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唐青月便趁势在医院不远的华山路自家商铺上开了一间中药馆。
门面是自己的,采购渠道也是门儿清,顾客那就更不愁,店员开始找的还都是申城大学药学专业未毕业的学生,两年多时间,这么一间看起来冷冷清清的中药馆给她挣了外人想象不到的财富。
唐青月想着等到退休了,她就卖掉申城的房子,找一处青山绿水的地方,买块山头围个院子,养两条狗,种几盆花。
围个院子,盖一栋当年在山上住过的那样的房子。
毕竟大家都说这一片迟早还是要拆迁的,拆迁款一个比一个传得多。
并且,唐青月在申城南北高架新闸路口处还有套破旧的老房子。
那套老房子被棚户区围在中间,之前住不得租不了,可现在它也要被拆迁改造了。
按照目前形势看,不管怎么算唐青月都是一名拆迁大户、准暴发户!
回想刚回城那些年,真的是捉襟见肘。
买了房子,她已经是身无分文,当时去山里想接石泉生父女来城里的路费还是借的。
回城头三年唐青月在药房工作都只算学徒,一个月十八块钱工资,没有任何福利,还要养活大姐家的三个孩子。
到九零年,她工资涨到九十六,各种福利也是水涨船高,三个外甥长大了,早过了当初承诺的抚养年限,便陆续回到他们爸妈身边,唐青月的日子才轻松下来。
一个人过日子,基本没什么开销,三年前唐青月将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修整房子、开中药店,短短三年这间药房已经盈利近百万,这还不算店里近百万的库存。
这套临街的商铺是十八年前唐青月花一千七百块钱买下来的。
而这其中有一千二百块是她大姐唐清悠给的。
唐清悠和唐青月两人当初一个下乡一个上山,都在七八年回了城。
和唐青月孤身一人回来不同,唐清悠下乡期间和同为申城的知青结了婚还生了三个孩子。
78年年底唐青月是准备离开申城的,因为她在乡下也结了婚,也有孩子。
虽然那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当初结婚也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申城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了,她准备回到山上去,那里有她思念的人,有她一手带大的孩子。
这时候唐清悠提出给她一笔钱,这样她在申城能安一个家,可以把山上的男人接到城里来。
当然这笔钱不是白给的,唐青月必须无偿帮她养大她的三个孩子。
当时唐青月身上还有将近五百块钱,于是她再三奔走、寻摸,最终买到了现在的这套临街楼房。
这房子买的时候本就有些年月,加上几个孩子在里面住了近十年,房子折腾得破败不堪。
好在这房子整体框架还算结实,三年前政府提出改建,唐青月出了钱,在工程队修补下焕然一新。
里里外外墙面重新刷了,屋顶换成了结实好看的琉璃瓦,门窗、地面拆掉重建,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
这些年唐青月一个人独来独往,整修后的新房子,她没有邀请任何亲人来参观、居住,甚至那几个早就搬走的孩子提出各种原因想再住回来,唐青月也是难得强硬地拒绝了。
三个孩子,十年抚养照顾,该还的她早就加倍还回去了。
当初她买这套房子是想接山上那对父女来城里安家的,毕竟那几年是他们给了她一个安身之所、给了她一个温暖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并且她回城时身上所有财物都是那个男人给的。
最后他们没有来,那这房子她就一个人住,这是她在这城里的根,是她的避风港。
甚至没有亲人知道她开了那样一间日进斗金的药房,只当是她把商铺租出去给人做生意用了。
唐青月这一辈子没有生孩子,却养过四个孩子。
四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许明东,唐清悠的大儿子,也是她唐青月的外甥,下个月就要结婚娶媳妇了。
这些年,大姐不停的提及当初她给的那一千二百块钱,特别是房子改造过后的几年,甚至提出过让许明东落到她的户口本上,说几个孩子本就是她养大的,落到她户口上,以后给她养老,也免她晚年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