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曹锦绣的案子,把贺家和盛家的关系扒了个底朝天,很多两家的宅中秘闻也成了京中的八卦笑谈,小沈氏就是在此时得知,盛明兰认识贺老夫人这位妇科圣手,贺老夫人不但能帮华兰治好不孕之症,而且曾经送给盛明兰一本医药册子,正是凭借这本医药册子,盛明兰婚后不久接连生儿子,这些年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全是健壮又带把儿的,而且生完四个孩子,盛明兰依旧身体康健,红润美丽,把夫君吃得死脱,让京中许多妇人羡慕不已。
更让小沈氏羡慕嫉妒恨的是,当年生大毛时十分凶险的嫂子张桂芬,后来接连生下四子二女,六个孩子全部活蹦乱跳,连小沈氏都看得出来,兄长一日比一日喜欢张桂芬生的六个孩子。
小沈氏越想越气,好你个盛明兰,当年我同你说了多少次不孕的烦恼,你明明有医药册子,却不肯相助我。这些年来,我为了治疗不孕之症,吃了多少苦头,你都看在眼里,却从来不告诉我你认识一位妇科圣手贺老夫人。
再仔细一琢磨,小沈氏觉得是这么回事:盛明兰与张桂芬交好,张桂芬只和哥哥同房几次就生了儿子,而且这些年接连不断生孩子,一定是用了盛明兰的医药册子,或者经盛明兰介绍,认识了贺老太太,一直由贺老太太调养身体。而盛明兰一直不肯帮自己,一定是为了帮张桂芬对付小邹氏,如果自己让贺老太太帮小邹氏治疗不孕症,小邹氏生下沈国舅的孩子,张桂芬再想对付小邹氏和她生的庶子,就难了。
小沈氏越想越觉得自己猜得不错,因此在心里深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她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真是瞎了眼,居然一直把这种表里不一的人当作好姐妹。
但她的确是冤枉盛明兰了,当年盛明兰看她苦于无子,却不肯出手相救,只是因为觉得和小沈氏没那么亲近,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不是一路人,也不需要深交太多,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无需给她医药册子或者介绍贺老太太。再说,张家、沈家和邹家的情况太复杂,她怕引火上身,并不想掺和。
而盛明兰帮助张桂芬更是无稽之谈,张桂芬本就是易孕体质,当年生大毛时也并非对外传的那么艰险,只是母亲为了让她博取同情,买通太医,故意让她装作难产凶险的样子。后来,太医的几幅寻常的坐胎药喝下去,就能让她哐当哐当不停生孩子。
但无论如何,盛明兰这口黑锅,算是背下了。
--------------------
第59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4 小沈氏联手常燕
============================================================
小沈氏心直口快,绝不想白白咽了这口气,但也做不出伤天害理之事,于是便想找个法子戏耍一番盛明兰,最好是能让她在儿子婚宴上出个丑。
当年小沈氏女儿刚一出生,太医便诊断,小沈氏日后再难有孕,为了女儿的前程,小沈氏就把心思打到了年岁相当的团哥头上,但明兰却笑称孩子还小,希望孩子们长大一些再说。
再后来,明兰和顾廷烨一起去了蜀地赴任,又把团哥儿进宫当了太子伴读,小沈氏狠狠心,也把唯一的女儿送进了宫中,由身为皇后的亲姐姐抚养。如此一来,团哥和小沈氏女儿也算得上青梅竹马。
转眼数年过去,团哥和小沈氏的女儿都该议亲了,多年在皇宫的青梅竹马,到底还是没成为一对。那年宁远侯府大姑娘出阁,团哥圆哥兄弟代父发嫁堂姐,英国公和沈国舅对这俩兄弟喜欢得很,想一边一个分了招婿,于是,团哥许了英国公嫡孙女,圆哥许了张桂芬生的长女宝珠。
但小沈氏女儿结局也不差,被皇后亲自养在身边,与太子又是多年一起长大的情分,感情好得跟亲兄妹一样,眼见太子日渐长成,地位稳固,此时与小沈氏的独女结亲,相当于做了未来皇帝的妹夫,即使没有嫡亲兄弟也不打紧,没有嫡亲兄弟反而更好,小沈氏的财产都要留给女儿做嫁妆。
因此,团哥圆哥分别定亲以后,小沈氏女儿也由皇后做主,许了一门极好的亲事。
事定之后,小沈氏甚至松了一口气,庆幸当年没和盛明兰变成亲家。小沈氏虽出身禹州的小门小户,但多年以来耳濡目染,也沾染了京城世家看重门第的风气,那年她听说侯府独女顾书蓉许给了新科进士常年,便觉得有些不妥,倘若是家世单薄的耕读之家也就罢了,常年的奶奶常嬷嬷却是给顾侯爷的亲生母亲白氏做过奶妈子的,据说,常年的亲姐姐常燕,当年还差点给顾廷烨做了小妾。日后顾家的媳妇,要给一个下人之孙行礼,顾家的亲家,也拐着弯和奶妈子做了亲家,张家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得了这委屈,她小沈氏的女儿可受不得。
加上小沈氏阅读史书,也读到过武则天不愿太平公主和田舍女做妯娌,硬逼薛家休了大嫂,这个故事更坚定了小沈氏的看法,幸好当年未与顾家结亲,免得逢年过节,亲女儿还要给一个奶妈子行晚辈之礼。
因此,小沈氏与明兰从未因两家婚事产生任何龃龉,直到曹锦绣案事发,小沈氏因此恨上盛明兰。
小沈氏动了捉弄明兰的心思,却不知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她的贴身婆子问小沈氏,可还记得那侯府大女婿常年,常年有个出嫁的姐姐常燕,如今正和常家闹得厉害呢。
原来那婆子夫家和常家刚好是邻居,最近常家总是吵吵闹闹,婆子也趁机听了不少。小沈氏这下来了兴趣,婆子便把最近在街头巷尾听说的,常家的八卦趣事,全讲给了小沈氏。
--------------------
第60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5 常嬷嬷属意常燕
============================================================
早已从常家出嫁多年的常燕为何又会和侯府结梁子呢?此事还要从多年以前说起,那年,顾廷烨浪迹江湖,他不再搭理曼娘,车三娘看中的方小荷又被流氓糟蹋后投水自尽,顾廷烨也一副不再信任女人的样子,只流连于青楼楚馆,与风尘女子作伴,绝不肯让一个女人在自己身边常呆,把常嬷嬷看得心疼不已,总觉得烨哥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女人贴身照顾,实在是太委屈了,可旁的女人,顾廷烨又不肯信任,怕再招来一个心术不正惹是生非的曼娘。
常嬷嬷思来想去,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常燕身上,那时常燕才不过十三岁,虽不十分美貌,却胜在年轻水灵。而且常燕自由开始照顾弟弟,浆洗劈柴,烹饪针线都做得,既能给烨哥儿暖床,又能照顾生活。至于常年,虽没了姐姐照顾,但有他亲生母亲常胡氏照料,也应对的来。
常嬷嬷把这件事和常胡氏一说,常胡氏却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顾廷烨已经被赶出侯府了,最穷的时候只能吃三文钱一碗的阳春面,而且前头还有一个外室和一儿一女摆着,如果是做个正头娘子,还勉强算门当户对,但是做妾当小,万万不可。
让常燕嫁顾廷烨当妾,还不如嫁给隔壁阿青当正头娘子,她看阿青挺好,有房有田又没儿女……
常嬷嬷还没听完,就气得破口起来,骂常胡氏没良心,不知感恩,不记白老太爷当年的恩典,如今白老太爷唯一的亲外孙有难,正是我们报恩的时候……
“白老太爷对你有恩,又不是对常燕有恩,你想报恩,你自己给顾廷烨当妾去,没得糟蹋燕子。”这是常胡氏的心里话,但是她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口,毕竟一个孝字压在头顶,常嬷嬷又脾气大,这些年来她已经养成了习惯,被婆母骂了只能站着听,直到婆母骂够了为止。
常嬷嬷则继续骂骂咧咧,说烨哥是人中龙凤,如今虎落平阳,但是你们莫欺少年穷,烨哥一身的本事,不愁没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你眼皮子忒浅,等烨哥发达了,肯定念着咱家雪中送炭,到时候还愁燕子没有好日子过……
常胡氏乖乖低头听训,心里却把她婆婆和那“烨哥儿”骂了几百遍,心说以后就算顾廷烨发达了,燕子还不是个妾,等顾廷烨娶了正头娘子,那正头娘子再把常燕看做眼中钉怎么办?那戏台上,金玉奴嫁莫稽,也是明媒正娶当了大娘子,若是真给顾廷烨当妾,岂不连那丐头之女出身的金玉奴也不如了……
常胡氏虽然不敢反驳婆母,但终究还是没松这个口,常嬷嬷不死心,又安排顾廷烨和常燕见了一回面,可顾廷烨对中人之姿的常燕毫无兴趣,常嬷嬷这才彻底放弃,临了,仔细看了看常燕稚嫩的面庞,虽然足够年轻,可的确是姿色平平,烨哥是花丛中玩遍了的老手,难怪瞧不上燕子。
常嬷嬷心里又不免怪起了常胡氏,娶个儿媳妇长得不好看,生的女儿也不好看,连给烨哥做小都不配,都怪当年家里穷,图彩礼便宜,娶了个丑媳妇,让儿子委屈一辈子,儿子到死也没碰过漂亮姑娘。因此常嬷嬷又忍不住刻薄地骂了常胡氏几次,常胡氏虽挨了骂,却也松了口气,女儿终于不用被送过去当妾了。
可是后来,常胡氏又后悔了。
--------------------
第61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6 常胡氏去世
========================================================
正如常嬷嬷所说的那句“莫欺少年穷”,顾廷烨真的发达富贵了,不仅立下了从龙之功,当了新帝的宠臣,而且回侯府继承了他哥哥顾廷煜留下的爵位。听说了这个消息,常胡氏肠子都悔青了,以那侯府的滔天富贵,即使做妾也不亏,可惜了自己眼皮子浅,一不小心就让燕子与那泼天的富贵擦肩而过了。
本来常胡氏就此死了心,也没打算让常燕知道此事,但那日听常嬷嬷和常年谈及,想让侯府帮忙介绍个先生,教年哥儿读书,常胡氏便又起了心思。
年哥是婆母的亲孙子,常燕也是亲孙女,既然婆母能卖几分面子,求侯府给年哥儿找个先生,自然能想办法把燕子送进侯府,即使做小,凭这些年的感情,侯爷肯定能对常燕好的。
这话,常胡氏也告诉了常燕,常燕年龄虽小,却自有主意,既没答应,也没反对,只说想先去看看那澄园到底啥样。
那日,常嬷嬷一家四口终于到了澄园,常嬷嬷和常年始终不卑不亢,可常胡氏却被澄园的富贵晃花了眼,她看那常燕也是红着脸看顾廷烨,心觉得此事肯定成了。
可常胡氏三番两次想开口提,都被常嬷嬷狠狠瞪了回去。等到了回去的马车上,她才终于能开口提这件事。
没想到,刚一提起这事,常嬷嬷就火冒三丈,在马车里就对着常胡氏破口大骂,连常燕也被亲奶奶扯着耳朵骂做了“地上的蚂蟥”,母女俩红着眼眶,低头不语。
晚上,常燕揉着被奶奶差点扯出血的耳朵,忽然想起奶奶白天说过的话: “你们以为大户人家的女人好做呀,当初白家老太公就是想不明白,结果拨大姑娘送进侯府,才几年光景,人就没了!就侬这个德行,进了格种深宅大院,连骨头渣子都剩勿下来!”,便问起了母亲:“娘,如果侯府真的那么不好,我去了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那当初顾爷没富贵的时候,为啥又让我去做小呢?那时候,奶奶就不怕我让人吃了骨头渣子了?”
常胡氏心疼地一边给女儿耳朵上上药,一边偷偷往外看,确认婆母没有在门外,才小声地回答常燕,“咱娘俩命苦,撞到这该死的老虔婆手里。你等着,早晚有她遭报应的一天。”
再后来,常燕被许配给了阿青哥哥,阿青家里有田有店,算得上小康之家,常燕嫁过去不愁吃穿。常燕母子虽有些许不甘,也只能认命。
常胡氏嫁到常家以后的很多年里,都对这个刻薄凶悍的婆婆又恨又怕,但是当媳妇的能怎么办?只能熬,熬到婆婆去世,自己当家做了婆婆,就算熬出头了。可惜常胡氏命很不好,她婆婆反而把她熬死了,她连常年中进士这一天都没等到。
常胡氏的灵堂上,常燕哭得死去活来,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母亲没了,母亲几乎吃了一辈子的哭,却没享过一日的福,母亲分明是带着怨恨走的。而那欺侮了母亲一辈子的人,还安然坐在高堂之上,享受着孙辈的孝敬。
--------------------
第62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7 常燕打秋风结仇
============================================================
再后来,常家迎来了兴旺发达的巅峰,先是常年高中进士,紧接着,宁远侯夫人亲自做主,将宁远侯独女顾书蓉许配给常年为妻,常年家底单薄,宁远侯夫人便给蓉姐厚厚地添妆,让蓉姐带着大笔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全套的紫檀家具,数不清的田产铺子,风风光光嫁给了新科进士,众人皆称赞宁远侯夫人疼爱庶女,给庶女找了一门极好的亲事。
有些不明就里的人,不知从哪里听说,常年的亲生祖母,当年给顾候的亲生母亲白氏做过奶妈,暗地里嘀咕这门亲事有些不配,侯门独女岂能嫁给下人孙子。马上有人反驳,当年常嬷嬷虽然做过奶妈,但从未签卖身契,从始至终都是白身。而顾书蓉,虽然记在了妾侍秋娘名下,却并非秋娘所出,其生母是一个做过戏子的外室,因那外室德行卑劣,所以从来没进过侯府的门,听说不知干了什么亏心事,如今已疯疯癫癫,被顾候关起来了。
直到方家父女押送曼娘告上开封府,众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侯府独女是个身背两条人命的杀人犯所出,难怪侯府只敢把独女嫁给下人的孙子,倘若是嫁给了清清白白的钟鸣鼎食之家,乃至普通的耕读之家,日后曼娘的人命案子事发,侯府亲家才发现自己娶了个杀人犯的女儿,这不成了结仇了吗?恐怕也只有做过奶妈的常家,才愿意接手杀人犯的女儿当自家的媳妇。
而在曼娘的案子事发之前,蓉姐和常年倒是过了一段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日子,明兰本就对常家出手阔绰,给蓉姐添妆也有贴补常家的意思,蓉姐也遂了嫡母的心愿,一进门就给常家在京城的好地段置办了一处三进的宽敞院子,带着常嬷嬷全家搬离了猫耳胡同。有了蓉姐的嫁妆银子和侯府的面子,常年在官场上自然如鱼得水,官运亨通,即使资历比他高的上级,也不敢小瞧了他。
蓉姐帮助常年如此得力,常年自然也不敢怠慢了蓉姐,自婚后起就一心一意对蓉姐好。常嬷嬷本来还有点担心蓉姐会随了亲生母亲的品性,如今看来,夫人教养得极好,蓉姐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媳妇。
后来,蓉姐借着怀孕,求了相公,把养母秋娘接进常家,常嬷嬷本来不太高兴,哪有出嫁的媳妇养娘家人的道理,但后来她见秋娘不仅性格十分老实本分,而且做得一手好针线,烹饪一手好菜,手脚勤快,总是忙前忙后照顾孕妇,也就同意秋娘进常家。秋娘一来,常嬷嬷就把一个针线上的绣娘和一个厨房里的厨娘辞了。
可常年那边越过越好,常燕这边却不乐意了。那年眼见着蓉姐的十里红妆抬进门,常燕心里便十分不平,原本这些,应该她也有一份,如果她当年能给侯爷做小,如果她也能生下一儿半女,她也会像秋娘一样住在大宅子里穿金戴银,秋娘不是亲生的妈尚且过那么好,何况亲生的。
为了弥补心里的不平衡,常燕便开始找理由去娘家打秋风,每次找的借口,不是糟了旱灾就是糟了水灾,不是孩子摔伤了就是老人生病了,每回都要拿走整整一大包银子,并许多绫罗绸缎、精致点心、名贵的杯盘器皿……一开始,常家还顾念亲戚情分,同情阿青家底单薄,不和她计较,但所谓救急不救穷,天长日久,常家也开始有怨言。尤其是蓉姐,常燕每回拿走的基本都是她的嫁妆,上次连夏天的凉席子都给拿走了。
但碍于妇道两个字,蓉姐又不敢说什么,只好把嫁妆里的好东西都收藏进库房里,免得大姑姐每次都来顺手牵羊。常嬷嬷何尝看不出蓉姐的意思,她也心疼这些东西,要知道,这些银子要是燕子不打秋风,基本要留在常家留给常年的孩子。蓉姐的身份没法说常燕什么,但常嬷嬷敢啊,在常燕又一次打秋风之后,她拿出当年骂街的气势,狠狠把常燕骂了一顿,把常燕想顺走的东西全劈手夺了回来,最后把常燕赶出常家大门不说,还让她以后也不准再来。
常燕哭哭啼啼地走了,她小时候怕奶奶,现在也怕。回去的路上,常燕又想起了母亲,如果母亲还在人世就好了。做姐姐的荆钗布裙,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弟弟却享受着锦衣玉食,母亲看了,一定也会为自己不平。
但真正让常燕的不满爆发的,还是方小荷的案子,方小荷的案子公诸于世以后,常燕突然之间意识到,当年自己差点与死神擦肩而过,曼娘既然能害死方小荷,如果自己真的做了顾廷烨的妾,曼娘绝对不会放过自己,而自己的祖母,很可能一直清楚。
那是自己的亲奶奶啊,明知孙女嫁给顾廷烨有危险,她还是希望孙女做顾廷烨的妾。
--------------------
第63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8 蓉姐流产
======================================================
巧的是,小沈氏身边一个婆子,恰好和常家是邻居,那天来打秋风的常燕被撵出门去,常嬷嬷骂声震天,左邻右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那婆子的家人从头到尾听了个明明白白,后来便当做笑话讲给了婆子听。
婆子见小沈氏正苦思冥想如何作弄宁远侯夫人,便心生一计,献宝一样告诉了小沈氏。
其实,这个计策也不复杂,却正中小沈氏下怀。小沈氏并不知道常嬷嬷当年策划让常燕给顾廷烨当妾的内幕,常嬷嬷也有分寸,她会大声辱骂常燕日常来打秋风的丑事,但常嬷嬷却绝对不敢自爆常燕差点做妾的丑事。
而有一件事却是小沈氏和常嬷嬷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顾廷烨儿子的几个亲家,表面从不声张,其实非常在意,自家的女儿将来和奶妈的孙子是姐夫和弟媳妇的关系。
沈家还好一些,威北侯夫人和宁远侯夫人是过命的交情,结成亲家是两家共同的心愿,张桂芬并不在意多常嬷嬷这一门下人出身的亲戚,沈国舅本身也是小门小户出身,对门第之见并不那么在意。
而张家那边的女眷却颇有微词,因为张家是富贵了好几代的名门望族,无论女婿还是媳妇,都没有白身出身的,现在一下子要让张家女认下人孙子当姐夫,别说是那嫡孙女的亲生母亲,就连祖母老英国公夫人,一开始也是反对这门亲事的,但女眷反对归反对,真正有权利拍板的英国公还是定下了这门亲事。原因无他,虽然庶长女找的女婿出身差了些,但顾家无论底蕴还是前途,圣宠还是功勋,都与张家的门楣般配,而且小世子团哥不但日后铁定能袭爵,而且自幼进宫在太子身边长大,和太子是合穿一条裤子的交情,俩人好得像亲兄弟一样,一旦太子即位,和团哥的这门亲事必定能保住张家在下任皇帝面前的富贵。旁人若是嘲笑张家和下人当了亲家,就让他们说去吧。
而常嬷嬷,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她虽然没有签过卖身契,但曾经在白家做奶妈子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当年一家四口上门求侯府给常年找个像模像样的教书先生,他们甚至不敢在上午登门,生怕中午被留饭,坏了“仆不与主共桌”的规矩。因此,今年团哥大婚,她也心照不宣地以“蓉姐有孕在身,大夫说蓉姐体弱需要保胎”为借口,提前跟侯府打好了招呼,此番就不去团哥婚宴了,以便在家照顾蓉姐的身孕。常家此次只有常年一人赴宴。
常年总归是中了进士,有了官身,不至于辱没了侯府的门楣。
而那早早嫁出去的常燕,常嬷嬷更是考虑都没有考虑过。想来常燕也不会去侯府自取其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嬷嬷想都没想过的常燕,却让常嬷嬷马失前蹄,也成了小沈氏捉弄盛明兰的绝好的一杆枪。
婚宴前几天,小沈氏家的婆子偷偷上门找上了常燕夫妇,叮嘱他们大婚之日,一定要亲自去侯府上门贺喜,至于穿戴什么,如何言语行事,那婆子也仔仔细细交代了一番。
于是便有了常燕夫妇登门赴宴,众围观者皆嘲笑盛明兰找个了下人出身的亲家的这一幕。
盛明兰强行扯出笑脸,如待其他来宾一样招呼常燕,做出一副不拘贫贱富贵的模样,常燕夫妇倒也不客气,径直坐到了常年那一桌上。
为了方便常年在官场交际,明兰特意安排,让常年这一桌不是同级别的官僚,就是在朝中颇说的话的上司,常年正欲与这些官场中人攀交情,常燕夫妇的到来却让常年叫苦不迭。
同桌之人,有人好奇地打量常燕夫妇,不解为何新科进士,当朝极有前途的少年翰林的亲姐姐,怎么会混得如此穷酸,还有的人,眼中甚至遮掩不住鄙夷之色。这一顿饭吃得尴尴尬尬,常年的交际计划全化作了泡影。
常年这顿饭吃得食不下咽,小沈氏却吃得痛快,连喝了好几杯酒,几乎醉倒在回程的马车上。回家以后还不忘狠狠夸奖了那个出主意的婆子,又足足赏了那婆子五十两银子。
晚上回到家的常燕夫妇也很是得意,今日一行,那老虔婆知道以后,估计要背过气去,非但自己出了气,还得了小沈氏的三百两赏银。反正那老虔婆也没把自己当孙女,侯府也没把自己当正经亲戚,不如先出了这口恶气让自己痛快。
而盛明兰顾廷烨夫妇,即使知道了前因后果,也不能把小沈氏和常燕怎么样,一个是皇后的亲妹子,一个是女婿的亲姐姐,都轻易动不得,最后只能撵走了那门子出气了事。
好在亲家公英国公世子并未怪罪,反而说了不少好话,直夸赞宁远侯府不嫌贫爱富,体恤亲戚,惜老怜贫,又夸宁远侯的女婿常年安于清贫,刻苦勤奋,日后必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给足了宁远侯和常家的面子。其他人碍于侯府的权势地位,日后也不会说什么。
可那日并未去侯府参加亲弟弟团哥婚礼的蓉姐,却还是在不久之后小产了,流下来的是一个已经成型的男胎,外面有人猜测,蓉姐本就体弱,这胎保得不容易,或许是知道了那日常燕给娘家丢了大脸,一气之下流产,也有人猜测,是常年回家以后迁怒蓉姐,夫妻吵架,导致妻子流产。真实原因,谁也不知道,连去常家替蓉姐医治的太医也三缄其口,什么内幕也没有传出来。
再后来,蓉姐又流了一个男胎,一年以后,蓉姐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顺利生下一个儿子,那孩子却先天体弱多病,不足三个月便夭折了。蓉姐连续三胎,都没能给常家添丁,不仅常年和常嬷嬷心里开始不满,连外人也有些说三道四,说侯府出来的姑娘自私善妒,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让相公纳妾,这是摆明了心思恶毒,要让常家绝后啊。
这些话传到明兰耳朵里,明兰也觉得难听,因为长媳不久前生下一个女孩,明兰虽不太高兴,但那到底是自己的亲孙女,为了侯府所有女孩的名节着想,明兰便属意常嬷嬷给常年纳了一个丰乳肥臀,手脚壮大,好生养又老实本分的农家女为妾。第二年,农家女果然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此乃后话。
--------------------
第64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39 盛明兰儿子出事
============================================================
虽然被小沈氏和常燕作弄了一番,但宁远侯府世子的婚事总算顺利完成了。此事一了结,宁远侯和夫人又该回蜀地了,世子团哥和次子园哥照例留在京城,做太子伴读,年纪尚幼的三子和四子则与父母一同赴任。
两个幼子,一个八岁,一个才五岁,正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平日读书习武之余,最爱在院子里玩闹。可偏偏今年蜀地的秋天凉得特别快,到蜀地还不满三个月,兄弟俩便纷纷染了风寒。这本也不是什么大病,顾廷烨请了最好的随军大夫医治,可连吃了几副药都不管用,反而愈发加重了,顾廷烨一着急,竟然命人把当地最好的名医都请来会诊,扬言治好了重重有赏,治不好全家陪葬。
大夫们为了全家老小的性命,自然是尽心尽力。不久以后,老三逐渐好转,但年纪最小的老四却在发了几次高烧后,不治身亡。顾廷烨盛明兰夫妇首次尝到丧子之痛的滋味,何况死的还是最疼爱的小儿子,夫妻俩哭得死去活来,正当盛年的顾廷烨鬓边生生长出了许多白发,一向保养有方,如同青春少女一般妍丽的盛明兰,也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这还没完,小儿子刚刚下葬不久,蜀地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自秋天以来,一直被严加看管的三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他生在蜀地,长在蜀地,很少回京城,只在书上见过所谓三尺厚的鹅毛大雪,于是便天天闹着要出去玩雪。
刚失去了幼子的盛明兰看着大病过一场的三儿子,哪里敢随便让他出门,只允许他在火炭烧得旺旺的房间里,隔着窗户,看一看雪。偏偏那三儿子性格不像循规蹈矩的母亲,反而像极了桀骜不驯的父亲,越是不让他出去,他越要出去。便趁着仆人交接班的时候,泥鳅一样溜出了门,可惜还没跑出二门,就被奶妈像揪着小鸡崽子一样提溜了回来。
可是,仅仅出去这一小会儿,三少爷还是着凉病倒了,和上次一样,连日风寒总是不好,甚至发烧的症状越来越重,失去小儿子的痛苦回忆似乎又浮现在了顾廷烨和盛明兰的脑海中。但这夫妻俩是何等精明之人,即使今年天气异常,连续两个儿子的风寒之症也太过诡异,如果不是风寒,而是有人下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