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国色医香by饭在锅里
饭在锅里  发于:2024年10月15日

关灯
护眼

就连知青院那边都有知青开始对养猪产生兴趣,这些城里知青来插队的时间也不短了,虽然相比起刚下乡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但真正爱上种田,并且适应了屯子里的农户们下地干活的高强度快节奏生活的基本没有。
这些人在农忙时节跟着大部队一块儿下地,能保持每天挣到五六个积分的,在知青队伍里面就已经算是表现相当不错的了,大部分人还是出于磨洋工打酱油的状态,能少干点就少干点,磨磨蹭蹭一天可能还比不上本地人一个早上干的活多。
所以不少人靠挣的那点工分根本就不够吃,在拿着靠山屯生产队年底分的那点少得可怜的粮食过活之余,还得时不时地往家里讨要一部分补贴,不然就要活活饿死在乡下了。
因此,一听说现在有个能每天挣六个工分还不用下地的工作,这些知青们能不踊跃么?毕竟养猪虽然环境臭烘烘了一点,但胜在工作轻松还不用风吹日晒雨淋啊,这绝对算是他们下乡以来遇到的神仙岗位了,机会就摆在眼前,谁不抢谁才是傻子。
总之,为了能顺利入选成为屯子里的猪圈饲养员,这帮人也是各出奇招,什么办法都用上了,伍永兵为此也是烦不胜烦,但出了赵四婆子用罂粟粉祸害牲畜的事儿之后,伍永兵在挑选饲养员这块儿还是特别严苛的,来报名的人太多了,他干脆直接把报名的这些人都给集中起来进行考察,笔试还有现场搁猪草煮猪食打扫猪圈一个不落,谁干活最麻利细致干净利落就选谁,最终一共有三个人当选,屯子里两人,知青院有一人。
叶青对选谁来养猪并不干涉,反正只要别背后偷奸耍滑,按照她的要求来做事就行,供应站那边提供的生猪加上马上就会分娩的八十头小猪崽子,靠山屯试点的这个小型养猪场,很快就会成为红旗公社重点关注的对象,她只能把喂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前告知给伍永兵,负责掌控大局,但怎么安排底下的人做事,那是伍永兵的事儿。
见叶青面露疲态,意识到叶青在隔壁部队农场已经忙活了一天了,他们的到来很明显打搅到了叶青歇息,伍永兵和老支书赶紧识趣地走人。
紧绷着弦一熬就是一整天,生怕接生过程中出问题,就是铁打的身体都得撑不住啊,所以等伍永兵两人一走,叶青几个立马倒头就睡,沾上枕头没两分钟就开始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一觉睡到天亮,隔天一大早农场的车又准时来到了院子外等候。
这回有了经验,而且暂时还没有母猪忽然临盆,所以大家伙儿有条不紊的,倒是不像昨天那样心急火燎手忙脚乱了。
去了养猪场,果然如叶青所预料的一样,没分娩的那些母猪吃得好睡得香,个个都精神头足得很。
不过因为这些母猪的怀孕周期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生产条件,叶青也就没继续拖延时间了,还是按照昨天的流程,喂饱这些母猪后就开始飞针催产,尽可能地将这些母猪的生产都集中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完成。
在此之前,叶青还去查看了一下昨天生产完的那十几头母猪和幼崽,经过养猪场的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这些母猪产后的情况都很正常,一个个躺在松软干燥的稻草堆里面给自己的崽子喂奶,小猪崽们也是十分的温馨又惬意,看得出来对这个干净温暖的新环境很是满意。
检查完母猪和幼崽后,叶青就要开始重复昨天的催产流程,结果她这边才要掏出银针呢,那边赵玉良就带着一拨人进来了。
叶青回过头一看,顿时就愣住了。
几个穿着中山装和军装的老同志走在最前头,还有几个挎着公文包的干部在旁边作陪,别的人叶青可能不认识,但有个微微弯着腰毕恭毕敬陪笑的干部叶青却是认识的,毕竟当初县里头的领导班子上靠山屯考察的时候,这位县农业局的局长也在,叶青还借此机会从对方手里头讹了不少资源。
但眼下,这位局长却只配给前头的那些老同志当跟班,可见这次来的这批人都是什么样的身份来头了。
叶青心下不由得一凛,瞬间意识到这些人很可能是省里头甚至是军部上面派下来的大领导。
她下意识就朝着赵玉良那边看去。
赵玉良表情也很是紧张和激动,看到她看过来,立马朝着她微微点了点头予以肯定。
可能是怕叶青几个知道了这些领导们的来头后情绪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所以这些领导们进来后只在猪圈里四下闲逛,到处观察打量,却没有开口做任何介绍以及指点工作。
但孟嘉几人也不傻子,一看到这些人的着装,还有赵玉良那恭敬的态度,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这帮人是什么身份了,所以这几个徒弟表情顿时僵住,脑子瞬间一片空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叶青反而是这些人里面最淡定的,看到几个徒弟紧张得手都在抖,忍不住挨个给这几个姑娘们印堂穴先来了一针提神醒脑:
“现在清醒了吗?这点小场面就被吓成这样,有点出息成吗?慌什么?按照我昨天教你们的步骤来就是,该怎么分工你们自己看着办,注意事项不用我再强调第二遍了吧?”
这一针伴随着一缕轻微的异能蹿入各自的身体,几个姑娘们顿时浑身一个机灵,再被叶青那个凌厉的眼神一扫,瞬间找回了各自的神经和理智,一个个顾不上再去细想猪圈外的那些围观者都是谁了,赶紧收敛心神投入找准各自的位置,投入到接下来紧张的接生工作当中来。
还是昨天的那个流程,大家一回生二回熟,配合比昨天要更加默契,在叶青扎针后没多久,母猪们相继发动,这回不用叶青上手了,几个姑娘有条不紊地协助生产的母猪,把冒头的小乳猪们从母猪体内拖拽了出来。
等到幼崽们被清理干净,在草堆里闭着眼睛出于本能地往母猪身下凑寻找母乳的时候,那些老领导们个个眼睛锃亮,一边数着小猪崽的数量一边手就跟着抖心也跟着颤,哪怕昨天已经听到底下的人汇报过情况了,今天亲眼见到这个接生场面,这帮领导们依然难掩内心的震撼。
赵玉良整个脊背都挺得笔直,昨晚上他兴奋得一整夜没睡着,但今天一早依然精神抖擞,丝毫看不见半分疲惫困顿,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猪崽子出世,他心里那种预感就越发强烈。
他感觉到,旅长的职位正在不远的前方冲着他招手了。
这回叶青一共给十八只母猪做了催产,但因为生产过程挺顺利的,所以最后结束的时间,反而比昨天还提前了俩小时。
等所有的产后清理工作结束之后,赵玉良才给叶青引荐了这次紧急下来视察的这些大领导们,果然如叶青所猜测的那样,这次下来的这批老同志,全都是高级别的领导,穿中山装的都是省字打头,农业厅的,计划厅的,还有省委的,穿军装的则隶属于青山农场的上一级,师部的几位师长副师长都亲自下来监督了。
看完了叶青接生出来的小猪崽,确认底下的工作汇报并未有任何夸大事实和弄虚作假的情况后,这些老领导们也都跟着亢奋起来,拉着叶青和几个小徒弟夸了又夸,同时对赵玉良的工作也予以了高度肯定,让赵玉良这边继续保持正常的工作进度,有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只管给上面汇报,能帮忙解决的,上头都会尽可能地调整人力物力来进行协调。
然后这些领导们也没在农场过多逗留,很快就急匆匆地走了。
但就在这些领导们回到省里和师部的当天,一个个电话就打去了军区总司令部以及蓟城的国院农业部,消息迅速直达天听,然后当天晚上,叶青才回到靠山屯没多久,就接到了杭廷芳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杭廷芳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她在部队农场搞生猪科学养殖的进展情况。
得到叶青的肯定答复后,杭廷芳这才笑着告诉她,就在刚刚,蓟城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报还有妇女报都接到了农业部和宣传委联合下发的红头文件,要求电视台以及三家报社马上组建临时小组紧急出发,在两天之内赶赴蛟谭县,对青山农场的母猪催产工作进行详尽的拍摄和报道。
“估计接下来电视台还会对你做相关的主题专访,你做好心理准备吧,这次可不只是蓟城日报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了,你很可能要上电视新闻了!”
不止如此,杭廷芳这边还收到了她爹打听来的小道消息,之前她提交的关于《蓟城妇女报》日刊增量的申请资料,宣传委那边已经有人留意并关注到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她们报社周刊变日刊,发行数一万三后面加个零的梦想很可能就会变为现实,这让杭廷芳如何不激动欢喜?
杭廷芳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叶青就是她命中的大贵人,只要她不作妖紧紧抱住这条大粗腿,未来她的《妇女报》必将在媒体报刊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而她在新闻界的地位也绝对会永垂不朽屹立不倒。

第156章
虽然知道马上会有媒体团下来拍摄采访, 叶青却并未刻意改变她的节奏,接下来的两天,依然是根据之前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对剩下的母猪进行催生。
接连四天时间的催产接生都很顺利, 不管是母猪还是猪崽都很给力, 整个接生过程中并未出现任何不可控的情况,每天接生出来的猪崽数量均在一胎二十只上下浮动, 而且猪崽的情况都很正常。
只有一头母猪,因为刚成年没多久, 第一次开怀就揣上了二十五头猪崽,头一回分娩没有经验,导致猪崽挤压在产道内堵塞了出口,好长时间了也没能顺利产下孩子。
最后叶青不得不亲自上手, 又是扎针又是侧切的,终于是把产道打开,让猪崽们顺利产了下来, 最后一只实在是憋闷的时间太长, 胎粪吸入导致窒息的情况, 但在经过叶青及时的急救处理后, 这只猪崽也顺利救回了一条命, 很快就恢复到了活蹦乱跳的状态,并迅速挤入一堆兄弟姐妹中间抢奶喝, 那力气比之其他正常生产出来的猪崽也一点不弱。
这几天下来,原先围观的众人也从一开始的激动震撼到后面近趋于麻木了,每天看着叶青和几个女徒弟在猪圈里接生出猪崽, 流程大家都无比熟悉了, 到后面记录员统计某只母猪一窝又产了十几二十几只崽子的时候,大家都不再大惊小怪了, 仿佛母猪一胎均产二十才是正常的,如果忽然出现一只母猪只生下来几只崽子,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难产出现了夭折的现象,那大家才要觉得稀奇呢。
赵玉良如今已经不再围着猪圈团团转了,反而是背着手悠闲地逛着,好像跟逛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似的,整个人松弛又惬意,尤其是在看到那些已经生产完毕,被一堆小乳猪环绕的母猪的时候,他就咧开嘴笑得见牙不见眼。
但这显然还不是让赵玉良最得意的时刻,更让人震惊和高兴的事儿还在后头。
第四天叶青的催产接生计划结束,正要收拾好东西回靠山屯的时候,一队由军车护送的蓟城记者团,风尘仆仆赶到了青山农场,门口的哨兵看到外来的这些外来车辆,顿时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农场出了什么事儿了,结果很快为首的车辆上就有人下来了,一位首长举着军官证拿着红头文件,对哨兵喊道:
“我是蓟城军区的副师长徐新征,应农业部和宣传委的要求,护送蓟城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们前来青山农场进行拍摄采访工作,请你们尽快通知农场领导来交接!”
哨兵一看首长手中的证件资料后,心下顿时就是一个机灵,哪儿还敢耽搁,冲着这位首长敬了个军礼后就迫不及待地转身往农场里面跑。
等赵玉良得到消息跑出来,看到来人后也不由得愣住了:“连长,您怎么来了?”
当年赵玉良参军入伍,在新兵连的时候徐新征正是他的带队连长,负责给他们这些入伍的红兵进行体能和枪法的突击培训,后来打仗赵玉良和徐新征又被分在了一个团里,一个战壕里守望相助过,两人关系无疑是极为亲近的。
不过解放后徐新征就升职调去了蓟城军区,而赵玉良却来到了北大荒建设军团,从连长一步步往上爬,营长再到团长再到几年前终于成为了部队农场的话事人,他足足花了近二十年,将偌大的青山农场从北大荒开垦成了北大仓,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与徐新征也已经是分别了二十年有余,骤然见到自己的老连长,赵玉良眼眶瞬间就不由得泛红了。
虽然如今徐新征早已经是师长了,但赵玉良还是没能改掉叫人家连长的习惯,一见面就下意识地叫了原来的称呼。
徐新征如今两鬓都已经长出了白发,看到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小兵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甚至在一个数万人的大农场里头坐镇也有模有样后,心下也很是感慨:
“当年你参军入伍那会儿,才十五六岁年纪,还是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呢,一晃眼,咱们都已经人到中年,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其实早些年我在蓟城就听人提起,说你小子在北大荒这边领着人开垦荒原,一铲子一锄头愣是挖出了上万亩的良田,我早就想上你这儿来看看了,可一直没找到机会。”
“这回可就不一样了,听说你小子在农场搞改革,闹出的动静可不小,不光惊动了农业部和宣传委,连中北海那边都接到了消息,大领导直接下令让宣传委务必要对你们农场的情况进行详实的调查和拍摄,包括你还有这次农场养殖改革的带头人,都要进行专题采访。”
赵玉良听到这话都不由得愣住了,还以为老连长是在拿他开玩笑。
“你啊什么啊?”
“现在你那养猪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靠不靠谱啊,这回我带来的这些记者可不是闹着玩的,都是新闻界的喉舌,那笔杆子杀人不见血,比咱们的枪杆子还厉害,你这边要是出了啥问题,被人家发现弄虚作假,那这事儿可就不只是丢脸那么简单了,不光是你们农场,从县里到省里到蓟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得跟着吃挂落倒大霉!”
“你可得给我句准话,不然往后出去了,可别说你是我徐新征带出来的兵!”
赵玉良下意识地就朝着老连长身后看去,果然看到后面的几辆军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了不少挂着工作牌的记者,甚至还有电视台的电台设备在往下抬,一看就是要准备做采访拍摄的架势。
这让赵玉良心中瞬间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确实预料到了这次这批母猪生产的事儿会上新闻,但他确实没想到,会惊动中北海,甚至连蓟城电视台都被派下来了。
虽然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上过战场杀过敌人各种大场面都见过,但在农场沉寂了这么多年,他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大阵仗了,所以这会儿赵玉良还真有点发蒙,嗓子都有些干,下意识地就咽了一口唾沫。
好在就在这个时候,叶青带着几个徒弟收拾干净利索后从养殖场出来了,军车到门口了,看到外头堵着这么多人,她蓦地一下想起了杭廷芳之前给她打过的那个电话,忙叫开车的小朱战士停车。
这边叶青才把头探出车窗外,那边赵玉良就犹如见到救星一般,赶紧冲着她招手。
“叶知青,快,过来,蓟城那边来了不少记者,都是来找你的!”
叶青眼尖,已经在不远处的记者人群中见到了熟人,她忙朝着杭廷芳挥手打了个招呼,然后才下车走到赵玉良跟前。
赵玉良忙给她介绍带队的徐新征徐师长,紧接着又将收到的红头文件还有一堆审核证明资料递给叶青。
叶青一看到这些证明资料就一个头两个大,赶紧摆了摆手,她又不是农场的领导,哪儿能越俎代庖去翻阅这些东西,再说了,她长了眼睛,那明晃晃的红头文件就摆在最上面呢,就算不看里面的内容她都晓得这些文件写的啥了,根本就不用看。
反正一开始她的目的就是科学养殖的推广,现在上头要大肆报道这个事儿,她绝对求之不得,所以上头怎么安排,她就怎么配合。
至于这些记者的身份来历审查,那就不是叶青该管的了,而是宣传委应该操心的问题。
想必这么重要的大事件,上面宣传委在人员挑选上一定会慎之又慎,挑选出来的记者应该都是根正苗红经得起考验的从业人员,不会出现故意歪曲事实或者夹带私货的情况。
虽然叶青觉得这些记者应该不会有啥问题,但之前部队农场几次被人钻了空子,赵玉良也被整怕了,在审核环节上再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不管来的人是谁,在安全检查和身份核实上,他一点也不敢疏忽大意,每一位来访者的证明资料,包括设备都必须经过仔细搜检才能被带进农场。
好在这些记者都挺老实的,并未因农场过于严苛的审核而表示不满,反而个个都乖乖配合检查。
主要是这些记者也不傻,能在如今的新闻媒体,没点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新闻觉悟是肯定没法混的,所以这些记者在下来之前,就已经嗅到了头版头条的味儿,意识到到他们这次要采访拍摄的绝对是一个史无前例甚至足以震撼全国的大新闻。
如果叶青的这个科学养殖计划,真的有传闻中的那么强悍,那对国内养殖业造成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国内的农业民生,都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说不定用不了多久,穷苦困顿了国家多年的萧条经济就将起死回生,所以在这个重要关头,青山农场方面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他们这些记者被委派下来之前,就个个受到了领导耳提面命,都知道必须得把现场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详尽地拍摄和采访到位,如果把这件事搞砸了,那回去可不光是好不好交差的问题了,怕是还能不能继续在电视台或者报社干下去都是未知数,所以谁也不敢在进部队农场的这个关卡上跟人家农场别苗头。
等到人员相关信息全部审核完毕,这些记者们一进入农场就迫不及待地要进入正题,有的带着相机和摄像仪器就往养猪场那边赶,还有的则盯上了叶青和赵玉良这个农场负责人,想要马上就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拉着这俩当事人做采访,显然,来的路上,这个临时小组已经提前商量好了分工,半点都不想浪费时间。
叶青和几个徒弟这几天连轴转,即便分工明确并且还有人帮忙,但连续几天高度集中注意力,还是很累的,但累归累,现在上面来记者采访,她还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付。
好在采访的记者当中就有杭廷芳,而叶青对杭廷芳的性格又是最为熟悉的,所以专访开始后,最先提问的就是杭廷芳,叶青也很迅速地就进入了状态。
杭廷芳一上来就切入主题:
“据我所知,你擅长的还是人医兽医这一块儿,下乡插队的这大半年,你为靠山屯创建了蛟谭县的第一个生产队卫生站点,而且卫生站在你的管理下也是井井有条,逐渐打开了名气,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想到靠山屯来找你看病,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会想到要对生猪养殖这一块儿进行改革的?”
叶青略顿了几秒后,就露出了一个羞赧的笑:
“其实还是嘴馋,想吃肉。”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我去年才来靠山屯插队,那会儿我刚满十六岁,是真的馋肉,感觉肚里空空每天都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而且去年我的个子也就一米五几,到靠山屯来了,这边的北方人个个人高马大的,连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孩都比我高,好多人笑话我是小矮子,问我小学有没有毕业。”
“其实哪里是我不想长高,主要还是营养跟不上嘛,来了屯子里之后,生产队很照顾我,加上我挣的工分补贴也够我自己吃喝不愁,所以身高也蹿得快,这大半年时间,我长了估计得有五六厘米,如今都一米六三了。”
“而且我觉得我还能再长一两年,只要多吃饭多运动,并且营养摄入均衡,等到十八岁成年,没准我就有一米六八甚至一米七了也不一定。”
说到这儿,叶青忍不住站了起来,挺胸抬头大大方方地冲着记者展示了一下她的身高:
“怎么样,我没说谎吧?当初第一个来靠山屯采访我的是杭廷芳记者,她肯定记得我刚下乡时的模样,是不是跟现在有了很大的区别?”
杭廷芳认真地点了点头:“是,那会儿你瘦津津看起来就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而且个子确实偏矮,当时我是真怀疑,就你那样的小身板,到底是怎么抓住人贩子跟飞贼的。”
叶青笑得有些得意:
“就是因为身高矮不起眼,才不会惹人注意,人贩子跟飞贼放松了警惕,反而对我这样的小透明不会加以防范嘛。”
“不过那并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儿,身高一直算是我从小到大的一个痛点,我想,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跟我一样受身高困扰的人很多,而且这些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基因遗传天生长不高,而是和我同病相怜,都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身材矮小。”
“要改变这一现状,唯有在食物摄入上下功夫,而最能助人迅速长高的,其实就是多摄入肉类蛋白质,所以一下乡,我就盯上了靠山屯养的生猪,决定对屯子里的养猪场着手进行改革。”
叶青没有一上来就扯什么假大空的理想,也没把自己架在很高尚的位置,而是着眼于她自身的困境和私心,将她曾经备受困扰的身高问题给翻了出来,然后从这个很小很细微的生活点滴着眼,再引入到科学养殖这个话题,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就能把倾听者带入到了她的情境当中去,使得她的整个谈话过程轻松且真实,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甚至让听者意犹未尽。
几个报社的记者们就都被叶青给吸引住了,尤其是在听到叶青提到下乡后看到农村现状后她的心路历程,以及阐述她构思养猪计划的初衷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感同身受,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
之后记者们又问了叶青不少问题,但可能是有杭廷芳在前头将访谈的基调定死了,又或者是这些记者本来就得了上头的指示,总之,每个人的问题都很温和,并没有谁刻意给叶青挖坑或者问一些过分尖锐的问题。
而且几个报社的记者都没有因为叶青年纪小就表现出高人一等不尊重叶青的地方,这让叶青在采访的过程中情绪始终都很稳定平和,回答问题自然也干脆利落,只要不涉及到敏感话题的部分,她基本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整个过程都相当配合。
当然,记者的专访并不是这次的重点,真正的重点,还在蓟城电视台的新闻拍摄上。
这个年代,全国也就那么几个电视频道,能在各大省都收录到的电视台,估计就只有蓟城电视台这一家了。
而且蓟城电视台不管是播放的节目还是播放时间段都是有固定要求的,每天新闻时间播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的大事件,且多数是以中北海为背景的各种重要活动为主。
像这次电视台由宣传委指定,千里迢迢地跑到一个农场来对一个普通老百姓进行个人专访,绝对属于开天辟地头一回。

第157章
母猪接生的最后一天, 还剩下十四头母猪未分娩,虽然前面几天叶青掌控全局,领着手底下的四个徒弟将接生工作进行得特别顺利, 从未出过差错, 但最后这天,因为电视台架设了摄像机, 要将叶青接生的情况拍摄下来,作为接下来电视台新闻播报时的重要素材, 所以不管是部队农场还是这次下来的这些记者们,都一个个精神紧绷着,就怕在拍摄过程中叶青这边会掉链子。
几个徒弟们也没见过这样的阵仗,看到几台摄影机摆在猪圈角落里正对着接生的产房, 弄得她们都有些不知道手脚该怎么摆了,哪儿还有前几天的镇定和利索?
叶青没办法,只能亲自下场, 领着几个没出息的徒弟一步步操作, 许是叶青的沉着冷静带动了几个姑娘的情绪, 慢慢地她们又找回了之前的感觉, 开始沉浸到了接生工作之中, 忘记了周围拍摄的人群,只一门心思将注意力落在了这些待分娩的母猪身上。
整个拍摄过程十分顺利, 电视台也没有全程跟拍,花了一两个小时,确认需要的素材都已经拍摄到位了之后就将机器撤走了。
最后一天结束得比前面几天更早, 到中午一点左右就全部忙完了。
经过统计, 农场的母猪,除去后面补种的那两只, 剩下的全部安全分娩,最终接生下来1604头生猪,这个数目简直让人疯狂,不只是农场的人激动,就是这些下来采访的人员,也都个个陷入疯狂且难以置信的状态。
要不是亲眼看到了叶青从母猪体内把那些小猪仔一只只接生出来的,只怕他们都要以为青山农场也跟其他地方一样搞弄虚作假□□那一套了,实在是这个数据太不真实了,就算传到国外去,估计连对岸看了都会嗤之以鼻的程度。
后面电视台还对叶青进行了一小段谈话录制,赵玉良也跟着接受了采访,并不算太长,就连问题和标准答案都是电视台提前给写好了的,叶青只需要适当删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就行,要上电视新闻播报,就得按照电视台的基调来,这也是官方的采访流程,叶青也不觉得奇怪,反正这些媒体记者让她怎么做,她就怎么配合。
采访完毕,整个记者团也没在农场逗留,昨天到今天,他们已经拍到了足够多的素材,够他们接下来撰稿和做新闻了,于是整个团队立马就启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蓟城去。
把这些人送走了,赵玉良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为了庆祝母猪顺利分娩,赵玉良大手一挥,安排了一个班的战士进山去打猎,当天晚上就给部队的几万人加菜,除此之外还专门让食堂师傅开小灶,又弄了一大桌好菜对叶青几个进行犒赏,还额外塞了一信封的票券补贴给叶青,让她拿回去之后自己看着分配。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