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钰便回道:“劳外祖母挂念。我们老爷太太也寻了好些大夫给看过的。说倒也没有什么大碍,就是胎里带了些‘前天不足’的症候,见天地吃药调理着,已经好了不少了,现下就是每日吃着人参养荣汤。”
贾母听得这话,松了口气道:“这个好办,我这儿原有几根上好的人参,到时候太医来配药,顺道给玉姐儿一起配上几副便是了。”
代钰不想跟她们牵扯太多,因推辞道:“外祖母厚赐,原不敢辞,只这汤药配合有些讲究,一向是一年做得一次,由昔年我们老爷寻的张大夫亲自送来才行。因这位张大夫昔年在宫里头做过太医,现出宫云游,好容易才能遇着一回,我们家老爷太太也另寻了人来配过,但想是他们医家方子不同,手法不一,非得那张太医做得汤药才有些效果。故此只有辞谢了外祖母厚意,免得辜负了您的心意,又糟蹋了您的好东西。”
听了代钰这话,贾母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把将代钰揽在怀中摩挲着道:“我的儿,才说你没有什么精神,这一开口说的话倒是比谁都说的好听,真真心疼死个人。”
旁边儿凤姐儿也凑趣儿道:“可不是么,瞧林妹妹这模样、性格儿,哪里是个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的样儿。”
经过这么一说,气氛愈发热烈,邢夫人也凑趣儿问了几句昔年寻医问药的事儿、特别是重点问了几句那张太医。
贾敏见这情形,便就接过话头儿道:“可不是么,亏得那两年是多选了几个大夫,便是有许多不济事儿的,也总有一两个好的。这张太医倒真是不错,若不是遇到这张太医,说不好,我们玉儿就当了姑子去了。”
众人一听这话,当即来了精神,立刻便缠着贾敏问起来。
贾敏略喝了一口茶,方才讲起了当年代钰还小的时候,因总是生病,束手无策,到处求医问药,还信僧道的事儿。
代钰一边儿听着她讲那癞头和尚说“须得舍身佛门,方能安度一生”、再不济“也要不见生人、不许闻哭声”等等,一边儿淡定地坐在原地装壁花。
这一截儿,她也曾经听贾敏说过,不过她自己却是没有什么印象了。
只因那个时候,她还没来,不知道是不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本该是绛珠仙子用黛玉的身份过完这一生,还泪报恩的。
但一觉醒来,就换成了她。
从此事情便都变得不同了。
因着一屋子都是女眷,大家素日无聊,对这种神乎其神的事情最为感兴趣。故此,除了代钰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听着贾敏说这桩陈年旧事。
说是几乎所有,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没有认真听。
事实上除了代钰说的话,其余几个人说话他都根本没怎么听进去。
这个人当然便就是贾宝玉。
代钰对他痴迷的目光,只装作看不见。
一面围观众人,一面想着今日之后要怎么脱身。
好在不知道是那袭人昨晚回去说了什么,还是其他的人同他说了什么,这贾宝玉只痴痴地盯着她看,倒也并没有再做出什么奇怪的举止来。
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了晌午,只听得外头有人报信道:“薛家太太、姐儿来了。”
第二十八章 洗尘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 原来在王家闺中之时便同在一处,感情本就很好。虽然后来各自嫁人,一个嫁入都中贾府, 一个远嫁金陵薛家,但也并未断了鸿雁往来。
话是这么说,但两姐妹到底也是十数年未见面, 故此, 薛姨妈启程之时, 便就已经给王夫人去了信说了这个事儿。一来到都中, 更是要早点见面,好生联络联络感情了。
贾母年事已高,最是喜欢热闹, 一听说了这事儿, 又早想着见见大家说的那端庄大方、生的极好的“宝丫头”,便立刻开口叫王夫人把她妹妹并外甥女儿带来看看。
王夫人先就已经对妹妹妹夫一家来都中表示了欢迎,本来也想着要办个家宴给妹妹一家子洗洗尘的,既然贾母也给她这个面子, 那么这个定在荣国府花园子里头小型的洗尘宴,就当然立刻就给办起来了。
正好贾敏一家子也是同薛家同路过来的, 连介绍相识都免了, 这顿饭也干脆就一起吃了。人一多, 愈发显得热热闹闹地, 权当哄老太太开心了。
如此情形之下, 代钰便在时隔两天不到的时候, 重新见到了薛姨妈并宝钗。
当然, 薛蟠也来了。
可惜, 他作为已经十岁多了点儿的少年, 只能给贾母、王夫人等几个女眷见个礼之后,便就退出去外头男宾的上席面去了。
不过,也好在他露脸的时间不长。即便一脑子里头装的都是草,寻常这种简单的见礼问安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他的相貌本也算的不错,故此,还是挺有欺骗性的,竟然获得了在场以贾母为首的女眷们的一致称赞。
直到他问安结束,人都已经退出去之后,贾母还在意犹未尽地夸赞。对此,薛姨妈当然要谦虚几句,便是王夫人也有些不得劲儿。毕竟,自家的儿子、外甥是什么德性,她们两个最是清楚不过。
想到没多久,薛蟠大约就会露馅,两位王家的出来的夫人相视一眼,略微有些犯愁。
不过好在,薛蟠好歹还有薛老爷管教着,除了见到漂亮的妹妹走不动路之外,暂时也出不了太大的问题。
今天来的重点,还是要隆重推出宝钗的。
毕竟,即便是薛老爷也不得不承认,宝钗这个女儿,抵得上十个薛蟠。
虽然在座的已经有代钰、三春姐妹四个极其出色的女孩儿,但宝钗的到来,还是吸引了大家全部的视线。
她的年纪算是女孩子们中间最年长的,容貌气质都十分出众。除了代钰之外,竟无人能与之并肩,但偏偏她的性子也是沉稳大方得紧,实在很是难得。
贾母一见到她,便就喜欢上了。拉着她的手说了好半天的话,等到快开席的时候,才将人放了,与众人一起入了席。
今日代钰是独自跟着贾敏来的,没有带着小弟。
他自昨日见过了贾母等女眷之后,因没见到男宾,便主动说今日要去外头席面上。
他虽然年纪还小,但主意倒是挺正。一旦认定了,便要做到。因他觉得自己也是个男子,必然是要跟男宾们坐一席的。故此今日见过了薛姨妈,便跟着薛蟠出去了。对此,也不多说什么,只说是去认认舅舅和表兄们。
只不过,到底是年纪还小,临出门的时候,他还特意回头看了看贾宝玉。见到这位宝二哥完全没有想跟他同去的意思,便也只有叹了口气,自己出门去了。
代钰应酬完了薛姨妈,又跟宝钗寒暄了两句,因三春姐妹也围上来同宝钗说话,倒是让她空了出来,故此,她便独自在那里闲坐。
到底是惦记自家小弟,他一说要出去见舅舅表兄,她便猜到了他是不耐烦再跟女眷们一道儿了,免不了就多看了他几眼。谁料正巧便就看见他这一声叹息,竟险些喷笑出声——虽然她能想象自家小弟这是想做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奈何他的皮太嫩了,除了萌到出血,也并没有预期的那种“成熟”的效果。
而他这点儿动静,也完全影响不了贾宝玉什么。
因为他正忙着呢。
继昨日跟“林妹妹”一见如故之后,今儿见了“宝姐姐”,他当然也是满心欢喜的。
芙蕖、牡丹,一者风姿出尘,一者国色天香,各有千秋,俱都让人割舍不下。
而他一个浊物,竟然有幸能与这两位姐妹相识、相聚,也实在是难得,不知道是多少辈子修来的福份了。
他心中盈满了喜悦,一会儿看看宝钗,一会儿看看代钰,只愿这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才好。
代钰面色浅淡,只做没看见他灼热的目光。心中却愈发不耐了起来,心道:做人呢,还是要有点儿自知之明的。不说姐从昨天初次见面开始都懒得理你了,便是你这宝姐姐,虽然笑得很是得体,但是那眼中的疏离可一点儿都没比姐少啊。
我们俩对你都没兴趣。
宝二哥哥你真是没看见么?
恐怕看见了,也只会当作没看见吧。
她一面继续沉默地坐在一边,一面暗暗摸上了贰号药剂。
好想撂倒他怎么办?
可惜这里人太多了,根本下不了手啊。
按下代钰这边儿不说,贾敏那儿倒是跟贾母、薛姨妈和王夫人聊的很是不错。
说来也奇怪,明明贾敏昔日同王夫人掐得个你死我活、颇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今日共聚一堂,当着贾母和薛姨妈的面,她们居然也和平共处了起来,真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儿。
只不过聊的话题完全就没有什么营养罢了。左右还不过是那些“身子好不好、吃了什么药,路上可顺利”之类的套话,不过就是图着陪老太太说说话、开心热闹几句罢了。
代钰坐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坐不住了。好在这是家宴,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她身子困倦了,自有王嬷嬷去回了贾敏,跟在座诸人告了罪,将她抱回去歇了晌。
等她一觉睡起来,却见贾敏和小弟都回来了。小弟就睡在隔间的床榻之上,贾敏正指派王嬷嬷等人收拾行李物件,准备回府。
见到她醒来,贾敏忙过来看。一面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一面叹息道:“晌午饭都还没吃完,就闹着困倦,还当是又病着了,可有哪里觉得不舒爽没有?”
代钰翻身坐起来,摇了摇头,道:“不过就是昨儿没睡好,并没有什么的,太太不必担心,外祖母那边儿是不是也该派人说声,免得记挂。”
贾敏松了口气道:“无事就好,你外祖母还说要寻太医来看呢,被我拦住了。说来也怪,你前脚说困倦了要回来睡,你默兄弟后脚也被抱回来说是看着要打瞌睡,果真你们姊弟都是一般的毛病,都是要择席的。看来今儿定是要回咱们家里住才好了。”
代钰点头道:“可不是呢,老爷昨儿一个人家去,不知道多没意思呢。还是一家人在自家家里自在。”
她素来早慧懂事,很少有像这种说小孩子气的话的时候,不过一旦说起来,便是十足的童真可爱。
贾敏听着有些忍俊不禁,但因着下午收到了个消息,她心中有事,急着回去同林如海商议,便也没有同代钰多说,只命春纤秋宜两个服侍她洗漱,一面盯着人收东西,一面又去看默玉醒了没有。
如此,到了日头偏西的时候,她们母子三人,并仆役杂物,装了两三车,离开了贾府,回到了林府。
到达林府的时候,已经快要该准备晚饭了,林如海却还没回来。
这也便是贾敏急着回来的原因了。
原本中午那个给薛家的洗尘宴,林如海也去露了个面。然而吃完饭没多久,还没等把茶吃完,宫里头便来人宣了他觐见。
那个时候,代钰已经去睡了,故此并不知道。林家小弟倒是知道,不过他太小了,很快也困得睁不开眼睛,故此也没机会跟代钰说。
唯有贾敏得了这个消息后,再坐不住,只是马上乱了阵脚也于事无益,再说她也不想这事儿在娘家大肆宣扬,便索性借着一双年幼儿女体弱要赶紧回家休养的借口,收拾收拾回来了。
回是回来了,但是当家人不在,她心里还是有点儿裹乱。
当然,面上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她指挥着家中的几十号人,将昨日便该规整的东西规整了一番。很快地,便就有了些井井有条的样子。
吃过晚饭之后,她又坐下来同代钰和默玉闲聊了一会儿,看着时间不早,便就起身,将两个孩子哄着去睡。
代钰陪着她一起将小弟哄着睡下,自己却表示,还不困,想陪她一起等老爷。
贾敏看了看她,见到她满眼的担忧,原本要说的拒绝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林如海回来了。
他去的时候,面色平静,回来的时候,面色却有些凝重。
见到贾敏和代钰一起迎了出来,他倒是微微一愣,看着代钰道:“玉儿还未歇息?”
代钰摇了摇头,轻声问道:“陪着太太等老爷呢。”
她顿了顿,略一思忖,还是直接问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可是宫里出事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留下来的大家,感动得拼着姨妈痛更了一章。周六要加一天班,晚上尽量早点回来码字。爱乃们,滚走睡o(^▽^)o
第二十九章 入宫
听到代钰问出这样一句话来, 林如海心中微觉诧异之余,倒也还觉得略微有些宽慰。
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聪慧至此, 只看他一眼便就猜出是哪里不对了。
宫里头的情势的确很是不好。
他今日后晌被急召入宫的时候,正好赶上圣人在御书房里头大发脾气,乒乒乓乓摔了一地的东西。
御书房里已经跪了一片太子派的大臣, 角落里还站了好几个帝派的重臣, 其中就包括余太傅。
余太傅是比他更早就站在圣人一派的资深纯臣。余家同林家一样, 也是百年书香世家。虽然说人丁也不算旺, 百年之间他们的家世也略有起伏,但却总是能低调而稳定地保有三四房的规模。不论改朝换代还是新皇旧帝交替,他们家一直都能在都中屹立不倒, 算的上是极其不简单的家族。
因着林家近几代的势力主要在姑苏, 距离都中路途遥远,林余两个家族也不过是祖上有过些交道,故此原本林如海和余太傅两个人私底下是并没有什么往来的。
只是这一回圣人南巡,带了余太傅同去, 又召了林如海伴驾,一来二去的, 两个人倒是熟识起来。
这原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他们两人都是百年世家、书香门第熏陶出来的嫡子, 又都是极其擅长洞悉人心的“纯臣”, 不过交手几个来回, 便就有了些惺惺相惜之意。
余太傅年纪比林如海稍长几岁, 官位也更高, 因赏识这个同侪后辈, 便有意想提携他一番。
当然, 除了赏识之外, 也是因为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一位林如海恐怕并非池中之物。
就凭着这林如海那一个多月里头跟着那般脾性的圣人朝夕相处,还能游刃有余、备受看重,并且在那样短的时间里竟然还成功升了官的能耐,以他的眼力怎么还看不出,这一位林世弟日后必定是能够大有所为的。便是同自己一般入阁参政,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儿。
预先发现这种有能力的人,并且赶在他们发达前便进行适度的交好,也是他们余家能够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故此这余太傅一见林如海奉诏入内觐见,便立刻悄悄给他使了个眼色。
林如海也立刻会意,施礼之后便站在旁边,除了圣人点名问他什么就如实回答些什么之外,并不多言。
他本就已经发现,近来的几次相处中,圣人的脾气变得是越来越差,这一回更是爆发的厉害。先是发火摔了一地的东西,越说越生气之后,便命人去东宫宣了太子过来,把太子骂得狗血淋头还不算,竟还当场贬斥了以太子舅父为首的好几个重量级的大臣。
照这么下去,这一回,太子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这一点,看余太傅的态度便就知道了。
他居然连劝都不再劝说一句,想来,是知道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在圣人咆哮的间隙,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余太傅一眼,果然见到他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林如海心中愈发有了谱——合着大家今儿就是来看圣人发飙的,那就继续一起装木头人吧。
看圣人的脸色,想来他们装也不用装的太久。
如同他预料的一样,没过多一会儿,废太子的诏书果然便下了,还是余太傅亲拟的。
面色惨白的太子被拖回宫里“自省”,自此与储位无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太子一派的大臣几乎被贬斥殆尽。
不过,这事儿显然还没完。
天子之怒,如雷霆业火,他们这些“纯臣”竟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不知道圣人在盛怒之中到底想了什么,竟然让在场包括林如海在内的几个“纯臣”将孩子送入宫里来“伴读”。
其余几个家中有儿子的自然没有办法推托,林如海和另外两位儿子太小或是只有女儿的,刚刚心中暗松了口气,还想着委婉地说两句谢罪,却不料,直接被一句“没有儿子的,总有闺女吧?宫里头除了皇子们,还有公主那边儿呢,朕的公主,当然也得有几个伴读”就给堵回来了。
合着,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有适龄的,就都要给送进来。
这实在是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莫非“陪读书”是假,“做人质”才是真?
几位重臣跪安出来,面色都有些沉重。
不过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找圣人的不痛快。
他老人家说让送孩子进来,那就送进来吧。好在很多大臣家里嫡子嫡女都不止一个,选个年长些的,懂事儿点的送进来也就是了。
至于余太傅,人家的两个年纪稍长的儿子都送进来做陪读了,只剩一个小女儿还在襁褓里,总不能送了。众大臣有知道的,便暗叹果然不愧是余太傅,这洞悉帝心,掌握先机的功力,实在非常人可及。
到底是在禁宫门口,说话不可能肆无忌惮,故此几位大臣们也只是略微寒暄了几句,便就匆匆道别,分道扬镳。
余太傅虽然同林如海交好,但也并没有多同他闲聊,只留下一句“来之安之、福祸相依”,便就翩然而去。
只留下林如海一个人慢慢往家里走,想起长女黛玉,心中一片纠结。
他这个女儿,的确是好的,只是,到底还是太小了。
这一件事,她真的能做好么?
那可是宫里啊,一旦有个什么疏忽,连小命儿都可能会没有,让他怎么舍得、又怎么放心得下呢。
因着这一节,林如海在外头转悠了一阵,才回到了府中。
没想到女儿黛玉竟陪着夫人一道儿等他归家。
更没想到的是,她小小年纪,居然聪慧到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不对,一下就猜到了是宫中出了事。
如此,或者她当真还可一试?
看出了他的犹豫,代钰却并不想就此打住,她直觉这事儿应该是同自己有关系。
跟皇宫有牵连,又同自己有关系,那么想必,就只有那么一件了。
想到这里,她便径直开口道:“看老爷如此为难,可是……公主那边儿,又让我去陪伴了?”
这话一说,连贾敏的面色都变了。
偏偏林如海却并没有反驳。
没有反驳的意思,也就是默认了。
好端端的,为什么忽然会让臣子将子女送进宫,贾敏微微愣怔之后,很快地便也明白过来此中的曲折。
然而即便是如此,她还是不愿相信,仍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老爷,玉儿还那么小,咱们就没别的法子了么?”
林如海的面色也十分不好,然而半晌也只是叹了口气道:“是圣人亲自下的旨意,若是默哥儿大些,便就叫他去了。”
贾敏听得这话,知道此事再无转圜,她心中发苦,眼泪已经下来了。忍不住伸手抱住代钰道:“我苦命的女儿,这可怎么办才好。”
同两人这么大的反应完全不同,确定了是这个事儿之后,代钰却颇不以为意,开口安慰两人道:“便是默兄弟大些,也要我去才好。一来,我是姐姐,有什么事儿,原就该我去的。二来,那九公主在金陵的时候已与我熟识,人才品行都是极好的,相处起来也并无什么不快,想来此去宫中也必定无事。女儿会小心谨慎,老爷太太尽可放心。”
话虽如此说,但看到林如海和贾敏的面色,却仍然都很差之后,她心中也暗暗焦急起来,心道就是你们俩没事儿总是忧思多虑,才会弄得身体这么差,现在是有我给你们调理着,但也不能这么糟蹋啊。看来,得抓紧解锁新药剂才行了。
说到这个,她的那个系统已经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似乎除了那三种药剂之外,最近都没有什么新的药剂解锁了。想必,是没有触发到解锁的条件吧。
不知道,进宫之后,会不会有新的契机。
不管林家上下对代钰进宫这事儿持什么看法,得了信儿的贾家诸人又如何思量,简单收拾打点,又应付了好奇心极强的外祖母一家之后,代钰总算是寻了个空子将自己额外想准备带进宫的东西准备好了。
必需的东西贾敏和林如海已经给她准备好了。
她要准备的,是额外特殊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忙忙碌碌,三日的时间一晃就过了。
第三天一大清早,宫里头便有接引嬷嬷前来接人。
代钰在贾敏和阖府人的目光中上了马车,由林如海护送着朝宫中而去。
一脚踏上禁宫之中的土地,看着朱红色的宫门在自己身后关闭时,饶是自诩冷静淡定的代钰竟也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
传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许多人困在这个大大的四方城里头,果然压抑得紧。
不过好在她不必日夜都关在这里,不过如同上工一样,早入晚出而已。再算上休沐日,其实,也就当真跟上班差不多嘛。
既然如此,只做寻常便是。
她谨记分别时林如海叮嘱她的话,低调谨慎,绝不多行一步路,不多说一个字,安静地跟在几个接引嬷嬷和宫女的后面,朝着公主住的宫室行去。
那几个宫女和嬷嬷见她年纪尚小,却不哭不闹,极其懂规矩,不由得暗暗称奇,又见她生的袅娜纤弱,不免就照顾一二。代钰从容道谢,却也并不巴结奉承,愈发让她们摸不到底细,反而不敢怠慢。
很快地,她便到了公主们读书的院子。
还没走近,便听得里面一串儿银铃般的笑声传来:“是黛玉来了么?”
【作者有话要说】
加了一天班,十点多才到家,这会儿才码完。明天继续加班。。泪奔爬走,谢谢订阅的小天使们。鱼鱼爱乃们,明晚见o(^▽^)o
这正是九公主宗馨的声音没错。
代钰虽然是刚刚才到, 但她一路从宫门进来,人小腿短,又只能靠走, 已经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这么长的时间,早就有人通报到了宫里头来了。故此等她走到了地方,宗馨当然也是早就得了信儿。
而且, 不但得了信儿, 还挺放在心上的。
听着这声音中的期盼和急切就知道了, 这位小公主似乎是已经等她等了很久的样子。
虽然代钰确信自己并没有来迟, 但不管怎么说,进宫的第一天就让身在尊位者等候,这多少还是有些失礼的。
加上周围又有一群嬷嬷宫女围着, 愈发不能落人口实, 代钰不敢怠慢,赶紧抬脚迈进了门。
一进了大殿,果然便见到宗馨穿着一身浅紫的衫裙,满头珠翠, 挺拔着腰板坐在第一张几案后面,正眼巴巴地盯着门口, 一副翘首盼望的模样。
见到她进来, 宗馨的眼睛立刻亮了, 正待要跳起来打个招呼, 冷不丁旁边一个声音忽然道:“公主还请注意仪态、谨言慎行。”
这声音十分温润动听, 但却带着毋庸置疑的气势和不可违抗的威严。
转头看时, 便见到一个一身蓝色锦衣的女子正站在在殿前。看年纪在二十至三十之间, 面容姣好, 气质出众, 不用说,这位便是负责管照她们的女官了。
代钰垂首施礼,面色平静中带着一点恰到好处的恭敬,立刻便就得到了女官大人温和的点评:“不卑不亢,淡然有度,无愧翰林书香世家之风。”
代钰又垂首道了声:“先生过誉了。”
便听得那女官道:“林姑娘不必如此多礼。今儿你是头一天来,既然是同公主熟识的,便就坐在她旁边那张几案后罢。”
代钰照旧波澜不惊地躬身应了句“是”,然后便坐到了宗馨旁边。
宗馨喜得心花怒放,然而大约是因着怕那女官又“劝诫”她,便只有朝着代钰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了。
代钰便也微笑回礼。因着此处算是课堂,她也不好表现得太过热络,故此只有抱歉地看着宗馨,也并没有多说话。
好在两个人离得最近,若是这宫里头的女学,也如同现世那样,读书间隙,有个“课间休息”什么的,她倒是可以陪宗馨聊聊天。
只不过有一点让她有点儿在意。
这位九公主,是不是对自己太上心了点儿呢?
虽然说当时在金陵大家的确一起玩儿了好几天,但她也不明白这位公主殿下为啥就对自己如此执着了。
寻常来说,自己这种冷淡疏离的性子,不应该是自带“生人勿近”的气场的么?
真是很是让人费解啊。
不过费解归费解,现在显然也并不是什么可以让她当场解惑的时候。
那位女先生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静静站在那里,就足够可以镇住整个场子了。
连九公主那么活泼的小姑娘,都在这气势之下变成了小鹌鹑一样安静的少女,别人更是没有敢造次的了。
在一片沉默的气氛中,很快地,另外几个那日跟林如海一起在御书房的大人们的女儿,也陆续地来了。
因着也是新来的,便也得了那女官的一两句话,又给安排了座位。
然后是才从宫外赶过来的郡主和县主们。
这几位人数本来就少,也并不是第一日来,故此倒是不用寒暄,也不必排位——她们自然是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的。
如此,从代钰坐下,不觉又已经过了盏茶的时候。等到所有的人都到齐了之后,那女官便叠着手站到了大殿中间,开口道:“今日有林姑娘、李姑娘、赵姑娘等新进学,我便再将这女学的规矩同诸位阐明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