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明轩稳重,燕明烨调皮捣蛋些,但总能把宁氏哄的开怀大笑,宁氏也乐得两个孙子在这儿。
 但燕明泽没去,从前他也去,但祖母总和两个兄长说话,就顾不上他,一来二去他就不怎么去了。
 燕明月不用送客,她也没去寿安堂,筵席结束后去孟小娘那儿委屈地哭了一场。
 她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想哭,总之心里委屈的厉害,难受得紧。
 孟小娘给女儿擦了擦眼泪,道:“有什么好哭的,今儿可不兴哭,大喜的日子。再说,你祖母不挺喜欢那份礼物的吗。你是庶女,老夫人对二姑娘五姑娘本就另眼相待,月儿,你得做得更好才是,今日不挺好的吗。”
 孟小娘在心里叹了口气,至少老夫人很喜欢,那就比像燕明茹一样送双袜子强,这副《百寿图》老夫人兴许挂在哪儿,那只要一看见就能想起月儿来。
 是好事呢。
 燕明月银牙都快咬碎了,她道:“……她们俩怎么那么爱出风头!”
 就是,怎么就那么爱出风头。
 可孟小娘有什么办法,她求助似的看了眼燕明泽,燕明泽却皱着眉道:“姐姐,小娘,这回祖母对咱们已经很满意了,可别在这种大喜的日子找不痛快。这送贺礼的事,咱们不也是想讨祖母欢心那,姐姐你以后常去寿安堂坐坐,祖母又不能把你赶出来。”
 让燕明月去寿安堂,比禁她足还难受,她本就不喜欢燕明玉燕明荞,怎么能坐下跟她们俩一块儿吃饭。
 还有一个不知道哪儿来的沈元景,燕明月觉得沈元景是个心眼多的,怕他扒上来,以后甩都甩不掉。
 他一个孤儿,能够得到的也就燕国公府了,说实话,燕明月还挺庆幸嫡母没让沈元景跟着她们一块儿读书呢。
 若是他打什么不好的注意,那可怎么办。
 也得让他知道,国公府的姑娘,不是想高攀就高攀得起的。
 燕明泽道:“你也是钻牛角尖,祖母若喜欢你,你做什么都喜欢。”
 要不是他要去书院,每日定会过去尽尽孝心,哪怕露个脸就走呢。
 燕明月吸着鼻子,眼泪是止住了,可话还没听进去。
 “祖母对没什么血缘的沈元景都能那么和善,咱们是她的亲孙子亲孙女。”燕明泽耐着性子道,“你跟母亲学些捏肩按摩的手法,把祖母按高兴了,怎么可能不喜欢。”
 孟小娘跟人学过按摩的手法,每回都给燕国公按的舒舒服服的。
 燕明月咬着牙点了点头,“我学!”
 燕明泽:“好姐姐,你认真些,祖母这回对咱们印象不错,可别再搞砸了。”
 燕明月道:“别啰里啰嗦,不然你去学。”
 孟小娘:“行了行了,这个主意不错,老夫人说不用去寿安堂请安,那隔两日去一趟就是了。”
 今日这个结果,是好的不是吗,一副《百寿图》,还显出了她月儿女红好来,这么多人看见,也是增光添彩的事。
 燕明泽点了点头,“母亲,明年开春就考试了,我想再买两本书。”
 孟小娘痛快地给了银子,她们锦华苑会越来越好的。
 另一头,燕明荞在屋里睡了一个午觉,醒来之后,写了大字,又看了几十页书,这一耽误,就到了晚上了。
 中午吃的席,晚上她在沈氏这儿吃的,就是清粥小菜。
 吃饭得讲究调和之道,不能一日尽吃些好的。
 白粥配咸鸭蛋,鸭蛋剥开,就露出里面带着一层薄膜的蛋黄,轻轻一戳,油就流出来了。
 粥里还撒了一把虾米,吃着脆生生的青菜,正好解了中午宴席的腻。
 今日燕国公有事,在外头吃,燕明轩燕明烨去寿安堂尽孝心了,沈氏就和两个女儿一块儿用饭。
 也不用丫鬟布菜,三人坐着,倒也自在。
 今日沈氏是挺高兴,女儿的好,做母亲的自然为之骄傲。
 沈氏有想过让燕明玉管家里的铺子,这样多赚些银子,等她以后出嫁嫁妆也能丰厚些。
 这铺子生意步入正轨后就不必盯着了,有掌柜的伙计帮忙,就连每月拿利润都能让身边的丫鬟去。
 这又弄出来一个蛋糕,沈氏觉着也能拿出去卖。
 沈氏:“这点心你俩打算怎么办?”
 燕明荞想了想,道:“母亲是觉着能拿出去卖?像烤肉一样。”
 沈氏:“我看筵席有人想问,大约是觉得好吃。”
 沈氏也觉得味道不错,若是拿出去卖应该能赚不少钱。
 燕明玉觉着卖也不是不行,反正有厨娘忙活保持,她也就试试菜,出去转转消消食而已, “那就卖呗,盘间铺子。”
 沈氏轻轻叹了口气,“上回管铺子你俩就出头,这回再出头恐怕是不行了。”
 燕明荞明白了,她道:“上个铺子是因为要学管家,父亲才做主给我们的。二姐姐,咱们是没出嫁的女儿。”
 没出嫁的女儿,不能有自己的生意,若真自己做了点心生意,日后每月赚的多了,就算母亲祖母不说,别人也会说的。
 吃的用的都是国公府的,结果做了生意赚的钱不是府里的,这怎么行。
 大约就是这意思,一个铺子两人管着行,再来一个,别人怕是有话说。
 可不做这生意,燕国公会愿意吗。
 沈氏觉得就算燕国公这几天不提,以后也会提的。
 沈氏偏疼两个孩子,舍不得她们俩做出来的东西赚了钱还得给锦华苑的花。
 管铺子是管铺子,但点心是两人花了好长时间做出来的。
 燕明荞脑子转的快,“母亲,我们是国公府的女儿,理应为府里做事,可这个点心是为祖母庆生,就算赚了银子,也想给祖母花。”
 沈氏在心里哎了一声,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婆婆常给两个孩子好东西,那送个铺子表心意也没什么问题。
 沈氏揉了揉燕明荞的脑袋,“明荞知道孝顺祖母,不错。”
 燕明玉:“??”
 沈氏道:“这事儿我来安排吧。”
 燕明玉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但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依锦华苑爱找事的性子,不做蛋糕生意也会赶着你做,若是做了银子到她和妹妹兜里,那更能找事了。
 所以干脆把铺子送出去,祖母疼她们,她们孝顺祖母,最合适不过。
 铺子的事儿有沈氏操心,燕明玉什么都不用管。
 姐妹俩也真没问过,不过玉明轩的厨娘常跟沈氏出门,到了腊月二十,燕明荞终于放假了,再上课要等到上元节后。
 傅仲晏给燕明荞布置了些课业,列了一个几篇书目,让燕明荞放假的时候看完。
 怕燕明荞听错了,所以直接写在了纸上,到时候照着书单买就好了。
 给沈元景傅仲晏也布置了作业,写五十篇大字,放假二十余天,算下来一日两篇。
 傅仲晏本也想布置其他的作业,选几篇书目让沈元景读一读,但沈元景现在刚学到《千字文》,他字都认不全,还是别多此一举读书了。
 这站都没学会,就想跑,不摔跟头才怪。
 正好他字写的不好看,那手字,傅仲晏就是用左手写,都比那强,正好练练,练字是滴水穿石的功夫,须得下狠功夫才能小成。
 沈元景还有的练呢。
 傅仲晏道:“明荞的字就不错,写字不看脑子,只看平日里下的功夫够不够深。”
 对沈元景,傅仲晏不免严厉些,他不能参加科举,以后写一手好字还能替人写信读信,也是一门营生。
 沈元景认真听训,听傅仲晏说完,他道:“学生记住了,必加勤学苦练。”
 傅仲晏点了点头,“书背不下来就多读几遍,等你多读几遍,自然就明白其中意思了。”
 沈元景脸上带着点跟不上的懊恼,“学生记住了。”
 傅仲晏不再管他,对着燕明荞道:“这些书目都是老师仔细选的,你认真研读,不懂之处记下来,等明年再问,不可囫囵吞枣。”
 燕明荞点了点头,“学生记住了。”
 虽然明日就见不到了,但过年的时候燕明荞肯定有登门拜访。
 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拿老师当长辈尊敬。
 若是先生们不在盛京,那礼数也得到了。
 这些是母亲教她的。
 下午还剩一门算术课,讲完课先生也给燕明荞布置了些作业,但是不多,先生知道燕明荞记性好,就算时间长学过的东西也不会忘,权当打发时间解闷。
 对沈元景,先生也无计可施,但做先生的,总想教好每一个学生,便也给沈元景留了些作业。
 上完算术课,燕明荞就放假了,她还有些舍不得,但放假无疑是令人高兴地,三姐姐四姐姐早就不上课了,她经常看见她们和丫鬟在小花园里踢毽子。
 燕明荞也想去玩,但三姐姐四姐姐恐怕不会带她,她找二姐姐玩好了。
 别看燕明荞刚开始放假,但她已经规划好了,晨起两篇大字,抚琴半个时辰,然后看傅先生说的书。
 下午可以画画,至于算术课留的作业,燕明荞今天晚上回去就能全写完。
 她心里高兴,对沈元景也露出一个笑,“元景哥哥,我先回去了!”
 沈元景点了一下头,燕明荞拔腿往外走,沈元景又把人喊住,“明荞妹妹。”
 燕明荞回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疑惑的表情。
 沈元景道:“傅先生给你留的篇目,可否给我看一眼。”
 燕明荞没说话。
 沈元景低下了头,“我学得慢,所以想趁放假的时候多用用功,兴许能看到傅先生留的那些书目。”
 ◎虞小娘又拍了个马屁,“二姑娘如今出落的越发的好了,妾身让明静多多留◎
 燕明荞往后退了半步。
 明知道沈元景在装笨装不会, 还把傅先生布置的作业给他看,在燕明荞看来,这是欺骗, 不仅沈元景骗人,她也在骗人。
 真这么做了,沈元景是主谋,她就是帮凶。
 沈氏和宁氏说话的时候燕明荞不在场,故而也不知道她们让沈元景和她一块儿上课的用意, 明明燕明月年龄更相近, 而且, 燕明荞的进度已经超过她们两个了。
 燕明荞也不知道, 宁氏对如今的沈元景很满意, 就连傅先生都喜欢他的平庸。
 燕明荞只是觉得他愧对祖父祖母的栽培, 更愧对傅先生的良苦用心。
 但她做不到像燕明月那样给沈元景脸色看, 也不想当面拆穿他, 但给他看篇目是什么, 燕明荞不愿意。
 燕明荞的眼睛黑白分明, 看了沈元景一会儿道:“你刚启蒙, 那些书恐怕难了些,我可以给你选几本简单的。”
 沈元景低头笑了一下, “那还是不必了,今日多有打扰, 告辞。”
 沈元景背好书袋, 迈开步子往外走。
 外头天色有些暗,太阳应该落山了。
 丫鬟在学堂外等着, 先生们也不在, 燕明荞小跑着追上去, “元景哥哥,你……还是别像现在这样了,你认真些,你若功课好,傅先生对你也会好的,何必来问我篇目是什么,到时候傅先生会告诉你的。”
 燕明荞知道每个长辈都喜欢功课好的,她功课好,在父亲祖母那儿受到许多优待,虽然现在母亲喜欢她是因为她是女儿,但也有她功课好的原因在。
 沈元景何必这样呢?
 沈元景在燕明荞喊“元景哥哥”的时候就停住了脚步,他听燕明荞说完,摇了摇头,道:“我是罪臣之子,本该和家人一并处死,但因年幼逃过一劫。我是罪臣之子所以,此生不能科举入朝为官,傅先生他们其实并不希望我学得有多好。”
 沈元景不知道燕明荞是怎么知道他装不会的,兴许是什么时候他露出了破绽,他其实可以否认,只要他不承认,那就是假的。
 但,他会选择做利于自己的事。
 就像在宁氏他们面前表现得普通一样。
 沈元景如今才九岁,就算想得再周到也有疏漏之处。
 老国公和傅仲宴不过是心里想着,这个孩子若是能普通一点就好了,所以当沈元景如他们预想那般平庸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必为他可惜,也不必担心他给国公府添麻烦,沈元景如他们料想的好好活下去,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了。
 燕明荞很乖,也很善良,不然就和府上的三姑娘一样了。
 沈元景:“今日多有叨扰,还请明荞妹妹替我保密,别让老夫人他们忧心。”
 燕明荞回去到半夜都没睡着。
 本来放假的日子高高兴兴的,可她觉得愧疚,自己非要揭开沈元景的伤疤,从前觉得沈元景读书不好,以后就算不科举,也有很多出路。
 可知道他明明学得会,又觉得可惜。
 燕明荞晚饭都没吃多,她在想下午发生的事,沈元景说完最后那句话要走,燕明荞把写着篇目的纸翻出来给他,但他没要。
 上回燕明荞跟沈氏去施粥,见到的穷苦人更多,有吃不饱饭的,有穿不暖的,沈元景什么都有,怎么就觉得他可怜呢。
 燕明荞突然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不仅苦可怜,不圆满也可怜。
 明知可以为却不能为,就是不圆满。
 但燕明荞想不通沈元景为什么最后又不要书目了,因为自尊吗,但她觉得那是三姐姐才会做出来的事。
 燕明荞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沈元景可能就是想要她愧疚,这样才会帮他保守秘密。
 虽然燕明荞不想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可她问的时候沈元景明明可以否认的,对啊,他干嘛要承认,他就不怕她告诉祖母吗?
 这个念头在燕明荞脑子里一闪而过,这回她闭上眼睛,很快就睡过去了。
 就不该多管闲事的。
 次日一早,燕明荞跟沈氏一块儿用的早饭。
 不用去上课,早饭可以吃的时间长一点,沈氏也喜欢跟燕明荞一块儿吃饭,燕明荞吃饭香,吃东西的样子也好看。
 今儿早上吃的尤其香。
 那是因为燕明荞昨天下课之后心里不好受,晚饭没吃多,以至于半夜又饿又睡不着。
 今儿早上自然多吃些。
 燕明荞觉着,沈元景大概会以为,她心里内疚的要死,然后主动再问一遍书的事。
 保守秘密燕明荞愿意,因为这是沈元景的事,但她不喜欢沈元景这个人,所以以后会离他远一点。
 燕明荞早上吃了碗鱼肉馄饨,又吃了两个肉包子,别看只有一碗馄饨,但里面足足十二个,各个大又圆,对燕明荞来说已经够多了。
 沈氏打算白日吩咐小厨房,多备些吃的,燕明荞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是多吃些的好。
 白日沈氏有的忙,这会儿就开始给各家送年礼了,国公府的亲戚,包括燕国公的,还有宁氏沈氏的,府上几个小娘看娘家人还在不在,在的话也要送年礼。
 然后就是燕国公官场上的朋友,书院的先生,燕明荞他们的先生,也得送东西。
 还得给铺子伙计掌柜的准备年礼,千万不能有漏掉的。
 沈氏有意让燕明玉跟着学,但于人情往来这方面,燕明玉实在勉强。
 燕明荞就能记住各家要送什么东西,但燕明玉总能把这些记混,就算翻名册也是慢的很,让沈氏怀疑,是不是当初落水时摔坏了脑子。
 这个样子,沈氏也没法儿带着她,就带了玉明轩的一个丫鬟,多学多看,
 其实燕明玉也没沈氏想的那么差,职场有句话叫做,能者多劳。
 你越是会,以后这种事就越会落到你头上,说不行能省去很多麻烦。
 也算是偷懒的经验之道。
 燕明玉是不吝啬把这些告诉妹妹的,年纪小,偷点懒怎么了。
 燕明荞心道,还能这样想。
 燕明玉不太想妹妹以后光为了国公府、为了以后的夫君而活,虽然这个时代的女子大多这样,“不想就不想,反正自己的心意最重要。”
 不过大多时候,在这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时代,想事事依着自己的心意来,也挺难的。
 燕明玉也不知道,原身十足落水不在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她来到这个世界是福还是祸。
 不过能想这些也是因为平日里闲着,若是吃不饱饭,她肯定想怎么吃饱活下去。
 燕明荞对燕明玉说的话似懂非懂,但还是点了点头,二姐姐说的肯定是对的。
 燕明荞喜欢待在玉明轩。
 这是她第一次放假,所以格外珍惜,她还给沈氏燕明玉看了她放假安排单子,包括看什么书、写多少大字之类的,沈氏转头就给燕国公看了,毫不意外地给燕明荞要了些好东西。
 是一本傅仲宴布置篇目的孤本,和拓印本不同,这个有价无市,不少读书人都喜欢,本来是燕国公自己珍藏的,但觉得燕明荞更需要这个,便给燕明荞了。
 而燕明玉单纯是诧异,怎么会真的有人会按时完成寒假计划,在她记忆里,放假虽然久远,但从小到大,她带回去的书都没看过。
 燕明玉也表示了一下,原身的书放着也是放着,应该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看见这些书,燕明荞难免又想起沈元景,她这么多书,沈元景却要去书坊,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可一想沈元景故意那么说,燕明荞又临阵倒戈了。
 安安心心看起自己的书来。
 沈元景有月银,应该和兄长他们一样多,想要什么不能买。
 这样想,燕明荞就安心看书了。
 放假过得平日里快些,到二十五,书院放假,不过燕明轩明年八月份有考试,三年一次,就算放假也没有松懈,常把自己关在院子里看书。
 燕明烨明年要继续考童生试,燕国公说他明年再考不上,有他好果子吃。
 以至于燕明烨看起来特别痛苦。
 腊月二十七,圣上封朱笔,燕国公也休沐了,这下,可以安心准备过年了。
 府上各处都贴了福字,角角落落也都打扫干净了,昨儿发了年礼,每人一两银子两斤猪肉,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中午的时候,又添了一件喜事。
 燕明荞的大姐姐燕明静今年开春嫁给了平阳侯府的庶公子,半年多就传来了好消息。
 如今怀孕三个多月,这刚稳当些,就给燕国公府来信了。
 燕明静是虞小娘的女儿,这门亲事也算门当户对,如今传来好消息,虞小娘激动地喜极而泣,高兴过后,虞小娘恭敬地对着沈氏道:“都是夫人教导得好。”
 虞小娘又拍了个马屁,“二姑娘如今出落的越发的好了,妾身让明静多多留意。”
 ◎见了燕太妃后,就要把燕明荞记作嫡女了,从此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姑娘。◎
 虞小娘本是好意, 她想冲沈氏卖个好,再说她知道沈氏一直发愁这件事儿。
 燕明静的婚事是沈氏操持的,嫁的还算不错, 婚后夫君的两个通房丫鬟都打发了,直到怀孕才抬了一个妾,平阳侯夫人也不是多事的人,反正虞小娘很满意。
 虞小娘知道嫡女和庶女不同,可平阳侯府还未分家, 托平阳侯夫人打听打听, 也是不错的。
 燕国公的几个妾室, 陈小娘穷秀才的女儿, 容貌出色, 颇有才情。
 孟小娘是江南孟家的庶女, 人也瘦小些, 小家碧玉的长相, 说话柔柔弱弱的, 在燕国公面前性子最柔顺, 如今也最得燕国公喜欢。
 郑小娘比孟小娘大两岁, 以前得过宠爱,不过宠爱后来都被孟小娘分走了。
 这三个妾室都是沈氏进门后燕国公纳的, 如今陈小娘不在了,孟婉言和郑蕴湘不过才二十七八的年纪。
 而虞小娘比沈氏大两岁, 她从前是燕国公的通房丫鬟。
 相貌自然是好看的, 不然也不会被收了做通房,但随着年岁渐长, 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燕明静是沈氏进门后虞小娘生下的, 燕明静就比燕明轩小一个多月, 起初她还怕沈氏害她孩子,但这孩子安安稳稳地长大了。
 虞小娘知道这全是因为沈氏。
 虞小娘年岁大,随着郑小娘她们进府,自认为争不过后头的人,所以老早就投靠了沈氏。
 燕国公一个月有两三日来裕华苑,她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在家里排第五,去年她又生下七姑娘,好好的养在身边,所以更加感念沈氏的恩德。
 虽然虞小娘也想过把小女儿送到正院来,但那是五姑娘的福气,陈小娘死后,五姑娘过得不如意。如今这样,五姑娘好,夫人好,二姑娘也好,自己的女儿还在身边,也虞小娘觉着,皆大欢喜。
 最主要的是,这阵子孟婉言她总吃闷亏,把虞小娘所有的恶气全给出了。以前孟婉言不知道多爱得意,反正挺有宠妾的派头,按理说府上几个妾室,谁都有儿子,但没有一个有孟小娘过得好。
 如今燕明荞功课好,正院风头更盛,虞小娘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虞小娘希望夫人好,二姑娘五姑娘都好。
 沈氏笑着道:“明静日子过得好,是她自己的本事,这样,我让人送些补品药材过去,再请个经验丰富的老嬷嬷去帮忙,你也能安心些。明玉的亲事不急,让明静先好好养胎,把孩子生下来,这才是要紧事。”
 做妾室的规矩多,女儿出嫁也很难见到,就像出嫁女初二回门,但回门那日要拜见长辈嫡母,若是刻薄些的根本不给多长时间和小娘说话。
 沈氏这个嫡母虽然有些事不尽心,但大体上绝对挑不出错处。
 虞小娘高高兴兴地道了谢。
 沈氏道:“你若有什么想送的,一并送过去。”
 虞小娘更高兴了,没一会儿就告退,回裕华苑准备要送过去的东西了。
 燕明玉抿着唇,她不想嫁人,这个时代的女子觉男人三妻四妾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就连沈氏也是如此,但燕明玉不想这样。
 一旁的燕明荞问道:“大姐姐要生小孩了吗?”
 六岁大的孩子,哪儿知道嫁人生子是什么意思,沈氏也没想告诉她,一两句话带了过去,然后就找了个借口让丫鬟送燕明荞回去。
 燕明玉赶紧起来也要告退,沈氏瞥了眼身后的丫鬟,很快,屋里的丫鬟们便退了出去,连带着房门也被关上了。
 燕明玉:“母亲可还有事,若是无事女儿便回去了。”
 “着什么急,”沈氏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幅画像,“马上就过年了,年后上元节,你去见见这位刘公子。”
 画像上的人相貌端正,依沈氏看,还算不错。
 这位刘公子是定远侯府的嫡公子,过了年十六,跟燕明轩一样在松山书院读书。
 家世上勉强相当,若真要分出个高低来,燕国公府的姑奶奶是太妃,燕国公在朝中虽不太受器重,但加上老国公、沈氏娘家靖安侯府,还是要比定远侯府的家世高上一层的。
 若这门亲事能成,燕明玉算是下嫁,娘家势大,进门之后腰杆子也硬。
 不是鳏夫,也有婆婆,但沈氏很为燕明玉考虑了。
 沈氏托人打听过,定远侯夫人是和善的性子,庶出的公子虽多,但都老实本份,而且,刘熙远已经被立了世子。
 最主要的是,刘熙远的功课不错,沈氏问过燕明轩,刘公子在书院是为佼佼。
 这男子,家世重要,自己的德才也重要。沈氏希望燕明玉找一个本身上进的夫君,这样不靠祖上,也能把日子给过好。
 夫妻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燕国公就差一些,要不是有个好姐姐,沈氏也不会嫁给燕国公。
 成亲嫁人后就是各种小事,感情总有磨没的一天,看着后来更貌美的妾室,数不清的庶子庶女,还是自己最重要,当然,做母亲的肯定是希望燕明玉日后夫妻生活美满。
 燕明玉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一句话,她明白,沈氏不是在和她商量,而是知会她,告诉她上元节那日要和刘公子出门。
 一时之间,燕明玉脑子里乱糟糟的,来到这儿的五个多月每日发生的事走马观花地在她眼前过了一遍,睁开眼时沈氏哭肿的眼睛,漂亮的拔步床,来看她的燕国公、府里的公子姑娘们,后来又记起替她上学的燕明荞。
 燕明玉始终觉得,虽然在燕明荞看来,来正院是好事,但是她把国公府的担子推到年幼的妹妹身上的。
 她还有没成亲的兄长弟妹们,倘若她执意不嫁人,恐怕会被送到庄子,到时候对外说她病重,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婚事。
 燕明玉更不想去庄子。
 燕明玉来到这个世界,真心对她好的有沈氏、燕明荞,当然燕明轩、宁氏对她也不错。
 沈氏能做的最好的打算就是这些,选一个她满意的女婿。
 燕明玉茫然间点了点头,缓了两口气道:“好。”
 虽然被这个时代裹挟,但燕明玉也没不吃不喝消沉下去。
 一来是相信沈氏,若这位刘公子真的不好,母亲绝对不会让她嫁过去。二来,万一真天上掉馅饼,这个刘公子就是不一样呢,嫁过去只是从金窟窿掉到银窟窿里。
 而且,不是还有半个月多吗,考虑最差的结果,她还有妹妹,燕明玉不信燕明荞会不管她。
 沈氏原本还怕燕明玉会闷闷不乐,这都过年了可别出什么事,但燕明玉吃喝都如常,甚至还比平日里多睡半个时辰,她也就放心了。
 年前几日就在吃喝重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这日。
 燕明荞昨日就想好了,她要给自己放一日假,不,两日,过年和初一这两天,不必做功课。
 其实写也是赶得上的,但燕明荞不太想。
 她还记得去年这日,一早起来去请安,然后跟在几个姐姐身后,给长辈拜年,后来姐姐们出门了,她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然后到晚上吃了年夜饭。
 她那时想,要不要和母亲说想读书的事,可所有人都很忙,这种日子还是别添乱了,燕明荞最后也没说。
 今年不一样了。
 燕明荞醒的时候,天还乌黑着,也不知是什么时辰,外面有很轻的炮竹声,因为内院和街上还有段距离,所以传过来的声音不算大,但燕明荞还是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