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by将月去
将月去  发于:2023年07月11日

关灯
护眼

林夫人愣了片刻, 她觉得太过不可思议了, “夫君是不是弄错了, 兴许就帮个忙解个围, 有别的交情呢。”
镇北侯都多大岁数了, 林夫人记着, 镇北侯的爵位是自己挣来的, 而夫人走得早, 林夫人也没接触过。
楚铮好像不到十岁,那镇北侯其实也就二十多。
也不是不可能。
她相中个可心的儿媳可不容易啊, 虽然说燕国公府富贵,嫁妆少不了, 那也是为了给林褚打点, 儿媳的钱自然不可能用到公中。
她也不是贪图银子的人,但燕国公府的确富贵, 沈氏的确很好相处, 明玉的确很好。
林之远皱着眉摆了摆手, “我没看错。”
镇北侯为何留在盛京,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原因,他要娶妻自然要娶贵女,燕国公府不是没可能。
况且,燕国公府门第虽高,但是燕国公官职低,两个只占了其中一个,娶燕国公府的女儿,不必担心皇上猜忌。
林之远觉得趁没见过几次,这门亲事趁早算了。
林夫人叹了口气,这,这都什么事啊。
凭什么镇北侯看中的人别人就得让,他是从一品,那工部尚书还是正三品呢。
是差一品半。
正三品的尚书有六个,从一品的大将军只有一个。
林夫人也没办法,去游玩的事只能算了,就是林褚那儿,她还不知道怎么说。
林褚很喜欢燕明玉的。
等月底放假的时候,林褚从书院回来,隐晦地和母亲提起出门的事,年少慕艾,从前只是读书的脑子里多了一个身影。
书院里都是男子,林褚见过的女子只限于家中姐妹和长辈,燕明玉是他见过的第一个想做妻子的女子。
燕姑娘的人就和她名字一样,像明玉,她不是扭扭捏捏的性格,笑起来很大方,说话也有趣,正巧妙地和书中的窈窕淑女重合。
林褚去书院一个月,盼着早点回家再见燕姑娘,兴许过阵子燕姑娘就会成为他的未婚妻。
林夫人有些不忍心,但还是道:“八月份秋闱,正是要紧时候,好好用功,别想有的没的。”
林褚:“母亲……”
林夫人:“母亲再给你相看别的姑娘。”
读书十几年书,被林夫人教养了十几年,林褚没法说他只要燕明玉的话。
可是他不甘心。
林夫人:“你再等等,若是过阵子镇北侯回西北了,咱们再商量燕家的事。”
这阵子就先找个由头把事推一推。
话说沈氏一直在等林夫人相邀,但迟迟没等到消息,月底燕明轩回来了一趟,按理说林褚也放假了,可依旧没有消息。
下午的时候,尚书府来人说,这阵子林褚功课多,实在没时间出门了。
这个借口……
沈氏皱了皱眉。
她觉得既然上个月月初能请假出门,这个月放假就不会太抓紧,不能出门。
这大约是黄了的意思。
沈氏如今才发觉,这相看,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她觉得女儿好,别人未见得这样想。
看来她得琢磨琢磨别人了,看看盛京还有哪家适龄的公子,盛京以外的公子爷可以留意留意。
沈氏让宁湘去玉明轩递个话,说月底燕明荞放假,让两人去点心铺子看看,并未提出门游玩的事。
宁氏才走,下旬放假不过隔了几日,沈氏也不好立马就把铺子接手过来,这回去合适些。
虽然没提林家的事,但燕明玉和沈氏燕明荞待得久,意会能力拔高了一截,明白这亲事八成是黄了。
林家估计是不好意思直说,所以找了这么个荒唐借口。
燕明玉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她看上的看不上她,看上她的她又看不上。
这就进五月了,她今年差不多还有四个人没相看完。
燕明玉相看的心思淡了些,甚至想要不随便找个人嫁了得了,但这个想法一出来,就被立刻打住,这怎么可以随便。
还是先去点心铺子看看吧。
点心铺子和杂货铺差不多大,外头挂着玉芳斋的牌匾,客人不少,过一会儿就有人进来,也开了好几个月了,所以积累了不少熟客。
主要是卖蛋糕,因为沈氏请的是点心师傅,有不少经验,所以这群师傅们自己琢磨,研究出了不少新样式。
而且,比起现代烘焙,这儿的点心师傅功底更深,沈氏请的三人做点心做了二十几年,手艺好,能把点心做出一朵花来。
如今摆着的点心圆托蛋糕上开着牡丹花、莲花……甚至还有海棠玉兰,琳琅满目,当然价钱也很美丽。
点心铺子每月的流水大约有一千六百两,这头利润高,逢年过节还会涨一些,总之是个利润很可观的铺子。
利润到手将近九百两,这还只是个小铺面。
说实话,光这个铺子,就够供养一大家子了。
这个铺子也就蛋糕方子是姐妹俩的,原本铺子是沈氏给的,人也是沈氏找的,两人直接要了不太好意思,所以得的利润分给了燕明轩燕明烨各一成。
但到手也不少,燕明荞粗略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她现在算上每月月钱,每月到手大概有六百两银子。
来几个月就能在盛京买铺子宅子了。
李嬷嬷管着银子,燕明荞没看过,但知道还有多少钱,从九月底到现在,她现在有一千三百多两,得到的首饰料子一大堆。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梧桐苑,等着每月月例下来,好出去买点心吃。
现在,就能想吃什么点心拿什么点心了,这是燕明荞以前梦里才会出现的事。
玉芳斋的掌柜对两位新东家的态度极其客气,倒也没仗着自己在铺子待的时间长就糊弄人,“东家们看看,铺子里还有啥要添置的。”
铺子还算宽敞,厨房也很干净,连着包点心的纸都别出心裁,伙计们做事认真,燕明荞看着倒是没什么要加的。
燕明玉道:“可以试试咸口的点心,比如放肉松火腿之类的。”
什么肉松海苔小贝、火腿三明治她也想吃。
燕明荞眼睛嗖一下变亮了,咸口的点心她只吃过肉馅儿和云腿馅儿的烧饼。
燕明玉又道:“比如咸蛋黄之类的,也可以试着做做。”
蛋黄酥她也想吃。
有这么多点心师傅,根本不用她做什么,直接吩咐就好了。
店铺掌柜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东家说的是,我们研究研究。”
两人去看铺子,中午又吃了顿烤肉。
另一边,燕明月也去杂货铺看了看,她月初才解禁,然后燕明泽摔伤了腿,她和小娘伺候了十多天,上次放假她在屋里歇了两天,这次终于有时间出来看看铺子了。
掌柜的笑脸相迎,“东家怎么才来,二月份和三月份的利润三公子拿走了。”
他怕燕明月找事,无中生有,反正利润给出去了,到没到燕明玉手里他可不管。
燕明月点了点头,“这事儿我知道,把账本拿来,我看看。”
掌柜的怔了怔,“小的这就去拿。”
账本总共三本,包括这两月进货卖货的,进多少买多少都有数,燕明月绝对发觉不出不对来。
掌柜:“这是上个月还有上上个月的账本,东家先看看。”
燕明月:“还有这个月的。”
掌柜的没找借口,忙不迭去拿了。
燕明月一边看账本,一边拨珠算,三本账本看下来,利润的确是五十三两银子。
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可燕明月从进铺子开始,就来了好几个客人,按这个生意红火程度,不可能每月才二十多两银子,再说了,往前数几个月,她还没接手的时候,每月能多十两银子的利润,她都没怎么管过,怎么可能差这么多。
去年的时候掌柜的说过年利润会高些,可也就三十两,还比不上平时的。
燕明月怀疑银子让掌柜的贪了,但是她没有证据。
她又看了看这个月的账本,算下来利润才二十两出头,这都月底了,怎么越来越少了。
燕明月道:“账本我先带回去,这月利润放着吧,下月月初我再来取”
掌柜的咳了一声,“东家,这账本哪儿能带回去,这不合规矩呀。”
燕明月:“怎么不能,难道要我请母亲亲自过来看不成?”
她觉得账不对,但自己看不出来。
掌柜的做账很巧妙,比如改进价,改货,但跟以前的账一一对比,细心些也能察觉不对来。
掌柜的心有些虚,但他觉得燕明月不至于请沈氏来,便道:“东家,规矩就是在这样,账本离了这儿我就说不清了,您看这……”
这个铺子,是燕明月的,但以前是国公府的,若是出了事,他落不着好,燕明月管理不当,也落不到好。
所以掌柜的笃定燕明月不敢去请沈氏来。
燕明月刚才那句话只是虚张声势,这回她是真觉得账本有问题了。
都不知道亏了多少钱。
本来就贴补燕明泽很多,再被掌柜的贪了……
只是她在思量要不要请嫡母过来,请的话铺子未见得能保得住,若是不请,每月要给燕明茹十两,剩下的会越来越少。
燕明月也想过让孟小娘来看一看,可孟小娘未见得看得懂,而且,自从被禁足后,锦华苑的人就不敢轻易出门了。
燕明月对贴身丫鬟道:“你回府里请母亲过来一趟。”
掌柜的这回急了,“三姑娘,这……不然把账本带回去吧,我信得过……”
燕明月道:“不必了。”
这边有事,沈氏来看了看,账本自然是有问题的,有些进货支出都不对,问掌柜的,掌柜的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沈氏没全看完,“姑娘年幼,你便这般糊弄她,光看上个月的你就贪了十多两了,宁湘,报官吧。”
若是一两二两,沈氏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贪的也太多了。
掌柜的跪到地上,脸一下就垮了下来,“夫人,小的被猪油蒙了心,小的糊涂啊,夫人千万别送小的去见官,小的把银子都补上,小的知道错了!”
说着,还咚咚磕头。
燕明月就知道,这银子数目不对。
沈氏问燕明月,“你觉得呢?”
燕明月大约明白了嫡母的意思,若是她给掌柜的求情,那样也相当于给自己求情,若是送掌柜的见官,那这个铺子八成会被收回去。
燕明月道:“母亲,这回也是我年纪轻,看不懂账本,才酿出这等祸事,不全是掌柜的一人的错。”
沈氏沉吟片刻道:“掌柜的以后只管卖货,杂货铺的掌柜我会再调一个人过来。”
她是可以收回来,但不太稀罕这么做,反正是国公府的东西。
说到底是沈氏看不上一个小铺子,赚的也不多,自己女儿的铺子每月几百两的进项,一个铺子而已。
而且,燕明月年纪也不小了,管着就管着,教女儿管家,这嫡母的本份沈氏还是该尽到的。
事情处理好,沈氏就准备回去了。
燕明月心里不太好受,把沈氏送到门口,“今日多谢母亲,铺子是我做的不够好。”
沈氏停下看了这个庶女一会儿,才道:“让你多学不是坏事。”
燕明月点了点头,“母亲说的是。”
沈氏没再说别的,燕明月的性子最好是纠正过来,不然嫁人之后也是个事儿,而且,很可能连累明玉明荞她们。
若是到时候知道明玉她们赚的多,还嫉恨不知悔改,那真是没救了。
燕明月看着沈氏离开,马车都不见了,她还在门口看着。
掌柜的如今变成了伙计,对燕明月换了个态度,这几个月他贪的银子一个时辰之内就还回来了。
总共是三十六两,将近四十两。
“东家仔细数数,这回都是小的不对。”
燕明月突然明白一件事,不仅是她,就连外人也是看嫡母的脸色,燕明泽说的也没错,讨好嫡母没有坏处,燕明荞现在过得好,也是因为母亲喜欢。
有了要紧事,靠小娘没用,她的亲事,每月月例都是母亲给的,就连每季穿的衣裳,绣房丫鬟都得看母亲的脸色。
就连父亲,也一点用都没有。
太阳落山,燕明月就回去了,屋里摆着点心,一问才知道是正院送过来的。
是宁氏寿宴上吃过的那种。
燕明月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因由,祖母回萧阳,铺子给燕明玉和燕明荞了。
她心里还是看不惯两人,可这回她没发脾气,还吃了一块点心。
燕明荞带了好些点心回来,带的有点多,现在天热,吃不完要坏的,所以就给各院分了分。
每个院子分的不算多,几块,不会放到明日去。
至于她们吃不吃,是不是扔了,燕明荞也不知道。
次日沈氏带着燕明轩出门了,估计是去见诚康伯府的女儿,她回来的时候春光满面,估计这门亲事是定下来了。
两头总算解决了一头,燕明轩回来,脸也红红的,燕明荞问了句未来嫂嫂好看么,燕明轩脸上就像冒了烟一样。
弄得燕明荞一句都不敢再提。
大哥哥的脸好像开水壶啊。
沈氏说六月份提亲,明年开春成亲,那个时候家里就会多一个人,兴许再过一年,就会多一个小侄子或是小侄女,燕明荞想想还觉得挺好的。
沈氏现在唯一愁的就是燕明玉的亲事,自从林夫人说林褚要专心读书之后,两家就没再来往过。
直到五月中旬,听说尚书府和盛京安家结了亲,沈氏还特意打听了,是哪个尚书府,就是工部尚书林家
这还没过半个月,沈氏气得五脏俱疼,半夜觉都没睡好,次日一早,眼下发青,憔悴地不成样子。
这事儿还得往肚里咽,毕竟跟这种人相看过也不是特别光彩的事,就是呕得慌,沈氏本来就偏心护犊子,她挑别人行,别人挑自然也行,但也别这么下作。
这才半个月,招呼不打一声就定亲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追着撵着呢。
这事儿沈氏没告诉燕明玉,省着女儿也跟着一块儿不高兴。
但过了两日,又有人给介绍,这回是景阳侯府的嫡长子。
这回不是诚康伯夫人,她现在是没脸见沈氏了。
沈氏倒是听过关于景阳侯府的事,景阳侯夫人的确是个很好很和善的人,和夫君感情深厚,府里没有妾室,就一个儿子。
沈氏和她关系还不错,但是她的儿子却是一个极其纨绔的,有道是慈母多败儿,就是这么个道理。
但景阳侯夫人对燕明玉很不错,嫁过去的话日子肯定很好,可夫君那个德行谁受得了。
沈氏想要不要看看,说不准景阳侯世子晚熟,过些日子就收心了。
但指望一个纨绔子弟收心还不如指望一头猪上树。
沈氏又想,燕明烨也爱玩,现在不也挺用功的吗,那为什么要因为外界传闻否定景阳侯世子呢。
再转念一想燕明烨收心全是因为沈元景,现在沈元景回去了,考试又在明年,燕明烨又故态复萌了。
沈氏最怕的是这门亲事成了,景阳侯世子没收心,燕明玉又每日晚睡晚起,夫妻俩就在家里,最后不得被饿死。
思来想去,沈氏婉拒了这次邀约,燕明玉今年才十四岁,年后生日,还小呢,着什么急。
况且,她舍不得女儿,多留些日子也成。
她也是被气糊涂了,才病急乱投医。
进了五月天明显热起来,尤其端午过后,好像一下子迈到了夏日,下旬这几日,虽下过几场雨,但还是闷热闷热。
府上夏衣已经做好了,前两日就给各院送了去,进六月就有冰敬了,就不会这么热了。
沈氏本来打算让燕明玉燕明荞去萧阳住一阵,但是六月中旬燕明轩订亲,实在不好过去,只能等来年再说。
沈氏按了按眉心,真心觉得,有些事,越是急越是没结果,兴许不急的时候,亲事就找上门了。
等等再说吧。
傍晚的时候,沈氏跟着儿女们吃饭,这回吃的是锅子,赶天特别热前吃一顿,不然真热起来了就吃不了了。
骨汤锅,牛羊肉都有,但燕明玉嫌不够辣,悄悄对妹妹说,“等过阵子带你吃特辣锅,香油碟。”
这边的锅子要么用骨汤,要么用鱼汤,讲究一个鲜美,吃的是原汁原味。
蘸碟也多是麻酱加腐乳,爱吃辣的自己放油辣子,虽然也很好吃,但燕明玉嫌不够味。
其实她以前也是吃麻酱多,但后来偶然一次尝了蒜泥香油碟,就再难忘怀。
麻酱的她吃,红油辣锅也爱吃,而且再辣的锅子,蘸着香油碟吃,都不觉得辣嗓子,反而香的很。
那个味道很神奇,一点都不辣,而且,也不会觉得腻。
燕明荞使劲点了点头,“二姐姐,明天还是后天,中午还是晚上?”
燕明玉道:“明儿晚上吧。”
火锅得晚上吃,最痛快最好吃了,再热真的就吃不了了。
明儿燕明荞上课,白日她让厨房看看,牛油火锅怎么煮够味。
燕明轩倒是没多大反应,他吃饭吃着吃着就会笑,但燕明烨不干了,放下筷子道:“你俩要不要再小点声音,二姐姐,你就不能等等我吗,你让我听得到吃不到。”
燕明荞一本正经道:“二哥哥,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要试菜,让你们吃的都是我们吃过觉得好吃的,都是试过好多次的,不然才不会端过来呢。”
燕明玉:“明儿你就回书院了,吃也得下回放假了。”
这话也没错。
几人吃过饭,宁夏带了一人过来,看衣着像是宫里来人。
沈氏让几个孩子先回去,收拾妥当,去前厅接待。
宫人是燕太妃身边的人,宣府里姑娘进宫,进宫的人有燕明玉燕明荞。
沈氏一阵狐疑,老夫人这都回萧阳了,而且说实话,两个女儿见太妃的次数,一只手数的过来,尤其是燕明荞,拢共见过一次。
怎么等老夫人走了,又要见两个侄女了。
沈氏问了问太妃有什么吩咐,可用准备些什么,明日何时去。
宫人道:“国公夫人放心好了,是好事,明儿一早有马车来接两位姑娘,是这样的,太妃托奴才打听打听,府上二姑娘可曾定了亲事?”
沈氏活了这么多年,要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白活了。

沈氏觉得, 太妃大约是想给燕明玉指婚。
说起来,燕国公府除了老夫人,沈氏最信任看重的就是燕珍, 虽然她嫁进来一年多燕珍就进宫了,两人没多少相处时光,但燕珍对燕明玉极好。
而且燕珍如今是太妃,不用争宠,自然不会拿燕明玉做筏子, 所以, 她必然是真心觉得哪家公子合适, 才想给燕明玉指婚。
沈氏道:“小女尚未婚配, 还要劳太妃多多留意。”
宫人行了一礼, 施施然离开。
沈氏送了一小段, 心里熨帖的很, 原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光和尚书府生气, 有什么用。
就是不知道是哪家的儿郎, 家境如何, 年方几何,家中人可好相处。
这些都比较重要, 不过燕珍已经是过来人了,估计会好好选, 沈氏对此还挺放心的。
明日进宫, 两人赶不及做新衣裳了,不过燕明玉燕明荞一季好几身衣裳, 绝对是够穿的。首饰也不缺, 进宫的话不至于失了礼数。
除此之外, 沈氏想送进宫些东西,燕珍是不缺什么,但心意是另外一回事儿。
沈氏从公中支了五千两银票,自己这头出了一套珍珠头面。
国公府已经许久没给宫里送银子了,但,谁会嫌银子多。
沈氏又让宁夏去了趟玉芳斋,这会儿天已经黑了,铺子快打烊了,加上天热,放一晚味道恐怕不好,所以明早做出来,一早送过来,再由燕明玉她们带进宫。
说实话,沈氏对这个姑姐可比对燕国公好多了。
那也是因为燕珍比燕国公上心,他就只问过燕明轩的婚事,燕明玉的,问都没问过。
这边打点好,又让宁湘去两位姑娘那儿传话,明儿早点起来收拾,进宫陪姑母。
对燕明荞来说,现在每日上课是习惯了的事,去母亲和二姐姐那儿是高兴的事,见孟小娘他们是不高兴的,而像姑母、长公主等人,是对她很好,不会总见,见一次的话总会收获满满,是意外之喜!
收获当然指的不仅仅是财物的收获,燕明荞觉得姑母活得很漂亮,还很自在,她和姑母待着,能学到东西的。
燕明荞如今七岁,每日除了上课就是吃喝睡,偶尔还能偷个小懒。
她过几年长到二姐姐那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等再过几十年像姑母那样,燕明荞也希望自己可以那么漂亮自在。
同样的,燕明玉对燕珍也有一丝羡慕之心,她甚至想过,当今圣上二十多岁,不如进宫算了。
但是怎么说呢,别看燕珍现在这么自在,但早些年肯定是争过宠的,水深火热走过来,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燕国公府没那么大的权势,能让燕明玉什么都不干就能享清福。
争宠她倒是想,可没那个脑子,所以,这条路只能算了。
不过进宫陪陪姑母燕明玉还是很乐意的,特辣火锅可以往后挪挪,若是觉得好吃,可以像送烤肉一样给姑母送过去。
燕明玉又看了看自己的手,她是按燕珍给的方子洗手泡澡的,不过她有点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过,好像比去年秋天那会白了些。
这阵子燕明玉要盯着装潢春饼铺子,还总出门呢,没想到也没黑。
这个时代可是没有各种防晒霜的,但是她不仅没黑,还白了许多,若日日用,估计效果更显著。
燕明玉还挺盼着明儿去宫里的。
姐妹俩收了姑母的东西,合计着准备些小礼物,燕明玉准备的是吃食,燕明荞是自己画的画。
她学画画有半年多了,熬夜画了一张燕珍的画像。
次日一早,燕明玉看了,觉得不太像姑母,但无疑是个大美人儿,“很好看,姑母应该会喜欢的。”
就这样,姐妹俩带着不少东西,坐上了进宫的马车。
马车车轱辘发出吱扭的响声,她们出来的早,天蒙蒙亮,路上还没多少行人,只有摊贩停驻在街边,正准备卖早食的东西,不算热闹,但有烟火气。
等到宫门口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天上还缠着淡淡的云雾,颜色是粉紫色,看起来云烟袅袅,很是好看。
还是一样的朱门。
上回进宫是年初,那会儿还冷呢,景色也和如今的不同。
入了夏,晨起天并不闷热,宫门口的侍卫面无表情,再进宫,依旧要走进去,但燕明荞年长了,走路也比年初时稳不少,这回也敢偷偷瞥两眼宫墙,以及宫墙里面伸出来的树枝和花苞。
可真好看。
宫人带着两人到了寿康宫,燕珍正在贵妃榻上坐着,好几个丫鬟进进出出,手上还端着食盒,看样子是在准备早饭。
燕珍见两人到了,慢悠悠坐起来,等人行过礼后,抬手道:“起来吧,不必拘礼,陪我用早饭吧。”
宫里的早饭更精致,也是燕珍嘴刁,寿康宫的厨子的手艺都快赶上御膳房了。
她从前对当今圣上伸过援手,所以皇上对她还算敬重。
燕明玉和燕明荞把礼物交给宫女,依言落座,陪着燕珍吃了顿早饭。
吃过饭,三人移步到小堂厅,有宫女捧着装着果子点心的盘子进来。
燕珍:“尝尝点心合不合胃口。”
燕珍这回让家里两个小辈过来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有阵子没见了,她就这么个娘家,母亲回了萧阳,跟她亲的就燕明玉燕明荞两人。
天热之后她就懒得动,现在不见估计得等入秋呢。
四个月没见过,明荞高了点,明玉变化不大,两个人都白了些,出落得越来越水灵了。
第二个原因在燕明玉,她明年及笄,该把亲事定下来了。
燕珍以过来人的经验说,男欢女爱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有情能饮水饱吗。
男人还没自己靠得住,那些都没真金白银实在。
燕珍现在吃的用的,没几万两银子下不来。
燕珍觉得,她自己过得最自在,虽然偶尔也羡慕沈氏身边有孩子陪着,觉得热闹些。但大多数时候,燕珍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极其满意的。
比起同岁的人,燕珍看起来要小十多岁,甚至比年纪小的更年轻漂亮。
这些都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她有钱。
正是因为是过来人,燕珍希望燕明玉少走一些弯路。
其实像沈氏一样,嫁人生子也不错,运气好有几个孝顺孩子,夫君不争气还能靠孩子。
可运气不好的,那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所以,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找一个家财万贯的鳏夫,这样想生孩子就生,不想生就不生,不求夫妻间有多少情分,就花他的银子,每日高高兴兴的。
这难道不好吗。
前几日,圣上来她宫里请安,隐晦地提了嘴想给燕明玉赐婚,对方是镇北候。
皇上其实不打算掺和臣子的家事,奈何他是真急。
镇北候年前回来的,还有一个多月就回去了,再不定下,那就得等来年后年了。
兴许一辈子就打光棍了。
又逢镇北候四月份的时候在朝堂上为燕国公解了一次围,所以皇上就觉得,镇北候可能对燕国公府有意。
燕国公府适龄的姑娘只有燕明玉一个,那必然是燕明玉无疑了。
皇上身边的人再去打听打听,把所有消息合一块儿,皇上觉得自己猜的八九不离十。
他又想到燕明玉是燕太妃的亲侄女,那更好办了。
皇上不想办错事,把说亲变成结仇,所以先来问问燕太妃的意思,到时候再赐婚不迟。
燕珍了解沈氏,她八成不会同意,所以想问问燕明玉。
燕珍让宫女们都出去,宫殿里有不少吃的,燕珍尝了尝两人带来的点心,这个宁氏曾让人送进宫过,她还挺喜欢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