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古代byALAMM
ALAMM  发于:2024年11月05日

关灯
护眼

林回星虽然独身一人,身边也没有个亲人照拂,但到底在一个村子里住在,他们多多少少还能帮着照顾一点。
女儿嫁的近,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他们也能马上就收到消息。
而且林回星的家底厚,为人也和善, 对村里的这些女眷一贯都是客客气气的,苏云娇要能嫁给他, 后半辈子指定不会吃苦。
不过苏大荣他们再满意, 这件事情也得两人都有那个意思才行。
反正他们不拘着女儿和林回星接触, 但是也就这一两年的功夫, 要是对方确实没有那个意思,他们这当父母的, 也不能由着女儿蹉跎光阴。
作为古代女子, 苏云娇在感情上是很内敛的, 就算她对林回星有意,也不会直接表明态度。
于是林回星就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和苏云娇见面的时间好像多了一些了。
村里夏收家家户户都忙得不行,林回星没有种稻谷, 地里的红薯又还没长成,他眼下倒是成了村里最清闲的人了。
想到苏家对自己的照顾, 林回星也没在一旁冷眼旁观,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负责大家的饭食。
苏云娇被苏大荣和季娥特意留在家里给林回星打下手。
要是放在之前,就算是两人独处的时候,苏云娇也是低着头干自己的事情,不会开口和林回星闲聊的。
这几天情况倒是不一样了,林回星和苏云娇说话的时候,对方不但会停下手里的绣活回答他,还会大着但是和他对上视线了。
放在永国,未婚男女如此相处吗,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过火的,林回星作为现代人倒是没有这种自觉,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只觉得苏云娇的性子开朗了许多。
苏家的水稻只收了四天,经过这四天的相处,林回星和苏云娇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
偶尔苏云娇还会大着胆子问林回星一些山下的事情。
苏云娇这十几年都生活在山里,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外祖家,对于山下的事情她本来就很好奇,加上林回星言语幽默风趣,和苏大荣平铺直述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明明是同样的事情,听林回星说着就是比听她阿翁说着有意思多了。
抽空把林回星的衣服缝补好后,苏云娇也没直接送过去,而是洗干净晒干后才交还回去。
衣服送到后,苏云娇并没直接离开,而是搅着衣角开口:“林大哥,我看你穿来穿去就这两身衣服,我再给你做两身换洗吧。”
林回星也觉得自己就这两套衣服换洗不过来。
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之前在现代,换下了的衣服他并不会立刻洗,回放上两三天,多攒个两三套,再一起塞进洗衣机里洗。
手洗什么的,林回星嫌麻烦。
在上梁沟生活的这段时间,倒是把林回星这方面的拖延症给治好了。
——不手洗不行,就那么两套衣服,当时不洗晚上洗了澡后就没有干净的衣裳穿了。
能有多的衣服穿,林回星自然是高兴的:“那当然好了,我这里还有之前卖剩下的布,回头你抱一匹走。”
不过林回星也知道村里的女眷平常忙着做绣活,也鲜有闲暇的时候,遂还不忘叮嘱:“我这边也不着急,你慢慢做就是了。”
苏云娇心想那怎么行,她还想让林大哥早点穿上自己做的衣裳呢。
苏云娇抱着布回家后,季娥听说是要给林郎君做衣裳,想都没想就摆手道:“好好做,田里的稻子都收上来了,之后几天都没什么要忙的了,你把手里的绣活放一放,先把衣服赶出来。”
说实话,季娥并不看好自家闺女,主要是林郎君那般的人物,要想成亲,在山下什么样的千金小姐找不到。
不过季娥不忍给女儿泼凉水,只委婉地提点道:“林郎君对咱们家确实照拂良多,就算你们两个不成,我们也该多关照着。”
见女儿低着头不说话,季娥也没再多说什么,女儿家脸皮薄,点到为止即可,说得多了苏云娇的脸上也挂不住。
安排好了女儿,季娥又扭头对一旁的丈夫叮嘱道:“最先收上来的稻谷已经干了,明天你也别做你那木工了,把新稻舂上一袋给林郎君送去。”
苏大荣闻言连连点头:“行,还是你想得周到,我多舂一些,咱们也好好吃上几顿新米。”
想想往年,也就新稻刚下来的时候大家舍得舂几把大米煮粥尝尝味了,大多数的稻谷,都卖给了附近几个村子过来收稻谷的小贩。
别看上梁沟实在山沟沟里,其实附近几个村子里也有不少脑子灵活的人,会不辞辛劳地去山下的镇上卖了粗粮回来和几个村里的人换稻谷,
去年的行价就是一斤稻谷换两斤豆子,这些人把换来的稻谷运到山下,一转手也能挣上几个钱。
今年苏大荣是不准备往外卖稻谷了,其实不只是他一家,傍晚大家在村口扯闲篇的时候,他听着村里多数的人家今年都要把稻谷留着自己吃呢。
现在村里愿意往外卖稻谷的恐怕就只有苏大贵和马婆婆。
苏大贵是家里种的稻谷多,家里就这么几口人,就算每天都吃一顿白走一年到头都吃不完这么多稻谷。
马婆婆一家则是家里条件不好,这稻谷也是值钱的东西,她舍不得自家吃,就打算给孙子孙女留下几十斤稻谷偶尔换换口味,剩下的稻谷除了纳税的那部分外,其他的都托人卖掉,多多少少也能攒下一点家底。
第二天苏大荣给林回星送舂好的大米时,随口就和对方提了一句。
林回星一听这两家人要往外卖稻谷,当即就来了兴趣:“往外卖多麻烦啊,我也想买些稻谷回来,等会儿我去问一问吧。”
这永国的水稻没有经过杂交培育,还是很古老的品种,这大米米香浓厚,要是煮粥,那熬出来的米粥上真是会有一层厚厚的米油。
用这大米蒸出来的饭,那真是比现代大部分的大米都要香甜。
现代的杂交水稻固然好,但是为了提高产量,也是舍弃了一部分口感的。
林回星也是到了永国后,才知道这好吃的水稻和小麦味道有多好。
不是他夸张,就上梁沟种的这些水稻的口感,要拿到现代去,绝对是能够吊打国内那几种知名品牌的。
林回星想要买稻谷是认真的,把苏大荣送来的一袋子大米倒进米缸后,他回房间揣了一大袋子铜板就和对方离开了家。
走到院门口的时候,林回星又折返回了房间,扛上了他从现代带来的那一杆大称。
林回星知道村里这些人为了这些稻谷留了多少汗,这会儿他上门收购稻谷,也是给了一个实在价的。
苏大贵家里的稻田多,忙到今天也还有一小块田没收完,这会儿苏家就王甜杏一个人在家,这种农忙的世界,哪怕她的肚子已经七个多月大了,也得扶着肚子煮饭烧茶,顶着大太阳翻晒稻谷。
夏收的季节,村中的各处空地上都铺满了用竹子编的晒席。
听到林回星的话,王甜杏抬手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啥,四十个大钱一石?”
林回星这个价格一出,不止是王甜杏,就连一旁陪着他过来的苏大荣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四十个大钱一石的价格,那是县里粮铺的往外卖的价格。
这稻谷都是刚收上来的这段时间价格低,毕竟多的是农户把手里的稻谷往外倒腾着换粗粮。
等到入冬之后,这粮食的价格才会贵上一些,去年冬天安平县粮铺里一石稻谷的价格才四十个大钱呢。
粮铺可是最容易挣钱的行当之一了,现在粮铺的掌柜和管事就会去乡下收购稻谷了。
粮铺要赚钱,铺子里卖四十个大钱一石的稻谷,他们收购的时候只会开三十五个大钱,遇到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粮铺还会把收购价往下压呢。
现在林回星一开口就是和山下粮铺一样的价格,他要是只买几百斤自己吃也就算了,他一开口要的还是苏大贵家里所有剩余的稻谷。
想到林回星货郎的身份,王甜杏以为他是要买了稻谷运下山卖掉,当即摆手道:“哪里用得了四十个大钱,往年这一石稻谷能够卖到三十五个大钱就算是顶顶好了,你要真四十个大钱买了,等卖出去后怕是要亏上一大笔了。”
林回星笑着解释道:“不是拿去卖的,咱们村水好土好,这种出来的水稻也是格外香甜,我是想着多买一些送给之前一起合作生意的商户。”
王甜杏也十分地替林回星着想,当即提醒道:“这玩意儿又不值钱,和你合作的都是有钱的大老爷,那样的人物家里不知道有多少个庄子,你要是送大米,还不如送你地里的那个西瓜呢,那才是真正的稀罕东西。”

第169章
林回星的西瓜确实好, 不过这玩意不耐烦,现在他是每天都要去西瓜地里转悠一趟,熟一个摘一个。
没有膨大素加成, 林回星地里的西瓜个头没有大得过分夸张, 几亩瓜地里最大的一个西瓜也不过十九斤多一些。
作为一个成年人,十来斤大得一个西瓜, 林回星自己就能吃完。
偶尔地里同一时间熟的瓜多了, 林回星就会往苏大荣那里送一个,
苏应胜的媳妇儿王甜杏苦夏,胃口不好,就爱吃西瓜,后面也找林回星买过两回。
西瓜到底是寒凉之物,孕妇也不能多吃, 加上林回星之前上班的时候听怀孕的女同事说过,女性孕后期的妊娠糖要病也是个极其严重的存在, 也特意和苏应胜叮嘱过, 让他不要给王甜杏吃得太多了。
当时苏应胜想都没想就摆手道:“这玩意儿这么贵, 谁舍得多吃呢, 不过林兄弟你的叮嘱我记下了,回家会跟杏娘说的。”
村里的日子日复一日, 林回星想到现代那动不动就飙上四十度的温度, 忙完了手边的事情后也没急着回去。
上梁沟地处深山, 哪怕是夏天,也不是十分的热,三十一二度的温度, 林回星觉得体感良好,就当自己是避暑来了。
见村里人都忙碌着地里和家里事情, 林回星想躺平都觉得是犯罪,只能把家里那一大堆还没有脱粒的玉米棒子搬出来,一筐一筐的脱粒。
没有现代便捷的脱粒工具,连最简陋的胶底解放鞋都没有,林回星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纯手动脱粒,第一天他的人手掌就磨红了。
这要是在之前,村里的孩子闲得没事的干的时候,林回星还能用糖果和零食忽悠村里的孩子帮他干。
眼下正农忙,村里的小孩子都没得空闲,晾晒稻谷的时候要扛着竹竿赶鸟,没事的时候还要去稻田里捡稻穗和散落的稻粒。
此时林回星心里只能庆幸,还好自己之前把大部分的玉米棒子都卖给村里人了,不然等这么多的玉米棒子脱完粒后,他的手掌估计就得血肉模糊了。
林回星是个什么都可以不在意,但一定不能亏了自己嘴的人,玉米粒刚弄好,他就迫不及地的装了一盆子玉米去村里的磨坊了。
说是磨坊,其实就是村里人之前用木头和干草搭起来额一个大草棚,就在村子的正中间,棚子里有整个人村里人筹钱买来的两盘石磨。
村里人之前就花钱从林回星这里买过玉米了,磨盘运上山后,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都磨过一回玉米面蒸了饼子尝味道了。
玉米饼子味道确实不错,口感虽然不如麦饼细腻,但也有它的长处。
别的不说,就说这玉米一株能结小孩手臂长短粗细的一两棒玉米,哪怕它的味道十分难吃,村里人也是愿意种的。
况且这玉米饼子只是吃着口感粗粝了一些,大家完全能够接受。
林回星粗磨了半盆玉米碴子,准备之后和大米一起做两掺粥,剩下的半盆子玉米被他磨成了细细的玉米面。
花了半天时间磨好了玉米,傍晚林回星也没吃独食,而是直接带着磨好的玉米面去了苏家。
这一天苏大荣帮着林回星从鹅圈里抓了一只大肥鹅出来。
苏家养的鹅因为有苏应文一日不歇的给它们找鹅草,长得那是一只比一只肥硕。
这么好的大鹅,那肯定得做北方的铁锅炖大鹅啊。
加上之前季娥之前从林回星菜园里摘了晒干的豆角干,这一锅铁锅炖大鹅香的半个上梁沟的村民都觉得自家的晚饭寡淡无味了。
等大鹅炖得快差不多的时候,林回星再把和好的玉米面拽成小饼子一一贴在锅边,那才真叫注入灵魂了。
苏应文平常没事的时候经常来找林回星玩,他可喜欢他的林大哥了,林大哥手里好吃的很多,他是个小馋猫,但凡是对方在村里,他干完手里的活就要往村尾跑。
这会儿苏应文也是最急躁,不断咽着口水的时候,还不停地垫着脚、仰长了脖子往锅里看。
等了好一会,林回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拿起筷子戳了戳,确定已经足够软烂了,才大手一挥道:“熟了,拿碗筷准备吃饭。”
林回星这话一出,苏应文立刻欢呼一声,季娥和苏应文都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跟离弦的箭一样抱着碗筷从灶屋窜出去了。
季娥看着儿子飞快不见得的背影,恨铁不成钢地摇了摇头:“这混小子,脑子里只有吃喝两个字,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了。”
林回星一脸不赞同地替苏应文辩解:“婶子这话就说错了,应文已经比许多小孩都懂事了,每天打那么多草都没喊声了,爱吃也不是什么坏毛病,这不是以前缺吃的嘛,现在家里日子也好过,用不了两年,孩子就转过弯来了。”
林回星真不觉得孩子贪吃是什么大问题,他小时后就贪吃,现在也看到好吃的就迈不开脚,但相应的他又很容易满足,吃到一口好吃的就能和全世界和解,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季娥对林回星的话还是很信服的,所以也没反驳,笑着略过了这个话题。
自家散养的大鹅,纯正的柴火铁锅,这铁锅炖大鹅的味道简直好吃得能让人把舌头度吞下去。
苏大荣十分奖励,上桌就要把两个鹅腿夹到林回星碗里,林回星实在推拒不了,只拿了一个,剩下的一个被他分给了苏云娇。
林回星这一举动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看苏云娇已经已经在帮自己做衣服了,也怪费心劳神的,就想都没想分给她了。
这样的行为落在季娥和苏大荣眼里,就是失态大好的意思,这就导致两人吃饭的时候,那嘴角就一直没有下来过。
其实饭桌上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林回星和苏应文是因为吃到了美食而幸福的笑。
苏应文嘴里啃着鹅翅膀,脑子里已经琢磨着下次该杀哪只鹅吃了。
苏云娇则是因为林回星分了一个鹅腿给她,所以十分的开心。
作为女孩子,苏大荣和季娥虽然并不十分重男轻女,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的,先前家里杀鸡杀兔子,好的肉都轮不到她。
今天要不是林回星在,两个鹅腿应该都是苏应文的。
虽说都是人,但是这鹅腿吃着就是比其他剁成块的肉要好吃一些,苏云娇低着头小口小口的吃着,还能抽出手来给林回星添米粥。
一口米粥,一口玉米饼子,再来一口喷香的鹅肉,幸福感萦绕在林回星的心头,让他撑着肚子回家时,在路上遇到村里的老人小孩都能停下来和对方聊上两句家常。
等林回星给家里所有的玉米脱完粒晒干装进大陶缸子里后,他又想起自己之前浸泡在小溪里的竹条也有半年了。
村里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草纸,今年的稻草大家是一点都没有浪费,全都收起来了不说,有那不怕劳累的人,更是去附近的村子里收了不少的稻草回来。
山里不缺柴火,引火也可以去割干草,直接就导致干草根本就不值钱,十来斤稻谷就能换到十几二十几大捆稻草。
家里稻田少的,已经在造纸坊那边忙活起来了。
秦辉这草纸收上来后一直都没愁过卖,村里人每次送草纸下山,秦掌柜都催他们多做一些。
这可是真金白银的生意,村里人就没有懒散怠慢的,最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连各家的女眷,都会放下手里的绣活过来帮忙,
这会儿在造纸坊的村里人见林回星开始倒腾他那些竹条了,都凑在他身边看起了热闹。
村里的汉子捋起裤腿跳进小溪帮林回星把竹条捞起来后,一脸不相信地问道:“这竹条浸泡过后也硬得很,真的能够用它做出纸来?”
男人这话一出,林回星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率先开口了:“你这话说的,林郎君见多识广,怎么可能做没把握的事情,他不是说了吗,这竹子做出来的纸质量更好,可以用来写字。”
如今村里人靠着做草纸都挣了不少钱,人多能干的,如苏大壮一家,这段时间光是靠着卖草纸就挣了两三千个大钱。
就连马婆婆这样的老人,也买了一两百个大钱了,如今上梁沟的村民都很尊重林回星,并且对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这会儿听人质疑竹子造纸的事情,都七嘴八舌的嚷嚷了起来。
被众人指责的男人讪讪地摸了摸脑袋,小声咕哝道:“我也是一片好意,怕林郎君白做工,再说了,我也没说什么啊。”

第170章
上梁沟的大部分村民都深信林郎君能用这山上的毛竹造出子, 毕竟这稻草秸秆,树皮都能做成草纸了,竹子能造纸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用竹子做纸和做草纸的工艺也差不多, 只不过竹子坚韧, 沤料的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这细竹条在小溪里浸泡了小半年的时间,也变得柔软了。
捞出来的竹条放进沤料池子里, 再拌上石灰加速一下腐烂的速度, 一个星期后,林回星就开始洗料、煮料、锤料了。
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造纸作坊里已经有了大木碓,村里人也把木碓让给了林回星,他也花了一天时间才锤好一个浆料池的纸浆。
林回星在溪里泡了几十捆竹条,要单靠他自己干, 等这些竹条弄完,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去了。
考虑到现在村里人大多忙完了手里的活计, 林回星就盘算着花钱请人来帮他煮料, 他自己就只负责抄纸晾纸。
然而林回星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就被村里人齐齐给堵了回去。
“不就是几十捆竹条吗, 有什么难的,村里这么多人, 谁有空就去帮你干, 用不了几天就能干完, 至于工钱,咱们已经占了林郎君你这么多便宜了,帮你干点活有什么的。”
“就是。”
“这话说得在理。”
林回星迟疑道:“不给工钱也不好, 大家都这么忙,我哪好意思让大家做白工。”
苏大贵也在一旁劝道:“什么白工不白工的, 左右眼目前大家也没事干,活动一下身子骨还松快一些,你这工钱村里谁都不敢拿,就这么点活大家还要工钱,这说出去不得被人戳脊梁骨。”
林回星知道这是苏大贵的客气之言。
这庄户人家哪有没事干的时候,就算真的没事干,前段时间夏收大家都那么累了,谁不想好好在家里躺着休息一下。
不过林回星也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拗不过村里这么多人的,只能默默地把这份情意记在心里。
造纸之法,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工艺,不过过程大多类似,锤出足够的纸浆后,稍微沉淀了半天后,林回星就上手抄纸了。
第一张宣纸从抄网上揭下来后,围观的村民都不由得赞叹了起来。
“这竹浆做出来纸可真是不一样,白生生的,看着就喜人。”
“摸着也比抄纸结实多了。”
“结实才对呢,林郎君之前不是就说了,这宣纸是卖给那些读书认字的贵人写字的,不结实能行吗?”
“不过这稻草做的纸叫草纸,这纸是用竹子做的,应该叫竹纸啊,怎么取名叫宣纸了。”
对此林回星也是仔细解释了:“这纸确实该叫竹纸,真正的宣纸也不是用竹子做的,这不是竹纸听着太明显了吗,竹纸的价格可不低,我不想让大家猜到这纸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才会在名字上混淆一下。”
林回星的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高度赞赏:“还是林郎君聪明,单听名字,看这纸的样子,要不说,谁能知道这是用不值钱的竹子做的呢。”
至于林回星说宣纸贵的话,村里人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主要这宣纸村里人平常也用不到,林回星都已经说了,这是做出来卖给那些贵人写字作画的。
在永国,能认能人写的人注定不平凡。
在大多数时候,知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是财富。
竹简、兽皮制作成的书籍那都是世家贵族们家中的珍藏,一般只会允许族中子弟学习。
世家贵族又只和世家贵族联姻,姻亲之间偶尔也会互相借阅书籍,不过这都是不允许流传出去。
书铺更是是没有的,如郑老爷这种举家实现阶级跨越的庶族,倒是会公中出资举办族学,不过也仅限于让家中少数的小辈会认会读,请的教书先生也是大家族中不收宠的边缘子弟。
在永国只要你认识字,并且能写,那就算是人才,这种人才,是有机会当上县衙的小吏的。
至于当大官,那光有才学可不行。
在永国想要当武将很简单,投身军中,只要你足够幸运,杀敌够多,功劳够大,且没遇到冒领功劳的无良将领,那成为小将军只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若你要想当文官,读书认字,文采好,名声好都还不行,得举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即只有被各地郡守级别的官员举荐的郡内名声好,人品佳的人才,才能进入官场为国家做事。
当然了,这郡守也不是想举荐谁就举荐谁,郡县人口不满10万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两年举一人、20万一年举一人,四十万一年举二人……
林回星之所以回知道这些,也是之前在秦府借宿的时候,听秦辉说起过。
作为商户,秦辉的儿子十分的聪明机灵,他本想靠着自己妹夫得举荐,让自己的儿子能去捞个小官当当,但也一直没能如愿。
永国倒是没有商户子弟不能当官的规定,只不过绝大部分的商户,都接触不到郡守这样的大官,更别说让对方帮着举孝廉了。
举荐的人地位越高,受重用的机会就越大,永国的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就可以随时向龙椅上那位举荐人才的。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举孝廉的弊端很明显,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这种靠举荐就能当官的好事情,有资格举荐得人肯定优先考虑自己的门生故吏、好友亲朋。
时间一长,官员之间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就成了常态。
永国可没有什么寒门贵子,能通过举孝廉当上官的,最差也得是庶族。
像林回星这种白丁,那真是穷尽一辈子都当不上官。
不对!其实林回星想当也是能当的,只要有重大的功劳,朝中也是会给予封赏的。
如果林回星愿意冒着出风头,被人盯上的风险把玉米种子敬献上去,就算当不了实权官员,当个只拿那一县食邑不干活的县侯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林回星对在永国当官没有一点的兴趣,这玉米他也已经决定卖给秦辉了。
秦辉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到玉米的价值,他一直是个体面的人,到时候在金银方面肯定不会亏待林回星。
对于林回星来说,这就足够了,他来永国本来就是来赚金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永国的侯爷衣食住行还不一定有现代的普通老百姓好,林回星才不想为这么一点微薄的好处去担那么大的风险。
低调的把小钱钱挣到手,才是林回星选择苟着的唯一目的。
宣纸的好是再明显不过的,村里人日常虽然没有写字的需求,但也有脑子灵活的人想要问林回星买几张宣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的窗户都是用草帘子遮着的,草帘子虽然也但防风,但是厚重,往窗户上一遮,屋内和晚上就没有区别了。
这宣纸又薄又厚实,用浆糊糊在窗户上不知道有多好使。
对此林回星直接大手一挥,指着旁边村里人帮着抄好晾着的一排大张宣纸道:“说什么买不买的,平白生分了,大家帮我做宣纸,又不肯要工钱,不过两张纸,我还能问你们收钱啊。”
想到林回星泡了那么多竹条,村里的婶子们也没和他客气,你三张,我四张,都按照各家的需求取了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人会造纸,就没把这宣纸当做什么稀罕东西,哪怕知道这纸应当要比草纸贵,也没太当一回事。
等到后来林回星把手里的这批宣纸高价卖出去后,村里人才回过神来——她们用宣纸糊窗户,细想起来和用铜钱糊窗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山上的毛竹品质好,哪怕林回星用的是古法锤纸浆,对纸浆的提取没现代的机器那么干净,等这几十捆毛竹消耗完后,他也得到了近一万张一米长一米宽的整张宣纸。
此时距离林回星第一次做宣纸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入秋后,山里的温度也降了一些。
中间县衙的佐使来过一趟,来村子里收今年田赋。
说起来也是好笑,以前县衙的佐使都把进山收税当成一件苦差事。
毕竟山路难走,粮食也不好运,想也知道能被派来上梁沟收缴赋税肯定就是县衙里最没权势没有话语权的佐使。
今年来收缴赋税的六位佐使已经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了。
结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年这个村子里村民好像都发财了,上交赋税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交粮食,而是直接给的铜钱。
虽说永国的田赋都要求以粮食结清,但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偶尔也有用铜钱交税的人,毕竟这铜钱本来就能买来粮食。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