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妥当后,用完早膳,宋引玉带着阿月四个丫头往外走。
一出门,刚跨过门槛,她就看见谢老夫人由安嬷嬷扶着,早已站在马车旁等着了。
宋引玉以为来迟了,赶紧下台阶,走到谢老夫人面前,道:
“母亲,我来迟了。”
谢老夫人道:
“没来迟,时辰差不多,走吧。”
说罢谢老夫人踩着矮凳就上了马车,宋引玉忙跟上。
一进马车,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宋引玉扫了一眼却为看见明火炭盆,但这暖意却是不知从何而来。
马车内很宽敞,能容五六人。
车内铺着地毯,最中央摆放了一个小桌子,桌上燃着个小火炉。
此时正有一个侍女跪坐在小桌旁用炉子煮着茶。
除此之外,还摆了不少糕点。
是宋引玉曾在谢老夫人那儿吃过的。
很明显,这是谢老夫人准备的。
阿月阿星随身伺候宋引玉跟着她上了马车,两个丫头怀里还各抱了一个食盒。
是秦嬷嬷为她备好的糕点和各种小食。
宋引玉看见的时候,还有些哭笑不得,嬷嬷这是生怕她饿着。
这会儿上了马车,看见小桌上也摆着糕点,阿月和阿星两人具是一愣。
随即就看向宋引玉。
“院里嬷嬷给你备的吃食?拿出来放着吧。”
谢老夫人目光落在阿月和阿星怀里的食盒说到。
宋引玉点点头,然后眉眼弯弯笑着说:
“谢谢母亲,您院子里小厨房的糕点我想了好久,今天有口福了。”
一边说着,她让阿月阿星将食盒打开,接着道,
“这是秦嬷嬷照着您上次给的方子做的,母亲尝尝味道如何?”
她笑得乖巧,谢老夫人严肃板正的脸几不可见地柔和了几分:
“嗯。”
很快,马车动起来了很平稳,桌上杯里的茶也只是晃了晃,并未溢出来。
马车不疾不徐地往城外走去。
此时天色依旧未亮,到处都是一片黑,只偶尔有些人家屋内透过窗户能看到几盏亮起的烛火。
慢慢的,或许是马车里太舒服了,宋引玉坐着坐着,眼皮越来越沉。
只是她潜意识还记着谢老夫人在,不敢真睡过去。
但睡意来得太汹涌了,宋引玉很快就陷入似睡非睡中,整个人已经不能背脊挺直地坐在那车上了。
她坐着睡觉,脑袋微垂那模样看着都累人。
谢老夫人看着,眼里染了几分笑意,只语气还是淡淡的:
“睡吧,到了会叫你。”
宋引玉耳朵精准地捕捉到这句话,也知道那声音是谢老夫人的,可是强烈的困意让她已经不能深究太多。
当她听到那句话时,就跟得了免死金牌一样,在下一瞬彻底安心地坠入梦香中去了。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宋引玉突然感觉身体往下坠,失重感一下子惊醒了她。
宋引玉蓦地睁开眼,身体猛得坐直,看起来好似精神得不得了,然而她眼睛里还未消退的睡意出卖了她。
醒过来后,宋引玉木了一下才搞清楚状况,然后立马看向坐在一旁的谢老夫人。
“母亲。”
宋引玉呐呐地喊到,小心地盯着谢老夫人的脸色瞧,怕她不高兴。
谢老夫人没说什么,只推了推小桌上的茶被,道:
“喝点清茶。”
宋引玉二话没说,捧起茶杯,慢慢喝着。
谢老夫人又问:“饿了吗?”
宋引玉摸着肚子老实地点点头,是有点饿了。
“吃糕点。”
谢老夫人说。
宋引玉没立马伸手,只是在确定谢老夫人确实没生气她刚刚睡觉之事,才放下提着的心。
她笑着拿起桌上的糕点,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此时天光泛起了鱼肚白,天色渐渐亮了,她们马车早已离开了京城,再有一个时辰就该到地方了。
宋引玉这一觉她感觉像是睡了很久,其实只过了一个时辰而已。
接下来的时间宋引玉便一直捡着糕点吃,她可还记得谢临安说过,要未时才能吃饭。
谢老夫人不怎么爱吃糕点,她吃了不宜克化。
幸亏秦嬷嬷还给她准备了一碗鸡丝粥,宋引玉拿出来送到了谢老夫人手里:
“母亲,您吃这个吧。我听夫君说祭祖后要未时才吃饭,您先垫垫肚子。”
祭祖极费体力,宋引玉虽然没有参加过,但能猜到。
毕竟要花两个时辰,整整四个小时。
要是不吃点东西,怎么受得了。
谢老夫人其实并不怎么饿,可看宋引玉一片好意,她也不好拒绝,只说:
“放着吧,我等会儿吃。”
谢老夫人是个寡言的性格,安嬷嬷怕宋引玉误会,忙笑着道:
“老夫人应是不饿,我先替老夫人收着,等老夫人饿了,再在炉子上热热吃。”
装粥的食盒是特质的,有夹层里面灌了热水能保温。
这会儿拿出来还冒着热气,可要再会儿就该凉了。
安嬷嬷清楚这点才有此一说。
宋引玉当然不会胡乱猜忌谢老夫人,她点点头,笑着说:
“嗯,母亲不饿的话,就饿了再吃。”
谢老夫人颔首,安嬷嬷收起了粥。
时候还早,两人坐在马车里,宋引玉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糕点。
而谢老夫人一直都是挺直了腰背端坐着。
一老一少看着不搭,现在却意外的和谐。
宋引玉一路上吃吃喝喝一点都不觉得难熬。
等中途谢老夫人终于觉察到饿,安嬷嬷惹上端给她用了。
不多时,她们也终于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宋引玉和谢老夫人一前一后地下了车。
车子并未赶入村里,停在了外面。
此时外面天已经彻底亮起来了,宋引玉一眼瞧去,首先就看见了不远处大片大片的房屋。
鳞次栉比,整整齐齐地伫立在村子中央。
那些屋子与宋引玉想象中,古代村子的土墙不一样。
清一色的青砖绿瓦的木质结构房屋,雕梁画栋斗拱飞檐。
一股古朴大气之感扑面而来,有种沉甸甸的厚重感。
这就是谢家文化根源,也是谢家的发家地。
宋引玉还在赞叹时,早已侯在这的谢氏族人齐刷刷地上前给谢老夫人和她见礼。
这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宋引玉猝不及防下,差点吓一跳。
不过这段时日她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很快就稳住了。
她言谈举止十分得体地与众人见礼,半点都没失了谢家当家夫人的身份。
宋引玉并未发现,一旁的老夫人眼含欣赏地看了她一眼。
“请老夫人,夫人移步祠堂。”
众人让开中间的路,让她们过去。
谢老夫人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事,她淡定地带着宋引玉穿过人群,往祠堂走去。
而众人则跟在了她们身后。
祠堂在整个村子的正中央,走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
祠堂侍从是不能跟着进去的,安嬷嬷等人都留在了祠堂门口。
宋引玉自觉地扶着谢老夫人走了进去。
祠堂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待宋引玉扶着谢老夫人走进去后,他们纷纷前来拜见。
这时能入祠堂的人,都是今日参与祭祖的谢氏族人了。
其宋引玉有些意外,没了侍从跟着,祠堂里的人,并没有宋引玉想象的那多多。
上辈子宋引玉在新闻里看见,在现代还保留了古老仪式的家族,在祭祖时都是乌泱泱跪倒一大片。
那人数堪称壮观。
可谢家参与祭祖的人,却好似没有那的一半。
这个疑惑直到后来宋引玉才知道,原来在谢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进祠堂祭祖的。
只有各房嫡枝以及有了功名的庶子才能来。
况且现在谢家还有许多族人外放做官,不能赶回来。
很快人都到齐后,谢临安和谢老大人在众多耆老的簇拥下走入祠堂。
穿过人群,谢临安站在最前面,面向众人神色肃然。
耆老们看着时辰,到巳时后,随着一声祭祖开始。
谢临安点燃了第一支香,整个祭祀仪式正是开始。
整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
宋引玉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无比肃穆的祭祖仪式。
她绷紧了精神,极为认真,丝毫不敢马虎。
纵使这两个时辰,不时就要行跪拜礼,她仍然没喊一声累。
终于,午时一过,随着最后一次跪拜后,总算结束了。
宋引玉扶着谢老夫人起身时,自己的脚都在打颤。
这时她才察觉到了累。
谢老夫人面带疲色,拍拍宋引玉的手,出了祠堂后。
安嬷嬷带着阿月她们迎了上来:
“老夫人,东西已经备好了。”
谢老夫人点点头,道:
“走吧。”
宋引玉有些茫然,她回头看了一眼还在祠堂里的谢临安,知道他还有事一时半会完不了,就跟着谢老夫人先走了。
安嬷嬷带着他们进了一座离祠堂最近的宅子。
听安嬷嬷说,这座宅子是他们在文安村歇脚的宅子,谢家每一房村中都有。
宋引玉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文安村的房屋修得如此精致了。
安嬷嬷命人备好了热水和衣物送上来。
丫头伺候谢老夫人拖了鞋,小心地放在热水里。
谢老夫人一边泡脚,一边对宋引玉说:
“去让丫头们给你泡泡脚,敷一下膝盖,未时三刻,到祖宅用膳,抓紧些时间。”
宋引玉脚是挺不舒服的,原以为只能撑到回家时再处理,没想到在这已经准备好了。
她点点头,由着阿月和阿星扶着去另外一间屋子。
有安嬷嬷的教导,阿月她们动作很快,手脚麻利地给宋引玉脱掉鞋后,将她双脚放进已经兑好的热水里。
同时小桃和杏儿用热帕子开始给宋引玉有些肿的膝盖敷上。
要知道今日祭祖,跪在地上是没有垫子的,那可是硬生生地跪。
宋引玉这身体养得身娇肉嫩,方才来来回回跪那么多遍,膝盖能不肿吗。
所幸不严重敷一会儿就好了。
泡好脚,膝盖的肿也消了不少后,宋引玉重新换了一身素净的衣裳。
而另一边谢老夫人也差不多才弄完。
她们在门口遇上,随后一道去了祖宅。
祖宅是个极大的宅子,容纳今日来的众人完全没有问题。
饭菜已经上桌了,谢老夫人和宋引玉走进去的时候,已经坐好的各位夫人姑娘,立马起身行礼:
“老夫人,夫人。”
“坐吧。”
老夫人摆摆手,众人才坐下。
老夫人一坐下,众人这才提筷开始用饭。
今日菜色很丰富,虽然宋引玉在来得路上吃了不少的糕点,但也过了整整两个时辰了。
刚才还耗费了不少体力。
她肚子早就饿了。
只是现在她不能像在家里一样肆意,只能让阿月给她布菜慢慢吃着。
因为吃得慢,所以宋引玉成了最后一个下桌子的。
倒是没人笑话她,因为谢老夫人还让身边的安嬷嬷不时替宋引玉夹几筷子,阿月夹不到的菜送进宋引玉面前的碟子里。
虽只是两夹菜,但足够让所有人看清,这位新夫人在谢家受宠的程度了。
第34章 谢老夫人年纪大……
谢老夫人年纪大了, 今日舟车劳顿,祭祖时又折腾了整整两个时辰,已是力倦神疲, 用过饭后便直接回了宅子休息。
本来宋引玉也想走的,可是她还没来得及起身就被稀里糊涂地拉着坐在祖宅后花园的凉亭里和各位伯母婶婶赏兰花了。
谢氏一族上上上下下都是学识不俗的读书人, 最喜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
祖宅的后花园里栽得除兰花就是菊花了。
不过眼下不是菊花盛放的季节, 所以园中只有兰花独领风骚。
兰花的确很好看, 特别是成片展现在眼前时。
可宋引玉觉着也看不了这么久吧。
凉亭里四面漏风,即便现在天没有寒冬腊月时冷了,可风一吹, 坐久了还是能冷得她直打哆嗦。
更为要命的是,诸位伯母婶婶们还起了心思,竟还以兰为题,念起了诗。
宋引玉本来就不是文科生,以前读书语文很一般。
诗倒是学过不少,但都已经被她记得稀碎,张冠李戴地只能读那么一两句了。
就肚里这点委实拿不出来丢人现眼。
眼看顺序顺着就要到她了,宋引玉有些急,开始绞尽脑汁地回想关于兰花的诗。
但越急, 越是脑子一片空白。
正当宋引玉觉得要丢脸了,要完了时。
耳边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夫人, 大人有事寻您,让小人前来通报。”
是子鱼的声音。
宋引玉从来没有觉得子鱼的声音这么亲切过。
凉亭里的念诗声都停下了, 全都转头看向了宋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