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龙舟的颜色也不一,有黑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等,颜色很是多姿多彩。
还有龙舟上面的食物,不光有粽子,还有做工精细的绿豆糕以及看不出内里的竹筒来。
刘邦就在嬴政旁边,眼疾手快的也捞了一枚粽子。
不过不同于嬴政手中的三角粽子,他的粽子更大更圆,除却菱角外,更像圆筒。
到手后,刘邦二话不说就拆麻线,把粽子拆开,好奇道:“这粽子包的怎么不一样?”
“可能是口感有所不同吧。”刘彻对刘邦道。
他手中剥开了一只三角粽,可以清楚看到三角粽里面有着蜜豆和红枣,是明显的甜粽。
而刘邦手中的,则是一个咸蛋黄。
刘邦看完刘彻的甜粽,又看向嬴政手中,只见嬴政的粽子里面有着绵密的红豆沙,也是甜粽。
“始皇,你的甜粽味道怎么样?”说着刘邦咬了一口咸粽,眼眸登时眯起,开始细心咀嚼和品尝咸粽的美味。
“咸粽味道真不错,乃公还以为粽子里面加了蛋黄会很怪,其实并没有。”
“等等,这咸粽里面除了蛋黄,居然还加了肉!乃公就说这粽子怎么有些油润。”刘邦突然惊道。
“甜粽豆沙绵密,可能加了糖,整个粽子都很甜。”嬴政品尝甜粽道。
甜粽没有咸粽的油润,粘度来自糖,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美味。
“看来三角粽是甜粽,长筒粽是咸粽,这倒是便于区分。”
越来越多的人剥开粽子,大家发现了咸甜粽子的规律。
除了粽子,绿豆糕也很受人欢迎,尤其是女性。
只见绿豆糕整体呈黄绿相间的清爽颜色,每块绿豆糕上的花纹颜色都不一样,看上去十分美味可口。
吕雉就取了一块绿豆糕,随后她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把绿豆糕在小木板上切开,可以清晰看到横截面里面,是红色的豆沙馅料,吕雉捏了一片绿豆糕,发现绿豆糕凝而不散。
她小小尝了一口,“好浓郁的绿豆香味,除却豆沙馅料外,好像还有另一种香味。”
“黄色的好像是豌豆,我这块绿豆糕没有内陷,味道更容易分辨。”邓绥道。
“看来绿豆糕不像咸甜粽子一样好区分有馅没馅。”吕雉若有所思。
突然,一艘龙舟违背自己原本的方向,突然由竖为横,以嬴政为起点,吕雉为终点,横跨河流。
吕雉看到那艘龙船一愣,只见那艘龙船呈黑色,上面栽了半块绿豆糕,绿豆糕的横切面也是黄绿相间的绿豆糕,显然这是一个没馅的绿豆糕。
让吕雉愣住的是嬴政的举动。
“你尝尝,朕觉得这份绿豆糕味道不错。”嬴政对吕雉道。
主要是粽子和绿豆糕不好运输,而吕雉也没对粽子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来。
吕雉回神,忍不住咳嗽一声,连忙捞起那份龙船,等把上面的绿豆糕取下后,才把龙舟放回水中。
虽然中途被迫改变过方向,可是失去外界施加的压力,很快黑色龙船就跟上其他龙船,一起漂向河流尽头。
“多谢始皇,绿豆糕味道很好。”吕雉把嬴政送过来的绿豆糕吃完后道。
“哼,我看好吃的不是绿豆糕,而是男人吧。”刘邦不客气的翻白眼道。
“先祖,咱们换换位置吧。”刘彻头疼道。
他河流对面并不是卫子夫,跟刘邦换位置刘彻没一点心理负担。
“去去去,有你什么事,大人的事小孩别插嘴。”刘邦不耐烦道。
刘彻:“……”
“店主,这个竹筒是什么?也能吃吗?”
要说飘到河流尽头的食物,最多的莫过去竹筒。
咸甜粽子已经被人总结就规律,绿豆糕更是大受欢迎,而最初因好奇拿起竹筒的人,目前还没打开。
竹筒不粗不细,拿在人手上,直让人不知该怎么下嘴。
这竹筒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玩的?
“竹筒两边都有缝隙,顺着缝隙打开就行了。”史诗道。
有了方法,众人很快就打开竹筒,只见竹筒里面填充着满满的白色糯米和黑色乌米,除此之外,它们中间还有一根竹签,可以让人用手拿起吃,还不用担心弄脏手。
“竹筒里面的食物和粽子味道差不多,名字莫不是叫做竹筒粽?竹筒粽好像都是甜的。”
不管是白米粽,还是黑米粽,它们都裹着一层糖水,糖水已经沁到最里面,一口咽下去,简直无处不甜。
“虽然竹筒粽的配料不如甜粽丰富,但是它方便啊!”喜欢竹筒粽的食客们道。
没见秦始皇剥粽子的时候,都沾了手吗。
刘邦感觉自己手黏黏的,低头直接在喝酒里面洗了洗。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河流里面出现一大团黑影。
他疑惑,“这是什么?”
刚说完,那道身影就变得清晰起来。
“艹,是人,是死人,河流里面居然漂流出现一个死人。”刘邦惊了。
“怎么确定是河流里飘过来的?对方真死了吗?”
“店主,这是怎么回事啊?”众人赶紧问史诗。
史诗和时修也惊了,“我们也不知道啊。”
这条河是端午节活动自带的河流,现在河流突现死人,他们也懵了。
不等他们弄清楚,嬴政就蓦然伸手,直接把河中黑影拽出。
感受到手中感触,嬴政眯眼,“对方还没死透。”
“那太好了,还能救吗?要不然来一个死人,也太晦气了。”刘邦道。
“可以手掌相叠,大力按压他的胸腔处。”史诗和时修道。
好在张仲景和华佗离的并不远,很快赶到。
随后他们按照史诗和时修说的方法,一人按压,一人则从旁辅助,看机会施针。
随着不停按压,对方腹中积水被迫吐出,人的气息也由轻到重,吐水口咳嗽起来。
“有效,有效,真是太好了。”众人激动道。
他们的声音吵醒了落水和转危为安的人,对方恍惚着睁眼,就看到一大群围着他看。
“我这是,没有死成吗?”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对方苦笑。
“兄弟这是什么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啊。”刘邦蹲下来安慰对方道。
“对了,还不知兄弟名讳?在下刘邦。”
“区区贱名不足挂齿,诸位叫我屈原即可。”屈原苦笑道,尽管被救了回来,眼中却没多少求生意志。
而听到他的.名字,刘邦等人则炸了锅。
“好家伙,店主,你这次端午节活动,居然把正主给捞上来了。”
“这简直就是吉兆,当然要不是从水里把屈原捞出来的,只会更好。”
天知道他们看到河流里突然飘出一个人来,受到多大惊吓,尤其是刚好在吃东西的人,更是差点噎到。
“屈原,听不懂诸位在说什么?”屈原疑惑道。
不是听不懂他们说的话,而是听不懂他们的意思。
什么端午节,什么正主?感觉好像在打哑谜。
“也是,端午节是纪念你死后的事,你自然不知道。”刘邦道。
“屈原现在并未身死啊。”屈原更疑惑了。
“可是另一个世界的你确实死了。”刘邦道。
屈原理解不了。
“好了,还是快让人给他换身衣服吧,一直这么湿着对身体不好。”吕雉等人细心道。
“诸位,‘流觞曲水’还继续吗?”史诗有些无奈道。
虽然屈原没死,可是他的出场方式,恐怕还是惊扰了一部分人的兴致。
“当然继续,正主都来了,这次活动岂不是更热闹。”还有刺.激。
说出这话的是刘邦,十分的唯恐天下不乱。
好在河流依旧清澈,坐在水边,很快就消去众人心头先前的惊惧。
屈原在包间换上干净的衣服,擦干头发,出来后还没谢过刘邦,刘备刘邦拉着去参加流觞曲水。
好巧不巧,刘邦把屈原安置在他和嬴政中间。
屈原正满心疑惑,就见河流中顺水漂下许多艘颜色鲜艳的龙船,别看龙船个头不大,做工却十分精细,和活灵活现。
还有龙船上的食物,刚开始屈原还以为那是装饰,却不想可以直接被人拿下来,并为之入口。
“这是粽子,先生可以尝尝。”嬴政对屈原道。
出乎预料,嬴政对屈原态度还不错。
刘邦想看的热闹没看成,不由咳嗽,“屈原先生可是不满秦国而投江的?”
其他人,“……真不愧是汉高祖啊,居然敢当着始皇的面如此说。”
换了他们,哪有这个胆子啊。
“在下投江,的确有秦国的原因,可更多的还是本国的原因。”屈原眸光黯然道。
“这次我没有死成,只怕要亲眼看到秦国踏破我国山河。”说到这点,屈原痛苦的想要落泪。
刘邦拍着他的背安慰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秦国没了。”
“真的吗?可是怎么可能,秦国那么强大。”屈原震惊不已道。
按理来说他投江的时间过得应该不长啊?
“我骗你干什么,喏,就是你旁边的那个,就是他灭的秦国。”刘邦示意屈原看嬴政。
屈原震惊的看向嬴政,“你是怎么做到的?”
嬴政:“……”
“不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秦国一统了天下,变成了秦朝。”其他人道。
屈原:“……”
他明白了,那个强大的秦国并不是消失,而是越发强大了。
这让身为秦国敌人的他怎么高兴的起来。
等等,这岂不是说他身旁的人就是秦国,不,秦朝君王!
意识到这点,屈原下意识就想离嬴政远一点。
结果刘邦揽住他的肩头,道:“先生别怕,秦国最后虽然变成了秦朝,可是才两代,秦朝就亡了。”
屈原咋舌,“秦朝既然已经一统天下了,那为什么还会亡的那么快?”
说起这个,众人唏嘘,“这还要从始皇陛下生的幼子说起。”
“够了,你们再不吃,食物就全都流走了。”嬴政冷声道。
胡亥已经死了,嬴政实在不想再想起那个名字,如果说秦朝是他嬴政的最大政绩,那胡亥就是他嬴政毕生最大的耻辱。
见嬴政动怒,刘邦等人撇嘴,虽然还有点不服气,但却不敢再说下去。
屈原在刘邦等人和嬴政之间扫来扫去,“尔等可是秦君的臣子?”
“不是,他秦朝都亡了,朕是取秦朝而代之的汉朝开国君王刘邦。”刘邦道。
“汉朝?那我楚国最后如何了?”屈原抿唇。
虽如此,他心里却没抱多大希望,因为楚国要是还有救,他又何必投江。
“楚国最后自然是被秦国所灭,成为秦朝一统天下路上的踏脚石。”
“哦,秦始皇死后,六国人倒是掀起了点风浪,不过都没什么用。”刘邦对六国人很不屑。
实在是那些人有出身有学识,居然比不过他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可见其水平多废。
秦汉之间,能让刘邦看在眼里的,也不过嬴政和项羽两人。
“我就知道……我就是因为预料到这一点,才选择投江,打算眼不见为净的。”说着屈原落下泪来。
纵使对故国再失望,再悲愤,可那也是他的故国啊,他如何能忍心看到故国落到那种地步。
最让他绝望的不是知道未来发现问题,而是他早就发现了问题,却无能为力的绝望。
屈原看着自己水中倒影,眼前时不时飘过一艘龙船,有些惊扰他的思绪。
“这是什么?”屈原以手拨水,一艘龙船被他挡住,屈原看着它们很好奇。
“哈哈,说起这个,可跟你有很大关系呢。”刘邦笑道。
“另一个世界的你已经投江而死,最后百姓们为了你,每年都会在你的祭日吃粽子,渐渐的,你的祭日形成习俗,也就是端午节。”
“这可真是……”屈原惊讶,没想到自己死后,人们会专门祭奠他。
“那看来我没办法回去了,毕竟世人眼中我屈原已死,我回去就是平添波澜。”屈原叹道。
“不知先生可愿入我秦朝?”嬴政挑眉问道。
屈原震惊的看向嬴政,“你我之间可是敌国。”
“朕已经一统天下,天下黔首皆为朕民,现在哪里还有国与国之分。”嬴政道。
屈原还接受不了,“我怎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呢。”
他本人其实是不倾向跟随秦朝的,毕竟他就是反秦国而死,现在一时半会哪过得了这个坎。
“先生别怕,你要是不想去秦朝,还有我汉朝,我汉朝很欢迎先生。”刘邦对屈原道。
“某也听说过先生大名,十分爱慕先生才华,还请先生给个机会。”曹操紧随其后道。
要知道屈原文采斐然,是他喜欢的类型。
至于彼此之间朝代相差太远,这样岂不是更好,表示他们之间没仇。
屈原被数个橄榄枝弄得有些头晕眼花,忙道:“多谢诸位厚爱,屈原愧不敢当。”
说着屈原捞了一个竹筒粽,赶紧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把竹筒分开,示意自己有正事。
竹筒粽带竹签,一看就知道怎么吃。
不过因为竹筒粽全都是米的缘故,拿着竹签长时间不吃,竹筒粽很有可能变形。
这不,就有人不小心失手把竹筒粽掉落进河流,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河流就突然游来一群鱼儿,争相分食掉入水中的食物。
这一幕让众人有了别的乐趣,那就是故意弄碎食物,抛撒到水面上,引来更多鱼儿,体会喂食的乐趣。
无论是粽子还是绿豆糕、竹筒粽,饱腹感都很强,回到河流边一会儿后,众人心情放松下来,很快就吃的差不多。
之后众人开始自由活动,而河流中的龙船则依旧存在,谁要是饿了,谁就从中捞取。
屈原没有他们放的开,依旧留在原地,他身侧的刘邦早就迫不及待的起身去四处溜达,倒是嬴政,并没有离开。
就在屈原心里疑惑嬴政为什么没走,难不成是为了他,屈原听见嬴政道:“君所在的时代,白起还在吧。”
没错,屈原和白起是同时代的人。
所以对于嬴政而言,屈原不仅仅是屈原,他还是他开启更多宝藏库门的钥匙。
“是,白起还在,不知始皇的意思?”屈原皱眉,心头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我想让先生给朕一个权限,朕要去救武安君。”嬴政看着屈原真诚道。
屈原诧异,“就白起那样的凶神,能遇到什么危险。”
别人遇到他,有危险还差不多。
“武安君虽战场无敌,却也是臣子,功高震主,难免引得君王猜忌,还请先生能通融一二。”嬴政语气微叹的向屈原服软道。
“我……”听到白起受君王猜忌,屈原难免有些感同身受。
可是他想到自己投江的理由,就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而秦军带头人不是别人,正是白起。
想到这点,屈原不禁硬下心肠。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还留了不少六国贵族,不知先生可愿结一个善缘?”嬴政问屈原。
“你……”屈原脸色一变,知道这是嬴政的威胁。
“我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还有楚国贵族,也都与我无关。”屈原硬起心肠道。
他知道,自己一旦松口,那等待他的,将是故国被秦军更快踏破,他无法挽救故国也就算了,又怎能在故国山河破碎之际出一把力。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战争几乎消弭,朕知先生是心怀天下之辈,自然不会强求,只是还请先生给秦国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嬴政道,倒也没太逼迫屈原。
就像钓鱼,鱼钩不能一直紧绷着,那样很容易引得鱼儿们反感。
“我……”屈原哑口,心里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心里有楚国,也是有天下的人,若是天下一统真的能保存更多黔首,那他该如何抉择?
楚国贵族们没让屈原低头,黔首们却让屈原迟疑起来。
若是屈原心里没有黔首,黔首们怎么可能在他死后自发祭奠他,更甚至还把屈原的祭日变成了一个习俗。
“让我考虑考虑吧。”屈原叹道,神情微微动摇。
嬴政一看有门,“我带先生去看看别的东西吧,想必那份东西先生一定喜欢。”
“什么东西?”
“红薯种子。”嬴政道。
随后嬴政带屈原去山海阁看红薯种子,随后如向导一样说起红薯种子的产量,登时屈原心头怦跳,忍不住大惊失色道:“这怎么可能!”
红薯种子的产量,简直比他听到自己故国灭了还要震惊。
春秋战国,各国纷争不断,被灭国虽然心痛,可也能被人预料到,可是如此高产的农作物,却是屈原一生闻所未闻的事。
回过神来,屈原当即在身上摸索,想要找出钱来,当场购买红薯种子。
只是让屈原失望的是,他身上并没有带钱,毕竟他原本心存死志,哪里会专门带银钱。
嬴政也不阻止他,只在一旁幽幽道:“就算君把红薯种子带回去又能怎么样,难道战乱会就此停息,黔首们可以安心种地吗?”
这话让屈原脸色僵住,摸索的动作停.下,“不会,若是有了红薯,只怕战争非但不会停歇,反而是继续争战不休。”
为什么,因为红薯增加了国家的续航力,没有国家可以停的下来。
意识到这点,屈原原本雀跃的心又变得绝望。
他想到饱受战乱的黔首们,“我该怎么办?我能做点什么?”
“君既然已知大一统的好处,何不回去辅佐楚国君王一统天下,如此黔首们才能真正休养生息。”嬴政道。
屈原:“……始皇,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要是楚国贵族阶级愿意听他的,他们要是能改变自己,他何至于那么绝望。
就算知道大一统的好处,就算他全力辅佐,楚国贵族们也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
“与其指望楚国贵族们,我还不如指望秦国呢。”
起码秦国是真的能打,也是愿意接受改革的人,要不是两者立场对立,屈原更愿意拥有一个那样的国家。
“现在改变也不晚不是吗,天下早一日统一,黔首就早一日种上红薯。”嬴政把红薯种子交到屈原手中道。
屈原身体僵硬,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红薯种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真的要背叛自己的故国吗?一死了之,可以成全他的忠义,可是那样一来,黔首们怎么办?
若是没有改变一切的机会也就算了,可机会明明就在眼前,他却因为愚忠而错过,那他还配得上百姓们的自发祭奠吗?
终于,屈原收起手中的红薯种子,转身去找刘邦等人,他要去了解更多情况,不能只听始皇的一面之词。
嬴政目送屈原离开,道:“历史证明了朕的大一统是对的。”
“是啊,所以始皇你看,你也为后世留下来不少东西,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吕雉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嬴政身边道。
嬴政心头微紧,有种被人看穿心思的窘迫感,“你是怎么知道朕心里想法的?”
“只要细心留意即可,每次在后世人说起自己是汉人的时候,我见你都有些羡慕。”
“刘邦有刘邦的功绩,你也有自己的功绩,你们两个都是功在千秋之人。”吕雉道。
她厌恶的从来只是刘邦的私德,却从来没小看过刘邦的本事。
“你又何尝不是。”嬴政笑道,他和刘邦都是功在千秋之人,吕雉又何尝不是。
“多谢始皇夸赞。”吕雉笑道。
“汉高祖,你怎么了?”屈原正在向刘邦请教,发现刘邦有些走神。
“没什么。”刘邦道,虽然他这么说,注意力依旧还有些心不在焉。
屈原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看到嬴政跟吕雉站在一起,猜测道:“那位是秦始皇的皇后吧?”
“艹,那是朕的皇后!”刘邦暴躁道。
“哈?”屈原懵了,不理解为什么汉高祖的皇后为什么会和秦始皇走的那么近?
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吧?
结果屈原按照信息一算,发现他们还真是一个时代的人,刘邦这个汉高祖也就只比秦始皇小了三岁,而那位大名鼎鼎的秦二世胡亥,更是短短三年就亡国。
跟那位秦二世一比,春秋战国那些昏庸的君王加起来都不够看。
还好那位秦二世被千刀万剐了,要不然秦朝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
至于汉朝开国皇后为什么会和秦始皇走的近,知道吕雉的事后,屈原沉默了,这汉朝抹消太后政绩,帝王诛杀功臣,是更不能托付终身的主君啊。
比起汉朝帝王的薄情寡义来,秦朝一向残.暴的君王们都变得面容可善起来,这些消息还是屈原从韩信口.中得知,保证可靠。
只是知道越多,屈原就越沉默,因为后世大一统的想法深入人心,还有诸葛丞相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给他带来心灵重击。
仔细一想,春秋战国自周天子威严不在后,战乱可以说就没有停过。
而秦国最终一统天下,难道只是偶然吗?
屈原垂眸,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端午节活动有好几天,听店主说流觞曲水这几天都会在,就是不知道咱们怎么赛龙舟了?”众人好奇。
听到赛龙舟,屈原不由会心一笑,在他的时代,赛龙舟十分常见,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也会和竞渡扯上关系的一天。
听着众人的话,屈原去找嬴政。
“秦始皇,我怎么知晓你们秦国一定会善待天下百姓?”屈原问嬴政。
“就不说那些虚伪的场面话了,只从利益上出发,我秦国缺人,缺很多很多人,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有朝堂为官,亦或是开垦更多耕地,都离不开人。”
嬴政把秦朝和汉朝、三国乃至魏晋的人口数据拿出来给屈原看,事实证明,只有人越多,才能更好的守好地盘。
就像汉朝对西域的掌控力,时灵时不灵的,主要还是他们人少,要是汉朝人多到可以一路扎根到西域,那对西域的掌控力将大大增加。
更不用说世界那么大,但凡帝王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会努力发展民生。
当然,胡亥那种脑子有坑的人除外。
“始皇又怎能保证自己的后人一定会是明君?”屈原问道。
“这点哪怕是朕也没办法保证,朕只能说,秦朝帝王昏聩,江山易主,那也是活该,朕能做的,就是把种子们种下。”嬴政道。
后世帝王已经消失,中华也变成了另一番让他们感到陌生的模样。
不过没关系,从秦朝距离那个未来,有数千年的时间,嬴政可不会盲目自信有了山海阁后,他大秦能够千秋万代。
顶多就是秦朝取代汉朝的位置,最多延续数百年的时间,至于他种下的种子们会不会让史诗和时修所在的未来快速到来,那是后世王朝的事,他秦朝可操心不了那么多。
嬴政的洒脱让屈原感到意外,“我还以为秦始皇你会想方设法的延续大秦呢。”
“此非人力也,朕有自知之明。”嬴政自嘲。
他是实用主.义的性格,知道秦朝不可能永存后,就放弃了让秦朝千秋万岁的奢望。
“像秦始皇您这样有自知之明的君王,可着实不多啊。”屈原又想起自家故国的君王,但凡他家有秦始皇一半的政治素养,楚国也不至于那么快被秦国攻破。
“我愿意放开我世界的权限,只是还请秦始皇说话算话,善待天下黔首们。”说出这句话以后,屈原肩膀垮下来,心里只觉得羞愧的无地自容。
没想到后世以爱国流芳百世的自己,也会有背叛自己故国的一天,这个决定,几乎快要把屈原心里压垮。
“先生心有大义,嬴政佩服。”屈原宁愿不要流芳百世的.名声,也想让自己世界的黔首们过好一点,品性难道还不高洁。
只是显然,屈原自己过不去自己那关。
“陛下,让我跟屈原先生谈谈吧。”大韩信过来兴奋道。
一想到就快要见到白起,他就激动的不行。
其他人得知这件事后,也纷纷侧目。
“先是韩信,若是再有白起,只怕秦朝未来将战无不克。”众人感慨道。
“还好朕有大将军和冠军侯,心里不必那么羡慕。”刘彻心里有些酸,但是一想到自己有卫青和霍去病,就又得意起来。
“……韩信本来是乃公的啊。”刘邦兴致缺缺道。
他皇后没了,淮阴侯也没了,就连丞相和留侯,也眼看偏向更年轻的皇后,他都快要成为孤家寡人了。
现在倒好,嬴政有了韩信还不够,居然还想要白起。
屈原开放权限以后,并不需要白起和屈原在一处,就能向白起发出邀请。
白起正向嬴稷复命,突然不知从哪飞过来一张请帖,正好落到白起手中。
这奇异的一幕直让在场众人挑眉。
“这莫非是武安君的戏法?”范雎挑眉道,语气有些阴阳怪气。
“自然不是。”白起也对这份请帖满心疑惑道。
“何不把请帖打开看看。”嬴稷眯眼笑道,看着有些漫不经心。
“喏。”白起听令,随后打开请帖,刚看开头,他眉头就皱起来。
“怎么,可是有何不妥之处?”嬴稷好奇。
“这份请帖……是君上的儿孙给臣发来的。”说着白起心里充满迷茫。
就是嬴稷和范雎也被白起的话弄糊涂了,嬴稷来了兴趣,坐正身子,“把那份请帖拿给朕看看?”
“主君,此请帖来历不明,还请让臣查看一二。”范雎道。
“准。”嬴稷同意,白起只能把那份请帖交给范雎。
只看了一眼,范雎就脱口而出,“简直荒唐!”
“怎么个荒唐法?”嬴稷心里更好奇了。
“君上,这份请帖上居然说自己是秦昭襄王嬴稷之曾孙。”范雎怒不可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