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他还觉得公平,哪个儿子也不怠慢。
李渊想的好,但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可能同意么?】
听李渊竟然有如此想法,李世民看向他的眼神中满是失望,不配为帝。
李世民如此征战沙场,为了什么?不就为了华夏的大统一!
想想当年西周东周双王并行,天下大乱到如何程度?无辜的百姓又会被连累的如何程度?
好不容易平息下的战火再次点燃,觊觎中原的突厥、吐蕃看中原大乱,他们又会如何?
五胡乱华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
李世民赤红了眼,好像下一步他就要冲上殿上把李渊托下来。
窦建德一脸错愕的看向李渊,既然李渊有这种想法,他还打什么打,直接固守一方便是。
没有雄主之心,怎配高堂之位。
“秦王,听俺一句劝,反了吧,不若你亲手打回来的大唐定让他给嚯嚯完。”窦建德反正要死了,想说什么便说什么。
“你个反贼!”李渊气恼,他的家事窦建德凭什么插言。
“你还不如我这反贼。”窦建德瞧不起李渊,“俺的天下是俺自己打的,你的天下怎么来的?俺虽被俘虏,但俺不服你!”
窦建德自己的一番说辞相当满意,自我感觉颇有魏征的风采,原来怼人如此之爽,怪不得魏征就喜欢怼人抬杠。
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马上要去黄泉路。
【李世民和李建成当然不同意,李世民不可能让自己辛苦打下了江山再次分裂。
而李建成也不会放虎归山,把李世民留在长安还可控制,一旦回了洛阳便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的。
李渊不明白,此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两个儿子他必须选一个。】
【李渊会选谁呢?是可控的李建成还是不可控的李渊?
人居高位,李渊怎会甘心做太上皇,他的选择不言而喻。
果真,李渊这想法刚出不久,他便后悔了,他担心李世民造反,于是又不让李世民回洛阳,听李建成之言,继续削弱李世民的实力。
之前李建成已经把李世民的谋臣杜如晦他们外调,如今又盯上了李世民身边的武将。】
尉迟敬德听神迹所述,心中的那个念头再也压制不住。
神迹已近把话说到如此地步,若秦王不反,还能有活路?
当时他招降是奔着秦王而来,可不是奔着李渊和李建成这两畜生。
秦王若是不反,他们也要反!
【但此刻,李渊还没想要了李世民性命只想夺权罢了,所谓的卸磨杀驴。
直到武德九年六月,又出了一件大事改变了李渊的想法,太白经天。
什么是太白经天,所谓太白就是太白金星,经天就是在白天出现,乃为异象,且三天出现两次,民间流传,太白经天,天下就要大乱,天下易主。
太史令傅奕上奏李渊,道,“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意思是一切都是天意,天下就该是李世民。】
乐瑶放出小动画,两个一闪一闪的星星。
【路人甲】:算的准呀,没毛病呀。
难得粉丝路人甲一直在线。
乐瑶点点头,算的是挺准的。
【李渊宣李世民入殿,把傅奕的密奏给李世民看,此时的李渊已经起了杀心。
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被李建成他们劝服,他在思考该如何不损害自己的名声下,让他这个战功累累的儿子自己觉悟自尽。】
“父皇,想让儿臣死。”李世民用的不是疑问的语气,而是肯定的语气。
李渊抖了抖嘴唇,“为父如何会让你死。”李渊否认。
【好在李世民早有准备,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事说了出来,李世民知道他父皇都后宫之事尤为上心。
果然李渊大怒,被篡位事小,绿帽子事大,于是他下令让李元吉和李建成明日一早进宫。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淫乱后宫之事,目前来说没有什么真实依据,但从李渊如此强烈的反应…反正咱也不好说什么。】
听到自己被带了绿帽子,李渊看向李建成,回想起来,李建成的确往后宫跑的频繁。
且后宫的妃嫔经常向着李建成说话,难不成私下真有什么他不知之事?
李渊的脸绿了。
窦建德的眼睛亮了,他没想到在自己将死之时还能吃到这么大一个瓜,窦建德甚至觉得自死也值了!
【若李世民再无动作,只能任人宰割,不光是他,还有他天策府的众臣那些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众臣,下场可想而已。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上演,李世民,他终于造反了!!】
乐瑶放出慷慨激昂的音乐!
好似等这一天等了许久!
秦始皇嬴政听李世民终于反了,心里的闷气终于散了去,反,早就应该反了!
“李世民!你敢造反!”李建成大呵一声。
李渊也从龙椅站了起来,虽然他心里有预感,但听神迹说李世民当真造反,这一刻,李渊竟然不知所措。
“对,我李世民,反了!”李世民抽剑,今日,他就反了!
“来人!护驾!”李渊下令,但是殿中的护卫却不为所动,一边是正统的昏君,一边是打下半壁江山的秦王,选谁不选谁的…
干脆,他们中立了。
“反了!你们这是要反!”李渊不敢相信,自己堂堂一皇帝下令竟然没人护驾。
若是之前或许还有人听令,可经过神迹所述李渊的那些骚操作,任谁还愿意为他拼命。
之前的隋炀帝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保卫昏君有什么用,和他一起遗臭万年?
“我跟着秦王!反了!”窦建德大吼一声!
李秀宁也站李世民一边,“我愿誓死跟随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的幕僚们更不用说,他们是支持李世民造反的忠实跟随者。
“臣魏征愿誓死跟随秦王!”魏征竟然也站队。
这是让众臣没想到的,耿直的魏征也知道站队?
魏征这一站队可不得了,瞬间带动了气氛,唐朝众臣也明白他们当下的处境,想中立不大可能,毕竟到了这份上。
要不就拥立李渊李建成,要不就拥立秦王为新帝。
到底选谁呢?
选个不守信用,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心中只有贵族后宫的昏君?
还是选为大唐河山立下汗马功劳,战无不胜,体恤百姓,且神迹所向的秦王?
好似没什么对比性。
“臣愿意誓死跟随秦王!”随着魏征之后,众臣纷纷开始站队。
李建成看着众人皆倒向李世民,他疯癫了,彻底疯癫了!他到底哪里不如他!他到底哪里不如李世民!
“死!不从自己的都得死!”李建成上去就对准魏征这个叛徒,“我掐死你这个叛徒!!”
李世民一把把李建成推开,看着疯癫了他,这一刻,李世民竟然没那么恨了。
宫中侍卫上前,把李建成押了起来。
成王败寇,李建成已经没有机会反扑。
眼见整个大殿都是秦王的追随者,李渊脸色苍白的瘫坐在龙椅上。
“孽障李世民,他终于还是反了…”李渊觉得自己一下苍老了许多。
“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让他打天下,没他李世民,他李渊未必拿不下大唐,如今他竟然被儿子撺夺了天下,孽障!孽障!”
李渊的话被直播间抓住转诉,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乐瑶面前。
“李世民失败,大唐亦是大唐,是大唐的李世民,不是李世民的大唐!李世民凭什么造反!”
看着这个弹幕,乐瑶皱起了眉头。
虽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洗不掉的黑点,但是不能否认李世民以后的功绩,他的确称得上千古明君。
李世民的功绩强到什么程度,他把烂摊子收拾的让他大家都觉得隋炀帝是个明君。
倘若接烂摊子的不是李世民,换赵光义那一脉人试试,看看还有没有人给隋朝洗白。
【咱们一起做一个历史推衍,若李世民造反失败,李渊和李建成是否能守住大唐?】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不知是不是多次被乐瑶当做对照组, 许久不见的赵匡胤竟然上线了。
自打上次被气的吐血,赵匡胤休养了好一阵才恢复过来。
如今赵匡胤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绝对不能让大宋如同神迹所说变成大怂。
“皇兄!神迹又出现了!”赵匡美见到神迹出现,眼睛发光, 许久没见他如此神采奕奕, “皇兄, 要不要给找太医来!”
赵匡胤……
“把我气死了, 你当皇帝?”赵匡胤道,当然, 这是玩笑话。
有了赵广义的教训,打死赵匡美他都不当皇帝,谁知道他这一脉行不行,万一是一窝怂蛋怎么办。
“这次神迹说的是盛唐啊。”赵匡美听到玄武门,立马知道是大唐那些事。
大唐, 一个让所有朝代仰慕的时代。
汉唐汉唐, 谁不想成为汉唐呢。
【首先, 咱们做一下秦王李世民玄武门失败的假设。
按照李渊和李建成的度量, 他们二人必定会清除李世民党派的余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天策府众将,天策府众将都是什么人, 他们可都是跟着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的猛将。
试想一下, 李渊他们把所有的猛将全部斩杀, 后果会如何?唐军能否还能和之前一般势如破竹?
可以参照宋朝, 杯酒释兵权后, 军中无大将,宋军的战斗力如何?】
赵匡胤……
他没想到神迹讲大唐之事, 也要拉上宋。
唉……错了,他知道错了。
“朕如何会杀了众将领, 朕就不是那样的人。”李渊试图辩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让众臣回心转意。
李渊的话同步到了直播间,以弹幕的形式发了出去。
【若李渊真有这样的度量,天策府众人也不会出此下策,在李世民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孤注一掷。
从李渊不顾劝阻杀了窦建德一事就能看出他不是养虎为患的人,特别有了李世民血一般的教训,李渊当然要斩草除根。
且李渊此人好猜忌,就算不杀这些将领,但是罢了他们手上的权利,给他们闲散之位,就如同大宋,结果还是一样的。】
赵匡胤……
“神迹怎会误会朕如此。”李渊锤着心口,事情上,乐瑶分析的不错,的确是李渊能干出的事。
“他李世民就不会排除异己么?!”李建成大喝一声。
自古叛乱后,都当斩杀叛徒,他不信李世民不杀。
【咱们说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如何对待李建成的心腹。
首先咱们先盘点一下李建成手下的谋臣,王珪、魏征、裴矩。】
被点名的三人,此时都在场。
魏征已经坚定的现在李世民一方,而王珪还在犹豫当中,毕竟太子重用于他。
【先来说说王珪,唐朝的四大名相之一,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受杨文干造反牵连,被李渊流放嶲州,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未参与其中。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立马把王珪召回长安,并予以重用,让他和魏征一起任谏议大夫。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注重广开言路,他认为君臣相辅相成,汉高祖之所以能开创大汉,是因为任人唯贤。
他也希望众臣可以广开言路,能够直言劝谏,共创太平盛世。
其中,王珪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一路被重用官至宰相,所谓有贤君便有贤臣。】
“王大人,此等贤君,你还等什么?!”魏征一把将王珪拉过来。
“臣愿意追随陛下,共创盛世大唐。”王珪行大礼。
在大义和情义面前,他选大义。
为官者最大梦想不就是能遇到明君,发挥自己一身的抱负么。
显然李世民是这样的明君,但李建成不是。
“王珪又没参于玄武门之变,且之前已经被流放,早于我离心,算不上本太子的人。”李建成不服。
【然后咱们再来说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想必他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魏征是真的有才干,也是真的耿直敢说,他还有一个称号,大唐第一杠精。
要说魏征的一生也挺坎坷的,先后跟随过李密、窦建德、李渊、李建成,但却一直壮志未酬。
李密是不听他的,窦建德是受不了他的嘴炮,李渊则压根看不上他,好不容易押宝太子李建成,却也不听他的。】
听到此处魏征不禁叹气,希望这次自己跟着的是明君,可一展抱负。
【在玄武门之前,魏征一直让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先一步把李世民给杀了。
但李建成一直未行动,最后被李世民反杀。
事后,李世民问魏征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魏征直言不讳,道,若当时李建成听自己怎会到如此地步。
若一般臣子这样说,怕早就嘎了脑袋,但李世民却觉的魏征耿直,是难得的人才,予以重用。】
听神迹如此说自己,魏征不住点头,没错,这的确是他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收买人心罢了,他李世民当真能受得了魏征?”李建成不信,这天下除了自己,谁能受到了魏征的脾气。
【李世民还真言而有信,对魏征的直言不讳他一一采纳,称魏征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举几件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小事,有次李世民得了一只鹞鹰,他十分喜欢,经常把玩。
其实皇帝养宠物没什么,谁还没个爱好,当时魏征觉的为君者不该玩物丧志。】
【有次李世民正在逗鹞鹰,他见魏征来了便把鹞鹰藏在怀中,怕魏征说他。
但魏征早就看在眼中,故意和李世民上奏侃侃而谈,等魏征走后,李世民怀里的鹞鹰早就闷死了。
从此,李世民就不养宠物。】
“魏大人,不愧是你。”王珪不由感叹,的确是魏征能干出来的事,但秦王陛下竟能容忍到如此地步,果真是贤君。
【这么说吧,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谏言高达两百多次,因性子耿直,丝毫不给李世民面子,严重时都能把李世民气哭。
即便如此,李世民仍然敬重魏征。
讲真,要是换成一般人,谁能受的了魏征这样的?】
“陛下,您脾气是真好,两百多次,俺听他三次就想打他。”窦建德已经叫李世民陛下,此时的窦建德已经打定主意跟着李世民干。
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秦王李世民值得,窦建德自认为自己没君主之才,就算让他得了天下,他也不会治理,但李世民不同。
能受得了自己这脾气,的确是明君。
魏征有自知之明,他说话的确耿直了一些。
【赵匡胤】:广开言路。
【话说,李世民这种能听进去意见,并能改之的帝王真是少数。
虽然大宋也广开言路,但是听了也没什么作为,对朝堂也没什么建树,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乐瑶看粉丝赵匡胤弹幕,顺便说一下李世民的广开言路和大宋的广开言路是真的不同。
赵匡胤……
“兄长,不知为何,虽然神迹没说咱大宋,怎么比直接说还难受。”赵匡美道。
【咱们接着说裴矩,他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处理大唐和突厥之事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说完文臣,咱们再说说武将。
李建成手下的武将有罗艺、薛万彻、冯立、李瑗和韦挺。
罗艺和李瑗在李建成死后直接造反,后被李世民平定。】
听罗艺和李瑗二人支持自己,李建成心里默默记下二人的名字,这两人便是他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李瑗和罗艺两人,咱们稍后再说,特别是罗艺,死有应得。
先说说其他几位大将,其他几人虽没有造反,但秦王胜,身为太子党的他们能好过到哪里,能保命就不错了。
于是冯立、薛万彻他们交出兵权,告老还乡,远离纷争回家种地。
可李世民不计前嫌,将他们一一劝回,仍予以重用。
特别是冯立,他率兵攻打玄武门时,还杀了李世民手下大将敬君弘。】
冯立听此,不知心中何等滋味,他自是太子一派,可如今…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推论,若李渊和李建成赢得了玄武门之变,唐朝的兵力定会被大大削弱。
退一万步,就算他们不杀了天策府众将,但是唐军却少了精神领袖,李世民。
那问题来了,唐朝刚经过如此叛乱,朝政正是最混乱之时,加之让东突厥最忌惮的李世民已死。
那唐朝该怎么面对虎视眈眈的东突厥呢?】
听到东突厥三个字,李渊的太阳穴突突的跳,东突厥一直是李渊的心结,李渊对他是又怕又恨。
对呀,没了二郎李世民,大唐该如何面对东突厥,指望李建成御驾亲征?能行么?
李渊的心里话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中,李建成的脸色变的相当难看。
【李建成】:什么叫做能行么?
【不用疑问,肯定是不行。
之前李渊和李建成就因为东突厥的南下要弃了都城长安,是李世民出马才打消了他们的念头。
如今李世民不在了,大家猜猜李渊和李建成能把都城迁移到哪?
会不会和南宋的赵跑跑一样,最后跑到星辰大海?】
赵跑跑?
赵匡胤的太阳穴一突突的跳,赵构那段赵匡胤并不知,到雪乡二圣那他已经被气到吐血,被迫下线。
虽不知道南宋皇帝赵跑跑了干什么,单从跑这个字眼,赵匡胤大致就能猜出来。
大宋子孙,到底还有多少惊喜等着他…
赵匡美一拍脑门,“皇兄,我明白了这种感觉,被碾压到自残形愧的感觉,神迹干嘛把咱们大宋和大唐比呀,这不是欺负人么!咱比的过么?!”
赵匡胤…
【这么说吧,玄武门之变后的大唐,别说李渊和李建成这两个渣渣,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对东突厥退让,这也成了唐太宗皇帝生涯中,唯一憋屈的一次。】
【咱们先说说东突厥和唐朝的渊源。
先从李渊晋阳起义说起, 当年李渊能起义成功,与和突厥合作并向突厥称臣有很大关系。
李渊这一步棋走的不错,仅以金银为代价,换来东突厥的声势及支援, 还以此为由灭了隋朝派来的王威、高君雅。
但向东突厥称臣这件事仍旧是大唐的一个黑点, 也是大唐的耻辱, 起码对唐太宗而言是扎在他心口的一颗钉子。】
提到此事, 李渊的叹了一口气,当时他也是迫于无奈, 不得不为。
不过,的确是一条好计谋,事实证明自己乃是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
【后面李渊和李建成对东突厥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先是割让了河套之地, 又要迁都南下。
那时候的大唐还有天策上将李世民在。
可想而知, 若玄武门之变失败, 大唐没了李世民, 李渊和李建成会如何,迁都是必然的。】
李渊……
虽然他想否认, 但事实的确如此, 没办法, 谁让大唐根本打不过东突厥, 何必硬碰硬。
不如南下迁都, 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渊】:万一东突厥不南下呢?
【咱们现在说说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对大唐发起了怎样的攻势。
东突厥得知大唐内乱刚定, 正是最薄弱的时候,他们要就觊觎中原的地广物博, 还有长安城数不清的金银珠宝。
在梁师都的建议下,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决定南下,直捣长安。】
听东突厥来袭,李渊的心跟着提到嗓子眼,第一反应就是看向李世民。
危难之时,李渊想的只有李世民,可见大事面前他对这个儿子有多依赖。
这个家,还是不能没有李世民呀。
【等李世民得到消息,颉利可汗已经带大军到了渭水河畔。】
李建成冷笑,“不是天策上将?被人打到家门口都不自知。”
【首先,造成这样的局面,李渊和李建城有脱不开的责任。
其一,619年他们割让了河套之地,让大唐失去了缓冲带并让东突厥觉得大唐软弱可欺。
其二,太子余孽罗艺的背叛造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正在煽动将领们造反的罗艺顿了一下,“若没有玄武门之变,大唐如何会被东突厥突击!”
听神迹说自己将会造反,怕李世民报复自己,罗艺直接反了。
但他手下的将领士兵好似在犹豫。
罗艺正好趁着东突厥之事煽动士兵造反。
【罗艺,原来隋朝大将,武德三年投靠大唐,也算的上一员猛将。
因立下功劳,被李渊赐姓李,改名为李艺。
在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本来投降于李世民,但是他这人猜忌心里很重。
因战功赫赫,罗艺本人张扬跋扈,为人不善,不知是不是拜于太子门下,李世民的亲信去罗艺大营,被莫名其妙的爆打一顿。
如此罗艺和李世民的梁子就接下来。】
“本将军如何会乱下军令,怕不是秦王亲信做了什么偷鸡摸狗之事。”罗艺立马反驳。
“他秦王李世民都能干出谋反之事,他手下人能好到哪里。”罗艺高喊,“这样的人,如何为帝!”
让罗艺这么一煽动,他手下的将领士兵犹豫了,听神迹所言,秦王造反是迫不得已。
且秦王宽宏大量,对冯立将军尚能原谅…相比而言,他们将军的确有些目中无人,不听劝解。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记仇之人,对大将冯立他照样启用,更不必说罗艺。
唐朝正是用人之际,李世民绝不会乱杀将臣,李世民上位后,封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待罗艺不薄。
可是罗艺不这样想,他就觉的李世民迟早要对自己下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直接造反算了!】
“秦王只是用到本将军才如此,日后定会卸磨杀驴。”罗艺满脸不屑,仿佛李世民是多么不堪的小人。
【于是罗艺竟然假造圣旨,率军入朝,可见其胆子之大。】
“我本无心投靠逆贼,不过权宜之计罢了,太子乃是正统。”罗艺还一副站在道德最高点的模样,谁让李世民谋反篡位。
【他途中一路攻占,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可李世民派出的大军还没到,罗艺那就遇到了麻烦。
显然,罗艺低估了其他将领对李世民的忠心,都是跟着秦王一起打江山的,如何会被罗艺蒙骗。
罗艺驻守要塞,唐太宗李世民怎会让他班师回朝?且在没有任何接应的情况下?】
【罗艺的谎言被赵慈皓和杨岌识破,于是二人书信谋划如何擒拿反贼罗艺。
不想消息被透露出去,赵慈皓被抓,但是好在杨岌当时城外,立马带兵攻打罗艺。
怎么说,都不用尉迟敬德亲自下场,光是杨岌就把罗艺给打败了。
可见罗艺是多么不得人心,罗艺见大势已去,连妻子儿女都不要了,带了数白亲信一路投奔突厥。】
投奔东突厥?
听到罗艺竟然投奔突厥,军营里的气压瞬间低了,之前罗艺说的那些壮志豪言立马被粉碎。
这样的逆贼罗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秦王李世民!
罗艺看军中气氛不对,立马反驳,“我怎会投奔突厥。”
“将军是在说神迹胡说八道?”有将领质问。
“神迹所述不一定为事实。”罗艺为自己辩解。
“既然将军如此说,那玄武门之变未必由秦王发起,说不准是太子李建成先动的手。”
罗艺被怼的无话可说,眼见手下的将士士兵有反了他的架势,罗艺生出逃跑之心。
【跟随罗艺的将领见罗艺竟然要投奔突厥,于是在路上直接把罗艺杀了,将他的首级送回长安,悬首示众,并废掉了他的李姓,恢复本姓罗艺。】
听着自己被手下的将领杀害,罗艺脸色苍白,他也不鼓动手下将士造反了,转身就要逃。
但营中的将领如何会让罗艺逃走,“将军,神迹还未说完,听完再走也不迟。”
【介绍完反贼罗艺,咱们再来说说罗艺和突厥这次南下攻唐有什么联系。
咱们先捋顺一下时间线,
话说626六月发生的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让位于李世民,也就是626年的八月。
好巧不巧 ,东突厥在626年8月进攻长安。
不得不说,李渊退位的时间很巧妙。】
【路人甲】:就是怕了呗。
粉丝路人甲说的特别直白,难得他到这个时候还没走,看来粉丝路人甲对大唐的历史很感兴趣。
也是,谁能不喜欢盛唐呢。
殿下众臣看向李渊,齐刷刷的叹了一口气,幸好是秦王上位,若玄武门之变失败再遇突厥南下,到那时怕不是真要火烧长安。
李渊的面上挂不住了,可他也没脸辩解。
他打骨子里惧怕突厥,想到突厥就想退退退。
【突厥如此攻势,显然是拿准了大唐内部政权不稳定,短短两个月李世民也来不及部署大唐防线。】
“他李世民不是很能打么?怎么不打了?”李建成的心里又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魏征皱起眉头,他头一次觉的抬杠着实让人恼怒,怪不得自己阴阳怪气抬杠的时候,旁人想揍自己。
如今他也想揍李建成,半点本事没有,哪有脸抬杠?有本事江山自己打呀!什么东西。
魏征觉的自己当初是瞎了眼,才投靠了太子李建成。
【那咱们分析分析,东突厥怎么在短短两个月内直捣长安,仿佛一路无阻般,半点不给李世民准备时间。
先看看东突厥的进攻路线,东突厥南下,有三条路线可选。
一条路线是经过延州沿着洛水南下,但是这条路离长安着实太远,怕不是走到一半长安便能得到消息。
只要给李世民足够布防的时间,不一定谁胜谁负,颉利可汗知李世民的厉害,定不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