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鲍尔和戴维德说什么都要请三人吃饭,以表达解惑之情。
慕尼黑大学本身就处于闹市区,附近知名的餐厅许多,两人带他们去了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吃饭,等吃完出来,已经快晚上九点了。
几人刚从餐厅出来没多久,就碰上两个从街角风一般跑过来的两个男人,后边追着两三个人,嘴里喊着抓小偷。
鲍尔和戴维德有些微赧,吃饭的时候,他们刚吹嘘过他们国家治安好,这转头就碰上抓小偷的。
这两人也是个正直小伙,碰上这种事,自然要见义勇为,于是赶紧拦了上去。
那两个小偷见有人来拦,举起手上的刀就往他们砍,眼看就要砍中戴维德了,苏茉不得不伸手扯了他一把,然后飞起一脚踢掉小偷的刀,再快速一个后旋踢踢在小偷头上,直接把人给踢的趴街上了。
她也不想出风头,但戴维德一个刚20岁的精神小伙,要她眼睁睁看着他被砍,实在做不到。
另外一个小偷,见同伴被打趴,扔下跟他缠斗的鲍尔,转身就想跑,但被追上来的那几个人拦住制服了。
追上来的几人对他们表示了感谢后,扭送着俩小偷就往警局去了。两个小偷离开前,还恨恨的瞪着苏茉,嘴里嚷嚷着“让她等着”的话。
苏茉觉得头疼,得,这刚来就惹上黑势力了。
等那些人走后,鲍尔和戴维德看苏茉已经亮起了星星眼。
“苏,你这是哪种功夫?”
“这不是什么功夫,就是普通的格斗技巧,我丈夫是军人,他教我的。”
“啊?苏,你结婚了?”两人十分惊讶,苏明明看着还很年轻。
“是啊,我不仅结婚了,孩子都已经七岁了。”苏茉笑道。
她已经感觉到他们看她的眼神不对了,桃花要趁早掐死。
“啊?”两人目瞪口呆,苏还这么年轻,孩子都七岁了,那不得十三四岁就结婚了?这样是犯法的吧?难道华国可以这么早结婚的?
“简直难以相信,为什么可以这么早结婚?难道华国都是这样的?这么早生孩子,对女性的身体是有害的。”戴维德有些接受不了,他的女神灯,刚点亮就得灭了。
苏茉看她们那样子,估摸着他们相差了,便大致给他们说了一下,高考停止又恢复的事。然后说了自己已经26岁了,并不是他们以为的,十四五岁就生孩子。
两人听说苏茉已经26岁了,又是一阵大惊小怪。看来东方女性真是显年轻,保质期特长。
说完这些,苏茉又问两人,那俩小偷什么来历,别是惹上了什么黑帮之类的,那她就麻烦了。
“苏,你放心,我们这边黑帮不当小偷的,这俩就是个小混混,你不用太担心。凭你的功夫,解决他们绰绰有余。”鲍尔道。
黑帮都做着大生意呢,谁偷你这三瓜两枣。
第401章 华人聚会(修)
得知没惹上大麻烦,苏茉也是松了口气,她可不想到时候还得跟人火拼。
松了口气的苏茉并不知道,他们一行的行为,被不远处公寓楼上的人收入眼中。虽然她只是踢了两脚,但那干净利落的身手,还是引起了那人的兴趣。
回到宿舍后,乔华清当即就抱着苏茉叫嚷开了,“苏姐,你太厉害了。我宣布,你现在就是我最佩服的人,我要向你看齐,向你学习。”
“鲍尔和戴维德看我们的眼神,一开始都是带着轻视的。刚才离开的时候,那眼里可都是带着敬佩之光,苏姐,你太给我们长脸了。”
“弱肉强食,是丛林规则,在国家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强国子民在弱国子民面前,都会有天然的傲气。这傲气,是国家给予的。我们国家虽然有辉煌的历史,但目前,我们确实不如人家。我们的领导人也意识到了,所以才派我们出来学习。”
苏茉逮住机会,就给两人灌输爱国思想。没办法,她过来的时候,顾老师让她帮忙看顾着这两人,时不时给他们做做思想工作,免得被资本主义奢华生活给腐朽了,到时候学成了不归国,就麻烦了。
“我们受祖国所托,出来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回去后把我们所学的先进理念、先进知识,反馈给国家反馈给社会,为建设更好的祖国添砖加瓦,让我们国家的人民,有一天也能在这些人面前拥有傲气。”
“我相信经过我们这一辈众志成城的努力,有一天,我们国家肯定会拥有比这里更多的汽车,更多的高楼大厦,更华丽的机场,更富足的生活……”
乔华清被苏茉说的热血沸腾,猛点头:“放心,苏姐,我会的。我这就去学习,不浪费一丁点儿的时间。”
说完,乔华清就回房看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籍去了。
苏茉三人过来后,选的专业方向也是不同的,苏茉选择的是企业经济学方向,裴明辉选择的是汽车工业方向,乔华清选择的是社会学方向。
见乔华清回房看书去了,裴明辉也跟着回房去了。
苏茉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超乎他意料了。他知道苏茉之前在外贸中心职位不低,没想到会这么亮眼。
他跟她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要继续努力才行。
此后的时间,三人继续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他们所选择的方向在出国前就定了的,在国内,也自学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两国的教学课程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就要靠他们课后去补了。
费力克斯老师托关系给他们找了相关的老师,每三天给他们安排一上午的答疑时间。
三人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如此过了大半个月,时间到了九月底。
十月份开学,学生已经开始陆续归校。
他们被安排跟大二的学生一起学,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学校没再让他们三人住一起,而是把他们打散,安排进同专业的本地学生宿舍。
宿舍是四人一间,苏茉的舍友早就收到通知,会有一个华国的交换生过来跟她们同住。三人都早早来了宿舍,等苏茉过来后,还给她弄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
三位室友,分别叫汉娜、米娅、奈乐。
三人都是典型的德国人长相,脸部轮廓分明,大眼睛,高鼻梁,身高都挺高,个个都是170以上。也幸而苏茉身高算高,站在她们之间,也挺和谐。
三人本来还担心来一个语言不通的,到时候不好交流,见苏茉德语流利,人瞧着也好相处,也松了口气。
学校把人安排过来的时候,可是叮嘱了让她们好好照顾这位交换生舍友的,毕竟事关她们联邦德国的颜面。
在苏茉过来前,她们也稍稍了解了一下华国,对这个曾经在世界上引起反响后来又沉寂下去的国家,她们也是很好奇的,可惜关于华国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
还没开放的华国,与各国来往极少,国人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许多人,也就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其他都不清楚,在他们看来,是一个很神秘的国度。
现在有这么一个交换生过来,三人便问了苏茉不少问题,苏茉也认真的给她们介绍,尽力宣传自己的国家。
苏茉口才好,历史知识又扎实,不知不觉就说了一上午。那三人被苏茉这一番宣传,对华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后说起亚洲的国家,第一反应就是China,而不是Japan。
中午,四人一起去那家8块钱的自助餐厅搓了一顿,庆祝苏茉这个新室友的加入。
下午,大家便各自活动去了。
下午的时候,顾老师从波恩市过来了,给苏茉三人发了下个月的生活费,并让他们开了个银行账号,以后的生活费按时打进他们的银行账号里。
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下个月大使馆有人回国,让他们给家里写信,他带过去,托大使馆的人带回京市帮他们寄。
德国与华国目前并没有直通航班,要寄信回国是很麻烦的,得先到他国再转寄,信件非常容易丢失,而且时间还特别长。
苏茉他们过来后,也就只通过大使馆那边,给京市报了个平安,跟家人是没有联系的。
能写信三人自然高兴,赶紧都写了厚厚一封,托顾老师带去。
*****
转眼便开了学,三人各自沉浸在忙碌的学习中。但还是约好了,三天聚餐一次,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有什么困难,也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虽然他们已经在国内学了2年的德语,但涉及到专业词汇,还是有许多不懂的,除了语言方面的困难要克服,还有专业的知识要攻克。
幸而西德1963年就开始实行双休制,而且这边大学的课程,也不如国内安排的那么密,基本上一天只有半天有课。
这缺的基础,他们便可以利用双休日和没课的时间来补。
三人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学。
苏茉的室友看她连吃东西都在看书,也是十分佩服,对华国人吃苦耐劳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档次。
10月底,宋平之过来找苏茉,告诉她周日有个华人聚会。大家得知有国内的留学生过来,很想认识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参加。
并让苏茉转告其他两个人。
苏茉来这里,一是为了学知识,二也是为了拓人脉,自然是答应的。但也明确表示,她会去参加,其他两人她不敢保证。
三人聚餐的时候,苏茉便把聚会的事说了,裴明辉和乔华清也想认识一些在外的华人朋友,便欣然同意了。
聚会地点在离学校几个公交车站的大型商业区,包了个餐厅。三人到了的时候,里面已经来了不少人,男的穿着西装,女的穿着得体的裙子,看着挺正式的。
10月底的慕尼黑,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冷意还是很明显的,三人都穿了呢子大衣出门。
三人一进去,便吸引了大部分的视线。宋平之早等着了,见他们过来,赶紧迎上去。
等侍者引导他们挂好外套后,宋平之便带着他们给大家介绍。
这些人,有移民到德国来的,有从港城、台城及澳城来留学,也有移民到其他国家来这边留学的,总之,就没有本土的。
所以,苏茉三人就非常稀奇了。
虽然大家招呼都打的挺热情,但看他们的眼神,都是好奇打量居多。甚至有个别台城来的,还隐隐带着挑衅,毕竟,他们这个时候还做着反攻的美梦呢。
乔华清毕竟年轻,被这么多人打量着,心里其实很紧张,紧紧的跟着苏茉,努力端着不让自己露怯,免得丢了国家的脸面。
介绍完,宋平之领着裴明辉去男士那边聊天,苏茉和乔华清也被一群女士围着,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多数问的都是国内现在的情况,也有人想打探亲人的情况,询问她们有没有办法的,更多的人是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可以回去探亲。
苏茉和乔华清挑着一些能回答的答了,至于一些政策方面的,让他们关注新闻报道。
但也透露了,国家有改革开放的想法,估计这些事情,很快就会落实。
这次聚会,许多人就是冲着苏茉他们过来的,毕竟最近这些年,国内的情况,那是基本打听不到,难得来了人可以听到点情况。
虽然七二年和西德建交后,国家也派过几个留学生来西德留学。但之前情况特殊,过来的那几个学生,言行举止使馆那边都管束得挺严的,不像苏茉他们这一批这么自由。
三人回答了一下午问题,说的那叫一个口干舌燥。
好不容易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苏茉逮着空,准备去拿点东西吃一吃。
这刚走到点心的位置,余光就瞄见门口进来两个穿西装、身量高挑的男人,苏茉本来没太在意的,但其中一人貌似有点眼熟,便回头去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得了,竟然看到自家人了。
宋平之看到进来的两人,起身迎了上去。
“哥,苏大哥,你们怎么来了?”
他组织的这种小年轻的聚会,他哥一向都不参加的,怎么今天竟然过来了?
“你苏大哥过来找人。”宋锦之道。
“找谁?我……”宋平之刚想问清楚找谁,他好帮忙找,就见苏璟已经朝着餐区走去了。
两人随着看过去,宋锦之眸中有异色一闪而过。
是她,那天那个身手利落的女士。
那天瞧见之后,他本来打算让手下去查一下的。这年头外形好身手佳的亚洲女性可不多,这忽然在他地盘出现一个,由不得他不注意。
别是什么有心人安插的棋子,可得提早防范了。
可惜当时碰巧出了点急事,他急着去处理,便没来得及安排。
没想到今天刚回来,就碰上了,还真是巧。
“二堂哥,你怎么在这?”苏茉十分惊讶,她真没想到会在德国碰到苏璟。
“我参加展会的时候,听小堂叔说你在慕尼黑大学留学,正好我有事要来这边,顺便过来看看你。”苏璟道。
“怎么样?还习惯吗?”
“还行,能适应。”苏茉笑。在陌生国度碰见亲人,心里真是又暖又高兴。
这时,宋锦之也走了过来,“苏璟,不介绍一下?”
苏璟睨了他一眼,“这是我堂妹,苏茉。小茉,这是我朋友,宋锦之。”
“你好!”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一旁的宋平之十分讶异:“真没想到,苏茉你竟然是苏璟哥的堂妹。”那他们也算是世交了。
苏家跟宋家是几代的世交,但宋家举家早早早就出来了,后来渐渐跟国内断了联系。
宋家早些年就有人留在这边,举家出来后,在这边拼搏了一段时间,逐渐掌握了这边一部分华人帮派的势力,跟美国那边的华帮联系紧密,时常有生意要两国跑。
苏仲清他们移民出来后,两家就联系上了,互有帮衬,联系一直没断过。
“宋家跟咱家是世交,你这边要是有什么事,就找平之,他会帮你解决的。”苏璟道,又交代宋平之,“平之,这是我家的小妹,你多照顾一点。”
“这是自然,苏大哥,你放心。”宋平之赶紧表态。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了,陆续有人开始离开。苏璟问苏茉:“晚上有事吗?要是没事,晚上一起吃饭,带你去吃中餐。”
出来这么久,一次中餐都没吃过,苏茉确实有些想念了。再加上,苏璟特意过来,除了看她,苏茉估摸着他可能也有事找她,便应了。
“行,那我去跟我同学他们说一声。”苏茉说着便准备过去跟乔华清他们说。
“好,不急,你慢慢来,时间很充足。我和锦之先到外面车上等你。”
苏茉点头,过去找乔华清和裴明辉。
乔华清有两个男的直接去找苏茉,看宋平之的态度,似乎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心里早有些忐忑了,以为出啥事了。
见她过来,有些紧张的问:“苏姐,出啥事了?”
她出来的时候,她爷爷一再叮嘱她在外面要谨言慎行,莫不是不允许参加这样的聚会?
“没啥事,刚才那个是我堂哥。”苏茉道,“他找我有点事,一会儿你和明辉先回去,我晚点再回去。”
乔华清松了口气,“行,那你自己小心些。”
苏茉又去跟裴明辉说了声,拿了自己的大衣,便出去了。
第402章 探讨(修)
出了聚会的餐厅,宋锦之就饶有兴趣的对苏璟道,“你这个堂妹可比你们家那个冒牌货强多了。”
瞧宋锦之那样子,苏璟赶紧打断:“别打她主意,我这堂妹可是结了婚的,孩子都六七岁,她丈夫可是华国军人,可不是你能随意招惹的。”
宋锦之吃了一惊,“那边现在这么早结婚了?”
“她结婚是挺早,不过她好像也27岁了,只不过人长得好,显年轻而已。”
宋锦之“嘶”了一声,道:“她丈夫是军阀?”不然能娶到这样的大美人?
苏璟:……
“都什么年代了,军阀早没了。锦之,你们要是真有想趁着这个机会往国内发展的想法,你还是抽时间多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
宋家举家出来的早,那个时候,国内还是有军阀存在的。宋锦之是在这边出生的,从没有回过国内,对国内的情况,都是通过老一辈的口中,以及苏璟偶尔说起来了解的。
宋家在国内已经没有嫡系亲戚了,对国内关注的少。不像苏仲清他们,建国前才出来,又因为还有个弟弟在国内,对国内的情况时常关注。
苏璟这次过来,就是听到国内要改革开放的消息,过来跟宋锦之商量的。
他对国内的市场,十分看好。近10亿人呢,一旦放开与世界接轨了,那可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国内工资低,用工成本低廉,随便做点什么,那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十分值得去分一杯羹。
虽然进去的门槛不好拿,但他苏家还有一脉在国内,而且社会地位不低,比起其他家来说,更有竞争力。
只是,他现在刚从爷爷手中接手家族生意,大伯那边还有许多阻力,他能调动投入国内市场的资金不多,这才过来找宋锦之。
他之前听他说过,想带领家族转型,如今就是个机会。
宋家在这边经营了七八十年,财力比他家雄厚。而且,宋锦之对宋家的把控强,要是能说服他,能调动的资金不会少。
这时,苏茉也出来了,两人便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出发去找吃的了。
半个小时后,宋锦之驱车来到一条街区。
这条街区,环境看着没苏茉学校附近的好,但看着却让苏茉十分亲切,因为整条街,所有的店铺招牌,都是中文。
苏茉感叹,“想不到这边也有唐人街。”
宋锦之惊讶,“你还知道唐人街?”
苏茉 苏璟:……
见苏氏兄妹那副表情,宋锦之略微有限尴尬,倒是他把人看低了。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慕尼黑华人不少,有两万多呢。”宋锦之找补。
苏茉淡定点头,这点数量,在我大中华未来14亿人口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中国人口数量,1978年是9.56亿,到1982年增加到10.09亿,1988年增加到11.02亿,1995年增加到12.05亿,2005年突破到13.04亿,2018年突破到14.03亿。】
这条唐人街虽然不算特别长,但五脏俱全,基本上国内各大菜系的餐厅都有。
宋锦之在一家本帮菜餐厅门口停了车,“这家本帮菜非常地道,祖上曾当过御厨,我家老爷子时不时就要来吃两口。”
这家店装修的很有特色,极具旧海市风情,里面的服务员也是华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海市话。
宋锦之要了个包间,进去后,卡卡点了好几个招牌菜,红烧肉,糖醋排骨,醉鸡,油爆虾,松鼠桂鱼,八宝鸭,蟹粉狮子头。
点完,把菜单递给苏茉,让她想吃什么再添。
三个人点这么多菜估计也吃不完,苏茉便没再加,苏璟则再加了个蟹黄小笼包。
这家上菜速度挺快,没一会儿,就上的七七八八了。
“这些都是这家的招牌菜,你试试,看跟国内比起来如何?正不正宗?”宋锦之对苏茉道。
苏茉尝了几口,坦白说,比目前国内的好吃,但跟后世的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些,可能也是因为食材的原因。同样的东西,长在不同的地方,味道多少还是会有些差异的。
“比国内的味道更丰富一些。”苏茉道,“国内比起这边,生活还比较贫困,大家都讲究艰苦朴素,不提倡奢侈的作风,在厨艺上,也是喜欢用更接近食物本质的方式来烹饪。”
白话就是,没那么多瞎讲究,煮熟能吃就行。
再加上经过一段特殊时期,厨艺上的传人,也不敢轻易冒头,所以国营饭店的厨师,手艺其实真的很一般。
宋锦之似笑非笑的瞧了苏茉一眼,苏璟这堂妹,说话圆滑的很,也是个滑不溜手的人物。
等吃的差不多了,苏璟这才打开话匣,说起事来。
“小茉,我听小堂叔说,国内准备改革开放了,你有什么看法?”对苏茉,苏璟从来没小看过。
“堂哥是准备回国投资?”
“是,有这个想法,我看好国内市场。但国内各行业封闭久了,一开始估计不会容易,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苏茉想了想,道:“建国后,国内一直都是计划经济,几十年了,要想一下子转变成市场经济,没那么容易,前几年,肯定会有不少阻碍,我不建议一开始就重拳出击,应该徐徐的来。”
“国内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几年前,国家有大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了,今年开始陆续回城,几百万的待业青年回城,如果都没有工作,肯定会造成社会动荡,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来安排他们。”
“堂哥不妨从能快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又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行业入手。比如,代加工。这种不冲击国家工业主体,又能提供大量就业的行业,政府一般都会开绿灯。”
“我建议可以先从投资制衣制鞋厂开始,成本不高产出又快,内销外销都可以,市场很大。”羊城的服装批发行业,可是繁华了几十年。
“而且,华国大部分的女性,多少都会做衣服,招工十分方便。到时候只要找几个老师傅,给她们培训一下,几天就能上手。”
“华国地大物博,目前土地还是很便宜,租赁一块土地,建个工厂花不了多少钱,比在其他国家,会便宜很多。”
“最主要的,是华国人工成本很低。据我所知,联邦德国制衣厂工人,月薪大概在800~1000马克,但在华国,你要付的人工成本,可能只需要50马克。”
宋锦之本来只是随意的听一耳朵,这听着听着,神情也认真起来。
他本来还以为苏璟只是找话题随口问的,毕竟一个从做生意都不允许的地方出来的人,能懂什么?
现在看来,苏璟这堂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德国这边的制衣厂只制作顶级品牌的服装,月薪自然高一些。欧洲大部分的服装,都是在东南亚那边代加工,成本也不高。最主要是那边代加工行业成熟了,都有条例可依,这移到华国,什么都得重新跑一遍,这也是成本。”宋锦之道。
“这没办法,这是必须要走的,但一旦走通了,获得的收益却是巨大的。虽然东南亚用工成本也不高,但比起华国,还是高了三到四倍。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听宋先生这样说,应该在那边也是有相应的代加工产业。既如此,你应该也察觉到了,那边的劳动力跟不上,生产规模有限,而且用工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东南亚国小人少,全部加起来,人口估计也就刚够华国的三分之一。华国有近10亿的人口,劳动力充足,像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比华国更合适。”
现在国人还什么都没见过,先从劳动密集产业薅一波,给国人开开眼界,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这是国家发展必经的阶段。
现在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承接不住,国人的文化水平还没到那个程度。
“还有呢?”宋锦之示意苏茉继续说,他对国内了解很少,发表不了任何看法。
“可以往房地产方向,建商品房。”苏茉道,“目前,国内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非常严峻。许多家庭,一家十几口住在几十平的房子里。”
“可我听阿璟说,你们国内的房子,是国家或工厂分配的。”
“目前是如此,房子暂时还不允许买卖,但一旦放开了,那些迫切需要住房的人,只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基本都会掏钱的。同是华人,你应该清楚华人对房子的执念。”
“华国工资那么低,又能掏得起多少钱买房子?”宋锦之皱眉。
这建房子投资可不少,拍地要钱,购买建筑材料要钱,人工也要钱,还有后续各种,这要是卖的价低了,他们赚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卖高了,卖不出去,不得砸手里?
苏茉抿了抿唇,“华国虽然工资低,但福利比还是很不错的。只要有正经工作,医疗教育食宿啥的,都工厂包了。”
“不妨换一种思路,跟政府和工厂合作,帮助它们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出地,你们负责设计、建造,工厂出买房的工人。”
“至于销售的时候,怎么去卖,就看怎么去谈了。国家要解决住房问题,总得出一部分钱吧?工厂要解决员工住房问题,总不能一分钱不掏?这职工想住好房子,总得自己掏一部分钱吧。”
“不妨把这房款分成三份,国家出一份,工厂出一份,那剩下职工承担一份,那压力自然就轻了很多。”商品房初期著名的购房“三三制”。
宋锦之这回真是坐直了,房地产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块,如果这个方式可行,华国那么多人,这个蛋糕可是巨大。
宋锦之和苏璟一起,开始跟苏茉认真讨论起这些建议的执行问题来,三人一直讨论到九点多,这才送苏茉回学校去。
苏茉之所以说那么多,并非为了卖弄。
而是她了解过这一段历史,改革开放初始,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外资对在华投资并不热衷,刚开始招商引资并不顺利。许多都是领导亲自出面去谈,华商看在领导的面子上,少量投资一些。
如此白白错过几年的好时机,直到八零年代中期,才渐渐好起来。
苏茉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国家引一点投资是一点。如果这两人有能力的话,说不定还能带动一波华商的投资。
再加上,苏璟是她堂哥,她对他观感也很不错,便尽量多说了。
等苏茉下了车,目送她进了校园,宋锦之这才和苏璟开车走了。
路上,宋锦之问:“苏璟,你这堂妹不会是华国培养的间谍吧?这见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