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时间军工大院里,却是有人正在痛骂余国梁。
“真是显得他们了,还两年内不得转卖,他们真是得感谢严厂长缩短了时间,不然两年时间,亏死他们。”
“罐头厂哪里是那么好做的,真那么好做,咱们军工厂怎么没做起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放心吧,你们等着看,过两个月厂房建起来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钱爱真还显摆说闺女准备把罐头厂的分红给她养老,你们说好不好笑,这罐头厂影儿都还没一个呢,他们竟然就想着分红了,我看分红不一定,一起欠债倒是有可能。”
这些都是参与竞价的职工家属。
柳志刚走在这些人后面,紧紧地皱着眉头。他今天是亲自去了会场的,只不过他这个身份总不好抻头,所以从始至终都没说一句话。
他和前面的人一样,对半路杀出来的余国梁深恶痛绝,但是现在有一件更紧迫的事情需要处理。
他怕竞价结束就要付钱,所以早早就跟银行贷了一笔钱,现在竞价没成功,他得赶紧把钱还上,不然每天都会有新增的利息。
相比柳志刚只是损失了一些利息,江映雪的损失更大。
她找人报名,还有打听买家都是花了钱的。虽然设备没搞到手,但花出去的钱也是拿不回来的。
这些都是当初就约定好的,她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江映雪离开军工厂后,就去给疗养院的方美云打了电话。
听说她没有竞价成功,方美云非常吃惊,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你是女……我是说,你都这么努力了。”
方美云柔声安慰了江映雪一番,让她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消沉,这些事情都只是她通向成功的小波折而已,越是面对挫折越要镇定。
江映雪从方美云这里听到了一车的好话,等到挂电话的时候,她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
这些年,方美云经常鼓励她,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更多信心,有时候她甚至觉得,方美云似乎比她自己更相信她能做出成绩。
有这样一位时时关照鼓励她的长辈,江映雪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江映雪不知道的是,电话那头的方美云,挂掉电话后,脸上的笑意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第76章 余家真成大老板了
前进乡的领导们也是没想到,余国梁还真的弄到了生产线,这速度快得真是让人猝不及防。本来还以为会有一段时间缓冲和准备,当然,黄了也不是没可能,哪里想到设备分分钟就要到位了。
乡里自然也不能拖后腿,加班加点把后续的一些手续办了,让余国梁可以马上张罗建厂房。为了表示支持,乡里还让砖窑厂给打了个折扣。
余国梁其实也还是懵的,从柳绵绵打电话给他,到竞价成功,满打满算也就几天工夫,之前他是一直在紧赶慢赶地办事,如今回到前进乡,眼睁睁看着划定的厂区围起了围墙,才总算有了点真实感,同时又有一种“居然真的办成了”的不可思议感。
不过,更震惊的还是留下村的人。
余家承包鱼塘和山地的时候,有的村民还觉得余国梁是想挣钱想疯了,等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就知道厉害了。
后面鱼塘和山地收获都不错,有的村民眼红之余就觉得不就是养鱼和种地嘛,自家也就是胆子不够大,不然自家去承包也是能挣钱的。
再后面榨油坊开张,那些羡慕嫉妒的人,就觉得自己就是没有渠道和钱买榨油设备,不然这东西操作那么简单,谁还不会了?
可现在,余家要在乡里开罐头厂了,原来背后说闲话的人再也没词儿了。
这还能说什么,说要不是我家没钱买设备,我家也能开起来?
那可是罐头厂,可不是什么小作坊,那是能招人进去上班的工厂,余家是真的成大老板了啊!
不止这些羡慕嫉妒说闲话的人,就是其他村民都是难以置信,这才多久啊,一年时间都没有吧,余家竟然都已经开上厂子了?!
也有脑子灵光的,很快就想到,既然是开厂子,那以后就是要招工的,哪怕不是国营工厂,但只要能做工人,收入怎么也比在家种地强呀,于是就拎着东西默默上门问招工名额了。
有人频繁上门,自然就有人看见,消息一传,上门的人就更多了。
每天不断的有人上门,对着余永诚和许丽夫妻俩夸了又夸,说他们会养孩子,还说他们运气好有福气,可以说,老两口这阵子听的“甜言蜜语”比前面几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不止老两口,余家其他人,就连两个小不点,余欢欢和余岁岁,都成为被“攻略”的对象,出门转一圈,兜里就能被塞满糖果。
其实余家人自己也是懵的。
年前鱼和花生都大丰收,后面开了榨油坊,也是生意火爆,家里一下子就有钱了,春节的时候买的年货能有往年几倍多。
那时候大家就觉得这日子可真是太美了,再没有比这日子更美的了。
他们老余家这都成十里八乡顶富裕的人家了。
结果呢,他们家居然要开罐头厂了!
早年乡里办砖窑厂的时候,多少人想要进厂里当工人啊,可惜招工太少,每个村子也就几个名额,他们家愣是一个名额也轮上。
结果现在,他们自己要办厂子了,他们要招人给自家干活了。
这真是,半夜睡醒想起来都要给自己一巴掌才能相信。
不过,很快他们就有时间纠结了,因为乡里的厂房开始建设,他们一家子又要顾着鱼塘和山地,又要顾着榨油坊,还要监工厂房,每个人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至于那些想要招工进厂子的,余国梁就一句话:这个得我家老幺决定,我们说了不算。
总算是暂时浇灭了大家上门求招工的热情。
前进乡那边如火如荼推进的时候,柳绵绵也没闲着,她让钱爱真在军工大院里散播招聘消息,招八名技术工人。之前在军工厂罐头生产线做过技术工种的优先录用,家里有人在罐头生产线做过技术工种,通过自学能掌握一定基础技能的,也优先录用。工作地点前进乡,工资底薪两百元加奖金,包食宿。
一开始大家都说私人的厂子跑到军工大院来招工,简直就是不自量力,而且工作地点还是在乡下,从南城跑到乡下去上班,这不是脑子坏掉了吗?
直到听见底薪两百还包食宿,年底还有奖金,之前还在嘲讽的人一下子就噤声了。
且不说奖金有多少,哪怕没有奖金,工资两百包食宿,这收入都是比厂里领导还要高了,何况钱爱真还说了,后面厂里效益好的话,每年都会加工资。
别说待业在家的小年轻了,不少工龄十几二十年的老工人听了都心动,毕竟像他们这样平时没什么花销的,干一年没准就能攒下两千多块钱,等于干一年就能解决家里小子娶媳妇儿的费用了。
当然,人家工资给的高,要求自然也高。
这时候虽然个体户遍地开花,大家也知道当个体户挣钱,可终究还是觉得国营工厂更有保障,所以军工厂的技术工人倒是都没有辞职去私人企业干的想法。
倒是家里有待业青年的,都上了心,虽说工作地点在乡下,还是个私人企业,可好歹是份工作,工资还开得高,总比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吃闲饭要强吧?
于是不少人都找上那几个在罐头生产线干过的技术工,请人家帮着教一教,一时之间,几位技术工倒是成了香饽饽。
有人上心,自然也有人唱反调,像是之前参与过竞价的几户人家,说出来的话就有些阴阳怪气了,什么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去了乡下以后就成乡下人了,什么别看现在口气大,工资一下子开到两百,回头厂子办不下去,二十都不一定拿得出来,总之就是各种唱衰。
有人说话的时候恰巧被钱爱真听见,钱爱真操起扫帚就抽了那人几下,骂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人穷还要出来作怪。
那人:“???”
他说自己有钱买生产线,怎么就穷了,钱爱真就说,生产线价高者得,你都没买着生产线,你还不穷,把人怼得哑口无言。
钱爱真可不仅仅是因为柳绵绵给了她五十块钱劳务费,还因为蒋红梅出钱拼了一股,说好了回头分红都给她,钱爱真现在就觉得,这罐头厂跟她开的也差不多了,谁跟罐头厂作对,那就是跟她作对。
那边放出消息招人,这边柳绵绵就让俞婉帮忙牵线搭桥联系了一位南城大学机械系的老教授,请老教授去军工厂检查了一遍生产线,同时和人约好,回头请人帮忙培训那些技术工。
最后军工厂那边一共报名了十三个人,可选择余地不大,柳绵绵干脆让他们一起都参加了培训。
这十三个人里十个是军工大院的小年轻,另外三个却是听到消息自己找来的,其中两个也托人找军工厂的技术工人教了几天,另外一个却是机械厂的临时工,据他自己的说法,自学研究过不少机器图纸,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最后培训下来,倒是这位叫梁瑞的机械厂临时工给了柳绵绵惊喜,据老教授的说法,这个人在这方面是有一定天赋的,只是以前没有机会系统学习。
梁瑞父亲挺早就去世了,他亲妈带着他嫁给了机械厂一个正式工人,继父家原本就有四个孩子,自然不可能帮衬到他。
他那个临时工的工作还是邻居大师傅看他有天分帮他争取的,从学徒工做起,干满五年才成了临时工。
除了梁瑞,另外两个自己听到消息主动报名的,学得也挺不错,特别的勤奋。
倒是军工大院的小年轻,有几个并没有当技术工的天分,不过柳绵绵观察几天后,发现这几人年纪虽然小,但性格都还挺踏实的,于是也把人留下了。
这些人年纪都比她小几岁,原主在军工大院时也没接触过。
据这几人说,虽然买生产线的人是余国梁,但是军工大院里早传遍了,大家都知道余国梁是她乡下养父母家的大哥,不少人猜测,这个罐头厂没准是她开的。那些跟原主有龃龉的,这次都没有报名,倒是也省了柳绵绵不少事,不然她还得在他们面前演戏。
就在技术工培训得差不多的时候,前进乡那边,余国梁打来电话,厂房快要建好了,让柳绵绵抽空去看看,顺便把工人给招了。
不过,在去前进乡之前,柳绵绵先被伍衡找上门了。
“你是真心大啊,就不怕我卷钱跑路?”伍衡一脸无语,谈好一起搞录像厅之后,柳绵绵就给他送钱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给了钱以后,她就消失了,再没出现过。
伍衡上一次见到这样的,还是人家跟他借了两百块钱,说是带摔断腿的亲爹去看病,结果他爹好好的,他倒是不见了。
真的,除了欠债不还的,伍衡真是没见过有人能消失得这么彻底的。
他问许海棠,许海棠说她老板最近挺忙的,可能是没有时间,还觉得他大惊小怪,老板钱都给了,他还能有什么不放心。
于是伍衡就知道了,柳绵绵除了刚接手西餐厅的时候天天到岗,后面许海棠管着西餐厅,她就几乎什么都不管,据说她的理念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百分百放权。
许海棠对于老板的这种行为非常的感激,觉得这是老板百分百信任她的表现,甚至表示,伍衡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她会怀疑伍衡的工作能力。
伍衡:“……”
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不过,既然知道了柳绵绵的风格,伍衡倒是也不急了,干脆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找场地,办手续,自己搞得差不多了,才来找柳绵绵。
柳绵绵笑道:“我怕什么,你那舞厅值钱多了。”她找伍衡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合伙,不就是为了自己能省点力气嘛。
伍衡无奈看她一眼,说:“场地找好了,基本的装修也做好了,电视机和录像机我已经找人弄了,应该很快就能到货,现在就等着你的录像带,就差不多可以开业了。”
柳绵绵拿了本笔记本出来,说:“录像厅的设置就按这样,武侠厅、言情厅、动画厅可以分开,然后在收银这里弄一些柜子,进些瓜子花生饼干什么的……后面还有开业的营销方案,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修改和补充的。”
伍衡随手翻了翻,很快收敛了吊儿郎当的表情,坐直身体,认真看了起来。
半晌,他抬起头:“你最近都在家琢磨这个呢?”他感觉自己可能错怪柳绵绵了。
柳绵绵靠在躺椅上:“啊,那倒也不是,最近刚买了两条罐头生产线,都在忙罐头厂的事情。”
伍衡:“???”
第77章 明星录像厅
录像厅投资并不大,主要的投入就是场地租金和电视、录像机的设备投入,不追求环境和场地大小的话,几千块钱就能搞起来,可以说门槛并不高。
可以预计的,假如他们先开一家录像厅,等市场给予正面的反馈以后再慢慢扩大规模,那么他们面临的局面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们开第二家录像厅的同时,南城的大街小巷录像厅已经全面开花。
所以一开始柳绵绵就坚持,要一次性开五家以上,直接占据市场,并且,她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批先开的是环境比较好、目标客户设定收入较高的人群。
于是,南城市民很快发现,芷江西餐厅、巷子口炸鸡店、靓靓服装店和一起迪斯科舞厅,在同一时间推出了同一种叫观影券的东西。
西餐厅、炸鸡店和服装店是消费满就送,舞厅则是三张门票换一张。
彩色的观影券上印着古装的明星,旁边写着金先生武侠巨作《屠龙》的字样。
金先生大家都知道,之前风靡全国的武侠剧《射雕》就是金先生写的,这个《屠龙》虽然没看过,但是想也知道,肯定也是不错的。
至于金先生的书迷,就更是喜出望外了,小说自然是无比精彩,但是如果能拍成电视剧,看到如之前《射雕》一样的优秀作品,让想象中的人物变成现实,那实在是太棒了。
尤其观影券上的明星虽然都不太认识,但都长得很好,古装扮相也非常精致,更是让人多了几分期待。
大家对这部《屠龙》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简直迫不及待想看,偏偏观影券上只写着“明星观影五一见”,只有时间,没有地点。
问几家店铺的员工,人家也只是神秘笑笑,表示时间到了大家知道了。
这不是让人更好奇了吗?
难道观影券上印着的《屠龙》其实是电影,明星观影是新开的电影院?
这倒是也有可能哦。
不过,如果是电影的话,好像用不着那么多券啊!
要知道这几家店,尤其是炸鸡店、服装店和舞厅,其实有一部分顾客是重合的,这部分人手里可集了不少观影券了。
不管怎么样,时间越久,发出去的观影券越多,好奇的人自然也越多。
又过了几天,眼看就要五月一号了,手里有观影券的人就开始嘟囔了,这玩意儿到底是去哪里看啊,总不会是骗人的吧。
瞿立辉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是南城机械厂的干事,学生时代就喜欢跳舞,自从南城开了舞厅,他几乎每周都会去舞厅放松一下。
南城目前最大的舞厅是两家,一起迪斯科和大都会,大都会有一些灰色服务,瞿立辉只是单纯喜欢跳舞,他觉得大都会舞厅有些乌烟瘴气,只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是一起迪斯科的忠实顾客。
他正在谈对象,对象除了也喜欢跳舞,还喜欢吃西餐,所以瞿立辉偶尔也会和对象一起去芷江西餐厅打打牙祭。
瞿立辉是家里最小的,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已结婚生子,他还没结婚,手头宽裕,有时候会给侄子侄女们带点小孩子们非常爱吃的炸鸡。
总之林林总总的,瞿立辉手里已经攒了不少观影券。
“老瞿,哎,你手里是不是攒了不少观影券啊?”
年龄相仿的同事,不管几岁,都会以“老×”来称呼,瞿立辉已经习惯了,头也没抬说:“是攒了几张,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同事“老邹”递了一张报纸给他,是今天的南城晚报:“有用,报纸上登了,这些地方都能用。”
瞿立辉一怔,接过报纸看了眼,还真是。
“明星录像厅,电影电视随便看。”
这标题看着跟时下的广告非常不一样,不过瞿立辉很快就被下面一长排的观影地址震惊到了:“这些地方都能使用?”
上面一共是八个地址,而且写得清清楚楚,持有观影券的市民就近观影即可。
其实不止瞿立辉手里有观影券,他对象章念念手里也有不少观影券,主要是从靓靓服装店消费得来的。
这天下班,瞿立辉就去找了章念念,俩人一合计,五一假期俩人正好不知道去干嘛,干脆就决定一起去这个明星录像厅看看。
“这个五号店距离我家和你家都不远,咱们到时候就在路口集合。”章念念兴冲冲说。
武侠剧可不是男同志的专利,女同志们也是很喜欢的,之前的《射雕》她可是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遍的,这次的《屠龙》观影券上印着的男主角,看起来又俊美又儒雅,章念念实在是太喜欢了。
于是五一这天上午,瞿立辉和章念念就照着地址找到了明星录像厅五号店。
这家店开在巷子里,不过也不难找,招牌做得很醒目,几乎是只要走进这条巷子,就一眼能看到,何况门口还在络绎不绝地进人。
“看着挺不错的哎!”章念念欣喜道。
门口有人在收券,瞿立辉和章念念这才知道,他们手中的观影券是计时券,一张券能让一个人在录像厅里看四小时。
他俩一共有十一张券,至少能一起看二十小时了。
他们交了两张观影券,走进录像厅。
进门右手边是一排观影厅,据门口的工作人员解释,五号店一共六个厅,目前三个厅播港城武侠剧《屠龙》,两个厅播台省言情剧《几度夕阳红》,还有一个厅播的是樱花国动画片《超新星》,都是今年这几个地方最火爆的电视剧。
瞿立辉和章念念都是武侠剧爱好者,自然是选择《屠龙》,不过在进播放厅之前,他们先去进门左手边的“小卖部”买了点瓜子和汽水。
其实录像厅这个“小卖部”货架上东西还挺丰富,不过瞿立辉和章念念挺有默契的,虽然他们都很期待《屠龙》,但谁又知道在这个录像厅里看电视会不会舒服呢?他们只买了一点点瓜子和汽水,就是准备如果不舒服,就可以早点撤,也不至于损失太多。
两人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录像厅就跟电影院差不多,只不过电影看的是大荧幕,这里看的是电视而已。
不过,等到他们推门走进播放厅,章念念就惊喜地低呼了一声:“真不错啊!”
还没到时间,播放厅里开着灯,整个空间看上去干净又整洁。最前面一台大电视,电视上正播着他们熟悉的《射雕》主题曲。电视机前是几排带软垫的椅子,前面两排已经坐了不少人,章念念赶紧拉着瞿立辉坐到了第二排剩余的两个位置上。
他们刚坐下不久,陆陆续续又进来不少人,很快,位置基本坐满了,一位工作人员进来,换掉了《射雕》主题曲的带子,电视机上很快出现了《屠龙》的片头。
章念念甚至连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关掉灯的都没注意,她已经被电视上“武林至尊,宝刀屠龙”这句台词给吸引住了。
很快四个小时结束,章念念发现,自己已经被精彩的剧情吸引住了,可偏偏对于电视剧来说,四个小时,也不过才四五集而已,后面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
反正他们还有观影券,小情侣很快决定,去外面吃个午饭继续回来看。
这一天,像瞿立辉和章念念这样本来只是想来尝试一下,最后却被剧情勾得走不出录像厅的人简直数不胜数。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为了能看到后面的剧情,不少人在用完免费观影券后都选择了充值观影卡。
毕竟哪怕是瞿立辉他们这样拥有十多张观影券的,也只能观看二十小时,而《屠龙》却有四十集,差不多是三十多小时。
《屠龙》固然受到了武侠迷们的喜爱,《几度夕阳红》这样缠绵悱恻的爱情剧,则是很快俘获了女同志们的心,至于买炸鸡得到观影券的孩子们,自然最爱动画片啦。
仿佛一夜之间,“明星录像厅,电影电视随便看”的广告语,就成为南城市民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了。
因为明星录像厅不止在发行量最大的南城晚报上做了广告,还在收听率最高的广播节目小丫说新闻节目投了广告,加上服装店、炸鸡店和舞厅都开展了宣传活动,让南城人陡然有一种走到哪里都能听见这句广告语的错觉。
不久之前他们还连录像厅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连三岁的娃娃、七十岁的老人,都会念叨“明星录像厅,电影电视随便看”了。
因为送出去的观影券太多,开业前期录像厅的营收并不好看,虽然每天人满为患,但是除了“小卖部”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实际收到的票钱很少。
但是这个情况在开业一周后就扭转了,人们纷纷掏钱充值观影卡,因为充值二十元观影卡就能赠送十小时。
开业一个月时,柳绵绵他们投入的钱就都赚回来了,加上“小卖部”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他们投入的成本了。
伍衡都震惊了。
相比舞厅,录像厅其实算是个小生意,但是真的做了以后他才发现,舞厅收入高,但是投资也大,场地租金、装修费用就花了不少钱,而录像厅,投资小但回报却高,而且后期投入也不多,比开舞厅划算多了。
看着不起眼,却真能生金蛋呀!
“我听说大都会的孙洲也在找场地准备开录像厅了。”高兴之余,伍衡又跟柳绵绵说了打听到的消息。
开舞厅之前伍衡其实根本不认识孙洲,但是俩人前后脚开了舞厅,算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加上大都会一些针对性的小动作,知己知彼,伍衡自然也得盯着对方了。
“孙洲有个姑妈嫁在广市,听说开舞厅的想法,是他去广市姑妈家玩的时候产生的,他还有个叔叔在南城公安局当领导,我的舞厅公安每个月查一次,估计跟他叔叔脱不了关系。”
伍衡看着柳绵绵,说:“录像厅这个东西,如果有人播别的,公安一查一个准。还有,孙洲肯定能通过他姑妈弄到录像带,他如果开录像厅,播的肯定就不止这些片子了……”
他似乎是在斟酌着该怎么说,结果就听见柳绵绵特平静地道:“港城这几年流行拍风月片,甚至有些明星为了能尽快出头,也会主动拍风月片。你想说孙洲如果播这种片子,我们的生意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但是如果我们也播这种,他就会举报我们,让公安抓我们?”
她笑道:“咱们前期的投入已经收回,可以走第二步了。”
第78章 你们又要开新店?
上辈子柳绵绵曾经听长辈说过,八九十年代时,录像厅曾经风靡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乡镇的小巷子里,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录像厅。
只不过没过几年它就与不良场所、乌烟瘴气这种负面词语挂上了钩,成为不良青年的聚集地,普通人自然也就望而却步了。
后面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录像厅自然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它因为老百姓的观影需求而出现,也因为这种需求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满足而消失。
但柳绵绵却觉得,它其实本该还可以拥有另一层属性:社交娱乐属性。
后世曾经风靡过的一些娱乐场所,像是K歌房、密室逃脱、剧本杀等等,它们的成功固然有这项娱乐活动受一部分群体青睐的缘故,但何尝不是因为它们适应了这部分人的社交娱乐需求?
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人们总要找个地方舒缓压力、交流感情。有人喜欢一起唱歌,有人喜欢一起动脑筋解谜题,自然也有人喜欢一起看电影看电视剧。
电影院当然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电影院的环境又天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哪怕多聊两句剧情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观影者。
录像厅则不然。
它完全可以打造成情侣、朋友业余娱乐交流的私密空间。
尤其是在社交娱乐活动不那么多的八九十年代。
所以第一批的明星录像厅,电视机、录像机用的是市面上质量最好的、清晰度最高的,场地装修也是统一的清新明快整洁舒适的风格,灯光温柔,座椅柔软,每一个顾客从里面出来,都会情不自禁感叹,这地方跟电影院似的,甚至比电影院还舒服。
既然是南城第一个开录像厅的,柳绵绵觉得他们有定义录像厅这三个字的能力。
而且,显然他们的定义是成功的。
因为它受到了男女老少各个群体的喜欢,所有人都觉得这跟去电影院看电影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就是一部电视剧的时间太长,需要的时间更多而已。
但是对于家里没有电视的人来说,与其厚着脸皮去邻居家里蹭看,还不如攒点钱来录像厅正大光明地看,毕竟这个钱和购买电视机的钱比起来,却又是微不足道的。
而对于情侣来说,录像厅的空间更小,椅子与椅子的距离更近,而且观看时间长短完全在自己,相对电影院来说,似乎更适合约会。
像是瞿立辉和章念念这对小情侣,就已经习惯把明星录像厅当做他们的“约会圣地”了。
武侠剧是他俩共同的爱好,以往看电影的时候,选片子俩人还会有分歧,如今却是一点分歧也没有了,每次看完都会热烈地讨论很久,感情也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