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寻从外面回来,带了点吃的,喊束青起来,吃完就滚回去睡觉。
“别把身体搞坏了。”她道。
束青揉了两下眼睛,随手扯下只戴了一只的耳机:“在等数据,排了快半个月的队了,我这才轮到大脑。”
她看了下时间,接过雀寻递来的螺蛳粉:“还差八分钟就跑出来了。”
大脑是他们这里的超级计算机的昵称,一群天才拿自己的脑子当榆木疙瘩,说当前开发的脑域程度什么时候能赶上超算了,才是真正的“大脑”。
后来这个称呼就流行开来,并被继承了下来。
这栋实验楼里有三台超级计算机,其中,一台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直接归给了山河图小组,连带海洋图一起,负责关于大气、气候、海洋、地形等的集中化数据处理;
一台给了医学小组,让他们进行药物研制、不良反应等的试验模拟,阮渔给的东西不少,单论最初的那一份神经系统修复液,两年来的实验室研究就没停过,虽然药品离临床试验还远得很,但已经出了不少的衍生成果;
至于最后一台,算是空出来给他们打申请使用,毕竟小组很多,要用到超级计算机的也不少,却也不必专门拨给某个小组,这东西贵得很,他们家底还没这么厚。
沧兰洲有二百多台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其中一半多都远超基础。千亿就那么两三台,百亿亿次级别的不少,但又不可能都在这个基地里,所以他们用起来还是很紧张的。
束青:“什么时候老大再搞两台过来就好了。”
别的楼也有,她好羡慕的。
空气里多了一股螺蛳粉的味道,不远处有人从座位上抬起头来,嗅了嗅鼻子:“我也想吃。”
雀寻招呼着:“过来吧,还有。”
正经来说,这儿是他们小组的备用休息室,与主栋隔开了,中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很多人有点小毛病,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喜欢乱涂乱画、打自己两拳、玩个蜘蛛纸牌连连看什么的,工位上又不好搞,每周都有纪律检查的,但你也不能忽视天才们的正常需求——谁家天才没点小毛病呢——最后,雀寻干脆打了报告,腾出来一间屋子给他们随便发挥,也算是解压了。
检查组每到这个门口的时候,都会闭上眼睛装看不到。
不然,雀寻也不敢拎着几份螺蛳粉跑到实验楼分区H栋这边,会被打死的。
束青次哈地吸了一口,给组长点赞:“你真的太贴心了,我上午才说想吃这个的。”
雀寻把一份递给了跑过来的组员,回束青:“就是听见你说了,我才去食堂要的。”
束青在这蹲了好几天,就是为了等大脑跑出来的分析。
雀寻弯腰,凑近了她:“你确定这一次有一分钱的把握?”
束青垮着肩膀,开玩笑道:“我都投了两万了,总得回给我一分的吧?”
雀寻拍拍她,摸摸这炸毛的狗头:“你该洗头发了,免洗洗发液不行。”
束青:“放屁,我下午才去淋浴间洗过!用的还是青云新品!没看我发际线都不秃了么!”
雀寻:“怎么又出新品了?研发人员吃什么了,仨月来一趟技术革新的,这都开始进攻世界洗护市场了吧?”
束青嘚瑟地比了个手势:“刚跟别洲的洗护品牌大头打了一架,青云完胜,连带着惊鸿都扩展了市场份额,正商量合作出一套品牌联名呢。”
雀寻:“不是啃数据呢么,这都知道?”
束青:“阮渔资料里的嘛,全世界关于她的舆论我这里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卓颜那里反黑搞宣传的基础材料还是我给传过去的。”
不仅如此,她这里资料量庞大繁杂,且实时更新,比阮渔的那只系统也就差一点儿罢了。
捎带着了解个八卦,也算是开拓思维解解闷了。
束青吃饭超快,都是要么一不留神饿一天的主儿,在扛饿方面全是佼佼者,吃起饭来也就逐渐形成了风卷残云的习惯。
没两分钟,她就把东西吃完了。
雀寻跟她一起去接收资料,束青趁着兴致高昂,想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干会儿,不急着休息。
雀寻:“……”
多余担心你。
五天后,束青向上递交了一份“关于阮渔穿越时空契机规律中粉丝正向作用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将“粉丝”与阮渔挂上了钩。
她的五千三百字小论文里,图文并茂,摘取了粉丝量、舆论反馈等的数据分析,紧扣“粉丝影响”,详细叙述了她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结论。
束青认为,正是粉丝,在阮渔穿越一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95章 装满了快
阮渔正在一间惊鸿的快闪店里。
这个购物大厦很繁华,是新建起来没两年的,处处彰显着有钱、好看、崭新。
一楼这边的快闪店外部宣传区内,连接着不到一米高的台子的背景墙前面,空地上人挤人。抬头往上看,二三四五六层楼的栏杆边上围着三层的人,乌央乌央的,逛街凑热闹的是真的多。
“阮渔啊啊啊啊!!”
“鱼鱼!”
“小鱼崽!”
“我爱你啊!”
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最初只有背景墙这边的人在喊,两三声后,就连楼上的都开始嗷嗷了。
阮渔站在品牌花墙边笑得扶着柱子站着,工作人员苦着脸去找话筒,让主持人先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别还没开始就这么热闹,避免造成混乱。
阮渔伸直手臂,冲大家挥了一圈,任何一个角度的都没落下,很是细心。
卓颜在旁边拿着阮渔的水壶,让她先喝两口。
阮渔低头凑近了吸管,听卓颜给自己快速讲解等会儿将要被问到的问题。
她左手比了个OK,示意自己晓得了。
《角逐》结束一周,阮渔的热度不减反增,这一回走通告站台的反馈声响就比以前大了不少。
卓颜扫了一圈周围的情况,感慨:“真是厉害哦。”
阮渔喝好了水,推了下水壶让她收回去,嘚瑟道:“瞧,都是朕给你们打下的江山。”
卓颜笑骂,拍了拍她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的手臂:“给你得意的。”
千百道“阮渔”的呼喊声中,就连站在阮渔身边的人都没办法听清楚她的话,是以,对于阮渔刚才的那句调侃,只有卓颜给了回馈。
场下,一位柠檬鱼高举着手机,拉近了镜头距离,聚焦到阮渔的身上。
新手机,大屏幕,高清拍摄,五十倍不在话下,追星女孩必备的器材。
因为离得远,一楼这里又没阶梯高度,后面的人压根就看不到阮渔在哪儿,所以在这个被高举出大家脑袋的手机屏幕下面,七八个人也不费劲踮脚尖了,干脆直接仰了脖子看手机。
手机持有人:“哼哼。”
真是买对了!不亏我之前赶了工多接了个活儿!
她们热切地期待着阮渔能站上那个一米高的台子,让大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她。
——
这是一场讲演报告。
束青站在最前面,被投影灯光照射着,面部阴阴暗暗的。
她将自己的研究结论重复了一遍后,又用了简单的言辞对其进行了解释。
“或者说,粉丝的情感、阮渔得到的正向情绪,这些两年内不断激增的无法实质化、量化的东西,影响到了阮渔的穿越。”
束青:“虽然我也有些难以置信,但与她穿越时间结合最紧密的,是粉丝的变动。”
背后投影上,与被标注了阮渔穿越线的红色相关性最高的,是那条浅黄色的粉丝数据综合分析线。
数据处理繁冗复杂,还要对无法量化的信息进行相关赋值转换,如何把握如何协调,又要怎样选取公式,束青愁得头发一绺一绺地掉。
在浩繁无规则的现实中寻找数学逻辑,这本就是一件难事。
人的情感是有力量的吗?
又有什么用处呢?
为什么会与这个相关?
束青不知道,这也许是她的下一个研究课题。
阮渔的每一次穿越前后的情况,早就被无数人研究了个一清二楚,粉丝自然也不会被遗漏。
她第一次穿越,是在满座的剧院,那个时候她正在进行演出。这不是阮渔的第一场同话剧演出,与前面几场不同的是,那一天,台下观众满座了。
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人设想过,阮渔穿越会不会跟粉丝有点关系?
但后来发现这些关系连不上,每一次的穿越都很模糊。
她跨界演出的第一天会穿、她现场很多粉丝会穿、她在没有通告的休息时间也会穿、她……
刚找到“规律”,下一次就会被打破,似乎一切无迹可寻。
现在,束青用她的大数据告诉众人,不,归根结底,还是粉丝。
与会者面面相觑。
雀寻皱眉,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束青:“我设定了一些权重,并拜托卓颜对外开展了长达半年的线下调研。”
她关注的重点并非粉丝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被赋值后的东西——阮渔这两年得到的正向情感阶段化累积数值。
投影上是几个瓶子状的图形,分别代表着阮渔的这几次穿越,最后一个是新增加的,就是几日前《角逐》还没上台时的四五秒消失又回来。
每一个瓶子里,都装着蓝色的内容物,高高低低错落不平,但是相差并不算大。
这是束青赋值后得到的不同阶段累积数据,也是最明显的支撑点。
——
卓颜在台子侧边站着,注视着成为人群焦点的阮渔。
主持人实在控不了场,阮渔笑着抬起了话筒,将左手食指轻轻地竖起,一阵轻轻的“嘘”在场内响起。
这大概就是号召力,三五秒后,室内变得安静,给了主持人喘息之力。
他调侃,说粉丝真的很听阮渔的话。
台下的一群人齐刷刷吼了句“是”。
互动很是愉快。
侧边,谷秋从后面走来,贴近了卓颜,小声地道:“卓姐,新的问卷做好了,十道题,跟以前一样,都是关于鱼鱼的。做了网络链接和二维码,还打印了一部分。”
卓颜扭头:“嗯,可以。”
谷秋:“那我等一会儿自由活动开始了,就带着人去填问卷。”
卓颜:“惊鸿这边的员工那里也放几份,我跟半梅说好了,今天做游戏领兑换券打折券的同时,愿意填一份可以多得一次机会。还有小礼物那边也别忘记了。”
谷秋:“放心吧姐,我跟辛总助理对接过,这些都记着呢。”
惊鸿负责的总经理名叫辛半梅,也是卓颜他们一类的人。
卓颜拍拍她左肩:“辛苦了。”
谷秋:“那我去了。”
说完这话,她看到卓颜点头以后,就跟来时一样,绕着这边的工作人员,回去找自己的小组了。
——
束青:“我不再把目光聚焦到她穿越的时间上,忽略了间隔、周期等等,只以粉丝为主,用数值诠释阮渔在两次穿越间得到的阶段粉丝情感,嗯,我将这个数值命名为粉丝正向情感值。”
在网络上抓取阮渔的大数据,简单又不简单。
柠檬鱼们为了阮渔会去做数据,带上相关话题和她的名字,一般的网友抒发自己即时的情绪时也会直接标注阮渔的大名,这样也好抓。
最烦的是现在粉圈混乱,缩写漫天飞,还有各种符号、昵称指代等等,造成了极大一部分的数据流失。
——我真的好喜欢阮渔啊啊啊!
——鱼鱼崽真可爱!
——#青云品牌全线代言人邀你关爱化疗孩童#心疼孩子们,默默地捐了一点点钱。
——烦死那个谁了真特么傻逼。
——某品牌代言人不错啊,试用了一下洗发水居然还真的有用。
前面的三条可以捕捉到,归类给阮渔。但后面的两个就不行了,爬虫不能识别这是说阮渔的。
粉圈在信息茧房方面太厉害了,三百人就能营造出烈火烹油之景,黑天白日地做数据,明面上看着跟三万人一样热闹,实际上背后只有这么三百。
有人调侃,说内娱有三千粉丝,艺人就可以横行霸道叱咤风云了。特别是选秀,来来回回秀粉也就那三百个,每一届每一年都被割韭菜,数到最后原来都是同一批韭菜。
粉丝的数据,真正路人的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百人给出的假象,又怎么能比得过五十万人的随手一点呢?
束青要是按照前面假象来做分析,那就真的扯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