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文理风
文理风  发于:2023年05月17日

关灯
护眼

  现在想来,难道不是亲近的人因为熟悉,说话更容易听明白听懂么。
  还有他后爹对于别人看不起他这件事过分敏感。
  是不是由于他当年刚来中原时,因为语言不通什么都不懂,经常被人轻视。
  否则一个率领军的统帅,战功赫赫,何以老是觉得别人会看不起他。
  想明白这些,林从甚至都怀疑之前他后爹对于李从荣要追封夏氏为皇后的事反应平平。
  是不是在他眼里,追封了夏氏,就等于提升了自己儿子身份,至于曹皇后那边,他压根就没意识到。
  ……
  冯道正下着棋,就看到对面林从突然愣住了,然后脸色一阵纠结一阵释然。
  冯道不由咳了一声,林从顿时回过神。
  “该你了,想什么呢?”
  “哦!”林从忙拿起棋子落下。
  冯道顿时皱眉,林从这才发现自己下错了,下意识就要伸手拿回来。
  冯道一巴掌拍开,“落子无悔,”说着下了一子,顿时吃了一大片。
  林从捂着手内流满面,他不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么。
  “刚才想什么呢?”冯道拾完棋子,随口问。
  林从纠结了一下,想到他家先生的人品还是靠谱的,就组织了一下语言,略去留学生那块,把他刚刚分析的事说给冯道听。
  说完,林从看着冯道,“先生是否觉得我这想法有些荒谬。”
  冯道捏着棋子,沉默了一会,突然叹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林从眨眨眼看着冯道,“先生是觉得我想的没错?”
  冯道直接把棋子投到棋篓里,坐直身子,也不下了,“我以前就觉得陛下处事怪怪的,可想不出哪里怪,如今你一说,许多事我倒是明白了。”
  听到他家先生居然也认同他的观点,林从顿时精神大振,“先生也觉得我爹不懂立太子的真实意义?”
  “先帝(李存勖)时并没有立太子,后梁朱温朱友贞也不曾立太子,如此算来,中原朝廷已经几十年未曾有太子,若再往前,就是唐昭宗的太子,不过当时朱温篡唐,派蒋玄晖暗杀昭宗皇帝,然后矫诏立皇九子为太子,这就是唐哀帝,也不是什么好事。说起来,陛下还真没见过皇帝和太子的相处之道。”
  “礼部那群文人天天嚷嚷着让爹爹立太子,难道就从来没给爹爹解释过什么是太子么?”
  冯道有些无奈,“大约是没想到这么浅显的问题陛下竟然会不知道,又或者无意间解释了,但礼部那些大儒说话,难道能指望陛下听懂。”
  林从嘴角抽抽,是啊,就算礼部无意中解释,可就那群人说话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他后爹八成听不懂啊!
  可如果他后爹一直不明白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真正关系,就不可能同意立太子,不立太子,李从荣就不会善罢甘休,不善罢甘休,李从荣就会继续指使人上书立他为太子,可上书的人又不知道他后爹不立太子的真实原因就会一直上书……
  林从突然发现,这简直是死循环啊!
  “那先生觉得二哥手下那群人什么时候能发现这个问题?”
  冯道摇摇头,“只怕很难。”
  林从突然想起李从荣也是沙陀族,“二哥自己也发现不了么?”
  冯道叹了一口气,“秦王是在晋阳出生的,夏氏是汉族女子,秦王虽然有沙陀血脉,可和汉人无异,别说秦王,就是先帝,因为出生的晚,老晋王当时已经发迹,先帝是出生在晋王宫,一出生就由老晋王身边掌书记教导,再加上先帝生母也是汉人,我昔日跟随先帝二十年,除了生活秉性还有些沙陀之风,我都没觉的先帝和汉人有何不同。若今日不是你注意到,我都没想到这点,沙陀毕竟汉化都快五十年了,若不是陛下年纪太大,压根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那这事要怎么办?”
  冯道开始收拾棋盘上的棋子,“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的,谁都不要说,陛下不立太子,不过是秦王一派折腾下,可朝中大臣若是知道陛下不知常识,只怕会趁机起歪心思,到时平生动乱。”
  林从心生一凛,立刻决定把这事烂肚子中。
  至于李从荣的太子,那关他什么事啊!
 
 
第104章 我娘要从政!
  林从虽然不打算告诉别人, 不过回去之后,还是把这事偷偷告诉了他娘。
  对于他娘,他很多事还是不瞒着的。
  王氏对于这事也很震惊, 和冯道一样也恍然大悟,不过王氏也特地叮嘱林从, 这事不要千万不可让外人知道,甚至提醒林从千万别好心想去提醒李嗣源。
  王氏说了一句“你爹可能不知道太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他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情况, 为娘跟你爹这么久,发现他平日在家话也不少, 但出去多沉默寡言, 而这么多年都没人发现这事,未必是别人都不朝这边想,更有可能是你爹不愿意表露出来,所以这事你千万别到你爹面前乱提,省得戳中他忌讳。”
  林从一想也是,他爹以前只是大将军时,没人揣度他爹心思也就罢了,他爹现在都是皇帝了,周围多少人注意他爹一言一行,揣度他爹想什么, 可这都没人注意,本身就说明他爹应该是知道自己的短处,并且已经会不动声色隐瞒这事。
  想到这, 林从立刻打消了去他后爹面前隐晦提两句的打算,帝心难测,他爹和他虽然亲近, 可他不会傻的去犯忌讳,再说李从荣和他又不多亲近,他犯得着为他冒险么!
  不过林从和王氏倒是从中看出来另一个商机,就是以后和他后爹说什么事时,一定要说的简单明白,千万别乱绕弯子,尤其想要什么东西,一定得说清楚。
  而且林从和王氏也发现,对于他后爹,真是会闹的孩子有糖吃。
  李从荣前脚因为立太子的事把他后爹气了一通,转头在他后爹病重时跑来当了几天孝子,又把他后爹哄好了,然后过了几天,李从荣要了个“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朝廷所有兵权。
  林从:所以说李从荣的事别多管,人家虽然不知道,但丝毫不影响人家无师自通向亲爹要东西啊!
  *
  李嗣源本来只是个小风寒,可被何泽这一折腾,小病变大病,硬是拖拖拉拉半个月,都不见好。
  曹皇后和王氏见状无奈,就和宰相枢密使商量,把李嗣源移到后宫,方便照料。
  于是,李嗣源被移到王氏宫中,由王氏照顾,静心养病。
  而朝政、军政的事,暂被委托宰相、枢密使处理。
  李嗣源的突然生病,让朝堂不少人心思浮动,文官这边还好,有冯道压制,再加上文官一群文人,倒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可武将,尤其一些前朝旧将,就小动作多了,没过些日子,宋州节度使王晏球突然上奏,言隔壁镇守定州的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在定州谋反,并且勾结契丹,意图北下。
  一时顿时激起千重浪。
  范延光和赵延寿赶忙到后宫,向李嗣源禀报此事。
  李嗣源虽然在病重,对于定州王都的反叛倒是没有太过惊讶,甚至有点意料之中。
  说起来这义武军节度使王都,他反叛,知道内情的大多不奇怪,甚至两位枢密使对此也门清。
  这王都原来是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养子,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原来和李克用、朱温一样,都是唐末占藩镇为王的节度使,只不过义武节度使地盘非常小,只有两州之地,又打仗很一般,所以李克用朱温这样的是打仗争天下,他是当墙头草看别人打仗争天下。
  而且为了能在乱世保住自己的地盘,王处直比打天下的甚至更卖力,谁打到他这定州旁,他就主动投靠,献财产、送军粮,尽心尽力当小弟,绝对不让对方有理由觉得他不尽心吞并他。
  于是李克用和朱温打仗的时候没顾上他,李存勖和朱友贞打仗的时候也正当理由处理他,等李存勖得了天下,王处直死了,他养子王都继承了地盘,李存勖一看,直接打下来有点师出无名,王家在定州名声不错,可又不能放任那一小块在北方独立,而王都也知道自己这芝麻大点的地盘,和已经拿下北方的李存勖压根不能抗衡。
  于是双方派人接触,最终,王都主动带地盘归附,李存勖给自己长子和哥儿定了个皇子妃。
  至于皇子妃,自然是王都的闺女。
  王都虽然丢了地盘的独立性,但闺女成了皇子妃,因为和哥儿是长子,以后就是的太子妃、就是皇后,王都还是觉得挺值的。
  而李存勖入主汴京后,因为和王都是儿女亲家,也十分优待对方,王都在定州过得甚至比没依附前还舒坦。
  就在王都心心念念等和哥儿立为太子,自己把女儿送进京当太子妃,自己以后等着做国丈,郭崇韬被冤杀带动一系列变动,李存勖一家团灭了,李嗣源上位了。
  王都傻眼了,自己闺女的太子妃之位没了,未来皇后也不用想了。
  等李嗣源登基后,虽然对王都大加抚慰,可王都对此还是愤愤不平,并且有了再度割据定州自立为王的打算。
  可此时已经不是唐末的乱世,而王都又不是什么能打的将领,这时候玩自立,和玩火**没区别。
  所以王都就暗暗积蓄力量,并瞄上了隔壁宋州的宋州节度使王晏球。
  王晏球是前梁的旧将,原来是朱温亲兵的侍卫长,朱温虽然名声不怎么样,可当年能在一众藩镇节度使中第一个称帝,还坐稳了皇帝,本身谋略武力一样不缺,朱温当时搜集了不少人才在自己麾下当亲兵进行培养,王晏球能做侍卫长,本身就是才干极高。
  后来降后唐后,李存勖也知道王晏球是名将,就把他收在自己帐下,还曾赐名姓李,很是优待,后来李嗣源登基,王晏球就恢复姓王,出镇宋州。
  王都见状,觉得王晏球原本是前梁旧将,后来又被李嗣存勖优待,不是李嗣源的亲信,就想拉他入伙。
  毕竟要反叛,得扛住朝廷的平叛大军,而王晏球的打仗本领,王都觉得正好。
  王都打的算盘挺好,可王晏球不傻了,自己好好的做着节度使,凭啥跟着王都做去起兵造反,干掉脑袋的活。
  难道就因为他俩人都姓王吗?可他之前也不姓王啊!
  王晏球对王都的傻叉行为压根没理,王都后来几次送礼给王晏球,王晏球也没搭理,直到这次李嗣源病了,王都觉得机会来了,打算造反了。
  王都见无法把王晏球拉到自己阵营,就请王晏球来定州喝酒,打算酒宴上干掉王晏球,趁机吞掉王晏球的地盘,增强实力。
  可王晏球压根没来。
  废话,上一个请喝酒被暗算的可是李克用,当年朱温请李克用喝酒,把李克用灌醉,半夜火烧李克用下榻的驿站,王晏球作为朱温侍卫长,可是在旁边帮着放火呢!
  王晏球又不和李家人一样憨。
  所以王晏球不但没去,还派人去探查,查到王都打算在宴会暗算他,想要他命,当即不再沉默,把证据和王都要造反的事一股脑全派人送到京城了。
  于是,京城都知道王都反了。
  而且王晏球不愧是名将,建功立业事业心爆满,不但把王都造反的事举报给了京城,还直接点起自己宋州的兵马,跑到定州城外,堵上了王都的定州军,同时八百里加急禀报朝廷:我正好就在定州旁边,派我平叛吧!
  同时还向朝廷请求援兵,因为王晏球探得王都偷偷派使者带了大量钱财去了契丹,八成是向耶律德光请求援军,王家在定州几十年,十分富有王都也有钱,契丹向来见钱眼开,只怕会出兵来援。
  李嗣源和范延光赵延光接到王晏球急报,认为凭王晏球的能力打王都是没问题的,再加上王晏球本身离得最近又主动请缨,李嗣源就任命王晏球为北方招讨使,全面负责平定王都叛乱事宜。
  而任命完王晏球那边,这边,李嗣源和李嗣源赵延寿还有被叫来的石敬瑭,一起商量派谁去带援军帮王晏球一起拦截契丹。
  王都不足为惧,王晏球自己就能收拾,可契丹一旦出兵,就是上万,就必须从朝廷调兵去。
  首选自然是石敬瑭,毕竟石敬瑭经常领兵征战,只是此时李嗣源在病中,京中稳定同样重要,需要有威望的将军镇守,再加上石敬瑭和王晏球相当,但也不好去给王晏球做副将,就打算从禁军下面再选一人,领兵去。
  林从一看,趁机和他娘说,让他娘找范延光提了下高行周。毕竟高行周原来就是北方边关人,又擅长骑兵,对契丹也经验,去给王晏球作副将也合适。
  范延光是个周全人,对他娘很是客气,也没有像有些官员一听后妃说什么就呵斥后宫不得干政,听得他娘推荐高行周后,觉得高行周倒也合适,乐得卖他娘个人情,就和李嗣源提了让高行周带一部分禁军去。
  李嗣源也觉得合适,就同意了。
  郊外军营
  林从带着郭威,在整装待发的大军前给高行周送行。
  “高将军,听闻定州那边王晏球将军已经击败定州军,王都带领叛军逃回定州,死守定州,契丹那边也已经有大军调动,不日将会进入边境,将军此去,既有危机也是机会,从林在这预祝将军能把握机会,和王大将军携手破敌,共建战功!”林从举着酒杯,敬高行周。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