了米缸般,别提多快乐。
“其实山海阁的位置可以移动的,也就是说不管您在哪里,都有可能遇到山海阁。”李白打了一个酒嗝道。
“不仅如此,只要你们允许,还能把自己时代的人也邀请过来。”杜甫喝了一口酒道。
“邀请自己时代的人?暂时还是算了吧,毕竟这事要是不跟陛下说,就意味着不忠,可是陛下要是来了,我还怎么放得开吃啊,起码得我吃几顿再说呀。”苏轼道。
“山海阁的饭菜价格都不便宜,东坡居士可以用字画和诗词换一张金卡。”李清照作为过来人,引导苏轼道。
苏轼看着山海阁的饭菜价格直挑眉,“还好我还算有点才华,没想到才华有天还能换饭吃啊。”
说着,诗词包间里面,又增添了几副墨宝。
等写完,苏轼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挑选烧烤。
他到了冰柜前,疑惑道:“冰柜里面的食物那么多,你们怎么就只吃一样啊?”
一眼扫过去,大家吃的基本都是黄橙橙的食物,虽然那股味道很诱人,但比起琳琅满目的食材,它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这是玉米,可以亩产数千斤。”李清照道。
苏轼和张怀民两个震惊的差点手中托盘都没拿稳,他们忍不住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
“确实,亩产数千斤是玉米在理想的状态下,古代没有化肥的加持,的确很难提升玉米的产量,不过就算这样,玉米也比其他农作物具备更大的潜力。”史诗道。
她给嬴政等人报的都是理想产量,至于具体产量,肯定不会有她说的这么好,因为古代没有化肥的存在。
不过就算这样,只知道它们的潜力,也足够他们兴奋不已,没有化肥没关系,他们可以一起摸索出来,迟早有天,他们的食物也能变成高产量的存在。
“就算这样,也够让人惊讶了,数千斤的产量,能造福多少百姓啊。”苏轼和张怀民惊叹道。
“我倒是觉得就算有再高产的农作物,也不可能造福百姓,就拿咱们宋朝的税收来举例,百姓们种植出来一百斤的粮食,得上交九十九斤,种植出来一千斤的粮食,到时候说不定就变成上交九百九十九斤了。”李清照并不看好道。
好家伙,真以为官府会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富足而不理会吗,百姓们就算种出来更多的地又怎么样?人家官府会调税收啊。
苏轼沉默,“……我们官家其实也不是没想着改变,只是有心无力而已。”
“所以看,有一个英明的君王,对天下多好。”唐朝众人道,感到非常骄傲。
苏轼默默低头,可是想到什么,他猛地抬头,“等等,你们刚才说什么?神宗后面是哲宗!”
这岂不是说他们官家没有多少时候了吗?!
还没等苏轼做好心理准备呢,第二天就在山海阁猝不及防的看到了赵匡胤等人。
赵匡胤等人控诉其他人,“昨天山海阁有夜宵,你们居然不提醒我们!”
“这不是看你们忙,就没打扰吗。”
“倒是你们,都从皇宫里搬出来了吗?”众人好奇道。
“这是当然,皇宫有毒,我们怎么可能还住得下去,连夜就搬出来了。”赵匡胤几个叹道。
“什么,皇宫有毒,这是怎么回事儿?”苏轼和张怀民错愕道。
“你是?”赵匡胤疑惑的看向苏轼,并不认识苏轼。
“莫非你是苏轼苏爱卿?”宋仁宗赵祯看着苏轼睁大眼睛道。
“陛下!”苏轼看到赵祯泪目了。
想当初宋仁宗在世时,曾说过他和弟弟是相才,结果多年过去,他却距离宰相越来越远,还好他弟弟比他强。
“臣等,拜见先帝们。”看到宋朝那么多帝王都在,张怀民觉得自己撑不住,行完礼后,就默默退到苏轼身后,把一切都交给苏轼。
“这么说,你们现在都是宋神宗的臣子。”赵匡胤摸下巴道。
“是。”知道赵匡胤身份的苏轼垂眸。
“你那边朝政情况怎么样?”赵恒关心道。
“臣那边,朝中正在变法。”苏轼抿唇道。
“变法!!”赵匡胤等人震惊,就连嬴政和刘彻也为之侧目。
“是,因为冗官、冗兵、冗费等原因,陛下决心变法。”苏轼道。
“变法啊,朕也让范爱卿改革过朝政,可惜最后……”赵祯叹道。
苏轼心头猛沉,很不是滋味,“神宗陛下让负责变法的王安石大人最后也失败了。”
昨天他听到这个消息,说不清心里是何滋味。
直到今天听仁宗陛下说起范仲淹前辈变法,再想到王安石变法,他们都失败了,那他们大宋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第79章 东坡肉
赵匡胤神色凝重,大宋走到需要变法这一步,说明大宋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
更让人心底一沉的是,变法居然接连失败了。
倒是其他朝代的人看的更明白,“一般来说,变法失败才是正常的,能成功的才是极少数。”
赵匡胤又何尝不知道,只是他身为大宋的开国太.祖,接受不了变法失败而已。
因为变法失败,意味着大宋的弊端已经根深蒂固,再难更改。
“苏东坡是吧,你去把你家帝王叫过来。”赵匡胤看向苏轼道,准备先把宋神宗叫来再说。
“……是,臣这就去办。”躲不过去,苏轼只能答应下来。
是以还不到中午,山海阁就联系上了苏轼的帝王宋神宗,自然还是宋真宗赵恒出的钱。
“陛下!”苏轼作为代表出去迎接宋神宗。
宋神宗被突然出现的苏轼吓了一大跳,“苏东坡你不是被贬谪了吗?”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开封?
“陛下,是臣有奇遇,先不说了陛下,有人想要见您。”
“没想到王安石大人也在,要不要一起去?”苏轼看向宋神宗身旁的王安石道。
王安石眯眼,“我先跟你走一趟吧,至于陛下,龙体贵重,闪失不得。”
“也行,我没什么意见。”苏轼从善如流道。
“王爱卿,你要小心啊。”宋神宗叮嘱王安石道。
王安石点了点头,跟着苏轼去了山海阁,没过多久他就匆匆出来,对宋神宗道:“陛下,您赶快进去吧,太.祖,太宗几个都在等着您呢。”
“啊?若真是太.祖、太宗,我反而不能去吧。”宋神宗忍不住道。
王安石一愣,随后反应过来,“陛下您误会了,并不是太.祖、太宗显灵,太.祖、太宗现在还活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宋神宗皱眉,最后还是跟着王安石去了山海阁。
他过去的时候已经快中午,等他进去,正好听到史诗介绍,“今天咱们的新菜名为东坡肉。”
“什么,居然是苏东坡的肉!”宋神宗下意识震惊道。
苏轼本人,“……陛下,臣还好好的呢。”
“不出意外,这道美食应该是臣发明出来后,被冠以臣姓名的一道美食,并不是臣本身的肉。”
“不错,东坡肉是苏东坡先生发明的一种美食,其材料是猪肉,对于山海阁而言,猪肉是一种美味,可其实在东坡肉发明之前,猪肉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因为猪肉味太过腥躁,还因为人们无法正确养殖。”史诗道。
“猪该怎么正确养殖?”众人来了兴趣。
“把公猪们从小骟了,它们性格就会变得温顺,而且能极大程度的减少异味,之后残余的腥膻味用香料去除就行。”
“其实劁猪法东汉时期乃至之前就有明文记载,只是一直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和普及。”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原的猪,都是黑猪,虽然黑猪也能有几百斤的肉,但养殖时间不短,相比之下,中原外有一种白猪,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长几百斤的肉。”
众人心头凛然,刚听到劁猪时,男人们腰部以下下意识发凉。
至于宋神宗,已经开始目露惊恐,感觉史诗好凶残,可是听到后面养殖时间更短的白猪,不少人都眼睛一亮,但是很快他们眼中的光芒又暗下去,因为白猪不是他们本土猪。
“那我们今天可得尝尝这份红烧肉,毕竟东坡居士也正好在。”众人看向苏轼道。
苏轼笑道:“那我也要好好尝一尝。”
“对了陛下,这位是太.祖,这位是太宗。”王安石从劁猪法中回神,为宋神宗介绍赵匡胤和赵光义。
宋神宗却看向赵祯,神色复杂道:“仁宗吗……”
他父皇只做了几年帝王,他当时自然也是见过宋仁宗的。
“儿孙见过列祖列宗。”宋神宗向赵匡胤等人行礼,就算赵光义是他们的直系祖宗,这时候也是以赵匡胤为尊。
“先吃饭吧,等吃完饭我们再说事。”赵匡胤发话道。
随后宋神宗看向山海阁的价格,瞳孔骤缩,王安石小声道:“陛下您先用吧,臣在一旁候着。”
毕竟以他的身价,一顿饭都难,这时候就不去凑热闹了。
“原来您是王安石大人啊,放心,您吃饭不收钱。”
“这怎能行。”王安石下意识摇头。
“你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可以在我们山海阁留下一些墨宝。”史诗道。
“若是这样,倒是可以。”毕竟王安石是宰相,可没以为自己的墨宝不值钱。
“那店主,朕是不是也可以……”宋神宗眼睛一亮,觉得自己要是也能免费吃饭,可就省了一大笔钱。
“陛下,你坐拥万里江山,就不要为难我们这些小本经营的店铺了呗。”史诗婉拒道。
宋神宗眸光黯然,“虽然朕是帝王,但其实朕并没多少钱,国库也是。”
要是他和国库有钱,又怎么会支持王安石变法呢?
“没事,你吃饭可以让赵恒出钱。”赵光义道。
“凭什么,他又不是我的后世子孙。”宋真宗赵恒不服道。
“就凭我是你父皇。”赵光义道。
宋神宗不是宋真宗赵恒的子孙,却是他赵光义的子孙,而他刚好又是赵恒的亲爹。
“哼。”赵恒气呼呼的,最后还是同意了。
“多谢先祖们。”宋神宗感激道。
随后史诗给王安石办了一张金卡,赵恒又花钱帮宋神宗办了一张银卡,很快宋神宗和王安石就吃上了东坡肉。
只见东坡肉色泽棕红油亮,整体呈块状,块状上面还留着十字勒痕,和其他肉不同的是,东坡肉呈层叠状,一块肉有肥有瘦,其整体厚度相当惊人。
东坡肉最下面用新鲜的生菜打底,此时生菜已经被同样棕红的料汁浸透,整体散发着难以言喻的香味儿。
“这真的是猪肉吗?闻着味道好香啊。”第一次见到这么香的猪肉的宋神宗道。
“看来劁猪法和香料都很功不可没。”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香猪肉的王安石道。
不同于宋神宗,神宗不吃猪肉,是因为他还有别的好东西,王安石因为清廉,倒是吃过猪肉,同样是穷,他却没在美食上下过心思,以前吃的都是带腥臊味儿的猪肉。
“苏爱卿果然是老餮,以前就听说苏爱卿会吃,却不想苏爱卿这么会吃。”宋神宗说着,夹了一小块东坡肉送入口.中,他下面用盛有米饭的碗接着,争取不浪费一点汤汁。
等到东坡肉入口,不少人眼睛都亮起来,因为别看东坡肉看着肥腻,可是等到了嘴里,却是肥而不腻,堪称入口即化,肥肉部分一抿就化,瘦肉部分只轻轻一咬也破碎掉。
更别说还有香喷喷的东坡肉料汁,搭配起米饭来,别提多下饭。
“不错,这东坡肉堪称老少咸宜,就是朕这把年龄也能畅.快的吃一顿。”刘邦眼睛一亮道,觉得这道东坡肉对于老人的他牙口很友好。
而年龄小的如刘据,也赞同的点点头,“东坡肉好香,吃起来味道一点也不腻,让人吃了还想吃。”
说着他又吃了一口东坡肉,任由东坡肉的香味在舌尖留存更久。
至于苏轼本人,就更不用说了。
“感觉店主做出来的东坡肉,比我做出来的东坡肉更加美味,因为好多香料我感觉都没怎么吃过。”苏轼仔细品味道。
一般食客品味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他这种老餮品味的则是食物的本质。
比如能把猪肉变得如此美味的各种调味料。
苏轼既然是一个美食家,舌头灵敏是必须的,东坡肉入口以后,他就感觉出来好几种让他熟悉的香料,可是还有一部分香料,在他脑海中却是空白。
想到山海阁的神奇,苏轼心里琢磨着,那些香料怕不是未来的调料,他们宋朝目前还没有。
就在众人吃着,山海阁突然又有人过来。
有人端着碗回眸,看着来人感觉陌生,也有人饶有兴致的看着来人,“呦呵,又来了一个武将。”
只见来人体格健硕,还身穿着铠甲,行走间虎虎生风,更难得的是眉宇间是少见的一派正气。
“诸位,不知此为何地?”来人止步于山海阁前,直接抱拳问道。
“这里是山海阁,是吃饭的地方,客人请进。”史诗扬声道。
苏轼和李清照上下打量着来人,惊讶道:“阁下可是我宋朝武将?”
来人感到奇怪,纳闷道:“鹏举不是宋朝的,难道还是别朝的?”
“不知两位是?”岳鹏举看向苏轼和李清照道。
“在下苏轼,苏东坡。”
“李清照,易安居士。”
苏轼和李清照自报家门,直让来人惊疑不定。
“怎么了?”苏轼被岳鹏举的目光弄的有些不自在。
“鹏举听说过东坡居士的大名,可东坡居士早已在鹏举出生前就已身死。”
“还有易安居士,没想到您也……”岳鹏举看向李清照。
李清照和苏轼两个同时咳嗽起来,“看来你来自我们之后的时代。”
“我这里如今当政的是赵佶陛下。”李清照道。
“什么?!”听到李清照的话,岳鹏举脸色大变。
“怎么了?”其他人奇怪道,不理解岳鹏举脸色为什么大变。
“不,易安居士那边的陛下居然还当政着……”岳鹏举很是不可思议道。
“难道陛下未来也早早驾崩了?”李清照按照英宗、神宗、哲宗的年龄推算道。
岳鹏举张嘴,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垂眸,“如今我这边的陛下是赵构。”
“原来未来登基的是康王啊。”李清照也没多意外,因为赵构是赵佶的儿子。
“不是,其实在赵佶陛下和赵构陛下之间,还有一个陛下。”岳鹏举道。
众人:“……”
“赵匡胤,你家帝王换的好频繁啊。”
他们本以为李清照经历过的英宗、神宗、哲宗几个就够离谱了,没想到岳鹏举那边,父子两代之间还能再隔一个帝王。
“太.祖陛下居然也在吗?”岳鹏举,也就是岳飞十分惊诧道。
“是,朕在呢。”赵匡胤本就不白的脸色越发黝黑.道,可惜现在吃着饭,要不然他多少得收拾赵光义一顿,因为宋朝后面的帝王可都不是他的后人。
“太.祖陛下,求求您救救大宋吧。”确认赵匡胤宋国开国太.祖的身份以后,岳飞当场泣泪道。
“好端端的你哭什么呀?”就连赵恒等人见到他的时候,都没激动成这样。
“因为以臣的身份实在是无力回天,只能太.祖陛下您显灵才行。”岳飞激动道。
“咳,朕还没死呢!”赵匡胤忍不住道。
“是,是臣失言,还请容臣细禀太.祖陛下。”岳飞赶紧收拾好激动的心情,不敢耽误时间道。
就在这时,史诗给大家都上了一大杯茶,“大家还是先喝口茶压压惊吧。”
赵匡胤心头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这该不会是我大宋的昏君们要来了吧。”
岳飞下意识想点头,只觉得这形容还真贴切,可是想到自己臣子的身份后,他又硬生生止住。
“快,听店主的,赶快喝茶压惊。”刘邦带头道,刚好他们吃了东坡肉,再来一杯茶,正好安抚肠胃。
终于,等众人喝完茶,岳飞也在心里打好腹稿。
“事情还要从真宗陛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说起。”
“咳咳咳!”岳飞刚说完第一句,就有人剧烈咳嗽起来。
突然打断的岳飞疑惑的看向那人,苏轼小声跟他说,“那位就是真宗陛下。”
岳飞:“……”
“你整什么幺蛾子,不准再打断,让他继续说。”赵匡胤拍桌警告赵恒道。
赵恒心里就算再不舒服,也不敢这时候反抗赵匡胤。
岳飞也收回视线,继续说下去,“真宗陛下的澶渊之盟,不是每年都要给辽国送岁币吗。”
“后来,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国力日渐强盛起来,赵佶陛下一看,觉得可以把给辽国的岁币给女真族,让女真族去对付辽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