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羲和目光落在顾筱脖子上,应是挠过了,又强忍着,所以有几个小红点。
“抹点皂荚水,能止痒,明儿我再去医馆拿点药。”沈羲和快速把黄桃糯米圆子吃完,然后从衣柜里翻出小瓶药膏,“这是清凉膏,用这个兴许能好一点。”
清凉膏,里面有薄荷,是沈羲和困时抹在太阳穴上用的,应该能止痒。
顾筱愣了愣,“那你给我,我回去试试……”
沈羲和道:“我一会儿还要用,就在这里抹吧。”
不等顾筱反应,他就拔了木塞子,用食指蘸了一点,“抬头。”
顾筱张张嘴,把剩下的话咽下去,她眼睫不自在地颤了颤,瞥了眼沈羲和就快速看向别处,她不看沈羲和,可沈羲和就站在她身前。
脸上点了一下,之后沈羲和便不动了。
沈羲和低头看着顾筱,她在紧张,而沈羲和比顾筱还紧张。
他手上还有清凉膏,鼻尖都是薄荷的味道,若是再往下,他大可以涂,可是……
沈羲和脑子清醒了许多,“我今天用不到,你拿回去涂吧。”
说着把剩下的清凉膏抹在了自己太阳穴上。
顾筱嗯了一下,“那我回去了,就是被蚊子咬了,你不用去医馆拿药,过两天就好了。”
沈羲和点点头,“我知道,你早些睡。”
这时天凉了,夜风吹过,沈羲和脑子一片清凉,他低头看看手,然后把手攥紧。
而顾筱拿着清凉膏,回屋把胳膊腿脖子全涂了,还真的不痒了,凉凉的,挺舒服的。
次日,顾筱去书坊,她带了染了颜色的羊毛珠子和竹签,准备去教自己的小徒弟。
到了书坊,顾筱看见张掌柜换了身很不一样的衣服,平日张掌柜穿的简单,就是书生穿的浅色稠衫,今儿换了身湛蓝色的衣服,书坊二楼还摆了茶水点心,地上还放了蒲团。
见顾筱面露疑惑,张掌柜道:“今儿不是大日子吗?”
顾筱皱着眉问:“什么大日子?”
张掌柜道:“拜师的日子啊,小东家不是要收徒弟吗。”
顾筱咳了一声,“还用拜师?”
张掌柜理所当然道:“自然。”
徒弟虽然不是顾筱亲自选的,但她肯定得喝拜师茶,不行拜师礼,那叫收徒弟吗。
这收徒弟,就算只教一样,那也是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逢年过节要备礼,当长辈敬着。
张掌柜精挑细选,特意选了个八九岁的姑娘,名叫铃铛。
张掌柜耳提面命,当徒弟的要听师父的话,对师父好。
张掌柜把人领进来,铃铛对着顾筱就是一个大礼,她扎了两个小辫子,眼睛大,目光清澈,声音脆生生的,“以后师父让铃铛往东,铃铛绝不往西,师父让铃铛做什么铃铛就做什么!师父,请喝茶!”
顾筱没经过这遭,她看了眼张掌柜,然后把茶接了过来,“……起来吧。”
顾筱没想过拜师礼的事,所以也没备拜师礼,只能下回补上了。
铃铛比顾筱还要矮一点,人也瘦,张掌柜说是孤女,在人牙子底下讨生活,就给买过来了,然后签了契子,以后跟着顾筱。
至于之后,得看铃铛的品性了。
顾筱没那么多规矩,喝了茶就开始教铃铛做羊毛毡,铃铛听的认真,张掌柜也坐在小凳子上学。
“拿做猫来说吧,先用没染色的羊毛做身子,然后是头,猫的颜色是用染了色的羊毛扎上去的,再做头,耳朵,四肢。”顾筱一边做一边说,“做羊毛毡要像,还要记住一句话,过犹不及。”
张掌柜直接弄了个球,头是扁的,嘴巴咧的微大,顾筱就能捏出鼻子嘴巴来,他就不行。
张掌柜转头看铃铛,头一回做,虽然铃铛做的不好,但比他弄的四不像强。
顾筱道:“你先照着做,做熟了以后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铃铛懂事听话,顾筱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能拜师学门手艺,是她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师父,我好好学,”铃铛舔舔下唇,她以后赚了钱,全给师父花。
顾筱没带过徒弟,这是头一回。
女孩子手巧心细,张掌柜做了两个就不做了,铃铛却做的认真,比着顾筱给的,一点点改,琢磨。
看着铃铛做的羊毛毡越来越好,张掌柜眼馋心馋,他要是能坚持坚持,说不准也能做出这样的来。
张掌柜道:“铃铛做的还卖吗?”
铃铛脸一热,“我做的不好,比师父做的差远了。”肯定卖不出去。
顾筱道:“越做越好,熟能生巧。”
张掌柜跟着点头,“说的是,铃铛慢慢学,以后肯定能做好。”
顾筱教了半日,也该回去了。
张掌柜送顾筱出门,他一边走一边道:“小东家,我得去盛京一趟。”
虽然是自己亲侄子,那也得查账,把多宝阁里头的东西点点,什么卖的多,缺什么,生意怎么样,都得看看。
“我去盛京这段日子,书坊就拜托小东家了。”张掌柜仔细想了想,道:“也没什么大事,小东家过来看两眼便行,进货有伙计,书院有学生在这儿抄书,那位沈公子也常送书过来……”
顾筱:“沈公子?”
第52章 吓一跳 沈羲和看着书页出……
“就是沈公子。”张掌柜拿折扇敲敲手心, 解释一番,“我记着和你说过,那位沈公子写的一手好字, 他还会印书,印了的书送到多宝阁,好卖地很。”
顾筱静静听着, 张掌柜又道:“一本书能卖十两银,给沈公子二两, 小东家,这位沈公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学问好字也好,以后指不定就飞黄腾达了, 别人也就算了,他得好好招待。”
都说莫欺少年穷, 张掌柜最是明白这个道理,沈家清贫, 所以他乐意帮扶一把,说不准日后能结门善缘。
顾筱这是第二回 从张掌柜口中听到沈羲和的名字,字好功课好, 是个清风朗月的如玉公子。
顾筱道:“他很好吗?”
张掌柜点点头,“好啊, 年纪轻轻大有作为。”若他在沈羲和这个年纪,绝对没有沈羲和聪慧通透。
“上回我还说引荐一番,”张掌柜笑了两声, “别的也就算了,你说沈公子印书卖到书坊,一本书能赚七八两银子, 他能给咱们赚不少钱,小东家你好好招待,一点都不过分。”
顾筱怎么能见沈羲和,她赚钱的事沈羲和不知道,存钱沈羲和也不知道,若是沈羲和知道了,说不准会告诉周氏,那……
“掌柜要离开多久呀?”顾筱算了算,坐马车去盛京大概要花半个多月,再在多宝阁待一阵子,回来还要花半个多月。
那岂不是……
张掌柜:“两个多月吧。”
顾筱:“两个多月呐……掌柜,那沈公子来了,是不是只看书印的对不对,结了账就行。”
是这个道理没错,可张掌柜想让顾筱和沈羲和认识一番,“是这样。”
顾筱道:“那掌柜就放心去盛京吧,这里有我,有事写信。”
张掌柜:“……盛京诗词卖得好,小东家记得告诉沈公子一声。”
顾筱答应地痛快,她知道沈羲和什么时候印书,那就方便多了,沈羲和来书坊,她就躲在二楼,不必见面。
顾筱松了口气,不知为何,她想起沈羲和给她脸上涂药,喂她吃饭,给她揉肚子的画面,她好像可以相信沈羲和……
张掌柜道:“还有一件事千万不能忘了……”
顾筱抬起头等张掌柜说完。
“就是多做新鲜玩意,我两个月不在,希望小东家克勤克勉!”
顾筱:“……掌柜一路平安。”
————
张掌柜去了盛京,顾筱记着他说诗词好卖,就赶着翻书坊的诗卷,刻字,好让沈羲和印书。
沈羲和真从医馆带了消炎止痒的药来,他没提帮顾筱涂,“早晚涂一次,不能挠。”
顾筱把药收起来,“你现在课业重不重呀?”
沈羲和愣了一下,“还好。”
顾筱笑了笑,“不然以后我来印书,我虽然认识的字少,但平日闲得慌,可以慢慢来。”
沈羲和摇摇头,“我不累,印书还能把书上的内容多记几遍。”
他也就能帮顾筱印印书了,刻字他帮不上忙,雕刻东西也帮不上忙,这是唯一他能帮到顾筱的地方。
沈羲和冲顾筱笑了笑,伸手揉揉她的脑袋,“真的不累,你不用担心我。”
顾筱身体一僵,她没担心呀,她……
“要不然我去送书?我白天没事做,可以把书送过去。”
沈羲和道:“白天热,我顺路送过去就行了。”
顾筱若是再问,就好像是她另有所图一样,她去送书好像也不行,书坊伙计都认识她。
顾筱在心里叹了口气,“那这次书印好,你准备什么时候送去呀?”
沈羲和对顾筱一心喜欢,自然是顾筱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印好了就送去。”
还不如不说,顾筱懒得问了,把刻好的字分类装好,就不再管了。
张掌柜不在,一天至少去一次。
顾筱都是上午去,在二楼教铃铛做羊毛毡,别的时间低头弄团扇的扇架。
扇子真的是有千白种姿态。
以前沈家杀鸡杀鸭,留了不少羽毛,顾筱就把它们漂白了,轻飘飘的羽毛更多了一丝仙气。
她想做两把羽扇,用浆糊粘羽毛自然是不行,得用极细的丝线把羽毛一点一点缝到上面,顾筱用的还是又细又小的绒毛,所以不是一般难做。
做了小半天,才做了一半,顾筱正打算回家,伙计就进来了,“小东家,沈公子过来了。”
顾筱心里猛地一跳。
沈羲和过来送书了。
顾筱道:“可是一本书二两银子?”
伙计:“一直都是这个价。”
顾筱点点头,“那把书拿进来,我检查一遍,若是没错,就把账结了。”
伙计虽然不解,但还是听顾筱的,二楼屋子外头有喝茶的地方,他请沈羲和在那儿坐一会儿,“我们掌柜不在,小东家在这儿,劳烦沈公子等一会儿。”
沈羲和点点头,“无事。”
他坐下,看伙计抱着书进了里间,然后就收回目光,在外头安安静静地等。
字是顾筱自己刻的,书是沈羲和印的,错是错不了,顾筱翻看检查一遍,五本印的,另外两本是沈羲和自己抄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顾筱把账给记上,“七本书十四两银子,你把账结了。”
伙计点点头,“小东家不出去见见?”
顾筱道:“见面就不必了,我一个女子,沈公子见了未免拘谨。”
伙计想想也是,拿了银子就出去了,沈羲和不是喜欢多问的人,拿了钱便走了。
顾筱走到窗边,等了一会儿,沈羲和从书坊出去,他不像以前那么清瘦,也比从前高了,走在街上,有不少人偷看他。
顾筱抿了一下唇,忽然之间,沈羲和停下脚步,转过身朝着窗口看来。
顾筱吓得立马蹲了下来,她手扒着窗户,因为用力指节都微微泛白。
铃铛正做羊毛毡呢,她抬起头,问:“师父,您这是怎么了。”
顾筱不知道沈羲和走没走,也不敢起来,“这里凉快,我蹲一会儿。”
过了好一会儿,顾筱腿都蹲麻了,才慢悠悠地站起来,她小心翼翼地往外面望了一眼,沈羲和人已经不见了。
————
书院
沈羲和看着书页出神,方才他好像看见顾筱了,他从书坊出来就感觉有人在看他,那人似乎在二楼,可是回头的时候,就看了一朵鹅黄色的纱花。
沈羲和摇摇头,那人应该不是顾筱。
顾筱是吓了一跳,她收拾好东西回家,仍心有余悸,周氏正在院子里晒瓜干菜干,院子里晒了好多。
马上就是中秋了,还得回尚阳村一趟,把菜地里的菜秧子收拾干净,然后再赶着种一地白菜,留着冬天吃。
有沈大郎大娃二娃他们,这活就好干,只不过得耽误几天家里的生意。
等到九月多十月,就得收秋了,家里十几亩地,又得花几天时间。
沈家虽然赚了些钱,但是周氏不想丢了根本,等钱多一点,她还是想先买地然后再买铺子,慢慢把家底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