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by尹七歌
尹七歌  发于:2023年11月16日

关灯
护眼

被问到的颜延之皱了下眉,贤兄有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操持着家中的一切,还会给贤兄酿酒。
难不成这之中,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难道贤兄家其实早就已经揭不开锅?只是贤兄与嫂子伉俪情深,两人生扛着?
【陶渊明有三位妻子。
第一位妻子,怀孕之时,陶渊明在外教书,古代嘛,我理解,婆婆一般都会以不让儿子分心为由,不将这个消息告知儿子的。这种形象有多深入人心?直至今时今日,一些文学作品里面,也还是会有这样的桥段存在。
最后,陶渊明是直到回家后才得知妻子怀孕的,而可悲可叹的是,妻子难产,大的小的都没活下来。
过了几年后,陶渊明娶了第二位妻子。
短短几年间就生了四个孩子,但陶渊明依旧时常在外,于是在家的妻子,既要服侍老人,又要照顾小孩,还要耕种好田地。没多久就得了痨病,吐着血离开了人世。
首先排除第二位妻子是身体不好才导致的患病。
那么她患病的理由是什么呢?
再然后,为了照顾家中老小,陶渊明迎娶了第三位妻子。
这个迎娶的理由就已经很清楚了,于是第三位妻子重复着第二位妻子做过的一切,甚至更多。因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辞职了。
第三位妻子只好种更多的地,甚至还要用多余的粮食给陶渊明酿酒。
主播光是想想那种,天不亮就起床劳作,天已黑可能还未曾歇息的日子,就觉得窒息。
陶渊明有句诗,叫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但都这样了,他的成果还只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过没关系,他觉得“但使愿无违”就足够了。[1]
啧啧啧,瞧瞧这淡泊悠然的心态,如果抛开他妻子的艰苦付出不谈的话。
所以陶渊明归耕田园,“但使愿无违”的心意是什么呢?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是根本就不会种地,还是意思意思种下地,差不多就可以了?】
颜延之听得目瞪口呆。
他本能地想要反驳,贤兄他并非这个意思:“贤兄是个读书人,他放下笔拿起锄头,能够种出豆苗已经实属不易,这实是他对于能实现隐逸生活的感叹罢了。再者,天幕自身又何尝不是呢?天幕所种下的花草与菜蔬,难道就全部长的郁郁葱葱吗?”
被质疑的何夏夏忍不住冷笑了一声。
笑发财了。
晋某人你就没理解我的意思。
首先!你这话的前提,就是陶渊明一家老小生活无忧,那他随便豆苗稀,随便感叹。但是在温饱全靠妻子种地的情况下,他是不是应该更有担当些,隐逸不只是态度,更是生活!
其次,我种下的花草与菜蔬,即便一棵都长不出来,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无关我的生计温饱。
最后,别鼓吹隐逸了。
古代男子读书,有几个是为了隐逸的?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隐逸的吗?尤其是寒门子弟,家里一堆女的养着你,供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学成后带着她们归隐山林的吗?
为什么后来有那么多的假隐士?
还不就是因为大家都在鼓吹隐士人格高雅,甚至有些隐士还会被记载入史书,名流千古。
不好意思,主播有些过于激动了,言辞间可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先为影响了直播间的观感而道个歉。
然后我们就来看最后一道常识的错题。】
嬴政“哼”了一声,他觉得天幕说的并无错处。
若是一个个都追求隐逸,那何来保家卫国的士兵?何来鞠躬尽瘁的官吏?又何来大秦?
吕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又何尝不是像陶渊明的妻子那般,为刘邦抚养他前头留下的私生子,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甚至还在楚军的军营中为质三年。
但这些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刘邦欲换太子的心思。
李世民叹了口气,可想而知,观音婢身上究竟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一想到观音婢的病,李世民就心中生痛,她定也是劳累出来的,还好现在还有补救的机会。
朱元璋光是听到天幕的形容,就已经整张脸都皱巴了起来。
“妹子啊。”朱元璋叹息道,他实在是难以理解陶渊明的,他眼看着妻子如此辛劳,如此忍气吞声,难道就不曾想过,自己再多多努力下,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实在是枉为人夫。
【题目是,加入你生活在明朝中叶,那么你这一生中最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学习王阳明心学
B、与关汉卿一起创作《窦娥冤》
C、与郑成功一道□□
D、参与蔚山之战抗倭
这题很明显,B项关汉卿是元朝的人,排除。
C项,主播之前以年份来判定朝代,所以说郑成功是清朝的人,被弹幕怒斥,说郑成功一辈子都在致力于反清复明,怎么可以说是清朝的人?即便生活在清朝年间,但他是明朝人。
所以主播印象深刻,C不可能是明朝中叶,所以C也排除。
剩下A和D选一个。】
弹幕:主播你怎么每次二选一都选了错的?好惨啊!
弹幕:这道题你能错,我不能接受!这可是王阳明诶!
弹幕:所以蔚山之战不是明朝中叶的吗?
郑成功微怔。
这是一份来自于后世的,对他的尊重。
即便后世知晓他最终未能成功,却依旧会尊重他的这份决心。
作者有话要说:
嘿,我又来了~[1]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第62章 常识判断c
【这道题除了明显的元朝和清朝时期,剩下的这两个我只能确定A是明朝,而D根本没听过。
那我为什么选D不选A呢?
因为我觉得学习这个东西很宽泛诶,我今天也能学啊,A又没说是跟着王阳明本人学。
还有就是,明朝中叶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也不清楚。明朝的皇帝按顺序,我只能背到朱见深,再后面就都是零零碎碎的记忆了。】
弹幕:懂了,需要背一下各个朝代的中叶起止皇帝都是谁。
弹幕:和主播差不多,朱见深后面的我就知道一个朱佑樘和木匠皇帝朱由校,还有他后面继位的那个朱由检,名字太像才记住的。
弹幕:什么?那煤山上吊的崇祯帝呢?楼上你居然连亡国皇帝都不知道?
弹幕:笑拉了,楼上的,崇祯帝就是朱由检啊!绝了,你俩真是卧龙凤雏。
何夏夏看着弹幕里的一片混乱,有一种“果然大部分人的历史知识都是散装的”的小小安慰感,把原本的焦虑稍微冲散了一点。
知晓王阳明是何人,蔚山之战又是何战的朝臣,心头难免有些不好受。
已过中叶,便是晚期。
由盛转衰莫过于此。
虽说他们早就心知肚明,现如今已大不如前,可真被天幕如此点明的时候,心里头也着实是有些难以接受。
为官者,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1]
【来看解析。
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共276年,十六位皇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本题的明朝中叶是正统到嘉靖。
也就是从明英宗朱祁镇到明世宗朱厚熜,中间有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
此话一出,明朝上下震荡不已。
尤其是朱厚照刚刚继位不久的正德元年,朝臣们忧心忡忡,脸上写满了各种心思。当今圣上之后继位的,居然是朱厚熜,兴献王之子?这其中是发生了何事?
是因为陛下无子,还是因为那等不可说的原因……
朝堂之中,一时间人心惶惶。
但后几年的朝臣们则都心知肚明,如今上头的那几位就在为储君人选而各执己见,无一不是为了己方利益。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
【A项,王阳明,本命王守仁,字伯安,小时候名叫王云,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出生于1472年,逝于1529年,可以算是历经三朝了。
且都在中叶。
提起王阳明的心学,就少不得要提到龙场悟道。
这一切的起因,就是王阳明仗义上书,但是触怒了擅政的奸佞宦官刘瑾,将他杖打四十后,从兵部武选司主事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
非但如此,刘瑾还一路派人追杀,幸好王阳明通水性,这才跳水诈死躲过一劫,到了龙场。】
朱佑樘正因李广受贿的事情,而又怒又惊。文武大臣用来行贿的黄金白银,竟是用千百石来记录,这令朱佑樘不由得反省起自己这些年来的作为。
痛定思痛后,他处置了一拨佞臣,并开始重用刘大夏这些贤臣。
除此之外,朱佑樘还准备启用一些年轻的有才之士,以备来日。
正所谓瞌睡了就有枕头。
天幕当即就给他送来了人才。
“好哇,王守仁果然是个才识不错的好苗子。”朱佑樘并不感到意外,甚至准备将人召至宫中一见。
不过比起见一见王守仁来,眼下朱佑樘更想找到那个刘瑾。
又是宦官!
有李广杀鸡儆猴在前,居然还敢故态复萌,究竟是朱厚照还是朱厚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们竟是连半分经验教训都不曾放在眼中吗!
“传太子!”朱佑樘怒火中烧地说道。
朱厚熜那孩子他不甚了解,但是自家长子的性子为人,他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虽聪慧,却也顽劣。
“陛下,刘瑾正是东宫的随侍太监。”张皇后颇为惊慌地来到殿中。
她早就对太子身边的几个太监有所不满,觉得他们令太子玩物丧志,但万万没有想到,那刘瑾日后居然还会把控朝政,定夺朝臣的生死!
那她的儿子呢?
她的儿子是否也被这刘瑾给把控了?
光是想到这一层,张皇后就忍不住浑身上下冒起凉气来,跌跌撞撞地就往皇帝这边跑来。
“刘瑾,朱厚照!”朱佑樘拳头都握紧了。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先生彻底打开了人生新格局。我可以这么说吗?
他平定江西的盗贼之乱,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立院讲学,是一位全能大儒,成为了他年少时想要成为的圣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大明还是运气好啊。】
朱佑樘听到这里,心里是又急又高兴,急的是随着天幕的提前预知,龙场悟道未必还会发生,若是因此而影响到了王守仁的成长,那折损可就大了去了。
但同时朱佑樘又对王守仁充满信赖,觉得以后无论改变与否,以王守仁的秉性,定还是会成功悟道。
“天佑大明,得此能臣。”
朱元璋和朱棣等人也忍不住夸赞,但一想到此题的正确选项便是天幕不曾选择的A,那么D项的蔚山之战便极有可能发生在大明的末期……
还是因为抗倭。
这个不庭之国,不想过去了那么多年,还是对大明心有不轨!
看来并不能轻易揭过。
要早做准备和打算。
【D项蔚山之战,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是抗倭援朝的知名战役之一。】
援朝,还是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在这里和宝子们道个歉,公告出来了,接下去要好好备考了。预计快的话是15号考试,周四之后大概要请假了,回归时间以考试时间为准。
再次和大家说声抱歉。
[1]元·张养浩《为政忠告》

朱瞻基细细盘算了下,抗倭的倭,便是倭国,那需要援的朝,便是李氏朝鲜。
据他所知,此前有过的抗倭援朝之战,有唐高宗之时。
海东三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互有争斗,新罗面对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寻求大唐的援助后,大胜百济,令百济向倭国求助。
此后所发生的海战,约莫就是一次抗倭援朝的战役。
再之后的宋和元,朱瞻基就没有太清晰的记忆点了,实在是元朝、南宋、高丽之间的关系,颇有些理还乱的错综复杂。
“抗倭援朝,应当是赢了。”朱瞻基喃喃自语道。
刚说完他就怔愣了一下,随即便开始苦笑,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竟要因为大明能战胜倭国而下意识地松一口气。
而大明之所以会有日后那等局面,说到底,还是因为他选的好储君。
五十万精锐全军覆没。
大明国运之转折。
朱瞻基不由得捂住了心口,是他亲手葬送的大明盛世啊!
哪怕早已处置了王振,可一听到后世的几个皇帝,皆还是宠信宦官,甚至到了让宦官擅政的地步,朱瞻基的心口就更加抽痛了。
“孽障!都是孽障!”
【所以比起明确不在中叶的D项来,A项就是更为确切的选项了。
这题的答案就是A了。
我真的很不喜欢考中叶、某某宗这样的题型,因为说个皇帝的名字,至少我贫瘠的脑袋瓜子里还能因为各种野史八卦而对选项做出排除来。
否则那么多皇帝,我是真记不住他们的庙号。
明英宗居然是朱祁镇,就问离不离谱?
明武宗居然是朱厚照,更离谱了吧!就因为他的“老家”是宣府的镇国府?还是因为他给自己取了个“大将军朱寿”的名头?亦或者他要把王阳明活捉了的宁王放回去,再由自己亲擒?
桩桩件件,无一不透露着离谱两个字。】
嬴政忍不住冷笑出了声,不知为何,在听闻别人的子嗣有多荒诞不经时,他并未觉得幸灾乐祸,反而是心中越发沉重。
守业当真有那般难?
为何一个个的,不论王朝几经更迭,总有不孝子孙出现?若只是平平无奇,守不住天下倒也罢了,为何还要将祖上奋勇几世,才好不容易获取的天下葬送出去?
不孝子孙视天下为玩物,视亲征为玩笑。
若真的更想去当什么大将军,不如就将皇位禅于更合适之人!
刘邦不禁陷入了沉默,好家伙,他御驾亲征,是因为不得不御驾亲征。
而后世那些个皇帝,明明可以不用亲征,甚至是不懂亲征,却非要大动干戈跑去所谓的“亲征”?
幸好都不是他的后代子孙,要不然,他非要让这些不知战争残酷,只为了自己得一个好听的虚名,或是为了好玩而瞎添乱的小娃娃们一些教训。
李隆基好久没听到天幕讲自己了,反而重新讲起了大明的糗事。
这让他忍不住为朱祁镇、朱厚照做出的离经叛道的事情而发笑的同时,心中越发的惴惴不安,因为讲完大明,恐怕就又要转到大唐了。
届时,首当其冲的定然是他!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是真听不得这些“门外汉皇帝”对行军打仗指手画脚的事情。
这个朱厚照在自家疆域内的小打小闹也就罢了,那个朱祁镇令人发指的行径,当初可是叫他心情梗塞了好些天都睡不着。
这样的子孙,和赵光义的子孙,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了。
忽必烈的眼神飘了飘。
天幕说的抗倭援朝,理应是有他一个的,只是他们是生在马背上的,可用铁骑踏遍世界,却并不善海战,是以并未能……
还好天幕没有细说。
想来只要吸取经验,加以天幕课程的辅助,打造出如明朝下西洋那样的海船,将天时、地利、人和尽数掌握手中,定能一洗前耻!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甚至连天幕讲了什么错题都忘了,满脑子都是明英宗、明武宗这些庙号,以及这些皇帝所干出来的事情。
况且,何止明英宗与明武宗?
明神宗又怎么说?
甲午战争的硝烟味还未彻底散去,丧权“议和”的条约才刚刚签订完。
无心观看天幕的众大臣,此时听着天幕所说的抗倭,越发的面如土色,唯一让他们觉得庆幸的,是和谈桌对面的这些倭人看不到天幕。
但庆幸也是一时的,因为从他们偶尔变幻的神色中,大臣们已然察觉到,有人将天幕的出现,透露了出去。
大臣们欲痛斥一声贼子,可转念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便再难开口。
【有位汉某人说想知道,朱厚照兄终弟及的原因。
嗯……首先肯定是朱厚照没生。至于为什么没生,是他不愿意生吗?我不担责地转述下众多野史流言的揣测哈,一个原因是说他不行。】
正准备御驾亲征的朱厚照瞬间满脸通红。
“大胆天幕!”朱厚照又气又恼,先说他抢占别人的军功,现在又说他……说他……
朱厚照都说不出来那么难以启齿的字眼。
他恶狠狠地扫视着底下的诸多臣子,但凡他们的脸上出现点不该出现的东西,他就送他们去底下作伴!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厚照在刘瑾等八个太监的蛊惑下,修建豹房、寻花问柳、强抢民女。由于太过沉溺女色,很多人猜测,朱厚照无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声色犬马,以至于把自己身体给伤到了,从此就不能生了。
反正不管是哪种说法,朱厚照,等我小查一手。
嗯……他三十岁就死了,还没留下个孩子。
还是首辅杨廷和援引老祖宗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以“兄终弟及”一条,在朱厚照驾崩的时候,请太后懿旨,将朱厚熜立为了储君。
这个兄终弟及感觉还是算是符合太后心意的。
毕竟给朱厚照过继一个孩子的话,太后就不是太后,而是太皇太后了,她手里头的权势就肯定要削。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在朱厚熜对他生母的袒护下,讨着什么好。
其实仔细一想,朱厚照这上下几任皇帝,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事情。
就比如史上唯一一对一夫一妻的帝后,就是朱佑樘和张皇后。都说是因为朱佑樘小时候吃够了万贵妃的苦,所以决心要让自己远离这些后宫嫔妃的勾心斗角。
所以说,张皇后前半生也算是盛宠独宠了,可惜晚景凄凉。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朱厚熜不善待她,说降罪就降罪,另一方面也和张太后那个嚣张跋扈的弟弟分不开。
朱佑樘驾崩的那一刻,这一家子就该明白了,纵容他们的那座靠山没了。
等到朱厚熜继位的时候,就更应该约束自己了。
要知道在张太后死后,朱厚熜就把她的弟弟给噶了。
诶?大家且慢,瞧我发现了什么?
朱佑樘竟然是吃错药死的,在偶感风寒后,太医不请诊视就开了药,结果就医不对症,开错了药方。
而且首犯的张瑜和刘文泰还因为在朝中有关系,所以被“免死遣戍”了!】
偶感风寒的朱佑樘咳嗽了两声,混身都僵硬了。
他现在是谁也信不过,不仅宣召了全部太医,还令心腹去民间找来了几位颇有美名的医者。
他要让他们一一诊脉开方。
至于天幕点名的那两个人:“没听到吗?立刻去将张瑜和刘文泰活捉了。”
不止这两个,还有他们在朝中的关系,朱佑樘全都不会轻易放过。
【再然后就是朱厚熜。
虽说他在朱厚照的衬托之下,前期也有出现“嘉靖中兴”的不错局面,但是提起朱厚熜,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差点成为史上唯一一个被宫女起义勒死的皇帝。
要不是宫女一紧张,打了两个死结,导致死结套在一起,反而难以勒紧,恐怕朱厚熜就要死在当场了。
而这场宫女起义,又名壬寅宫变。
起因是朱厚熜想要长生,于是迷恋丹药,以至于脑子不灵清。
有多不灵清呢,就连他的老前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不会相信用十三四岁处女经血炼制的丹药吧?
可朱厚熜非常相信,他还要求这些宫女保持洁净,在经期之时只吃桑叶、喝露水。
讲真的,这但凡是个人,都想要反抗吧。】
朱佑樘:兴王的这个儿子……他究竟是如何下得了这个嘴的?
张皇后不由得抱住了双臂:原本愤怒的心情,突然就变得微妙了起来,甚至还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嬴政:这个时候,天幕大可不必提及朕。
刘彻:???怎么回事!怎么又开始讲丹药了!朕已经不吃丹药许久了!
李世民:哎……这事,约莫是过不去了,还是想想等下该如何安抚观音婢吧。
【再往后,就是著名的明神宗,而庙号为神的,历史上就两个,另一个就是宋神宗。
讲庙号大家可能不清楚。
宋神宗就是启用王安石变法的那位皇帝,叫赵顼。
明神宗就是朱翊钧,是一个前十年万历中兴,后来二十八年没上朝的男人。他手底下也有位一位搞变法的大臣,就是赫赫有名的首辅张居正,但张居正在死后被明神宗抄家了。
再之后我有印象的,就是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但却牵扯了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的朱常洛,以及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和在煤山自缢的崇祯帝朱由检。
不过明朝不论怎么说,除了朱祁镇,大概所有的皇帝都贯彻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观念,至死都没有想过要逃。】
弹幕:宋朝别看,是恶评!
作者有话要说:
写的有点赶,要是有出入,可以评论区纠正哈(轻轻.

第64章 屏蔽
何夏夏不知道在直播间外,现在究竟有多么的风起云涌,她翻了翻试卷,准备过渡到言语的部分。
自然的,天幕上的画面也开始变幻起来。
在诸朝恋恋不舍的尔康手中,天幕切换到了上一次的直播回放上。
“朱祁镇你给朕站住!”
“赵光义你给朕站住!”
“……你给朕站住!”
不同时空的不同皇帝,纷纷出手逮住自家令人糟心的子嗣后代,准备进行全面深刻的教育。
而有心之人,已经开始清算起向外域透露天幕的贼子了。
此先天幕单单只是预言了一些未来之事,虽有影响,但也胜在他们已经握有先机,便是有人透露也没有过大的问题,反而可以让他们就此找准贼子,以待来日将计就计。
可自打天幕给出了课程之后,他们就坐不住了。
这些课程,不仅能开民智,更蕴含着跨越时间的学识成果。可强民,可强国,甚至可以让本朝傲立于世界之巅。
如此珍贵之物,是他们积德才得来的。
怎可平白就让外域之人得到?
但当他们火急火燎地找到那些贼子的时候,他们竟早就自行乱成了一团,有的面色衰败有如白纸,有的喃喃自语,就如同那无头苍蝇一般胡乱逃窜,还有的直接瘫坐在地上,两眼无神。
所有人就跟丢了魂似的。
“喂,别以为装成这幅死样,就能够躲过去。”
“哦呦~难不成是糟了报应,真着魔了?”
“瞎说什么,把这些人全都带回去,严加审问!”
就当他们走上前去,要将人给绑起来的时候,这些个贼子突然就激动起来,不是双|腿重重跪地,“咚咚”地以头抢地,哭着喊着求天幕放过,就是满脸紧张地抱住来人的大|腿、胳膊,神神叨叨地重复念叨着“报应,是报应”!
这般疯癫的表现,直把前来捉拿之人都看傻了眼。
“诶!诶诶!干什么呢!撒手!你给老子撒手!松开!”
“不对劲啊千户大人,他们这看着像是……”有兵卒猛地咽了下口水,将头凑到领头之人的耳边,小声地念叨,“他们不会是中邪了吧?”
“去去去,别忘了咱是来做什么的,赶紧的,只要把人带回去就成了,其他的事情轮不着咱操心。”
一见千户神色严肃地发了话,剩下的人自然是迅速地收起了嬉皮笑脸,用力地将贼子们一个串一个地绑在一起,带了回去。
隐秘的地牢里,一字排开地坐着位高权重的文武官吏,暗处还蹲伏着几个天家鹰犬。
千户在将贼子被捉拿之时的诡异表现禀报后,就毫不停留地带着自己的手下快速离开了,就连眼神都不敢多瞟一下。
“也甭废话了,你们做了些什么,你们自个儿心里头有数,我们心里头也分明。现在就看你们之中,谁先来坦白,你们究竟告诉了外域之人多少东西。”
“别想掩藏,否则……”
官吏的话还没有说完,贼子中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往前膝行着,大声地开始坦白了。
“我、我,小的只做了一次,只、只是将青蒿素可治疟疾的消息告诉了他们,但他们早就已经知道了,而、而且一点也不感兴趣,所、所以小的应该算是什么都没、没说的……”
这人每说一句,就要偷偷摸摸地看上头一眼,他自以为动作很小很隐蔽,但其实坐在上头的人全都尽收眼底,看得一清二楚,也立马就对这个人的品性有了判断。
这是个看似将自己伪装成无能怯懦的初犯者,实际上却极会看人眼色、把握形势的老油子了。
于是官吏们也都心照不宣,配合地微微一挤眉头,流露出不耐烦的意思来。
底下又在偷瞄的老油子就立即浑身一颤,双手紧紧地捏住了衣摆,颤抖着声音老实交代:“大、大人!小的还有一事要说,就、就在方才,大人们来抓我们的时候,突然!”
贼子猛地提高了声音,直把在场的大部分官吏们都吓得腿肚子一抽。
“突然!小的就看不到天幕了!不仅看不到天幕,就连面前那块透明的板子也消失了,不管怎么伸手去摸、放声大喊,那板子也再没有出现。”
“而且……”老油子用力地咽了下口水,心有余悸地捂住了心口,惴惴不安地描述着在电光火石间发生的一切。
“有一道声音紧贴在小的的耳朵边,告诉小的——那话太拗口了,小的记不住,但大致的意思就是怪罪小的干了、干了卖国的事情,现在不止要收回有关天幕的一切,还会在半个时辰内将小的有关天幕的记忆也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