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夫妻人生小记by陈财主
陈财主  发于:2025年01月16日

关灯
护眼

不过周万二人刚买完房子,又刚装修完,还背上了二十年的房贷,手上现金就剩得不多了,所以给之慎和之嵘买基金的计划只能暂时往后放,但后面肯定要优先之慎的。
“如果不去碰股票那些东西,又不自己做事业的话,那还有什么方式能做钱生钱的呢?”万云提出疑问,深深感受到自己脑子被无知所束缚。
而周长城现在则是没有精力去想这个问题,新云城在起飞,他这个老板也没得清闲。
万云没有限制自己,她四处去观察和打听各种理财方式,是的,除了储蓄之外,“理财”两个字渐渐进入万云的脑子里,现在电视上好多是教人如何炒股买基金的,万云细致比较过一番,基金较平稳,还能看一看,但炒股,万云认为自己的心态暂时还承受不了那种起落。
当然,她只是知道了一些基础概念,没有真正投入去钻研这件事,毕竟人家花一生时间去做的金融,她怎么可能三两个月就能理解透彻呢?
不过,万云倒是在庄锦龙和裘阿姨嘴里听过“家庭资产管理”这种名词。
万云最近脑子里一直浮现着彩虹说过的话:这个世界是很大的,无奇不有的。现在想来,不单人性前面,什么人都有,其实赚钱的路子也是千奇百怪的。
之前她和周长城从来都没有想过往这一方面去想,只要觉得不停地赚钱,把钱拿在手上就安心了,没考虑过保值、通胀、利率、货币放水之类大方向的事,甚至没有想过自己身体逐渐走下坡路之后如何赚钱的问题,现在这些没有经历过的,全都一个个找上来了。
裘阿姨是做艺术品买卖的,偶尔也会在中间过几件古董,对国外避税和现金流转的方法了解得更多,她看万云现在开始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对她提过,资产是可以做配置的,同时也要善用金融从业者的专业。
不过周万二人现在手上的东西都是看得见的,数得出来的。更深层次的那些,裘阿姨就没再说了,万云也不问,问多了也不是自己能够得着的,还是要注重眼前。
现在网络消息很发达,不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广播里,都能接触到这些四处赚钱的信息,她虽不懂,但很多东西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倒是很愿意花时间去了解。
又一个看完《理财宝典》的节目,万云再次提问:“城哥,你说如果我们要去做资产配置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现在接触这些新名词,对她来说还有点拗口。
她还是有点疑惑的,桂老师只是很笼统地说可以从土地方面做储备,但买地在现在的政策下不是简单的事,而且他们手上的钱很有限,到底要留多少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还是说想这些还是太早了,就应该专注手上的事情才对?
别说万云,周长城也在想这些问题,他们现在能赚到一点钱,也有赚钱的模式,可要怎么做大,要怎么保留做大的状态?都需要他们去扩大自己的认知。
最后万云做了个很朴素的理解,她可以“当房东”。
但如何去当房东,则是还要再思考。
是否跟灵宝村那个德叔一样,专门做农民房往外出租?看他每日拿着个钥匙盘,一间房租个五十、一百或一百五,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有一两万的收入,不用自己做事,万云却总觉得少了点挑战,也不适合她。
何况现在村里人都越来越精明,知道自己手上的地皮很值钱,不肯往外卖。政策上也在限制农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广州深圳村里的地皮就算要出售的话,买家也只有使用权,法律上是不承认这种产权证的。
当初他们在灵宝村能拿到产权证完全是因为买得早,纯粹是幸运,没赶上后面的改革。
这件事既然暂时没有眉目,万云就想慢慢把身体调整好,边养自己边留意身边有没有更节省精力的项目,刚开始赚少一点也没关系,风险小一点,能细水长流就行。
在桂世基正式回来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胡小彬结婚了,对象就是他那个女老乡。
胡小彬跟万云请半个月的假:“云姐,我要回老家去领证,在老家摆完喜酒就回来上班。”
万云这时才见到小彬的那个女老乡,果然是很简单的女孩子,跟胡小彬能傻快乐到一块儿去,性格也活泼可爱,这两人在一起,若是没有大波折,保持平和和满足的心态,是能平顺走完的。
看着这个跟了自己最久的员工,万云给他包了两千块钱红包,也算是自己的一番心意,还说让胡小彬回来深圳后再请他们吃一桌。
胡小彬满头满脸都是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答应得很爽快:“云姐,一定的。”
胡小彬没有问起林彩霞是否回来,万云也没有提过这个人。
而远在上海的林彩霞并不知道胡小彬领证结婚,这个在自己最弱小的时候与她守望相助的人,自此在感情上跟她毫无瓜葛了。
万云和阿英姐说:“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和彩霞说。”
这阵子她本来想着让彩霞回来跟她一起分担酒楼的工作,又觉得这时候让人家回来实在太戳人家的心了,转念一想,彩霞干脆就留在上海好了。
阿英姐却淡淡幽幽地说:“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彩霞根本就不是想结婚的人,小彬跟她耗了那么多年,要在一起早就在一起了。小彬家庭观念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的,依我看,不如一咬牙一闭眼,直接把婚结了,把这件事情跨过去,不再想彩霞,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彩霞也不用一直被小彬这份感情拖着,女孩子见的世面不多,难免会把感激当爱情,大家难过一段时间,过阵子就好了。”
万云看着阿英姐,笑说:“你老人家倒是看得清楚。”
阿英姐抱着之嵘:“那是呀,至少小彬现在选的就是他想要的,彩霞也是这样。”
万云不再思考,却是一声叹息。
桂世基回来的那个日子是在五月份。
他回来的时候,桂春生和周长城两人开车到罗湖关口去接他。
有一些早年逃港到对岸去的人,即使在改革开放和中港两地开通口岸之后,一直也没有勇气跨过那个关口,真正回到自己的家乡。
桂春生其实也担心儿子事到临头又缩回脚步,向来做事笃定的他,在那日早上急匆匆地催周长城出门去口岸,至少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的,站在栏杆前,上半身不停地朝着出口的地方张望过去。
眼看着海关出口时时有人拖着行李箱出来,一波又一波,桂春生很忐忑,今天究竟能不能等到儿子回来?
周长城看着桂老师昔日的高大的身影已经有点萎缩,个子变矮,伸手过去揽住他的肩,耐心安抚:“桂老师,大哥一定会平安顺利回来的,别担心。我们再安心多等一会儿。”
当到了中午十一点多,关口众多人流中,走出一个身穿白色衬衫、深色西裤、半旧黑色皮鞋,抹着发胶的高大俊彦的中年男人时,桂春生一下子就在人群中把儿子认出来了:“世基。”
他的声音不大,带着点不可察觉的颤抖,周长城顺着桂老师的目光看过去,也马上就认出那人是他叫了多年的大哥,无他,桂老师说过他两个儿子都与他长得相似,这人和桂老师几乎共用同一个额头和鼻子,倒是可以看出桂老师年轻时是多么高大风流。
桂世基自然没听到爸爸的细弱的叫声,他还在拖着行李箱四处张望,既有打量新天地的心情,也有回顾旧往事的感慨,当然也在接站人中寻找自己的亲人。
“大哥,我们在这里!”周长城立即朝桂世基挥手,高声呼喊。
桂世基被这声音吸引,立即快步走过来,见到两年未见的爸爸,热泪盈眶,隔着栏杆,与爸爸轻轻拥抱了一下:“爸爸,我回来了。”
父子两人都有些哽咽,桂春生则是拍了拍儿子的背:“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两个男人也不好意思伤感太久,桂春生立即拉着周长城的手臂说:“这就是长城。”
桂世基自然认出爸爸身边身材伟岸的年轻男人,与他握手:“阿城,总算见到面了!”
周长城也很激动:“大哥,欢迎你回来!”
桂世基确实是迟到了,他在入关之前犹豫了半个多钟,带着一点近乡情怯的心情,仿佛有些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跟过去的经历和解了,但想到爸爸已经六十多了,还在关口苦等他,他最终还是勇敢地跨过了那一道关,海关人员例行公事,只查验了他的回乡证,根本不问他的过去,很快就放人通关,完全没有他以为的那些关小黑屋搜身的情况。
在回华侨城小区的路上,周长城开着车,他们父子两个坐在车后。
桂世基简单地解释了两句,自己先回来看看,淑薇在香港打理杂事,这次他们从马来回来,有好多事情要重新开始,两个孩子到下半年也会转学回香港,还有他的母亲赵心乔随后会和两个孩子一同返港。
周长城和桂春生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桂世基是先回来探路的,如果一切没问题,才让家人回来。
这一路上,从罗湖到南山,穿越整条深南大道,桂世基都没有多讲话,而是四处在看深圳这座城市的变化,路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应接不暇,他赞叹到:“深圳现在有大都市的雏形了,真是日新月异。之前我还以为电视和报纸上的画面多少有些失真,还是要亲眼所见才是。”
桂春生笑呵呵,有儿万事足:“你要是回到广州去,也会发现广州的变化很大。”
车子是开到华侨城的小区里。
桂世基又赞美了几句这小区的宽敞和环境,还问了价格,点点头:“价格很合算。”
裘阿姨在泡茶,顺便看着两个孩子。
厨房里的万云和阿英姐则是在忙碌地做饭。
一家子以热情的姿态,欢迎桂世基的回来,和回归。
当有开门声响起来的时候,之慎丢开手上的玩具,跨过在地上乱爬的妹妹,飞快跑到大门口去,踮起脚尖打开门,门外的周长城听到儿子的声音,立即放缓推门的动作。
“爸爸!”之慎热情地欢迎周长城,随后看到笑眯眯的爷爷,又大声喊,“爷爷,你返来啦!”
“哎哟,你这条小尾巴,专门在这里等着爷爷,是不是?”之慎是桂春生带大的,他们爷孙关系向来都很好,小孩儿也粘着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拉爷爷的手。
叫完两个熟悉的大人后,之慎仰着小脑袋,看到爷爷后面还跟着个高大的陌生人,他歪歪头,露出一口小小的白牙:“叔叔好!”
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他去跟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们吃饭,都是教他这么喊人的。
不过,这次爸爸却蹲下,纠正了他的叫法:“之慎,这个该叫大伯。”
之慎还不大知道大伯是什么亲戚,不过爸爸让叫,他就改口:“大伯好!”
桂世基看着自己的爸爸和别人家的孩子相处得这样好,心里有点嫉妒,他的两个孩子之仪和之齐,对爷爷也很尊重,但疏远,根本没有之慎这样毫无保留的孺慕之情。桂世基有眼睛看到,之慎会抱着爷爷撒娇耍赖,甚至打横哭闹,这种亲热之情是表演不出来的,而爸爸也纵容着这个小孙子的小性子,两人看着就很熟稔。
人跟人的缘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
“这就是之慎啊?”桂世基进门,蹲下,和孩子齐平着目光,摸摸他的脑袋,“你还会说白话,谁教你讲的?”
之慎赖在桂春生的腿边,笑嘻嘻地说:“爷爷教我的,我爷爷最厉害,他什么都会,教我好多东西!”
桂世基压下心中的那点酸楚,看着这个和周长城长相酷似的孩子,笑说:“大伯给你买了小汽车,还有数码宝贝。你喜不喜欢?”
之慎听到有数码宝贝,眼睛亮亮的,抬起头去看爷爷,看爷爷点头了,立即卖乖说:“喜欢,谢谢大伯!”
“怎么站在门口说话?快进来呀。”裘松龄抱着之嵘,出来招呼桂世基。
桂世基一直都知道爸爸在广州有个伴偶,出于教养和礼貌,他叫一声:“裘阿姨好。”
裘松龄心里紧绷的那根弦就松了下来,她不需要和阿桂的孩子相处得如何友好,只要不黑口黑面,令阿桂吃不下饭就行了,笑着叫他过来喝茶。
其实桂世基本就是个开通讲道理的人,爸爸这么多年在大陆,要真是没个知心人的陪伴,他心里倒会先过意不去,之前在香港之所以想让父母重新走到一起,是因为当时两老身旁都无人,他作为孩子的一个妄念罢了。
听到外头的响动,万云也围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笑意盈盈:“大哥,回来了。”
家人的欢迎令桂世基受到很大的感动,他和万云打过招呼,互相认识一番,说了今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啊,我回来了。”
众人在一起吃一顿难得的团圆饭,桌上有老有少,热闹非凡。
桂世基的心慢慢放开:“爸爸,今日休息好,明天我想回一趟广州。下次我再把两个孩子带过来。”
“好啊,明天我陪你回去!”桂春生哈哈笑,千好万好,“你没有驾照,我开车载你。”
当晚周长城万云没有打扰桂老师父子的团聚,他们先回了灵宝村,反正往后还有很多相见的机会。
第二日,桂春生带着儿子回了广州,而裘松龄则是找了个借口留了下来。
时隔二十五年,回到自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桂世基的呼吸都不敢大声。
整个广州城的变化这样大,来了那么多五湖四海的人,新新旧旧的东西夹杂在一起,组成一种令人伤感的心绪,有些地方他还记得,有些地方早已经被推倒建了新的大楼。
桂世基下车后,站在街头,顿时二十五年的时空苍茫感朝他扑面而来,他久久没开口说话。
桂春生也没有打扰他,给时间让他去消化。
原先桂家在越秀的大宅已经被桂春生的妹妹桂裴雯一家所占据,但他们占的也只是一小栋,因为桂家老宅原先是占地十几亩的,有一部分充公后再没发还回来,有一部分则是焚烧损毁了,从前桂世基住过的那个小园子则已经跟一个新建的小区连在了一起,拆除后,做了公园,成为一片公共的地方,再看不出痕迹。
这么多年,桂春生看着这宅子已经是没有多大的感觉了,但桂世基还是抹了一把泪男人泪,他的过去只能完全存在记忆里了。
尽管桂春生和桂裴雯这个妹妹关系不大好,但因为世基回来了,还是跟她们一家人坐下来吃了顿饭,桂裴雯等人不停在打探这个突然回来的侄子,香港现在环境怎么样,能不能接济一些表弟妹出去?
桂世基和他另一个姑姑桂裴清关系好,桂裴清是那种嫉恶如仇的性子,从前他也听说这个裴雯姑姑告发过自己的爸爸,清姑教导他必须要记住这些愤恨,不能忘记爸爸吃过的苦头,今日还能坐下来吃顿饭已经是爸爸顾虑着亲戚情了,对于这个姑姑的所有探听,他都摇头,只说自己经济环境一般,没办法帮衬,甚至连个联系方式都没留。
等桂春生父子走后,桂裴雯剔着牙齿,闲捞捞地说:“都说我那个大哥人品好,可我跟他乞了这么多年,让他和清姐帮忙带子侄们出去,他们都不肯,不是一个妈生的,就不是一个妈生的。”
广州的一些老年历游完后,桂世基这才和爸爸说起自己为什么决定从马来西亚回来:“爸爸,现在我的橡胶生意不大好做,马来好多家大型的橡胶园关闭了。自从1998年香港和索罗斯他们斗法后,我和淑薇在股市中损失惨重,颇有欠债,”但看爸爸要担心,他立即保证,“不过这笔债务没有伤及根本,香港的房价也在慢慢回升企稳,我们日常生活还有你给的店铺租金作为费用,宝石生意没有受影响,只是现金上比较紧张。”
“我和淑薇都认为马来的经济不如香港的活泛,最终还是选择回流。”其实九七前很多和桂世基一样中产的家庭出去后,过了几年又陆续回来,他是其中的一份子。
经济状况不好,回到熟悉的地界搵食,是很现实的理由。
桂春生看儿子神色并不慌张,想来只是一时的境况高低,自己可以解决的,就不再多操心,要是他担心的事情多了,阿城又要啰嗦自己要顾着身体和心态,只说:“既然回来了,就安心住下,不要再往外漂泊了,现在大陆和香港的机会都很多,就算你打赤膊下河捞鱼,也不会让你空手出来的。”
如果自己没回来,桂世基还不敢相信爸爸的话,但现在他回来了,看到了真正的改变,不论是城市面貌,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让他重燃了信心。

新云城今年的业绩有了个很大的突破,就是蔡宏的国内团队能单独谈下百万大单了!
蔡宏带着万风和小刘等人在青岛待了快一个月,每日花钱如流水,把自己今年的花费预算用了七八成,不用说,到年底肯定会超支的,但最终总算把那个工业用桶的订单收入囊中。
他打电话给周总时,周长城眼前是一摞蔡宏的报销单,正脑袋疼,乍一听这百万订单已经在起合同了,一下子站起来,大声喝彩:“好!等你们回来,我给你们接风!”随后立即签字!
这个订单签下来,可真是把蔡宏给撑起来了,他签好合同,拿到第一期两成的首期款后,就带队回深圳了,现在的他在新云城就是横着走也没人言语,除了周总能说他几句,谁也不能给他脸色看,就是小舅子万风也得给他倒酒,更别说隔壁做外贸那个毛莹!
毛莹看蔡宏这样嚣张,内心暗暗拼命给自己鼓劲,没关系,这一年才过了一半,后面还有六个月的时间能追上来,毛莹你绝对不能输给那个做内贸的男的!今年的汽车必须是你的!
她现在一心就是要找大客户,之前联系的美国的那个汽车配件供应商,八月份就会到中国来,她一定要抓住机会!
毛莹的目标是大客户,开发信一直在往大公司那儿发,那些低于十万美金的订单,她都让新来的跟单同事去做,艾乔森现在是她的一个对齐点,后面的客户必须要往这个方向走,全都要三十万美金订单起步,计划很好,野心也很大,就是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另外两个同事已经渐渐在积累好几单十万左右的美金订单了,毛莹也不着急,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能干成大事的!
周长城每个月都看蔡宏和毛莹交上来的销售表格,今年的完成度比去年要涨了至少百分之十六,但毛莹的完成度则是慢了点,甚至不如另外两个同事。
更别说现在还新加入了两位有经验的老销售,这两个销售都是自己独立开发客户,独立跟进项目的,跟毛莹的工作也不相关,一时间各自为政的外贸销售部有点硝烟四起的意味,因为都要争取公司里有限的技术部门的支持。
郭顺原先兼任领导的报价部门,现已经独立出来,作为单独部门,有了个新的领头人,原先周长城认为不需要成立项目部,让销售和设计一起过渡一下,不过因为现在订单在变多,周长城想了想还是招了两个项目工程师,自己带着,一同去跟进订单,算是回到了老本行。
看着毛莹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都半年了才三成,周长城适当地催了催,其他的倒是什么都没说,别的不谈,光是看毛经理那拼命三娘的架势,态度还是很好的。
蔡宏虽然签了青岛那个大客户,但也不敢放下心来了,还没到年底,一切的可能性都有,外贸那边的势头也不小,每个月的询盘都很多,且他们赚的是美金,汇率一转就要乘以七倍。何况周总是说看谁回款多,那辆车才奖励给谁。所以刚嚣张没几日,又拿着一沓名片,开始出门去上海观展,企图再挖掘多几个潜在客户,也去催款。
整个新云城的技术和销售团队都很年轻,每个人都充满了竞争的爆发力,这也是公司刻意经营的氛围,老板和老板娘都喜欢有冲劲有干劲的人。
周长城对这种氛围感到非常的痛快,账户上现金足够,他也乐意当个大方的老板,每个月给每个部门都拨六百块的活动基金,让他们花钱去吃喝一番。
另一番,桂世基在广州住了一周,甚至还见了小时候认识的朋友,在对故土的依依不舍中,又回到深圳,他放下很多顾虑和担忧,因为是回归老家,又和爸爸在一起,整个人都很放松,时间也充足,父子和周万一家人去威风酒楼吃了饭,看到酒楼的上座率大为惊叹,大赞万云脑瓜子灵活,会想办法宣传生意,还说下回要把妻儿也带过来尝尝贺师傅的手艺。
而在参观了周长城的工厂之后,桂世基也是赞不绝口,又说自己的橡胶生意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要是有合适的机会,兄弟两个可以合作一番,周长城当然说没问题。
桂世基刚离开深圳没两日,新云城再次接了个大订单,是来自艾乔森的二次下单,这回下的是四十万美金的单子,产品还是去年的钢材管,不过参数有变化,所以要重新报价和设计,他们的采购量真的很大,周长城给毛莹开会,要求必须要服务好这个客户,更是亲自看过艾乔森的每个联系邮件,只要是重要的连线会议他都会出席,了解进度。
毛莹现在满脑子都是要开发另外的大客户,就想把艾乔森这个订单让她招的跟单助理来跟,但立即让周长城驳回了:“毛经理,现在你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攻克新客户上面,这很值得表扬,但艾乔森是我们第一个大客户,绝不能让人家感觉到我们的敷衍。”
“去年我们交付了产品,诺瓦克先生的团队对质量和交期都很满意,他们的工程师特意发邮件给我,夸奖你每一次回复都很及时,中间的沟通工作做得很好,说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合作很愉快,所以他们才会再次找上新云城。如果你是为了想培训新助理,带着她一起跟客户,那可以理解,但将一个这样重大的订单交到完全的新手手上,那就是你的失职。”
若是毛莹完不成销售目标,周长城还不会这样严肃,毕竟销售也有一时长短,但如果艾乔森这样明显具有连续性的大客户,毛莹都要偷懒,他作为老板就极为不满,干脆下通牒:“毛经理,你要是实在忙不过来,这个客户可以转交给外贸部的其他同事。”
周长城的话,让毛莹顿时闪了一下身子,她脸上有点憋红,又觉得委屈,明明一直憋着劲儿在开发大客户,中间也有很不错的询盘,还约了客户上门审厂,周总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她只是想把精力集中在开发新客户上而已,又不是完全不管艾乔森了,可毕竟自己是员工,周总是老板,她还是点头:“周总,我会全力以赴跟进这个客户,新人我也会带好的。”
“嗯,出去吧,有问题随时汇报。”周长城不管她情绪如何,该做的工作要做。
从开始对毛莹勤奋工作的欣赏,周长城现在也摸清她的路数了,这就是个太急于证明自己的下属,现在弄得倒是有点搞不清楚重点,这也让他头疼。
如果是那两个老销售,一定会拼命维护好手上现有的客户,再去开发新的,现在就是老板都在参与这个项目了,她毛莹倒是想让助理去跟进,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一时犯傻了。原先周长城考虑给她升职,现在这个念头又被放下了,先考察一番再说,如果到时她还在新云城熬得住的话。
艾乔森这样的大公司,优势特别明显,所有合同条款罗列得很清楚,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第一次试模,第一次寄样品,全都有相关的排期,严格按着时间表走,所以意味着它拖款的概率小,合同一签,第二日,新云城香港的账户就收到十五万美金的首期款了,做这样的客户,对新云城这样的小公司来说是很称心的事。
但也并不是每个客户都能这么省心的,蔡宏那头拉来的,刚开始都说的几百万的订单,真正落实到合同上的,能有百万就不算吹水了,而且出货后,回款极度缓慢,次次都要软磨硬泡才能收回属于自己的钱,就是董孝武那头,已经是熟人了,收款也是令人痛苦的事。
再一次,东莞有个专门做家用塑料框的客户,就是蔡宏自己带过来的,有十万的尾款催了大半年都没催动,周长城亲自去,也只是拿回了五万,剩下的说是要年底才能付,至于是分期付还是一次性付完,后头还得谈。
他开着车从东莞回到灵宝村家里,心神疲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万云从酒楼打包了个新菜水晶鸡回家,让阿英姐去装好碟再端上桌,把一身汗的之慎带去洗个脸,又把推车里刚睡醒的女儿放在地上爬:“怎么了?又没收到钱?”
“只收到了一半,还有一半没谈好。”看到妻子回来了,之慎在厨房围着阿英姐乱叫,说要吃肉蒸蛋,周长城直起腰,揉揉面孔,把满地乱爬的女儿抱在怀里,自己的女儿,长牙齿流口水也是香喷喷的,胡乱亲一通,又叹气,“蔡宏的路子多,报价和客户也多,但后续收款流程一塌糊涂。”
其实也不能怪蔡宏,要怪的是整个营商环境的问题,大家对合同不重视,法规也不健全,要是真走法律途径,浪费的反而是新云城的时间精力,若是上门催债,还可能会遇到地方保护主义,倒打一耙,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一层层叠加起来,促使周长城必须往外贸那条路上跑,尤其是奔向欧美那些注重契约精神的发达国家,追债遇上无赖,真的太累了!
之嵘被爸爸紧紧抱着,只觉得热,不舒服,还不会说话,“啊啊”乱叫,挥舞着小短手把爸爸推开,要下地继续爬,周长城看着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抓紧亲两口,只好把她放下。
对这些催款的事,万云也没什么办法:“打持久战吧,只要对方不倒闭,就有拿回钱的可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