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是对小孩子或者还没发育完的少年作用大,她现在都成年了,不知道吃了还有没有效果?
她主要关心的是,吃了能不能长高?
长高一厘米也好啊!
按目前正常情况看,她估计自己是长不高了,但她还想再长高一点,也许这来自上古修仙界的宝贝可以帮帮忙?
“快点成熟吧,让我试试……”
叶欣仰头看着枝头的果子,心怀希望。
不好磨蹭太久,沈卓在家里呢,现在不是在空间干活的好时机,叶欣转一圈先赶紧出去了。
沈卓已经好了东西,正在井边打水。
见她出来,沈卓说:“趁上午有空,我去给地里浇浇水,也拔会儿草。”
叶欣赶紧挽起袖子:“我也去。”
上个月他们已经完成了自留地的春耕,屋后又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蔬菜已经长起来,西瓜苗还是在斜坡那儿种了一溜,这种夏天消暑圣品,先不说卖不卖,反正自己吃的不可少。今天早上,还间了些苗去卖呢。
桃树、葡萄等也长出新芽、开了花,看那长势,今年结果想必比去年好的。
鸡鸭也新养了,各五只,现在还没长大。
春天又是一年的开始,充满希望!
不过有段时间没下雨了,现在地里有些干,沈卓一边拔草一边微微皱起眉:“往年这个时候很潮湿的,今年倒是有些反常。”
叶欣也发现了,“是啊,前两年春天都是淫雨霏霏的情形,地上老是湿漉漉的很讨厌。今年除了二月初那会儿下了,一个月来再没下过,我的水鞋都没怎么派上用场。不过今年干点也好,我还不想它一直下雨呢,免得潮得到处发霉,坏了东西。”
沈卓也不喜欢潮湿天气,只是春天下雨庄稼长得好,干了就要浇地。
自己地里好浇水,公家地那么多可就麻烦了。
不过现在还好,别一直干下去就行。
转头见她也蹲下来拔草,白嫩纤细的手指揪着草芽,皱着眉头一副苦恼的模样,他不禁有些好笑。知道她不爱干这个,就说:“我来就行,你去转转,看看菜苗和鸡鸭吧。”
叶欣立刻拍拍手,站起来:“那我去提水浇地好了!”
沈卓道:“池子快干了,我等会儿提,你不用忙。”
叶欣:“你说的啊!”
她乐得不干活,背着手在不大的菜地里巡视,把每一样菜苗瓜苗都检查一遍,果苗也看了,鸡鸭也看了,很是悠闲。
见他还勤勤恳恳在那拔草,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回来往他背上一趴,跟他说:“等会儿忙完了这里,咱们上山挖笋呀!去年长了竹子了,今年总可以挖笋吃了吧?”
沈卓稳住身体,感受着她柔软的身体这么亲昵地挨着自己,心中一动,不禁停下了手中拔草的动作,“好。不过有件事情,要先商量。”
叶欣双手搂住他的脖子,整个趴到了他宽厚的背上,探头笑着看他:“什么事情?”
他侧头看着她盈盈的笑脸,说:“今年你已经十九了,我也二十了。”
叶欣一时没反应过来:“嗯?”
沈卓于是问出心中盘旋许久的话:“咱们已经长大了,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是不是该结婚了?”
叶欣:“啊。”
她连忙松开手,从他背上下来。
沈卓很快转身站起来,有力的手臂环在她腰间,没让她走开,却也小心地不让手碰脏她的衣裳。
目光专注地看着她,声音低沉:“结婚?”
叶欣突然发现,他好像又长高了,显得更高大,肩膀也更宽了,脸庞线条变得明显,眉眼愈发清俊,声音也变得低沉。好像在这个春天,他悄然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
被他这样注视着,她不由自主地脸红。
可是,又有一点气恼,为什么他还在长高啊,衬得她越来越矮了!
于是她说:“我觉得我还没长大。”
沈卓眼也不眨地看着她:“嗯?”
叶欣脸更红了,但是坚定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你看你,长那么大个,可是我都没有长高多少!我要再长高一点!”
沈卓看着她绯红娇艳的脸庞挪不开眼,又因为她话里拒绝的意思而微微皱眉,“可是,你不是已经分析过了……”她应该就是这么高了。
叶欣本来是认命了,但不是还有碧云果吗?
她要试试,说不定在天材地宝的帮助下,她还能长高一点点呢!
不然她不服气。
对上他灼灼的双眼,她红着脸,小声商量:“我觉得,我还能再长长……你要不,等我再长高一点儿吧?”
沈卓有些不满,问:“等到什么时候?”他已经等很久了,去年就满心期盼的。
叶欣想了想,说:“年底好不好?”
碧云果眼看就要成熟了,蕴养效果温和,不可能一下子拔节猛涨,得有一个吸收转化的过程,半年应该可以看到效果了。
她继续道:“而且,现在咱们也没有多少钱啊,再攒一攒,年底手头宽裕一点。”
沈卓松了口气,以为她是要拖下去,原来只是想要年底再看看长高没有,真是不服输的可爱小心思。
不过她说得也对,结婚要钱,现在钱还不够。
他点头:“好,听你的。”
她觉得他还算通情达,主动仰头亲他,“嗯。”
他就不愿意松开了,搂住她亲,重复道:“年底结婚。”
傍晚, 叶欣拎着篮子到知青宿舍串门。
江静雨搬了两张凳子坐在屋前,一手拿着自己做的竹扇子扇风,一手在批改小学语文作业。抬头见叶欣过来, 便停下来打招呼, “叶欣,你来了。”
叶欣走过去, 看了看她手下的作业, 方格本上歪歪扭扭稚嫩的字体, 笑着问了句:“怎么样,初当老师还习惯不?”
江静雨道:“孩子们都挺乖巧的,上课要赶时间, 下课要改作业备课,一天下来挺忙,但也充实。”
叶欣笑道:“那就是还好了。”
江静雨点点头, 总之是比上工要轻松的, 不用风吹日晒。她把作业本子都拿起来放在膝盖, 把凳子让给叶欣坐。
叶欣倒怕打扰她:“耽误你工夫,要天黑之前改完吧?”
江静雨道:“耽误不了什么,我这样也能改, 一会儿就改完了。你坐吧,咱们也说说话。现在人越来越少了, 说话的人都没有。”说着叹了口气。
叶欣也觉得宿舍安静了许多似的。
王小薇嫁出去了,郑文文走了,剩下三个女知青其中两个就性格不好还不对付, 江静雨性格本就安静, 现在没有能说上话的同性朋友,可能还天天夹在那两人的吵闹之中, 估计很苦恼吧。
想到这里,叶欣就坐下来,跟她说说话。
江静雨还是一边摇着竹扇子,一边低头在膝头作业上批改,微微蹙眉说了句:“今年热得好快。”
叶欣道:“是啊,现在才三月,往年小雨不停虽有些潮湿沉闷,但不至于热起来。”
正说着,两个男知青扛着锄头拎着水桶从自留地里回来,是邱志云和赵中华。听到她们讨论,也深有同感。
赵中华叹气道:“现在地里太干了,得天天浇水,不然刚出的菜苗都要旱死了。”
邱志云擦着汗水,说:“我种迟了,刚播种,不知道能不能长出来?”
两人衣服后背都汗湿了,边说边到水井那边压水洗手洗脚,然后去放农具。
叶欣听着,心中也隐隐担忧起来。
今年春季雨水不足,地里干旱,天气也早早变热,确实不是个好的预兆。
才三月中,应该还是春暖花开的,但比起月初,现在气温已经很高了,大家都穿上单衣,还嫌热地挽起袖子。
不一会儿,邱志云到灶房里做饭去了,赵中华搬了张凳子出来坐,手上拿着一本书。刘红霞听到动静,也从屋里拿着书搬了凳子出来凑热闹。崔时宇和李英丽没在,估计一起去哪里转悠了。孙维强只看了眼,就拿着盆去洗漱了,一般叶欣在,他都远着去。张康明在屋角鸡窝喂了鸡,也回来一起说话。
之前还说有些冷清,现在五个人凑在一起说话,倒是热闹了。
这个架势少有,叶欣感觉他们要说什么了。
果然,他们说起了郑文文。
刘红霞先开口的,语气有些不平:“我不明白,她怎么就选上了?论能力论品德论贡献,不说别的大队,她在咱们丰水大队都不算突出的!”
赵中华说:“可能她考得比较好吧。”
刘红霞说:“我看就不该组织那场考试,招生消息上明明说了不用文化考试的。”
江静雨不说话。
张康明迟疑地说了句:“其实,一场基础考试也无可厚非,之所以筛掉了一半人,就是那些人好久没有看书写字,基础知识都忘记了,还提笔忘字,这样的总不好推荐上去。”
刘红霞不满道:“可是通过了基础考试的也有一百多人吧?里面多得是优秀才俊,怎么郑文文就被选上了?”
赵中华慢慢地说:“那个姓陈的男队员倒是挺优秀的,平时乐于助人,性格很好,日常表现出色,还受过表彰,据说是松山大队公认的杰出年轻人。”
刘红霞接着道:“就是,好歹也得像那个姓陈的那么优秀才行吧,郑文文到底是哪里比得上人家了??”
一时无人接话,场面冷了下。
虽然目前看着只有刘红霞最气愤,情绪最激烈,但其实她说出了大家心里藏着的话。
显然对那个推选结果,大家心里都有些不满,觉得不公平。
叶欣原本以为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这么一听,是波澜未平啊。
不过,那个结果确实挺突然的,当时她都觉得很惊讶和疑惑。
也不怪其他知青愤愤不平了。
只是人都走了,已经尘埃落定,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正想着,刘红霞看向叶欣,直接问了:“叶欣,你之前跟郑文文最好的,你是不是知道她怎么选上的?”
叶欣:我去,原来等着我。
她一脸惊讶的表情,连忙摆手撇清:“我不知道啊,你怎么这么说。我都没有报名参加,那段时间忙着自家地里春耕播种呢,根本没有空,都没怎么关注这件事情,只有刚知道消息的时候下来拿报纸看了,然后就是知道结果的时候下来跟郑文文道别,中间没有下来过,你们也知道的……其实关于最后的结果,我跟你们一样感到意外的。”
虽然她很无辜的样子,但刘红霞还是质疑,指出来:“中间她不是去找过你呢?考完试之后。”
叶欣心道她观察真仔细,“那是考完试她才发现我没有报名参加,过去问我怎么不参加。那时候在地里上工呢,那么多人,说了两句就分开了,又怎么会说其他的。”
刘红霞再想想,没话说了,只能皱着眉头脸色不好。
赵中华打圆场,“咳,话说叶欣为什么你不参加啊?之前招工你也不参加,招生你也不参加,难道真的甘心待在乡下了?”
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都好奇的,都看向她等着回答。
叶欣无奈道:“哪里,我也向往城里的生活啊,只是招生名额那么少,竞争那么激烈,我没有把握,干脆就不报名了。以后有更好的机会,我一定会参加的。”
刘红霞又说了句:“你真稳得住。”
叶欣笑笑。
既然说到这件事情,她就顺便问问了,毕竟当时没在场:“这次招生,考完试之后的推荐环节是怎么样的?还是投票吗?”
张康明回答了,他的情绪倒是挺平稳的,“是投票,不过不是跟招老师一样那么多乡亲一起投,倒有点像第一次招工那样,在公社里由主任、办事员以及各大队长投的,人不多,其实也比较简洁。”
刘红霞又说了:“也比较好操作。”
大家又沉默下来,显然都是这么想的。
叶欣心里“嘶”了一声,所以,郑文文真的暗箱操作了?能操作成功,也算个能人了……
估计其他人也不是没有操作,是没操作好吧。毕竟招生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小动作不断,谁也不能说干干净净,可能他们没有郑文文舍得下血本,所以没选上,现在才会这么不平……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都已经到学校报道了,你们早不发力,现在在这里心有不平也是白搭。
沉默许久的江静雨,这时候叹了口气,说:“都过去了。”
叶欣也顺着说:“是啊,今年的已经结束了。大家期待明年吧,也许明年又有的,虽然不知道招工还是招生,但从这几年的消息来看,情况在慢慢变好了,所以也不用太灰心。”
赵中华扬了扬书手里的书,道:“没错,明年还有消息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我是明白了,真不能放下课本,得继续学习。”
刘红霞也道:“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机会,也许明年就是光看成绩呢!我也不能落下知识。”
气氛这才又松快了些。
郑文文的事情才算是讨论过去了。
叶欣也松了口气,看看他们人均手上有书,看来也是从今年的招生看到了希望,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
她觉得挺好的,就算明年没有招生,或者招工也招不上,但只要保持学习,将来在恢复高考的时候,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她笑道:“看来我也要回去看看书才行。”
江静雨这时候说起去看望王小薇的事情:“她生了女儿,现在也有十来天了,我们准备去看看她。孟庄比较远,打算是这个周末的下午去,你们去不去?”她说的“我们”当然是她和张康明。
叶欣当然要去的,之前李秋兰生了都去看望,王小薇跟她还亲密些,没道不去。就说:“我去的,到时候跟你们一起。”
其他人竟然没有要去的。
一是王小薇平时比较低调,不爱跟人凑一堆,跟郑文文和叶欣算是比较熟悉的,其他人都不太熟;二是现在其他人都紧着看书学习呢,更不想请假半天大老远跑去孟庄了。
所以最后就是叶欣和江静雨、张康明约定,在这周末下午去孟庄。
说好了,也不早了,叶欣就起身回去。
直到往回走的时候都没有看到崔时宇和李英丽,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所以叶欣这次篮子里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卖出去。不过也没关系,买卖嘛,总不会一帆风顺的,下次努力好了。
回到家,沈卓已经在做饭了。
叶欣跟他说了过几天去孟庄看王小薇的事情。
沈卓听了,微微皱眉:“走着去吗?会不会太累了?”
他想说骑自行车载她去,可是那天他没有空,于是说:“要不我教你学骑自行车?你骑车去,就不那么累了。”
叶欣却是白了他一眼,“我会骑。但是你那车那么高,我骑着费劲,还是算了。之前孟春兰说过了,走路也就是四五十分钟,还行,我就跟他们两个结伴走路好了。”
沈卓只好作罢,却又好奇:“你会骑自行车?在城里学的?”
叶欣“嗯”了声。
她大学骑共享单车学会的,怎么不算城里呢?
不过话说回来,自行车也不用特意学吧,只要车子高度适合,上去就能踩了啊。
到了约定的那天,叶欣照例往篮子里捡了些红糖、鸡蛋、菜干……还拿了一些空间出产的应季水果,反正沈卓不去。问就是镇上赶集买的。
拎着篮子戴上了草帽,叶欣下去跟江静雨和张康明汇合,他们也拿了些礼物,由张康明拎着。
江静雨看她戴着帽子,道:“你提醒我了,那么热,我也戴才行,下午最晒了。”
叶欣笑道:“戴上吧,不然晒得头晕。”
拿好了,三人便一起出发。
今年热得快,现在的日头还真是挺毒的。走着走着,江静雨和张康明汗都下来了,只有叶欣还是一副清凉无汗的样子。不过他们也不是很惊讶,一起上过工都知道,哪怕是在最热的六七月,叶欣也不怎么流汗的。大家都羡慕她的体质。
三人聊着天,慢慢就走到了孟庄,直奔王小薇家。
这时候大家在地里忙,倒是没怎么遇上人,王小薇家其他人也上工去了,只有她带着孩子在家。
敲了门,屋里王小薇出声道:“你们直接进来吧。”
叶欣先推门进屋里看看,王小薇半坐在床上,跟之前坐月子的李秋兰差不多,不过她看着干净精神多了,而且屋里也是通风透光的,没有很难闻的气味。
王小薇衣裳也穿得整齐,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见她探头进来,招手笑道:“快进来,都进来,没事!”
叶欣松了口气,回头招呼两人一起进去了。
江静雨一进来,也是感觉到了不同,放松下来。张康明跟她们一起,倒也没有什么不自在的。
见了他们来,王小薇很高兴:“大老远的,多亏你们还走来看我。其实我快出月子了,到时候也能见到的。”
叶欣笑道:“等不及,先来看看。其他人忙着,就我们三个做代表来看你来了,也带点东西来给你补补身体。”
王小薇明白其他人是不想来,也没怎么,毕竟关系不是很好,“有你们来就很感谢了。不必带什么的,这儿都有。”
江静雨问:“家里就你一个人,没人照顾你吗?”
王小薇解释道:“我身体挺好,现在恢复得也差不多了,不必有人看着。他们上工挣工分是正经,现在可是多了张嘴要吃饭呢。”
叶欣好奇探头:“宝宝怎么样?快给我们看看。”
王小薇就笑着把孩子抱出来给他们看,小婴儿倒是没睡着,睁着眼睛呢。小小一个,小脸小手小衣裳都挺干净的,看着也挺精神,不知道她能不能看清人了,眨眨眼睛,也不哭,好像挺乖巧的。
叶欣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小婴儿的脸颊,软软的,感觉很不可思议。
小婴儿看向她,张了张嘴巴,当然说不出话,只是流了一点口水。
叶欣觉得她好可爱呀,又戳了戳她。
王小薇见她跟女儿玩上了,也是好笑,给女儿擦了擦口水,笑道:“你还是孩子心性呢。”
江静雨关心地问:“生的是女儿,你婆家可有怨言?”
王小薇道:“我婆婆估计是想要孙子的,不过也没说什么,照顾我很上心。这才第一胎,后面会有儿子的。”
正在跟小宝宝玩的叶欣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梗。
妈呀,王小薇也要奔着生儿子去了吗?要是生不出儿子,是不是得不断生啊,想想就糟糕……
王小薇目前看着状态不错,但叶欣记得林美华原本也是干活利索的一个妇女,后来就是因为生多了难产,产后不调,身体落败了。想到这里,她抬头说了句:“频繁生育对身体负担重,孩子生多了也难养,小薇姐,你还是要顾着身体。”
王小薇道:“我明白,现在都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了,我也不多生,但起码要两个吧?给她作伴。最好下一个是个男孩,就皆大欢喜了。”
叶欣倒是有些惊讶:“计划生育政策有了?”
王小薇奇怪道:“不是去年底医生讲座就有说了,你家沈卓应该也听了的,怎么你不知道?我就是从孟春兰那儿听来的,说是六十年代就有这个政策了,只是宣传没到位,今年要让赤脚医生向乡亲们讲解宣传,让大家少生优生。”
叶欣还真不知道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早就有了,有些惊讶,“他没说,我不知道。”
又回到眼前继续劝道:“小薇姐,你就算要再生一个,起码过两年,身体休息好了再生。”
王小薇点点头:“这个当然不急,我妈也写信说了,那些一年一个或者三年抱俩的,身体容易垮。可不能为了生孩子丢了健康。”
叶欣见她心里有数,才放心了。
王小薇倒是打趣了句:“说起来你们年纪也不小了吧?什么时候办酒,到时候生几个?”
叶欣脸一红,“你说这个,我不你了。”
几人都笑了。
之后又说了说郑文文选上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情。
叶欣说:“当时她走得比较匆忙,来不及跟你道别,让我跟你说一声呢。”
王小薇道:“不说也知道了。她一向坚定不在本地找对象,要回城,还真实现了,竟是第一个进城的。也是她的造化,祝她前程美满吧。”
她跟郑文文也算好,自己已经结婚生孩,是死了心了,所以虽然心中也对结果有些惊讶,但还是祝福为主,没有想太多。
几人聊了大约一个小时,生产队下工了。
孟家人回来,见他们来看望,惊讶之余,也是忙着要张罗做饭招待,他们连忙说不用了,顺势告辞。
之所以等到他们下工才告辞,一个想等到有人回来照顾王小薇,另一个也是表明,王小薇是有一些知青同志牵挂着的,可别因为她是外来的知青无亲无故、又生了女儿就轻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说目前看来孟家人对王小薇挺好,但也保不准以后,还是要给一些支持的。
他们也真是不吃饭,还要在天黑之前回去,把带来的礼物放下,就回去了。
回去路上,倒是没有那么炎热了。
夕阳西下,天边霞光灿烂,映得人脸庞都红通通的。
江静雨心情挺松快,道:“小薇姐看着比有为大哥那儿好多了,来之前我真担心了会儿。”要是也邋里邋遢气味难闻,真坐不了那么久。
张康明道:“看来孟家照顾挺上心。”
叶欣心情也不错,笑道:“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看来小薇姐真的嫁到了一个不错的人家,希望她以后也顺利。”
之后说到了自行车的事情,说王小薇应该买辆自行车,这样每天去学校就方便多了。
不过自行车票难弄,买不到也是可惜。
张康明此时道:“我打算买一辆。去年就想买了,钱也攒有,但是一直没有弄到票,今年家里才给弄来了,前几天刚寄到。”
叶欣惊讶,然后为他高兴:“那么康明大哥也要买自行车了?”
张康明点点头,“有票就买吧,赶集也方便些。我看看找个什么合适的日子找大队长开介绍信,要到县城买。”说着看了看江静雨,主要也是觉得她辛苦,两人都是一起赶集的。
江静雨也看着他,露出笑容。有自行车真的很不一样,她很期待。
叶欣感觉又吃了一口狗粮,移开目光看着晚霞,说了句:“啊,咱们凉水塘的自行车是越来越多了,真好!”
回到凉水塘,刚好还没天黑。
叶欣赶紧往坡上走,免得迟了,沈卓又下来等她。
回到上面,小院里已经飘满饭菜的香味,叶欣深深吸一口,肚子咕咕叫,连忙洗了手往灶房走,“是不是可以吃了?肚子好饿!来回走一趟真费劲,我要吃两碗!”
沈卓正盛菜,见她回来也松口气:“可以了,快坐下吧。”
空间地块里, 叶欣按计划摘药材,空出地来种棉花。
一包种子种不满一亩地,她也不急, 一边挖药材, 一边种棉花,一边晾晒药材。
种完了, 也不过才一个角落而已。
浇浇水, 接着挖药材, 叶欣准备把这块地都先出来,另外也把这些药材晾干拿去卖,添加一笔收入。
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十五这日中午, 沈卓拿了工资二十五元回来给叶欣。
叶欣没接,跟他说:“你下午拿去找木工师傅打桌子吧。”
去年刷墙的时候说了要做桌子,后来渐渐忘记了, 年底又没钱, 就搁置了, 现在才想起来。
她自己倒是无所谓,因为她不怎么在房间看书。毕竟是住在坡上,边上树多, 遮挡光线,屋里总归是有些暗的。她一向是进空间在木屋书房看, 或者出来在凉棚底下看,都亮堂。
因为自己不用,所以也就没急着, 沈卓估计在屋里看的, 只是他闷葫芦,也不说。要不是叶欣现在记起来, 估计他一直不提的。
沈卓听了她的话,点点头,“也行。”把钱又放回了口袋。
然后两人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商量这事。
沈卓道:“顺便再打两张凳子吧。两套书桌椅,咱们一人一套。”
叶欣觉得可以有,看看手底下这张已经充满岁月沧桑痕迹的饭桌,说:“要不再打两张大桌子?灶房一张,堂屋一张,都很旧了。现在咱们屋子弄好,这些家具也该慢慢做新的。也不差这一点钱。”
沈卓点头。饭桌确实很旧了,桌子腿都腐蚀了,得用一块木头垫着。堂屋那张更破,桌板都被虫子驻空了一个窟窿。
和她一起把家里各处都变成干净的、崭新的,这种感觉很好。
他说:“那再打一些和桌子配套的凳子?这儿的长条凳,旧的还能用,小凳子打几张。堂屋里的话,打两张太师椅,咱们有时候也坐坐。”
叶欣点头:“可以啊。你看着办吧。”又叮嘱道:“不知道一共要多少钱,你先去问问木工师傅,商量一下,二十五块定金总归是够的,剩下的等做好了再付。先让师傅打书桌椅,放到屋里能早点用,吃饭的和堂屋的倒是可以慢点,反正旧的还能将就。”
沈卓一一记下来。
下午叶欣是不下去了,沈卓要下去继续值班,索性早点下去。
路上他就在心里盘算着,打两张大圆桌,平时放灶房和堂屋,等到年底了,搬出来摆酒席也还算新的。
已经说好了年底结婚,这些都要准备好才行。
他这边没什么亲友,到时候最多就是请大队长小队长来,以及同在医疗站上岗的三个人;叶欣那边人也不多,就是那群知青,怎么也不会超过二十个的。也就是说,摆两桌,两张桌子足够了……
一边盘算一边走,不久到了木匠师傅家。
他见了师傅就直接报出来:要两张长方形的书桌,两张配套的椅子;然后两张吃饭的大圆桌,八条长板凳;再打两张太师椅,两张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