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 by枝呦九
枝呦九  发于:2024年02月12日

关灯
护眼

莹姐儿没有怀疑,“我的昙花就很好,可惜一直没开花。”
她颇为遗憾。
等到了勋国公府,雁雁和阿隼早就等在大门口了。两个姑娘家见面就抱在一块,阿隼给折绾有模有样的行礼。
是个世家公子的相了。
她再次跟孙三娘道:“你把两个人教导得实在是太好了。”
孙三娘:“是,都有人来给雁雁提亲了。”
折绾好奇,“谁家啊?”
孙三娘:“杏林巷秦家。”
折绾想了一会才道:“是秦翰林家啊。”
她记得秦家确实是有一个庶出的小孙子,今年有十一二岁。
孙三娘:“雁雁的身份,满京都知晓的。要嫁给嫡子难,但庶子若是早早相看好有才能的,也很得当。”
秦家的庶子她虽然没见过,但秦家的家风很好,她心里其实是满意的。
只是不着急,孩子还小呢,再过一两年也来得及。
折绾点点头,“那咱们一块相看相看,不急着定下来。”
她记得大概是明年左右的模样,勋国公的事情就爆出来。到时候勋国公府还不知道怎么样,雁雁过早定下亲事反而不好。
但勋国公和朝廷现在倒是风平浪静,她暗中打听过一些也打听不出来。
她这个脑子,之前只记得英国公府的那些琐事,这般的大事却是很少打听仔细。
她很是后悔,不然也能更好的让孙三娘规避开。
她只能尽可能的为她铺路。闽南的宅子铺子田地是买了的,人也是留下了的。
袁夫人就在闽南,袁大人将来也会坐上知州的位置多年,到时候有地头蛇护着,将来有事也靠得住。
再有就是素兰。素兰的意思是想在闽南那边先安个家。若是以后有变故再回来。不过至少未来几年都在闽南了。素兰的宅子和折绾素膳孙三娘的都买在一块,便在过日子上互相有个照应。
且江南还有刕鹤悯。若是刕鹤悯跟上辈子一般,便是能坐稳位置的,那孙三娘就是不喜欢闽南,还可以去别的地方,至少在江南一带行得通。
她一点一点的打算,为孙三娘也为自己。她细细思虑这些事情,一时之间忘了神,等回神的时候便见孙三娘看着她好笑道:“怎么,我如今是越发美了,叫你看得出了神?”
折绾笑起来,“是,你如今气色比咱们碰见的时候还好。”
孙三娘就故作神秘的去开了窗户,叫折绾过去看,“你瞧,那头总是传来吵闹声。”
她说的那头是勋国公大儿子府里。
两家从中间起了砖头,但若是声音大了,这边也能听见。
而那头敲锣打鼓的叫唤着。
孙三娘:“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三兄弟闹家财。”
老大过分了些,想要多吃多占,本来分给老二老三的东西还想要回去。但老二老三哪里肯同意,便叫了舅舅来主持公道。云家大舅本就偏心大的,便又不公了一次。
老二老三又跪请勋国公过去。
一家人吵不清。
孙三娘:“我刚开始觉得搅了清净,很是厌恶,后头就喜欢上了——不用花银子看戏,有何不可呢?”
她不仅自己看,要是勋国公没过去她还叫人把饭菜摆到墙下去,请勋国公一块来看。
“墙下移栽了一片竹林,夏日里正好清爽。”
她道:“你说,天天听这般的戏我能不好气色么?”
实在是高兴。
之前就是太傻了,才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如今看看他们做下的荒唐事情,便觉得自己还是太清高。
放下身段看戏,事事都是小事。
她轻声说,“前些日子我瞒着你和玉岫出门去了。”
她常年不出门,后来出门也是跟着折绾和玉岫,根本没有自己出去过。
但那天突然就来了兴致。
“我觉得天好。”
她带着雁雁和阿隼去爬山。
真是痛快啊。
汗水出来的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轻飘飘的,便走得越来越快,把孩子们都甩在了后面。
她道:“我们下回爬山去吧?”
折绾:“我真是高兴,你能如此想就太好了。”
孙三娘笑起来:“我比你大这么多岁,哪里就是白吃这么多年的饭?”
她将窗户一关,“但咱们说话,我却不愿意还听他们吵闹。”
孩子们在里头院子里面跳百索。两人索性搬了椅子坐到廊下去说话。
莹姐儿走到哪里都要炫耀炫耀她能跳六百个绳的事情。不仅要炫耀,还要亲自跳出来证明自己。
她跳完之后雁雁跳,阿隼给她们两个人数。
雁雁跳了六百五十个。
三个人快活的喊起来。莹姐儿装模作样的过去,“好了,听我说——听我说!”
雁雁和阿隼好奇的看她,莹姐儿得意的从袖子里面拿出自己要送给雁雁的铜铃鸟,“这是胜者的彩头!”
雁雁更加欢喜的叫起来。
孙三娘探过头去,“她们碰见什么好事了?”
折绾:“肯定是莹姐儿送出了铜铃鸟。”
自古便有铜铃做出飞鸟形状的铃铛,寓意着迎接福气和好运,也意味着铜铃一响,风与鸟皆自由自在。
她道:“还特意做了铜铃,莹姐儿用心了的。”
果然雁雁爱不释手。莹姐儿追问,“你准备怎么佩戴?做头饰还是手镯吊坠?”
雁雁摇头,“我都舍不得。”
她道:“我肯定好好的珍重它。”
这实在是太宝贵了。
莹姐儿:“自然了,这是天下唯一的,没有第二份——就算是以后咱们分开了,长久不见,各自变了样貌,我也能根据这个铜铃鸟认出来你来。”
她还对阿隼道:“等我有空了就跟阿兄也打一只。”
阿隼点头,“多谢你,莹姐儿。”
孩子们的友谊实在是真挚。大人们的情意却没有这般纯粹了。
折绾回去的时候,刕鹤春还没有回来,他在跟京兆府的人吃酒。都是些七八品官,他既然去了,自然要拜山头。
昨日里请的是京兆府尹,今日就要请同僚。
松亭过了会回来跟她道:“大爷估摸着不回来了,吃酒的时候兵曹参军突然说起了江南流民的事情,大爷便吃完酒后跟人去了京兆府找往年的册子。”
折绾嗯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就带了换洗的衣裳去,再叫小厨房做些宵夜一块拎过去。”
松亭点头走了。
刕鹤春第二天回来的时候一身都臭了,先洗了一个澡,再直接去了书房。
等晚上的时候才过来跟折绾道:“今日有人进京告御状,进了京兆府的衙门,你猜告的是谁?”
折绾:“谁?”
刕鹤春:“王德山。”
折绾吃惊的站起来。
刕鹤春深深吸了一口气。他道:“今日我跟穆兄一块回衙门做事,正好碰见了晕倒在京兆府门口的人。”
是个书生,永州人,是来告御状的。
王德山就是永州人。
此事已经惊动了京兆府尹,京兆府尹一思虑,迅速请了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以及都察院的人去。
刕鹤春因身份特殊,便一直陪着左右。
他想过很多次再跟之前的同僚碰见的时候,结果却是这种情况。
因官职卑微,他有些抬不起头,却还是硬挺着站在那里。他不敢走。
这是一手的消息。
好在大家顾忌着他的脸面并没有刁难于他,只是有一个之前不如他的一直叫他跑腿。
刕鹤春脸红了很久,还是忍者气去做事。
京兆府尹对他倒是重视,道:“这是你和穆穗碰见的,你们来说。”
刕鹤春才得了点脸面。
折绾却已经着急起来,“他告王大人什么事情?”
刕鹤春:“侵占良田。”
但其实也不是告王德山。
“是告王德山的弟弟王德海。”
折绾松了一口气,细细回忆,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之前是否有这么一件事情。
她很快镇定下来,“具体的呢?”
刕鹤春:“书生是永州当地的人,受害的人也不是他。他只是个秀才,是替人状告的。”
因没有钱财,活生生从永州走路走到了京都,又咬破手指头写了状纸。
他道:“说王德海借着哥哥的官位,在当地逼着人将良田当成是荒地卖。”
好好的良田谁愿意卖?卖了之后,一家子人就没有饭吃了。
朝廷也是不准逼卖良田的。只有去开垦荒地。
折绾在闽南买的地就是荒地。种不出来粮食的荒地税也多,朝廷乐意大家去买。
她肃穆道:“明明是良田,怎么能做成荒地呢?”
刕鹤春:“永州偏僻,民风未开,自来穷苦,与世隔绝一般。那里的官便官威大,王德山的弟弟更是狗仗人势,看上了人家的良田,便见人叫来问田是谁家的。”
一般人家的田自然是父辈留下来的。便要被追问父辈又是谁留下来的。
这般盘问祖宗,总有一代是说不清的。说不清就不是你的田,是荒地。
农人又不识字,更是有嘴说不清,被人夺了地去,便去县衙告。
县衙包庇了王德海。
农人气不过,回去就气死了。
折绾听得皱眉,“书生义气,知晓了此事,便来京都告御状了?”
刕鹤春点头,“从永州走到这里,日夜不停,不敢多停,走了整整半年多。”
此事听起来就让人寒心。
他不知道自己是倒霉还是幸运了:“我才去京兆府几次,倒是叫我碰上。”
王德山是陛下如今捧起来的人,还在兴头上呢,如此这般,不就是打他的脸吗?
且书生现在上京告御状,也不知道后头有没有人。
他叹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若是办不好此事,恐怕又要被陛下怪罪。但若是办好了,兴许陛下就对他消了气。
他沉下心思虑起来,过了会,还是跟松亭道:“你看看国公爷回来了没有?”
一家子人,割不开。
等他走了,折绾坐下来在纸上写字。
只写了田地两个字。
她记得勋国公府也是这个缘由被抄家的。
是因着此事么?
接下来几天,她叫人盯着此事,进宫看太后的时候也问了此事。
她还是第一次问朝堂的事情,太后好笑道:“你是想打听王德山会不会被牵连?”
折绾给她捶腿,“是。”
她道:“别人也不认识,但王大人是听闻过的——我的茶叶能起来,还靠过他呢,自然是好奇的。”
太后知道她的性子,笑着道:“那我就帮你问问。”
折绾很是紧张。她很少有这般的时候,太后瞧见了就道:“你身子都在哆嗦。”
折绾:“是吗?”
她自己不知道。
皇帝碰巧过来,见了折绾就道:“替朕煮一壶茶来。”
折绾:“是。”
皇帝倒是不如刕鹤春想象中的生气,在太后面前还是笑吟吟的,道:“母亲今日身子可有不舒服?”
太后:“阿绾进宫,我见了就高兴。”
皇帝:“让母亲养个小的,你还不愿意,如今高兴了?朕看不如把小十三给母亲抱过来吧。”
太后不愿意,“十三公主自有母妃教导,何必要来我这里。”
她拍拍皇帝的手,“我如今年岁大了,年岁小的操心,常日在我这里也吃不消,还不如养着阿绾,时不时进来看我就好了,还不用操心。”
皇帝哈哈大笑,“如今母亲可算是逞心如意了。”
但他却发愁得很。
王德山实在是得他的心,但如今有了永州之事,朝中勋贵可咬着他不松口。
皇帝不愿意废了王德山,还在跟大臣们僵持着。
太后见他落了脸面,问:“你这是被谁气着了?”
皇帝:“还不是那群老臣!”
折绾就要退下。皇帝没让她退,反而说,“你去闽南种茶叶有功,开荒种地,甚是合朕的心意。”
且明明知晓能种出来,也不多买,他叫人去查过了,从刚开始到现在,就用了当年赌马赚的银子,而后就一直经营着之前的茶庄。
倒是很舍得做好事,在当地的名声很不错。
女人么,就是如此的。她们的野心不大,德行大多好,天生怜悯弱小,倒是男人,如王德山那般的却少。
见他看重王德山,便弄了这么一出来让他的颜面尽失。
皇帝心里憋着气,道:“折氏,你想要什么赏赐?”
太后顿了顿,眼睛一眯,道:“你不会就打发她金银绸缎吧?”
皇帝好笑,“那朕给她封个侯?”
太后:“说正事呢!”
折绾心颤起来。
她道:“陛下之赏,乃是天恩,乃是荣耀,臣妇感激涕零。只是臣妇实在是羞愧,本就是无心之举,当不得陛下如此赏赐。”
她磕头下去,“臣妇就想,就想让陛下将这个赏赐给太后娘娘,将来臣妇若是有了难处,便请太后娘娘帮一帮。”
皇帝大笑,“也好,太后跟你亲近,你们相商也是好的。”
就是没有这个恩赏,折氏相求什么事情,难道太后还不答应么?
他很是满意,觉得折绾这才是谦卑的态度。
且折绾的性子他也看得出来,是个妥当的,即便是将来要求,也不会求什么过分的。
他跟太后道:“那母亲,朕就与你和她做个见证人了。”
太后:“好,我记下了。”
折绾的脑门上汗水淋漓。等皇帝走了,太后拿了手巾与她擦汗,笑着道:“怎么,你想求什么要绕这么大个圈子。”
折绾就跪在地上感恩道:“肯定不会让太后为难的。”
她想给孙三娘多求一份后路。

第89章 得无念,得无名(18)
直到出了宫, 折绾身上还是一身的汗。她回到英国公府就洗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才舒爽。
但从方才到现在,她的脑子里面没有停过思绪。若是想让孙三娘全身而退, 其实让她在抄家之前跟勋国公一块和离是最好的。
罪不及和离妇人。
可和离两个字,不是折绾说了就能写的。丹阳孙家跟勋国公府都不能同意。
孙三娘自己也不会轻易同意。
折绾还担心另外一件事情:勋国公府是抄家了,那丹阳孙家呢?
她真记不得了。
她只能是根据这辈子的经验去揣测:若是孙家留了下来, 三娘和离之后就在孙家, 但玉岫和她上回写信去家, 信却被她家兄长藏了下来, 最后还是父母过来的。
但孙家父母见了她那般,最终还是没有带她回丹阳去。
所以孙三娘即便去了丹阳将来也不知道如何。
若是孙家跟勋国公府一般没留住, 那就更加不能回去了。
事情到这一步, 似乎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她静静的坐在屋子里, 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别样的沉寂。莹姐儿进来的时候, 迟疑了很久才道:“大伯母,你在伤心么?”
折绾怔了怔, 而后摇摇头,“不是伤心。”
“是庆幸。”
庆幸大家都有活路。
她深吸一口气, 站起来, “莹姐儿, 我要是有你这般聪慧就好了。”
莹姐儿捂住嘴巴笑,“大伯母, 你好会夸人啊。”
折绾也笑起来。
她道:“走,咱们跳百索去。”
她足足跳了五百个, 跳得大汗淋漓的, 又跟莹姐儿一块洗了个澡。
这般就到了吃晚膳的时候,她叫人送吃食去京兆府, “给大家分了。”
刕鹤春回来跟她道:“你送的及时,诸位大人都饿了。”
折绾:“事情怎么样了?”
刕鹤春并不是主审官,他如今是打杂的,知晓的也不多。但因着身份原因,大概的也知晓一点,便低声道:“审问了一番,事情大概是真的。但陛下要叫人去永州查。”
一来一回就远了。
折绾这几天早看过永州的县志。永州确实是个偏僻的地方,但凡流放朝廷官员,十个不说八个,总有三四个去永州。
其中去的官员里有一人写道:闻吃人,常惴惴。
折绾看县志就大概猜到这般的地方能走出一个王德山来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陛下欣赏王德山,何尝又不是欣赏寒门走出来的学子。
她在心里慢慢的推论:既然王德海和勋国公是同一个罪名,勋国公府抄家了,那王家兄弟呢?
王德海是逃不过的,就看王德山了。
刕鹤春如今抓住这个案子不放,说了几句话就急匆匆去了书房。
折绾第二天去了勋国公府,还叫上了玉岫。三人闲聊,折绾试探性的道了一句,“不知道王大人最后会如何?”
玉岫:“我公爹说,难。”
折绾就知晓要跟玉岫说!
她道:“如何难?”
玉岫小声道:“之前全凌之的事情,陛下……你们也知晓,全凌之是被流放云州的。如今虽然还活着,但听闻艰难得很,身子垮了。”
王德山风头太盛,怎么可能有人不恨呢?
要恨,就要置之死地。罚全凌之是陛下的主意,可是怪在王德山身上也是可以的,“挑唆圣意”四个字,就能压死他。
折绾也想过这个,如今听玉岫一说,她思绪更加清晰。她心弦紧绷,突然问道:“此事——我是说,主审王德海一案,最后会落在哪个的头上?”
如今共同审问的就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但也有主次之分。
肯定是有一个主审官员的。
玉岫就不知道了,道:“都察院的人若是去,便是勋国公吧?”
折绾也是如此想的。
那陛下后来如此恨勋国公,估摸着也有此事的缘故。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
她叹息一句,道:“我要是懂些朝堂上的事情就好了。”
导致她现在也不敢跟三娘说什么,就怕弄巧成拙。
玉岫并不知晓她在愁什么,宽慰道:“你懂的我们都不知晓。朝堂的事情,我和三娘也不懂。”
折绾回去的时候还带上了雁雁。她道:“莹姐儿的昙花要开了,想让你过去住几天。”
雁雁就看向姨母。孙三娘点点头,“你好好玩。”
雁雁去收拾东西了,给莹姐儿带了许多自己绣的手帕。
她的绣工如今还是很好,日日要绣点什么才能安心,这个改不过来。
莹姐儿跟她晚上睡一个被窝,床头就放着那几盆昙花。
她轻声道:“雁雁姐,我大伯母的绣工也是最好的。”
雁雁笑起来,“我就是跟折姨母学的啊。”
莹姐儿当然知晓。她的意思是,“你们都差不多。”
“大伯母最近绣东西的时间越发多了。”
大伯母肯定是有心事了。
雁雁跟她对消息,“我觉得是王德山大人可能会出事,这样就可能影响到闽南的茶叶,所以姨母才会担心?”
莹姐儿:“嗯,肯定是这样。”
大伯母有多爱她的茶叶,她是知晓的。
她说,“我小时候哦——”
雁雁:“你现在也不大。”
莹姐儿:“是更小的时候嘛。”
她比划着:“我更小的时候,就记得大伯母整天在我睡的这个小屋子里面摆弄她的茶树。后来,她就搬了别有人间,这里才成了我的屋子。”
她叹息,“要是茶叶没了,大伯母该多伤心啊。”
雁雁:“别担心,肯定不会的。”
两人抱在一起,又说起昙花的事情。
“听闻它可以许愿的。”
昙花一现,很是稀奇,所以总有人在它开的这一刻许愿。
莹姐儿:“那我要为大伯母许愿。”
雁雁:“我也一样。”
两个小姑娘盯着昙花。昙花一会没开。
莹姐儿纳闷:“按理来说,就是这几天开的,怎么还不开呢?”
雁雁:“肯定是要开的。”
她道:“咱们轮着盯吧?总不能一直不睡觉。”
行!莹姐儿:“那我先睡。”
她实在是熬不住了。
雁雁笑得不行,清醒了许多。
她盯到了天光大白。莹姐儿自责得很,“你该叫醒我的。”
雁雁:“那我睡了。”
莹姐儿点头。她还不准人进屋子里来。
许愿的事情,那是能叫别人沾染了去么?
心越诚,人越少越好。
她睡了晚上,白天就让雁雁睡。等雁雁睡醒了她才继续去睡。
宋玥娘知晓之后还好笑,“真是小丫头。”
竟然信这种话。
而后问,“大夫人呢?”
婆子道:“大夫人估摸着去茶叶铺子里了。”
折绾确实是去了茶叶铺子。
如今快要九月,茶叶卖得差不多,素兰和袁夫人再等等也要回闽南了。
她是准备让两人跟着王夫人一块南下。漕运的王夫人给女儿已经说好了亲事,正好要回去,如此做个顺路人情也是肯的。
她最近忙着勋国公府的事情倒是对此事没太关心,便也要过来说一说。
袁夫人和素兰也担心王德善的夫人,道:“那是个顶顶好的人,跟王大人是自小的青梅竹马,少年夫妻,一直相守至今。她爱笑,见了我们就笑,还跟我们说想亲自见见您呢。”
王大人一心为民,她们虽然少打交道,但瞧着也是好人。
要是因此就丢了官途甚至性命就太让人心酸了。
折绾回去的时候怔怔然,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她起身,刚要叫人点灯,便见莹姐儿和雁雁一脚踢开了门,捧着一朵盛开的昙花进来了。
“快——大伯母,快许愿啊。”
“姨母,我们都许愿把这个愿望给你!”

折绾没有想过能收到这么一份大礼。这实在是太贵重了。
她小心翼翼的接过昙花, 又在两个小姑娘的注视之下小心翼翼的许下了一个愿望。
莹姐儿是个忍不住的,迫不及待的问:“大伯母,你许了什么愿?”
折绾笑起来, 摸摸她的头:“不能说。”
但无疑心神凝拢多了,她的精神也好起来,道:“咱们出去坐坐。”
屋子里面太闷了。
外头风一吹, 她的脑子也清明起来, 心里轻松许多。
至少这辈子的结果不会比上辈子差。
上辈子王德山大人在这个时候没有闽南的功绩, 若是碰见这件事情, 陛下要是不愿意护住他,必定是要砍头的。这辈子有了功绩, 陛下看着是偏心他的, 最后应该能留下性命来。
她事事往好的方面想, 竟然镇定了下来。
为了感谢两个真心实意的小姑娘, 折绾置办了小小的宴席请两人吃酒。给她们喝的是特酿的葡萄酒,甜丝丝的, 不醉人。
席面上的鲜花饼是自家的,卤肉是崔娘子送的, 剩下的其他菜是李师傅做的鲜花宴, 也难为他短时间内能办出这么一桌子菜出来。
折绾赏了十两银子下去, 萱月回来道:“他说想亲自过来给您磕头谢赏。”
折绾先让孩子们去睡觉。天本就晚了,两个小的又喝了酒, 便挨着床就睡,香甜得很, 慢慢的还滚到了一起抱着。
她笑着摸了摸她们的额头, 而后跟丫鬟道:“给她们扇扇风,别扇太久, 再去取些冰块来放在角落里。”
天还是热得很,到了晚间也不凉快。
等做完这些之后才去堂庭,道,“叫李师傅过来吧。”
人是来了的,就等在门外,一进来就跪,嘴巴里说着吉祥话,折绾温声道:“你这几年一直尽心尽力,我都知晓,如今是碰见什么难处了么?”
李师傅:“倒不是难处,就是……就是想来大夫人这里求个恩典。”
折绾好奇,“什么恩典?”
李师傅低头道:“小的那不成器的儿子对锦月姑娘仰慕已久,想求娶锦月姑娘。”
折绾诧异起来,“锦月啊……”
能求到她这里来,肯定是已经跟锦月知会过了,但锦月一直没有跟给她说。她就道:“我先问问她。”
锦月方才去花草房了,回来知晓李厨子来过,顿时不高兴起来,“我不是说了大夫人最近烦心,不让他们来说么?”
墨月:“你快过去吧,偏碰巧是萱月去的厨房,便叫李师傅问上了。她人小,不懂这些,我又不在!”
锦月就去了,跪在地上跟折绾又羞又愧道:“确实是……确实是奴婢心里点了头的,但奴婢的大事自然是主子做主,便想等这一阵子过去再说。”
本是早早就要说的,但今年开始大爷就被关在府里,英国公颓然一片,她就不敢说,怕夫人心疼她办了婚事,但惹了大爷不喜欢,责备夫人。
于是就一直拖着。拖到大爷好了,但夫人却忙着茶叶的事情,那是要上供的,半点不能出错,锦月便也没说。结果茶叶到尾声了,又出了王德山大人的侵占田地案件。
锦月便一直拖着。但一家有女百家求,她又是夫人跟前得脸的,就有别家又来说亲。
折绾便道:“李厨子这是怕你被人抢了去,想先定下吧。”
锦月既高兴又心里恼火,“奴婢不愿意让主子现在这种时候操心的。”
折绾就笑着道:“你也大了,确实是到了婚配的时候,之前是我忘记了问问你。”
她身边这几个丫鬟,蝉月和文月都出去了,墨月提了上来做首,倒是只有锦月一直不声不响,轻易让人想不起来。可这些年她默默做事,从不偷奸耍滑,是个极好的姑娘。
折绾温声问,“你之后是怎么打算的?是要嫁出去还是继续给我做管事?”
锦月:“奴婢还想跟着您。”
她不敢在主子面前说谎,道:“奴婢就是出去了也想谋生,不愿意两手朝上向其他人要银子用。便不如跟着您自在,您心地好,伺候您是最好不过的。”
她好歹也是跟了夫人五年的,看过夫人和蝉月等人怎么做出一番大事来,她就算是再不济,也不是蠢到说出要离开夫人的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