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软软还以为他们会询问上一两句,没想到他们根本就没有问,只是越发努力的学习。
对此苏软软虽然觉得有些惊讶,可也很快就释然了。
这一年的高考在秋冬,因为来的太过突然,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但是知识扔下的时间太长,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完全捡起来的。
考上的人虽然不少,但是落榜的人更多。
一部分人落了榜心灰意冷,但还有一部分人却又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复习中。
再过上半年,下一次高考就要开始了。
那将是他们的第二次机会,估计也是唯一一次机会了。
苏软软没太去关注这些人,她正在为傅四丫和傅五娃考上大学而高兴。
他们两个虽然没有考上数一数二的名校,但所去的学校也都不错。
哪怕是放在几十年之后,也都是十分拿得出手的学校。
因为两个人的喜好不同,理想不同,选择的并不是同一所大学。
等过了年去学校报到,他们就要一南一北。
再加上一个在东边的傅四娃,兄妹三人可以说是天各一方。
不过他们早已不是小孩子,即便要分开,离得还挺远,但也没有太过恋恋不舍,反而对前路充满了憧憬。
开学之前,傅四丫和苏软软一起说了许许多多的话。
“七婶,虽然你只是我的七婶,也没比我大多少岁,这么多年你一直在照顾我们,教育我们,在我的心里,你就是我的妈妈。”
说到最后,傅四丫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苏软软含笑看着傅四丫,“你们兄妹三个,是我看着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你们在我的心里,也和我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你要上大学了,但大学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到时候我就不可能在你身边继续督促你了,你要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之努力。”
傅四丫连连点头,一脸的认真,“其实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会松懈的,我一定会好好的努力。五哥也会的。”
听她提起傅五娃,苏软软无声的笑了笑。
当初他们还在初中的时候,有个女生总是给傅五娃送吃的。
那个时候苏软软还以为他们会青梅竹马相伴长大,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这终究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小说。
后来傅五娃考上了高中,那个女生却是初中毕业之后进了厂,现在应该已经成了一名正式工了。
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生活,早已相忘于江湖。
苏软软还特意观察过一下傅五娃,不过什么都没看出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真的什么都没有,还是傅五娃把自己的心思藏的比较好。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那都已经是曾经的事情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朝前看。
几天之后,他们一起出去了火车站,送走了傅四丫和傅五娃。
看着火车离开,王毛妮和傅春山互相搀扶着彼此,都是老泪纵横。
哪怕性子坚毅如王毛妮,随着年纪慢慢长大,心也越来越软了,眼眶更是越来越浅。
往前数好几天,王毛妮就已经开始在家里抹泪了。
现在亲眼看着两人离开,眼泪更是哗哗的流,怎么也擦不尽。
苏软软心中虽然也有些酸涩,但更多的却是高兴。
高兴他们走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里,高兴他们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媳妇儿。”
“嗯?”
苏软软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傅闻璟继续往下说,疑惑的转头看向了他,“怎么了?”
傅闻璟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有你在身边真好。”
苏软软听到这话也笑了起来,“真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两个人相视一笑。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小孩子起哄的声音。
“爸爸妈妈又开始撒狗粮了!”
四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说着,笑声几乎都要穿破云层。
说这话的当然不是别人,正是四胞胎。
不管多听话的孩子,在长到一定的年纪之后,都会猫嫌狗厌。
越是聪明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也会越发的调皮。
就比如现在的四胞胎,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是听话乖巧的。
可是只要是小孩,就难免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每每看到这个时候的他们,苏软软一方面庆幸他们的性子活泼又健康,一方面又恨得痒痒痒。
这几年以来,苏软软日日夜夜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他们一向又温柔宽和,哪怕苏软软现在板起脸,他们也是不害怕的。
苏软软注定要做个慈母了,那严父这个角色就只能交给傅闻璟。
好在这本来就是傅闻璟十分擅长的。
都不用怎么学习,只要他板起脸,拿出训练手下士兵时的气势,一眼扫过去,四胞胎就会老实的如同鹌鹑一般。
他们四个瞬间站成一排,小嘴抿得紧紧的,身子绷的直直的,苏软软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不过,孩子不能一味的溺爱。
苏软软只是站在一旁看着,并没有打扰傅闻璟教育他们。
这毕竟是在外面,傅闻璟并没多说什么,只瞪了他们两眼,就让他们乖乖的跟着一起回家。
回去的路上,王毛妮和傅春山的情绪仍旧不高。
直到又过了两天,有四胞胎一直在身边陪着,二老的情绪才渐渐高涨起来。
王毛妮和傅春山的年纪渐渐大了,以前还有傅四丫和傅五娃时不时的在家里,还能照看一下二老。
现在两人一走,偌大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两位老人。
苏软软和傅闻璟商量一番之后都觉得不放心,干脆从军区大院儿里搬了出来。
这对苏软软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也就是四胞胎上小学的时候,她要骑着三轮车去送他们。
对于傅闻璟来说,路上耗费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
但他们一家人都陪在二老身边,不会让王毛妮和傅春山晚景凄凉,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还没有改革开放,但是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分产落户。
他们这边虽然还没有开始,可却已经有了消息。
苏软软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天,所以一直都在打听着。
终于听到消息的时候,苏软软立即就把自己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来。
她要趁着现在价格最为便宜的时候,承包荒地和山坡,打造一个自己的农场。
这个想法,苏软软之前就跟傅闻璟商量过,傅闻璟没有任何意见。
跟王毛妮和傅春山说了之后,二老也是十分支持,还说等到真的承包下来之后,他们要帮着一起开荒,一起规划,一起种植。
二老都是种了大半辈子地的人,对土地的了解,比苏软软更深。
有他们跟着一起帮忙,苏软软也乐得轻松自在。
转眼间,时间就已经到了80年。
苏软软成功的承包了100亩的荒地,和几座连着的荒山。
全部加起来,也有几百亩了。
这么大的地方,想要靠着他们几个人清理出来是不太可能的。
好在已经改革开放,请人来做工不再是什么难事。
只要工钱给的好,有的是人愿意来干活。
苏软软请了附近几个大队的人,让他们帮着开荒。
人数太多,给他们做饭太过麻烦,苏软软不包午饭,只是把工钱又往上加了一点。
人多力量大,只用了两个月,所有的荒地就都清理了出来。
什么地方种什么东西,苏软软早就已经提前规划好了。
在夜深人静,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苏软软和傅闻璟一起去了承包的荒地那边,把在淘金金上买的各种果树都拿了出来。
果树的数量庞大,两人足足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才终于把所有的果树都分批类的放好,只等着第二天种上。
买这样多的果树,也是需要一大笔钱的。
本来买了防弹衣之后,淘金金上的余额已经没有那么充足了。
但是那次傅闻璟做完任务回来,他提着的提包里,有不少的金银玉器。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苏软软每次去县城或者市里都要去废品回收站里转一转,在里面寻到了不少的宝贝。
喜欢的就留下来,不喜欢的全都放在淘金金上卖了出去。
哪怕买了这么多的果树,淘金金上的余额也非常的可观。
第二天一早,来干活的乡亲们看到那么多的果树,都表示十分的震惊。
苏软软只说这些果树是半夜里运过来的,人家连运带卸,所以速度比较快。
这些乡亲们听到这个解释之后,都没有什么怀疑的接受了。
毕竟除了这个解释之外,他们也想不到有什么别的可能。
果树的栽种还是比较快的,只用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几座荒山上就种满了果树。
至于那些荒地,赶上这个季节,苏软软干脆撒上了玉米种子。
种玉米可以养养地,等明年开了春,在开始她的种瓜大业。
种了这几年的瓜,苏软软在中观这件事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心得。
要不是因为季节不允许,苏软软恨不得现在就把瓜给种上。
种瓜容易,苏软软唯一需要烦恼的就是销售渠道。
毕竟现在不像是后市交通那么发达,在种瓜之前就要想想该怎么才能把这些瓜卖出去。
不然到时候瓜长成了,却卖不出去,那才真是要让人心疼。
苏软软和傅闻璟商量了一番,确定了一些方案,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就算真的不行,还可以从淘金金上往外卖,不说赚多少,总归是不会亏的。
日子按照计划走着,时间一晃就又是两年。
此时的四胞胎已经十岁。
他们上学比较早,这个时候小学又只有五年,过了这个暑假,他们就要去上初中了。
在这个年代来说,这个年纪上初中属实是有些早了。
同班同学都比他们大,有的大一两岁,还有大三四岁的。
虽然他们年龄比较小,但苏软软丝毫不担心他们会吃亏。
四胞胎从小到大都分在同一个班,也不知道是学校故意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但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可以彼此照顾。
加上四个人都非常聪明,成绩一直都非常好,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苏软软操心的地方。
尤其是最小的小四,大概因为是个女孩儿的缘故,格外的贴心,属实是苏软软的贴心小棉袄。
现在的小四,已经不仅仅只会撒娇了,还会和苏软软一起聊心事,陪苏软软一起在农场里面巡视。
这天,苏软软依旧和小四一起在农场里巡视。
两个人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在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慢慢前行。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农场已经大变样。
最初农场只有瓜田和山上的果树林。
但是现在,山上的果树种类更加丰富,每一棵树都长得枝繁叶茂,别的果也非常的多,又大又甜。
每年成熟之后,都会打包发往各地,销量非常的好。
还有一些会,直接卖到附近的罐头厂被做成各种水果罐头。
可以说他们的水果,不仅不会卖不掉,相反还供不应求。
除了这些果树之外,每年还会种各种瓜。
在赚钱之余,苏软软也开始享受起了生活的情调。
她让人挖了池塘,从山上引下来的溪水会直接流到池塘里,又会从另一个出口继续往下蜿蜒,便于灌溉瓜田。
池塘很大,种满了荷花。
夏日里可以赏荷,秋天可以挖藕。
池塘里还养了许多的鱼,想吃鱼了,根本不用去外面买,现吃现捞,十分新鲜。
为了便于观赏荷花,池塘的中央还建了湖心亭,有游廊可以直接走过去,也可以划船过去。
在距离池塘几百米外的地方,还有鸭舍和鹅舍。
这些鸭子和鹅都是散养的,它们每天都会自己去池塘里玩,在天快黑的时候,又排着队回自己的家,也成了农场里的一道风景线。
鸡多了容易生病,所以只圈了一块山地,养了几十斤的走地鸡,除了自家吃之外,还可以给亲朋好友送一些,或者是招待朋友。
每天骑着车子在农场里转一圈,呼吸着农场里的新鲜空气,苏软软都会觉得心旷神怡。
哪怕城里发展的非常快,人人都向往着进城,苏软软仍旧喜欢待在农场里。
她是穿来的,什么样的繁华大都市都见过,更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
王毛妮和傅春山的年龄越来越大,但二老的精神头却非常的好。
尤其是这个农场,深得他们两人的心,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他们丝毫不觉得累,反而精神意义。
在他们身上,完美的表现了人要有事做这句话的含义。
有事做,有目标,才有动力。
一圈刚转完,苏软软和小四就一起骑着车,去往他们的新家。
为了方便,前年他们在农场里盖了一座院子。
院中有一个二层的楼,院子很大,有凉亭,有假山,有喷泉,还有露天的餐桌。
这院子设计图是苏软软和傅闻璟一起画的,主打的就是吃喝娱乐为一体,怎么舒服怎么来。
虽然傅闻璟来这边更远了一些,可现在他有摩托车,这边住着也更舒服,他宁愿每天多耗费一点时间在路上,也不愿意一个人住在那边的小院里。
苏软软和小四才刚到院子里,就看见了正在烤串的傅闻璟。
正值夏日,傅闻璟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围着一个黑色的围裙,站在烧烤架边上,不停地翻动着手中的烤串。
随着他的动作,羊肉的香气迎面扑来。
他们回来的正是时候,羊肉已经烤熟了。
傅闻璟动作熟练的往上面撒了辣椒和孜然。
调料才刚一撒上去,被火一烤,香味儿直接翻了几倍。
闻着这味道,小四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
“爸,烤好了吗?我想吃一串。”
傅闻璟拿起一把就递给了她,“去那边和你爷奶一起吃,小心点,别烫着。”
“好嘞!”
小四答应着,双手抱着烤串离开了这里。
苏软软这时才慢慢的走了过去,停在了傅闻璟的对面。
“老公,要我跟你一起烤吗?”
傅闻璟满面含笑的看过来,“当然要。媳妇儿,你在一旁给我指挥着,你不在,总觉得烤出来的味道不太对。”
“哪儿不太对?”
“少了你,味道怎么都不对。”
苏软软又往前走了两步,和傅闻璟肩并肩站在烤架旁。
“那我们就一起烤,烤到老。”
傅闻璟含笑看向苏软软,“我们一起烤,我老你不老。”
两人一起烤着各种串,不远处的凉亭下面,傅春山和王毛妮并排坐在一起,他们的对面,是放假回来的傅四娃,傅五娃,傅四丫。
三人早就已经长成大人模样,虽然都还没有成家,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展的很好。
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外忙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虽然很少回来,但每次回来,会让这个院子增添几分热闹。
在他们的周围,四胞胎跑来跑去十分忙碌,一会儿给这个递一串烤肉,一会儿给那个递一个水果。
苏软软朝着那边看了一眼,又转头看向身边的傅闻璟。
哪怕两人已经结婚许多年,可他的模样好似一点都没有改变。
结婚从来都不是终终点,现在也不是。
苏软软相信,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仍旧会互相陪伴,一起慢慢变老。
躺在病床上,一直双眼紧闭的人,眼珠子突然轻轻的动了动。
守在旁边的人见此情形,顿时激动的站了起来,不停的按着床边的呼叫铃。
医护人员很快就出现在了病房里。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儿?”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医生询问。
中年女人指着病床上的年轻女孩儿,“医生,我刚刚看见,漫漫她的眼睛动了。她是不是要醒了?”
男医生走向病床,眉头微微皱着。
这个病人当初出了车祸,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几年。
要不是家里面的家底儿比较厚,估计早就撑不下去了。
像是这样的病人,他在医院里面也见过不少,能醒过来的寥寥无几。
就算真的能醒过来,也还有很多的后遗症。
眼前这个病人,也不知道是真的要醒了,还是她的妈妈盼女心切出现了幻觉。
男医生心中想着,正要弯腰去查看病人的情况,却见病人缓缓睁开了眼睛。
男医生,“!!!”
虽然有些惊讶,可作为医生,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男医生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开始温声询问,“你醒了,现在觉得有哪里不舒服吗?能看清楚我的脸吗?”
赵漫漫缓缓动了动眼珠,朝着声音来源的方向看去。
当看见这医生身上的穿着打扮,当他身后那雪白的墙壁,还有屋顶明亮的灯后,赵漫漫瞬间就红了眼眶。
医生被这情形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你怎么了?是身上哪里不舒服还是眼睛疼?”
赵漫漫用力的眨了眨眼,缓缓的摇了摇头,“我没事儿。”
因为很久没有说话了,嗓子有些发干,声音也有些发涩。
但却还是让中年女人十分兴奋,她直接冲到了病床边上,泪眼婆娑的看着赵漫漫。
“漫漫,你可算是醒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
看着面前这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赵漫漫心中也是无比的酸涩。
这张她曾经想了无数遍的脸,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她眼前。
她,回来了!
作为醒过来的植物人,赵漫漫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检查和康复,才能出院。
虽然过程漫长了一些,但赵漫漫全程都很配合。
和她之前那些日子相比,眼前的日子犹如天堂。
即便是住在医院里,赵漫漫的心情也是无比的好。
终于到了出院这天,赵漫漫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听电视上的节目。
正当她收拾完东西,准备把电视关掉的时候,电视的画面一转,出现了两个人。
两人都是两鬓花白,脸上也多了些皱纹。
可是,男人的身姿依旧十分挺拔。
他身上穿着军装,军装上挂满了勋章。
女人年纪虽然大了,可身形却丝毫没有走样,依旧玲珑有致,气质十分淡雅。
她身着一袭暗红色的旗袍,配着同色系的披肩,头发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使用一根通体碧绿的玉簪挽着。
两人互相搀扶着彼此,时不时互相对视一眼,满眼都是笑容。
赵妈妈刚走过来,就看见赵漫漫表情呆愣的看着电视,她朝着电视看了一眼,随即了然的笑了。
“漫漫,你是不是也觉得他们两个非常般配?”
不等赵漫漫回答,赵妈妈就继续道,“傅将军和苏女士年少时结婚,相伴五十年,两人孕育了四胞胎,三儿一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不仅如此,他们还养育了傅将军四哥的三个孩子,那三人现在也都非常的优秀。
两人现在儿孙满堂,颐养天年,被不少的人争相采访,还出了两本书。那两本书我也买了,你要是真的喜欢他们,等回家了可以看一看。”
听着赵妈妈的话,赵漫漫总算慢慢的回过了神。
自从醒过来之后,赵漫漫一直以为之前的那些事情,都是她做的一个长长的梦。
可现在醒过来,却看到了电视里的傅闻璟和苏软软。
难不成,那并不是梦,而是她真真切切的去到了他们年轻时的那个时代?
在这一刻,赵漫漫突然有些着急。
她很想回家,很想看一看那两本书。
她想知道,那书里面有没有关于她的文字。
赵漫漫催的急,赵妈妈虽然无奈,却也只能带着她匆匆回了家找书。
拿到书后,赵漫漫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立即开始翻看。
两本书分别是苏软软和傅闻璟写的,他们都以各自的视角,记录了婚后五十年的事情。
在傅闻璟写的那本书里面,赵漫漫没有找到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这让赵漫漫有些失望,又有些迷茫。
愣怔了片刻之后,赵漫漫又拿起了另一本书。
这一次,没翻多少页,赵漫漫翻页的动作就顿住了。
“……人这一生,会认识很多人,发生很多故事。
年轻时候的事情,距离太遥远,我已记不太清楚。
可我记得有个姑娘,她来的巧,却又不巧。
她走的早,走了也好。
她生性灿烂而热烈,自信又张扬。
虽然在她来的时候,我只远远的看着她,并无过多的交集。
可在她走之后,我却希望她哪来的回哪去。
人生路漫漫,再见如初见。”
赵漫漫挪动手指,指尖轻轻的抚摸着漫漫两个字。
她去过!
她真的去过!
虽然她不知道她怎么又回来了,但——
若是现在她去见她,是该当做不认识,还是说一声好久不见?
“漫漫。”
赵妈妈此时走了过来,探头看了一眼翻开的书页,继而笑了。
“你苏奶奶写的书,是不是还挺好看的?”
赵漫漫瞳孔骤缩,“苏奶奶?”
赵妈妈笑着点头,“对啊!她都那么大年纪了,你当然要喊一声奶奶啊!”
赵漫漫啪的一下把书合上了。
算了,还是别见了。
这声奶奶,她可喊不出口。
赵漫漫摸了摸书的封面,又抬头看向了外面的蓝天。
在心中无声的道:
苏软软,你好。
苏软软,再见!
【赵漫漫番外完。】
四娃不是我的名字,只是因为我在家里面排行老四,所以大家都喊我四娃。
我有一个弟弟,他叫五娃,还有一个妹妹叫四丫。
在我们兄妹三人还小的时候,爸爸还活着。
可是我觉得爸爸并不喜欢我们,他更喜欢妈妈。
我也喜欢妈妈。
妈妈是我们生产大队里长得最好看的女人。
爸爸总是跟我说,让我对妈妈好,要像他一样对妈妈好。
后来爸爸生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我记住了爸爸的话。
在爸爸去世之后,我一直都在对妈妈好,像爸爸一样对妈妈好。
我努力的上工,赚工分,就是想让妈妈过和以前一样的日子。
可我慢慢的发现,妈妈并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弟弟妹妹。
她喜欢一个人穿的干干净净,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他喜欢和别人一起说话聊天,从来不愿意做家务。
轮到妈妈做饭的时候,妈妈也总是让四丫一个人去干活。
我仍旧记着爸爸的话,想着要对妈妈好,哪怕她一辈子都这样也没有关系。
可妈妈还是不愿意留下来。
她想要去过更好的生活,她想去和别的男人一起生活。
她甚至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想要借我们的手看爷爷奶奶,七叔七婶,甚至还想要我们兄妹三个的命。
到了那一刻,我才终于想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是妈妈。
她虽然生了我们兄妹三个,可从始至终,她都不配做我们的妈妈。
家里分了家,爷爷奶奶愿意收留我们兄妹三个,七叔七婶带着我们俱乐部队随军。
七叔教我们勇敢坚毅有担当,七婶教我们认真细心有追求。
我当了兵,努力的向七叔学习。
在部队里我拼命的锻炼,无论是什么任务,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去参与。
许多年下来,虽然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但我想成了我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也终于可以做一棵参天大树,去为弟妹遮挡风雨,成为爷奶的依靠,七叔七婶的臂膀。
在我入伍的第十年,我曾偷偷的去了一趟那个十分偏远的农场。
在那里,我看到了妈妈。
她仍旧是我记忆当中的模样。
岁月仿佛格外偏爱她,哪怕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她的样子仍旧没有太大的变化,。
时间的流逝虽然给她增添了一些韵味,但却并没有让她变得苍老和丑陋。
她和一个男人并肩而行,那男人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表情小心翼翼,眼神带着讨好。
她脸上带着笑,眉眼舒展,心情愉悦。
这一幕,让我觉得无比的熟悉。
我好似见过这一幕,就在我小时候。
那时候我爸爸,别这样和她走在一起。
在这一刻,我突然就释然了。
她这一辈子,都在做她自己。
嫁给谁对她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人愿意把她当成公主一样对待。
捧在手心,含在嘴里。
牵在手上,记在心头。
至于妈妈这个身份,只是她当公主时候的一个小插曲,对她的生活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我去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走的时候也没有惊动任何人。
我离开了那个农场,并且知道,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去了。
我该回家了。
家里有弟弟妹妹,有爷爷奶奶,还有七叔七婶,他们都在等我。
【傅四娃番外完】
改革开放之后,红旗生产大队里的人,家庭条件很快就不一样了。
有的人承包了土地,有的人开了厂子,有的人去城里做生意找工作。
还有的家里出了大学生,一家子眼下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是未来可期。
但苏家就像是个例外。
别人家里都是越过越好,他们家的日子却是越过越差,眼看着甚至比不上从前了。
苏成才在几年前也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