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起居室,两只小猫跳上卧榻,她则站在屋子中间,左看看右看看,突然觉得无所适从,这时宝春从外面进来,看见她直直的站在中间,有些奇怪的问:“大娘,你是要找东西么?”
“只是,突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宝春听了有些想笑,可又不敢笑出声,只好拿着手绢捂着嘴,清清喉咙,“大娘,实在无事奴婢陪您出去转转?”这个天色不适合绣花,看书、写字、画画,这些大娘都做大半天,只能出去转转。
“现在什么时辰了?”
“申时正三刻。”就是还差十五分钟到下午五点钟。
“等用过夕食再出去吧,一会让青竹和青梅跟着,让她俩多穿点也都拿上手炉。”听了时间就决定后面要做什么。
宝春称诺,出门去安排,把青竹和青梅叫过来,让她俩先去后面把冬天做的大厚斗篷拿出来,还有踩雪的靴子也拿出来,手炉也都准备好,一会用过夕食后陪着大娘去转转,又交代俩这是大娘点名的,要好好表现别惹大娘生气。
都吩咐好,才回到上房,这会宝夏和宝秋正在伺候夕食,宝春进来:“大娘,奴婢都安排好了。”
就这样白天无所事事,偶尔画个画,晚上在空间加班加点翻译古篆体,终于赶在二月底前完成了所有工作。
竹简依旧在书房的地上放着,翻译好的书册在卧室的床榻上,榻尾的方向放了一口樟木箱子,,书册都码放在里面,是防止纸张虫蛀,沈闻休沐的前一天派白芷送到城里,再把上一次修正过的带回来,再按照沈闻修订过的更改电子版底稿。
眼看要过三月三,陶依跟沈闻商量这次在家里摆春宴,要把小妹接回来几天,过两年结婚出门都不认识人就麻烦了。
沈闻同意,他先派身边的小厮送信,约定好日子再让孙嬷嬷过去接人。
沈卿这边接到消息,通知宝春带着青橘、青碧留下看院子,剩下的人要跟着回城里,要在那边主到三月三之后的休沐日,宝春这边带着人收拾东西不说,白芷带着烧造的两位管事的过来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窑口那边的大瓮都已经按照花样烧纸好了,玻璃坊的管事也带了两件样品过来,敞口陶瓷瓮直接派宝春拿着花样去验收,玻璃瓮让婆子搬进来,沈卿仔细看看,虽说不如前世做的那么晶莹剔透,可胜在手工做的有独特的韵味,让她说出具体是什么。
陶瓷窑口送来的东西,还有这段时间画的画,让白芷送去给食肆王管事,玻璃坊的这两个带回府里,送给两位嫂子,另外玻璃坊继续烧造,暂时先按照燕衣纺待客包间数量制作。
白芷把两位管事送走,接到青竹送出来的大箱子,里面有近一个月来沈卿的绘画,不过所有画作的落款都没有署名,后来有文人墨客去吃饭,觉得画作不错还特意把管事叫过去问,王管事摇摇头说不知道,当初是在南方采买的,当然这是以后的事。
三月初一上午沈卿带着人回都城,只留下宝夏带着两个婆子院子,留下的还有云影和花影两只猫。
到家的时候陶依早就安排完宴席的流程,她换过衣服去正院看看嫂嫂,顺便把要送到玻璃敞口瓮,擦洗干净,放了一朵碗口莲,两条花斑锦鲤,找个粗使婆子抱着往前面去。
沈卿进门问候,姑嫂分别落座,她笑着说:“嫂子,给你带个礼物。”说着示意端进来,宝春去门口把婆子叫进来,陶依看着很感兴趣,让人放到矮腿桌上。
她看陶依喜欢就笑着说:“这个你就放在起居室里,回头不管是绣花、看账,眼睛累了歇会看看这个瓮,可以减缓眼睛疲劳。”
陶依虽说眼睛疲劳这个词第一次听说,可不妨碍她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笑着说:“这个办法好,没时间出门,就跟着看看水,看看花,看看鱼一次就成了。”转头对身边的喜娘说:“去库房找个方几过来,把这个瓮放在窗边。”
闲聊一会,她起身告辞回后院去,明天去大厨房看着准备吃食,后天下午二嫂过来和她一起在二门内迎客,宴会穿的衣服在春天做新一季衣服时就准备好,配饰还没有准备,带着人回去准备东西。
回到院子宝冬过来汇报这一个多月的事,家里也没什么大事,就院子里的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一会就说完,就打发她下去,又吩咐春娘去给二嫂送东西,让春娘和青芷再带两个婆子,坐车过去把玻璃敞口瓮送过去。
春季的三月大家都已经换上春衫,沈卿准备穿水绿色的襦裙,配金镶绿宝的收拾,这两天穿戴都准备好。
沈卿独自坐在书房,今年的心情非常不好,忽然想起前面的某一年,跟着爸妈准备去踏青,就像现在这样,准备好衣物准备出门,也许是老了,最近总是回忆起前世的点点滴滴。
身边的人都觉得,大娘今年一直不太好,不是说身体,在庄园住的这一个多月里,时不时就会心情低落,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娘子是嫂子,肯定不能找,可大郎是男子估计也不会理解,最后宝春跟春娘商量后,决定去找谢先生,她能过来开导一下大娘是最好。
正好春娘要带着人去二郎君宅子,打算回来的路上去找下谢师傅,等过了三月三最好能过来一趟。
丫鬟们私下的担心她不知道,只陷入自己的情绪中。
夕食过后派人去前院书房,问大哥有没有时间,想过去找他,得到回复后,沈卿穿好衣服出门,带着青竹和青梅两个小丫头,临出门的时候问:“春娘怎么还没有回来?”宝春欲言又止,她拜拜手不介意的出门去,也就是随口问一句,不需要她能给答案,毕竟这个时代传信全靠人腿,人没回来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到前院的时候大哥的贴身常随张念守在门口,看见她过来,赶紧迎上前说:“大娘来了,大郎君等您很久了,快请进。”在右前方引着沈卿进入书房,在外面把门关上,沈卿带来的两个小丫鬟,被他指到旁边耳房里待着。
进门后隔扇外有个丫鬟站在那里,这应该是书房当值的人,她没有停留进入内室,沈闻正坐在桌边看书,听见动静抬起头来,兄妹俩打过招呼,示意她坐到书桌对面。
“大哥在看什么?”她找个话题开口,沈闻笑着说:“这不是你上次送过来的,看来下个休沐日可以休息几天了。”这几天回来过节,肯定没时间翻译,可以趁机休息。
“大哥,最近心情有些不好,也不知怎么了,你日常出门、去衙门都要小心,说不上什么,最近总是想起过去。”这里的过去兄妹俩心里想的各自不同,可想起的内容殊途同归,各自想起心目中的父母。
沈闻抬起手轻轻拍拍她的头顶,本想像小时摸摸安慰她,可如今已经是及笄了,哪怕是如父的长兄也要多注意,叹口气说:“小妹,你已经是大人,有些事兄长不说你也明白,不用想太多,之所以同意你去庄园住着,就是希望你能自由自在的玩,开心的过日子,不管有什么事发生都有我,你只要负责开心就好。”
有句话他没说出口,就是在长嫂手下过日子,哪怕姑嫂关系再好也要小心翼翼的过,跟在自己阿娘身边是不同的,只因为这个才没有强求她一定在宅子里住,每次沈卿去庄园他都必定亲自送过去,每次过去都要再三叮嘱那边的大管事,只怕奴大欺主,欺负卿娘年纪小。
--------------------
兄长、大哥,我有些糊涂,应该是长兄、二兄,还是大哥、二哥…… 陶依身边又两个管事婆子,本来设计叫喜娘、安娘,不过这会才反应过来,喜娘貌似不太好,从此盖为崔娘,前面就不改了,实在不记得都哪章有。
第109章
===================
兄妹俩边喝茶边聊天,聊过之后心情好了很多,就起身告辞离开,出门的时候看见陶依身边的小丫鬟站在院子里,后者赶紧行礼,沈卿没说话点点头离开,小厮张念送她至门口。
回到烟波斋时,春娘带着人回来,只因为她出门问的一句话,春娘回来都没敢离开一直等在耳房,听到大娘回院子的消息,赶紧放下手里的杯子,起身抹平身上的褶皱,往上房走去。
见到大娘行礼问安,偷偷看看她的脸色,可也没看出什么,只要硬着头皮回话,说起大娘子谢瑾表达感谢,说完这些声音有些发虚的说:“奴婢去西大街看过谢师傅和邢娘,谢师傅给您写了封信。”说着双手把信捧过去。
看着手里的信封,突然笑了,“最近让你们担心了,没事,你回去歇着吧。”
春娘听完心里松口气,告退离开正院,回后巷的下人房。
沈卿打开信,脸上带着笑容看信,守在旁边的宝春、宝夏没有春娘那么放心,内心忐忑的守着,看完后把信又装回去,交给宝夏让她放到书房的桌子上。
起身说:“宝春你不用担心,准备水吧,洗漱早些睡觉,明天还有的忙呢。”说完往内室去。
……用过朝食,照旧先练半个时辰的字,才换上衣服往正院去,到的时候长嫂在处理家事,她就坐在旁边的坐榻上喝茶、发呆。
终于处理完日常,让崔娘把明日的菜单递过来,她接过来看了看,点头表示知道,陶依说:“厨房那边主要是崔娘盯着,你过去巡视一下就行,今天开始备菜,明天上午开始提前准备,宴席设在下午,你二嫂明天用过朝食过来,明天的事就麻烦你们了,本来我怀着孕不应该操办这些,可是你大哥,年初刚升的侍郎,接着这个机会算是庆祝一下。”
沈卿点头:“大嫂不用解释,小妹都明白,明天肯定配合好二嫂,不会让您办的宴席出差错。”
陶依屏退了身边的人,沈卿也让丫鬟都退出去,“小妹,等过了三月三,你什么时候回庄园?大嫂不是要撵你,只是孙掌柜那边等你的消息定出发的日子。”
她点点头说:“等到下个休沐日,大哥会送我回去,让孙掌柜的顶好日子提前两天派人送消息过去。”陶依笑着说:“那就辛苦小妹了,等到端午节前你就搬回来住吧,到时还要再辛苦小妹管几个月的家。”沈卿笑笑没说话,说是让她帮忙管家,大多数都是孙嬷嬷带着崔娘、安娘一起在管,平时她就跟个吉祥物一样坐在西厢房里,偶尔查查账就行。
看着没什么说的,起身告辞,出门的时候吩咐崔娘,下午用点心前会过去厨房看看,希望所有生的食材都能洗净、切好。
不再没事在抄手游廊里花圈,缩在书房里发呆,这样身边的人就不担心她,回来的时候交代宝春到时间叫她,就回书房去了。
带着丫鬟象征性的去厨房走一圈,四处看看、问问,就回来继续宅着。
转天上午的点心刚吃过,二嫂谢瑾就过来了,主要是为了感谢她送过去的玻璃大瓮,这个时代贵族阶层都能用上玻璃制品,可大多都是用来当随身饰品,日常用的摆设用的很少。
玻璃坊管事,还是大哥当初刚当差的时候救的人,按理说有制作玻璃手艺的人,轻易不会流落在外面,这个管事当初是偷学的手艺,上面的管事不知道,后来主人被抄家,他这样的普通仆人都被发卖,发卖的时候生重病,就直接被扔在半路上,沈闻看着他躺在路边,就想起阿耶和阿娘,当初马车翻落,如果有人能伸出援手是不是也不会走那么早,就把人救回庄园养着,后来还是沈卿发现他会做玻璃的手艺,就建个玻璃坊,研究了很久才做出成品,能够正经做出成品的东西也就是这一两年的。
姑嫂俩聊会天,各自带着人一起往正院去了,今天要和两位嫂嫂用午膳,下午申时正就会陆续有客人上门。
沈卿则是要去厨房看看进度,瑾下午要查看宴客各处的准备情况,还有宴客的伶人是否妥当,沈家伶人就是几个歌姬、舞姬还有几个乐器演奏的年轻女孩。
各处都检查完毕,她要回后院重新梳洗,在厨房转一圈,或多或少都沾染一些烟火气。
申时两刻的时候沈卿又来到正院,刚坐下喝茶,就有小丫鬟过来报信,沈侯府的夫人及两位娘子过来了,谢瑾跟沈卿赶紧往二门去,这次宴请需要她们出门的也就是,沈侯府、宁侯府、两位嫂子的娘家,还有就是吏部尚书的家眷,地位低于沈闻的只需要孙嬷嬷在二门守着就好。
已婚的客人都留在正院,正厅和花厅分别待客,未婚的小娘都去西边跨院休息,天气虽然已经转暖,用过午膳外面就开始起风,不适合去花园转,再有就是家里人手少,分不出那么多人来招待客人。
接沈侯夫人进来,陶依站在正院门口等着,她怀孕已经五个多月,脱去冬季的大衣服,这会肚子尤为突出。
她身边去除两个大丫鬟,还有陶家在她第一次怀孕送过来的婆子,专门负责她孕期的一切事宜,当初陶家夫人觉得家里没个长辈,虽说人口简单不至于有阴司的事,怀孕期间一些忌食的食物,身边还是有个明白人伺候的好。
人过来陶依就没再让她回去,陶家也不会为了个婆子还要回去,陶夫人把婆子一家的身契送过来,还有她一家子人,陶依找了两个已经结婚生子的丫鬟跟在身边学,在沈卿那边也找两个合适的人,学成了将来作为沈卿的陪嫁跟过去。
想着当初她结婚没带过来,阿娘后来又送人过来,可没有婆母将来小姑的事还是要她多操心,还不如早些张罗还能落个好。
远远的看见沈侯夫人过来,往前走迎了几步行礼、问安,嘴里告罪没有远迎,沈侯府人赶紧示意丫鬟拦了,笑着说:“你这孩子,自家人还能挑你的理么,你今天就好好坐着,一会尚书夫人和宁侯夫人来我你去接人。”说完拉着陶依的手往上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