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贝尔古董店」为什么用骨折价出售,是在做慈善?
莫伦忽然想到?一件事,“「格鲁贝尔古董店」是奥威格鲁贝尔经营的?”
麦考夫:“是的,这家?店在八月被证实了出售假古董的丑闻。为了挽回客流损失,才有了促销式的清仓售货,让我捡漏了。”
“捡漏?”
莫伦怎么就不信呢?不是不信低价清仓甩卖的情况发?生,而是不信麦考夫恰好?经过那家?店。
她?当然记得在调查被害人阿布之死时,奥威说过什么。
——“阿布的缺点就是天性浪漫,福尔摩斯先?生,您肯定?懂的。”
结合语境,那不是善意调侃,而是对她?与麦考夫一起出现在调查现场的暗讽。
奥威即嘲笑麦考夫在假公济私,又完全否定?她?的调查能力。
莫伦找到?谋杀阿布的真凶,以实力证明奥威的错误认知。既然奥威没继续蹦跶,也懒得再多给?他眼神。
现在再回想,麦考夫在法国抓到?杜克后?他说去奥地利处一些个人私事。其实就是给?奥威带去一些出言不逊的教训,也让奥威安分一些。
莫伦看着麦考夫,“您真是去奥威的古董店捡漏?不是去教导奥威为人处世的道?”
麦考夫:“位卑如我,哪有本事教导别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只能为维护古董市场尽一份绵薄之力,匿名揭发?有人制造出售假古董。”
这话说得不能更谦逊。
麦考夫又说:“现在却被您猜到?了内情,还请您为我保密。两?具骸骨模型就当是我给?的您封口?费,您会笑纳的吧?”
莫伦找不到?不收的由了。
这不只是开?学礼物?,也是福尔摩斯先?生替她?出了一口?气,让奥威赔偿的精神损失费。
莫伦煞有介事地回应:“好?吧,看在封口?费的份上,我为您保密了。”
话音落下,两?人相视而笑出了声。
莫伦由衷赞美:“福尔摩斯先?生,干得漂亮。”
“您客气了。”
麦考夫不认为他是专程为莫伦去找奥威的麻烦,主要是为给?自己出气。福尔摩斯的品格不是随便谁都能踩一脚的。
“走一趟奥威古董店,我也给?自己选了几件便宜好?物?,那就不算浪费时间。”
麦考夫唤来男仆先?把大?盒子搬到?马车上,他再将莫伦送出了门。
此时,另一辆马车驶入蓓尔美尔街。
夏洛克望向车窗外,他一直有观察街景的习惯。
伦敦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小到?入秋后?树叶从哪一天开?始变黄,大?到?……
忽然眼神一凝。
上帝啊!他看到?了什么?!
伦敦发?生惊变了吗?!
二?十?米之外,麦考夫的家?门敞开?着,他正送一位女士走出大?门。
划重点:这位女士很眼熟,是在四月伦敦大?学展示会上见过的莫伦海勒。
谁能告诉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麦考夫也会有邀请到?家?中做客的朋友,还是一位女性朋友?
夏洛克第一次觉得脑袋有点不够用。哥哥与海勒小姐早就认识?自己没能成为幸运观众,不会与哥哥有一点关系吧?
麦考夫在家?门口?目送莫伦的马车远去。
突然,他觉得背后?一凉。
转身,正对上夏洛克的标准微笑脸。
麦考夫面不改色,没有一丝心虚。
他一本正经地问:“夏利,你这是准备明天逃课?”
夏洛克:!
先?发?制人,倒打一耙,颠倒黑白,瞒天过海。亲爱的哥哥,还有什么是你玩不转的?!
夏洛克迅速拍飞自己脑袋上的逃课黑锅。
他回伦敦回得直气壮,更有资格弄清与幸运观众失之交臂的真?相。
侦查讲究技巧。
夏洛克先给哥哥送上一波诚挚的祝福。
“感谢我不辞辛劳连夜回城的决定,才?能赶在第一时间?给您送上由?衷的祝福。真?为您高兴,您终于有了一位能邀请回家做客的朋友。”
麦考夫似乎不以为意,请人来家中做客只是一件寻常小事?,不必小题大?做。
“剑桥难道没能开拓你的视野?或许,你该像我一样去牛津,可以治一治你大?惊小怪的毛病。”
夏洛克闻言,反而用上了感叹词。
“哇哦!诶嘿!啊哈!我亲爱的哥哥,您的自我认知与事?实存在很?大?偏差。”
“如果对伦敦路人做一轮调查,评选伦敦十大?冷清住宅,您家一定榜上有名。
明明在伦敦最繁华的市中心,但仿佛冷寂到位于北极。您还?拒绝了爱斯基摩人成为您的邻居,更是冷到连北极熊也不敢靠近。”
夏洛克随手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现?在,有一位能令您驻足目送她远去的客人。于您来说?,这堪称伟大?的友谊。”
麦考夫强调:“我从不孤独。”
因此,多一位朋友不会改变什么,不会干扰他的性人生。
夏洛克挑眉:“您这样说?,反倒让我犹豫起来。我是否需要?祝您与海勒小姐的友谊长存呢?”
友谊长存,算是美好祝愿吗?
麦考夫拒绝回答,反而直接戳破弟弟拐弯抹角之下真?正?想?问的事?。
“夏利,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海勒小姐待人不偏不倚,处事?客观性。你没有被选中成为幸运观众,只因你不适合,与我和她是否相识无关。”
“是吗?”
夏洛克的疑心不减。
麦考夫不急不缓地说?:“你一定不会天真?地认为幸运观众是随机选择。你把求知若渴写在了脸上,难免不够平易近人,太坚持自我原则。选你登台等于选择变数,那不符合主讲人希望展会平顺进行的基本需求。”
这番说?明约等于变相夸奖。
求知若渴,让人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孜孜不倦地寻找答案。
不够平易近人,是不好糊弄,不会轻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配合演戏。
总结:不选你登台,只因你太聪明。
夏洛克神色平静,一脸“你尽管说?,我就随便听听”的模样。
他怎么可能被哥哥夸奖就高兴到找不到北。
绝对不可能。最多就是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今晚就算加餐鲱鱼罐头,也觉得那玩意香味四溢。
夏洛克:“好吧,我相信您的眼?光。您的朋友必与您一样处事?公正?、多谋善断,是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麦考夫微笑。
自己没有说?谎,只是运用了语言的艺术,懂得详略得当。
详:夸弟弟;略:隐去给莫伦使眼?色的动作。
当时已知莫伦99%不会选择夏洛克上台,他把最后1%的可能性掐灭。四舍五入,他与莫伦清清白白,没有做联手挖坑的事?。
麦考夫立刻切换话题,问:“这个时间?点来伦敦,你吃过晚餐了吗?”
夏洛克摇头:“还?没,让老汉姆做一份炸鱼薯条加蔬菜就行。”
炸鱼薯条+蔬菜,不能更普通的英式简餐,厨师老汉姆几乎能闭眼?烧好。
麦考夫不会不满足弟弟如此低的点菜需求。“不要?站在门口,去餐厅坐着等吧。”
夏洛克进门,不免有点遗憾。
可惜,今天来迟了。
如果早知道哥哥请人回家吃饭,即便逃课一小时也要?提前回城,亲眼?围观麦考夫交友记之约饭篇。
原谅他的好奇心,怪只怪那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话说?回来,哥哥与海勒小姐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两个人发展到哪一步了?友谊是坚如磐石?还?是若即若离?总不能是风一吹就散了吧?
夏洛克侧头看向哥哥,欲言又止。
想?问,是好奇本能在作祟。不问,是知道不该对情感琐事?投入太多关注。
麦考夫装作没看出弟弟的自我挣扎。
又想?到什么,眨了眨眼?。打?开柜子,取出刚收到的挑战版糖果盲盒。
“估计还有十五分钟上菜,你不如先吃颗糖。”
麦考夫把礼盒放到桌上,拆开系带蝴蝶结,示意弟弟随意选。
夏洛克看着刚被拆封的礼盒,其中每颗糖裹着一模一样的糖纸。“这是海勒小姐刚才?送您的?”
麦考夫点头。
夏洛克没有立刻伸手,不确定地问:“我吃,合适吗?”
麦考夫目光温和地回答:“这只是一份登门做客的礼节性小礼物。是谁给你的错觉,我会对一盒糖萌发荒唐的独占欲,不许第二个人触碰?”
夏洛克抱歉地笑了笑,是他想?多了。
单纯的友谊是不至于让麦考夫把一盒糖视若珍宝,不许第二个人触碰。
夏洛克选了一颗,剥开糖纸送到了嘴里。挺正?常的甜味,没有什么特?别。
糖果口味普通,他需要?想?一想?如何使用合适的语句,去客套性地感谢来自海勒小姐的礼物。
此时,突然口中一疼。
这颗硬糖的最外层融化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辣,太辣了!
比生吃红辣椒更刺激,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去表情管。
夏洛克努力保持镇定自若,表情还?是不免微微扭曲。
不好,眼?角似乎有了微湿的感觉,该不会被辣到哭了吧?
麦考夫似不解地看着弟弟的突然变脸。两秒后,才?后知后觉地说?:
“抱歉,我忘了这盒糖藏着一些小惊喜。生活需要?一些挑战,在亲自品尝之前,我们无法估测到每一颗糖果的真?实口味。”
夏洛克瞪圆眼?睛,对这番话是一个字也不信。
他的哥哥记忆力卓绝,怎么可能不小心忘了提前说?明重要?的吃糖注意事?项!
夏洛克只能咔嚓咔嚓地咬碎了糖果。长痛不如短痛,让这颗变态辣的糖被加速被吞到肚子里。
快跑下楼,去厨房倒了一杯牛奶,缓和嘴里残存辣味的刺激感。
他再返回餐桌时,把另一瓶牛奶稳稳地放在麦考夫身前。
“给您提前准备的,不用谢。既然是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想?来您也不会退缩。”
夏洛克微笑,示意麦考夫可以选一颗糖了。
自己是一定是被误伤,不信哥哥的运气能好到选到正?常甜味。
麦考夫随手挑了一颗。剥开糖纸,送入口中。
品尝到一股淡淡的青柠果香,略甜偏酸,像是初夏的滋味。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不需要?这瓶牛奶。”
麦考夫表示:“我挑到了青柠味,我想?多回味一下满嘴果香的滋味。”
夏洛克深吸一口气,不科学!怎么只有他被辣到?
忽然,灵光一闪。这是哥哥与海勒小姐变相地联手坑了他。
即便莫伦不在现?场也没有主观意愿,但她隔空与麦考夫制造出某种诡异的能量场。
夏洛克默默记下这个重要?发现?。
事?不过三,他绝不可能被坑第三次。
花园街6号。
莫伦拆箱,仔细观察来自麦考夫的开学礼物。
两具仿真?人体?骨骼标本使用陶土与天然树脂制作,没有发生某一根骨头被调换成人骨的诡异情况。
这就好。
莫伦暗暗松了一口气。
别怪她多疑,之前发生了鲨鱼吐人头与空降血腥热气球,那么从奥地利到英国的标本运输路上,有一定概率发生以真?换假的事?件。
现?在,确定无事?发生。
莫伦考虑起两具标本的去处。自己已不必通过标本牢记骨骼方位,还?是把它们转赠给学校。
本该以麦考夫的名义捐赠更合适,但不确定他是否想?留下真?名?之后再问问。
将?仿真?标本重新密封包装好,前往了书房。
今日?事?,今日?毕。
先白天课程的笔记,再去拳击室日?常训练腿脚。
沐浴后,在晾干头发的过程中,把一大?摞当天新闻报刊看完,了解英国与世界实时热点消息。
今天不只《泰晤士报》,《巴黎消息》、《柏林日?刊》也都报道了一则死刑消息。
帕尔默杜克这位星座连环杀人犯最终在法国巴黎受审被判绞刑,昨天是死刑执行日?。
说?来有些讽刺,他从埃维改姓杜克,但在杀人祭祀现?场依旧留下「PI」标示,那是帕尔默埃维的首字母缩写。
发生过的事?,总会影响一个人。有时,这种影响会是一生。
莫伦没有多作感叹,在她这里星座案件结束了。
非要?问有何影响,仅仅在速写本中添了一页素描。
画着一双深邃的灰色眼?睛,记录下了麦考夫在星空下的眼?神。
莫伦将?速写本藏入抽屉深处,取出了那本薄薄的人皮书。
距离上次入梦已过去了五个月,第三次梦境任务迟迟不来。
最初的人皮书却不只写了两则故事?,第三则是《亲爱的白月光》。
梦境任务是不会再出现?了吗?或是在酝酿一波大?的?
后天又是满月夜了。
寒风呼啸,明天就是十一月一日?。
美洲死亡森林边缘小镇非常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于此。
除了附近镇民,多是采药人、赏金猎人、医师、游吟诗人等等。
人们都在等明天的到来,那是三年一度的「开雾日?」。
顾名思义,那是一个雾气散开的日?子。
每三年一次,每次为期一个月,笼罩着死亡森林的黑色毒雾会迅速消退。
大?批冒险者在这一月进入森林去寻找他们需要?的资源。
美洲死亡森林的生态系统很?诡异。
三百年前,欧洲人第一次对它进行书面?记载。没人在这里见过活的动物,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某些植物极具药用价值,比如死人头骨上长出的地衣,它被视作治疗癫痫的特?效药。类似不同奇效的药材,分布在森林的不同角落。
平时,这片区域被成分不明的黑雾笼罩。人类无法在黑雾中滞留超过一小时,超时就会当场窒息暴毙。
只有三年一度的十一月,黑雾会莫名其妙地消散,给人趁机入林采药的机会。
因此,贵族出高价请勇士漂洋过海去美洲入林采集所需药材,也有药商有组织地收购死亡森林出产的特?别药材。
不过想?要?顺利完成采摘任务,不是避开黑雾就行了。
三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冒险者总结出了六条规则。只有全部遵守,才?能活着离开死亡森林。
第一,不要?在这里使用真?名。
第二,踏入森林方圆百里的一天内,必须佩戴上「白石面?具」。直至离开前,严禁摘下面?具,否则厄运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第三,每人进入死亡森林的总时长不能超过六十天,否则有窒息暴毙风险。
第四,孕妇严禁靠近森林,会导致胎儿畸变。
第五,凌晨0点~5点不要?在森林内逗留。及时返回森林小镇,否则有失踪风险。
第六,不要?迷信任何一条规则,死亡森林的危险性在不断进化。
莫伦在月圆夜入睡,她的意识再清醒时,来到了第三个通关任务《亲爱的白月光》。
本次故事?的人物关系比前两次都要?简单。
芬妮(化名)是采药人。时隔三年,她先后接了不同的雇主任务,两次进入死亡森林。
第一次,她顺手救了昏迷的医师卡伦(化名)。
把人从森林捎回小镇,让卡伦免去了零点后滞留森林的失踪风险。
短暂的半个月相处,芬妮与卡伦互生好感,但都没有更进一步。
三年后,芬妮再来到死亡森林。
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待满三十天后,她这辈子都不能再次入林。
她接下了一位公爵的委托,要?找「水晶骨」。
三百年以来,只被两个人找到过这种药材,据说?对软骨病有奇效。如果能完成委托,所得佣金会让她后半生不愁吃穿。
芬妮再次遇到卡伦,是对方先隔着面?具认出了她。
卡伦说?出了本次需要?采集的药材,他也是来找「水晶骨」。
这次相遇,除了积极采药,卡伦也开始热烈追求起芬妮。
三年分别,芬妮似一抹被他珍藏在心底的白月光。此次重遇,不愿再次错过。
芬妮被卡伦打?动了,但坏消息是她寻找了29天没找到「水晶骨」,而在最后一天发现?卡伦找到了他的那份。
她做了一个决定,在离开小镇的前夜,偷走了卡伦的「水晶骨」,过程中却让卡伦的白石面?具掉了。
面?具掉落,厄运会降临到那个人的身上。
芬妮离开后,隔天在路上听说?卡伦的后续消息。
昨天,卡伦死在了森林小镇,是走在路上突然窒息暴毙。
那让芬妮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选择自杀。
故事?到此为止,男女主角都死了。
莫伦本次的任务却不是找到「水晶骨」,也不是其他复杂内容,只有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活着。
呆在死亡森林的领域内,活到森林再次被迷雾包裹。即,还?有倒计时30天又9小时。
任务提示:非灵异类任务;任务失败,您将?在现?实中死去。
果不其然,五个月不见梦境任务,它再来就要?搞一波大?的。
莫伦盯着“活着”一词。
如果与前两次相同,这次任务还?是双人进入的话,来的还?是『M-冰淇淋』吗?
对方会不会成为卡伦,他的任务也是活着吗?或者,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是让他杀死卡伦的白月光——芬妮呢?
麦考夫在简陋的旅舍醒来,脸上佩戴着白石面?具。
刚刚接受了梦境任务,这次他成为医师卡伦。任务内容「为了避免卡伦死于白月光之手,你先下手为强,杀掉那个白月光」,期限是30天又9小时。
任务提示:非灵异类任务;任务失败,您将?在现?实中死亡。
麦考夫没有立刻起床。
第一时间?想?到一种可能,『M-蛋糕』是否再次进入了梦境世界?其角色该不会是卡伦的白月光吧?
第71章
想活着,远离诡异的死亡森林是最?好选择,通关要求却注明必须待在森林的领域范围内。
「领域」,该如何准确定义?
另外,通关任务第一次注明了「非灵异类任务」的提示。
这个提示能信吗?
莫伦保持高度怀疑,接受起本?轮角色芬妮的记忆。
与欧洲跨洋而?来的冒险者不同,芬妮在北美出生长大,今年25岁,生日是12月1日。
父母都?是采药人,也都?有过进入死亡森林的经验,两人在五年前先?后?病逝。
芬妮从小跟随双亲学习辨识草药,有着丰富的野外采摘药植经验,去?过北美的许多森林。
死亡森林与其他森林不同,它太?危险。常年弥散的黑色雾气,让闯入者迅速窒息死亡。
即便是在为期三十天?的「开雾日」,林中磁场混乱,无法使用指南针等定位设备。
富贵险中求。
这片诡异森林没有活着的动物,生长的植物却具备多种奇效。
三百年以来,一直有人试图移植培育森林植物,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冒险者,探索出了死亡森林的六大规则。
莫伦根据原主芬妮的记忆,构建了一张大致地图。
以死亡森林为中心,方圆百里都?是它的领域,是根据黑雾逸散来划定。
领域内没有定居者,但这些年以来生活在周围的村民在森林边缘地带陆续搭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小镇。
四镇平时空空荡荡,只有三年一次的「开雾日」,冒险者与周边常住民临时入住。
村民们运来日常生活物资,经营临时旅店、餐馆、杂货铺等。尽管货物售价远超市场同类商品,可冒险者们作为主要客户群体能够消费得起。
几乎无人抱怨临时小镇的高消费,村民们也是冒着风险来大赚一笔。
为期一个月的「开雾日」,死亡森林的黑雾虽然散去?,但仍有诡异危险发生。
六条规则的背后?是一条条人命。
第一条「不使用真名」与「第五条0点~5点不在森林内逗留,否则会有失踪风险」可以放在一起看。
早年传闻。
在深夜森林里会莫名响起呼唤冒险者姓名的声音。谁下?意识应答,谁就会莫名其妙地不见了。
第三条「每个人进入森林总时长不超过六十天?」,约等于每个人一生只有两次机会入林取宝。
直到芬妮上次进入森林,还是有人不遵守这条规定。
有过两次全身而?退经验的冒险者,自认为有点本?事挑战死亡森林,为了高额佣金第三次入林。无一例外,这样做的人都?窒息暴毙。
第四条不让孕妇入林,也是有着不低于一百起惨痛教训的实例。
有些女性冒险者入林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
她?们顺利离开森林后?,或生下?畸形婴儿?,或是所生育的婴儿?有严重先?天?疾病极易早夭。
第三条必须佩戴「白石面具」,据说森林亡魂有关。
在森林死去?的人,死后?亡灵被?禁锢在原地,每逢「开雾日」攻击活人。
只有佩戴由森林出产的白色石头制造的面具,才能避开亡灵带来的厄运。
以上,都?是原主芬妮上次冒险获知?的消息。
三年前,芬妮确实顺手救了医师卡伦,彼此间萌生了朦胧好感。
莫伦将原主的日常行事与故事梗概对比,却发现?一处违和的地方。
以芬妮自力更生的性格,她?凭着自己?的本?领赚钱,从来都?不偷不抢。
为什么会在故事结尾,像是换了个人,偷走恋人的任务所得?是「水晶骨」的利益太?诱人吗?
芬妮虽不富有,但也不穷困。
假如赚不到本?次巨额酬金,是不能立刻躺平,但远不至于到吃不起饭又?露宿街头的地步,只是继续普通打工人的生活。
是贪婪在一念之间改变了芬妮?才会让她?在得知?卡伦死讯后?愧疚自杀?
抑或,存在别的内情?
莫伦很?清楚故事梗概只能作为大致参考,前两次通关都?是发现?不为人知?的隐秘。
她?梳了芬妮的记忆,又?扫视一圈目前所在的旅舍客房。
四个小镇的旅舍的设计基本?一致。
所有房间都?自带盥洗室,以单人间为主,也有少量双人房。
不论是不是沿街的客房,窗户都?很?小,约一张A4纸的尺寸。即便是白天?,房内也无多少自然光,必须用煤气灯或蜡烛照明。
房间都带反锁装置。
门后都贴着六条生存守则的告示,同时标红一句「保管好你的钥匙,记得反锁门!」
走入盥洗室,墙上挂着半身镜。
镜子照出了「白石面具」的具体样式。
没有任何装饰与着色,是最?简单的石质面具。
贴脸的内面打磨抛光,外面工艺粗糙,摸上去?有明显的石质颗粒感。
它只能遮住上半张脸,让人露出鼻子与嘴巴,对进餐没有影响。
在左右边缘位置开凿了两个洞,穿上绳子,系带式地佩戴在头部?。
莫伦来回偏头,又?摸了摸面具的系带绳。
论上,这个面具戴到离开死亡森林领域,三十天?内不能摘下?。
它的绑带坚固吗?
冒险者之间发生冲突时,砍断面具绳,岂不是一种有效且致命的偷袭方式?
在故事梗概中,男主角卡伦的直接死因疑似是被?女主角芬妮碰落了面具,诱发不明原因的窒息而?死。
先?不提面具功效,就看一看它的价格。
人人都?要佩戴的白石面具,售价高达2个“死亡森林币”,而?仅限三十天?内使用。
死亡森林币,由森林周边村镇联合发行的临时货币。
类似去?赌场兑换筹码,筹码仅在赌场内使用。
死亡森林币的使用时间仅限在「开雾日」的一个月,使用范围仅在四个森林小镇。
冒险者住店、饮食、购买小镇供应的各种物资,必须使用死亡森林币。
因此,抵达小镇后?必须去?森林金银铺换钱。直至一个月的「开雾日」结束,离去?前再把森林币换回黄金或其他现?实流通货币。
兑换,肯定要收手续费,森林币的单笔兑换手续费是总金额的3%。
莫伦粗略估计了芬妮带来的任务经费,折合森林币50币。
森林币的购买力与19世纪70年代的英镑相近。
伦敦做苦力活的劳工一年只能赚到50英镑。在死亡森林小镇,这笔钱只能勉强凑合过一个月,足见这里的物价之高。
连一张没有多少工艺含量的面具也要高价2个森林币。
无奈,这种基本?防护工具,再贵也得买。
别指望面具降价,它的制作销售几乎被?周边原住民垄断了,与原材料的特殊性有关。
制作面具的白色石材来自死亡森林。白色石头离开森林一定范围之后?,它就会变成灰色石头。
曾有商人企图把白石运到外面批量生产面具。
为了掩饰白石发生了变色,在制作时把面具重新染成白色。佩戴了实际上“灰石”面具的冒险者,在那?一年全都?暴毙在死亡森林内。
造假面具事件曝光后?,人们认识到了白石的特殊性。
白石面具只能在死亡森林附近制作。不只是远离森林会让它变色,与人体接触过一段时间后?也变成灰色,届时不再具有防护效力。
莫伦仅从这些表面情况,已经能得出一个确凿结论——死亡森林,危机四伏,围绕着它的却都?是暴利生意。
断人钱财如同要人性命。
三百年的死亡森林探险已经形成了相应产业圈。如果死亡森林直接不存在了,很?多人都?得发狂。
“咳咳。”
莫伦假咳了两下?,一不小心就想把死亡森林彻底铲平。某种角度,那?是从根源上消除不让她?活着的威胁。
先?不考虑其他人的愿意,仅以常规操作方法来看,铲平森林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