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她喝完手里的咖啡,去隔壁店里买了个摆件,这才拎着两袋子东西离开。
薛诗琪卖完摆件回来,笑着伸手跟唐园击掌:“开门大吉!”
“全靠你,要不是因为你,还没有这桩生意,”唐园跟她重重击了个掌,“有你这样的朋友我真是太幸运了。”
“我也一样啊,你在我隔壁开店,我还能免费喝咖啡呢,”薛诗琪说着,看向店里,“不过店里还是空了,我可以买几个小桌子小凳子吗?以后要是有客人来,可以坐着喝咖啡聊天。”
“可以啊,都依你,回头你把单子给我就行。”既然之后还要薛诗琪看店,自然是要符合她的审美,唐园只负责出钱。
开门红之后,之后又来了几个客人,这次的客人不是冲着薛诗琪的手工店来的,而是看到了咖啡店的牌子,进门看咖啡豆。
大概是店里的装修确实吸引人,都在店里转了几圈,走的时候手里也没有空着,买的最少的人都带走了两罐咖啡豆。
几单生意下来,一共卖出差不多三斤咖啡豆。
咖啡豆48块钱一斤,近三斤咖啡豆能入账140多块钱。
这还只是第一天,之后店里生意稳定下来,能有回头客,只要一天能卖出六斤咖啡豆,每个月就有上万的收入。
旁人看来这是收入,但在她看来这就是纯利润,毕竟她收购咖啡豆的价格确实低,哪怕两边有汇率差,她也总习惯性忽略不计,总归她是能赚的。
咖啡店正式开业,薛妈妈在傍晚过来,特地叫人送了两个花篮。
之后从薛诗琪口中听说她要兼着看咖啡店,也没觉得不好,只说以后再来,多了一个能够坐着喝东西的地方确实不错。
唐园见薛妈妈是这样的反应,心里也松了口气。
她看向薛妈妈,注意到她的目光一直在薛佳琪身上,看着正在低头安静给她做咖啡的薛佳琪,眼中满是欣赏。
薛诗琪做好咖啡,送到薛妈妈手边,她眼中的欣赏便成了浓浓的笑意。
“妈咪,我亲手做的咖啡,你一定要好好品尝哦。”
“我女儿做的咖啡,一定很好喝,你爹地还没有喝过呢,”薛妈妈接过咖啡,喝了一口后再次夸赞,“真的不错,我女儿就是有天赋,第一次做咖啡就能做这么好,太厉害了。”
“妈咪喜欢就好,我特地按妈咪的口味调的呢,等以后有时间,我再给爹地做,”薛诗琪坐在薛妈妈身边,“好开心,以后我闲了还能做咖啡,就不会那么无聊啦。”
“嗯,这样好。”薛妈妈认真喝着手里的咖啡。
唐园看到母女俩的对话,明白了薛妈妈为什么不在意薛诗琪要看店的事,因为在她眼里,女儿的决定没有不好的,就算她觉得不好,也不会直接反驳,而是会想办法引导,比如说毛衣店,会引导她将普通款的毛衣交给别人去织,却不会直接说她织毛衣浪费时间。
这会儿薛诗琪虽然要多看一家店,但对她来说并没有费太多时间,还能打发时间自制咖啡,夏妈妈自然不会反对。
想着,她突然有些羡慕薛诗琪,她真是在宠爱中长大的孩子。
不过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她对自己现在的人生也很满意。
唐园没有打扰母女俩说话,走进店里,将刚刚卖掉咖啡豆的货架空隙补上。
价格标签贴在货架上,客人买走之后并不会有罐子上的价格痕迹,不管是对于爱买低价咖啡,还是对于爱买高价咖啡的都挺好。
前者买回去,罐子相对高档,会比较有面子,而后者买回去放在家里,不会让人看到价格,没有那么直白,同样也好。
两全其美。
第088章 悠然自得
咖啡店正式开业,唐园虽然不需要看店,但她并没有闲着,之后的一段时间除了做小钱包,就是看她在香江淘来的各种关于咖啡的书籍。
比如说如何将采摘下来的咖啡果变成咖啡豆,如何判定咖啡豆的品质,以及咖啡的制作方法等等。
好在这段时间卖咖啡不像之前卖茶叶那样,需要一天到晚在外头跑,她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咖啡的相关知识,既然开始做,那就往长远了做,毕竟她清楚知道,在之后很多年时间里,咖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而随着时间逐渐来到九月底,云省那边咖啡产品逐渐上升,咖啡豆便能持续不断供应,支撑咖啡店的生意。
多的咖啡豆她并没有急着销售,而是将它们存储在专门的容器里,按书上写的进行存储,这样等明年过了咖啡季,她依然能持续不断地出售咖啡。
唐园来到山顶,透过大门的缝隙看着门外的人。
对方正在将一袋子咖啡豆放在棚子里。
大概是因为村民们知道棚子需要一直用,这半年来陆陆续续修过改过,如今的棚子十分牢固,即便是下大雨的时候,也不会出现里面的东西被雨淋湿的情况。
现在已经是傍晚,天彻底黑下后上山不安全,村民们也都不会上山。
她稍微等了等,在对方放好东西,天色完全暗下后,才上前去,将袋子里的咖啡倒腾出来,直接称重,将钱放在原本的袋子里。
要走的时候,她的衣服被台子勾了一下,好在反应及时,没有勾出大洞来。
不过缝隙里有些衣服碎线,大概是有人上来放东西的时候,被勾掉的。
她想着刚才来的人的情况,拎着咖啡豆回屋,过了一会儿又拿出一个袋子,将之前出来的碎布料子装在袋子里。
这些碎布料子都是深色的,与目前内地不少人衣服的颜色相似,料子不大,且确实不大适合做小钱包,她本打算送给翁姑她们,左右数量不少,可以匀一匀分给这里的村民们。
袋子放下后,她没有看太多,回了屋里关上门。
第二天一早,村民按照惯例上来,一眼就看到了放在棚里的碎布和纸条,立即带着它们下山。
这样的事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纷纷好奇询问:“是给我们的吗?”
“多少钱?”
“不要钱,”村长大手一摆,“人家说了,这碎布都送给我们,你们谁要的,每人拿两块走。”
“真送我们了?”
“这可太好了,这碎布料子跟我家衣服颜色一样一样的。”
“哪里一样,你家衣服颜色都洗白了。”
“就是一样,没洗之前一样的。”
“好了好了,一样不一样都行,有料子能打补丁就好,你们拿吧,别忘了回头把袋子还回去,这大袋子可不能拿,”村长说着,要将手里的纸条放好之前,又看了看上头的字,“回头我教你们认几个字,这样万一有急事,你们好认识。”
打补丁不需要多大的料子,实在是料子不够大的,那就打两个,总比破洞衣服要好。
一袋子小碎布,很快就被村民们分干净,满意地回了家。
还有少数人则留下来分钱。
咖啡豆的数量确实是少,这会儿不像之前卖茶叶那样一家一家送上去,是全部混在一起送的,送之前拿到村长这里,由村长统计数量。
反正咖啡豆的价格固定,知道自家送了几斤,就能算出能拿到多少钱。
算完账,天色完全大亮,不少人家都拿了咖啡豆出来晾晒,即便眼下是丰收期,也不妨碍他们抽时间出来去采摘咖啡果。
收粮食固然重要,摘咖啡豆挣钱同样重要,大不了就是每天多干点活,不挣钱的活都要干,更何况挣钱的活,几乎所有忙忙碌碌的人家,脸上都笑容满面。
唐园是在这时候起的床。
开门洗漱之后,便搬着椅子坐在门口看书。
九月底的这时候,东北的温度已经降了下来,所以她偶尔会在早上的时候,故意在门口坐着,不然一直关着门,人家还以为她出事。
坐好之后,她自然分神出去,从香江的出租屋里,拎上一大袋小钱包出门。
郑蔓出去卖小钱包的生意如今几乎没什么太大的波动,运气好一天卖一百六十多,运气不好卖一百三四,比高峰期差一点,但平均下来也能有一百五左右。
她很满意这份工作,甚至表示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从唐园手里接过一大袋子小钱包。
不过今天,却是要打破这个“每天”了。
“原先的地方太小,白天都没有晒太阳的地方,我妹妹身体不好,医生说需要多晒太阳,昨天刚刚找到的新住处,”郑蔓高兴地跟唐园说找房子的情况,“房租贵一点,但地方环境比之前住的地方好多了,还有一个阳台可以晒太阳,等她身体再好一些,可以先在家里做些简单的手工活,以后我给她找个市场,可以让她坐着卖点东西。”
不一定是小钱包,也可以是别的东西。
郑蔓抬眸,眼里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我妹妹的身体已经好多了,这是我现在最开心的。”
“这很好啊,你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唐园也为她感到高兴。
“嗯,”郑蔓点头,高兴之余,也想着生意的事,“对了,之后你可以多给我一些小钱包,现在住的地方能放不少东西,环境也安全,你多给一天,就不用每天交接了。”
“那我每天给你两倍吧,大概三百个,”唐园说道,“至于安全问题,我教你一个办法……”
唐园把她自己的办法跟郑蔓说。
经过之前自己被偷的情况,她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把带进屋里的东西让大家看清楚,只有让某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不会再起疑心。
虽然郑蔓不像她,每次带回的都是碎布,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瞒天过海”。
至于碎布带回去怎么运出来,那也是容易的,每隔两天要交接的时候,她将碎布跟放在平常运小钱包的袋子里就好。
未必要做到十全十美,但得让人知道她每次带进带出的都不是值钱的东西才行。
郑蔓有武力值,她妹妹却没有,万一遇上白天闯空门的小偷,跟她妹妹起冲突,那也是很危险的事。
建议提出,郑蔓完全没有犹豫,立即点了头表示听她的话。
唐园便跟她约定好了傍晚见面的时间,到时候她会把装满了碎布的袋子拉过来,郑蔓带回家里去就好。
这是今天,之后郑蔓家里有碎布,她甚至可以每天出门前带着碎布装在袋子里,在当天没卖完的袋子里塞上碎布,只要表面是碎布就好。
方法有很多,但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两人谈了一会儿,确定了晚上见面的时间,郑蔓去卖小钱包,唐园则往咖啡店的方向过去。
这会儿咖啡店没人,薛诗琪正在低头给她自己做咖啡,唐园上前,笑着给自己讨了一杯,随后拎着装了咖啡豆的袋子进店,继续分装咖啡。
即便薛诗琪在咖啡店算是员工,但毕竟工资低,所以唐园有空还是会过来做些事,比如说补货,顺便店里的罐子和袋子等库存情况。
“咖啡好啦!”
“这就来。”唐园将手里的罐子放在货架对应位置上,收好装满了咖啡豆的袋子,走到制作台边,捧着咖啡出门,将咖啡放在两个铺子中间的小桌上。
九月底的香江不算太冷,若是晒太阳,还会比较热,这个位置有遮凉棚,坐着温度正适宜。
薛诗琪就坐在她对面,优雅地捧着咖啡抿了一口。
“看来你是真的很享受。”唐园也捧起咖啡,往小椅子的后背上靠了靠。
“当然啊,这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呢,”薛诗琪笑弯了眼,“说实话,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果这个时候还能来一杯咖啡,自然更好,这一切都是你帮我完成的。”
“我来之前,你不是也完成了吗?”唐园觉得手头的咖啡有点苦,低头给自己加了点牛奶。
“那没有,那时候忙啊,天天就想着店里没有货,没有生意,”薛诗琪长叹一声,想起如今的情况,很快高兴起来,“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我现在可以忙,也可以闲,还能继续把织毛线当成是乐趣,想的时候织一织,不想的时候就放下,坐在这边喝杯自己亲手调的咖啡,生活可太惬意了。”
“你这么说,我都羡慕你,”唐园加完了牛奶,喝了一口感觉刚刚好,捧着杯子喝咖啡,“等我多赚点钱,以后老了也要这样,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我相信你可以的,我妈咪都说你是很有冲劲的人,所以你迟早能做出成绩。”薛诗琪认真道。
“那你呢?你妈咪怎么说你?”唐园好奇问道。
薛诗琪愣了一下,随后笑开:“她说我这样也很好。”
“果然是薛阿姨会说的话,在她眼里,你就是最好的。”唐园觉得薛妈妈真是当妈妈的表率,哪怕肯定边上的人好,也绝不会打击自己的女儿,坚定认为自己的女儿特别好。
薛诗琪点头:“我也觉得我很好。”
两人相视一笑,唐园伸出手里的咖啡杯,与她碰了碰杯,两人就这样在清晨的店铺门口,在一众来来往往忙碌的行人中,悠然自得地喝着亲手调制的,最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
“哎,在呢。”
“这些给你,”屋外又只剩下翁姑一人,唐园直接将碎布在手里抓了一把,递给对方,“这些碎布翁姑拿回去,平常缝缝补补应该挺好用的。”
这要是在后世,她拿出一把碎布送人,人家得要说她瞧不起人,但这会儿翁姑看到,却是欣喜若狂,连忙拉开身上背着的包,让她将碎布丢进去:“谢谢你啊,你人可太好了。”
“只是一些碎布,能用到实处最好,”唐园笑道,“那翁姑你慢走,天色眼看着要晚了,走晚了怕是要摸黑。”
“是是,这天色晚的越来越早,这要是前些日子,我还能多做一个,”翁姑感慨着,话语中不免有些遗憾,“那我就先回了啊,你也回吧,不用送。”
唐园点头,目送翁姑离开,回头关了门,进了棚里看。
缝钱包不像刺绣那样细致,只要手上有功夫,哪怕摸黑也是能干的,这要是翁姑能把东西带回去,晚上她也能做。
不过天太黑也不好,她抬头环顾四周,看了一圈后进屋,拉开屋里的灯,寻找屋子里电线的位置。
到了冬天,天色会暗下来的不完全只是晚上,还有阴雨天的白日,沈文玉那边的废品站有点灯,卫婶在家绣花,屋里也有灯,就这里没有。
这会儿电线都是裸露在外的,要想光明正大出去找人帮着拉电线不大合适,但她可以去香江那边买电线和灯泡。
左右这边平时不会有外人进来,再将灯泡的位置放低一些,屋里的亮光就不会透出去。
就这样折腾了两天,第三天傍晚大家都走了之后,她便自己将电线拉了出去,将崭新的灯泡挂在工作台上方。
这会儿灯泡的亮度并不高,就算放在上方不远处也不会刺眼,能亮着总比摸黑要好。
装完灯泡的第二天,恰巧遇上阴雨天,天气阴沉沉的,外头黑,棚子里更黑。
做小钱包的人一个一个过来,虽然没有雨,但手里还拎着伞,跟唐园打招呼之后,便很快进了自己的小隔间里。
翁姑晚了第一人几步,过来的时候唐园正要开灯,见她来,还是先将她带进去,然后去屋子里开灯。
灯泡亮起,外头立即响起惊呼声。
“天黑,这样亮一些,你们不用管,做自己的事就行。”唐园站在门口跟来的两人说话。
之后剩下两人陆续过来,看到亮着的灯,同样忍不住惊呼。
唐园关上门,又说了一遍话,她们才没有再说什么。
外头的雨在这时候落下,砸在屋顶上,发出沉闷的声音,连带着屋里屋外比之前更暗了些,但隔间里亮了灯,昏暗之中又多多少少带上了几分温馨。
这棚子之前的主人搭着,平常就是住人的,跟寻常的屋子差不多,大多数地方都封的很好,就算下大雨,也不会出现漏雨的情况,就是雨水砸在屋顶的声音有些响。
唐园在里屋门口站了会儿,听着左右两边传来的剪布料的声音,再听着屋顶的雨声,感受到了岁月静好。
不过外头的雨实在是不小,她没多久就关上了门,去了没下雨的云省不知道什么村子的山顶。
走出屋子,她径直走到大门对面的棚子里,找到了一早就被放在这里的食物,这些食物是村民们的投喂,东西不多,就是一些山里的东西,蘑菇、果子、蔬菜,可能是云省这边物资丰富,也可能是村民们确实心善,她这个“疯子”的待遇极好,这几个月几乎没有断过档。
拿完东西,她回屋,从这边的屋子里拎了一袋子碎布进游戏空间,在游戏空间里进行分拣,选出适合做小钱包的碎布。
之后一段时间,她每天的生活恢复平静,小钱包的生意十分稳定,咖啡的生意从之前只能卖到六七斤,到后来熟客越来越多,又添了不少新客,平均每天至少能卖十斤,有的时候一天卖二十斤也是有的。
不过二十斤的数量不算太多,一人拿一斤,每天只有二十几个客人,加上手工店客人也不多,薛诗琪完全可以一个人同时管两家店。
进了十月中旬,店里的毛衣再次上架,沈文玉跟二姑的毛线活也重新回到毛衣上。
“我听说沪市那边的生活精致,这些毛衣没准是卖到沪市去的。”
“有可能,那边冬天来得慢,这时候我们都要穿棉衣了,那边还只需要穿一件单衣,毛衣都未必要那么早。”
“这不,都是薄的,这样的毛衣在咱们这儿,啥作用都没有。”
“好看啊,”二姑看了看手里的毛衣,“我要是年轻,我也穿这样漂亮的毛衣,哪怕不穿出去,在家里穿穿也是好的,这样好看的毛衣只买一件,花不了几个钱。”
“二姑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想法。”沈文玉抬头。
“这不是现在挣了钱么,”二姑笑呵呵道,“都说钱能解决不少问题,果不其然,能挣钱心情好,啥问题没有。”
沈文玉正要再说,看到不远处的来人:“小芳——”
“沈姐听到消息了吗?”唐园走进,眼里带着几分高兴。
“什么消息这么高兴?”沈文玉疑惑,“在地上捡钱了?”
“不是,”唐园压低声音,“恢复高考了,就是今天的消息,恢复高考,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高考,成为大学生了!”
“呀!还有这样的事?”沈文玉惊讶,连忙跟身旁的二姑说话,“二姑,你家隔壁不是有个孩子,眼看着马上要毕业,怕下乡去么,这要是高考考上,就不用下乡了啊!”
这两年陆续有许多知青回城,但政策不明朗,经过以前的事,不少人还是担心到了岁数需要下乡,眼下有这样的情况,考上大学肯定是百分百不用下乡。
“是啊,之前一直见他们发愁,这样好了,不用愁了,”二姑拍了拍掌,“怎么还有这样的事,这都多少年没有高考了。”
“可不是么,这可是好事,”沈文玉笑了,想起什么回头,“小芳,你不会也要去参加高考吧?你……姐也不是不让你参加,就是……就是……”
“不参加。”唐园摇头。
她现在这几个身份,都不适合参加高考,真要是去参加,她要在学校全勤,实在是耽误她做生意。
学校大学的知识点她都学过一遍,这会儿做生意主要是不了解一些生意相关的知识,她会去学,但为此特意去学校没有必要。
真要是需要文凭,等以后有更多的政策出来,她可以想办法去搞一个。
如今这情况,她内地的几个身份,任何一个去参加高考,都会闹出事来。
“你不参加啊,那行,”沈文玉松了口气,想着她要是去高考,往后不是没生意了,“不对啊,你不参加,那么高兴做什么?”
“我……为大家高兴啊,”唐园说着,想起什么,捂着嘴凑到沈文玉耳边,“而且我这一年多收了不少高中课本,你说能不能卖出去?”
沈文玉瞪大眼睛:“你不会是早就知道?”
“那没有,”唐园摇头,“我就是自学,不过我的水平还没有到能参加高考的地步,之前之所以收那些,就是想着国家总需要人才,万一有人要呢,这不是赶上了?”
“这倒是,”沈文玉点头,“不过你真是运气好,这样好的运气,那我们陆陆续续囤的那批……”
唐园伸出手指,放在自己唇前。
沈文玉立即不再说话,继续回到高考的话题:“你手里有的,不少是我这边淘的,不然你拿几套过来,要是有人需要,我这边顺便帮你卖。”
“这不行,沈姐你的身份不一样,这样做太光明正大了,”唐园压低声音,“这样,你就说你知道有人多买了几套,帮忙牵个线,这样人家不会多想。”
这边正说着话,有人急匆匆跑来,二话不说就往废纸堆放的地方跑去。
第一个出现之后,又来了第二个,第三个。
第一个人找到了一本,立即捂在怀里。
沈文玉跟唐园对视一眼,立即意会,大喊:“干嘛呢干嘛呢?我这里的废纸是要卖钱的,别藏了就跑啊,什么好东西,值得你们这样?”
“你这里有高中课本吗?”
“课本?以前有人来卖啊,咋了?发生什么事?”
“恢复高考了!”
“什么?居然恢复高考了?什么时候的事?这里的废纸隔段时间就有人来拉走,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高中课本,”沈文玉上前,看着一堆废纸束手无策,“我也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早知道我多藏几本下来。”
唐园看着沈文玉的样子,不禁感慨她演技不错。
再看向二姑,两人都笑了笑。
唐园找高中课本的事,二姑是知道的,不过她才不会在这时候开口,反而转过了头,对着墙织毛衣,免得被人看到毛衣上的花样。
都猜到废品站这边有高中课本,跑来的人越来越多,沈文玉陪着他们一起找,一边找一边懊恼,做足了她不知道高考恢复的消息。
正常也该如此,要是唐园没有过来的话,她确实不知道消息,毕竟废品站这边地处偏僻,沈文玉这段时间为了织毛衣,连报纸都不怎么看了,更不会知道报纸上今天刚传出来的消息。
唐园看了看沈文玉,两人对视,她点头离开。
来到外头的街上,看着疯狂的百姓们,她笑着从人群中走过。
这会儿传出高考恢复的消息她自然是高兴的,不是她要高考,而是这也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时间越来越近。
等到了那时,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第090章 暖手暖脚
恢复高考的消息在这时候堪称爆炸,这要是在后世,好歹得在各大交互平台上得一个“爆”的头条新闻,而且是能挂好多天的那种。
除了沈文玉这边热闹之外,机械厂那边也格外热闹。
过去大半年时间,陆陆续续有部分知青从乡下回来,其中有一部分知青就通过各种渠道进了机械厂,而这些人大多都有些学历,是这次恢复高考的主力军。
同样的,十年间因为各种原因进了机械厂的工人们,其中也有不少高中学历,想要通过这次机会再往上搏一搏。
谁都知道这前面几届毕业的大学生在之后会得到重用,如果能在这两年考上大学,未来必定拿到铁饭碗,拿到高工资,前途无限。
“小园她行吗?”
“我看了,初一的课本,不说有没有看进去,现在才看初一的课本,还是晚了,而且我听说越往后学习的难度就越高,不然哪会有那么多人就读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
“也是,可惜小园了,她以前要是没有被打,这会儿没准真能参加高考呢。”
“说起这个,唐建国是不是要回来了?”
“他……对哦,时间是差不多了,真快啊,一转眼都过去差不多十六个月了,刘红梅也是,人家都那么对她了,她还回去缠着。”
“那能怎么样,总不能离婚吧,两口子过日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再说他们俩还有个孩子,不过那孩子让刘家两口子带着,可比以前懂事多了。”
“确实,比刘红梅懂事。”
唐园以为这会儿锅炉房里还在聊高考的事,没想到居然聊起了唐建国的八卦,她又有一阵子没有去管这件事了,但唐建国要回来,她还是觉得不爽。
以她的想法,原主在老家遭了十几年罪,唐建国这个当爹的也应该遭十几年罪才行,可惜唐建国是成年人,能把他送回去十六个月就不错了,十几年肯定不可能。
唐建国……
唐园坐在锅炉前思索了一会儿,等到了第二天一早,她立即去买了一份报纸,并一份高中课本,通过邮局寄到了村子里,送到唐建国手里。
唐建国现在还很年轻,不过三十四五的年纪,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大学梦。
最好他是有的,毕竟上大学意味着光宗耀祖。
在原主的记忆碎片里,就总能听到原主奶奶提起的“光宗耀祖”,只可惜几个儿子都没有出息,如今有了机会,不知道这家人会如何选择。
她不担心唐建国能考上,毕竟前面几届高考都艰难重重,应届生都未必能考上,更何况他这个老梆子菜,但要是能借这次机会将唐建国绑在家里,别说是一份高中课本,就算是十份二十份,她都愿意寄。
东西寄出,之后几天她一直在关注恢复高考的事。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她在沈文玉那边收了上百套高中课本,其中收获最多的时候就是今年暑假,许多人毕了业便将高中课本全部卖掉。
通过沈文玉的渠道,她一口气卖出十几套高中课本,每一套售价五块钱,沈文玉能拿到一块钱提成。
至于剩下的那些,她通过曹婶和孙东那边的渠道,在短时间内全部售出,上百套课本,她到手四百多块,可以买到两千斤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