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月在地上画了筒瓦、双筒瓦和仿古瓦等一共五种类型的瓦片。
“谢爷爷、河爷爷,你们看咱们做哪种瓦比较好?”
京都这边用的最多的乃是仿古瓦,像他们南方用的最多的乃是双筒瓦。
二人商量一番后,选了仿古瓦和筒瓦。
这两种瓦的模具都很好做,姜明月边画边和他们讲解了起来,等姜明月给二人说清楚、讲明白后,谢老族长立刻行动了起来。
姜明月随着姜河从谢老族长这里出来问:“河爷爷,你们和谢氏族人相处的如何?”
姜河知道姜明月是担心他们受欺负,谢氏族人大部分的人都很和善,也很欢迎他们,不过也有少数一部分人,有些排挤他们,不过这在他看来都不是事。
“谢老族长是位很开明睿智的人,其他谢氏族人大都是如此,有些即便是有些私心,本质也不坏,这段时间我们相处的很融洽。”
河爷爷这话中透露出了很多的信息,知目前的情况,他们都能应对,姜明月也就放了心。
接下来的几天,姜明月上清观、谢家村两头跑,指导族人们建窑,选择可以用来烧砖瓦的泥土等等。
二月初,上清观中,姜明月将葡萄、团子,交给长生二人后,正准备下山,苹果几步走了进来。
“夫人,爷来信了。”
姜明月顿时一喜。
“快,拿来我看。”
苹果双手将信递给了姜明月。
姜明月看过信后,明媚的笑容,爬上了脸颊,真是太好了。
“夫人,爷信上都说了些什么?”苹果看着笑的很开心的主子问。
谢渊信上说了许多,总结归纳主要是两件事。
“张重岳已将手里的兵权交了出来,向朝廷认罪,相公说咱们五月份就可以去沅江府了。”
苹果闻言笑了,怪不得主子会这般高兴。
“恭喜夫人,咱们很快就能和爷团聚了。”
姜明月‘嗯’了一声,又看了一遍信,这才小心翼翼的收起问:“赵山可回去了?”
“没有!”
“你让他去一趟书院,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明弘。”
“是!”
苹果离开后,姜明月转身又回了小院,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儿女、长生和程素素。
与此同时谢渊、张重岳的奏折,同时抵达了京都,第一时间就被海公公呈到了御前。
宋铭先是打开了谢渊的折子,看过之后,对小五的印象又好了一分。
知李虎几人已完全掌控了水军,沅江府局势也稳定下来,安心下来的宋铭打开了张重岳的奏折。
这是一请罪的折子,最后则是表示愿意将这些年贪污的赃款全都上交朝廷,只希望他能饶张氏族人一命。
宋铭放下折子后,陷入了沉思之中,张重岳这些年和水蛮交易可贪污了不少的钱,如果这些钱全都充了公,最起码未来一年,朝廷应都不缺钱花了。
心中有了决定后,他将沈济、姜攸招到了御书房。
而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宋承、宋闽的耳中,一时间二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皇宫。
御书房内,宋铭毫不避讳将张重岳的奏折给了沈济二人,等他们看完后,他这才开口。
“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这段时间,张重岳的罪,他们已定了下来,之所以一直都隐而不发,等的就是张重岳的这道认罪奏折。
第444章 双喜临门
这一次姜尚书先沈济一步开了口,他并没有说同不同意张重岳的条件,只是将近五年朝廷的支出、收入给宋铭说了一遍,最后则用具体的数据告诉宋铭户部没钱了。
他这相当于变相表了态。
宋铭又随之望向了沈济。
一刻钟后,二人离开了御书房,而他们离开不久,宋铭就为张重岳定了罪。
先是罗列了他的各项罪,罢官、株连九族、判秋后处决,然念其是两朝老臣,功勋卓著,特赦免了张氏一族,但凡张氏子孙,三代不可入仕等。
宋承、宋闽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一消息。
宋闽高兴的关上房门畅快地大笑了起来,好,真是太好了,张重岳倒了台,老大以后再无法和他相争,他距离那个位子又近了一步。
相对于宋闽的欢喜,宋承整个人就像是失去了精气神,瞬间衰老了好几岁,他最大的靠山没了……没了……
还没有等他缓过劲来,双眼通红、神色苍白的张珊冲了进来。
“爷,我听身边的婢女说,阿爹向朝廷上书了?”
宋承望着妻子声音沙哑道:“岳父认罪了!”
这一消息对张珊来说如同五雷轰顶,身体摇晃、站立不稳瘫坐在了地上,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爹怎么可以认罪,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我张家……我张家该怎么办……”
宋承看着哭的很伤心的妻子,强压下所有的情绪,扶起妻子坐在了椅子上。
“父皇赦免了张家!”
张珊闻言缓缓仰头看向了丈夫。
宋承将刚得到的消息,向妻子说了一遍。
张珊仿佛有些承受不住,身体软绵绵的往后倒去。
宋承一把抓住了她。
“小珊,你要振作起来,你是张家最后的倚靠,绝不能这个时候倒下去。”
宋承一句话,让张珊精神大震,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宋承,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声音沙哑道:“你不会休了我对不对?”
宋承轻轻将她抱进了怀里。
“你是我孩子的母亲,是我的妻子,未来无论发生何种事,我都不会休你。”
张珊紧紧地抱着丈夫,‘呜呜呜’哭出了声,就在这时,一太监急匆匆走了过来。
“爷,沅江府那边来信了。”
宋承知应是岳父写给他们的信。
张珊松开丈夫盯着太监急切道:“给我!”
太监看了一眼宋承,看他点了头,这才将信递给张珊。
张珊拆开信,擦了擦脸上的泪,看了起来。
一会儿后,她将信递给宋承,再次放声大哭。
宋承轻轻抱着妻子,一边轻拍她的后背,一边看信。
一封信看完,他缓缓闭上了双眼,一滴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为他自己也为岳父。
张重岳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姜三娘的耳中,她倏地站了起来,看着丫鬟:“你说的都是真的?”
丫鬟点点头:“消息已传开了。”
“啊啊啊!”
姜三娘高兴的在屋内又蹦又跳的,少顷等喜悦的情绪稍退,她骑马出了京都。
姜三娘来到码头这边,只见到了公公婆婆,询问一番后,这才知爹娘随着九娘去谢家村了。
她陪着公公、婆婆说了会话,又骑马去了谢家村。
赖老汉看儿媳妇都走远了,妻子还在眯着眼睛看问:“看什么呢!”
赖花氏收回视线。
“没什么!”
她有些拿不准,还要再算算。
赖老汉看老伴急匆匆回了屋,微微挑了下眉,怎有些奇奇怪怪的。
谢家村,姜明月跟着谢老族长、河爷爷看过砖坯、瓦坯后,离开了后山。
“最先做出来的这一批,明日就可以烧了。”
谢老族长、姜河闻言精神大震,都摩肩擦踵的。
“烧砖、瓦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句话倒是将姜明月问懵了,她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二人。
“这个我还真不知。”
谢老族长摸着胡须笑了,宽慰她道:“没有关系,我们大家伙慢慢摸索。”
“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你没有烧过砖,不知道很正常。”姜河紧接着道。
姜明月‘嗯’了一声,正欲开口,一阵马蹄声传了过来,她仰头看是姜三娘,只觉得有些奇怪,她怎突然来了?难道是有什么事?
姜三娘看到姜明月,一把拉住了马绳,等马儿停下来后,她翻身下马,一脸喜悦的朝姜明月冲了过来。
“九娘,张重岳的判决下来了。”
姜明月、姜河对视了一眼,期待又有些忐忑地看着姜三娘。
“朝廷是如何判的?”
“罢官、秋后问斩,张氏族人三代不得入仕。”
姜明月闻言双眼瞬间亮如星辰,脸上露出一灿烂的笑。
姜河‘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天开眼,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谢老族人看着高兴的三人,虽不知张重岳是什么人,和他们有什么纠纷,但也摸着胡须乐呵呵笑了起来。
“我爹娘,团子、葡萄呢?”
“三爷爷他们今日沤肥,三叔、三婶很感兴趣,就带着团子、葡萄去看看。”
姜三娘拉着她的手道:“走走走,咱们也去看看。”
“好!”
姜明月任由姜三娘拉着来到山后,则是换成由她在前面带路。
“咱们看山里有没有蘑菇,有的话就采一些,今日对咱们来说是大喜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的庆祝庆祝。”姜三娘边走边巡视四周道。
“蘑菇应没有,因近来都没有下雨,不过咱们倒可以挖一些野菜回去包饺子。”
“那也成!”
姜三娘说着嗅了嗅鼻子道:“咱们距离沤肥的地方是不是不远了?”
“嗯?”
“我好像闻到了一股屎臭味。”
姜明月闻言嗅了嗅鼻子,除了草木、泥土的味道,她并没有闻到其他什么气味。
“你是不是闻错了?咱们距离沤肥之地还有很远呢!”
“哦!可能,这会又闻不到了。”
一刻钟后,姜三娘突然停了下来。
姜明月扭头看着她问:“怎么了?”
姜三娘摆了摆手,扶着一棵大树呕吐了起来。
姜明月望着这一幕,愣了一下,随即双眼亮晶晶的看向了姜三娘,等她不吐了问:“六姐,你是不是有了?”
“怎么可能,我葵水……”
姜三娘下意识的就想要反驳,可话到嘴边,她掰指头一算,心里跟着‘咯噔’一下,表情有些僵硬地看向了姜明月。
第445章 摆清了自己的位置
姐妹二人对视,姜明月率先打破了沉默。
“葵水推迟几天了?”
“六天!”
“那就是了!”姜明月很肯定道。
姜三娘听了这话就像是瞬间炸了毛的猫。
“自从来到京都后,我就有点水土不服,葵水一直都不准,应该不是的。”
“水土不服不会呕吐,嗅觉也不会那么好,你再想想这几天可还有什么其他反常的地方。”
姜三娘仔细回想了一番,神色僵硬地看着妹妹:“不喜吃油腻的,还有点嗜睡。”
姜明月闻言笑了。
“和我当初怀葡萄、团子时的症状差不多。”
姜三娘‘啊啊啊’尖叫了起来。
“别蹦,小心摔着,你和六姐夫那般恩爱,怀了也正常,况且你们都老大不小了,也该要孩子了。”姜明月温声道。
“我们才刚成亲,而且我才刚吃上肉,正是馋这一口的时候,现在突然让我戒十个月,我哪受得了。”
姜明月忍不住笑了。
“没那么夸张,顶多也就四五个月,况且生一个像葡萄、团子这样的宝宝多好!”
“不需要像葡萄、团子那么聪明,只要有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
姜明月听了这话也就知,六姐已接受了身怀有孕的事实,她几步走到姜三娘的面前,伸手抱住了她。
“六姐,恭喜你要做阿娘了。”
“谢谢!”
姜三娘唇角上扬笑了。
姐妹二人相拥了片刻,姜明月感觉六姐的情绪已完全稳定了下来,松开她道:“咱们下山吧!”
姜三娘往半山腰看了一眼。
“都走到这了,不去看看好可惜啊!”
姜明月拉着她的手,一边往山下走,一边道:“到了沤肥的地方会更臭,到时候你会更受不了,再就是孕初期,要多休息,一定不能劳累,像爬山、骑马、练武这些通通不行。”
姜三娘闻言一张小脸瞬间变成了苦瓜脸。
“不能练武,那我还不得憋死啊!”
“忍着,十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
一路上,姜明月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了姜三娘许多经验。等三叔、三婶带着团子回来,知道女儿已有身孕,自是又一番欢喜。
中午姜明月特意和三叔喝了几杯,兴致来了,姜老三还唱了一段大鼓书。
下午离开谢家村时,姜明月、姜三娘、姜舒氏她们坐马车,姜老三骑马。
一行人回到县里,姜老三大步流星的朝赖伯父他们的早食铺子走了过去,看到人后,远远的就高喊了起来。
“亲家大喜啊!”
赖老汉看着乐呵呵的姜老三。
“喜从何来?”
赖花氏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望了一眼踩着凳子从马车上下来的儿媳笑了。
“你要当爷爷了,是不是一件大喜事?”
赖老汉先是一惊,紧接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好!的确是件大喜事。”
不愧是他儿子干的就是漂亮,他家老二也要有后了呢!
“亲家,晚上咱们好好的喝几杯,庆祝庆祝。”赖老汉道。
“成!”
这日她们庆祝到亥时,因太晚的缘故,姜明月并未再回上清观,她带着儿女回了枣林胡同。姜三娘也没有回京,她住在了三叔、三婶的住所。
恒山书院内,沈瑜醒来起夜,看隔壁还亮着灯,打了一个呵欠,走到门前问:“还不睡?”
姜明弘打开了房门,让开位置。
“睡不着!”
沈瑜知他是太高兴的缘故,想了想道:“我那里有酒,要不要来一杯?”
姜明弘闻言笑了。
“甚好!”
说是一杯,但二人不知不觉就喝了一壶,好在二人酒量还算不错,第二天虽有些不舒服,但还是按时起了床。
朝堂上,诸位朝臣看着走进来的大皇子,惊讶中又带着古怪,要知宋承已有几日不曾早朝,他们本以为张重岳倒台后,他会继续缺席朝会,没想到他竟来了。
宋承迎着众朝臣的注视,神色平静的走到他们的前面,在自己的位子站定,静等父皇的到来。
昨日之前,他还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岳父倒台后,他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父皇可会因张重岳之事迁怒他?
而收到岳父的绝笔信后,他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已可以很坦然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因他摆清了自己的位置,认清了父皇对他们的态度,不再肖想那个位置。
宋闽看了一眼神色自若的老大,微微皱起了眉头,老大好像变了,对他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宋铭上朝之前,海公公疾步走到他的身边低语了几句,宋铭脚步停顿了一下,随之步入了朝堂之中。
今日朝堂上很热闹,随着张重岳的倒台,所有亲近张重岳的官员,都遭到了弹劾,且还有很多人举荐曹将军担任水军统帅一职。
宋铭老神在在高坐上方,任由他们争吵,只是时不时看一眼老大,因为今日的他太安静了,这是成长了?
半个时辰后,听的有些烦的宋铭直接结束了朝会,只单独召见了宋承。
御书房内,宋承恭恭敬敬地朝宋铭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
等宋承站起来后,宋铭接着道:“坐吧!”
“谢父皇!”
宋铭等他落座后问:“病好了?”
自从看了谢渊收集的证据,知岳父难逃一死,他就称病了,直到今日才上朝。
“多谢父皇关心,只不过儿臣没病,儿臣只是吓着了。”
宋铭微眯了一下眼睛:“吓着了?”
“是,我怕张重岳死后,我就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再无法和老二相争,我更怕父皇会因此厌恶我,扶持老二。”
宋铭微挑了一下眉看着宋承。
“现在就不怕了吗?”
“怕,但又没有那么怕了。”
“为何?”
宋承抬头看向了父皇。
“因为张重岳虽死了,但我还有父皇,从今往后父皇就是我最大的依仗,而我愿意做父皇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
宋铭眼睛精光一闪。
“张重岳让你这么对我说的?”
宋承轻轻摇了摇头。
“儿臣只是摆清了自己的位置,不再奢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宋铭闻言勃然大怒:“混账!”
宋承脸色一白立刻跪了下来。
第446章 达成 共识
“父皇息怒!”宋承额头抵着冰凉的地面,声音发颤道。
宋铭轻哼了一声。
“没出息的东西,一个小兵还想着有一天要当将军,更何况你是我的儿子。
从古至今,皇家就四个字,争当皇帝,张重岳虽死了,但他的那些老部下,扶持起来的人还在,你在军中呼声依然最高。
日后我百年后,储君继位,你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威胁,皇家无私情,更无亲情,你不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宋承听了这话脸上的惶恐之色褪去,变得轻松了许多。
“虽是如此,但我相信父皇将来选的储君一定会有容人之量,能容得下儿子。”
这句话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宋铭眉毛一挑。
“如果他没有呢?”
“父皇春秋鼎盛,再活三十年应是不成问题,到时候儿臣也老了,能随父皇一起去,是儿臣的福分。”
宋铭看着一脸认真的儿子。
“真的不争了?”
宋承轻轻摇了摇头。
“儿臣坐不稳哪个位子,不过儿臣愿意做父皇手里的刀,帮你稳住朝局,一直到父皇确定储君为止。”
宋铭轻哼了一声。
“没出息的东西,滚吧!”
宋铭望着离开的老大,笑了,能不能成为一把好刀,他们拭目以待。
宋承走出御书房,只觉得浑身一轻,整个人瞬间轻松了许多,今日他与父皇算是达成共识了,只要父皇还在一日,他就不会有事,现在该去看看母妃了。
二皇子府,宋闽看着走进来的人:“如何?可有打听到什么信息?”
中年太监摇了摇头。
“圣上和大殿下说话时,守在外面的是海公公,咱们的人不敢靠太近,不过只隐约听到圣上好像训斥了大殿下。”
宋闽对这一结果并不是太满意,不过他也知他的人尽力了,他沉思了片刻问:“老大可出宫了?”
“还没有,在德妃娘娘那里。”
宋闽闻言朝太监摆了摆手,慢慢坐下,陷入了沉思之中。
宛平县码头,姜明月和六姐、三叔他们一起吃的早饭。
“我一会儿要回京,你可要随我一起?”姜三娘喂葡萄吃了一口蛋羹问。
姜明月摇摇头。
“谢家村今日要烧砖,我得看着点,近日都不会回京。”
“成吧!有时间了,我去上清观找你们玩。”
姜三娘说完,看三人突然都扭头不赞同的看着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我忘了,我现在怀着身孕,不能乱跑,我一定会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养胎。”姜三娘看着他们心虚保证道。
姜明月收回视线望着三婶:“我有些不放心六姐,她性子太欢脱了。”
姜舒氏也愁。
“三婶,三叔、你们随六姐一起进京,照看她一段时间,等赖伯母她们请的嬷嬷到了再回来。”
姜三娘双眼一亮期待的看向了爹娘。
姜老三二人对视了一眼。
“成吧!”
姜老三顿了顿道:“一会咱们一起去邀请你公公、婆婆,大家住一起热闹。”
“好!”
最后的结果就是三叔、赖老汉她们随着六姐一起回了京。
姜明月送走她们后,看着葡萄、团子。
“咱们也该回村了。”
母女三人乘车回了谢家村。
黄昏,赖安回到家中,只听家中十分的热闹,他往客厅里一瞅,呦!爹娘、岳父、岳母她们都在。
赖安走进客厅,看四人都朝他笑,只觉得有些奇怪。
“爹娘、岳母、岳父,可是有什么喜事?”
赖花氏笑道:“的确有一桩大喜事,只不过我们都不准备告诉你。”
姜舒氏一脸慈爱的对女婿道,“去看看三娘吧。”
难道这喜事和三娘有关,赖安皱眉刚走出客厅,就听到了岳父的笑声,说什么明日要去九妹的宝宝用品铺逛一逛。
赖安身体微微一僵,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三步并两步往后院跑,步子也没有了平日里的平稳。
和三娘成亲后,他心里不止一次想孩子的事,特别是看到葡萄、团子,他也想和三娘生一个她们的孩子,也不用像葡萄、团子那般聪明,有她们的一半,他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他也知道她们刚成亲,急不来,只不过没想到竟这般快。
赖安回到卧室时,姜三娘正在挑布匹,看他回来了,笑道:“快过来看看,哪一匹布料好,回头我拿给明月,让她给咱们的宝宝做两身衣裳,我们姐妹九人,就数她的女红最好。”
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赖安喜的仿佛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正好砸中了他一样,他一把抱住了妻子,喜不自胜的看着她。
“真的怀上了?”
“我葵水推迟好几天了,近来还有点嗜睡,吃不得油腻的东西,闻到刺鼻的味道就想呕吐。”
“那应该就是的。”
“不过今日请太医看过了,说是月份还小,诊断不出来,过半月再来,但阿娘说看我的面相应该是怀上了。”
“阿娘既这样说了,那肯定就是的,她还从未看错过。”
赖安小心的将妻子放下温声问:“哪一回?”
要知平日里她们都很小心,赖安很少向花儿浇水。
姜三娘红着脸轻轻舔了一下自己的唇瓣。
赖安瞬间就想了起来。
“那次?”
姜三娘‘嗯’了一声,那次二人的确闹腾的厉害,他的确向花儿浇了一次水,没想到只一次就中了。
赖安‘哈哈’笑了起来,颇有些自豪。高兴过后,他扶着妻子坐下问:“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和明月一样,应都会害喜,刚才吃饭时又吐了一回。”
赖安闻言握住了妻子的手:“辛苦了,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姜三娘认真想了想道:“想吃酸的。”
“酸白菜、黄瓜可好?”
姜三娘听他这么一说,馋的直流口水。
“好!”
“明日我让下人买一些回来。”
姜三娘‘嗯’了一声。
赖安看着媳妇的肚子。
“我能摸一摸吗?”
“当然可以。”
姜三娘拉着丈夫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肚子上。
“明月说,前三个月宝宝还不会动,到第四个月,咱们就可以和他互动了……”
第447章 病 逝
二月十一,谢家村,随着谢老族长一声‘开窑了!’整个村的人,瞬间安静了下来,他们一个个期待的看向了大窑。
真到了这天,姜明月又期待又忐忑的,握着儿女的手,只一会儿就出了汗。
或许是感觉到了她的紧张,两小娃仰头看向了她。
“娘,成功!”
姜明月看着安慰她的儿女蹲了下来,伸手搂住了他们,这时老族长、河爷爷几人合力打开了窑。
族人们纷纷上前,伸长了脖子,往窑里看的。
“不要挤,照顾好自家的孩子,窑的温度高,别烧伤了。”老族长高声吆喝了起来。
众人闻言很听话的停下了脚步。
姜明月看几个年轻的族人在老族长他们的指挥下,将一坯砖抬了出来,起身牵着儿女的手走上了前。
“小渊媳妇,你快过来咱们是不是成功了。”
谢老族长往红砖上泼了些水,确定不烫了,拿起一块砖递给了姜明月。
红砖落到手里沉甸甸,表面有很多的气孔,并不光滑,胜在是用模具做出来的,很是规整。
姜明月在一众人的注视下,用力将红砖摔在了地上。
“嘶!”
身后响起了一阵吸气声。
姜明月顶着大家的视线,弯腰捡起地上完好的砖块笑了。
老族长几人看着她的表情,瞬间激动了起来。
“成了?咱们成功了是不是?”
姜明月点点头大声道:“成功了!”
族人们顿时欢呼了起来,一个个冲向了地上的红砖,抱着砖就像是抱住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似的,笑的那叫一个灿烂。
姜明月看着开心的族人,心情颇好的亲了亲团子、葡萄,有了烧砖瓦的技术,能守住这个窑,她相信以后谢家村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二月下旬,沅江府,谢渊听了黑子的禀告,沉思了片刻,打开伞出了门。
沈墨的住所,正在烤糍粑的沈墨看他来了,将刚刚烤好的糍粑递给了他。
“谢谢师父!”
谢渊往上面涂抹了一层蜂蜜,吃了起来。
“下着雨你怎过来了。”
“水军那边传来消息,张重岳已是弥留之际,现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谢渊将最后一口糍粑吃完,看着沉默的沈墨。
“师父,你可要见见张重岳。”
沈墨叹了一口气。
“见见吧!”
毕竟和他同朝为官的老臣没几个了。
“我陪您一起!”
沈墨‘嗯’了一声,站了起来。
沅江码头,谢渊很快就租到了一艘船,撑船的是茅子俊,小船速度很快,眨眼已远离了码头。
谢渊看师父自从登上船后就有些沉默,取出一水囊递给他道:“喝口酒暖暖身子,你要是病了,下次婉姨恐就不让我登门了。”
弟子的一片好意,沈墨并未拒绝,打开酒囊喝了一口。
“张重岳是难得的将才,善用兵,昔年羌族领三十万大军,进犯我国边境,是他率军,星夜兼程孤军深入,足足跋涉五百多里,绕到了敌人的后方,趁其不备,配合大军一举击溃羌族,使得羌族至今都在休养生息,不敢再轻易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