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月光她只想夺权by元余
元余  发于:2025年01月19日

关灯
护眼

抬头,却见施元夕黑漆漆的目光中,格外清明。
这些事情,她比谁都清楚。
不过……
魏昌宏自己也想不到吧,看似在他的控制下,活得战战兢兢的弱女子,却是射杀了他儿子的罪魁祸首。
这才刚刚开始呢,哪知道谁会笑到了最后呢?
和施元夕的猜测一样。
隔日一早,就听到了身边的同窗说,兵部侍郎被革职查办了,人被圈禁了起来。
说是圈禁,其实不过就是换个牢房让孙侍郎继续卖命。
物尽其用嘛,还直接杜绝了孙和外边的人联络的可能性,符合魏家做事的风格。
而自那日开始后,新火铳的图纸在整个京中疯传。
几乎到了人手一份的地步。
当初试水买图纸的人,在兵部出事后,直接嗅到了什么。
买家中有各方势力,也有商人。
还有不少观望的人,在听到了消息以后,到处去重金收购。
这东西施元夕本来传播得就很多,如此一来,便直接捂不住了。
短暂的几日内,莫说是那朝上如何了,就连国子监内,都有学子拿着那图纸分析。
施元夕听闻,魏太后在宫里发了极大的火,显然是被气得不轻。
朝上也不好受,那广郡王直接在早朝时,将图纸拿了出来,给文武百官探讨。
实际上就是为了给魏昌宏没脸。
而这般举动一出,京中更没有人在意施元夕了。
她是最初绘制出这图纸的人没错,可现在最重要的东西已经闹得满天飞了,那不管是谁所绘制,都不太重要了。
重要的是……谁能第一个还原出来。
各方势力都较着劲,想要做那第一个掏出新火铳的人。
进度参差不齐,但有一点大家都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这东西短时间内,暂时还没有办法投入使用。
这样一来,施元夕身上的压力更小了一些。
且因为孙侍郎的事,堵死了她进入兵部协助的路。
这些时日以来,魏家连个眼神都没有分给她。
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科举中。
春闱三年一次,每次都尤其重要。
而这一次春闱,在先帝驾崩后,又在局面混乱时,几大家族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魏家自然不可能避让。
只是朝中如何纷争不知,闹腾了数日后,终于定下来了本次的春闱主考官。
消息传到了县主府时,施元夕正在和张妈妈剥花生。
乐书兴冲冲地从外边进来,进门先喝了一口茶,随后才道:“小姐,春闱主考官定下了,您绝对想不到是谁!”
施元夕闻言,头都没抬,张嘴就道:“徐京何?”
乐书那满脸的兴奋,顿时就被她憋了回去。
她顶着张妈妈嘲笑的目光,不服气地道:“不是,您什么时候知道的?”
施元夕拍了拍手上的灰,逗她:“就这还用打听?”
这几日,京城学子间都快要闹开锅了。
这件事情刚提出来的时候,朝中就以徐京何资历太轻的理由,驳回了底下大臣的请命。
可架不住徐京何本人的官声实在是太好听了。
他本人就学识出众,远胜于现在的年轻官员,又有此前肃清国子监舞弊之风的政绩。
更为重要的是,他本人的资历虽然轻,可却得了那位当世大儒林老的赞赏。
加上江南徐氏确实桃李满天下。
魏家在国子监舞弊的事上,就已经失去了先机。
如今这等局面下,若是不顾一切地强行指定主考官,只会引来了更强烈的反扑。
……更为重要的是。
徐氏的水军,恰恰好在这几日捕获到了一批海贼。
国子监学子议论此事时,绝大部分没有将其联系在了一起。
但施元夕却觉得,世上绝对没有这么巧合的事。
徐京何抓住的哪是贼,这分明是抓住了魏家的什么把柄。
广郡王那边其实也不愿意让徐京何得了这个便宜,但架不住魏家率先同意了。
那朝上垂帘听政的太后都应承了,此事还有他们计较的份?
“……除了徐司业外,另点了两名官员陪同。”乐书将打听到的消息都一一告知了她。
这些消息,大部分都是乐书从王恒之书童那里得来的。
自来科举都是由礼部统一管理,王恒之的父亲王瑞平乃是现任的礼部尚书,对这些动向是尤其清楚的。
而乐书能够从书童那边得到了这么多的消息,自然是有王恒之的默许在。
否则的话,一个书童如何能够得知这么多重要的事情,还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乐书。
施元夕顺手抓了把瓜子吃。
主考官是徐京何,那另外两个人,就只能是谢、魏两家的了。
但多插进来两个人也没有用。
主要的决策权,还在主考官的手中。
春闱主考官的身份实在是过分重要。
主考官的偏好,甚至一度关系到了底下考生的成绩。
所以在春闱以前,会有非常多的人拐弯抹角地去打探主考官的喜好,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而放在了这朝中混乱的关系上,就是徐京何上位,会直接阻挡了魏家全部的计划。
不清楚他和谢家有没有来往,总归魏家的人,不会在他的手里讨到了任何的好处。
乐书和张妈妈不了解朝中局势,施元夕却是已经能够窥探到了不少内容。
她轻扬起眉头。
按照魏家的德性,应当不会这么轻易地就将位置让出去了才是。
刚这么想着,外边就来了人。
门房的人前来通传,说是宫里来了位公公,说太后要见施元夕。
施元夕轻挑眉,没想到她也成为了这些事情里重要的棋子了。
她换了身衣服,和宫里来的人一起入了宫。
在慈宁宫见到了魏太后以后,对方却没有跟她多言,而是直接让底下的人递了一个厚厚的信封给她。
施元夕接过了东西,仔细看了下。
信封外边印着火漆,除此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
她抬头,看向了魏太后。
就见魏太后一双眼睛直直地看着她,随后道:“这是春闱试题。”
不等施元夕反应过来,她直接吩咐道:“你在国子监内,更好行事,哀家要你尽快将这个东西,放到了徐京何身边。”
“他寻常在国子监内用的房间也好,他的马车上,甚至是国子监的议事处都行。”魏太后面无表情地看着她:“但要尽快,听明白了吗?”
她没有给施元夕留有半分余地,甚至没有给她拒绝的机会。
这就是个必须要完成的指令。
她表露在了面上的不耐,在提醒着施元夕,一旦她拒绝了,那么该死的人,就会变成她了。
施元夕看了眼手里的东西,轻声道:“是。”
魏太后见她这般识相,脸上的表情终于是好看了几分。
“去吧,今日入宫之事乃是机密,除了哀家身边的人,不会有人知道。”她抬手轻挥了下,姿态格外随意,如同打发了一只不起眼的麻雀一般。
施元夕垂眸,掩住了眸中的情绪,直接出了宫。
回 到府中后,天色已黑,她坐在了点着油灯的桌案背后,面前摆着的,就是那一份密封起来的信件。
影三悄无声息地出现,他已经从施元夕这边得知了此事。
刚才离开,就是让人去查探出题者了。
影三看着施元夕的侧脸,低声问道:“主子可要按照魏太后的吩咐去办?”
这个节骨眼上,魏太后给施元夕下了死令,让她去将这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塞到了徐京何身侧,能是什么好事?
必然是打算在春闱以前,栽赃陷害徐京何了。
大梁律令规定,主考官在开考以前,是不能率先接触到了试题的。
否则视为违规。
且沾上了这等事,徐京何的官声,也不免会受到了影响。
可比较起来,施元夕此刻才是真正地难做。
摆在了她面前的,全部都是死局。
要么,按照魏太后的吩咐,把东西塞给了徐京何。
事情一旦败露,或者说是揭发出来后,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二则,是她不按照命令行事,那魏太后想要怎么惩治她,或是逼迫她短时间内再做出一把火铳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三则,也对应了此前孙侍郎的那件事,就是这份试题再次从她的手里边流出,那她也同样是死路一条。
此番入宫,太后只见了施元夕一个人,也只给了她这个东西,一旦再出现泄露之事,都不需要什么流程了,直接就可以治她的死罪。
魏家将她利用得无比彻底,且还拿她对付最为主要的政敌。
这般手段,实在是脏。
“自然是按照太后的吩咐去做了。”施元夕好整以暇地看着手里的信件。
影三微顿,却也觉得这是目前局面下,所能走的最好办法了。
但施元夕接下来的吩咐,就是他怎么都没想到的了。
把事情都交代给了影三,施元夕都没有犹豫,早早地回到了房间中,熄灯睡了。
次日一早。
施元夕抵达了讲堂后,就感觉有一道目光不断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她晋升到了甲四级以后,和这边的学子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魏太后刚吩咐了她做事,便有人时时刻刻盯着她了。
施元夕微不可觉地勾了勾唇,什么都没表现出来,照旧看自己的书。
一直等到了上午授课结束,李谓照常叫她去饭堂吃饭,她却道:“你们先去吧。”
旁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一道目光却始终落到了她的身上。
魏家不仅逼迫她行事,还毫不掩饰监视她的事情。
目的就是为了让她尽快办成这件事。
所以施元夕毫不犹豫地道:“我正好有些个问题,想要去请教一下徐司业。”
果然,徐司业三个字一说出了口,对方就收回了目光。
施元夕起身,但却什么东西都没拿,直接出了甲四级讲堂,去了甲等院后边的官员议事处。
这个时间点,徐京何并不在这边。
管理议事处的官员见状,就让她先在这边等候片刻。
施元夕应了,此后那个官员也被人给叫走了。
整个办事处安静了下来,只留下了施元夕一个人。
她推开门,进了徐京何的房间内。
只是时间不凑巧,施元夕刚一入内,徐京何就从另外一条小径上,直接绕到了议事处。
他手上沾了些墨汁,是以没有任何停留,径直进了房间中。
刚推开了房间的大门,就看见施元夕坐在了不远处的椅子上,回身看他。
“见过徐司业。”施元夕起身,不疾不徐地道:“学生有一份大礼,想要送给司业。”

徐京何抬眸,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他走到了铜盆前站定,清洗着手上的墨汁,淡声道:“你有何事,说罢。”
春闱特殊时期,未经通传进入议事处的,一律视作别有用心。
这等规矩她不是不懂,却还是候在了这边,必然就是有话要说了。
徐京何擦干了手上的水渍,抬眸与她对视。
“今日来得匆忙,连午饭都未曾用过。”施元夕却是笑道:“学生想先向司业讨盏茶喝。”
徐京何微顿,轻声吩咐外边的小厮:“沏一壶金陵刚送来的新茶。”
他视线落在了她清瘦的面庞上,随后又补上了一句:“再送两碟茶点过来。”
“是。”小厮领命退了下去,很快送了一壶热茶和两碟精致的点心进来。
那茶点一碟不过五个,每个都只有婴孩的拳头大,造型清雅。
甜而不腻,入口后满口留香。
施元夕轻挑眉,不愧是财大气粗的江南徐氏,连一道点心都做得如此考究。
她上来就故弄玄虚,然后又吊着人的胃口不说话,反而慢悠悠地吃起了点心。
换了个急性情的人,比如何昱华那样的性子,只怕当场就要和她发作。
可徐京何却稳坐如山,甚至当她不存在一般,自顾自地看起了手里的卷宗来了。
临近春闱,他这个主考官正是在忙碌的时候,也顾不得面前的人。
而施元夕这番做派,倒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在拖延时间。
今日她难得带上了乐书和阿拓两个人,乐书随同她进了国子监,阿拓则是留在了外边。
入国子监以前,她就交代过他们两个人,只要她进了国子监的议事处,就让乐书去通知阿拓。
打着替她拿东西的名义,实际上是在给暗处的影三传递信号,影三看到了乐书出现后,自然就知道可以行动了,不需要再另行吩咐。
影三的脚程再快,这来回一趟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所以她才会要吃要喝,以此来拖延时间。
可就算是再怎么磨蹭,手边的两碟点心总会有吃完的时候。
施元夕再次拿起点心时,前边端坐着的人已经开了口:“你所准备的大礼,是需要进了这个门才能拿到吗?”
施元夕抬头,看见那人仍旧是刚才那副模样,甚至连头都没有抬起来。
像是徐京何这样的人,是最为不好糊弄的,手边还不知道有多少眼线,掌控着她的一举一动,既是这样,施元夕索性放下了手中的点心,开口就道:
“徐司业对京中的事情了如指掌,既是如此,昨日太后宣召学生入宫的事,司业应当也是清楚的吧?”
这番话一出,徐京何终于是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隔着一张宽大的桌案,与施元夕遥遥对视。
他没有发问,施元夕却直接道:“太后想让我将春闱试题藏在徐司业的房间内,或是想方设法,将东西留在了司业身上。”
议事处骤然安静了下来。
自施元夕出现以后,便迅速隐匿到了附近的徐家暗卫一时都懵了。
这么大的事情,是可以这么随随便便就说出口的吗?
她就不怕魏太后知道了以后,直接降罪于她!?
徐京何眼眸发沉,问她:“你的选择呢?”
在担任上了主考官以后,徐京何身边的检查是尤其严苛的,今日施元夕哪怕是未经通传留在了这边,一旦她离开了以后,一直在附近监视着的暗卫,都会亲自将整个房间,还有她停留过的所有地方探查一遍。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其实她都没有下手的可能性。
这事施元夕心里也是清楚的。
魏家也清楚,连带着今日监视她的那个人,都不认为她能一次得手。
施元夕平静地道:“这不是显而易见吗?如若我真的想依照太后的吩咐行事,就不该在徐司业的面前说这样的话才是。”
徐京何只看着她:“既是如此,试题呢?”
施元夕:“今日并未带在身上。”
事实上他们都清楚,她手里的这一份试题,是万不可泄露出来的。
目前魏太后只见过了施元夕,一旦试题外泄,那魏家势必是不会放过她的。
“没有试题,如何还能称得上大礼?”徐京何亦是情绪平和地与她对视。
是这样没错。
施元夕如今得要在徐京何与太后中做出一个选择,选择徐京何的话,仅是告知这件事情是没有作用的,她需要将确切的证据,也就是那份牵涉重大的试题,直接交到了徐京何的手里。
有了那个东西在手中,徐京何行事就会便利许多。
而且以徐京何的能耐,想要在魏太后的面前保住她,亦或者是用些什么别的办法来给她遮掩,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了她要与徐京何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去做的事。
只可惜,施元夕压根就没有想过与之合作。
魏昌宏是财狼虎豹,徐京何这边,就不会是龙潭虎穴了?
可不见得。
施元夕也不喜欢这种被动挨打的感觉,她更想要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不过,虽不能合作,徐京何这个人却是格外好用的。
今日施元夕但凡换一个人,在她提出了这等事,却没有掏出真切的证据来,对方还清楚地知道她射杀了魏青行的事,只怕早已经拿此事来威胁她了。
徐京何却对那日发生的事情只字不提。
“如何算不上?”施元夕勾了勾唇,起身道:“这个时间点,大礼也该到了才是。”
她话音刚落,就看见一批人疾步匆匆,面带惊慌之色,仓皇失措地进了这议事处中。
同一时间的慈宁宫中。
魏太后正漫不经心地给新发出来的花儿修剪着枝丫,她手里握有一把纯金打造的剪子。
那价值连城的兰草,被随意摆放在了一边,倒是那盆刚刚才从花房里摆出来的山茶花,被摆到了最为向阳的位置上。
这山茶花开放得极好,顶上的花朵红艳艳的,远远一看,像是火一般绚烂。
魏太后漫不经心地看着,抬手却将那朵开放得最好,也是所有花里最大的一朵花直接剪掉。
咔、嚓。
剪子发出了轻脆的声响后,花儿应声落下。
旁边伺候的宫人心头一紧,慌忙将头垂了下去。
魏太后将那朵剪下来的山茶花放在了手里,端详了几眼,随后声色冷凉地道:“不过才刚刚入了春罢了,何至于开得这般灿烂。”
“到底是些低贱之花。”她抬手,随手将花枝扔给了边上的宫人,道:“赏你了。”
宫人忙道:“奴婢谢太后赏赐。”
边上的官员见状,缓步上前,接过了宫人的活,一边轻声道:“国子监内的人已经传来了消息,说是那施元夕去了官员议事处。”
官员小心地看着魏太后面上的神色:“需得要派人看着她吗?”
魏太后闻言嗤笑:“看?怎么看?你们的人连徐京何的房间都进不去,还想去那边监视人?”
那官员闻言,忙低垂下头,不敢搭话。
这些事情不是他不想干,而是徐京何这些时日,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国子监,魏家安插进去的人,能用的不能用的,俱都被清扫了大片出来。
里边还剩下的几个,是连徐京何的身都近不了,更别谈监视了。
如今那国子监的议事处,已经完全成为了他们触及不到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事情都受到了那徐京何的钳制。
魏太后懒得再骂他,只冷声道:“不必监视了,底下的人来报,她今日入国子监,连试题都没有带上,能做成什么事?”
县主之位是太后封的,县主府上必然有魏家的人。
想要知道些什么事情,也不是件太难的事。
“这般紧要的关头上,她最好是不要露怯了才是,否则的话……”魏太后神情冷冽,无用之人还留着做什么?
“让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官员闻言忙道:“已经打听过了,从昨日施元夕离开,到今日为止,都没有听到试题外泄之事。”
此前黑市泄露图纸一事上,魏家始终对施元夕抱有怀疑。
这次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去办,也有试探之意。
思及此处,那官员扫了眼魏太后面上的表情,方才问道:“……此人投至太后门下时日尚浅,将这般重要的事情交给了她,可是有些不妥?”
顶着太后阴沉的目光,他头皮发麻,却仍旧是道:“她到底是国子监生,如若此番不想要开罪了那徐京何,直接将此事告知了徐京何,或者是真的将试题泄露了出去,只怕后患无穷啊娘娘。”
魏太后闻言只是冷笑。
这般明显的事,还用得着他来提醒?
用施元夕这一步棋,确实是不如其他的稳妥。
尤其是试题如果真的在科考前泄露了,别说是徐京何了,整个朝野都会为之震荡。
施元夕不知深浅,便是完全背叛了魏家,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可魏太后仍旧给出了这样的吩咐,便是因为在这试题一项上,魏家本来就无所谓。
本次负责出题的,乃是翰林院。
如今大半个翰林院都归属于魏家门下,不管是谁出题,又是什么样的题,都逃不过了魏家的监视。
但翰林院里,仍旧留有了一些一根筋的官员。
这些臣子,绝大部分都是淮康帝时期留下来的老臣,迂腐不化,还屡次跳出来与魏家作对。
魏太后之所以能够忍耐这些人这么久,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投入谢家或者是徐家门下。
也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纯臣。
可留着他们,始终都是魏家心头的一根刺。
旁的不说,就拿除夕夜册封魏昌宏为太师的圣旨来说,里边有几个人顽固不化,多番阻拦。
导致那道圣旨延缓了许久,一直到徐京何抓住了魏家的把柄后,才得以现世。
徐京何背后有江南徐氏,这些迂腐的老翰林可没有。
整个翰林院中,如今还有着实权,占着位子的老东西,一共有三人。
本次科考的出题人,就是这三个翰林。
此三人学识渊博,又有着翰林学士之名,无论官声地位都足以成为科举的出题人。
本次拟定他们来做科举的出题人,也是魏家默许的。
魏家为什么默许?
自然是为了拿他们三人的项上人头了。
施元夕若真的不可信,那就更好办了。
魏太后可以立即抄了她的家,将她如同孙侍郎一般软禁起来,再借用这次泄露科举试题的罪过,直接将这三个碍眼的老东西杀了。
岂不是一举数得?
可这样的话,魏太后是不会告知底下的人的。
上位者行事,不必事事与下边的人解释,就让他们去猜,去互相埋怨嫉恨,永远都摸不清楚他们的心思,才是最好的。
那官员见魏太后气定神闲地修剪着花枝,神色微顿,却也知道点到即止,有些个话,今日是不能再问了。
偏就在这个时候,魏太后身边伺候的大太监,在这初春的日头里,顶着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见得这名官员在太后身边,也顾不得许多,只擦了擦额上的汗,便躬身道:“娘娘,出事了!”
可不就是出事了。
国子监内,施元夕坐在了旁边,神色自若地听着那礼部官员的话,轻抿了一口茶。
昨日,她从宫里拿到了那份试题后,就一直在想。
这么重要的事情,魏家怎么会交给她来办?
黑市的事情,魏太后和魏昌宏明面上不显,可私底下一定会对她有所猜忌,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她,就不怕她反水吗?
此事一直到了她回到了府中,听完了影三从郑奇明那边带回来的消息后,便直接得到了解答。
魏家做梦都想不到,施元夕并非是身后无人,且她现在能用的人,偏偏就在这至关重要的翰林院中。
郑奇明在翰林院早已经没有了实权,但只是打探一些消息的话,他亦是有着自己的门道的。
尤其是翰林院原先的那群老臣都尤其尊敬他,也与他私交甚好。
科考出题人,按照往常大梁律令,在春闱放榜以前,是不能够对外公布的。
知晓这件事情的人,只有翰林院的官员。
秉承着一切保密的原则,官员自己也不会主动惹祸上身。
往常担上这件事的官员,都会尤其谨慎。
郑奇明会知道,并不是他们主动告知了他,而是他与其中一位官员来往甚密,对方在春闱之前,突然闭门不出,对外称自己身体抱恙。
他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如若这还看不明白,也就白瞎了这三朝老臣的名号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奇明带给了施元夕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负责本次科举出题的翰林,并非是魏家的人。
朝上的人都知道,翰林院乃是魏家的天下。
除夕夜那道大臣们都不知道的圣旨,就是最好的佐证。
这几位老臣能够熬到了如今,也不过是依靠着一口硬气在支撑着。
而且,这些官员跟京城其他人,如谢家、徐京何等都没有关系。
就是淮康帝留下来的忠臣。
这样的立场,再加上了魏家这样随意的安排,施元夕几乎立即就明白了过来。
魏家不只是要借着她的手,去除掉徐京何这个主考官,甚至还希望她将试题直接泄露出去。
科考漏题,这可是死罪。
一旦泄露出去,无论何等情况,不管是谁泄露的,出题人都免不了一死。
试题流出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对方如何争辩,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就必然要上断头台,否则要如何向天下学子交代?
魏家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局势了,魏昌宏的眼里甚至容不得半点的反驳。
逆他者死。
这就是他给那些效忠了大梁一辈子的老臣最后的路。
兔死狗烹,郑奇明昨夜知晓这件事情后,几乎一夜都不能安睡。
他身处在了翰林院,也唯有他最为清楚,那些个老臣究竟在用什么样的想法与魏家抵抗。
强权之下,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
这实在不该啊!
他们兢兢业业多年,半生清苦,到了最后,却得要背负着天下读书人的骂名而去死。
比之死,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必然是这泼到了身上的脏水。
郑奇明无法对这件事情视若无睹,天蒙蒙亮时,他便已经起身,打算去见昔日的好友。
没想到刚打开门,就见到了影三。
听到影三所说的话时,郑奇明心中格外震撼。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施元夕竟是给出来了这么一个解决的办法。
……当初周瑛选择了她时,郑奇明有过的怀疑和不理解,在这一刻,终究是烟消云散。
此等人物,莫说只是身为女子,便是再有什么别的问题,也该伫立在了朝堂之上。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