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说,孙敏俊挣的钱确实不少,只是他不仅自己挣的钱要给他妈花,还让媳妇儿挣钱也给他妈花,一般人还真是遭不住。再说,那钱其实也不是给他妈花,估计最后还是花在了他兄弟和侄子侄女的身上了。
据说孙敏俊自己是很节俭的,几乎不怎么花钱,既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没什么娱乐爱好。
所以他能跑到舞厅来跳舞,还真是挺让人意外的。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跑舞厅跳舞,竟然还被人打了。
搞清楚来龙去脉以后,柳绵绵觉得又好笑又无语。
原来和孙敏俊一起跳舞的那位女同志叫贾荭,原先和孙老大处过对象,虽然后来没成,但是孙老大倒是有些念念不忘,而且双方偶尔也还是有些来往。贾荭丈夫去世后,家里有些重活累活也是孙老大在帮衬。
这件事自然就被孙老大的媳妇儿知道了,孙老大媳妇儿跑到贾荭家里一通闹,孙老大和贾荭自然也就断了来往。
结果最近,孙老大媳妇儿又听人说,贾荭和孙家的儿子搞上了,而孙老大又连着几天夜里出门,于是孙老大媳妇儿自然就怀疑俩人旧情复燃了。
也是最近舞厅的宣传做得火热,街头巷尾的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不少人都跑来凑热闹,哪怕不进舞厅,也会凑热闹过来看一眼。然后孙敏俊和贾荭进舞厅时,就被邻居看到了。那人回去路上恰好遇见孙老大媳妇儿,只说了一句“那个贾荭又跟孙……”,孙老大媳妇儿就冲出去了。
为了抓“奸夫**”,孙老大媳妇儿甚至花钱买了舞厅门票,进舞厅之后就瞪着眼睛找人,好容易在人群中看到贾荭,她立马掏出拿布袋子装起来的洗衣锤,冲着俩人就是一通挥舞。
也是舞厅灯光太暗,双方扭打半天,才发现认错了人。
贾荭一开始还以为是许海棠气不过,回来找他们麻烦,倒是没怎么还手,只是一个劲儿躲在孙敏俊身后,后面发现是孙老大媳妇儿,她倒是理直气壮了,趁乱给孙老大媳妇儿挠了个满脸开花。
要不是舞厅的安保人员把人拎去了办公室,俩人非得再大战三百回合不可。
事情也是他们打架的时候你一嘴我一嘴说的,周围的人一听有这种热闹,舞都不跳了,竖着耳朵听热闹。
这大哥处过的对象,结婚后还藕断丝连的对象,忽然跟小弟好上了,这也太刺激了吧!
跳舞哪有看热闹刺激啊!
大家都兴致勃勃,安保人员维持秩序把人带走以后,不少人还唉声叹气,叹息看不到后续了呢。
这么大的热闹,沈维云他们自然也是过来了,所以才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刚才有个人说,舞厅里经常有这种热闹的,年前就有人在舞厅里逮住了在外面偷吃的丈夫,把人腿都打折了呢。”沈维云双眼晶亮,感觉今天真是没白白跟出来。
沈维舟看了柳绵绵一眼,柳绵绵顿时有些心虚。
她是想带沈维云来凑凑热闹,见见世面,可不是带她来凑这种热闹,见这种世面的啊!
这些人可真是离谱。
不过因为今晚的这些事,倒是让柳绵绵对开录像厅的想法更慎重了几分,录像厅和舞厅一样,都是容易出乱子的场所,没有人“镇场子”估计是不太行的。
当然,录像厅比舞厅还是要好一点的。
其实柳绵绵心里是觉得,如果能和伍衡这样的人合作,或许更好。只是在这之前,她得先了解一下伍衡的背景和经历。
孙敏俊和贾荭跳舞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转天刘婶出门卖萝卜条回来,就说外头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儿。
其实原先大家都不知道孙老大曾经和服装厂的干事处过对象,如今倒是都知道了,但是这人居然又跟孙老二处上对象了,就十分的离谱。
更离谱的是,事情闹成这样,孙老二和贾荭竟然没有掰,反而准备结婚了!
“哦哟,那女人今天一早就来孙家了,说是已经二婚了,所以家里父母是不管的,前面的公婆自然也没办法管,所有的事情她自己就能做主。”
刘婶表示自己一把年纪了,也是头一回见这种事情:“孙家不是住房紧张吗,原先孙老二和小许住的那间屋子,还是老三老四搬到一起给腾出来的,然后这个女人就说她带着孩子过来也住不下,不如让孙老二搬去她那边,家里也能住得松快些。”
除此之外,也不用和老大一家朝夕相处。
这么安排听上去自然是很妥当的,据说孙老太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而且贾荭也没提什么彩礼,还说两人都是二婚,也不用大操大办,直接在国营饭店家里人一起吃一顿就行了,甚至主动表示这顿饭钱她这边出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孙家什么都不用出,就白得了一个自己带着房子和工作的儿媳妇。
双方没有任何分歧,自然谈的就顺利,当场决定正月初六结婚办酒。
“表面看是孙家得了便宜,实际上可不一定,孙老二可是孙家最能挣钱的,这相当于把家里唯一的金饽饽给挖走了。我瞧着这女人是个有心机的,她勾搭孙老二,其实是想让孙老二给她拉帮套呢。”刘婶作为洞庭湖的老麻雀,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
柳绵绵其实也同意刘婶的看法,她猜测孙家人也未必就不清楚贾荭的想法,只不过是孙老太对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二儿子有信心,哪怕人去了外面,她也相信儿子会向着自己。
都不是省油的灯,未来孙家怕是有的热闹了。
后面柳绵绵也就没怎么关注孙家的事情了,因为她也开始忙起来了。
各单位已经开始上班了,柳绵绵请俞婉帮忙打听了下西餐厅附近那个空铺子的事情,得知那铺子的产权是属于江南街道的,于是抽空去了趟街道办事处。
江南街道办事处离得不远,就在三条街外的光明路,街道办是一栋二层的砖房,楼上是领导办公室,楼下一个大开间,里面是木头高柜隔开的一个个“办事窗口”。
柳绵绵在楼下的大开间里扫了一眼,确定这边没有她要找的人,正准备出门去楼上看看,走到门口就听见旁边有人说话:“孙敏俊,今天是咱们领证的日子,这种日子肯定得准备点喜糖吧,不然人家给咱们颁结婚证说恭喜,咱们就干巴巴说声谢谢吗?赶紧的,你快去买,我就在这里等你。”
“我身上没钱,你给我钱,我去买。”
“你兜里还放着十块钱呢,你自己都忘记了吧,赶紧去吧,回头我把钱还你还不成吗?你说说你,咱们都要结婚了,你怎么还跟我算这么清楚。咱们认识这么久了,我知道你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快去快去,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你上回也说还我,到现在也没……”
后面俩人又说了几句,柳绵绵没再听。
倒是忘了,今天是正月初六,这俩人结婚的日子。
刘婶说的没错,孙家没准真是碰到克星了。
这个女人可不好忽悠,不但不好忽悠,她还反过来忽悠人,并且,和孙家人一样,擅长站在道德制高点绑架人。
租房的事情是街道办综合科管的,柳绵绵上楼找到综合科,办公室里一个科长一个副科长,俩人都是一样的说辞,那间屋子暂时不出租,而且态度非常的坚决,任凭柳绵绵怎么说都不为所动。
柳绵绵只好道谢告辞。
她也不是说非这个铺面不可,既然这个铺面租不下来,柳绵绵就准备在附近另外找一个铺面,实在不行,换个思路,直接把洋快餐店开去工人路去也行。
只是那样一来,她就又得另外找人管理店铺了。
走到楼下,柳绵绵忽然听见后头有人喊她:“柳同志。”
她转过身,见是个一头利落短发的陌生女人,柳绵绵疑惑问:“您是喊我?”
短发女人笑了下,眼角露出几道浅浅的细纹,她说:“你是芷江西餐厅的柳同志吧,你可能不认识我,我是蒋呦呦的母亲,那天多亏了你们,不然我家呦呦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可怕的事情。”
那天在派出所,蒋家人只拿到了沈家的电话,原本他们是准备打电话过去询问地址,然后好上门道谢的,又考虑到还是春节期间,贸然上门怕打扰到对方,就想着按照南城的习俗,等初九以后再联系对方。
也是凑巧,电话号码放在茶几上被他们一位邻居看到,对方在国防工业办工作,一看号码就说这不是我们俞主任家的电话吗?
有了这个线索,蒋经理很快搞清楚了始末,知道那天见义勇为的是国防工业办俞主任的儿子儿媳。
当然,也打听清楚了沈家的背景。
这么一来,夫妻俩倒是犹豫了。
沈家这种背景,做好事不留名,除了低调、施恩不望报,没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想多惹是非,与人有所牵扯。
假如真是如此,他们上门没准反倒让人不快。
不过,该感谢还是要感谢,夫妻俩就准备初九那天领着女儿去一趟对方家里,不管怎么样,表达一下谢意。
倒是没想到,初九还没到,先在街道办碰见对方了。
柳绵绵自然还记得蒋呦呦,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母亲居然能认出自己,她笑笑,说:“只是凑巧罢了,那种情况,相信不管是谁看到,都会出手的。”
她和对方寒暄了几句,关心了一下蒋呦呦的情况,听说对方因为及时得救,并没有留下什么太深的心理阴影,也很欣慰。
说着说着,蒋母忽然话锋一转,问:“柳同志是想租那个铺面?”
柳绵绵点点头,又笑道:“我看综合科的同志都挺坚决的,可能街道这边有什么安排不方便吧?倒也没关系,我可以去其他地方再找找的。”
蒋母温和道:“那个铺面位置确实不错,其实街道也不是不准备租,而是准备卖掉铺子,弄点钱来搞个街道办厂了。”
个人能做个体户,乡镇街道自然也可以办集体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乡镇企业将遍地开花,稍微有点事业心的领导,都会想法子办厂挣钱。只可惜,这些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在九十年代的经济浪潮中折戟沉沙,只有一小部分,会乘风破浪,发展壮大,乃至于成为有名的民族企业。
没想到江南街道也在打这个主意。
不过,既然是要把那个铺面卖掉,怎么综合办的两位科长一声不吭呢?
蒋母解释了一下:“这事街道办还在讨论阶段,具体怎么卖也还不知道,所以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顿了下,她说:“不过这事今天应该就能确定了,回头我给你打电话,其他忙我帮不上,但是我保证这件事会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来进行。”
大概是怕柳绵绵误会,她特地说了那天公安给了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又被邻居看到的事情,算是解释一下自己怎么认出的对方。
柳绵绵也是没想到,原本已经打算放弃的铺面居然又峰回路转有了机会,于是诚挚地道了谢才告辞离开。
快走到门口时,她回头看去,看见蒋母进了左手第二间办公室。
那是街道办副主任的办公室。
既然这个铺面还要等消息,柳绵绵回去后干脆在工人路附近又找了个铺面,打算先在这边开一家店,那边的铺面能拿下来的话,到时候再开一家分店。
她这边刚找房东谈好价格,那边蒋母已经打了电话,通知参与竞买了。
果然没有耽搁多久。
柳绵绵按照街道办的要求准备好资料,在规定时间再次来到江南街道。
这回是在街道的会议室里,综合科的人看到她神色都流露几分诧异。
柳绵绵扫了眼现场,看到来参加竞买的人不多,忽然有些明白了。
街道办这次的竞买估计并不是公开的,只有少数人得到了消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综合科的人之前对她三缄其口了。估计参与的都是内部人员的亲戚朋友,竞争者能少一个是一个,提高中标概率。
柳绵绵对这个铺面志在必得,而且她是知道未来地价房价能涨到怎样惊人的程度的,所以她也愿意出稍微多一点的钱,来拿下这个铺面。
价格出得高,自然顺利拿下。
竞买结束时,柳绵绵甚至觉得,其他参与竞买的人,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个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估计他们都觉得她出的价格太高了,不值得。
柳绵绵却很高兴,那个铺面可不小,位置也好,增值空间非常大,她稍微花多一点可不亏。
而且,哪怕不说增值空间,她应该也很快能将花出去的钱挣回来。
之后不久,路过那个铺面的人就发现,铺面门楣上方,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一条横幅:炸鸡汽水,越吃越美。
八个字每个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却让人一头雾水。
炸鸡是个什么东西?
炸鸡汽水,为什么会越吃越美?
这家店是要卖炸鸡和汽水吗,听上去不错,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业?
第69章 炸鸡店开业
舞厅连续一周的宣传效果非常好,西餐厅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正好春节,不少人兜里都有点钱,倒是都愿意三五成群地上西餐厅来试试口味。
春节这段时间许海棠也没闲着,和西餐厅的大师傅一起,对餐厅的菜单进行了优化升级。
餐厅的大师傅是当初陈经理亲自招进来,还特地送去港城培训了一段时间的,他们在港城也认识了一些人,春节趁着给人家拜年的机会,也打听了一些港城现在流行的菜色,自己试着做了出来。柳绵绵尝过以后,给他们提了一些意见,改良过后果然口感不错。
新菜单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两款经过改良的甜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西餐厅的“网红”产品了,不少人特地赶过来都是为了吃这一口。
拿下巷子口的铺面后,柳绵绵就马上找人印了一打炸鸡店的优惠券放在西餐厅,但凡在西餐厅消费一次,就能获赠一张小吃免费券。
一段时间下来,不少顾客手里都有了这种免费券,尤其一些西餐厅的老顾客,手里更是攒了不少。
这时候洋快餐还没有进入华国,南城自然也没有炸鸡店,大家对这个炸鸡还是挺好奇的。
特别是炸鸡店那个“炸鸡汽水,越吃越美”的广告贴了也挺长时间了,最近更是门边的墙上都贴上了一张整只鸡被炸得金灿灿的广告画,这广告画画得太过逼真,几乎路过的每一个人都要忍不住看两眼,然后自然就是暗暗地咽口水。
附近的小孩儿更夸张,几乎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眼店开了没。
家长有去过西餐厅的孩子就幸福了,免费券早已放在兜里,就等着炸鸡店开业了。没有免费券的孩子,就得回家哭闹了,大家都是邻居,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凭什么别的孩子有免费券,我就没有?
于是没等炸鸡店开业,经济不错的家庭先带孩子去吃了顿西餐。
贵确实是贵,但是点的东西少一点,其实也还好。
而且餐厅里面的服务员态度都非常好,哪怕点很少的东西,人家也不会摆脸色,都是客客气气的。
吃一顿西餐,还能得一张免费券,等于大人小孩都满足了,还是挺划算的。
既有舞厅的宣传,又有炸鸡店免费券的加持,开年以后西餐厅的生意简直节节攀升,节后一个月营业额超过了十万。
要知道柳绵绵接手之前,餐厅最多的时候营业额也才六万左右,就这,在时下的南城,也是非常可观了。
现在这是一下子超出了三分之二了。
原本还有人暗戳戳担心柳绵绵接手以后,餐厅会不会倒闭,他们会不会失业,现在看,餐厅不但不会倒闭,反倒是还越做越好了。
就在西餐厅众人为最近生意火爆欣喜不已时,炸鸡店终于装修完成,开业了。
开业前三天,柳绵绵印制了一批宣传单,雇人去南城最热闹的街道、学校门口去分发。同时也给几家靓靓服装店送去了一些优惠券,开展了一波满赠活动,把阵势搞得足足的。
到了开业这一天,油锅都还没烧热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正好是周日,不上班不上课的,原本有些熊孩子还得赖床睡懒觉,但是今天却是早早的就起床了,呼朋唤友地捏着免费券跑来排队了。
开业的鞭炮已经打过,蒙在招牌上的红布也被扯下来了,大家终于知道了这家炸鸡店的名字:巷子口炸鸡店。
“哈哈哈,开在巷子口,就叫巷子口炸鸡店哎。”
“这个名字好记,挺有意思的。”
“老板姐姐,炸鸡什么时候才能吃呀,我都饿啦!”
排在前面的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一早起来的柳绵绵忍不住打了个哈欠,随后笑眯眯让大家往后退,免得靠太近,不小心被油溅到:“马上就好,炸熟了就能卖哦!”
她是真没想到,这些小不点,早饭都不吃,就跑来排队买“垃圾食品”了。
不过这年月老百姓也不怎么富裕,哪怕双职工家庭也不见得能天天吃上肉,肚子里没那么多油水,自然没人会觉得油炸的东西是垃圾食品,更不会觉得不吃早饭直接吃炸鸡有什么不对。油条不也照样吃?
想到这帮小不点可能都没吃早饭,柳绵绵让负责装餐食的王佳佳先给了他们一块小面包。
炸鸡店这边暂时是两个员工,除了王佳佳,还有个小伙子叫刘波,都是西餐厅那边过来的。
这边的工作环境自然是比不上西餐厅那边,但是这边有提成,而且柳绵绵也说了,回头会在其他地方开分店,他们做得好,都有机会当店长,所以自然也是有人愿意过来的。
除了送出去的免费券,开业前三天还有全场八折的优惠,所以一些没去西餐厅消费的,手里没有免费券的,也是冲着这个优惠想来尝尝鲜。
主要也是油锅烧起来以后真的太香了。
路过都能被香得走不动。
于是渐渐地,门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而其他不明情况的,看到这边这么多人在排队,好奇之余也会过来看看,这一看就也跟着走不动路了。
很快,最前面那群拽着券的小屁孩领到了自己的免费小吃,每人都是五块鸡块、一戳薯条、两块小面包和一瓶汽水。
这是店里的一个小吃套餐,如果正常买的话,是要一块五毛钱的。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觉得这个免费券可真是太划算了。
至于其他没有免费券的人,则是觉得一块五的东西,今天买只用一块二,那也是相当划算了。至于免费券,那是人家花了大价钱吃西餐换来的,他们倒是也不眼红。
领到套餐的小屁孩们欢呼雀跃地跑回家了,一路上又勾得无数人流口水。
除了小吃套餐,也有财大气粗的人直接点了招牌鸡腿,尤其是招牌鸡腿,那可是完完整整一个大鸡腿呀!
第一个买到大鸡腿的人甚至直接当着大家的面开吃,一口下去,一整块外焦里嫩的鸡腿肉,汁水四溢,满口肉香,那叫一个爽!
这刺激可真是让很多人都受不了,不就是一个鸡腿吗,买!
当然,也有人更喜欢招牌鸡翅,肉更嫩,皮更脆。
渐渐的,买到炸鸡的人越来越多,吃过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钱真是没白花。
虽然价格比一般的小吃高,但这是实打实的肉啊,而且是真的香。
不少人甚至都有了,为什么自己之前就没有想过,鸡肉可以炸起来吃呢,但几乎也是这个念头刚冒起来,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哪怕是想到炸鸡肉,也不可能做到刚好炸得外焦里嫩,也做不出这个鸡块的味道。
随着第一波炸鸡卖出去,后面排队的人不见少,反倒是越来越多。
大冷天的,刘波和王佳佳忙得满头是汗。
很快,第一桶鸡肉卖光了,刘波开始炸第二个桶里的鸡肉。
当初靓靓服装店开业,柳绵绵可是领教过的,真是收钱都差点收抽筋。所以这一次她还是做好了准备的,早早就让刘婶喊了一群大妈来帮忙,大妈们从昨晚开始就过来帮忙杀鸡腌制鸡肉,现在也是,前头门面在炸鸡,后头院子里大妈们还在不停地杀鸡腌制鸡肉。
说回来,刘婶自从开始卖萝卜条以后,就把周边的老姐妹都带上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甭管是卖萝卜条,发宣传单,还是做杂活,大妈们都干得劲劲儿的。
大家一门心思挣钱,吵嘴说闲话都少了,就连原先嘴碎又不讨喜的曹大妈,现在都是跟着刘婶挣钱了,说话都好听了不少,有时候碰见柳绵绵,还会绞尽脑汁地夸柳绵绵几句了。
这会儿大妈们在后头杀鸡,倒是也在讨论柳绵绵这炸鸡店的生意。
“哦哟,一张券就送出去好几块鸡肉,还有土豆条,小面包和汽水,这不是生意越好亏得越多吗?”
有人偷偷去前头张望了一眼,被一眼看不到头的排队队伍吓到,同时又觉得心疼,这一只只鸡,可都是她们亲手杀了剁了腌制起来的,虽然钱到不了自己口袋里,可也真是心疼得不行。
刘婶早已弄明白其中的门道了,淡定说:“那只是一小部分,你想想,咱们南城,是舍得去西餐厅吃饭的人多,还是不舍得的人多?大部分还是没券的。再说那券也是人家吃了饭给了钱才送的,也不是白给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柳绵绵可是早跟她讲得透透的了。
不过这话就不跟这些老姐妹们说了。
曹大妈伸长脖子看了眼前面,感叹:“这么多人排队,这一天得挣多少钱哦!不过也得亏咱们帮着杀鸡腌鸡,不然哪里来得及。”说着她倒是有些得意起来。
刘婶看了她一眼,说:“干一天活儿就能拿三块钱,这么好的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杀鸡剁肉,哪个老娘们儿不会?”
曹大妈马上鹌鹑似的缩了缩,不吭声了。
一天三块钱,三十天就是九十块钱,要是能干满一个月,这都赶得上她儿子的工资了。
她怎么会不想干,她巴不得天天干。
这话其他几个大妈自然也听进去了。确实是,杀鸡剁肉这种活儿,哪个老娘们儿不会的?照理这么干一天,人家能给个两块钱,就算是非常客气了,柳绵绵却是直接给到了三块钱。这活儿,真是有人抢着愿意干的。
其他人于是赶紧表态:“那是,要不是老刘你想着我们,这种好事哪里轮得上我们。”
“哦哟,我是巴不得天天干,你们不知道,自从我自己能挣几个钱了,我在家里说话都大声了,往常我家那口子老说我一分钱没往家里拿过,现在他可说不出这话了,我有时候回家,他还给我倒水喝呢。”
他们这一辈的,自家男人能主动端个茶倒个水,那都是了不得的改变了。
也有心思活的,悄悄凑到刘婶身边:“老刘,这家店生意这么好,应该天天需要人帮着杀鸡腌**,咱们关系这么好,回头你可得帮我推荐推荐。”
刘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竟然也有被老姐妹走后门要工作的一天。
不过,这种事她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哪怕要找人长期杀鸡,那也是柳绵绵决定的事情,她可做不了决定。
再说了,柳绵绵也跟刘婶说过,下半年国内应该就会有专门做冷冻肉生意的企业了,到时候他们炸鸡店就用不着现杀活鸡了,直接弄个冰柜储存冷冻鸡肉卖就行了,所以店里是不需要人长期杀鸡的。
但是在那之前,还是需要大妈们帮忙的。
刘婶心里琢磨着,杀鸡这活儿估计还能做个半年,但是平时生意没有开业这么多,有个一两个人帮忙就行了,到时候就每人一个月分摊好了,省得这群老娘们儿吵闹起来。
不就是想挣钱嘛,也不用就盯着炸鸡店,还有其他路子的。
前两天小许还说那个什么舞厅想找两个打扫的人呢,这不也挺好的?
刘婶心里嘀咕着,手上动作一点没影响,三两下就给一只鸡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一整天,炸鸡店门口排队的人就没有减少过,上午人就很多,到了下午,人数不减反增。
前后厨齐心协力,忙到了晚上快八点,中间大家只有午饭、晚饭的时候轮流休息了一会儿。
也幸亏备货充足,最后基本上是所有的东西都卖得精光。
柳绵绵给几位大妈的工钱直接加了一倍,每个人给了六块钱。
大妈们也是生平头一回杀那么多的鸡,也是累得够呛,但是拿到六块钱的时候,又觉得那点疲惫都不重要了。
干这点活,竟然就得了六块钱,这也太好赚了,家里那口子干一天活都挣不来这么多钱!
大妈们立马就干劲满满。
同样干劲满满的还有刘波和王佳佳,他们可是有提成的,店里生意越好他们的提成自然就越多,俩人早已偷偷交流过,照炸鸡店这个生意,他们在炸鸡店拿到的工钱,绝对比西餐厅还要多!
后面两天生意比第一天还要好。
柳绵绵干脆让刘婶再多叫几个人帮忙杀鸡,另外又从西餐厅抽了一个人过来帮忙装餐食和收钱,王佳佳则是和刘波一起炸鸡块。
所幸西餐厅这边有成熟的原材料供货渠道,鸡倒是能一直供应上。
最后一天柳绵绵给大妈们发了八块钱,干满三天的大妈等于直接拿到了二十块钱的劳务。这可给她们高兴坏了。
柳绵绵也给刘波和王佳佳包了个红包,算是额外的奖励,俩人也是喜出望外。
其实柳绵绵自己也是喜出望外,她是觉得开炸鸡能挣钱,但是没想到这么能挣钱。
这几天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了两千,虽然总数比不上西餐厅,但是刨除房租人工水电等等一切成本,其实炸鸡店的净利润要比西餐厅高。
柳绵绵又观察了大半个月,眼看炸鸡店的营业额渐渐趋于平稳,但每天也能有个千把块之后,她就决定开分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