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大姑娘参加大选的事情,皇上自然没有提前和皇太后诺敏商量,但两人都是聪明人,知道皇上这么做是给曹家恩典,两人自然不能对着和皇上干,自然也要给曹大姑娘恩典。
事实上聪明人不止皇太后和诺敏两人,没过一会儿后宫的三妃六嫔都给曹大姑娘送来了见面礼,虽然并不是特别金贵的见面礼,但这是脸面这是皇家态度,让曹李氏更加确定心里的想法,原本之前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稍微安定了不少。
诺敏留了两人用饭,午饭后才让两人离开,当然少不了又给了不少赏赐。
等着两人走后,松德一脸喜气的走了进来“奴才给主子道喜,主子,刚刚公主府派人进宫报喜,公主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
“什么?”诺敏脸色大变“你说什么?”
“主子,公主府的人来报说公主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松德有些不解的看着诺敏,这是好事呀,怎么主子脸色这么差。
好事个屁。
要知道今年泰芬都三十一岁了,已经过了最好的生育年纪,再加上她和佟介福又属于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患有各种疾病,甚至于可能会是天残。
不管是出于哪一个方面考虑诺敏都担忧。
不过松德的话也让诺敏回过神来,抛除她内心的顾虑外,这事怎么看都是一件喜事,因此诺敏连忙挤出笑容来,强笑道:“好,真是大喜事,紫苏你去准备贺礼,松德你亲自去给皇太后报喜。”
另外一边曹家的马车里。
曹李氏笑容满面的拉着曹大姑娘的手,欣喜若狂的说道:“瞧今天贵妃的态度,我儿怕是有大机缘。”
曹大姑娘倒是格外冷静“母亲,圣旨还没下,一切都不好说。”
就算是圣旨已下,也有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唐朝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就是最好的例子。
曹李氏闻言立马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还是我儿明白,你说得对,现在还没尘埃落定,我们要低调行事。”
曹大姑娘瞧着曹李氏脸上还是收敛不起来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心里有几分无奈。曹大姑娘是皇上奶娘曹孙氏亲手抚养长大的,而曹李氏因为身份是包衣小选也是花钱落选的,再加上曹孙氏在曹家老祖宗的地位,所以在曹大姑娘眼里,自家母亲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比不上祖母的。
自从皇上的口谕下来后,曹大姑娘也不是没有听到各种流言蜚语,毕竟关系着自己的终身大事,说曹大姑娘不担心那绝对是假话。不过还好有曹孙氏,在流言蜚语传遍整个江南后,曹孙氏私底下就和曹大姑娘说过这事。
无论她被指给谁都是皇恩,哪怕是包衣奴才,一定要稳住心态,绝对不能因为外面的某些流言蜚语就乱了心失了分寸,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他们曹家只是包衣奴才而已,不是钮祜禄氏这样的大族,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
除了和曹大姑娘说外,曹孙氏还叮嘱过曹李氏,到了京城,不要出去拉关系走亲戚,就窝在家里看着曹大姑娘学规矩。尽量闭门不出,有帖子什么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是推不了就曹李氏自己去,不要带曹大姑娘出门。
总之,一切都是要低调行事。
曹大姑娘自然知道母亲曹李氏是为自己高兴,能嫁好一些,她自己当然也高兴。可曹大姑娘更相信祖母曹孙氏的话,京城有太多他们惹不起的存在,在事情没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都需要低调别惹人眼,真逼急了,谁知道某些人会做出什么举动来。
不是曹大姑娘不理解母亲的喜悦,只是现在就高兴,小心后面有得哭。
因此在一切都未尘埃落定之前,还需要苟着。
这是一件大喜事。
只是让大家有几分嘀咕的是昭华公主今年都三十一岁了,之前一点音信都没有,结果现在却突然爆出有孕来,着实让不少人都吃了一惊,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怎么关自己的事,于是绝大多数人也就当一个吃瓜群众八卦一下,随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诺敏却不能只当一个吃瓜群众。
她可知道近亲结婚和高龄孕妇危险的人。
虽然不是每个月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都有问题,也不是每一个高龄孕妇都会有危险,但无疑出事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很多。
也因此,这些年诺敏一直都没有将生子秘方给泰芬用,主要是她拿不定主意,而泰芬似乎对生孩子的事情并不热衷也不在意自己有没有儿子。诺敏又不想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女儿身上,心理左右矛盾,于是诺敏就像一只鸵鸟一样装着不知道,一直拖着。
只是没想到现在泰芬竟然怀上了。
打胎是绝对不可能打胎的,且不说只是患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一些,就是正常人怀孕也有几率孩子天生有病,这事在孩子没生下来之前谁都说不好。
说不一定会是天才了。
这事就是纯运气问题。
诺敏打发松德和碧云去公主府慰问泰芬,心情很是复杂,既高兴又担忧。
只是怀都怀上了,只能好生让人照料。
想了想,几天后诺敏让人给万琉哈府送了信,让自家额捏进宫一趟,有些事情她必须要先防备着才行。
魏氏已经老了,年纪上来后腿脚不利索,即便是诺敏是贵妃,可魏氏入宫也得从宫门走到永寿宫,魏氏没有资格坐轿辇,这路程可不少,因此平日若说没什么大事,都是让儿媳妇入宫问安。
诺敏平日也体谅魏氏,寻常小事都是让松德派人去传话,只是这一次的事情显然不是一般的事情。
次日魏氏进宫。
诺敏屏退左右后,魏氏急切的问道:“娘娘召奴才进宫可是有要事?”
摆出一副严肃脸来,诺敏点点头“一切都是女儿的胡思乱想,只是却不得不防,额捏,内务府里可有信得过的产婆,一定要非常可靠,嘴巴紧的那种。”
魏氏闻言一惊,女儿要产婆,这无疑肯定是和孕妇有关,现在和女儿有关系的孕妇,无疑是昭华公主和十一福晋。
“可,可是公主那边出了什么岔子?”魏氏声音有几分颤抖的问道,
“额捏别担心,并无。”诺敏连忙安抚到,就怕魏氏猛然一惊有了什么万一。
等魏氏情绪平定下来后,诺敏才说道:“女儿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而已。”
然这并不能打消魏氏心里的顾虑,反而是追问道:“娘娘,既然无事,您在担忧什么?”莫名其妙让人找足够信任的产婆,实在是没法让人不多想。
诺敏叹了一口气,小声的说道:“这事也是我想多了,只是万一出事,我是真怕。”
魏氏的心又一紧,小心翼翼的问道:“娘娘,到底是何事?”
“泰芬这些年来一直不曾传出喜讯来,女儿其实心里也一直在担忧此事,因此私底下翻看了不少医书。医书女儿是没琢磨出个什么东西来,但女儿却发现了另外一件事。”
魏氏静静的坐在那里,听着诺敏的话。
“这些年来满蒙联姻了很多次,这里面能怀孕生子,能让孩子平安长大的寥寥无几。”
魏氏闻言有些不解,这关他们什么事?昭华公主又没有嫁到蒙古去。
“女儿以前也和别人想的一样,觉得都是双方薄待了彼此,才导致这种事情发生。只是女儿闲的无事翻查史书,历来王朝灭亡的时候皇家多数都是少子或者是无子,再细看,倒是让女儿发现了共同之处,这些人要不是父母是姻亲再结合要不就是自己和姻亲再结合。”
魏氏不傻,听了这话心里隐约明白了诺敏的想法,但却皱着眉头说道:“可不说咱们满人,蒙古汉人那边也都是如此呀!”
亲上加亲,亲缘不断。
在进入现代之前,全球各地都是如此,做得最极端的就是古埃及人,亲兄妹结合,因此他们第一个凉凉了。
“是如此,女儿之前也不确定,可这些年下来,让人查了一下各处的情况,凡是在五代内结亲的,怀孕几率比正常人低,而且孩子生下来生病的概念更高,甚至于还有很多会是天残。”诺敏握紧了魏氏的手“额捏,现在这情况,泰芬那里绝对不能出错,一丁点错都不能有,万一,女儿是真怕万一……”
魏氏也被吓得冷汗直冒,天残什么的,皇宫里可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摆在那里了。
诺敏能走到这一步坐上贵妃之位,很大程度上讲是因为她生下了龙凤双胞胎,一举被册封为嫔,一步快步步快。
泰芬能留在京城,也很大程度上讲是因为她是龙凤双胞胎,是吉瑞,皇上偏心佟家,不想将皇家的吉瑞指别人,便宜了别人,才有这指婚。
再有三阿哥胤祦,嫡福晋舒穆禄氏给他生了三个嫡子,多招人眼红,多招人恨,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因为胤祦是龙凤双胞胎,身上自带幸运。
换句话说,无论是诺敏,还是胤祦和泰芬,身上都有那么一丝玄幻色彩在。
然而若是泰芬生下一个天残来,这一切都会打破,甚至于还会“爱之越深,恨之越切”。
“娘娘可确定了?”魏氏心神不定的说道。
诺敏点点头“当然了,生下健康孩子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像荣宪公主五福晋等人,女儿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然而诺敏这话并没有安慰到魏氏,五福晋乌拉纳喇氏都已经是在五代边上了,而荣宪公主嫁的是孝端文皇后的曾孙子,也差不多已经出了五代,但昭华公主和佟介福却并没有。
魏氏慎重的说道:“娘娘放心,这事奴才会安排妥当。”
万琉哈氏一族虽然不能说全靠诺敏,但能有现在的局势,自然是沾了诺敏的光。诺敏这里不好,他们也讨不到什么好。
“女儿只希望一切都是女儿想多了。”诺敏叹气道。
魏氏握着诺敏的手说道:“我们都不想发生那样的事情,娘娘考虑得很是周全,凡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万一,到时候真有个什么万一,还有补救的机会,不至于到时候措手不及,无法挽救。
想了想魏氏问道:“娘娘,此事公主可知……”
诺敏摇摇头“我没有告诉泰芬,毕竟一切都是女儿一人的猜测,这种事情连历朝历代太医都没有下结论,女儿又怎么可能说出来,尤其是现在泰芬已经怀孕后。”
近亲结婚并非完全生不出儿子来,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残,只是诺敏实在是不敢赌,她并没有多少资本可以去赌,尤其是这种事情。
过了半响,魏氏才开口道:“娘娘放心,会没事的。”不管有事没事,最后肯定会没事。
诺敏强笑道:“希望如此。”
现在她的心情真的是非常不平静,甚至于还被外人看出了那么几分来,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是贵妃担忧昭华公主,毕竟昭华公主的年纪可不小了,有些人在这个年纪连祖母都当上了,贵妃担忧公主很正常。
惠妃荣妃等人并非没有察觉到,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一下而已,毕竟对昭华公主下手,先不说过程的困难程度,就算成功了,又能有多少好处了?有那精力和手段,还不如用在毓庆宫身上。
随着泰芬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诺敏的担忧更是越来越深。
还好现在皇上还没回京,诺敏一个人呆在永寿宫正殿里,倒也不用担心被皇上觉得不够沉稳上不得台面。
“额捏不用担心五姐,儿媳昨天和九弟妹一起去看望过五姐,五姐怀象很好,太医也说五姐身子骨很是健康,要不是额捏发话,五姐都想进宫来看望额捏。”三福晋舒穆禄明玉笑盈盈的说道。
诺敏却叹了一口气“这是她的头一天,本宫哪能不担心了,要不是怕她多想,本宫都想天天派人去公主府看望。”
三福晋舒穆禄明玉和九福晋纳喇氏顿时不说话了,女儿和儿媳妇的差别待遇也太大了些,不过两人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出来,毕竟这是人之常情,就算明说出来,也没几个人会大惊小怪,反而会觉得两人不识大体。
做儿媳妇难。
做皇家的儿媳妇那是难上加难。
“你们虽是弟妹,不过都是有过身孕的,有经验,本宫没办法出宫,平时你们多去公主府多陪陪泰芬。”
“是!”两人连忙应下,事实上就算诺敏不说,两人也会怎么做的,谁让胤祦胤祓都和泰芬关系亲近姐弟感情好了,要不是十一福晋怀孕需要休养了,她也会如此。
而且平心而论,之前泰芬对她们也的确不错。
这个世界上白眼狼终究还是少数,两人也挺感激泰芬帮她们在皇家立足,这会儿是泰芬的关键时候,两人当然不介意多去公主府。
担心泰芬肯定是有的,不过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所以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老三媳妇,泰芬怀孕了,以往每年的赏花宴,明年你来帮忙举办,本宫已经和泰芬说好了,就在理郡王府上举办,你记得到时候邀请曹家大姑娘参加。”诺敏吩咐道。
三福晋舒穆禄明玉闻言一愣,随后应了下来“儿媳知道了。”
这可是一件彰显自己地位的好事,不过这种赏花宴也不是谁都能举办的,宗室亲王福晋都未必有那资格,更何况其他大臣福晋,就算有,也只会邀请几个亲朋好友而已。
但自从和硕昭华公主下嫁佟家后,由昭华公主牵头,京城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赏花宴”。每年邀请的人家都是大清最顶尖的人家之一,就在公主府举办,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一张请帖绞尽脑汁各种找关系。
为什么?
因为这是和硕昭华公主举办的!
昭华公主是皇上暂时唯一一个嫁到京城的女儿,其额捏是现在后宫第一人贵妃娘娘,而这大选的事情现在不就落在贵妃娘娘手上?!
贵妃娘娘肯定不可能拆自己女儿的台子,所以在外人眼里看来,只要家里的女儿能参加昭华公主举办的“赏花宴”,这前途不能说绝对稳了,但大选肯定能平安度过,对于很多人家而言这就足够了。
另外了,因为邀请的人家都是大清顶尖人家,所谓门当户对,除非皇上指婚,不然其实大家找女婿找儿媳妇,就算没赏花宴,也是在这个范围里面找。
可很多外人不知道呀!
因此就显得昭华公主举办的“赏花宴”特别牛逼,像是大型相亲宴会一样,但凡是参加过赏花宴的格格们,一个比一个嫁得好,这更让不少家里有女儿的人家迫切希望能参加。
也就是因为有利益关系存在,所以这“赏花宴”才会让人趋之若鹜。
“老九媳妇你也在一旁协助。”
“是!”九福晋纳喇氏连忙应下。
随后九福晋纳喇氏笑道:“媳妇有件喜事要告诉额捏了,我们府上的柳氏有两个月的喜讯了?”
“当真?”诺敏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笑着说道:“这也算一件喜事,有赏。”
也就那么一句,别的就没了。
“儿媳代柳氏谢额捏赏。”
九福晋纳喇氏闻言松了一口气,虽然诺敏一直都不怎么插手自己儿子后院的事情,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普通的后院女人和自己孙子的额捏,那是两种人,九福晋纳喇氏怕呀!就怕因为肚子,柳氏得到诺敏的看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贵女尤其是嫁给的还是皇子,九福晋纳喇氏也没想过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更没有想过小妾没子嗣的事情,那永远不可能,除非男人自己那方面有问题。
只是这有小妾和小妾有孩子的事情,却是不同的。
九福晋纳喇氏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盘的,妯娌三福晋舒穆禄明玉的经历是可以稍微参考一下,成亲的前几年,诺敏是不会插手儿子后院,但等几年后诺敏还是会指人进府。而这,已经算是这个时代的好婆婆了。
三福晋舒穆禄明玉那是运气好,大选出身的西林觉罗氏和戴佳氏生得都是女儿,九福晋纳喇氏可不觉得自己有三福晋那样好的运气。现在自己已经有了嫡长子,与其到时候被动,还不如先让一个家世不怎么样,并且也不算是宠妾的小妾怀孕生子。
一来是显得自己贤惠,二来也是好拿捏,三来也是先把位子给占了。
皇子也是要脸的,总不可能真纳一百个小妾。至于日后会不会被这个小妾翻身做主人,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也不是人人都能逆袭成功,逆袭几率普遍来看并不高,李四儿那是个例。
儿子小妾怀孕的事情,倒是让诺敏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来,等打发走了两个儿媳妇,诺敏召来紫苏问道:“前段时间的事情查得如何?”
“回主子,如今已经确定钮祜禄庶妃和惠正皇贵妃以前的大宫女珊参有联系,只是具体的事情还未查清楚。”紫苏低着头小说的说道。
“可查到珊参背后之人?”诺敏问道。
虽然诺敏是重生者,但重生者又不是神,那会什么事情都知道。
再加上所谓的“蝴蝶效应”,这辈子和上辈子不同的事情,多着了。
最初珊参跟着惠正皇贵妃也就是大钮祜禄氏的时候,诺敏以为珊参是惠正皇贵妃的心腹。然而等惠正皇贵妃薨逝后,珊参作为贴身的大宫女却并未受到清算,好好的活在内务府,这让诺敏一度认为珊参是皇上的人。
钮祜禄氏一族是势大,但在那种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保下珊参,一来是太显眼,二来是其他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然而后面诺敏却发现恭妃也就是小钮祜禄氏入宫后,明明珊参没在承乾宫当查,恭妃却极度信任珊参。据诺敏让人调查出来的结果,很多事情恭妃都会咨询珊参的意见,显然是将珊参当成了自己人,而且还是信任度非常高的那种。
现在恭妃薨逝后,另外一个钮祜禄氏入宫,也去联系珊参。
这就让诺敏有些不解起来。
这珊参到底是什么人?
她背后到底站着的是谁?
亦或者是她是几方钉子?
还是她是某些人推出去的“靶子”?
毕竟珊参实在是太显眼了,只要在皇宫有些资历的人都知道,珊参曾经是惠正皇贵妃的贴身大宫女。这样的人,在惠正皇贵妃和恭妃接连薨逝后,没有受到清算,还好好在内务府活着,没有猫腻才怪!
紫苏摇了摇头“并未查到。”
“钮祜禄氏一族虽然势大,可他们还没有大到那种程度,尤其是皇上可是清洗了好几次皇宫,可珊参依然好好的在内务府,本宫不信没有其他原因。要知道当年伺候惠正皇贵妃的其他奴才,除了几个在殿外伺候的粗使的外,其他人早没了。让人继续查。”诺敏嘴边勾起一抹寒意来。
“是!”紫苏应道。
第425章 国库借银
一直到闰四月底皇上才从江南回京,不过也没在京城呆多久,十几天的功夫又领着人去了塞外。
然而这一次巡塞外皇上的心情却并不美妙。
因为理郡王胤祦突然朝天捅了一个“大窟髅”出来。
七月壬申,淮安、扬州两郡突发大水,雨后洪流河岸决堤千里直下,许多地方成为泽国。
这事是大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朝廷而言算是习以为常,反正从古至今每隔几年都会来一次,甚至于某些事件一年来一次都是有的,官场上的老油条都习以为常。
按照正常流程,按照旧例赈灾便是,之前都是如此处理,但理郡王却突然上了一本奏折,皇上看了大怒。
很厚一本,具体写了什么没人知道,而且更奇怪的是,皇上看了虽然大怒,但却并没处罚理郡王,也没有说什么,而是留中不发。
当然如此一来皇上自然也没有了在塞外游玩的兴趣,直接原地启程回京。
在朝堂上“留中不发”的奏折很是让人玩味!
意思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一般这种奏折都是戳到皇上心里,但是却不好或者是不能对外公布的事情。
于是很多人私底下都在打听,理郡王到底上奏了什么,竟然能让皇上突然改变行程。
要知道之前淮安扬州两郡突发大水的事情,都没有能让皇上改变行程,只是让留在京城管事的皇子和大臣按旧例赈灾。
不过皇上从塞外回京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时间还不短,怎么也要半个月,这就让某些神通广大的大佬们打听出了一丁点的消息。
对于官场上的人而言,一丁点消息就足够了。
理郡王竟然向皇上奏请追缴国库欠银。
哪怕这消息只是小道消息,并未落实,但是也犹如在热有锅里浇了一碗冷水,瞬间整个大清朝都炸开了锅!
没办法不炸开锅。
要知道这国库欠银和大臣借款是两个概念。
国库欠银有很多种,大臣借款只是其一,比如八旗借支兵的饷银也是借了国库没还的欠银,但这和大臣个人借款又不一样,属于一个集团借款。
胤祦之前说的国库欠银有三千万两,并非单指大臣个人借款,还包括其他借款,而那些其他借款就包括了大清方方面面的人,差不多只要稍微有点名气排的上号的人都会牵扯其中。
另外上辈子爆出这事是在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死后,很多人都眼馋着江宁织造的位子,意图谋取,一旦这些人上位,那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曹家接交好江宁织造的各项事务,但皇上心知肚明,知道因为接驾曹家向国库借了几十万两银子,这要是一查,曹家铁定凉凉。
因此皇上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的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皇上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皇上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但当时胤礽还未二废,胤礽还在疯狂的报复那些导致他一废的人,所以朝廷上的气氛空前紧张。再有江宁织造那么大一个肥缺位子谁不想要,很多人都出手了,于是被捅出了国库欠银的事情,结果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上辈子皇上明知道这事,却一直都做睁眼瞎的原因,牵扯太大。而且之后马上就是二废太子,紧接着所有人都盯着新太子人选的事情,国库欠银又被拿出来当做相互攻击的理由,把事情搞得更复杂起来。
皇上当时年纪大了,胤礽被废后,还要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他要为大清负责。胤礽被废之前,皇上是真心没考虑过这事,自然现在抓瞎了,没那心情和精力管其他事。再加上国库一直有钱,因此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关国库欠银的折子都留中不发,并且叮嘱曹李两家速度补齐亏空。
所以不是诺敏黑雍正,在康熙朝雍正还真没怎么追讨回国库银子,当然也不能抹去他的功劳,雍正干的其实是节流,欠款他是没追回来多少,但借出去的银子,尤其是那种没啥正当理由要借大笔银子的,雍正坐镇户部后却少了不少。
其实自从削藩之后,大清国库一直都不缺钱。
现在国库都还有四千多万两的银子,只要不上大项目(比如修宫殿群,
宫殿群,战争),暂时是不会有财政危机的。
那有人要说了,之前不是说理郡王胤祦说要不是他卡的严,现在国库恐怕一千万两银子都没有,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并不是,胤祦说的是当年这一年国库还结余的银子,并没有算往年国库剩下来的银子。一般都是要到年末的时候才会清单国库所有的银子,平时说的都是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是不会加往年的数目上去。
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这几年在一千八百万两到两千万银子之间波动,然后不算大臣借款的支出,就是正常的朝堂各处支出一年在一千万两银子到一千二百万两银子之间,每年基本上都能剩余几百万银子。
按理说大清的财政收入还算健康,基本上皇上修建了畅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也没拖垮大清财政,每年都有剩下来的银子入国库旧库存起来。
但胤祦给皇上做了一个对比表,上面记载了这几十年来大臣向国库借款的情况,就算有胤祦卡着,有些借款胤祦也不得不批,比如皇上南巡江南曹家要接驾,人家没钱向国库借钱,胤祦自然不能不批,不然让皇上去江南住哪里?
因此每年大臣借国库的钱,是逐渐上升,毕竟上有zheng策下有对策,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会动脑子,借口理由什么的总是能想出来的。
到现在国库每年的年末的结余,已经从最初的一千万两变成了只有二百多万两,总借款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两银子。
胤祦在奏折里写到,自从皇上给了恩典后,国库就只有往外借的没有人主动来还的,随着满人和官员越来越多,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国库的银子迟早有一天会被借空,甚至于胤祦在上面大胆的预测在这么下去恐怕五十年后国库就会一个铜板都没有。
到时候要是发生了天灾人祸,那大清怎么办?
他还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皇帝和国库没钱,钱都在大臣和豪商上手。
要知道大清入关后可是查抄了不少以前大明朝大臣豪商的家,知道他们有多有钱,光一个国丈家就查抄出来五十多万两银子,在京大臣豪商后来被大清抄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可大明朝的国库却一两银子都没有。
原本全国各地都一直有反大清的势力存在,到时候这些人还不趁机来一次大造反才怪,到时候大清江山真的会危矣。
胤祦并非是危言耸听,他列举了各种数据,尤其是每年增加的借款数,以及每年国库收入的数据。另外还有就是钦天监那边记载的天灾数据,想要国家统治长治久安,就必须要留下一笔能够应付任何灾难的银子才行,而大清太大每年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那笔特殊银子根本就不能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