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母亲和妻子这副反应,林如海都有点后悔跟她们提起江南的事情了,还不如什么都别说,她们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用事后还在后怕了,哭的他头都要大了!
见林如海轻描淡写的不愿意再说江南那边经历的事情,林家老太太这次可不由着他了。
直接把管家林忠给叫了过来,详细的询问起林如海在江南那边身上发生的事情?
关于公事上的事情不能够说,但关于林如海的私事,尤其是差点没命的事情,替自家老爷隐瞒了老夫人和夫人她们这么久,到了这个时候,林忠可不敢再替自家老爷继续隐瞒下去了。
要不然,回头等老夫人和夫人从其他地方打听消息,十分容易就能够事情的经过,到时候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林忠向自家老爷递了一个无奈的眼神,然后就老老实实的把林如海受了几次伤,最后一次重伤差点命都赔上了的事情都抖搂了出来。
林家老夫人和贾敏她们知道这次的事情十分危险,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危险,让林如海居然遭受到这么多次严重的刺杀!
林如海看着母亲和妻子眼泪一直流个不停,只觉得太为难了,只能够保证自己下次一定不会再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要是一定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也会提前跟家里商量过,给出了无数个保证以后,这才总算让林老夫人和贾敏停下了眼泪。
林家老夫人一脸感谢的看着贾敏说道:
“幸好这次有你父亲看顾着如海,这才及时的救了他一命!
要是没有亲家公的帮忙,我们两个如今估计只能够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等明天我们一定要去好好的感谢一番亲家公才行!”
贾敏听到自己父亲居然帮了自己夫君这么大的一个忙, 心里也是十分高兴的。
她也是一脸感动的说道:
“婆婆您不用这么客气,不管怎么说,如海也是父亲的女婿,一直当如海跟自己儿子一样对待。
估计是父亲也不放心如海一个人干这么危险的事情, 这才一直让人注意着, 及时的救了如海的。
父亲一直都十分关心我们,这次多亏了父亲, 要不然那后果, 可真的不敢想象了。
我待会回去好好的准备一下礼物, 明天一家人回去感谢一下我父亲吧!”
这么大的事情, 林如海肯定也是要去感谢一番的, 毕竟是救命之恩,他心理也是非常感激的, 肯定说道:
“感谢岳父的礼物, 在江南那边我已经准备好了, 待会让林忠拿单子过来给你们看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增减的吧?”
言下之意是他也赞同自己母亲和妻子想要明天一家人去荣国府那边拜访道谢的主意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初秋时节了, 京城的秋天还是有点萧条冷清的, 荣国府花园这边重金移植了一些耐寒的花木,这个时候到还是能够见到一点绿色,但部分花木的树叶都已经落光了, 光秃秃的矗立在那里, 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等过年的时候, 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 就会让下人用绸布做成的各种颜色花朵树叶的模样, 挂到树枝上, 一眼望过去, 一片五彩欢腾,看着十分热闹喜气。
如今陶长安的时间算是彻底属于自己了,总算不用再忙活朝堂上的事情了。正在院子里面慢悠悠的活到一下手脚呢。
听到下人过来说林家人都过来了之后,这才起身进房间换了一身衣服,来到荣喜堂的时候,林如海他们已经在跟贾母他们说上话了。
见到自己岳父过来了,林家老太太见到亲家公,连忙站起身来,十分感谢的说道:
“这次如海的事情,多亏了亲家公您出手帮忙,要不然就他那个只懂得往前冲的倔强性子,没人拉一把,小命都差点丢在这次的差事里面了。
这不,昨天如海一回来说起,我们今天一家人可不就特地过来感谢您一番嘛!”
刚才贾母已经从林家老太太口里面知道这件事情了,看着林家带了这么多贵重的东西来感谢,她心理是十分高兴的,看着就知道十分贵重,得值不少银子呢。
陶长安语气十分温和的说道:
“如海也是我的女婿,我一直把他当做儿子看待,这次也没做什么,只是自己帮得上忙,就帮了一下而已。
都是一家人,亲家母你不用这么客气!”
在林家老太太看来,救了自己儿子的命,那比救了自己命还重要,连连感谢着,并说道:
“既然亲家公您都这样说了,那以后就把如海当成您的儿子来使唤,让他跟敏儿以后好好的孝敬您了!”
林如海和贾敏两个人也是一番感谢,十分亲近的坐下来一起和睦的说着话。
经过这一次帮忙,贾林两家的感情更进了一步,林如海对荣国府比过去还要重视了很多,想着以后要是有机会,自己肯定要多帮上点岳家的忙回报一番才行。
正好林家如今也回京居住了 ,两家以后走动起来就更加频繁起来了。
不过林家老太太到底还是不希望让那个贾宝玉接近自己孙女,所以带林黛玉去荣国府的次数比较少。
即使偶尔不得不带孙女过去,也是把人带在自己身边,不让贾宝玉有单独找自己孙女的机会。
亲家公对林家有恩归有恩,他们林家也愿意报答,但可不能拿自己孙女的终身大事来抵。
而且贾敏也跟自己父亲确认过了,自己父亲并没有想让自己孙子贾宝玉娶外孙女的想法,让贾敏他们不用顾忌到自己,按照林家的心意做就行了。
有了陶长安这话,林家那边知道想要撮合自己孙女和贾宝玉的事情,只是亲家母的一厢情愿之后,就放心多了。
这样他们林家也不用为难了,亲家公既然没有让贾林两个再次联姻的想法,正好他们林家也没有。
两个的关系已经够亲近了,实在没有必要牺牲儿女的幸福,硬是凑在一起。
贾宝玉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想要见林妹妹,只是心里一直有一种感觉,自己跟了林妹妹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如今这样才对!
为了能够见到林妹妹,贾宝玉都能够做出亲自到林府拜访姑姑的事情来。
可惜自己姑姑和林家老太太倒是热情接待了自己,但一旦自己提出想要见到林妹妹,林家老太太和姑姑就会找出各种借口,不让自己见到林妹妹。
求了老祖宗,自己姑姑这边不答应让自己见林妹妹也没用,贾宝玉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够求着自己姑姑,说想要见见林妹妹了!
可惜自己姑姑总是拿出男女大防来说事,说自己和林妹妹都已经超过七岁了,表兄表妹之间不好常常见面了,然后就让人送自己回府了。
不能够见面,贾宝玉就想着写信给林妹妹也好啊,可惜他写的那些信件,都被林家给退了回来!
贾宝玉觉得自己跟林妹妹之间,像极了天上那牛郎和织女,一年当中见不了几次面。
即使在府里远远的见了一面,但有大人阻拦在中间,自己跟林妹妹连话都说不上,自己实在是可怜极了!
直到这个时候,贾宝玉才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多渺小,想要见一下自己想要见的人都不能。
就连陶长安那里,贾宝玉也求了过来,可惜陶长安对这个孙子一向是淡淡的。
听完贾宝玉的请求以后,他也只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你想要见你黛玉表妹,林家那边不是已经给出拒绝你的理由了吗?”
贾宝玉有点生气的说道:
“林姑父他们只是拿礼教当做拒绝我的理由,只是不想让我跟林妹妹相处而已。
姑姑姑父他们就是对我有偏见,不喜欢我而已!”
陶长安对于贾宝玉的怒气无动于衷的问道:
“那你姑姑姑父他们为什么对你有偏见?
难道只是不给你一个人见你表妹,还是连瑚儿和珠儿他们一起,都不怎么让他们接触到你表妹?”
贾宝玉想了想,好像姑姑姑父他们很少带林妹妹过府里来,也没让瑚大哥和自己大哥贾珠见到林妹妹啊。
贾宝玉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误会姑姑和姑父他们了,姑姑他们并不是只针对自己一个人才这样。
想明白这点以后,贾宝玉有点郁闷的问道:
“可是祖父,孙儿只是想要多见见林妹妹,跟她一起玩耍而已啊,这样也不行吗?”
陶长安对于贾宝玉这样的话,只觉得有点无语,无奈的问道:
“我记得府里一直有请了先生来教导你们功课之外,还让他们同时教导你们基本的礼仪规矩。
书上也说过,男女七岁不同席,除非以后成为夫妻,否则男女之间除了亲人之外,是不可以随便见面的。
这些基本的礼仪,难道还需要祖父再跟宝玉你强调一次吗?
你又不是你林表妹什么人,怎么可能想见到她,人家父母就让你随便见的?”
贾宝玉一直对这些束缚人的礼教十分不耐烦,夫子确实有教导过,但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也没把这些礼教放在心上。
呐呐难言之后,贾宝玉抓住了自己祖父话里里面的漏洞,迅速的反应道:
“祖父你说只有以后成为夫妻之后,我才能够跟林妹妹天天见面是吗?
那我以后娶林妹妹不就可以天天见到林妹妹了吗?”
对于贾宝玉的执着,陶长安也不知道他是自己真的喜欢林黛玉,还是有什么让他这么执着的一定要见到林黛玉了?
陶长安也懒得管这里面的原因了,反正不需要自己出手阻拦,林家那边就不会让他们见面的。
看着一脸天真的孙子,对于他把自己的聪明用在这里,陶长安一言难尽的问道:
“男女之间成为夫妻之后自然可以天天见面,但宝玉你觉得就凭你一事无成,什么都只能靠着家里的人,林家凭什么会答应让你林妹妹嫁给你这样的人?
就凭你林姑父如今三品大员的地位,外面有的是好人家优秀儿郎,想要求娶你林妹妹。
在这么多求娶的人当中,你林姑父和姑姑,凭什么要选中你这样一看就没什么本事可以给黛玉幸福的人呢?”
被自己祖父这么一反问,贾宝玉反思了一下,自己好像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方啊。
贾宝玉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见到或者是娶到林妹妹,只能够一脸愤怒的喊道:
“祖父你们这样也太过庸俗了吧。
我和林妹妹之间那是单纯的相互喜欢,哪里用看世俗之人的眼光和看重的那些所谓的本事啊。
你们真是用你们所谓的标准,来衡量我跟林妹妹之间的感情,殊不知我们根本就不在乎那么多,只是单纯的想要多见见面,多相处一下而已!”
对于这样愤怒的质问, 陶长安只能够承认道:
“好吧,是我们庸俗了,可惜你林妹妹上面有父母管着,你想要见到你林妹妹的话, 就只能够先通过你庸俗的姑父和姑母那一关之后, 才能够见到你林妹妹,要不然你就只能够继续被挡在门外了!”
贾宝玉见自己祖父不帮自己, 就去求自己祖母。
可惜贾母那边的话, 无论是陶长安还是林家, 在这件事情上, 都是不会同意的。
贾宝玉在府里因为见不到林黛玉发疯, 就是贾政说要打他也没用。
可惜这次没人能够再惯着他,帮他做到见林黛玉的要求了!
......
相比于贾宝玉的急切想要见到自己的心情, 林黛玉这边到底也才见过贾宝玉这个表哥几次, 连相处都没有认真相处过, 对他可没有多深的感情。
加上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贾宝玉这个表哥就给林黛玉留下了一个有点不知礼的印象, 她对这个表哥更是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什么感情了。
林黛玉可没有贾宝玉的纠结难受, 有时候即使贾宝玉过来了,林家的人也不会有人会多嘴的在林黛玉耳边提起。
可以说,这辈子父母双全, 还有祖母和哥哥疼爱的林黛玉, 无疑是十分幸福的。
至于贾宝玉这个本应该跟她纠葛半生的人, 如今对她来说, 也只是一个不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在林家人保护下, 林黛玉从小到大的人生, 都是在蜜罐子里面长大的, 可没有需要她还泪一说。
红楼原著当中促成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产生感情纠葛的重要条件如今都不成立了,一切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样子发展了。
不过陶长安倒是也有打听了一下原著当中描述的其他情节,没有受到陶长安的影响,其他的一切还是按照原著当中的走向发展着。
薛家的家主仍然过世了,薛王氏处理好了家产之后,仍然选择带着两个儿女进京来投奔娘家了。
可惜王子腾他们一家人已经离京赴任去了,王家的宅子里面如今可没有人。
薛王氏觉得自己管不住儿子薛番,也想找个地方暂住一下获得庇护,免得被人窥视薛家的家财。
没有了当家人,薛王氏自己也不是一个强势的性子,为了能够保住家财和教养好子女,她想起了嫁到荣国府的姐姐,于是就让人送了信件给王夫人,询问是否可以在拜访一下姐姐,并顺便在荣国府暂住一段时间?
王夫人接到这封信以后,虽然高兴自己妹妹一家都来京城了,但信上说想来府里暂住的一段时间的事情,她可做不了主。
只能拿着信去荣禧堂找婆婆做主了。
贾母看了一下薛王氏的信件,也听王夫人说了一下薛家的事情。
原著当中荣国府这个时候,说王夫人负责管家,在府里说话还是比较有分量的,贾母那个时候见没什么影响,薛家的人来府里也不用她操心什么,还能让府里热闹一点,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可如今,府里能够住得下薛家人的院子,分别有陶长安住的梨香院,大房二房分别住的两个院子。
剩下那些没有人住的都是一些比较小的院子了,以后还得分给几个孙子住呢,可没有地方给薛家的人来住。
如今的荣国府,可没有原著像原著当中那样,原主已经过世,梨香院空着,可以安排客人居住。
贾母有点为难的说道:
“按理说,老二媳妇你妹妹一家难得回了京城,在你这个姐姐家里住一段时间也是应该的。
可府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哪里能够腾出这么大的院子给你妹妹一家住啊?”
王夫人其实跟薛王氏这个妹妹的感情也是一般般,之所以这么积极,也只不过是想着薛家豪富,自己看能不能从中占到便宜而已。
想了一圈,发现府里剩下的都是一些位置不怎么好的小院子,用这样的院子招待客人,好像有点失了府里的面子啊!
但府里特地用来招待客人的院子还是有的,实在不行,其实先把自己妹妹一家安排在客院居住也是可以的。
可看婆婆一点都没提客院的样子,估计是不愿意让妹妹一家过来暂住了。
尽管知道能够说服婆婆的希望不大,如今被拒绝了,王夫人也是有一点失望的。
今天如果换成是张氏的娘家人想要过来暂住,估计婆婆就会是另一种答复了。
她只能有点失望的说道:
“府里既然没有地方可以安置妹妹一家了,那只能让妹妹他们另外找一个地方住了。”
原著当中荣国府入不敷出,寅吃卯粮,贾母当然欢迎薛家来府里做客了。
不说别的,光是薛家给的生活费,就能够补贴府里一些,更不用说王氏想方设法从薛王氏手里扣出来的那些银子了。
银子落在王氏手里,以后也是自己孙子宝玉受益,贾母自然是欢迎薛家到荣国府里面暂住的。
可如今陶长安还在世,荣国府并没有衰落,财务情况也十分良好,不缺银子的贾母,自然不会看上薛家那些钱财了。
加上王氏在府里的地位一般般,在重要的事情上,可说不上话,自然不会被贾母看重了,连带着连王氏的亲戚,也不怎么受到府里重视了。
薛家那边接到王氏传过去拒绝的消息以后,薛王氏是有点失望的,毕竟如今在京城当中,跟自己关系最近的就是这个姐姐了。
在旁边坐着的薛宝钗同样也看到了荣国府姨妈拒绝的消息,有点为难的咬了咬嘴唇,低声跟自己母亲说道:
“母亲,既然姨妈那边不方便我们过去住,那我们一直住在客栈里也不是一回事,不如我们明天去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宅子,先买一个住下再说吧!”
姨妈在荣国府里面又做不了住,他们即使面前住进去,可能日子过得还不如在外面舒服呢!
他们薛家又不是没有银子,即使要托庇于荣国府,也不用住进去吧。
反正他们已经到了京城,有自己舅舅和姨妈在,一般人也不敢打他们家的主意,实在要是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再去找姨妈就可以了。
薛宝钗到底年纪还小,不管她再怎么懂事,对于一些事情还是不大懂的。
薛王氏对于这些虽然也不是很懂,但她这些年跟着丈夫,见惯了丈夫是怎么跟人相处套交情的,多少也知道要是能够直接住进荣国府去,对他们孤儿寡母来说,才是最好的。
他们住在荣国府,外面的人想要打他们的主意,就得先过荣国府这一关才行。
他们住进荣国府,可不单单只是找一个地方住而已,而是给自己找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挡住外面一切的靠山。
直接让荣国府帮忙挡住一切有心之人的为难,可比自己住在外面,有事再去求荣国府好多了。
住在外面,要是遇到一般的小问题,自己总不好时刻去为了这么点小事就去求姐姐吧。
即使是遇到大事,能够求自己姐姐一次两次,总不能够一直求着荣国府吧?
次数多了,即使是自己姐姐估计也懒得理会自己了,更不用说荣国府那边的人了。
可惜荣国府那边自己姐姐说话的分量到底不够,不能够答应让自己一家暂时住进去。
薛姨妈看了一眼懂事的女儿,想到儿子如今还是一副莽撞不知事的模样,就有点头疼。
女儿再懂事,总不能够陪着自己一辈子,儿子才是以后自己下半辈子的依靠。
薛姨妈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女人,以前丈夫在的时候,就以夫为天,如今丈夫过世了,就只能够依靠儿子了。
薛姨妈不想承认儿子被自己宠坏了,只想着自己没有能力教好儿子,就找个能够教好儿子的地方,让儿子过去学习才行。
姐姐这才虽然没有答应让自己一家人住到荣国府去,但确答应了自己想要让儿子去贾家的族学读书的要求。
不管怎么说,只要儿子能够变好,薛姨妈就心满意足了。
薛姨妈听女儿这么说,也觉得确实得找一个宅子搬过去住着比较好了,于是赞同道:
“嗯,既然你姨妈那边住不了,我们确实得找一个合适的宅子买下来住了。
考虑到你哥哥以后需要到贾家的族学那边去读书,我们买的宅子需要距离族学那边近一点才行。
最好离你姨妈家--荣国府也比较近,方便两家以后来往。”
薛宝钗知道自己母亲有多看重哥哥,见母亲这么说,也没说什么,只是点头赞同道:
“那明天就让下人们到外面找牙子,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吧!”
如今贾家的族学已经被陶长安派人整顿过了,族里过来学习的人也能够根据各自的情况,学习不同的课程。
族学每个月都会进行月考,要是有谁的成绩一直不合格,那么久得被劝退了。
为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族学里面的学习气氛还是非常浓郁的,没有人敢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薛番进了贾家的族学读书,虽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但身边的人都在认真学习,薛番即使想要偷懒都不行。
第84章
因为他要是不好好的在组学了里面读书的话, 一旦月考不合格,族学里面可不会看在自己姨妈的面子上,就放自己一马。
要是自己还没读一个月,就被贾家族学给劝退了, 说出去多丢脸啊!
薛番在江南那边到底带了一身不好的习气过来, 平日里面也习惯了在街上闲晃去找乐子了。
如今被困在贾家族学里面学习,周围都是一些无趣的人, 只知道学习, 根据就没有跟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日子实在是无聊极了。
薛番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住, 就跟薛姨妈说自己不想在贾家族学里面读书了, 想要跟着家里面的管事学习打理家里的生意。
薛姨妈这些日子见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早就心疼上了, 如今见自己儿子这么一说, 可不就十分容易就被说服了嘛!
可惜就薛番那个大傻子一样的脑子, 做生意哪里是外面那些精明人的对手啊。
没做生意几次,就被人骗得亏了好几笔数额不小的银钱。
薛姨妈尽管也心疼银子, 但看自己儿子那愤愤不平的模样, 也只能够当做是用钱给儿子买一个经验教训了。
可惜等薛番被人忽悠得找不着北,直接把薛家剩下的那点产业都给赔光了之后,薛姨妈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最后薛姨妈没有办法, 只能够给女儿薛宝钗定了一户愿意出不少聘礼的人家, 拿了聘礼还了不少外债之后, 日子才能够勉强过下去。
薛姨妈不是没有去找自己姐姐帮忙, 想让荣国府出面, 把那些被骗了的薛家产业拿回来。
可惜人家做生意的人, 可不是开慈善的。
人家凭本事赚到的银子, 又怎么可能凭你们说几句话,就愿意把银子给吐出来呢?
反正陶长安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见那些人是用正当的手段挣了薛番的银子。
只能够说是薛番太傻了,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斗不过那些老狐狸,才落得赔光家财的下场,怨不得别人。
陶长安可没有兴趣去帮助一个大傻子,烂泥扶不上墙,根本没有必要白费功夫。
就是自己这次用权势帮了他一次,按薛番的性子,估计是不会吸取教训,反思自己哪里不对的。
不用过多久,估计又要赔一个底儿掉。
陶长安可不是薛番的亲爹,可没有义务这样帮着薛家。
陶长安这个荣国公不愿意出手管这事,王夫人自己即使愿意帮自己妹妹一把,她也没有那个能力。
写信给王子腾,可惜王子腾人在外地,而且打听到自己外甥是怎么被人骗走家产的经过以后,他就推说自己远在外地,京城那边的人可不买他的面子,就把这事给推了!
显赫一时的薛家,就这么败在了薛番手里,有薛番这样的人在,薛家以后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看了薛家的下场,更是让陶长安明白,前人留下金山银山都经不起后世子孙来败。
与其留那么多家财给子孙,还不如多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本事。
只要有本事在身,后世子孙就不会饿死,能够凭着自己当年能力养活自己,这可比光留下金银好多了。
......
在陶长安在家荣养的第三年,名义上他是利用之前游历各地所收集到的种子,亲自培养出了一种高产的小麦和红薯。
小麦从以前亩产只有一百斤,到如今亩产三百多斤。
红薯亩产则高达八百多斤,可以说朝廷有了这两样高产的农作物,老百姓们只要愿意干,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四皇子,也就是如今的新皇,在接到陶长安报上去的这个消息,确认属实了之后,整个人就处理一种高兴疯了的状态!
在自己当政的时候,治下的大臣居然能够培育出这样高产的农作物来,不正是说明自己英明睿智,懂得用人嘛!
要不是自己当初力排众议,答应让荣国公保留官职回家荣养着,荣国公又怎么会有足够的时间花在种田培育农作物上面?
要是荣国公一直在朝做官,没有那么多时间花费在种植上面,如今又怎么可能培育出高产的小麦和红薯,基本解决了老百姓们饿肚子的难题呢?
当小麦和红薯这两种作物,在皇庄里面试种成功,小麦亩产高达差不多四百多斤,红薯亩产八百多斤的好消息传出去以后,整个国家只要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当这个消息得到官府的证实以后,老百姓们顿时沸腾起来了,纷纷要求朝廷尽快推广这两种作物!
亩产这个高的小麦和红薯,他们种了之后,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家里人饿肚子了。
老百姓们的要求十分简单,只要让他们填饱肚子了,他们就能够十分安分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才不管坐在皇位上是谁呢?
同样对于皇上来说,只要能够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安居乐业,那么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国家会不安稳,他的统治才能够长治久安下去。
在皇庄那边得到了好消息以后,新皇一边开始着手推广这两种高产作物,一边也没有亏待陶长安。
亲自封了陶长安为超品国公,世袭国公三代始降,光是这样新皇还是觉得对荣国公的封赏不够,但陶长安又不是皇家血脉又不能够轻易的把人封王。
毕竟荣国公这次的功劳可是十分巨大的,能够培育出高产的粮食,不难想象等全国推广以后,老百姓们基本不用的担心吃不饱了。
想了想,荣国公好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以后可以继承荣国公的爵位,三代始降,但二儿子身上好像什么官职都没有,如今也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新皇也知道荣国公的两个儿子都不怎么成器,没什么本事,估计两个儿的前途,才是荣国公最头疼的事了。
荣国公已经封无可封了,那就把剩下的功劳惠及到他的子女吧。
于是大笔一挥,就直接跟贾政封了一个忠孝候,意思是让贾政以后好好的忠于国家孝荣国公,毕竟这个候的爵位靠的可是贾政父亲荣国公的功劳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