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by清越流歌
清越流歌  发于:2025年10月13日

关灯
护眼

李亮对此也不气馁,挤眉弄眼的提醒他们,“以往也就年初传一会儿谣言,可现在都五月份还没消停,也没人出来澄清,你们不觉得情形不对吗?”
要不是在婚宴上人多口杂的,他真想告诉他们,凭他从业多年的经验和丰富人脉,这次有七八成的概率能落实。
迎着几人半信半疑的眼神,李亮最后只能含糊不清的说,“反正我有预感,很快就要尘埃落定了,你们这两个月记得关注通知。”
在他的一再强调下,柳素琴他们也表现出了一些期待和欢喜,林全生更是搭着他的肩膀嘱咐道,“亮哥,你是我们当中消息最灵通的,真有确切的消息,可别忘了通知我们呀。”
“那必须的,咱们是一伙的,我得了消息肯定第一时间拉上你们。”
李亮说到做到,月底某天下午,他就骑着摩托车、满头大汗的跑来摄影店找柳素琴了,也不说什么废话,喘着气就开始爆大料,“阿琴,正式文件下来了!就贴在街道办,听说工作人员也还在那边没走,我们也赶紧过去吧,有什么疑问正好当面请教他们……对了,南江和全生上哪了,我刚经过店里没看到他俩。”
柳素琴心想他是高兴傻了,下午三点,林南江他们早打烊回家休息了啊。
但也不是不能理解对方的激动,自己这会儿心脏也嘭嘭直跳、仿佛要跳出胸腔呢。
不过,柳素琴如今已经不需要靠拆迁来改变命运了,她的激动中就比李亮多了一分理智,让她能够思路清晰的提醒对方,“不知道工作人员什么时候离开,亮哥咱们分头行动吧,你先去现场了解详细情况,我回家喊上南江和全生哥,大家最后在街道办碰头,怎么样?”
李亮总说自己见过太多这种场面,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是当自己真正成为其中一员,那点理论知识全都不见了,整个人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第一时间跑来找柳素琴他们,也是出于本能的寻找同伴,人多力量大。
这会儿听着柳素琴冷静且条理清晰的安排,他也像是受到了感染,跟着定了定心神,“好,我们分头行动……对了,我出来太急,都忘记带纸笔了,你这里有吗?我怕自己听完就忘,用笔写下来稳妥些。”
不等柳素琴说话,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的李红已经噔噔噔跑回自己工位,找出一个还没使用过的本子和笔,一股脑儿塞李亮怀里,“亮哥,你快去那什么街道办吧,亲眼确认最要紧,素琴,你也赶紧回去叫人啊,哎呀,咋这么磨蹭,我都替你们着急。”
李红想着她要是遇上这种好事,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跑现场去了,这两人居然还能在门口商量一大堆,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在她的疯狂催促下,李亮风风火火的骑摩托离开了,柳素琴却还是不紧不慢的回办公桌收拾包包和钥匙,这才顶着好友恨铁不成钢的眼神,脚步轻快的开车离开。
先回家把林南江从床上薅起来,两口子又一起去林全生家敲门。
今天天气好,不冷不热的,李小青午睡起来,就和李母一起推着孩子去逛公园了,林全生一个人在家休息,两人在外面等了两分钟,才看到顶着鸡窝头开门的林全生,柳素琴三言两语介绍了现在的情况,并提议道,“就我们三个人的话,直接坐你的摩托车过去吧?开车估计不好停车,街道办肯定人山人海的。”
她语气过于轻松平淡,林全生愣了两秒,大脑才开始接受信息,嘴巴渐渐张成一个鸡蛋,“什么,拆迁通知出来了?你们怎么能这么冷静,快去现场看通知啊。不对,等等,我回去拿钥匙,还要换身衣服……”
他刚从床上爬起来,还穿着一件洗变形了的老头衫,总不好这个模样出去见人,林全生反应过来,慌慌忙忙回卧室换衣服。
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手足无措了,林南江苦苦压制的嘴角这才咧到耳后根,扬声打趣道,“你最好再洗把脸,冷静冷静。”
林全生听劝的洗了把冷水脸,也没冷静多少,一出门就把车钥匙交出来,“待会你们谁来骑车?我这会儿手还是抖的。”
柳素琴心想她倒是不手抖,但自己敢骑,他们敢坐吗?
看来林全生也跟李亮一样乐疯了,好在林南江没被他们传染。
那天参加完陈家明的婚礼回家,柳素琴就和林南江关起门来分析了一下现状,得出的结论就是那套房子拆不拆,都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能拆是锦上添花,就当运气好中了一笔彩票,不能其实也没太大损失,照样吃吃喝喝、也不影响他们寒暑假带孩子出去度假,总之保持平常心态。
林南江谨记媳妇的叮嘱,这会儿再惊喜,也没失了分寸,带着媳妇和好兄弟,稳稳当当把车骑到了街道办。
林全生在这边住过两年,也跟街道办打过交道,林南江却是第一次来,本来并不知道具体位置,但远远的拐进这条街,就看到一处位置人山人海,依然还有源源不断人往哪里涌,不用问也知道就是那里。
找了一处位置停车,还能听到周围人眉飞色舞讨论拆迁话题,这下更稳当了,三人受现场情绪影响,兴冲冲往人最多的地方挤,正好跟往外挤的李亮对上视线,他远远的招手叫他们别白费工夫了。
过了一会儿,李亮擦着汗来到三人跟前,“工作人员不在里面,那墙上就贴了确认拆迁的公告,具体情况要下周一来这里开会才能知道。”
“就这?”匆匆赶来柳素琴他们都有种裤子都脱了却没了下文的失望。
李亮安慰道,“正式文件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我们就耐心等下周一的动员会,也没几天了。”
林南江和林全生闻言搓了搓手,压低声音问,“难道我们什么都不用做,直接等着开会?”
他们可没少听陈大爷张大妈他们说起当年拆迁的故事,什么连夜盖房子啊,不行搭个铁皮棚子也能多赔好多钱,还有疯狂往户口本上加名字,相亲没两天就拉着人姑娘去领证等等,听得他们热血沸腾,现在自己也赶上这种好事,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什么都不用做。”李亮泼完这盆冷水,才把几人拉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耐心解释,“城里房屋拆迁跟农村不一样,农村宅基地是属于一家子的,只要在户口本上的人都能得到一笔赔偿,俗称人头费,另外农村房子是自建的,自然是他们想加盖就加盖咯,可咱们这种楼房,还能怎么加盖?”
这下柳素琴也傻眼了,“连人头费也没有吗,那我们能得到啥?”
“我刚找街道办的朋友问了下,他们知道的更多一些,说是这次拆迁力度挺大的,赔偿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安置房,要看周一给出的具体赔偿方案,有些一赔一,有些一赔一点五或者一赔二,打个比方,如果是一赔一点五,那我家七十平的房子,就能得到一百零五的新房,另外还有一笔现金补偿,也是按照他们评估出来的房价,乘以我们的实际面积。”
柳素琴抓住重点,“这个评估是参照商业楼盘的价格吗?”
“对,商业楼盘和二手房都算在一起,平均一下,搞不好我们这个区的房价能有三四千一平呢,按照三千一平算,那我家就是二十一万的现金。”当初几万块买的老破小,现在一拆迁,就能得到高出几倍的现金,以及一套面积更大的新房,还要啥自行车?
李亮越想越美滋滋,林全生更是一拍大腿,激动的问,“补偿的新房也是小区房吗?”
“对呀。”李亮不仅给出肯定的答案,还告诉柳素琴和林南江另一个好消息,“我挤进去看了公告,按照标注出来的范围,阿琴你前年在街角买的那个小铺面也算在里面?”
“真的吗?”柳素琴和林南江简直喜出望外,“那铺面也是一样的赔偿吗?”
“大差不差,不过拆了商铺,补偿给你们也会是商铺或者写字楼。”
接下来,李亮又叮嘱了周一过来开会的注意事项,就匆匆道别,回去跟家人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柳素琴他们也差不多了,可以忍住不打电话告诉老家的人,但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亲友,是忍不了一点的。
之后几天,他们两家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拆迁方案,祈祷着主办方大方点,最好是一赔二,一赔三,就这样日期夜盼的,终于等到了周一。
这期间,柳素琴他们还是趁公告栏前没那么人围观的时候,过来亲眼看了具体的通知,里面详细写了上午八点半开会,由于街道办场地有限,一家只要出一个代表就好。
但柳素琴林南江和林全生李小青两对夫妻都同时出门了。
要不是怕给他们添麻烦,钱菊香他们也想跟着去围观呢。
四人还不到七点就整整齐齐出发,街道办也一如既往的人山人海,他们还是在人群中看到了李亮和阿敏两口子的身影。
几人相视一笑,下车走近后,柳素琴才发现李亮家更厉害,居然把小孩子也带来了,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么连仔仔也来了?”
李亮解释道,“我舅家的表弟结婚,我妈回去喝喜酒,还没这么快回来,最近都是我跟阿敏抽空接送他上学,但今天出门早,幼儿园还没这么快开门,干脆把他一起带过来了。”
他们去年换了大房子,李母也兑现承诺,当时就收拾行李过来带孙子了。
稍显遗憾的是李亮和阿峰都没能成功跟他们当上邻居,当然也都住得不远,李亮新家去林南江粉面店,走小巷子抄近路,更是五分钟就能到。
所以他们搬过来后,孩子也转学到了芳芳所在的幼儿园。
柳素琴当时便问道,“既然这样,怎么不把仔仔送我家去?到了上学的时间,我爸妈正好送他俩一起去幼儿园呀。”
阿敏笑道,“幼儿园而已,请一天半天假的不打紧,仔仔想跟我们一起,就一块带他来了。”
李小青也凑过来问,“你家孩子是不是快要上小学了?”
阿敏温和摇头,“不是喔,还要再等一年。”
大家聊聊孩子和工作,等待会议开始的过程也变得轻松起来,工作人员布置好场地,通知各家代表有序入场时,柳素琴和林南江也并肩往里走。
房产证是柳素琴的名字,林南江本来也要跟李小青和阿慧她们一起在外面等结果的,还是柳素琴提醒他,他们家有两套房,相当于两个名额,于是夫妻俩一起进去开会了。
这场会开了两个小时,要讲的内容并不多,只是让居民们透彻理解补偿方案有些难度。
不过柳素琴他们有了李亮之前的详细讲解,倒是一下就明白了,结果还挺惊喜,虽然房子补偿只有一点三倍,但官方评估出来的房价却是三千八百一平,到手的现金就比他们预计的多出了好几万!
除此之外,还有李亮也没打听出来的补偿,说是只要第一批签字确认的,都有一万的签约奖励,柳素琴一套房加一个铺面,就是两万。
另外还有每月一千的过渡安置费,这笔安置费会发放到新房交付的两个月后,就是说动作再快,他们起码也能领一年左右安置费。
柳素琴美滋滋的算完账,就等着拆迁办安排上门量房了。

深市速度从不让人失望, 又一个周一,工作人员开始上门测量。
这回除了李亮千叮万嘱,张大妈也倾情分享了很多小技巧, 比如在家准备些香烟饮料,好好招待辛苦工作的测量人员, 说不定人家一个高兴, 就愿意给他们多算一点面积。
柳素琴对这种说话表示怀疑, 因为上辈子的经历,她对基层工作人员还是很信赖的, 心想人家肯定要按章程办事的,尤其是设计金钱,肯定不会这么随便。
但在当下社会,合群同样很重要,发现那条街的街坊邻居都在讨论该准备什么规格的香烟饮料招待测量人员时, 柳素琴也愉快的加入他们,就当花钱买个心安。
喜事当前,就算没啥用处, 柳素琴也愿意花点小钱, 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在他们忙着兴奋的时候, 原来的租客也拿着房东给的补偿,陆续找到新房搬了过去。
商铺腾退相对要麻烦些, 租他们街尾铺面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也是做小吃生意, 两口子都是勤快爱干净的人, 在这边生意也稳定了,自然不太情愿搬迁,何况短期内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新铺面。
这夫妻俩倒也没故意拿乔, 趁机多要点补偿,恰恰相反,他们主动推掉了柳素琴给的补偿,只希望她能帮忙介绍个合适的铺面。
在夫妻俩眼里,自家这位女房东,年轻漂亮时尚,开着小轿车,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这里的人脉关系也不是他们自己能比的,只要房东愿意给他们找铺面,那绝对比现在的只好不坏,那自家被迫搬迁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作为年近四十才背井离乡来深市做生意的小老百姓,两人这点长远眼光还是有的,也自认为这个条件并不过分。
可他们不知道,对如今的柳素琴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小事,她情愿多付两三个月的房租请他们搬迁,也不想接下这种请求。
帮别人找店面,看似只是举手之劳,实则费时费力,还可能分分钟背锅,以后但凡她介绍的铺面有什么不如意的,像是房东涨价,人流量不如别的地方等,她搞不好都要落一身埋怨。
没必要,实在没必要。
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后来还是林南江解决的。他跟夫妻俩聊了聊,找了个时间带两人去看自己在城中村的摊位,表示他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先来这边摆摊,赚钱的同时再慢慢找合适的店面。
如今的城中村夜宵街,比起林南江他们刚来那会儿,摊位增加了三四成,大家挤挤挨挨在一条街,后来的只能去最偏僻的小角落,但好处是人流量也比以前多,只要手艺不差,摊位再偏僻也依然能在这条街站稳脚跟。
而且这里依然不收摊位费,没有房租和水电,算下来比他们开小店的利润高多了。
夫妻俩顿时大喜过望,当天晚上就美滋滋跟着林南江去夜宵街摆摊了。
林南江和林全生这些年在城中村,不说混得如鱼得水,但是关照下新来的,给他们介绍周边几个摊主认识还是很容易的。
夫妻俩靠着他们的关系,也顺利融入了周围环境。
还别说,两人纵使有些自己的小算盘,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在吃苦耐劳这方面更是无可挑剔,刚开始出摊,舍不得买三轮车,这些天都是用木板车拉着设备去摆摊的,说是还要观望观望,过两个月稳定下来,就去买辆脚踏三轮车,可以说是非常节俭了。
但柳素琴答应给的补偿,两人怎么都不肯收,说是已经介绍了摆摊的地方,这个忙比帮他们找店面还大,不能再占便宜了。
这些天,夫妻俩白天收拾东西,晚上去摆摊,终于赶在工作人员上门测量的前一天,彻底把铺面清空了,锅碗瓢盆啥啥都搬走了,还给柳素琴一间干净到一尘不染的铺面。
官方并没有通知先从哪个位置开始测量,柳素琴和林南江只得兵分两路,钱菊香张大妈带着小芳芳跟林南江一起去楼房。
柳素琴上次还调侃李亮和阿敏带孩子去参加动员会的行为,但到了签字落实的这一天,她也很诚实的给孩子请了一天。
怎么说这也是他们全家上辈子做梦都想要的好事,如今真正实现了,自然是要全家整整齐齐才好。
芳芳年纪再小,也知道家里遇到大好事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高兴的不行。
尤其是外婆,这些天帮她洗澡,给她做饭,随时随地都能笑出声,笑完还要故意板起脸叮嘱她,家里有钱了这种事不能往外说。
小朋友不解,小朋友疑惑,家里不是一直都有钱吗,为什么现在才来叮嘱这个?
而且从她开学第一天,坐着小轿车去幼儿园,小朋友们就都知道她爸爸妈妈有钱啦,现在才开始保密也太晚了。
哎,外婆笨笨的。
小芳芳找了时间,偷偷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听了妈妈的解释她才知道误会外婆了,外婆也是在替他们高兴,这次拆迁得到的补偿虽然不能让他们家发大财,却也抵得上爸爸妈妈两三年的收入,相当于让他们少奋斗几年。
这下小芳芳就能理解了,她问妈妈,是不是以后能提前几年退休,多多在家陪她啦?
妈妈笑着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小朋友当时就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能多遇到几次拆迁,这样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十年,哦不,二十年退休,天天在家里陪着她。
小朋友对拆迁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就跟大人一样有了参与感,就是妈妈不说给她请一天假来看签约,她自己也会这么要求的。
楼房隔壁就是林全生一家,他们也是同样的一家老小齐齐出动,小芳芳去那边还可以跟乐乐弟弟玩,准确来说,是她玩弟弟。
钱菊香张大妈她们也能拉着李小青母女聊天打发时间。
柳素琴则带着老爸和小老弟去了街角的铺面,林南江和老妈都担心她长得脸嫩,又是女性,一个人可能会被看轻,非让柳老根和柳平跟在她身后壮声势。
柳父这会儿激动的面红耳赤,话都说不利索了,柳素琴拿钥匙开了门,第一时间找了个凳子让老父亲坐下来缓一缓,倒是柳平这两年工作得到了历练,待人接物很是熟稔,一进门帮着收拾带来东西,又去隔壁找街坊打听情况,跑前跑后的,前面邻居开始接待测量人员时,他更是仗着身高腿长挤在第一排认真围观,记下他们的操作。
等一行人走到自家门前,柳平便第一时间迎了上去,熟练的发烟点火,送上拧开的汽水请大家先润润喉。
大概单位有规定,一整包的香烟是不收的,但是散烟没关系,水也喝了,测量的过程气氛颇为轻松愉快,柳素琴也不知道是热情招待起了效果,还是拆迁办对配合工作的居民都一样宽容,反正看到对方填上四十五平方这个数字时,她在心里乐开了花。
在拆迁办上门前,他们自己也反复测量过好几次,店铺面积都只有四十出头而已,房子则是七十五平方多一点。
好一个四舍五入呀!希望楼房那边也能四舍五入,给她记个八十平。
柳素琴一边在心里祈祷,一边爽快签下大名,又留下了证件和收款账户等详细信息,工作人员提醒交钥匙的时间和地址,就赶着去下一家了,他们也简单收拾了东西,关上门去了楼房。
这都一上午了,林南江他们也没来街边看过,可见应该还没轮到那边,柳素琴带着老爸和小弟赶过去,他们果然还没动静。
不过后脚找来的李亮表示,他那栋已经都量完了,下午就轮到这边,“今天肯定能量完你们两家,这点完全不用担心。”
柳素琴确实不担心,她刚签了一份确认书,心态稳得一批,也没错过李亮和阿敏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雀跃,把两人拉进门小声问,“你们家量出多少面积?我那铺子是四十五平。”
李亮负责帮她打理这些房产,记住它们的面积数据是基本素养,当下就明白柳素琴的言外之意,也双眼放光但又努力压低声音的回道,“我那是七十五平方。”
这下林南江和林全生也都听懂了,顿时压抑不住的勾肩搭背起来,“太好了。”
欢喜过后,柳素琴勾着嘴角看向一进来就跑去找妹妹的小朋友,问阿敏,“你们那边已经完事了,下午是不是要送仔仔回幼儿园?”
阿敏和李亮异口同声,“我们准备在这边陪你们一起等。”
他俩在深市朋友确实不少,但拆迁暴富这种容易拉仇恨值的事情,肯定不能随便跟人分享,也就和柳素琴他们能有共同语言了,情绪最激烈的时候,也只想和他们待在一起。
柳素琴几人也表示欢迎,同为拆迁户,大家可以凑在一起谈天说地、畅想美好未来,不用顾虑其他人的感受。
因为情绪过于亢奋,谁也没发现中午饭点都过去了,后来发现了,也没人觉得饿。
柳素琴中途打发小老弟去买了点面包蛋糕回来垫垫肚子,吃得最多的也只有芳芳和仔仔,以及还在喂奶的李小青三人,其他人都是味同嚼蜡的吃几口面包,半点滋味都没尝出来。
在众人翘首以盼下,工作人员终于来到他们这层,分别给柳素琴和林全生家登记完时,太阳也要下山了。
不过结果是好的,他们两家都是八十平米。
这下他们家光是现金补偿,就有足足四十七万五千元,加上两万的签约奖励,以及每月两千、起码能发放一年之久的过渡安置费,到账妥妥超过五十万了。
林南江迅速在心底算清这笔账,直接就搂着媳妇的肩笑得牙不见眼。
签了合同,这事也就尘埃落定,终于有人想起今天还没震惊吃一顿饭,摸着开始咕咕叫的肚子提议,“这都晚上了,要不我们大家一起去外面吃吧?”
林南江心想自家今天的拆迁款放在这个街区不算起眼,但在朋友们中,绝对是最大的赢家,当即开口,“对,是该好好吃一顿庆祝这件喜事,咱们今晚就去吃海鲜大餐,定个包厢,我请客!”
“行,这次不跟你抢买单。”李亮立即接话,“过段时间拆迁款下来,我也请大家搓一顿上档次的。”
反应慢了一拍的林全生有点郁闷,“你们都请完了,我请什么?”
柳素琴笑道,“这还不简单,等以后安置房下来,有你请客的时候。”
林南江一手搂着媳妇,一手搭着好兄弟的肩,全场就他笑得最大声,“没错,除了钱,咱们还要分房子的,这顿饭你想跑都不掉。”
“我不跑。”林全生眯着眼睛笑得满足,“再多来几次这种好事,我可以天天请你们下馆子。”
一旦尝到过这种甜头,很难不期待下一次,李亮也梦想着能多拆几次,他和媳妇就可以原地躺平退休了。
所以听到林全生的愿望,他不仅没有笑话他梦里啥都有,反而煞有其事的点头,“想多来几次这种好事,光坐在家里做梦是可能的,我们要向阿琴和南江学习,广撒网多捞鱼,他们这次不就一下捞上两条了么?”
柳素琴默默竖起大拇指,不愧是金牌中介,太敬业了,在这种时候都没忘给自己拉业务。
李亮就算没遇上拆迁,靠自己的本事也照样能赚大钱啊。

第120章 钱菊香的打算。
不知不觉, 柳素琴和林南江已经成为了他们小圈子里的权威,想安利什么东西,只要拿他们俩举例子,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基本都是信服,一点都不带犹豫的那种。
所以大家有说有笑散步着来到酒楼的这一路, 林全生都跟李亮勾肩搭背着, 详细询问该怎么学习这个广撒网, 进了酒楼包厢,两人也自然而然的坐在一块继续咬耳朵。
说是悄悄话, 但情绪上头的人是很难控制音量的,他俩以为的低声交谈,实则整个包厢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李小青也听见了李亮的打算,双眼瞪圆惊声问道, “什么?亮哥,你要把这次赔偿款全都拿去买商铺和老房子?”
“对呀。”李亮声音轻快的像是要飘起来,“我以前还想, 都买两套老房子了, 是时候努努力, 攒钱买个新的,也让媳妇孩子感受下住正经小区, 进出都有保安,还有那什么物业服务的感觉。但人家这次补偿方案里就有一套新房, 面积在一百平左右, 保安物业都是配套的,已经完美满足我的一切需求,那就没必要再折腾了呀, 与其把钱存银行,还是趁早看看有没有合适小铺面或者老房子吧。”
即将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李亮提前喝了口白开水润润喉,才开始滔滔不绝,“我去年给自己和阿峰找房子的过程有多一波三折,你们是知道的,这件事让我发现,像这样建造格局合理、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各方面都很便利的老房子,已经不怎么在市场上流通了,以后想要满足宜居和出行等基本条件的住宅,只能考虑各大新开发的楼盘,价格要比老房子高出很多倍的,既然现在还有捡漏的机会,就不要错过了,毕竟投资小,性价比高,或租或卖都是很有优势的,要是运气好、又像这次一样拆迁,那就是一本万利了喔。”
李小青承认这番话很有煽动性,连她都开始动摇了,只是还有些纠结,“说不定再过一年半年的,大家的安置房就下来了,你们手里不留点钱应对装修吗?”
“房子具体什么时候下来还不知道,倒也不用早就开始考虑,再说我们每月都有工资奖金,可以一边等交房,一边慢慢攒钱。”说话的是阿敏,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对丈夫的支持态度却也一览无遗,“何况钱多有钱多的装法,钱少有钱少的装修,量力而行就好。”
李亮两口子的立场很坚定了,李小青下意识想问柳素琴他们的意思,但又想起全生哥透露的事情,她也是这次拆迁才知道,素琴姐他们这几年赚的钱全都拿去买房子和铺面了,现在两口子做生意的门面都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也就算了,那些租客每月给他们交的房租都有一两千了。
李小青至今都不敢想象,素琴姐家里到底买了多少房子,花了多少钱,反正她跟她妈讨论过,都认为还是要把钱存银行更安心,毕竟她生的是儿子,以后上学读书、长大了工作买房娶媳妇,样样都要花钱。
现在问素琴姐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会得到跟亮哥两口子一样的答案,说不定还会更激进,那不是李小青想要的,她最终迟疑着开口,“全生哥,等钱到账,要不我们拿一半出来买房,剩下的攒着给乐乐以后读书用?十来万也能买个不错的老房子了。”
“乐乐还小,他上学的钱我可以慢慢赚,这次的拆迁本来就是意外之喜,都买了房子也不影响我们生活。”林全生已经打定主意,不过他跟林南江也不是白混的,表明态度后,立刻就换了副语气哄道,“要是怕买太多房子,打理起来麻烦,那就都买铺面,这样就不用我们自己费心装修了,只需要贴张告示等着租客上门联系。你要是愿意,以后都由你来收租,那些钱也都给你当零花钱,怎么样?”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