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大佬的漂亮逃妻by半两青墨
半两青墨  发于:2025年09月13日

关灯
护眼

偏偏,等到厂子到了现在的规模,这些人就把从前的事情都忘记了。
一个个的,都觉得顶好服装厂能有如今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这帮人精明强干、能力出众。
真是可笑。
也挺可悲的。
在这个处处都在改革的年代,或许她也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能再固守着顶好这一亩三分地了。
高跟鞋落在地上的声音响起,女人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天气虽然还没变冷,但是批发市场里秋冬装已经陆陆续续上市了。
红绵服装厂有自己的批发档口,当然,也有拓展其他的销售渠道,不过目前为止还是以批发档口为主。
小作坊嘛,没有那么大的量。
批发市场里面,有些是自己有厂子的,也有一些是从各个厂子拿货卖的,红绵服装厂批发档口的对面那家何记批发,就是后面一种。
两对面嘛,尤其大家卖的服装品类差不多,多多少少是有点竞争的,所以双方关系一般般。
这天早市结束,柳绵绵和刘安民过来看看情况,刚走到附近就听见何记批发的人在蛐蛐他们。
“听说多备了一倍的货,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咱们这一片的批发档口,生意都是差不多的,要说生意最好的,还得是你们艾美服饰,哪里轮得到他们啊!几个乡巴佬,真是笑死个人。”
“我看呐,用不着半个月,他们就得哭!现在可不是前些年只要有货就有人要的时候了,现在但凡来咱们广市拿货的,谁不得货比三家,看看款式面料?那些粗制滥造的,最后都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
柳绵绵看了眼那个蛐蛐得正起劲的中年女人,大脸盘,高颧骨,啧,跟何新荣还有几分相像。
不过也正常,她姓何,而且听说档口里主要卖顶好和另外一家厂子的衣服,跟何新荣有关系,也是意料之中了。
至于她嘴里的艾美服饰,刘安民也跟她介绍过,据说是整个批发市场里面销量最好的。
柳绵绵倒是没有兴致去跟何记的那位老板娘掰扯,做生意嘛,做得好做得差都是正常的,有人嫉妒有人奚落也都是正常的,这些都没什么的,毕竟最终还是要看实力的。
只要她的货卖爆了,这些人自然会闭嘴。
柳绵绵目不斜视走了过去,脚步踩得又稳又实。
刘安民看一眼那边的几人,跟在柳绵绵身后走了过去。他刚刚差点想冲过去跟那几个人理论几句了,不过柳绵绵一走,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自己还是不够沉得住气。
他们这一季的服装款式都非常好,刘安民很有信心,别说他们只是多备了一倍的货,就算是两倍、三倍,也肯定卖得出去。
第二天就是他们这一季几个主推款上市的时间,天刚蒙蒙亮,一群人就踩着三轮车、推着板车往批发档口赶。
别看才凌晨四点多,批发市场这边已经人声鼎沸,全部都是各个档口送货运货的人。巨大的麻袋包被拖进一个个档口,档口的人再一个个拆开,分门别类整理摆放,就在他们基本整理好的时候,大概五点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涌了进来。
柳绵绵手里捏着个饭团,缩坐在档口角落的一个小板凳上,边咬着饭团,边看着几个工作人员整理新款服装,不时听见压抑的惊呼声。
“这件也太好看了吧!”
“妈呀,我觉得这件肯定能卖爆!”
“你们快看看这条裤子,同样是喇叭裤,它的裤筒怎么这么好看,还有这个皮带,这个搭配得好洋气啊!”
柳绵绵勾了勾唇,不愧是他们红绵的员工,瞧瞧这眼光多好。
随着一阵喧闹的人声,档口前很快来了顾客。
第一个上门的是个长得有些富态的大姐,大姐双手拦着挎在胸前的包,大声说:“小卉,你们今天上新款吧,给我看看你们的新款!”
这明显是老客,连工作人员的名字都喊上了。
叫小卉的姑娘回头一看,马上咧嘴笑了:“牛姐你来啦,你说的没错,我们今天上新款,好几个款呢,绝对漂亮,绝对好卖,我这就给你拿来。”
她快手快脚地一把捞起几个新款,抱着拜访到牛大姐面前,顺嘴就介绍上了:“这个长袖连衣裙,接下来稍微凉一点就能穿,单穿也可以,等天气凉一点,外头套个针织开衫,绝对好看。”
“这还不止,你看这个面料停厚实的吧?其实再冷一点,外头套个风衣、套个呢大衣更好看。”
小卉顺手又拿出几张照片:“你看,这是我们设计师画的画稿,是不是看上去既高档又洋气?”
牛大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真好看!拿,这个连衣裙,给我一百件!”
她一把抓住小卉:“妹子,我拿一百件,你这个照片能给我一份吗?”
这种事情要换了其他批发档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牛大姐是红绵的老顾客,她是知道的,红绵跟其他批发档口是不一样的,他们这边不止服装态度好,而且服务特别细致,一般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他们都是尽量能满足就满足的。
当然,也是她起得早来得早,现在市场上人还没那么多,要是人多了,人家可能也有心无力。
不出所料,小卉听到牛大姐的要求,不但一点不觉得她事情多,反倒是笑眯眯地说:“我们老板特意让多洗了一些,像您这样的老顾客是肯定要送一份的。”其实老板本来是想做海报的,只不过时间和成本都不允许,只能作罢。
不过小卉觉得,其实就这个照片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档口可不会有这种服务。
牛大姐笑呵呵接过照片,看了两眼,立马小心翼翼放进了挎包里。
她可是瞧见了,这照片其实也不多的,来得早可能能领到,晚了肯定就没有了。
牛大姐觉得这个照片绝对能起大作用,到时候她只要学着小卉说的这些,再给人看一看这个照片,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忍住不买的。
“牛姐,你看这个照片上的风衣,还有这个呢大衣,也都是我们的新款。这个风衣有三个颜色,这个卡其色,我们老板说这叫经典百搭颜色,不但可以跟连衣裙搭配,搭衬衫搭毛衣都可以的,什么都能搭的。”
“还有这个红色,这个红色就更受欢迎了,红红火火,谁不喜欢?下半年结婚的人也多,这个衣服其实结婚也可以穿的,平时可以穿,结婚可以穿,多合适。”
小卉极力地推销,牛大姐陆陆续续又购入各色风衣一百五十件、喇叭牛仔裤两百条,还预订了五十件没有现货的呢大衣。
小卉和牛大姐聊得火热,其他几个工作人员也陆陆续续开始招待询问的客人。话术都和小卉的差不多,由于他们每个人态度都很诚恳,倒是不让人觉得反感,反而很快就又有人成交了。
这边每个档口的铺面都挺大,加上服装厂离得也不远,所以批发档口这边并没有另外租商铺,货都是每天直接拉到店里。
于是六点左右开始,红绵批发档口门口就开始不断地有板车在进进出出,大包大包的货物被拆开,又被重新挑选打包,用板车送出去。
一开始大家都忙,其他批发档口倒是也没人发现红绵批发档口生意好得出奇。
等到十点以后,各个批发档口都渐渐闲了下来,其他批发档口的人才惊讶地发现,红绵批发档口前居然依旧挤满了人。
何记的人忙了一早上,终于门前没人了,于是几个工作人员都搬了小板凳在门口坐着休息。
仨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小声嘀咕了起来。
“不是,他家今天怎么生意这么好,这都十点多了,还这么多人?!”甲姑娘满脸惊讶。
“听说他家今天上新款,大概老客都收到消息赶过来了吧。”乙姑娘皱皱眉,试图解释。
“不可能,就算是老客赶来那新货,哪个档口有这么多老客的?”丙姑娘斩钉截铁反问。
三个人于是陷入一阵诡异的静默。
既然不是老客,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家这一季的新款非常好看,吸引了很多新客。
虽然这可能就是真相,但是她们每一个人敢把这个猜测说出来。
毕竟她们什么都没说,她们老板娘就已经一副快被气死的样子了,再借她们三个胆子,她们也不敢这时候往老板娘的火上浇油。
“呸,肯定是备货太多怕压货,故意便宜卖了。”何记老板娘怒气冲冲瞪着对面半天,最后脑子灵光一闪,终于找到了个理由。
说出口以后,她仔细一琢磨,顿时更加觉得自己的猜测非常有道理:“没错,肯定是这样,卖得便宜,所以才那么多人。这些人可真是没眼光,只知道贪小便宜,便宜没好货的道理都不懂的吗?哪像我们的货,都是真材实料,价格高一点,可是东西好啊!”
她坐那儿自言自语碎碎念,三个员工偷偷交换了个各自都懂的眼神,他们老板娘真是一如既往的自信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何记的人每天闲下来都能看到对面人头攒动,甚至这种“盛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相反,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反正围在红绵门口的人头绝对是多了。
她们闲着无聊可是偷偷数过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还越来越高。
终于有一天,何记老板娘从其他档口的老板那里听说,红绵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天超过艾美服饰,听说红绵服装厂已经在紧急招人加班加点赶工了,因为他们有好几个款都卖爆了,根本供不应求。
“听说他们那个连衣裙、风衣,还有一款牛仔裤,这三个款全都卖爆了,厂子里生产一件就卖一件,甚至有人干脆就在他们厂子门口等,只要货一生产出来,立马就被抢走了。”
“还有还有,听说周边的服装厂都已经偷偷在买他们的那几个爆款,准备拆了偷版呢!这谁能想到啊,红绵服装厂那么个小作坊,竟然也有被同行抢着抄板的时候。”
别说何记那位早已羡慕嫉妒得眼睛发红的老板娘了,就连顶好服装厂的那些人,还有那些说酸话的人,这回脸都被打得啪啪响。

第94章 她叫霍英玉,来求职的
秋冬季服装销量是很重要的,这可是一整年利润的大头。衣服价格高利润高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华国人的传统,临近过年,总是会找个理由,给自己和家人置办一两身新衣服。
新款上市的这段时间,各个服装厂都在关注各渠道的销量,顶好服装厂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顶好推出的一系列新款的销量并不太理想,尤其是他们寄予很大希望的一款灯芯绒西服外套,竟然意外地遇冷了。
这让顶好服装厂内部的人非常不理解。
灯芯绒是这几年国内比较流行的面料,他们这款外套也是综合了往年销量较好的几个款式,进行了创新改造,颜色分黑色和红色,尤其这个红色,也是时下女同志比较青睐的猪肝红色,好看,但不扎眼。
虽说目前还是第一批货,主要是试试水,探探市场热度的,但是其实他们对这款服装非常自信,事先已经进了大批量的面料,就准备第一批货上市后,马上就投入第二批货的生产。
结果,这一炮居然没打响,直接哑火了。
要说卖得特别不好,倒是也没有,甚至和其他款式相比,已经算卖得挺好的了,但就是距离他们的预期实在太远了,远到他们都有点迷糊,怀疑是不是之前对市场的调查出了什么问题。
“批发市场那边反馈的情况是,红色外套确实市场需求很大。”销售科黄副科长看了眼科长霍英玉,霍英玉目光垂下,压根儿没跟他对视,他只好硬着头皮说下去,“只不过,红绵服装厂推出了一款正红色的风衣,不少人都选择了那一款。”
他没说的是,据说第一批进货回去的人都卖爆了,所以很快就又回来加单,其他人听说以后,自然也就加入了抢货的队伍,那些人宁可背着包袱在红绵服装厂门口打地铺,也不愿意买他们的货。
红绵服装厂的风衣好看好卖是一方面,但其实还有一方面是,他们这款外套料子成本高,所以价格也高。人家买一件灯芯绒外套的钱,都能买两件风衣了。
没有对比的时候不觉得,一对比,可不就显得人家的东西物美价廉了?
“你逗我呢,红绵服装厂,那么个小作坊,能有什么好款式?”设计科的葛科长立马反驳。
生产科的贾科长就更不满了:“就不说款式了,他们料子能有咱们好吗,做工能有咱们精致吗?两个娘们儿搞起来的小作坊,能有什么好东西?”
他一撇嘴,冲黄副科长道:“小黄,你就不要找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了,坐在这儿的,哪个不是在这行混了好多年的?设计好生产好是我们的事情,这卖得好不好,那就是你们销售科的事情。你们可别一推四五六,把责任都甩到我们头上。”
黄副科长简直有苦难言。
销售是重要,可顶好的销售渠道已经非常成熟了,也就是说,只要产品过得去,其实都能卖得出去,至于能不能卖爆,那真的就靠面料款式和做工了。
他们销售科也不可能强买强卖吧?
“我们的工作确实已经都尽最大的努力在做了,但是最终还是要顾客买账才行……”黄副科长苦着脸。甚至他们听说对方弄了些衣服搭配的照片,也都学着弄了一些。效果是有一点,但还是非常有限。
正如贾科长所说,大家都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其实第一批货出得怎么样,这批货能不能成为爆款,现在各自心里都有数了。
只不过就是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罢了。
“你努力有什么用,那得你们整个科室,所有人都努力!”葛科长意有所指,“有些人不能总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也该好好为厂子的发展尽尽力!”
整个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哪怕没有指名道姓,可在座的谁又能听不出这个“有些人”是谁呢?
没错,霍英玉确实为顶好服装厂顺利渡过动荡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这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在厂子的销售渠道基本完善后,她这个销售科长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起来。
有的人觉得她应该继续开疆拓土,助力厂子继续做大做强,有的人则觉得她的能力应该也就是到此为止了,一个女人老是霸占着销售科长的位置,实在是没有眼力见。
这几年霍英玉在厂子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当然有人替她觉得不值、不服气,但是更多人觉得她应该自觉一点,调岗到清闲的岗位去,把销售科长这个重要的位置让出来。
因为之前的功劳,厂里领导自然不能过河拆桥,但是像葛科长这样指桑骂槐阴阳怪气的人还是有的。
而这种程度的阴阳怪气,以往霍英玉都是不会理睬的。
黄副科长以为霍英玉这一回也会直接当没听见,赶忙打圆场:“葛科长,我们科室所有人都非常努力,不过我们的工作肯定也有继续进步的空间,会后我们……”
谁知一直没说话的霍英玉这时突然站了起来,打断黄骏:“黄副科长,销售科的工作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设计科和生产科盲目自信,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就以为自己的产品天下第一了!”
这一次场内沉默的时间比刚才还要久一些。
就连葛科长和贾科长都因为太过震惊而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多少年了,霍英玉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让大家几乎都忘记了当年那个为了开拓销路能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拼命三娘”。
这几年,霍英玉不争不抢,别人阴阳怪气,她也只当没听见,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准备就这样守着销售科科长的位置到退休。
既然想要守到退休,自然不好和厂子里其他领导起冲突。
葛科长和贾科长,那都是厂领导面前的红人。
哪里想到,霍英玉会直接冲着这俩人开喷?
这可真是,一点面子都没给他们留啊!
葛科长终于反应过来,气得脸色通红:“霍英玉,为了推卸责任,你是脸都不要了吗?”
贾科长也反应过来了,脸色难看道:“霍英玉,你要为你说的话负责任!我们辛辛苦苦生产产品,你呢,你们销售科干了什么?维护客户,呵,我们的产品年年供不应求,人家都是主动打电话来求发货的,接几个电话就敢说自己维护客户了?!”
相比他俩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霍英玉倒是异常地冷静。
她冷冷瞥他们一眼,说:“抄一抄往年销量最好的款式,再抄一抄港城杂志上的款式,都好意思说自己是设计科,我们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葛科长差点气吐血,明明是老贾职责他们销售科就是接几个电话,霍英玉不攻击老贾,倒是攻击上他了。
不过没等他说什么,霍英玉马上继续:“还有你们生产科,衣服是你们生产出来的吗?料子是几位大师傅裁的,缝纫机是工人们踩的,关你们屁事?!调查个市场数据都调查不清楚,每次采购原材料都是拍脑袋定的数量,你们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生产科?我看叫喝酒科还差不多!”
今天这个会议其实是个各部门中层的碰头会,为的是商量个对策,好向厂里领导汇报。
结果谁也没想到,这碰头会竟然真的硬碰硬地“碰撞”上了。
其他的科长、副科长、车间主任、副主任们简直目瞪口呆。
尤其是霍英玉句句都戳在了设计科和生产科的痛处上。
生产科负责生产计划制定和材料采购工作,原材料工厂自然要时常上门“维护关系”,喝酒吃饭那都是最基本的,说生产科是喝酒科,是真的一点不冤枉他们。
至于设计科,葛科长自己就是靠着抄版起家的,带的几个徒弟自然也是抄版的一把好手,平时没人提这一茬倒也没觉得怎么样,但被霍英玉这么一说,感觉就有点怪怪的了。
他们成天说自己是叫得上名号的大厂子,结果款式都是抄的,甚至抄的还卖不过红绵服装厂那么个小作坊……这是销售科的问题吗,这明摆着是设计科的问题啊!
哪怕有人心里默默地站霍英玉,但没人会在这种时候抻头说什么的。
葛科长和贾科长已经气到想打人了。
“霍英玉,我***跟你没完!”
“走,去找厂长,***这个厂子有***霍英语就没***我!”
情绪激动的俩人站起来就要往外走,结果就听见身后霍英玉极度平静的声音:“我更不想和你们一个厂子,所以辞职报告我已经写好了。”
柳绵绵和蒋红梅正在办公室里商量服装厂接下来的安排,刘安民急匆匆走进来:“两位老板,好消息,一个特大好消息!”
柳绵绵从文件中抬头,挑眉问:“怎么,咱们销量再创新高了?”
蒋红梅抬头看了刘安民一眼,马上又低下头继续琢磨自己搞不懂的地方去了,随口说:“柳老板,别理他,他就是喜欢大惊小怪。”
刘安民可不觉得自己是大惊小怪:“顶好不是出了个灯芯绒外套的新款吗,那个价格比咱们风衣高不少,销量不太好。听说他们原本对这个款式非常有信心,进了不少的料子,现在销量不好,也不敢继续大批量生产了。”
“然后他们就开会商量怎么办,结果怎么着,设计科和生产科的人都把责任推给销售科,销售科科长霍英玉直接被惹毛了,当场喷了对方一顿,然后就向厂里辞职了。”
柳绵绵来了点兴趣:“你高兴的原因是他们销量不好,还是他们销售科长辞职?”
刘安民嘴巴都快咧到耳根了:“那当然是两个都高兴,不过,我更高兴他们销售科科长辞职。”
柳绵绵含笑:“你想挖这个人?”
刘安民一拍大腿:“可不是!”
说起霍英玉刘安民立马双眼晶亮:“你是不知道,这位女同志真的非常厉害。顶好原先其实就是个百来号人的小厂子,说是国营工厂,其实前身是街道办厂,改开之后,这种厂子不知道倒了多少。顶好据说也差点倒闭了,后面能重新起来,就是靠着霍英玉带着人一点一点重新建立起销售渠道。”
“甚至周边有些县市的服装店,还是她带着人帮那些店主开起来的。他们厂子是咱们这一片所有服装厂中销售渠道最多最广的。”
刘安民摇头叹息:“建立销售渠道是最难的,渠道建立起来以后,其实就是日常的维护拓展了,其实顶好的销售科在这方面一直做得挺不错的。但是他们厂子内部却有不少人对霍英玉有看法,觉得没有做出新的成绩就是有问题的,对她继续坐着销售科长的位置有意见,反正这几年霍英玉应该过得挺憋屈的。”
蒋红梅早已放下手里的文件,皱眉道:“顶好那些都什么人啊,一帮白眼狼。”
柳绵绵倒觉得不奇怪。
与其说是大家对霍英玉没有做出新的成绩不满,倒不如说是顶好服装厂的领导巴不得这位“功高震主”的销售科长沉寂下去。
要是人人都记得这个厂子是因为霍英玉才能生存、壮大,那厂领导的威信又从何而来呢?
既然销售渠道已经成熟,这个时候不卸磨杀驴,什么时候杀?
霍英玉这回提出辞职,顶好甚至都不会挽留她。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
不说霍英玉在销售上的能力与经验,单单她拥有的人脉、熟悉的渠道,对红绵服装厂来说,就是迫切需要的。
这样的人才,自然要不惜代价聘请过来。
听完柳绵绵的分析后,蒋红梅也着急了起来:“那你跟我们说有什么用,你赶紧去找人接触她去呀!”
刘安民挠挠头:“我这不是听到消息太高兴了,想着先跟你们通个气嘛!”
这时候楼下综合办的小崔突然跑上来:“刘厂长,外头有人找,她说她叫霍英玉,是来求职的。”
小崔有些疑惑:“咱们厂子最近也在招销售员吗?”
厂里最近订单爆了,一直在招收熟练的车工,这个他是知道的,但是招不招销售员,他还真是不确定。也是看那个叫霍英玉的女同志,看着气势很强,比他们厂里的几位老板还要像老板,小崔才赶紧上来问问的。
刘安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以后,声音都有些发颤:“你说谁来求职?”
小崔感觉刘副厂长的态度怪怪的:“霍英玉啊,咱们不招的话,要不我给人回掉?”
刘安民立马摆手:“哎哟,小祖宗哎,那可是能帮着咱们厂子做大做强的大佛,怎么能给人回掉,我跪着把人接进来还差不多!走走走,咱们走,可别让人等久了。”
看得出来,刘安民是非常的激动了,碎碎念着就跑下了楼,小崔都差点没追上他的脚步。
柳绵绵看得发笑,支着下巴叹了一声:“真是干劲满满呐!”
感觉红绵服装厂做大做强已经指日可待了。
蒋红梅笑了起来:“那可不,刘安民现在可是天天念叨着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
尤其是这一季的新款卖爆了以后,刘安民简直恨不得自己跑去车间里跟工人一起踩缝纫机。
不过其实不单单刘安民激动,蒋红梅也很激动的。
每天厂子里生产多少就卖掉多少,这个厂子都不能说是生金蛋的母鸡了,简直就是产金蛋的流水线。
蒋红梅甚至有种错觉,感觉夜里睡在厂子宿舍里听见的不是工人加班踩缝纫机的声音,而是哗啦啦钱掉在地上的声音。
“快快快,你赶紧再给我讲讲,回头你去了西北,我想问你到时候也不一定能找到人。”
蒋红梅学习的心更加迫切了。

霍英玉就这样加入了红绵服装厂。
她之前就经常听顶好服装厂那几个垃圾蛐蛐,说红绵服装厂是两个女人和一个怂包男人一起办起来的。她自己身为女人,自然不会觉得女人办厂有什么不对,相反,两个女人能把厂子办得这么红火,才是本事。
这其实也是她选择来红绵服装厂求职的原因。
知道她辞职,其实有好几个厂子都来找她,但是霍英玉再也不想听“娘们儿能干出什么来”这种屁话了,所以她主动出击,跑来了红绵服装厂。
进厂以后,霍英玉就知道自己来对了。
她可太喜欢红绵服装厂的氛围了。
几个老板没有架子,工作人员也基本都是年轻人,氛围特别轻松,但是轻松之余却又满满的都是干劲,几乎每个人都把“做大做强”挂在嘴上,每天上班都是劲劲儿的样子。
而让霍英玉更加惊喜的是,换了个厂子,她的工资不但没有降,反倒还升了一截儿,比在顶好服装厂的时候拿得还多。
原本家里对她突然辞职换工作还有些不满,这下也都不吭声了。工作嘛,最终还不就是奔着个工资去的,顶好服装厂的牌子再大,又不能当饭吃,真金白银可比那些虚名重要多了。
而且,霍英玉还发现,并不是说因为她在这行的资历深、自带渠道才工资高,当然,这个因素肯定也是有的,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
实际是红绵服装厂的整体工资水平就比顶好服装厂高。
就连车间工人的工资都比顶好服装厂高。
原来定的标准就高,最近加班加点的,加班费和各种补贴加上以后,就更高了。
霍英玉也是听说过的,今年年初开始,红绵服装厂就在到处挖人,而且还真被他们挖了不少有底子的大师傅和车工。
人家工资标准这么高,能挖到人是真的不奇怪。
甚至她入职以后,那位传说中的“怂包男人”刘副厂长还向她暗示,如果能帮着从顶好挖人才,厂里还会给予一定的“介绍费”。
霍英玉倒是不在意什么介绍费,而是她观察过厂子的情况以后,确认这个厂子绝对能像几个厂领导说的那样“做大做强”,觉得给之前的老伙计、老部下介绍个好出路其实也未尝不可。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