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by衍木原
衍木原  发于:2025年09月17日

关灯
护眼

【作者有话说】
注1:参考独竹漂百度百科,制作材料

这、这能好看吗?
秦贤文挨个看过他们蹭光发亮的脑门, 这些人连头发都没有,穿汉服多不伦不类啊!
但莫非晚答应的很快,毫无顾忌道:“行啊, 要不下午吧, 万物,下午我安排升平火箭载咱们去九州农场,那是一个种满了纤维类作物的农场。”
“好啊,那咱们还能顺道去冬藏茶园里看看!”万物语气轻快, 兴冲冲地跟朋友们分享,“这里有一种很好喝的饮品,叫做茶叶, 你们一定要去试试!”
“茶叶?是叫’茶‘的叶子泡出来的吗?”下勒脑袋转的很快,“是像我们的玫玫果一样冲泡下去就能变成漂亮颜色的饮料吗?”
“不不不!这个叫’茶叶‘的饮料颜色是其次,主要是它的味道,还有回味, 我特别喜欢!”万物说茶叶说得头头是道, “茶叶有很多品种, 不同的品种会泡出不同的颜色,喝起来也是不同的味道。而且泡一次和泡两次的味道还不一样,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下勒听他说也来了几分兴趣, 转头就问莫非晚:“那这个升平农场没有吗?”
莫非晚回答:“在安源星球的九个农场里,只有冬藏农场种了茶叶。不过要是想只喝个茶水尝尝味道, 我们来时的升平村里就有, 就是这里的茶水比不上冬藏农场, 只是一些次等茶叶简单冲泡出来的。”
“那我要喝最好的!”下勒忙道。
咸先也赶紧接话道:“我也是我也是!我要喝最好的茶叶!不喝次等的!”
“那咱们下午就一道去西大陆吧, 西大陆的四个农场我都不是很熟悉, 但东大陆这边我经常来, 后面我再带你们过来玩。”万物的提议,他的朋友们都表示同意。
水上的辛新划到了他们身边,没走下来,仍然站在竹竿上,悬浮在水面上。
离近了,万物他们更能清楚看到,辛新光着两只脚,一前一后错立在竹竿上。竹竿上湿漉漉的,也没有任何凹凸起伏的脚踏板,她就直挺挺地站在这光滑的、还沾了水的竹竿上!
还站得很稳很稳,比他们用靴子勾住竹竿还要稳!
“这怎么做到的?”咸先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也不敢想象,这是怎么做到的。
辛新把所有外星人打量一遍,也找不出谁是万物,更不确定这里面到底有没有万物。
不过这么多外星人一同出现,她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些大概率不会是机器人,而是真的外星人了。
既然是真的外星人,那这个人是?
她看向莫非晚。
莫非晚依然拿出那套说辞:“你好,我是安源游戏公司外联部的,我叫莫非晚,这几位是来安源星球做客的星际旅客。”
啥玩意?
星际旅客?!
辛新愣了会儿才朝她点头道:“你好,你们好,我是辛新。”
秦贤文很上道地把星际语言翻译器递给她,并告诉她:“这些外星朋友们是来学习独竹漂的,你戴上这个就能和他们正常交流了。”
辛新接过来,下意识看了眼莫非晚,看见她耳朵上戴的也是这个,再看李在谦,她也戴了。小小的一只,像个蓝牙耳机似的。
她戴上后,外星人的声音登时变成了她能听懂的龙合语。
她瞪大了眼,看向正跟她说话的咸先。
“你好,请问你可以教给我,龙合功夫吗?”
哈?功夫?
不是说教独竹漂吗?
李在谦出声解释道:“轻功水上飘,可不就是你的功夫嘛!”
额,好吧。
辛新明白了,点点头对咸先说:“没问题,我现在就教你这门功夫!”
有了辛新,外星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有了专业解答,她和李在谦配合着,共同向外星人传授这门独特的“龙合功夫”。
外星人来了的消息逐渐在升平农场里传开,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借着坐船的名义,聚集到藏龙河两侧,围观真正意义上的外星人。
虽说不少人之前见过春生农场的万物,但那时候就他一个外星人,好多人都当他是和’春生‘一样的性质、只是不同外形的机器人来着。
哪里想到不久后的今天,来了这么多个“万物”……
“外星人真长这个样子吗?难道之前咱们蓝星上流传的那些图片都是真的?”
“那他们一百年前都去过蓝星了?不会吧不会吧?我不信!”
“但他们真跟咱们星球上的外星人图片一模一样!”
“那飞碟也是真的了?UFO什么的都是真的?”
“为什么?安源星球到底是哪里的星球啊?”
沿河两岸的人讨论得热火朝天,而河面上,“扑通”声一声接着一声,一个接着一个外星人落水,干干净净地从河里露出头,再站,再落水。
反复几次,悄悄注意他们的游戏玩家也发现了不对。
海延娃子:“他们身上不会湿吗?”
“我看着像水避开了他们。”说话的是升平农场的正式员工,可以飞高高吗。
旁边的肖画听见,冷不丁来了句:“妈呀,那他们是全身防水啊,天生的游泳健将。”
“这都不能算游了吧,他们都不用游的。”接话的是从蓝星急匆匆赶过来的’谁不道歉谁是狗‘。
蓝星龙合国,《农场》游戏论坛现在正热闹呢,听到安源星球来了外星人,好多买了游戏仓的人纷纷选择了升平农场,过来一睹外星人的风采。
就是没想到……没看到什么高光时刻,就看到他们一次次落水,瞧着跟他们龙合人也没什么差别嘛。
大家身体素质都不怎么厉害的样子。
练了近一个小时,下勒和万物感到累了,就先退出训练,撤回到岸边休息。
莫非晚给两人递去水,开始找他们谈合作,也没说什么废话,简单寒暄两句就直奔主题道:“我想来跟你们谈谈玫玫果的合作。”
外星人来安源星球旅游,身为星球主,莫非晚一方面要招待好他们,另一方面就是要促进并达成双方星球上的可合作项目。
但这个合作项目,要根据双方星球定位及科技、农业生态的现状评估,能交易合作的物品也不能对彼此星球造成影响。
万物之所以会在安源星球上停留这么长时间,原因也在这里了。他所在的星球科技军事力量先进,但粮种相对匮乏,所以他选择星际旅行一般会以农业星、旅游星为主。
而安源星球在前一段时间,刚登上星际新的旅游星球推荐位,推荐语吸引到了他,所以他就开着私人飞碟穿越虫洞过来了。
【安源星球:原始与科技碰撞出了九大农场】
来了也的确没让他失望,九个农场里有许多新奇的农作物,吃的喝的做衣服的做药品的……这么多作物,出现在同一个星球上,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的。
听到莫非晚问玫玫果,万物了然道:“它在我的母星上,最开始是作为染色作物存在的,后来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它泡水能溶解成可以直接饮用的淡盐水。”
“淡盐水?它能提取出盐吗?”莫非晚听着只觉得神奇,没想到一种作物居然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兼具染色和补充体力的双重作用。
万物摇摇头,道:“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它提取过程很麻烦,转化效率还不到百分之四十,且得到的也不是纯盐,是含有色素的彩盐,所以我们就中止了这个研究。”
“那玫玫果的种植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它是长在哪里的?”莫非晚问道。
万物:“长在海上,它的根系十分发达,一般能长到三米左右。但水面上的植株高度通常只有一米,生长周期近100天,先开花后结果,果实长在花朵里。”
长在海上?果子还结在花朵里?
不等莫非晚问出来,万物就额外补充道:“我看过你们沿海spa店里放的杂志,按照你们的叫法,我觉得玫玫果属于你们说的浮游植物。”
“藻类?”莫非晚诧异。
浮游植物一般指的是藻类,其作用……
“它也能产生氧气,固定二氧化碳?”
万物点头:“可以的!”
莫非晚思索片刻后,追问道:“那,那它的根系,小鱼小虾是不是也能吃?”
万物:“它根系上会长出藻类,这就是我觉得它属于浮游植物的原因。”
长出藻类?这就更奇怪了吧?
这下,莫非晚是彻底来了兴趣。
看来这玫玫果,她是非种不可了!
“那它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肥料吗?有什么需要额外注意的吗?”
万物摇头,不假思索回答道:“什么肥料都不需要,它生命力很强,只要放在干净的大海里就能长。需要额外注意的就是,一次不要种太多,它们根系分散,种植的时候每两株起码要间隔五米以上。”
那安源星球最合适的就是九州农场和同乐农场了,划一片海域加到农场面积里就行了。
莫非晚心里有了成算,回想万物说的话,又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那它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水质检测植物呢?”
“当然,它在我们星球上就是海水等级的代表。”万物轻飘飘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海水越是纯净,它的颜色就会越鲜艳。”
看来蓝星上也可以种上一些看看。
先在安源星上种出来看看效果,再拿到春生研究所里研究研究,最后送回到蓝星上面种!
万物介绍完就问起了茶叶:“我想要一些茶叶幼苗,最好每种都来一点,越多越好,我想带回我的母星大面积种植!”
“我也要!另外我还想知道,茶叶的种植环境和技术,我可以付钱,也可以跟你交换这里没有的农作物。”下勒为家里的农场,也是操了不少心。
眼看大订单在向她招手,莫非晚精神抖擞,开始逐一回答他们的问题。
秦贤文和大牛、小白听不懂,但又迫切的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干脆拉着2024给他们直译。
听到莫非晚要买玫玫果,秦贤文一激灵,忽然想到:“异合果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天呐,好像不是没可能。”小白猛点头,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
不管异合果是不是安源星球本土农作物,但决计不是蓝星上面的。这一点,早在去年异合果大批量上市时,全球各国就讨论过了。
很快,莫非晚又说到想把玫玫果种到九州和同乐农场旁边的海域里……
大牛绷不住了,激动起来:“咱们很快就要有新作物了!这作物听起来就很不错!”
“但不是吃的啊,听这意思更像是观赏类植物,还是长在海里面的。”小白不是很感兴趣。
秦贤文用胳膊肘碰碰他,小声说:“它还可以泡水喝,听万物的意思,这水颜色不固定。”
“妈呀,又是一款纯天然植物饮料。”小白想了想说,“那它应该放冬藏农场呀,可惜冬藏农场不靠海。”
“泡水喝,那就代表它喝起来要比茶叶咖啡可可都要方便,还是咸味的淡盐水……这听起来怎么有一点点像咱们蓝星上的电解质水呢?也不知道能不能保存?保存起来当瓶装水卖呢?”大牛说到这,瞬间反应过来,“哇塞,沙漠泉水的竞争对手要来了!”
“九州和同乐眼看着是来了一笔大生意啊!”秦贤文听得心痒痒,“既然在咱们农场里谈成的,你说会不会分咱们升平一杯羹呢?”
“咱们农场?”农业大牛拿出账户卡,点开东大陆地图放到他眼前,“别痴心妄想了,不说西大陆了,就咱们东大陆,离海最近的也是春生农场。”
秦贤文一听:“哎,又是春生!”

◎犁地松土,古法育秧◎
约摸一刻钟后, 竹竿上的咸先四人累得气喘吁吁,体力几乎要耗尽了,就向辛新和李在谦叫停了练习, 一齐从水里淌回来了。
岸边的草地上, 莫非晚和万物、下勒已经基本谈拢了合作,双方定下了1000株健康幼苗的双向订单。
1000株玫玫果幼苗,以及生长监测仪;
1000株茶苗,包括黑白红绿黄乌龙六种茶苗。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到了。
尤其是莫非晚。
万物赠送的那个生长监测仪不光可以监测玫玫果的生长数据, 还能长期监测它生长范围内的海洋环境,同时对比它往外延生数万米的海域海水。其对比数据实时更新,不需要送至实验室化验, 所有详细数据一目了然,涉及到的技术也是蓝星目前所没有的。
最最最关键的是,这个监测仪的制作材料蓝星上都有!而且它是依靠海水的波浪能和温差能运作,开发使用过程不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且均为可再生能源!
这放在安源星和蓝星都很合适嘛!
早在他们练习时, 莫非晚就准备好了点心, 一行人吃着喝着聊着,休息够了, 就可以开始升平农场的下一个项目了:耕地!
既然是原始农场, 又身着粗布麻衣,那怎么能少了耕地这一重要的农活呢。
王大震, 也就是升平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需要耕作的土地、老黄牛还有……曲辕犁。
莫非晚没选土路, 仍然选了水路。
升平河运专门多做了几张竹筏, 在不影响竹筏组日常营业的前提下, 专门调了人来接待万物和他的朋友们。
竹筏可比站在竹竿上享受多了。
竹筏上放了小板凳, 两人并排坐在前面, 一人在后面划水。但到底是人力,竹筏前进的速度有限,好在沿河两岸风景自然秀丽。尤其是越往卧虎山走,水面上还起了层薄薄的白色雾气,模糊了周围风景,但穿过这雾气时凉风又吹着水汽扑面而来……
云山雾罩,影影绰绰,仿佛一卷水墨丹青图。
咸先吹着风,舒服地闭上眼睛,上身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喟叹道:“这东西虽然慢,但慢悠悠的也挺舒服嘛,太适合闲的时候看风景了。”
“我也这么觉得,一种竹子就做了一条船,看着没什么特别,但仔细想想又好像挺特别的。”下勒咋舌,“原来农场可以这么简单,虽然这个升平农场里没什么科技产品,但生活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咸先思索着说:“慢节奏吧,就是她们说的原始农场,很简单也很单纯,只靠一个人身体的力量劳作。”
下勒:“但这种慢节奏模式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开,单独开一个这样的农场游玩倒是一种奇特的体验。等我回去了,我也要弄一个这样的农场,你觉得我们星球上的居民会喜欢吗?”
“那肯定啊!”咸先答应得很快,“谁不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呢?但是得换种说法,因为我们星球居民对农场认知比较单一,从小到大课本上讲解的农业知识也完全跟各种机器、实验研究挂钩,怎么打广告宣传你可得上上心了。”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下勒点头表示肯定,“看来我要在这里好好待上一段时间学习了。”
竹筏停在了水稻田边。
到了秦贤文的主场,自然就该他来当这东道主了,李在谦把翻译器递给他,还不忘叮嘱:“你好好说啊,可别像平时给新人玩家讲解那样嘻嘻哈哈开玩笑了。”
“那当然不会!我问了莫非晚,这些外星人星球上可没有水稻这种作物!”秦贤文还说,“再说语言不通,我开玩笑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啊,咱们笑点是不是一样的都不好说呢,他们要是不笑,到时候尴尬的不还是我自个儿!”
一行人陆续从竹筏上走下来,这一块田里水稻还十分青涩,放眼看去没有一星半点黄色长芒。再看水稻高度,也没长到极致,只有个别水稻抽了穗,青绿绿的,颜色也就比它的稻杆浅了一点。
秦贤文走在最前面带队,沿着田埂穿过稻田,一埂之隔,就到了他之前说过的还差半个月就能收割的稻田边。
此时稻田里就是泾渭分明的黄绿两色了,稻穗肉眼可见的比上一块田饱满,一串串垂落下来,粒粒硕大。
“再过半个月,我们就会收割这块田里的水稻,收集这些水稻顶部垂下来的稻子。”秦贤文抓起一把稻穗,朝他们示意,“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就在这些金黄色的稻子里。”
这六个外星人里,只有万物见过吃过雪白的大米,而其他人在此之前,压根就没见过这种农作物。这会瞧着新鲜,问题一个接一个。
“为什么它会这么长呢?”
“这装着大米的壳不能吃吗?”
“你们吃它的时候会觉得麻烦吗?”
“大米是只有一个味道吗?”
“它能长成别的颜色吗?”
“你为什么要叫它水稻呢,田里面明明没有水啊?”
秦贤文挨个回答完他们的问题,竟有种整个人都升华了的感觉。虽然不是多专业的问题,但给外星人解惑、继而收获一副副惊讶的表情,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再穿过这块快要收获的稻田,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块需要重新翻土的土地。
地边,有几只正咩咩吃草的牛,其中有黄牛也有水牛,黄牛较之水牛看上去要温顺许多,水牛头顶上那对弧形弯曲的长角看着就不好惹。
升平农场里的牛,是在升平村开放以后,有了种田游戏换衣间才引入的。为了更贴合古代农耕生活,连配套的农具,莫非晚都准备齐全了。
曲辕犁,就在这牛群身后,紧靠着田埂边缘。
“那个就是耕地用的农具吗?曲线看着很精巧嘛!”下勒第一个走过去,提起曲辕犁掂了掂重量,“也不重,我们自己也能用吧?”
“可以,但长时间深耕土地会比较辛苦,所以我们通常还会借助牛的力量。”莫非晚说完,走到牛群边给他们讲了两种牛的区别,“黄牛能适应多种地形,而水牛依赖水域,但力气比黄牛要大一些。”
“那它们会咬人吗?”下勒问道。
莫非晚:“一般情况下,牛是不会咬人的,因为它的上颚没有切齿。只有当它们感到威胁、或者患病时,才会表现出攻击性,攻击方式也是以撞击和踢踏为主。”
下勒围着最近的一只水牛转了一圈,黑色大水牛就像没看见他一样,兀自低头咀嚼着青草。长长的嫩嫩的青草被它卷到嘴里,嘴巴一动一动的,舌头跟着一卷一卷的,嚼完之后再咽下。许是觉得满足了,吃完草的牛惬意地甩了两下尾巴。
“我看它吃的很高兴嘛,那我就不叫它了。”下勒说完就找了旁边一只牛,也是水牛,但没有在吃草。
在草地里没有吃草也没有卧倒休息,在下勒看来,就是吃饱了、正有精神和体力的表现。不像刚才那只牛,还在咀嚼呢!
他走到水牛对面,慢慢伸手靠近它。
水牛的两颗眼睛很黑,也很水润,一人一牛对视,都没在对方眼里感受出攻击性。
下勒用手轻轻摸上了水牛,力道很轻很轻,比起说摸,他的手指更像只是划过了水牛两颗眼睛中间的位置。
水牛面颊。
摸面颊,在他母星上是一种友好交流的方式,不分对谁。
“那我就跟这只水牛一起耕地吧!”下勒悠悠然道,尾音愉快,听不出一点对干农活的不满。
“好,我现在来给它套犁。”莫非晚一手拿起一个曲辕犁,一手摸上水牛面门,“水牛拉着犁耕作,而犁上面有一个套,是套在水牛肩上的。”
莫非晚熟练地完成这一步,水牛很通人性,套上拉具就知道要干活了,主动朝田里走去。
一边走,莫非晚一边告诉下勒:“犁在牛的后面,而我们就站在犁的后面,扶着犁,控制牛行走的方向。”
下田以后,莫非晚扶着曲辕犁,沿直线走到了这块田的最前面,又转了个弯,往反方向继续走直线。
一人一牛走过的土地上,平整的泥土层被翻开,下勒蹲下用手指测量深度,惊奇道:“20厘米左右,这个高度刚刚好,你这个犁还挺好用的!”
莫非晚轻笑道:“当然了,曲辕犁是我们龙合古时候耕地的犁,经过了数代改良之后流传下来的。虽然与机器相比,它的效率还是很低,但它涉及到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影响重大。”
“让我来试试吧,我瞧着好像不怎么难。”下勒只看不摸,心痒痒。
莫非晚给他让开位置,下勒学着莫非晚的姿势动作,刚上手因为不熟练略有波折,但走了几步,莫非晚给他指出问题,他注意到改变后,很快就上手了。
原本受到影响的水牛,也重新恢复到了莫非晚扶犁时的平稳。
目睹全过程的万物五人也摸到了一些窍门,开始跟着下勒一道,找牛套犁下田。
万物径直走向一头黄白相见、角小小的耳朵也小小的黄牛面前,果断道:“我要和它一起耕地!我选黄牛!”
“我要水牛,有大角多威武啊!”咸先从刚来到这里就眼馋那对弯角了。
升平农场的好多人都试过用牛耕地,这会儿旁边的秦贤文、大牛和小白、李在谦和辛新都能在旁边指导他们。
五个人每人负责教一个外星人,牵着牛、带着他们分散在需要翻土的田里,有翻译器的就用语言沟通,没有的就直接上手演示动作。
手语交流不管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都是通用的。这一点,在这个时候,面对这些外星人,秦贤文等人深有体会。
一对一老师指导,再加上熟悉农耕的牛、轻巧省力的曲辕犁,万物他们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整块田的翻土任务。
翻完土之后,这块田里的土壤就变得疏松了,但被翻出来的土块却大小不一,一块块垒在地里。不用莫非晚说,万物他们也知道这块农田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
“用这个!”莫非晚拿出耙子,挨个给下勒六人递了一把过去,“它叫耙子,用于土地表层耕作,一般与曲辕犁配套使用。简单来说就是,犁深耕,耙子浅耕。曲辕犁在前面翻土,耙子在后面把大土块弄碎弄平。”
耙子构造十分简单,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用。
木把顶端,像梳子又像铁齿,间隔均匀排列整齐,它的“齿”部十分尖锐,一看就是用来松土的直接部位。
根本不用莫非晚教,万物拿着耙子往大土块上一甩,铁齿就全插在了泥土里。他收手往后拉耙,大土块就跟着耙子分裂破碎。
“太简单了。”万物感叹道,“这个耙子都不需要学习,就是小孩拿到它也知道要怎么用。”
“而且谁都能用哎,等我回去了,开新农场也要引入这个东西。”想到八字还没一撇的新农场,下勒甩耙子甩得格外起劲。
李在谦等人看外星人都忙起来了,就也不想闲着,干脆也拿了耙子跟他们一道松土。
松土比用牛耕地慢了不少,十多个人一起忙活,也花了足足一个小时,干完活腰都酸了。
2024像在水岸边一样,在她们快要忙完时,准备好了茶点小吃,供她们补充体力。
刚耕完的土地是不能立刻种植的,这会儿的土壤内部结构还没彻底恢复,存在虫卵和病菌,如果马上种下作物种子,种子有极大概率不会发芽。
便是最后成功发芽了,它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也可能会营养不良,不利于它的成长。
所以,这块田眼下就不用管了,可以转战到旁边的田里了。
旁边,是提前准备好、用来撒播育秧的农田。
秦贤文站在田埂边,扬声道:“各位听我说,你们来的刚刚好,因为这块田我们水稻组刚护理过,准备用来播撒育秧。古法育秧,在我们升平农场,还是第一次尝试呢。”
甭管底下这帮子人能不能听懂,但“第一次”的噱头一出来,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
“育秧,也就是用种子培育出水稻秧苗,一般有三种方式。”秦贤文举高了右手,用手指比了个数字3,“第一种是温室,也就是科技发展后,现代育苗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调配环境,优化秧苗生长过程;第二种是移栽,先在苗床上集中培育秧苗,再移栽到水田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插秧。”
他说这些时,2024在半空中实时反映出相对应的育苗环境和视频。图片配合着文字讲解,即使是一干没种过水稻的外星人,心里也渐渐有了底儿,大概分析出了水稻的生长习性。
“最后一种,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尝试的古法育秧,通过播撒种子来培育秧苗。”秦贤文说完,半空中同步放映出影像。
农人手里拿着种子,穿着同他们身上相像的粗布麻衣,行走在田里,退一步撒一粒种子,退一步再撒一粒,步子迈得很小,种子也撒得很均匀。
镜头上移转换为俯瞰视角,这块田不像他们面前的这块方方正正,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农田。农人从边缘转着走了半圈,在走过的土地上撒下种子,再绕回去走在内圈撒下种子。
一圈圈,再一圈圈,反反复复,一粒粒种子被均匀地播撒在了这块田里。
画面定格,秦贤文适时出声道:“好了,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播撒育苗。大家也都看到了,这种撒种的过程完全是由咱们自己控制的,为了后续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我们在播撒种子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播撒的密度。”
万物提问:“科技没有发展,需要完全依靠人力耕种时,你们就是这样种植水稻的吗?”
“基本上是,但并不绝对,因为水稻在不同地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我们管这个叫’因地制宜‘。”秦贤文想了想,又额外解释了一遍这个词语。
万物听懂了,又想到:“那你们会如何控制种子间距呢?刚才那个视频里的不是真人,换作你们,你们要怎么办呢?”
“古时,有经验的农人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光是凭借在地里积累的经验就能均匀播种,但我们新人嘛……嘿嘿,有辅助工具哦!”秦贤文从袖子里掏出一根小树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