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得到满分的人,也从天幕给出的卷子中,察觉到了天幕的用意。于是他们并没有急着去点接下去的课程,而是转头,从语文开始,进行了学习。
康熙在乍一听到天幕所言,竟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学习西洋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无法冷静地站了起来。
而当他第一时间点开物理和化学,看到测评卷子的题目后,就更加无法冷静了。
“来人,传朕口谕,凡……”
可话才说到一半,康熙就又脸色发青地重新坐了回去:“罢了,只怕是拦不住了。”
各朝各代,有大半的人,都是率先点开了语文。
这个被天幕放在最前面的课程。
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当代版语文,另一个是现代版语文。
下手快的立即就给周围的人解释起来:“当代版讲的,是现在用的文字!”
“现代版用的,是天幕上的那种文字!”
此前曾跪拜天幕,希望天幕能教她家娃儿识字的婶子一听,激动地直接跪地,用力地磕了几个响头。
她激动地赶紧去寻自家娃儿,要花钱给娃儿买那个什么会员。
不料娃儿却说:“娘,我已经在看啦,你看这个字就是云。”
“你、你哪来的钱啊?”婶子瞬间就紧张了起来。
“不用钱啊,我就是……把爹给做的小木马,给了天幕。”娃儿捏着手指,有点愧疚起来,“那是爹熬了好几个月,才做出来的。”
“嗐,这算啥事儿!你爹晚些时候听到了,怕是恨不得要再给你做上几个木马!”婶子边说,眼角边泛起泪光。
她很快就用手指抹去,没有让娃儿发现。
“那你好生学着吧,一定要用心,可不能辜负了天幕的这份好心。”
“娘你放心吧,我已经和隔壁的二虎、大妞他们都约定好了,每天一起看,一起学,要是有不懂的,彼此之间还能互相问问!”
“好!好!”
婶子颤抖着,深深地吸了口气,在心里想着,天幕是她见过最良善、最有求必应的了,她改日,哦不,明日!
明日一大早,她就要喊上娃儿他爹,还有娃儿,一家子都去东山上的庙里,去为天幕供一盏长明灯!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婶子一个人。
当晚,附近的几户人家就凑到了一起,商量过后,屋舍尚算大一些的那家人一咬牙,主动提出要为娃儿们专门腾出一小间来念书。
经过连夜的打扫,第二日,娃儿们就蹦蹦跳跳地聚在了这里。
虽然还只能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但他们全都认真不已。
当李斯高呼着“陛下大喜”进到殿中,禀报经由他的多方查探,已经确定但凡是在大秦,无论是七国中的哪国之后,只要是通过天幕的语文课程来习字,其所学得的,定然是小篆时,嬴政一时间竟有种茫然的感觉。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小篆的推行,反倒成为了最简单的事情。
同时他也意识到,黔首初初习得字,此时若是观看天幕讲解的秦律,这份印象之深刻,定是经年累月也难以磨去的。
“天幕利我大秦。”
刘彻一方面,还是很欣慰于天下百姓,都能拥有习字的机会。
大汉越是人才滔滔,国祚才能愈加绵长。
但另一方面,刘彻也同样无比担忧。
眼下他难以看到语文课程的后续内容,但是仅从天幕此前的言论便可看出,后世启蒙所用的,并非儒学。
这就表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策,恐是难以推行下去了。
而更加可怕的,还是后续课程中的物理、化学同生物。
天幕对于降雨、雷击等现象,表现的异常冷静和寻常,分析的井井有条,包括那些弹幕,在他们的口中,此前董仲舒所说的“求雨之策”都是愚昧、荒诞不经的东西。
因为在后世,无需求雨,而是“人工降雨”。
用刘彻不知为何物的“飞机”、“火箭”上到云层之上,播撒一些东西之后,就能够降下雨来。
刘彻光是在看到能够上到天上时,就已经震惊不已了。
不想弹幕中还说,如此“人工降雨”不仅可以选择降雨的地域,还可以为了重大仪式上的万里无云而选择提前将雨落下。
这种对雨水的掌控,是何等的随心所欲!
刘彻既想要掌握这份随心所欲,可又不希望百姓们太快地得到这份随心所欲。
“君权若非神授……”
在知道人人皆可习字这个消息后,最惊慌的便是世家大族了。
本朝最有才能的鸿儒学者,几乎皆在长安的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中,且能够进入其中学习之人,皆是官员的后代子孙。
州郡光是在这一方面,便已不及长安,更遑论其他。
是以即便陛下想要推行科举制,世家大族们也是成竹在胸,他们深知真正的寒门子弟,并无撼动世家大族的机会。
可现如今,局面完全被打破了。
若是人人皆可习字,若是人人皆学了天幕的六门课程,若是科举的内容因此发生改变……
这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未知,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头。
相比起世家大族的烦心忧虑,李世民简直是神清气爽。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世上竟有一种兵不血刃之法,根本无需由他出手,亦无需担忧会出现和世家大族撕破脸皮的可能,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天幕,居然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真正的科举取士之法。
“天幕的真正用意,到今日,才真正地开始显露出来啊。”
不过李世民并不为此心焦。
人,总是走在前人走过的路上。后世之人的路相较于此刻的他们,会少很多弯路歧途,多上捷径和踏脚石。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赶在百姓们之前,将这六门课程融会贯通,而后把握住百姓们的脚步,不可让他们跨地过大,失去了基准。
赵匡胤直接令人去寻找于物理、化学、生物之上有所天赋者。
正如天幕和弹幕所言,他们北宋明明握有火药火炮这般的好东西,却停滞不前,不像金人一样加以革新。
此乃大错。
是以,天幕给出的这六门课程,便是在告诉他,重文的同时,还需加强火器的发展。
真真是一举两得。
忽必烈召见了许衡、郭守敬、王恂等人。
但不是为了让他们加快编写《授时历》的,相反,忽必烈希望他们能够先缓上一缓。
“若是卿等在学完课程之后再进行编写,是否能够将历法编写的更为准确?”
“臣等万死不辞!”郭守敬等人心中也是这般想的。
虽然天幕说他们计算的已经极度接近,但既然后世能无比精准地计算出时间,为何他们就不能?
朱元璋瞅着自己的儿子们。
他在前几日在弹幕中看到,老四朱棣被称为是“文盲皇帝”,因为他不识字。
还说老朱家再往后的皇子们,也有好多没啥学识的,就连当上皇帝的也看不懂奏疏,听不懂军政要务。
而根源,竟说是出在他朱元璋这儿!因为他不重视儿孙们的教育!甚至连东宫皇储的教育也是形同虚设!
甚至还说是因为他,老四对他儿子们的管教也变的严上加严?
这个黑锅,朱元璋可不乐意背,他年少时何曾念过书,但现在不照样可以看奏疏明军政。
于是他就借着机会,直接对着所有儿子发问:“区区六门课程,你们且来说说,都能在何时之前学完吧!”
朱标看了眼都埋着头的弟弟们,主动出来打圆场:“父皇,儿子觉得,眼下最为首要的,还是文人及外邦之人啊!一防结党,二防外泄。”
【下面进入判断推理部分。
首先是图形推理。
这次没有全对,错了两道。就……题目也很奇葩。
首先第一题,题目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问号处,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题干是:口、干、田、木、甲、丰、日、?
选项是:A、中
宝子们,你们选什么?】
弹幕:B吧。
弹幕:越感觉只有B是对的时候,那B肯定就是不对的。我猜是D。
难得再一次看到图形推理,天幕下的学子们全都激动起来。
他们也不急着去看数学或英语的课程了,而是开始讨论着解起题目来。
“依照上次弹幕所言,可以跳着看。问号处的字,肯定是没有面的。”
“有理,那定然是B了!”刚在英语课上学会了B是什么的学子,高声喊道,“看了这般久的天幕,我才知晓,原来那是A、B、C、D,是外邦的文字,才不是什么诶、必、西、第!”
对于他的显摆,其他人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就当他们没有学过英语似的。
他们之中,学的快的,都已经会G了呢!
【恭喜选D的宝子们!这题的正确答案是D!
但是我看了解析,还是没有理解到,为什么是D,希望宝子们能在弹幕中教我一下。
首先,解析说这些字的1、3、5、7是有封闭区域的,2、4、6没有,所以8应该也没有,就可以排除A、C项。
这里我仔细看了下选项,这个“月”吧,的确没有和右边相交,所以保留。
然后就是我看不懂的部分了,解析说对比下B和D,B是2部分图形,D是1部分图形,而题干里的字,都是1部分图形。
认真的吗?
干、木、丰是口的部分图形吗?
有没有宝子来说服我一下?】
何夏夏将解析放到了镜头前,证明自己没有瞎讲。
弹幕:这解析写错了吧?
【弹幕:我来了,搜了下题目,应该是主播你做的这个机构搞错了吧!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是B啊。第一,1、2、5、7是有横折的笔画,2、4、6没有,那就是选B。
第二,主播你仔细看题目,木字和甲字中间的那个方框竖线,是加粗的。那如果分前四和后四看,数笔画,前面是3+3+5+4=15,后面四个就是5+4+4+?=15,那么问号只能是2,也就是B项。】
何夏夏念着念着弹幕,感觉这个说法特别合理。
并且还给出了两种解题方式,做出来都是B!
尤其是第二种,木字和甲字中间的粗线,肯定不是随随便便画上去的,这题应该就是考的笔画数吧!
【很好!我被宝子你说服了,应该是搞错答案了,正确的应该是B才对。】
而天幕下。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连呼吸都放轻了,甚至都不敢再多说一个字,唯有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惊骇。
“天地君亲师!天幕……后世之人怎的敢如此、如此光明正大地质疑师长?”
在他们看来,答案必定是师长所确定下来的,天幕说搞错答案,并且认为正确的B,就是大大的不敬!
【等等,又看到一条弹幕。
主播,别听他们瞎说。纯粹是解析没写好,应该是B是二部分,D是一部分,题干都是一部分。这样你就能理解了。
啊这……好像是哦!不是文字1、2的部分,而是这个字是一个部分!
那这题,应该还是D吧?
可D的话,中间的粗线又怎么解释?】
弹幕:那就只能看缘分了。
弹幕:不要纠结了,反正相关的考点你也清楚了,赶紧下一题!
【行吧,下一题。但是这题更加有争议诶!我先把题目给你们放出来。
题目还是选择最合适的那个填入问号处。
题干是,第一部分:亨、咸、店。第二部分:哼、喊、?
选项是:A、侣
请大家说出你的答案,并且说明为什么。】
弹幕一开始都还很随意。
可一看到和自己不同的答案,且说的挺像那么回事的时候,就随意不下去了,纷纷长篇大段地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互相强调,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思路。
相较起弹幕这种彼此不见真人的键盘战斗,天幕下彼此对立而站的学子们,就热烈多了。
朱元璋直接就眯了眯眼,问自己的几个儿子:“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何没有口加店的选项?”
朱樉首先站了出来,十分自信地说道:“定是因为太过简单,不具备可考性!”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还是正常时间更新哦!·
朱棡当即表示不对:“应当是没有口加店这个字吧。”
朱权思索再三,弱弱地说道:“字还是有的,??就是!”
原本被怼地有几分慌乱的朱樉,顿时抚掌大笑,冲着朱棡得意地表示:“就是!就算没有,咱老朱家也可以给他造出来这个字,老三你这算什么回答。”
造字什么的,朱元璋并不是很乐意听到。
“都得了吧!瞎吵吵什么?”朱元璋觉得自己就不该多嘴这么一问,纯属是给自己找气,于是他决定反过来给这群儿子紧紧皮:“都站好,一个个来讲下你们觉得是什么答案,理由是什么。”
顷刻间,闹哄哄的大殿寂静下去。
朱标瞅着弟弟们又都低着头,跟一只只鹌鹑似的,只能无奈地叹气,身体力行地为弟弟们做起了表率:“儿子觉得应当是A,因为唯有A项,是有且只有两个口字。”
“对对对!儿子和大哥想的一样。”
“儿子也是!”
一群鹌鹑火速探头,高喊AAA。
朱元璋这下直接被气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瞧瞧这一群孽子的样子!
就在他冷笑了一声,准备训话的时候,天幕出声了。
朱元璋只得暂且压下,伸着手指点了点这一群孽子,等天幕结束后,一个都别想跑。
【解析上说,这道题目的最佳选项应该是B项!
为什么呢?因为“咸”与“喊”,“亨”与“哼”,都存在相同的部分,而四个选项中和“店”拥有相同部分的,只有B项的“沾”,它们都有“占”这个部分。】
朱标恍然大悟:“确实是如此。”
弟弟们闻言立刻附和:“啊对对对!”
朱元璋:你们就看我还给不给你们眼神吧。
【但如果从封闭区域来看,“喊”和“哼”都有两个封闭区域,排除B、D项。其次,“喊”和“哼”都有“丶”,而A没有,所以只有C项符合。】
朱标逐渐觉得有点不对劲起来,怎么C项又对了?
朱权这个时候眼前一亮,其实方才,他心中的答案就是这个!
【但如果从口字的数量来看,只有A、D项是有两个“口”字的。其次,“喊”和“哼”的两个口字,分别是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这样一看A就不符合了,只有D项。】
天幕分析到这里,仅剩下A项不是正确的答案了。
可朱标却觉得,他此前的分析并无错处。
C、D这两个选项的符合理由,实在是有些过于牵强,还不如他的想法正常。
果不其然,下一秒,天幕又开始“但”了。
【但是咱们结合上面两条的前半部分。同时符合:两个封闭区域、两个“口”字的选项,只有A项。
这样一看的话,其实A、B、C、D都是正确选项。
所以我开头才会说,解析上说,这道题目的最佳选项是B,理由是B的规律更加简单明确。
但我就是想不明白,这样一道有争议的题目,居然是真题!
我真的不能理解啊。】
弹幕:所以说,考编也是和运气挂钩的,需要运气好的人!
弹幕:要是能出官方答案,就好了。
弹幕:楼上想peach!真正的高手根本无惧于这么一两道争议题,会纠结这点分数的人,都是每次都差几分进面的人。
弹幕:主播你看这个人,她在人身攻击你!快禁她言!
朱标倒是从这道题里,体会到了何以会千人千面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题目太泛泛,若是加以相关的前提,便不会有四个答案全对这样的情况。
正如一道法令、政策颁布推行下去,在不同的府县中,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施行方式。
起因不是法令政策的不合适,而是有心之人的有心解读。
有一心便是偏一重,若层层加码,只怕是要偏到离谱。
他升起了想要和父皇聊一聊这个事情的心思,朱元璋只是看了他一眼,就挥退了其他人:“都给咱滚回去,好好学天幕的课程。哪天学完了,再来见朕!”
被训的几人耷拉着脑袋,在行了礼之后,鱼贯着离开。
一走到外围,朱棡就开始小声地抱怨:“自打从弹幕中知晓,大哥是为何英年早逝之后,父皇这一门心思啊,就全在大哥身上了。对咱们哥几个,就更加不咋关心了。”
“尤其是对老四!”
朱棡特别强调。
朱棣倒是根本没当回事,要是大哥能够活到天年,顺利继位,他届时未必会生反叛之心。
唯一需要担心的,还是大哥驾崩之后的皇位归属。
若还是传位给朱允炆的话,他只怕是要尽早做准备。
【有位宋某人问,这样模棱两可的考试,比之古代的科举,真的能更好地挑选治国人才吗?
嗯……别的先不说,至少在公平性上,考编比科举好上很多。
其次从录取人数来讲,有些朝代两三年才考一次,而一次录取多少人呢?少的十几个,多的几百个。
但我们现在每年国考一次,招录三万多人,各省的省考也每年各一次,加起来大约招录十一万人。
最后是报考的条件。古代都是一级级考上去的,最终能参与科举的人,并不会很多。
但是现在,我们基本上本科毕业,专业符合就能报名了,就拿去年的国考来说,共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参加了考试,省考至少是五百多万的人参考。
这是个什么概念?】
嬴政险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在看到李斯等人同时睁大的错愕目光中,他才肯定,自己没有听错。
六百五十多万人参加考编。
大秦才多少人?这就相当于大秦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参加考编。
而且还仅仅是一年的人数!
“后世竟有这般多的人,前仆后继地要为国效力。”李斯不由得感慨,也难怪天幕从第一次出现起,就开始说秦吏的个人职业道德不行,秦律的普及率太低。
李斯开始相信,普及秦律一事若放在后世,恐怕只需要几天而已。
“你们可听清了?六百五十多万的人,参加了考编。”李世民的头都开始发晕了,同时也有些心痛和羡慕,“近大唐一般的人数!”
“后世定然是个国泰民安的盛世啊!”长孙无忌情不自禁地感慨。
“但这些同挑选治国人才有关吗?”魏征忍不住问道,“天幕是否没能切中要点?”
【在大基数之下,就算考编和科举所选拔到的人才占比是相同,更甚者是比科举小的,那么在总体数量上,也会比科举多上很多。
更不用说古代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了,所取出来的,真的是士吗?
被束缚禁锢在四书五经里面,就算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代表做官就做的好。
而我们现在的考编,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而不是为官者。只有先历基层,了解民生,知晓痛点,才能知道什么是人民所需要的。
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天幕的这一段发言,把诸朝都震地不轻。
也就导致不管何夏夏在直播间再怎么问,宋某人都没有再提问了。
因为宋某人王安石,此时正准备对科举的考试内容进行变革,这才有了这么一问。
可这一问的结果,不仅没能给他稍作参考,反倒将他眼前的路全都给遮掩上了厚重的浓雾,令他一时茫然。
【那既然宋某人不说话,我们就进入到定义判断的部分吧。
这次也是错了两道。
首先第一题,变文,顾名思义就是变换文词,指使用不同的文词在文中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下列选项中,属于变文的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2]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3]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4]
请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刘彻一不留神,就听到了两个颇为熟悉的名字。
冯唐易老,他姑且知道是在意指什么。
可李广难封……恐怕就只有一个原因了,但是天幕当真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起吗?
尤其是刘彻还想到了李广的堂弟,李蔡,现如今已被封为乐安侯。天幕应当不至于,连这个也要讲起吧?
刘彻不免有些担忧,李广年岁也已经大了,这万一要是承受不住,可如何是好。
“快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擅自询问天幕,有关李广之事。”刘彻当机立断,不问对大家都好。
这已经不是范仲淹第一次在天幕处听到自己所写的《岳阳楼记》了。
他原先一直很想听听天幕讲起自己。
不为别的,就是想知道此次的改革失败之后,他日是否仍有有志之士,能力排众议实现变革,令大宋长治久安。
可他并未等及天幕提起自身,便从王安石、陆游等人的生平里,看到了结局。
并且时至今日,他仍未能看到,朝堂之上出现一丝半毫的改变。
当真是应了这一句话了。
【这题的答案是A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居”和“处”都是在哪里哪里的意思,属于用不同的文词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
但是我做题的时候,根本没往这么简单的字眼上想,眼睛里只看到了“庙堂”和“江湖”这两个词,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错误选项。
接着眼神再一路往下扫,就注意了D,“袍”和“裳”,虽然一个是战袍、一个是衣裳,但都是衣服吧!
结果就是我想太多。
啊!有位汉某人问了个问题,汉某人你好快啊!
李广为什么难封?】
刘彻:……谁问的?总不可能是李广自己吧?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对不起!迟到了!Orz有明天高考的宝子吗?要是看到这个作话,你高考一定稳了!冲![1]宋·范仲淹《岳阳楼记》[2]唐·王勃《滕王阁序》[3]老子《道德经》[4]南北朝《木兰诗》·
第47章 延伸伸
【这位宝子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多了古人的大作,想不通李广这样的“飞将军”,为何到死都没能封侯?
这就得问太史公司马迁了。
司马迁可是为李广个人、专门、单独写了篇《李将军列传》的,反复夸赞李广的箭术超绝,但就是口拙,嘴巴比较笨,所以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在地上画军阵图,然后比射箭,看射中的是阔的还是狭的阵列。
这一射,就是一辈子。
嘿,李广这人还怪懂得精益求精的嘞!专注于射箭不动摇。
其实他偶尔也可以换换新意的嘛,比如举办默写兵法大赛、测方向小实验、朗诵《情商》《格局》等书籍的活动。
全面发展,争取当一个六边形战士嘛。】
此时,刘彻已经宣召了卫青和霍去病入宫,想着是不是下次出征之时,也让李广一道,圆他一个封侯的梦。
省的到了后世,还总是被反复提起。
甚至还被写进诗文里面。
可刘彻听着听着,就感觉到了天幕的语气不对劲。
虽然通篇夸赞,没有一个不好的字眼,可听起来却像是在嘲讽。
“情商似乎是指情绪的控制力。”霍去病摸了摸下巴,很确定曾在天幕上看到过这个词。
“测方向?”卫青也隐隐感觉到了天幕话里的针对性。
君臣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端正了坐姿,准备迎接天幕带给他们的“未知”。
【李广有多口拙呢?
早年间景帝那时候,七国叛乱李广立大功,但是梁王这个人不安好心啊,非要给李广授将军印,导致李广回朝之后,没能得到封赏。
嘿,要不怎么说李广口拙呢,他拒绝不了啊!】
刘彻“呵呵”一声:确定了,天幕就是在暗讽。
卫青皱着眉干咳了两声:那……默写兵法、测方向、情商和格局……岂不是……
霍去病跟着眨了下眼睛:不是随口一说。
三人同时长长地吸了口气,目露忧思:李广此时应该还好吧?
【再后来李广最后一舞的时候,又双叒迷路失道了,导致没能及时赶到,致使单于逃脱升天。
身为大将军的大冤种卫青要上报军情,就得去问李广是什么情况。】
卫青一拍大|腿:“原来天幕所说的测方向,是因为此!”
“舅舅,天幕说你是大冤种,我记得上两个被称为冤种的还是……”霍去病立即住嘴。
上两个都是捞哥哥的!
那舅舅捞的,难道是他这个侄儿?
不会吧!霍去病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刘彻和他俩的关注不同,他抚了抚抽跳的额角,天幕这意思,是原本有机会抓住单于不成?
【只能说卫青这人,搞不清楚情况!怎么能问李广呢?李广口拙啊!所以李广先是不说。
卫青没办法,就只好派人去让李广的部下来受审对质。这个时候,李广为了部下们,终于突破了他的口拙,说不要为难他们,我亲自来。
这把部下们感动的。
插一嘴,这是李广的一贯作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对每一个部下都一视同仁,非常好的将军!
李广深受部下们的爱戴,司马迁还专门拿要求严格的程不时来做了对比,说士兵都爱跟随李广。
再说回突破口拙的李广,在兜了一个大圈子后,还是他自个儿去了卫青那,但是吧。
他口拙啊!
李广的出现,不是为了告诉卫青自己迷路的情况,而是要告诉和自己一起前往卫青幕府的部下,他这一辈子都是在和匈奴打仗啊,这回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大将军却调了他去绕远路,偏偏他又迷了路误了事,他已经六十几岁了,不能忍受刀笔吏的侮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