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他姐团宠日常by冬日暖歌
冬日暖歌  发于:2025年01月21日

关灯
护眼

是他们想要的那种吗?

第139章 云泥之别
“此次谈判,我大清与鄂罗斯国,自东以贝加尔湖为界,自南以乌第河为界……”
畅春园,九经三事殿,端坐于众臣之上的康熙的右下首,御前太监总管梁九功正手捧圣旨,宣读大清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
而躬身站立在殿中的重臣们,饶是在今日的御门听政之前早已经听说了一部分相关的信息,但今日真正在朝堂上听到完整且准确的内容宣读,还是感觉整个人都听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因为这几乎意味着大清的疆土整整扩大了将近两千万公顷的面积啊,虽然也知道那些属于苦寒之地,于耕种和人们生存都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就算是那样,那也是实打实的成为了大清的地盘啊。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跟康熙原先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和无理取闹的要求简直一模一样!
这这这……当今圣上料事也太强了吧?
“至此,大清于鄂罗斯国,互不侵犯,永为同好!”
众人激动期间,梁九功终于念完了所有的条约内容,收齐了手里圣旨。
康熙这边,却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于是大臣们便也忍不住互相讨论起来。
“太好了,整整两千万啊!两千万公顷啊……”
“不止吧,具体的咱们还没有过去测量呢,说不准可不止两千万!”
“是啊是啊,这要是再迁些百姓过去,把那边的土地耕种起来,到时候何愁咱们大清不兴啊!”
“这简直跟皇上先前说的一模一样啊!皇上真是神了!”
“索相和佟相也很厉害啊,此次鄂罗斯人一败涂地,真是痛快,痛快极了!”
眼见着底下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康熙于是淡淡的瞥了一眼梁九功,梁九功立刻点点头,又上前一步出声道:“静!”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立刻收声并重新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众卿都听到了,此次我大清与沙俄的谈判,总算是在结束在了预料之中,我想,你们也发现了,这次谈判的结果,与朕先前居然把谈判的结果预料的分毫不差,想必你们都觉得朕料事如神吧?”
康熙一句话问出口,所有人心中一凛,随即下一息,众人齐齐俯身下拜,高声齐喊:
“皇上圣明——”
然而,这句歌功颂德的话一出口,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康熙,却并没有如以前那样用愉悦的声音做出回应,反倒是冷笑了一声。
这一下子让所有的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康熙也并没有让他们多等,几乎是立刻的,他直接高声斥道:“圣明?你们以为,这次谈判的胜利,仅仅是朕想胜利就胜利的吗?”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明白康熙发脾气的原因。
“这次谈判会有这样的成果,哪里是靠朕的料事如神,真正的原因,是事在人为!”
一句“事在人为”,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纷纷开始面面相觑,人群之中,只有知道些许真相的纳兰明珠和知道全部真相的张英没有任何的动作。
“朕……早在去岁沙俄之行没能成行的时候,就派了一队人马,前往了我大清与沙俄的边境提前探路,他们不足二十人,领了朕的密旨之后,轻装上阵,不惧风霜,一路走了快一年,最后才终于拿到了可以定下大清此次与沙俄边境线的决定性物件!”
康熙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环视了一下四周围的众臣。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张英的身上。
“敦复,你养了个好儿子啊。”
此言一出,众人忍不住哗然的同时,齐齐看向了平日里在朝堂上就以低调出名的张英。
康熙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是“责骂”,而不是夸奖,但当下这个时刻,再结合康熙话前话后的语境,所有人都听明白了,康熙刚才所说的派去“探路”的那一小队人马里面,领头的,应该就是张英的儿子!
而张英的儿子,据他们所知,老大张廷瓒,至今还在翰林院里面熬资历,翰林院里面的臣子们还经常见他,怎么的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去边境,那么皇上口中的儿子就只有张英那个才刚刚中举没多久,就在恩荣上闹出“抄袭”《洛神赋》风波的次子张廷玉了。
“微臣惶恐。”
张英在康熙点名之后,就立刻双手一打袖,整个人直接躬身跪了下来。
“诶~你惶恐什么?”
康熙摆摆手:“张廷玉能在弱冠之年,敢于就领着那么几个人,只身进入苦寒之地,最后不仅能平安到达尼布楚,还给咱们大清带去了谈判胜利的决定性证据,此子可堪大用啊!”
“承蒙圣上看中,犬子能为皇上效劳,能为大清出力,是犬子之荣,亦是犬子身为大清子民该有之责,然犬子年轻气盛,尚需磨砺,臣斗胆,还请圣上帮微臣严加管教,莫要让犬子心大,以至于将来试了分寸。”
张英让康熙帮忙管教儿子这话一出口,大家看向张英的目光变得更加新奇了。
毕竟他们可从来不知道,一向低调内敛的张英,这一次不仅儿子大出风头,连他自己都开始说出让皇上帮忙管教儿子这样的话了!
虽然说皇帝从某种说法上来讲,是为“天下万民之父”,但你也未免有点……太直白了吧?
“哦?这不仅不跟朕讨赏,还要让朕帮你管教儿子?”
果然,康熙也听得十分有趣,说话都带着调侃了。
随即调侃完,他不等张英再说什么,便摇头道:“敦复啊,你这样可不行,管教子女,要宽严相济,张廷玉既然此次为我大清立了功,还是几近于开疆拓土的大功劳,那朕就得赏!大大的赏!”
掷地有声的赏字说出口的时候,站立着的大臣堆中,有几个人立刻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他们暗暗的点了点头。
而龙椅之上,康熙说完了赏,眉头便又皱了起来:“不过朕也不能让你这个当父亲的以后不太好管教儿子,所这个赏,朕还得再斟酌斟酌……”
“启禀皇上,奴才有一个法,或可让皇上与张大人两全。”
就在康熙“为难之际”,人群中一个满臣忽然出声,这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位满人臣子的身上。
“托合齐?你能有什么两全之法?”
康熙的语气里带着玩味,但他一发话,就代表着他允许了托合齐的发言。
“禀皇上,奴才听闻,张大人的二子张廷玉,至今还未婚配,想必是此子自有一腔报国之心,无心婚配,如今既然已功成名就,皇上何不赏此子一桩婚事,成人之美,待此子顺利归家,岂不双喜临门,更加欢喜?”
托合齐发言结束的那一刻,朝堂之上,直接安静了一瞬。
康熙没有说话,张英也没有开口。
这时:“启禀皇上,奴才觉得托合齐大人的说法有失分寸了,向来咱们满人的婚事,由皇上定夺,此为常理,而汉人婚姻,历来是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圣上下旨,虽无不妥,但恐对满汉和谐造成影响啊……”
居然是纳兰明珠开口了。
“纳兰大人所言有理,但既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廷玉的婚事应与其他汉人没有什么干系吧,只要张大人同意,圣上只做牵线指婚,于满汉和谐应当无碍才是……”
“奴才觉得托合齐大人的提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满臣们居然开始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待到众人发觉康熙已经许久不出声,就连纳兰明珠也是只说了那么一席话,就不再言语之后,众人终于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敦复……张廷玉……居然没有婚配吗?”
康熙在众人安静下来之后,第一个问的,就是张英。
而垂着头的张英,在听到康熙问的这句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而是轻轻的闭了闭眼,随机睁开:“是,犬子……尚未婚配,但……并非像诸位大人所言,只是因为有一腔报国之心,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婚事,如此而已……”
“这倒是奇了。”
像是在自言自语一般,康熙的目光,从张英的身上,转移到了刚才“踊跃发言”的诸位满臣身上。
“这么好的苗子,直到过了弱冠,都一直没有合适的婚事……反观咱们八旗子弟……”
满臣们心中不禁一个咯噔。
“别说是出几个能看的好苗子了,这不足弱冠的之年,尚未出仕的,不思在家习武念书,反倒是天天出门斗鸡走狗,串花溜巷,惹是生非……”
一句句讽刺之余砸下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满人都缩起了脑袋。
康熙冷笑一声:“最后居然都能欺负到先皇、朕、以及阿哥公主的头上,这么一比,简直是连人家的一根脚指头都不如啊,众卿,惭愧与否?”
“奴才——有罪——”
在一群“扑啦啦”打袖声中,扑通扑通的跪地声响彻在了九经三事殿内,人群中不少儿子此刻被关在顺天府的满臣们忍不住的抬头擦汗,生怕康熙一个不高兴,把他们待在大牢里面的儿子统统拉出去砍了。
要知道“天子一怒,伏尸万里”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行了!”
康熙没好气的回应响起:“成日里的有罪有罪,你们要真知道自己有罪,就不会舔着脸站在朕的面前让朕看了心烦了!都下去吧,关于张廷玉的赏赐,押后再议!”
说罢,他一个甩袖起身,迈着四方步离开了九经三事殿。
这也代表着朝会到此为止。
“就……这么完了?”
澄心堂,宁澄澄听着胤礽绘声绘色给自己讲述的,朝堂之上关于张廷玉赏赐的廷议,听到最后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这帮满臣的未免……也有点太愚蠢了吧?
虽然早就已经明白,康熙当初之所以轻轻放过钮祜禄家,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趁机试探一下满人对康熙这个旗主的真正忠心程度,顺便让他们去想他想让他们想得“歪门邪道”,但宁澄澄真的没想到,他们居然就这么轻易上当了!
居然连一个想要“趁机捡漏”的都没有!
身为那个“漏”,说实话,宁澄澄是不知道该难过还是该庆幸。
可你要说他们蠢吧,他们又偏偏是能推动她与张廷玉婚事的唯一推手,因为如果康熙不让他们主动来推,那么将来,这些人就会是他们两个之间的最大阻力。
只是这想出来的推动的办法,真的……着实有点太低端了……
“怎么可能?”
胤礽看着眼中满是怀疑的宁澄澄,微笑着啜饮了一口茶:“他们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像这样逼着汗阿玛干一件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的办法,还是挺多的。”
说罢,他重新将茶碗放回桌案,然后用手指轻轻的敲击了一下桌面。
“姐姐且等着吧,后招马上就来了。”
胤礽这话说完后没多少日子,宁澄澄便听说,一场关于满族女子和汉族男人的婚事之争,被直接闹到了御前。

第140章 题外之案
“要说这索绰罗氏家的姑娘,那样貌是真的平平无奇,要不然,也不会在选秀的第一轮,就被撂了牌子。”
“那要照你这么说,那家的姑娘长得明明不够漂亮,又为什么还能让那李家的书生,着迷到茶饭不思,以致于后来忤逆长辈至死,让他亲叔叔把他告到公堂上去啊?”
“就是就是,现在啊,京城一带早就传开了,说是这索绰罗氏家的姑娘,那是狐狸大仙转世,专门下凡来迷惑男人的,只是咱们圣上有苍天保佑,这才让她刚进了紫禁城的门,就灰溜溜的被打发了出来,这才有了机会去祸害李家的。”
京城一个胡同口儿,剃头匠正在给一个客人剃头,一旁放着的长凳上,一群穿着棉制长袍,头上或是长着“草”,或是已经剃干净的人正聚在一起聊天,说的话题,也是正是近日里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的“书生忤逆大案”。
这书生来自京中一户普通的汉族人家,这家姓李,书生名李通海,惯常是街坊邻居口中的好儿孙,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李家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李通海读书尚算拔尖,所以一家子人都希望他能在来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中第,好让李家改换门庭。
然而大半个月前,李家却突然爆出了一桩“丑闻”,说是这李通海,竟把自己的祖父给生生气死了,就是因为只要他祖父一死,身为长子长孙,他就有至少三年的孝期,这么一来,先前他父母要给他选婚的事情,就可以作罢了。
当时此时传开之际,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都理解不了这李通海这么做的意义,后来众人才知道,这李通海倒也并不是不想成亲,而是他想成亲的人,不是他父母给他安排的人,而是一个出身满人的女子,名为索绰罗氏。
而说起这索绰罗氏家,他们家也并没有在朝中有什么一官半职,不过是普通的旗人而已,她父亲也是靠在满人官员的府邸中做事谋生的,不过就算是如此,索绰罗氏身为满人,该走的选秀流程一定会走,她的年龄比较恰当,于是便在合适的年纪入宫走了一边流程,然后因为外貌平平,就直接被撂了牌子。
于是索绰罗家便开始给女儿寻摸婚事。
只是两家人都没想到,在这个空档,只因为索绰罗家为了让女儿能排解一下选秀被撂牌子的郁气,随着女儿的意思让她多出门了几次之后,就让她遇见了李通海。
原本满女与汉男,本是不该有什么交际的,可是架不住索绰罗氏虽然样貌平平,却是个满人女儿家中的特例,她腹有诗书,在散心之际随口吟出几句诗来,这就引起了刚好去那里“采风”的李通海。
李通海本就不是以貌取人的,他欣赏的,正是索绰罗氏的才华,索绰罗氏也因此对李通海心有好感,所以即使知道不应该,还是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冒名汉女与李通海相互交流了几次。
而这几次之后,两个人便也互生爱慕了。
恰巧此时,李家提起了李通海的婚事,李通海便说自己心有所属,想要父母给自己说亲,李家听闻此女方的大概消息,心中虽然有些不满索绰罗氏“行为不端”,但还是随着儿子意愿去查了一下,这一查不要紧,发现索绰罗氏的真实身份之后,李家自然是坚决不同意。
毕竟满汉不通婚,这可是朝廷禁令所在啊,李家本本分分一辈子,还指着儿子改换门庭呢,怎么能因此而毁了一家子?
于是李家人跟儿子一说,让他立刻断了念想。
李通海一开始也不敢置信,还跑到索绰罗家去确认,待到真的拿到索绰罗氏的“道歉信”,李通海也明白了真相,明白了他与她之间的鸿沟所在。
可自那以后,李通海就开始茶饭不思,整日浑浑噩噩,是书也不念了,学也不上了,别说是考科举了,书院都要让他退学了!
李家一下子急了,就想着尽快给儿子安排一桩婚事,可是没几天,李家就传出了李家老爷子突然去世的噩耗,伴随着这噩耗而出的,还有李家老爷子是被自己的长孙生生气死的消息。
然后没过两天,李家的次子,也就是李通海的叔叔,就把李通海告上了衙门,说是他忤逆不孝,谋杀亲祖父。
此案一出,众人瞩目。
当然,众人也知道,李家叔叔把侄子告上公堂,自然有他的小心思,俗话说“烂船还有三斤钉”,何况李家不是烂船。
这李家老爷子一死,免不了要说起遗产问题,正常情况,李家叔叔是继承不了多少东西的,可要是李家长孙有了重大过失,那事情可就说不定了。
以上自然是大家在此案刚发生时议论的其中一点,不过随着顺天府对李通海“杀害”祖父动机的深挖,索绰罗氏的存在就被爆了出来。
遗产之争什么的,哪里有男女之间的“缠绵情爱”说起来更引人入胜啊,更何况这里面还牵涉到了一个更大的社会矛盾,那就是满汉之争,于是乎,这一桩“小小”的忤逆案件,就直接成为了全城热议的“大案、要案”。
更不用提,事到如今,据说已经发展到了究竟要不要开棺验尸的地步了!
“据说啊,那李书生的爹,在听到他弟弟说起要府衙大人开棺验尸的时候,直接仰天喊了一句‘索绰罗氏’,你害我李家不浅啊!’,然后,就直接晕了过去。”
本来是等着修理自己头上青青草地的男人说到此,抿着嘴狠狠咽了口吐沫润了润喉咙,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身边居然已经围了不少人,随即——
“然后呢,说啊!”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催促道。
“对啊对啊,晕了之后呢,死了吗?”
说八卦的男人:“……没有吧,我也不知道啊。”他双手一摊转头看向剃头匠,发现居然连剃头匠手里的刀都停了,立刻嚷嚷道,“喂喂喂,你倒是快点儿啊,这儿还等着有事儿呢!”
“哦,好的好的,马上马上!”听八卦听得入神的剃头匠赶紧回过神来收拾手里的“脑袋”,等一下好为下一位服务,而周围的人则是纷纷遗憾不已。
“嘁,话说一半,真不地道!”
说完,众人四散开来,各自去忙生活,而他们不知道,后续并非那说八卦的男人想知道就能知道的,因为此事,已经直接上达天听,被御史奏报到了康熙那里。
“也是……毕竟,这也是牵涉到咱们满人与汉人之间局势稳定的问题啊。”
荣妃的咸福宫里,听完三阿哥胤祉给自己“科普”的宫外最近的八卦,宁澄澄内心触动良多,忍不住感慨出声。
她今日本是前来给荣妃送生辰贺礼顺便找二公主果心聊天的,但刚好撞上两母女都不在,却遇上了前来请安的老三胤祉,没聊两句,就听闻了这样的消息。
“不止是这样啊!”听见宁澄澄为此事定了性,胤祉更来劲了,“大姐姐你不知道,这是忤逆啊,这可是关乎民生教化的大事啊,汗阿玛要是再不重视,这民间风气就坏了啊,到时候可是要乱了套的!”
宁澄澄:“……啊?……嗯……你说的是。”
她的回应有些心不在焉,因为她隐隐有一种担心,担心这是康熙或者是胤礽他们暗中操作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她与张廷玉的婚事,但要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再让一个本来不该牵扯到里面的人,背上了谋害长辈的罪名,还带累了另一个满族的姑娘……
那说实话,她就算是如今已经能看淡很多她以前看不淡的东西,也做不到完全无视别人的痛苦。
但从另一方面说,她又不愿意把康熙和胤礽想成那样,因为她觉得,他们就算是不知道她所有的秘密,也应该是懂得她的这份心思的才对……
“听说啊,如今汗阿玛已经让人去查咱们满人与汉人之间有过多少类似的纠纷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了,说是只有从大方向上,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那才是真的解决问题。”
宁澄澄闻言回过神来,诧异道:“你是说……这种事情还是还不少吗?”
“嗯呢!”胤祉点点头,“不过以往听说都是当事人闹自杀或者殉情的,又或者一群人斗殴争端的,谋害长辈的倒是头一遭……”
“那看来我们的民族融合做得也确实够差劲的……”
想起现代种花家的几十个民族大融合,宁澄澄喃喃自语,开始更多的明白康熙要促成她与张廷玉婚事的用意了,如果说既能成全她的心事,又能解决一桩大的社会矛盾,那么也许,她心里的那点不舒服,也就不重要了。
但是她还是直觉的认为,李家老爷子的死,并非康熙所为。
因为这种方式……真的是太低级了,反倒是更像是那群非常爱出昏招的满人们干的……
“嗯?大姐姐你说什么?”
宁澄澄说得太小声,胤祉有些听不清,于是微微凑近了一些,想要具体听一听,宁澄澄神色一正,淡定道:“没什么,我是说,毕竟是忤逆的大罪,我想那位李家老大,就算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名声,估计也会同意开棺验尸的吧。”
“那倒是。”胤祉的脸上也出现了唏嘘,“可要是真的查出来李家老爷子是被谋害的,那岂不是更可怕了?”
七日之后,天降圣旨,开棺验尸,而验尸的结果出来之后,发现李家老爷子,乃是突发疾病而亡。
李家老大当庭老泪纵横,但李家老二却直呼不可能,情急之下,更是直接爆出了自己所行的丑事。
于是……这桩“忤逆案”再次进入到了另一个让人惊呼连连的走向。

第141章 未来之愿
任谁也没有料想到,一场看似因为男女风月之事引起的所谓“忤逆”孙杀爷案,最终竟然演变成了因为想要谋夺遗产而蓄意策划的“杀父”案。
李家老爷子的确不是正常死亡,仵作是按着上司的意思,做出了假的验尸结果,随后,李家次子便因为不能相信事情的结果,最终自爆是他给李家老爷子的饮食中下了药,最终导致了他父亲的死亡。
而当问起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他不仅是次子,甚至于还是庶子,对于李家为数不多的遗产有觊觎之心。
奈何李家长子与长孙都无过错,遗产对于他这个庶子来说根本就是奢望,本来李家次子已经死心,直到他偶然听问了他人议论起家族长子长孙因为忤逆被府衙剥夺继承遗产的权利的案件,以及李通海与索绰罗氏之间的事情之后,因为深知满汉不通婚这条禁令,也明白李家老爷子与长子对索绰罗氏态度的李家次子,就暗中计划了这次阴谋。
他一面找人鼓动李通海继续坚持与索绰罗氏的感情,一面又在帮着他兄长和父亲坚持折腾李通海,最终在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在李家打杂的老妈子的手,直接送李老爷子一命归西,并且把李通海因为婚事“气死”老爷子的事情,宣扬了出去。
“你说……那李家次子,是偶然听说了那些以往被剥夺了继承遗产的长子长孙的先例事件……”
澄心堂里,完完整整听完胤礽对李家案件的解释,宁澄澄轻轻的重复了一遍刚才胤礽说的话的其中一条信息,随即,一旁的胤礽便明白了他的想法。
将手里一直在转动的玉石球稳稳停在手心,胤礽挑眉:“姐姐你是不是想说,这件事情并不是偶然?”
“难道你觉得是?”宁澄澄瞥他一眼,反问出声。
“姐姐你都不觉得是了,那身为你弟弟的我,怎么可能会跟李家次子一样那么蠢啊!”胤礽笑眯眯的回应,“这很明显,是他被人当鱼钓了啊。”
宁澄澄点点头赞同,随即又是一声叹息:“只是……可惜了索绰罗氏和那李书生了。”
她相信,在现如今的大清,诸如索绰罗氏和李通海这样的男女之情,绝对并非少数,只是这一遭,他们身边的人被人利用,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李家老爷子并非李通海,也不是索绰罗氏所杀,但对方却是通过这个漏洞,害死了男方的长辈,如此,即便是两家无冤无仇,也终归是有了这般大的隔阂,无论如何,他们之间也是再无可能了。
而那些个导致这个悲剧发生的,那些个在背后操纵的满人臣子,即使是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存在,那也是不可能被追究的。
除非康熙愿意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这个对朝堂的动荡影响太大了,可能性真的是小之又小。
“那也没办法,只能说,谁让他们在那些人眼里,只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呢?”
胤礽耸耸肩,表示遗憾,毕竟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强者可以决定弱者的一切。
“可是他们整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了什么?按照汗阿玛想法,他们不是应该……要推动满汉通婚吗?怎么的……反倒瞧着,像是在宣扬满汉通婚的坏处啊?”
到了这个时候,宁澄澄也懒得跟胤礽打哑谜了,干脆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满汉通婚的坏处?”胤礽眨眨眼,一时有些无语,“姐姐你在说什么啊?李通海和索绰罗氏可没有通婚啊!”
“啊?”宁澄澄这次是真的有些懵了。
这一次,胤礽干脆直接一伸手,一旁的何柱便立刻上前一步,抬手接过了他手里的那两颗玉球,而胤礽则是在手里没了东西之后,直接整了整身形,端正坐好之后,这才认真的跟宁澄澄解释道:“李家的这个案件,虽然最后定性的是因为李家次子想要谋夺遗产导致的弑父案,但究根问底,漏洞还是在满汉不通婚这条禁令上啊。”
宁澄澄:“……”
“你这理由好牵强……为什么不是遗产分配不公平上?”
这次轮到宁澄澄开始反驳胤礽了。
“照你这么说的意思,如果索绰罗氏是个汉女,那李家次子是不是就不会因为这件事弑父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男女都因为父母的反对最终导致了有缘无分,甚至于更大的悲剧,那可不是因为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原因啊。
“因为如果把理由归结到这上面的话,那就要触动太多人的利益了。”
胤礽忽然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宁澄澄一下子卡了壳。
是啊,满汉不通婚,也许只是大清朝一时的矛盾,朝廷这边可以一纸令下,废除这个禁令,到时候如果再遇上像李通海与索绰罗氏这样的,至少李家不会因为有禁令,所以就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可是这遗产分配上……
几千年来的长子继承制,那可不是一时能动得了的啊……
想到这儿,宁澄澄不由得看向了胤礽。
从另一方面上来说,皇位……不也是所谓的遗产的一种吗?
“再说了……”见宁澄澄有些怔怔的看向了自己刚刚才严肃起来胤礽又微笑起来,“要是真把事情扯到遗产分配上,那姐姐你和张廷玉之间,估计就完全没可能啦……”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