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常识判断
【我小时候爱看电视剧,那时候只知道隋炀帝是个贪图享乐、挥霍无度、荒淫无道的暴君,还动不动就打仗、挖运河、搞南巡,要是遇上河道水不多,船过不去的时候,他还要逼迫老百姓用绳子拉着船走。
那叫一个民不聊生。
后来听说他挖的那条运河,就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a],带动了经济繁荣,发挥着怎么怎么厉害的作用。】
独孤伽罗的脸色险些绷不住,她不愿相信,自己最为仁孝的次子,竟会做出那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一听到何夏夏说运河有大作用,就不禁为次子开脱一二:“许是他继位后,操之过急了些,未能体谅民生之多艰。”
岂料,她刚说完,同样喜爱次子的杨坚也赞同地拍了拍她的手已做安抚时,何夏夏嘲讽地“哧”了一声。
【天呐离谱,这突然就变成一项可以拿出来说的功绩了?
再后来,我迷上了咱们的唐太宗,在了解太宗的故事时,连带着又吃了几口隋炀帝的屎。
他是真的很有心计,也很能演。
为了当太子,就在爹妈面前演戏扮乖。他爹一斥责太子亲哥奢侈,他就是开始装节俭,制造府中乐器许久不用的假象给亲爹看,上朝的马车也极近简朴,搞的大臣们都夸他。
搞定亲爹,接着就是亲娘。他娘一厌恶太子让妾侍怀孕,怀疑太子害死太子妃,他就开始装深情。
突出的就是一个对比衬托。
果然时间一长,他爹娘心里的小天平就开始倾斜了呀。
再加上朝堂上,他早就和杨素搞在了一起,不时就拉踩一下太子,衬托下自己。
这一套套组合拳下来,终于,在他娘的鼎力帮助下,如愿当上了太子。[1]】
此时,杨坚和独孤伽罗相握的手同时僵住了。
杨坚:朕的确在去过广儿的府邸后,觉得他不贪歌舞享乐,而大赞过他。
独孤伽罗:广儿和勇儿的确……
至于杨素……
帝后二人对视一眼,天幕所说的这些事的确都发生了,他们的心中也都因此起了怀疑的苗头。
而下朝后正往宫外走的杨广和杨素都和疯了一样,不管不顾地往回狂奔。
杨勇见状,舒心地大笑了起来。
【杨广真正逆天的操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两年后,独孤皇后去世了,隋文帝就开始专宠陈氏,封她为宣华夫人。这个宣华夫人吧,为废太子出过力,也为隋文帝看清现太子出了力。
事情发生在独孤皇后过世两年后,隋文帝也不行了,重病卧床。然后杨广就开始胆大地将魔爪伸向了宣华夫人,宣华夫人去跟隋文帝告状,差点把隋文帝给气死。
他让人去召杨勇,结果被杨素知道了,杨素又告诉了杨广,杨广就控制住了宫门,让张衡去侍疾。
然后隋文帝就死了。
这里头发生了什么呢?不知道啊,没记载。[2]】
狂奔的杨广直接脚下一绊,踉跄着扑到在了地上,他双目无神地捶地嘶吼:“天,你为何要亡我!”
而帝后两人的手也牵不住了。
独孤伽罗暗恨,又是那个陈氏!
杨坚眼神凌厉地斥道:“将太子和众大臣都召回来,擒住杨广,封死宫门!”
【隋文帝死后,杨广就假传遗诏,逼死亲哥,又在登基几年后把亲哥的孩子全杀了。
之后就是什么,十个月迁都,三征高句丽,三次南巡……
这几个数字,全是老百姓的血泪史,换谁都遭不住啊!于是就有了瓦岗寨起义。
所以这题的答案,就是C,发生在唐朝的农民起义,是黄巢起义。】
何夏夏不知道她的这一番话,在隋朝掀起了多大的腥风血雨,她已经做好了记忆点,开始进行下一道题的盘点了。
【下面盘点的是第13题,一道物理题。
哦不对,解析说它是生活常识类的?
问题是:陶渊明的诗中写道:“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3]露、霜、冰都是天气现象,分别有“露点”、“霜点”和“冰点”。请问,这三者中温度最低的是()
A、露点
B、霜点
C、冰点
D、霜点和冰点
我选了D,理由有两个,首先霜、冰都是固体,水变成固体不都是零度吗?其次,D项有两个点诶,出现这种类似于以上都是的选项,难道不是闭眼选吗?
但是答案是B,霜点。】
各朝各代还没从天幕透露的农民起义中转过神来,尤其是刚刚讲完的隋帝天家秘闻,要素过多。
不论是有皇位要继承的皇室,还是薄有家产的百姓家,都开始对儿孙们谨慎考量起来。
他们心里都在忧虑:“他不会是在演戏吧?”
倒是文人们,在听到陶渊明的名字后,纷纷激动起来。
东晋,颜延之喜地猛拍大|腿:“若是贤兄还在,定要和他好好喝上一坛,再同他对一回诗!”
北宋,苏轼正因乌台诗案,而在被贬黄州的路上,他叫停了马车,如痴如醉地盯着天幕:“这天幕怎么不把诗念全呢?幸好这诗我已经读过了,不然今日就要难眠咯。”
【看了眼解析,这道题有坑。
光注意露是液态,霜冰是固态,忘记它们原始状态不一样了。霜是水蒸气凝华成固体,冰是水固化成固体,起点不同啊!
那肯定是凝华的温度更低,冰点是0度,那么霜点就在0度以下。
所以这题选B,霜点。
嗯?有条弹幕,昵称是汉某人的宝子说:水为阴,火为阳。阳化气,阴成形。[4]】
何夏夏反复把这句话看了好几遍,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什么阴?什么阳?
【汉某人是在为我科普相关知识点吗?稍等,我先查下这句话。】
何夏夏再次拿过平板,将这句话输入搜索后,发现这句话是拼接的。
而且在原文中是后半句在前,前半句在后。
看起来也和这道题目没有啥关联啊?
【我查了下,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我看了下原文,感觉这话硬要和题目扯关系的话,大概就是原文中,提到了下雨?
我粗浅地把这句话翻译了下,大概意思就是:水属阴,火属阳,用火烧能够让水变化成气体,阴……降温能让水变成形体?
也就是一个水气化后,又液化的过程。
嗯……汉某人你还在吗?能否再多说一点,我有点get不了你的意思啊。】
西汉,董仲舒颇为激动地听着天幕的解释,他的天人感应,是正确的!
天人同类,人与人之间果然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只要阴阳五行产生联结,天幕中的后世之人便能感知到他的所思所想。
那么人与天,同样可以。
董仲舒闭上了眼睛,试图同刚刚那般,进入那玄妙的境界。
刚刚他并未认真,也担忧感应到的并非天幕中的后世之人,他所提之事便会给大汉带来不利,现如今确定过后,他便急切地问出了心中难事。
【啊,汉某人你还在呀!你问我,阴阳可能求雨?】
何夏夏直接傻眼了。
好家伙,她这不是考编直播间吗?怎么突然就扯起阴阳求雨这种玄学来了啊?
但是一瞅直播间突然开始蹭蹭蹭暴涨的观看人数,她咬了咬嘴唇,开始去社交软件翻找自己一时兴起,转发给朋友的一个帖子。
【汉某人你是不是因为看了热搜,所以才问的问题呀?
最近天气是有点热,大家除了喊雨神快来开演唱会之外,还开始研究起了董仲舒的求雨术。
啊……我尽可能讲的文雅一点,不能我怕直播间被封啊。
不过我也不保真。
董仲舒大佬他认为,要求雨,雨是水,水属阴,所以阴盛阳衰就行了。当然人家用的词比较高端一点,叫闭阳纵阴。[5]
简而言之,就是属阴的女子出门,属阳的男子别出门。还有就是男女之欢,别名翻云覆雨,云|雨之乐,也能够帮忙求雨。
汉某人你真的不是故意问的这个问题吗?】
一直沉寂的弹幕,突然就被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和“淫|秽色情,举报了嗷”给刷屏。
还有弹幕说:“关键是董仲舒他真的成功了啊!”
何夏夏没忍住笑了出来。
【确实,虽然这个理论放现在真的很不科学,而且听起来也很飘渺玄学,但是董仲舒他真的成功求到雨了![b]
因为他写进自己的书《春秋繁露》里去了,不仅有求雨,还有止雨。过程就是反过来,男子出门,女子在家,不要那啥啥啥。
好了各位宝子们,咱们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可好?真的真的不能再往下聊了!危危危!
汉某人你要是还有问题,就去翻阅下《春秋繁露》吧,我要进行下一题的复盘了。】
而此时,各朝各代都炸开了锅。
汉武帝刘彻原本正在细细翻阅此前让小黄门记下的农民起义相关,在听到董仲舒的大名后,欣然不已。
怎知,竟听到了求雨法。
还成功了!
“《春秋繁露》吗?”
董仲舒:还没写啊……
作者有话要说:
[a]有关于京杭大运河的错误,后面25章进行了更正~抱歉!
[b]有关于求雨的错误姿势,写文的时候作者没能考虑完全,没考虑到女主不纠正其错误性会在古代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在30章进行补救~
感谢各位宝子提出的意见呀![1]《隋书》卷三帝纪第三: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隋书》列传第十: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2]《资治通鉴》:初,文献皇后既崩,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皆有宠。陈氏,陈高宗之女;蔡氏,丹杨人也。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3]陶渊明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禾一作:耒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5]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四时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
第14题。造孽,这种题型是我最不喜欢的题型了,地理类的。
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致,从地理位置上判断,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是()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
A、1234
B、1432
C、3214
D、4312
先不说地理,其实光是第一步,判断出这几句诗写的是哪里,我就已经卡住了。就知道1是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在山西还是江西来着。
2也是名山,哪座我就不知道了,虽然诗名好像是《望岳》,但总不可能是岳山吧!不过肯定是一座排的上号的高山,因为后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是姑苏,幸好小时候武侠电视剧放的多,慕容表哥告诉我,姑苏就是苏州,也就是在江苏。
4是望湖楼,这楼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半会儿我真想不起来是哪个省的景点。
所以,在没有两个明确答案做对比的情况下,我的第六感觉得,江苏这个大平原,肯定在高山的南边,那么3就在12前面,所以我就排除了A、B。
再然后望湖楼,望湖两个字,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江南,所以4也在12的前面,于是排除C,就选了D。
但是正确答案是B。
事实告诉我,在刷题这件事情上,第六感没啥用。】
苏轼作为陶渊明的一大粉丝,不久前刚对天幕没将陶渊明的诗念完全这件事耿耿于怀,不想一转头,自己的诗也被天幕选中,也被念了一半。
他欣喜若狂:“我竟和靖节先生前后脚上了天幕!可惜,我怎么就不是一呢,竟给李太白占了先。”
被苏轼碎碎念的李白此时正在黄鹤楼上与好友孟浩然喝酒,临别在即,难免有些惆怅。
反倒是科举未中,又因作诗惹得圣上不悦的孟浩然,饶有兴致地听着天幕,在听完头两句后,就第一时间赞了声“妙极!”
“贤弟,你天幕有名,必得重用,实现胸中抱负啊!”
李白亦是心神激荡,为两人的杯中斟满了酒:“承蒙贤兄吉言!”
【来看下解析!
庐山是在江西。咳,虽然但是,各位别嘲笑我,我真的记不住连小学生都能默画出来的地图……我先打开地图参照一下,以后……不对,是等下下播后,我一定在今晚给它全背下来!】
何夏夏又一次打开平板,搜出了地图,用电容笔把江西和江苏都画上了圈圈。
而在地图展开的瞬间,早就有所准备的帝王、文武大臣们,纷纷眼明手快地描摹了起来。
秦始皇不禁上前了一步,痴迷地将目光从每一寸边境线上扫过。
“月氏、乌孙、楼兰、羌……”
刘彻疾步来到卫青的面前,抓着他的肩膀,激动地指着天幕:“河套收复了!西域诸国,西羌诸部尽在疆域之内!虽不知是后世何年,但我大汉,必能开疆拓土!”
卫青亦是热血澎湃:“臣誓为陛下收复河套!”
【接下去就是重点了。B《望岳》,写的是泰山!在山东,也就是这儿。
然后望湖楼,是在杭州!原来是苏轼写的!
但凡我能记得这是苏轼的诗,那我十有八|九会猜到是杭州,实在是因为东坡居士和杭州不得不说的两三事太多了呀。
比如杭州名菜东坡肉。等等,主播没有定性嗷!只是说东坡肉在杭州特别有名!主播认为东坡肉属于“东坡菜系”!特此声明!不要杠,杠就是你对!
这个是美食。
还有就是美景西湖。现在的苏堤春晓和苏堤六桥,都是苏轼利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所筑造起来的,后面还建了三潭印月。[2]
他不仅留下了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点,还留下了不少名诗。
当然,整治过西湖的不止苏轼,还有很多人,比如白居易啦,“白堤”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修改的名字。】
还在赶往黄州路上的苏轼,原本郁闷的心情陡然一松。
他虽然几年前的确到过杭州做通判,但天幕所说的这些事情,他此前并未做过,也就是说,他日后,还会再去杭州。
能够疏浚西湖,还做了一堆菜,想来心境定不复现在。
他,不该就此消沉才是。
【除了上面两个渊源,还有第三个。
就是苏轼到杭州为官了两次!
他第一次被贬,不对,是自请出京,就是到了杭州,当时是因为不赞同王安石变法。但是巧不巧,他第二次自请出京,又是到了杭州,虽然隔了十几年,但原因还是因为变法,不过这次得罪的是旧党了。
北宋那时候新党旧党的轮替,实在是蛮……左右横跳的,这对于为官者真的很不友好!
不过也跟当权者换的快有关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宋神宗要变法就重用王安石,宋神宗一驾崩,高太后就摄政反对变法,开始重用司马光,母改子政,把新法全废了。这导致变和不变的两个新旧党派更加倾轧敌对,还爆发了文字狱,一直到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变法党的春天才重新回来!
而咱们东坡居士,就是因为这个党派和立场的问题,所以在官场上起起伏伏。
一开始说新法有弊端,大家都以为他是旧党了吧,他又觉得旧党执政后出现了腐败,把旧党也给得罪了。[3]
不过换成是我,可能更惨,活不过三句。】
刚刚才恢复点精气神的苏轼,瞬间又遭受到了天幕的暴击。
虽然天幕只是寥寥几语,但他已经从这只言片语中嗅到了朝堂上的波云诡谲。变法的反复、党派的对立,最终受苦的只有百姓。
不过,听到这一切的圣人,想必绝不会重蹈覆辙。
苏轼站了起来,他有很好的预感。
【哦对了,说起苏轼,就不得不说他的冤种弟弟,传言一辈子都在致力于捞哥哥的苏辙。】
作者有话要说:
[1]《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百度百科“苏轼”词条-建筑苏堤:北宋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3]百度百科“苏轼”词条-自请出京: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东山再起: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30]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二任杭州: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
【怎么捞的,具体我也没了解,反正弟弟很强,对哥哥很好就是了。
说起来,苏家父子三人都是文坛大佬,不仅合称“三苏”,还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直播间的宝子们能背出来唐宋八大家还有谁不?
不许翻书查资料,直接弹幕上默写。
说不定哪天试卷上就会出一题,以下文人哪位不是唐宋八大家,或者以下几位文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是……然后啪|啪|啪啪四个排列组合让你选,或者再给你掺一个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
李世民若有所思,唐宋八大家,听起来颇有些紧密。
莫非就如隋唐一般,覆灭大唐的大宋皇帝,也是自家的亲眷?
“那黄巢究竟是哪里人?”李世民愁闷地揪了把胡子。
天幕讲了半天的高仙芝,为何就不讲讲黄巢起义的后续呢?或者讲一讲王仙芝也好啊!那一句“王仙芝是把大唐送上绝路的人”,直让他惦记到了现在。
不过讲高仙芝也不算全无用处,“节度使”、“宦官当监军”这些个敏|感的字眼,和这几个字背后所衍生出来的种种隐患,亦是动摇大唐根基的东西。
节度使,哪里是什么正经的官职,不过是对镇守边要之地的持节都督的一种称呼。
怎么到了李隆基那儿,节度使就成了高官,还拥有莫大的实权了,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李世民恨不得将承乾给提溜过来,让他将节度二字誊抄百遍,好好领悟领悟这二字的意思,然后再将这誊抄的规矩代代传承下去,看看还有哪个拎不清的后世子孙,再敢把节度使给养肥咯!
还有宦官监军!
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为了这个,唾沫星子都快要把太极殿给淹了。
李世民不由得更愁闷了,他扯着胡子开始劝:“众卿!那黄巢起义既发生在唐末,可见安史之乱最终还是给平定了,还可中兴!”
“难矣。”魏征一开口,李世民就失手揪掉了一根胡子。
“宦官监军仅是一鳞半爪。能够干涉兵权,宦官必然已经得势,若宦官之势在文官武将之前,便再难掌控。宦官,必成祸患!”
【时间到,我来公布答案,剩下的五个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我看了看弹幕,有不少人都漏了一两个。
其实我之前每次背,也总是会忘记一个,而且每次还都忘得不一样。不是忘了柳宗元,就是欧阳修,或者曾巩。
可见,父子兄弟档的优势了!
我是这么记得,写了《师说》的韩愈,《醉翁亭记》的柳宗元,苏轼的政敌王安石,语文课上好像没怎么学过的曾巩,以及……欧阳修……】
何夏夏突然卡壳了。
她瞄了眼弹幕,只见上面齐刷刷地在嘲笑她:《醉翁亭记》明明是欧阳修写的!他号醉翁啊!学渣主播!
何夏夏的脸瞬间就红了。
【咳咳,对,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真不是我狡辩,我就是一直莫名其妙地分不清欧阳修和柳宗元,因为我一想到滁州,就联想起柳宗元的名字。甚至一度还以为柳宗元就是柳永,因为他和他写的永州八记连起来念就是柳永!】
弹幕上刷过一排省略号。
这下,不管是散文大家,还是诗人,亦或是词人,都被沉默了。
柳宗元:谢谢你没说永州八记是柳永的。
而柳永:我谢谢你哦,天幕!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被提名。
【咳咳咳。这个话题再聊下去,我可能就有点危险了,咱们开始下一题吧!
紧接着的第15题,还是地理,再加点历史。
关于台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台湾东临太平洋
B、台湾曾被称为“琉求”
C、明朝在台湾设巡抚
D、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
这一题,我自信选B,结果不对,答案是C。虽然但是,琉求难道不是霓虹国吗?我简直要怀疑我的记忆了!
看一下解析。这题咱们先看B,该选项是正确的,台湾在宋、元时期被称作“琉求”。[1]
我的沉默震耳欲聋。那霓虹国呢?不是说徐福骗了秦始皇,带着金银财宝和五百童男童女去了琉球吗!】
何夏夏怀疑人生地在平板上搜索起来。
徐福也怀疑人生地跪趴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臣冤枉啊!臣怎敢欺瞒陛下,定然是天幕中的后世之人记错了!”
徐福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无比期望何夏夏能够从那块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板子里面,得到给他平反的信息。
但他,注定要失望了。
【琉球群岛,在中国台湾东北和霓虹国西面……[2]
琉球王国,在中国台湾和霓虹国九州之间,建立在琉球群岛上的三个国家的统称……[3]
对吧!不是台湾啊!
有弹幕提醒说,是求不是球。
嘶!我不信!我再来搜下“琉求”……好家伙,琉求,真的只有和台湾的关联词!
那没事了,单纯是我眼睛的问题,我的记忆没出错,徐福欺骗秦始皇去的是那个王字旁的琉球!】
弹幕:我是秦始皇,我要报警了!
弹幕:不要@秦始皇,千万不要@秦始皇,都说了不要@秦始皇,你是不是故意的,怎么一遍又一遍地@秦始皇。
何夏夏狂笑。
【只能说秦朝没有反诈APP吧,但凡给咱们始皇装上一个,他也不至于被骗一次又一次,甚至还因为吃丹药把自己给吃死了。
始皇算不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吃假药吃死的?
说到这里,宝子们,我想起来了!我以后绝对不会记错唐宋八大家了,因为柳宗元也吃了假药!
他去买茯苓,结果病越吃越重,大夫看过药渣后发现,这哪里是茯苓啊,全是老芋头!柳宗元因此,专门写了一篇打假的文章,希望提醒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再上当受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