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才动弹,这是那个人的小时候。
他常常气自己二儿子杀兄夺位,翻脸无情,自玄武门之后对二儿子冷眼相待。
李渊沉默。
“已经许久没有听到那小子小时候的事情了。”却是他忘记了,这小子从小就显现出不同之处来,被鉴定为‘贵子’,被称之为有龙凤之姿,能济世安民。
可不是吗,龙凤常被比作皇帝,他可不就是当皇帝的命吗?
李渊心中略颓然,听仙幕无所不用其极的夸赞之词,这小子一定是把皇帝做的非常好吧。
不,他还未登基前就已经做得极好了,只是现在看来……未来会做得更好。
【李世民这是从小被夸到大的人。《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我们这位老祖宗前半生只是一个拥有璀璨年华的天纵奇才,甚至在嫡长子继承制的背景下,只是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太原公子罢了,没有什么起眼不起眼的。
甚至在后世很多电视剧中,为了博人眼球还常常参考野史的数据,把他的形象弱化,让人只觉得他就是一个招牌式的人物,甚至还滥情玩嫂嫂,打天下依靠的就是礼贤下士和知人善任,本人就是一个类似儒生那样的人,不会武术,不会战略。
但只要你了解下唐太宗,就会知道上面的说法是多么的离谱,你就会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仅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战场指挥官,而且武力值杠杠的,年纪虽小但战功赫赫,是绝对的指挥者,能指挥一众比他爹还大的将士们四处征战。】
他啥时候玩嫂嫂了?这个嫂子不会就是他想的那个意思???
听到这个说法的李世民嘴角抽搐: “未曾想后世会有百姓用这种想法看朕。”
虽然仙幕解释的飞快,但深谙民心的李世民觉得他滥情玩嫂嫂这个梗即将变得无处不在,广为流传。
李世民: (戴上痛苦面具)
其他人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子,他们以为仙幕所言的未来对他们的陛下应该是从头到尾的夸赞才是,竟然还有人能逮着机会来攻伐他们陛下?
尉迟敬德满脸不服气: “这一定是文人墨客的奸计,他们就喜欢弱化帝王,描写谋士文臣的厉害。”
在场的一众文臣: “……”
该说不说,好像是这样子的,他们接触上个朝代的野史,尤其是演义评书,更为离谱,里面常常会把皇帝的功绩拆分给身边的文臣,神化那些文臣武将们,直把当皇帝的衬托成只会听命于臣子的废物点心。
离谱他娘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本来能够当皇帝当出好名声的,基本都是当世全能高智之人。但李世民这人就是突出,突出到他一生的事迹要是拍成一部正剧,观众就会发现一路剧情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剧情起伏,因为你们只会看到不断的起起起起起起起。
然后你就会看着这部电视剧感叹这就是在向世人展现另一种人生,展示没有受过岁月蹉跎的生命是怎样的光华灿烂的电视剧嘛!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李世民直接六边形战士,什么都会,是文武双全真古今第一人,真正做到能做到创业之基和盛世之基只此一人,
对于他,后世的伟人是这么说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身为太原公子的他本可以坐享富贵荣华,但他却志存天下,褐裘起于草泽,披风沐雨,攻无不克,血盈满袖,洒之复战,成为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旷世英雄。
有人说开国皇帝容易砍功臣,就像汉高祖想要砍韩信一样。
但李世民不一样,他若是想要杀功臣。】
仙幕展示出一个小视频。
视频里一个头顶李世民头衔的人坐在龙椅上翻开功劳簿,嘴里念念叨叨地说: “让我看看谁是第一功臣,今儿个砍了他再睡觉。”
然而等他翻开功劳簿第一页,第一行第一名赫赫写着:建唐第一功臣——李世民。
看到这个名字,小人才放心地拍拍胸口:原来建唐第一功臣是我,那就没事了没事了。
随即,合上功劳簿,乖乖睡觉。
【不说李世民的美名远扬的品行只会爱护功臣,这建立唐朝第一功臣就是李世民本人嘛!】
突然被拉出来鞭尸的刘邦: “淦!”他有种坐在位置上,突然走来一条狗踢了他一脚的感觉,然后糟心是他的只能看着这条狗慢悠悠地走远还无可奈何!
感受到四周臣子悄咪咪投过来的异样目光,刘邦更气了。
还好只要他活着就不会容许韩信死,要不然他真的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一旁淡定围观的吕雉很愉快,反正看到旁边的人吃瘪她就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很开心: )
李世民界面,看到这个小视频百官们无一不是心照不宣地爆笑出声,完全不管李世民的窘态。
“哈哈哈,可不是嘛,虽说时势造英雄,但咱们的陛下本身的能力就是无论生在哪个时代,都是凤毛麟角,都是大功臣,第一功臣就是咱们陛下,功劳本第一页第一行有且只有陛下能上啊,哈哈哈!”
“确实,陛下就是隋末人中龙,征伐四方,势压千古,我们陛下可是唐军最高统帅,谁都不能否认的文武全才。”说句不好听的,要是隋末没有他们陛下,唐朝都不知道能不能创立,隋末动荡能不能扫平都不一定呢。
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这真不是吹的。
顺便在说一句,仙幕小视频中的陛下有点可爱。
【至此,在你们十六岁都还在苦读,朱元璋十六岁还在乞讨的年纪,我们的李。武德充沛。绝世杰克苏。历史钦定龙傲天。千古帝王。世民即将开创属于他的历史舞台!这场舞台集拯救万民——拨乱反正——开创时代于一体!
诸君不要眨眼睛!
请看VCR!】
————————
夸二凤夸得有点猛了,哈哈哈哈哈呜呜呜,每个对华夏历史有益的历史名人都很好夸QWQ
朱元璋评价李世民:太宗乃英杰之主,有见乎此,纳言如流,小大必采,故能致贞观之治。朕于卿等深有所望,勿怀顾忌而忘尽言。
真德秀评价: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评价: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4.1926年, X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曾说李世民是当时草泽英雄, “太原公子,裘褐而来”。读书破万卷的X,化用是的唐末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句子。放在大革命背景下体味这几句话, X的个中意思,是称赞李世民身为“太原公子”,本可以坐享富贵荣华,但他却志存天下,一身粗布衣起于草泽,成为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旷世英雄。《虬髯客传》里说隋末有位志在图国的红胡子侠客,在太原看到“不衫不履,裘褐而来”的20岁李世民,顿时“见之心死” ;后来又请一名慧眼老道观察,老道一瞥,干脆把红胡子扯到僻静处说,这世界非这位“神气清朗”的太原公子莫属,你就此斩断邪念罢。
唐昭宗李晔不算是末代皇帝,后面还有一个,不过后面那个啊,哎~
史诗级灾难片的时代(精修版)
【要想解李世民有多牛掰,我们不能单论他的功绩,我们得落实到当下黑暗的历史背景才能深刻感受到为何他备受推崇,为何牛掰。
要不然只能看到一堆没有什么参考值的数据。】
看仙幕即将展示这个榜三大哥的卓越之处,秦汉时期的人尤其感兴趣。
“那应该是个混乱的时代吧。”刘彻猜测。
只有四周足够黑,才能看到光芒是多么的耀眼夺目。
其他人心中也在犯嘀咕,不知道汉末到底多糟心才能看出这榜三大哥的功绩强大。
唐太宗之后的皇帝却不一样,他们一想到东汉末到唐初那段历史就不忍心。
那是一个极其残忍和黑暗的朝代。
【东汉末年黄巾出,三分天下魏蜀吴。
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中原后称雄,分立政权南北朝,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朝十六国,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唐兴称富强。
这是关于那段历史详细的朝代歌。「1」】
【东汉亡于220年,唐朝建立于618年,这中间整整间隔了398年。
在这将近四百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将近四十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
这个时代就一个特点——乱。
它也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混乱,信仰崩溃的时代。
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杀皇帝如杀鸡,杀人如碾蚂蚁。
皇帝昏庸,皇权扫地;官员对百姓不再关注,官员斗富,以下犯上;宫廷内部毫无和谐可言,内斗频繁,外戚乱政;更有草原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无出头之日。】
怕自个儿说得不够清晰,不能带给老祖宗们绝佳的感受,仙幕索性放出一个视频让众人观看。
这个视频用图文的形式直观展示这近四百年的动荡。
不知道这段历史的秦汉人看得认真,知道这段历史的唐后之人更认真,他们可没有见过用视频呈现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历史。
他们看到了汉献帝禅让于曹丕后东汉灭亡。曹丕建立魏国为魏文帝,军阀割据的东汉末年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后面三国时代结束,就在他们本以为这个名为晋的朝代或许能够一统天下的时候,这个晋朝实在不给力,西晋只是短暂的统一,到东晋竟然只敢偏安一隅。
后面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侵中原,在中原建立了五胡十六国。
秦始皇看到这里隐约觉得有些熟悉,好像仙幕在前面隐隐有提到这段历史,但可能是没有详细介绍过,所以他的记忆不深。
仙幕曾经在他面前介绍过这段历史吗?
与此同时,刘彻也隐隐觉得这段历史很熟悉,五胡入华?
不过他也不在意自己以前是不是听过,看到这段历史他只想说: “这些人都是废物吗?春秋战国时期都能够防护着北边少数民族,这些人是完全不管边境死活了吗?”
刘彻这话简直是说出了在场武将们的心声,华夏历史上竟然会有不管中原死活让外族入侵的时候?这是不知道外族多么可怕吗?没有驯服的外族那可是野狼,生吞人肉的那种。
仙幕的视频继续播放,已经播放到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和后面有个名为北魏的政权统一了北方,顺便还进行了一波民族大融合。讲到了南方也混乱后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瓦解成宋齐梁陈被统称为南朝,政权更迭非常频繁。
秦始皇看得眉头直皱: “中原内斗,外族内迁,竟然把中原人挤压到只能南下,实在窝囊。”
扶苏赞同: “这种情况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混乱。”
仙幕的播放还在继续,它后面着重展示了百姓的境地。
每次战争兴起,就有大量将士惨死沙场,血流成河,大量平民遭受无辜杀害,田地荒芜,尸体遍地。
尸体腐烂,爆发瘟疫。
仙幕用一种特殊的视角让人看到瘟疫的产生竟然是因为尸体的腐烂,一种名为细菌的东西弥散才形成的。
但那时候的百姓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已经被驱赶出自己的家园,只能随着大部队开始流浪,成为无房无地的流民,随时会饿死或者被杀死。
一群流民随着大队伍四散,有些则是南下,祈求恶劣的百越没有胡人想要过去,祈求恶劣的百越没有政权看得上。
企图在恶劣的百越找到栖息之地,找到一丝安宁。
只不过迎接他们的,只有百越施虐的瘴气和各种医者束手无策的瘴气。
死亡再次降临。
“朕想起来了。”
“朕想起来了。”
同一时间,不同界面,赢政和刘彻都想起来到为何仙幕的介绍那么熟悉了。
看向疑惑的刘据,刘彻道: “仙幕曾经介绍过这段历史。”
看到在场臣子们更加疑惑的目光,他继续道: “仙幕曾在介绍匈奴,劝求和派求和无用时曾提过。”
刘彻都提示到这里了,汲黯终于记起来仙幕之前说过的那些话了。
“臣也记起来了。”
记起来仙幕说的五胡的残暴,记起来那些两脚羊。
秦始皇界面的人在秦始皇的提示下也记起来仙幕曾经在哪里提过这段历史,正是在讲百越开发时提到百越第一个开发正是因为北方东汉灭亡,经历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匈奴,鲜卑,氐,羌,羯五胡乱华的中原百姓在北方过不下去了才纷纷南迁,南迁时给南方带去了无数的先进技术。
他们还记得仙幕曾用过的词语,三百五十多年时间里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无人区遍地,百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比春秋战国更加黑暗。
“朕当时还感慨这群人是真的废物,才近四百年还没人能够统一,原来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汉末。”
其他人也在感慨: “那群南下的百姓也很难,那时的百越之地真的是瘴气之地,他们光开发就得开发一百年,中间也不知又得因为开发百越死多少人。”
这可真是的北方过不下去,南方也无处可过。
后世的人看到仙幕对这段历史的介绍也是感悟颇多。
朱元璋感叹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天下像是盛世越长,大乱之时越久一样。”
朱标也有这样的感觉: “那个时代就是史无前例的野性黑暗宣泄,比曹操短歌行里说的千里无鸡鸣更惨不忍睹。”政权纷立,连年充满血腥的掠夺性战争,中原百姓十不存一,华夏失守,外族入侵,进一步白骨蔽平原。
人口锐减,现有建制崩溃,入侵之惨烈,就像是一把历史的悬刀,使得中原汉民几近灭族,陆沉于史。
朱标隐隐能够猜到仙幕为何对唐太宗那么推崇。
理论上来讲,隋朝结束了三百五十年的纷争,那为何被夸的是唐太宗,而不是隋朝呢?
因为即使后面隋朝建立也无济于事,三十七年的统一,百姓没过过几年好日子,就迎来了隋二世的暴政,隋朝很快就再次灭亡。
从东汉末年到隋末近400年的割据动乱,实在恐怖,要是没有李世民这个天之骄子,李唐能不能那么快实现大一统?或者根本就无法获得大一统,会不会在当时门阀世家操控下再次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来一个三国乱上百年?
那个时代真的很恐怖。
【华夏之光在汉朝肆意的绽放,成为了强汉,但是绚烂之后迎来了痛苦的沉寂,魏晋南北朝这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是我国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的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大融合时代,是华夷之防空前的时代。
虽然这个时代的亮色突出。
战乱时儒家思想禁锢受到撞击,衣冠南渡,在南北方文化科技的碰撞中古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科技高潮来临,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杰出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得以涌现,在当代和后世发光发热。
科技的光辉在儒家文化的夹缝中发出一丝光芒。
“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文学领域迎来了空前繁荣,堪称百花齐放。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赋风流传后世,还有《文心雕龙》, 《搜神记》, 《世说新语》等书籍的问世,也为我国古代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的书法家更是名扬千古,在书法届打下一大片江山, 《兰亭集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成为受尽世人追捧的千古第一行书。
留下的举世闻名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艺术宝库。政治上留下五经博士,科举与三省六部雏形的北周官制,而且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是打破了皇权的神性,让“百姓”有机会站到高处。
皇权阶级统治力下降,儒家势弱让人思想得到解放,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科技,文学获得空前发展又如何!
能够阻挡这一时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国长江以北的汉人被屠杀得几近绝种的事实?能够阻挡这个时代下华夏文明差点断绝,汉族濒临灭绝,几乎迎来灭顶之灾的事实?
以上那些,获利的几乎都是士人阶级。
请不要忘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民的天下。
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这些短命的王朝根本就不是王朝,直接可以称之为屠宰场。
八王之乱后的永嘉之乱,之后再是五胡乱华。
屠宰场就是整个华夏,屠夫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就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至亲骨肉。
南下的胡人杀汉人,分属不同政权的汉人杀汉人,整整杀了几千万的汉人。
《中国人口史》记载,汉灵帝时全国总人口5500万人,到三国结束全国人口约820万人左右。五胡乱华爆发后长江以北中原地区汉族人口仅剩350万,长江以南东晋人口540万。
“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梁纪》这句话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后面再来汉人杀几百万胡人,胡人杀汉人,如此打打来杀杀去,你造反来我造反去,中原大地长时间陷入血流成河之中,北方汉人不足百万。
这个时代对于升斗小民就是一个史诗级灾难片的时代。】
【而这个时代的存在必然是有它的客观原因。
东汉至隋的气候变迁——长降温,导致的是重大自然灾害激增。西汉东汉我们提到不想提的小冰河期从未结束,它从西汉延续到了东汉,再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结束于隋唐。
它让中原民众的负担加重,进一步过不下去热爱造反,社会矛盾加剧。小冰河期更是北边的蛮族集体南迁。
介绍了那么久的草原你们应该知道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自然界稍微有风吹草动句牧草枯死,牧民没饭吃。
少量的蛮族都能够给大统一的王朝秦汉带来威胁,秦始皇需要派出三十万大军解决,汉武帝为此被说‘穷兵黩武’,更何况是东汉末年这个乱世。
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以及无数小部落的南迁给中原王朝带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战争频繁到百姓们每日都处在战乱中,田地荒芜,米价上涨,生活困难,流民四起,饿殍遍野。
但你们知道的,这丝毫影响不到士族。
自秦汉就有的华夏世家大族们继续在动荡中汲取养分——土地,钱财,流民……,自秦汉开始,他们的这种统治模式维持到了隋唐,维持了1000年。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权,
面对混乱的局势,世家大族自然要有本事应对。
“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
东汉末年的动荡使得这些强宗豪族们建立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坞堡。
“壁垒,盖时遇乱离,豪望自相保聚所筑者。”
且耕且战,耕战结合,坞堡自卫
这个是地方组织,也是军事组织,更是政治组织和自治组织,几乎可以说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再发展完全点就可以像西欧那样形成一个个小国家了。「3」
蛮族的汉化,汉族的蛮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王朝想要获得如同秦汉那般的大一统,必然需要同时掌握“治理草原”和“治理平原”两个逻辑,不同于以前,它需要处理好“胡汉”关系。
这不容易,这是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北朝打成一锅粥,不再统一。
这个时代是一个蛮族南迁势力与门阀世族割据势力纷立的时代,是一个超级难以统一的时代。】
【和强汉处于同一时期的大一统强国西古罗马帝国覆灭后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接下去就走入了欧洲各国政权纷立的朝代。
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
别民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这个时期的欧洲就像魏晋南北朝时代封建割据战争频繁,整个欧洲大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
无知和迷信的时代,最终把宗教凌驾于一切,把“天主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 「2」
就像魏晋南北朝一样佛教的飞速发展,僧尼群体日益庞大,最后被统治阶级尊奉为“国教”。
多么相似啊。
中国历史上进入了和欧洲中世纪相似的黑暗时期。
大一统的习惯源于大一统本身,秦皇汉武备受推崇的主要一点是他们建立了大一统的惯性。在没有大一统的时代,文明是靠着惯性传承的,但……惯性不会一直存在,分裂的时间久了,大一统的惯性是会消失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漫长的大分裂,社会上礼崩乐坏,儒家思想面临崩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与民族信仰面临崩塌。
神州即将陆沉,整个华夏文明几乎要毁于一旦,这是专治政治下对华夏文明的一次大考验。
成是迈向更辉煌融合,败就是像欧洲一样让华夏这个统一的文明消失殆尽。
华夏大一统的惯性即将消失,如同欧洲一样的持续性分裂即将到来。
这片土地急需一个像秦皇汉武一样能够拯救他的伟人!】
————————
两小时而已,小天使们怎么都在熬夜看小说QWQ。
然后通过这章和后面那章终于懂得为何网络上此起彼伏是的言论有:
——二凤挽救华夏
——二凤摘隋朝桃的言论了
两种不同的言论了。
不知道小天使们持哪种看法?
不过魏晋南北朝时代不一定和中世纪一样,只是可能面临同一个危机吧?
「1」朝代歌
「2」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词语“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 1904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中世纪历史
「3」《资治通鉴》记载“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 “壁垒,盖时遇乱离,豪望自相保聚所筑者。”
华夏的大一统惯性即将消失,如同欧洲一样的持续性分裂即将到来。
这片土地急需一个像秦皇汉武一样能够拯救他的伟人。
“几近四百年的乱世若在乱下去,分裂成欧洲小国化是真的有可能。”第一次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刘彻叹道。
“若想结束乱世,确实得天降神人,有大造化者方可。”
不是他吹,这种人三四百年可能才能出一个人。
而且他也认同仙幕所说的观点,诗词文化再发展有什么用处,这些只是士族在享受罢了,百姓们只想要要土地和粮食,其他的都是浮云。
赵匡胤对这个时代解的也颇为透彻。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入侵中原,占据中原大半领土,要不是东晋在南方茍延残喘保住汉族火种,怕是中原文脉得直接断绝。”
前头经历诸多战乱,北方的汉人根本无法威慑蛮夷,北人南下从另一种程度也是保留了汉族的种子。
汉朝是华夏多么强大,汉末的中原就有多痛苦。
身处明朝的朱元璋以前还没有站在局外看整个华夏的历史,当真正从整体俯瞰整个华夏历史,他就能感受到仙幕为何会不断感叹魏晋南北朝的危机和推崇唐太宗的出现。
“若是以整体看来华夏历史,自秦建立中央集权王朝以来,漫长岁月间无数次的王朝交替分合。唯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时间压倒性地长于统一。”
他身边的臣子吧啦下心中的时间表,还真是这样子。
李善长道: “若从东汉董卓被杀,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到唐朝建立开始算,那大概就有四百二十多年,这四百二十多年只有西晋和隋朝曾统一过而已。”
而且就他所知的,西晋虽说有三十七年的统治,但也很快有内忧外患,真正有效统治的时间只有十年。隋朝更不用说了,统一没多久就又被掀翻了。
所以要说大一统的惯性即将消失也没错。
那段时间是真危险,一不小心就又落入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时期了。
分裂,才是世家大族们喜闻乐见的,也是他们想要促成的。
统一才是最难的。
【漫长的分裂是国家统一意识形态的崩溃,外敌的入侵是民族斗争所带来的血海深仇,中国社会基础的瓦解——百姓流利失所,乡里制度不复存在。
隋朝是短暂建立了,但他没有看到四百多年社会瓦解,人心涣散的分裂动乱,带给国家和百姓们的伤害是难以恢复的,而他这个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狂躁,所带来的是‘官吏贪残,因缘侵渔’,是大兴土木,是征战连连,是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是民变四起。
社会大分裂,整个中原大地就是一片废墟。
而李世民所做的,就是在这片废墟中建立起一个盛唐,他创建的是一个世界文明史上的神迹。
我国古代的两个秦王,一个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另一个同样横扫天下,重创统一。】
曾经的秦王,现在的秦始皇赢政笑了,仿佛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秦王: “原来这人曾经也叫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