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虎昭昭
虎昭昭  发于:2023年04月20日

关灯
护眼

  姜蓁还在被罚苦役,不能因为培训班开学就坏了规矩,拒绝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第一天开学,让他们好好上课就行,我得闲了会去看的。”
  一共有六百名学生,让医丑亲自去教,那不现实,他每天就上那么一两节课,剩下的都是他的弟子代劳。
  开学第一课,医丑还是很重视的,亲自给学生们发书和衣服,然后非常郑重的和大家说道:“大家手里的这边《姜国基础医学》,是太女和我一起呕心沥血编著而成,还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
  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姜蓁倒是轻松简单的随意说了几句,医丑却是熬了好几个大夜,可以说他的毕生所学都在上面了,由不得学生们轻慢。
  医丑拿着装订好的医书,提醒道:“不管你们以前的身份是巫者还是庶民,商人还是奴隶,应该都感受过学本事有多难。而今太女免你们的食宿费用,还让我倾囊相授,你们应该感恩和珍惜,好好爱惜这本书,以后这本书会陪伴你们许多年……”
  培养班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只能给各位医者打个基础,真到治病的时候,他们估计还需要翻书照着治。
  “如今我大公无私的教你们,你们都要拿纸笔好好记下来,以后到了县里乡里,也要大公无私的教给你们的学生。五年之后,诸位能否升调,能否获得太女的嘉赏,你们带出来的学徒数量,至关重要。当地人口数量的提升排第一,你们带出来的学徒数量就排第二!”
  事关大家的未来,学生们都听得非常仔细。
  医丑的眼神扫视一眼众人,提醒道:“你们的年纪都不小。男女宿舍虽然是分开的,但挨得近,我不希望这三月的时间,你们把心思放到别的地方去。能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应该不需要我多说吧。”
  “学生明白。”六百个学生齐声回答。
  医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行,我就说到这里,给你们半柱香的时间去换衣服,我在这个大教室里,给你们上第一课。”
  经过他和姜蓁的商议,医学生是白衣配蓝腰带,医官是白衣配红腰带,这样能分得更清晰一点。
  几百人统一穿上制服,看起来气势都不一样了。
  这六百个学生,都会识字,也会一点医学的常识,所以医丑第一课,就是带他们熟悉手上这本《姜国医学手册》。
  “大家先看到目录页,上面写了各种症状,后面对应的是页码……”
  “很多病人生的病,和书上的不一样,一个人身上,可能会糅杂几种病症,这个时候,你们用药的时候就要注意相克……”
  姜蓁下朝完,来围观的时候,正好就看到医丑在黑板上徒手画药材的轮廓。
  【黑板和粉笔果然是教学生的一大神器,光是照着书念,一点意思都没有。】
  【之前那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巫者呢?穿上制服我怎么就找不到人了。】
  【右边有个脸上带刺青的的小姐姐,中间还有个寸头带青铜耳环的女孩儿,这么明显你没看到呀。】
  【那么多人头,我一时没注意。】
  【他们都听得好认真,咱们就别进去打扰他们了。】
  医丑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姜蓁了,正准备放下手里的粉笔,就被姜蓁摆手示意他继续上课。
  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医学生们的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姜蓁不想去打断他们,围观了两分钟,就换了个教室。
  医丑教的都是大孩子,大学这边,还有一群小孩正在上课,他们学习的课程,都是仿照后世的语数外理化生,教材正是姜蓁提供的,老师也都是姜蓁找的。
  现在他们上的是生物课,由农家的人教导,现在上到了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需要时间积累,估计还有好多年才能看到成果。】
  【你说咱们的课本都流传那么多出去,怎么就没人折腾出什么动静来呢。】
  【不说热气球,怎么连孔明灯都没一个。按理说现在的人都挺有创新精神的,不应该啊。】
  【估计他们还没把这些内容吃透,吃透了应该就会运用起来了。】
  【要不咱们去偷墨家的人才,或者再教几个成年班,给大家加加速?】
  【定向医生培养计划都出来了,定向老师我觉得也可以培养起来。每个县弄一个县学,能方便法家学习。】
  姜蓁无奈提醒,“竹纸供应都邑还行,供应全国还有点难。虽然纸坊在不断的加大产量,但要供应全国的话,估计得下半年去了。”
  【但老师可以先培养起来嘛,等纸够了的时候,就能让他们出场了。】
  【按照全科老师的标准来培养算了,一门课一个老师,那咱们得养多少人啊。】
  “先别急,过段时间我还要召集农官进行培训,后面再说老师的事。反正都邑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什么时候去挑人,都能挑到。”
  在姜蓁眼里,人口比文化更紧要,所以她最先培养的是医者,其次是农官,再然后才是老师。
  姜蓁放缓了脚步,但别人却撒腿狂奔了起来。
  刘如从姜蓁这里得到可以印书的确切消息之后,立刻就在大学外头置办了一个宅子,办了一个学堂,广收门徒。
  他的博士就是一个虚职,作用就是偶尔和姜王聊聊天,传授一些知识,平时闲得很,所以这学堂他很快就办了起来。

  刘如是儒学大家,他一出头,儒学的其他人就都自觉的来帮忙,他新办的这个私学,立马就去声势浩大了起来,吸纳了不少在大学免费认字的勤奋小孩。
  “这小子动作怎么这么快?!”赵青竹在家愤愤的踹了一下桌子,对自家徒弟说道:“你大师兄估计还有十来天才能到,咱们不等了,直接把学堂开起来,就先用我的名头。不能让他们把风头全抢了。”
  名师弟子这招牌还是很好用的,刘如那个学堂刚一办起来,就有许多贵族和豪商,带着一大笔金银来替自家孩子拜师。
  赵青竹那边也不逞多让。
  【怪不得刘如让阿蓁帮忙印书的时候,开口就是一千金,原来他是真的很有钱。】
  【古人有句诗,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然没骗人啊。教书是真的太赚钱了。】
  【那得名师才行吧。这些大佬都是有招牌弟子的,当然挣钱了。】
  【要是郭凡的老师还活着,别人要是想拜师,估计也得送个几车金银吧。】
  赵青竹和刘如两个在都邑杠上了,火药味浓重,但没过几天,双方就熄火了,因为其他学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阴阳家、道家、墨家……都来凑这个热闹了。
  姜国俨然成了第二个郑国,再熏陶个十几年,姜国都邑估计遍地都是读书人。
  【这下不用愁人才了,一家偷几个应该就够用了。】
  【就是有点担心他们夹带私货。】
  【怕什么,谁还能没点自己的小心思呢,只要控制好主流思想就行,咱们也不能遏制其他学说的发展。】
  姜蓁暗中观察了一下,发现诸位大佬收的多是姜国子弟,隐身一段时间之后,就体贴大方的给大家伸出援手。
  “诸位先生需要识字的教材吗?太女府可以提供大学里用的教材。只需要成本价。”
  “竹纸也能酌情提供一批,但这纸的去处要受监管。”
  “或者各家想把自己的著作印刷成册,太女府也是支持的,只要内容不违反姜国的原则。”
  姜蓁承诺其他东西还好,但等她承诺给大家印书的时候,刘如和赵青竹就不淡定了。
  赵青竹连和刘如别苗头的心思都没了,心里暗暗想道:合着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止儒家,而是诸子百家,那他还和儒家斗个什么劲?还不如两家联手,把其他人摁下去呢!
 
 
第72章 
  棉布出现
  姜蓁一说到印书, 各家的人才都支棱了起来。
  他们巴巴的赶到都邑来,图的不就是那几张纸吗,只是之前没机会和姜蓁畅聊, 所以只能默默的跟法家和儒家的人学, 先在都邑办私学, 把名声打出去之后,再来找姜蓁。
  现在姜蓁主动递橄榄枝,所有人都拿着自家的著作找上门来了。
  而且临近姜蓁的生辰,大家上门都还带了礼物。
  “太女曾说收礼不收贵重的, 只收稀奇的。所以我今日给太女送来了一盒柿子饼, 这是我老家那边的美食, 公主可以尝尝……”
  “这是我才卫国带来的巴山茶, 可当菜食, 也可当药饮……”
  【这茶不错, 可以多多的人工培育, 以后有大用处。】
  【现在的人都不爱喝茶,但上行下效, 只要阿蓁开始喝, 其他人也会跟着喝的。】
  【茶再不好喝, 也比前两天某位官员送来的超级大鳖好吧。河里到处都是鳖, 他送的那只鳖除了大点,有什么稀奇的。】
  蓝河公主巨富是出了名的,大家给她送礼从来也不敢斗富, 而是精心挑选姜国都邑比较少见的。
  要是收到了自己喜欢的礼物,姜蓁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赏赐, 以待下一次别人再给她送好东西。
  柿子饼姜蓁不会给奖励, 但茶是必须要给的。
  这段时间上门的都是文人, 所以姜蓁直接把府里印刷的全套书册送给了对方,顺带还送了对方一刀纸、墨条还有毛笔。
  所有人都知道,想在姜蓁这里印刷书籍,内容必须要姜蓁亲自审过,各家大佬们面对姜蓁提出来的要求,基本都是全盘接受。
  姜蓁不喜欢的内容,大不了自己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另提,但印书肯定还是要印的,否则自己就慢了一步。
  姜蓁虽然让他们改,但并不严苛,由于她的放任,所以论台那边又吵起来了,而且不是一两家的吵,是大家一起吵。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人人都要平等劳动,而且应该市贾不二,不作假不欺骗人……”这些内容是姜蓁审核过了的,所以农家的人说得尤为大声。
  儒家的人反驳得更大声:“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贤明的统治者就该顺应民心,何来什么上下之序。”反驳完儒家的人,农家的人又继续说道:“农业是一个国家根源,若想富足,就要大力发展农业,如姜太女一般,设置农庄研究农事,兴修水利治理天灾……但商业是必须要大力阻止的,商人买贱卖贵,和农人比起来,付出更少收获更多,长此以往,哪还有百姓会安心种地。”
  “非也非也,殊不知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商人才是粮食、器物和财富流通的关键。”商家的人非常自信的说道:“从蓝河县对待商人的态度,还有那条白盐路,就能看出太女对商人有多么重视。”
  “呵呵~那条路只是因为太女为了方便自己出行修的!你们这群商人还真爱为自己脸上贴金。”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了姜蓁的支持,在论台那边非常肆意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姜王原本是最爱去论台听大家讨论学问的,现在也不太好去了,大家议论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治国方针,他不好在论台那边表态,只有回宫之后,小声的问姜蓁:“你当初都是怎么跟他们说的?”
  各家大佬的自信不像是假装的,都表现出了一副太女极其看中我的样子。
  “我没承诺过他们什么,只是答应会帮他们印书而已。”姜蓁理直气壮的说道:“治国本就不能只单单重用一家,雨露均沾才是对的。”
  姜王提醒,“那你要注意这个度,别让他们闹太狠了。”
  “父王我明白的。蓝河县那边送了两面全身镜过来,我带了一面进宫,父王可要试试?”姜蓁问道。
  “要!”姜王立刻兴奋的答应。姜蓁送他的那个小圆镜,他一直随身带着,没事的时候就会拿镜子出来整理仪容。
  这全身镜比手持的小圆镜更加的气派,方方正正的一块,边上用木头包边,打磨得非常光滑。
  走到自己的寝宫里,在镜子面前转了两圈,姜王就从兴奋变得惆怅,“我老了,身形都没有以前高大了。”
  姜王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仪容不算俊美,他是难产生出来的孩子,从小身体就瘦弱,年轻的时候又吃了不少苦,时常腰疼腿疼,比起壮年的时候,他佝偻了不少。
  而姜蓁现在已经快长到一米七,头发用发带随意的绑在脑后,穿着一身简单利落的胡服,脸上干干净净的不施粉黛,眉尾上挑,眼神里充满了锐气。
  父女同框站在一起,一个如初升的娇阳,一个像落幕的夕阳,看的姜王好生感慨。
  “前两年你刚回宫的时候,还是瘦瘦小小的一团,现在都已经长大了。”
  姜蓁笑了笑,说道:“女儿每日都在锻炼身体,吃得又好,自然长得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