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白富美——大河东流
大河东流  发于:2019年12月17日

关灯
护眼

  他们兄妹两个最后得到了大丰收,如果不是他们看着差不多了就把桶送回去,估计别人都要侧目了。
  晓晓还在桶里面偷偷藏了两条比较大的鱼,浑水摸鱼的放在木桶底下拿回了家。
  这些鱼还活蹦乱跳的,会放到水缸里面养着,看着没那么精神的,大点的会被卫喜乐挑出来,准备开膛破肚,做成腊鱼鱼干等等,小点的今天就会处理了,端上餐桌。
  至于石螺,蚌这种都是能养着的,暂时都没处理,放清水里养着,让它们吐干净泥沙。
  “妈妈,我们做些鱼松吃吧。”晓晓想吃了。
  说起这个鱼松,卫喜乐挑选鱼的动作就停了停,转过身体来正色对着女儿道:“你爸爸打算抽出一部分鱼来做鱼松,到时候再卖出去,你也知道的,鱼松的价格比鱼肉的价格要高不少,虽然做鱼松不是太容易,但是大家伙都有力气,就是之前没有做过,我心里有些拿不准,你觉得这样可行吗?”卫喜乐忐忑,鱼松这东西,他们之前没做过,他们这里一直以来打到鱼,要么趁着鲜活的时候卖出去,要么做成腊鱼,熏鱼,鱼干等等,没有做过鱼松,鱼松这东西是去年女儿自己折腾出来的,他们尝过,确实好吃,而且相比较起来,保存的时间较长,又好运输,今年孩子他爸就打算把村里的一部分收获制作鱼松,为此他特意先去了公社的厂子问了他们有没有收购的意思。
  服装厂说可以收购一些,作为员工的过年福利。
  于是林青松就开始组织人手了。
  这件事情晓晓之前听了一耳朵,她很有信心,安慰她:“妈,你别太着急,爸爸这样做肯定是有准备的,你别太担心了。”
  “这能不担心吗?这要是到时候反悔了卖不出去,大家伙都要遭受损失。”
  她这是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就没办法放心的,晓晓对此也没有办法。
  想让她彻底安心,只有鱼松卖出去,钱拿到手了的时候吧。
  鱼松是晓晓自己折腾出来的,那之后,晓晓把方法告诉了卫喜乐,卫喜乐发扬光大,制作出来的鱼松比她做出来的美味值加倍。
  林青松尝过之后心里就有想法了,向公社申请备案。
  没多久,卫喜乐就被人叫走了,收获统计分类出来了,她们要开始做鱼松了。
  由她带着一些人品信得过,手脚干净利落的妇人一起忙活。
  小孩子在这期间是不被允许进入大食堂的,就担心他们进去捣乱,或者是把这制作方法传了出去。
  林青石可是把这当做他们村的副业上报了公社,今年是开头,要是可以的话,以后就要延续下来,用这个副业给大队增收,创收。
  这鱼松的制作方法,就会成为机密。
  毕竟不是谁做出来的鱼松都这么好吃的。
  卫喜乐忙去了,家里的这些鱼就交给他们收拾了。
  林华坤见势不妙,想溜:“晓晓,到你发挥所长的时候了,上。”
  林华坤想要把事扔给她,晓晓揪住他的衣摆:“你想去哪,一起。”想把活全部交给她?
  没门。
  林华坤不放弃,揪着自己衣摆往外拽:“你看有哪家的男子汉是进厨房围着灶台转的。”
  晓晓不放手:“别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说的好像你不进厨房一样。”要是家里她和妈妈不在家,爸爸和他还不是自力更生,自己下厨做饭,也没见哪里不行,哪里不会啊。
  他这就是偷懒。
  林华坤被揪得动弹不得,只能乖乖的蹲在水井旁边处理这些鱼,开膛破肚,用盐和姜腌着。
  晓晓就在厨房,下锅。
  林华坤到底还是个疼爱妹妹的好哥哥,知道她不喜欢收拾这些鱼,开头抱怨了几句,之后还是任劳任怨的收拾起来。
  他也是被锻炼出来了,干活利索的很。
  处理的差不多了,就剩下水缸里面鲜活的那些鱼,有黄鳝,鲶鱼,鲫鱼等等。
  看着水缸里的数量,林华坤拿着木盆捞出了一些,打算拿去给爷爷奶奶。
  林向军和林望军都在撒网的行列中,他们可没空跟他们一群半大的小孩去摸鱼,所以他们就只有分到的那些,他们两个抓的多,送去一些给他们。
  刚刚他有看到林秀红,她的收获实在一般般。
  至于大伯那一边,他就不管了,侄子那么多,一人弄一点,加起来也不少了。
  他去到的时候,章枝摸着肚子迎了上来,看到他拿着面盆,笑容灿烂,她第一胎生了个儿子,这是她的第二胎。
  曹飞燕不在家,她也去帮忙制作鱼松去了。
  林秀红看到木桶里面的鱼,有些不好意思,她刚刚在水里面已经很努力了,但是那些鱼灵活的很,她根本抓不到。
  方盼春招呼:“华坤来了啊。”
  “哎,奶奶,我和妹妹摸了些鱼,给你和爷爷送些来,有木盆给我吗,我把鱼倒进去。”
  “好好好,你倒进这个桶里吧,谢谢你啊。”章枝的笑容很灿烂,这些鱼大部分都会进了孕妇的肚子,现在他们家就她一个孕妇。

  看到这些鱼,能不高兴吗。
  林华坤也没什么话好说,把鱼倒进桶里就回家了。
  反正给爷爷奶奶送来了,他们愿意给谁吃,那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他回去的时候发现自己家里多了一个人,看到他,不自觉的翻个白眼放弃,有些没好气:“你怎么又来了?”
  在学校里跟自己妹妹形影不离就算了,同班同学,现在可是寒假。而且两个大队一起捕鱼,他不该在他们大队忙吗。
  说起这个,温今尧显得有些无辜:“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动作比较慢,我在岸边摸了一些石螺,还有蚌,就没了,不过没关系,村里分的鱼足够我们过年用的了。”
  听了这话,林华坤有预感了,果然,他话落,晓晓的话就从里面传来:“你没有抓到鱼啊,从我们这里拿一些回去,这种半大的鱼用来熬粥最鲜美了。”
  本来他们也要拿一部分给外公外婆的,现在给他一些,抓到的多。
  林华坤呵呵,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温今尧没有拒绝,喜滋滋的应了下来,有来有往嘛,今天她给他送了鱼,下次他给她送别的东西就好了。
  还能借这机会多来这里一次。
  ……
  这鱼松是卫喜乐几次调试过的,选了大家都觉得好的那种口味。
  做好之后,由林青石带着人送去给工厂。
  卫喜乐担心别人会反悔,林青石没有这个担心,他只担心一个,那就是需求量减少。
  毕竟他们的鱼,一部分也是流转到他们这些厂子,活鱼和鱼松,都是鱼。
  结果大受好评。
  除了服装厂,还有其他的厂子也想要购买鱼松作为职工的过年福利。
  就连服装厂,都加大了购买量。
  林青石听从了女儿的意见,用处理过的芭蕉叶子包着,再用绳子结实的扎了起来,用竹篮子放在一起,看上去好看又体面。
  过年的时候,拿着这个去,格外的合适。
  样子好看,价格比起活鱼来,也格外的好看,而且鱼松都是鱼肉做的,鱼头鱼骨都剔除了出来,这些加上几块豆腐,用来煲汤,味道鲜美的舌头都能吞下去。
  他们这里有个湖,湖里有鱼,但是并不代表,只有葫芦湖里有鱼。
  他们这里还有不少的沼泽地,这些都被林青石带人开发了出来,变成鱼塘。
  眼看着鱼松市场前景好,大家能赚一笔,这些鱼除去交给公家的,其余的,都做成了鱼松。
  大家分工合作。
  你做鱼松,他编竹篮子,然后一起送去公社,换取钱财。
  私人不允许做生意,但是集体开设副业增收是被鼓励的,之前他们村的副业是鱼业,现在在鱼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
  鱼的数量没有增加太多,得到的钱却翻了一倍不止。
  什么?竹篮子也算?
  竹子满山都是,这种小小的篮子编织起来不耗费多少功夫,上了年纪的老汉基本都会弄,熟练的,一天可以编织一大堆,这些,都被会计记了下来,算入工分。
  本来过年的时候是难得的农闲,现在也闲不起来了。
  不会做鱼松的,不会编竹篮子的,不会包装的,还能不会砍竹子吗?
  等到年底一统计,到手的除了钱还有布、肥皂等等。
  这是林青石带人谈下来的。
  服装厂最不缺的就是布料和衣服了。
  他这边给点折扣,对方也给点折扣,拿些不要布票的残次品出来。
  他们下地干活不讲究,纹路错了,颜色混了,被勾坏了,都没关系。
  于是,这个年,林青石是在各声赞誉中过的。
  晓晓也是。
  鱼松这玩意儿,可是她最先弄出来的。
  晓晓对比一致微笑以对。
  她能说,她只是馋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晓晓:吃货的世界,你们不懂.jpg
我费了那么多功夫,只是因为买不到,只能自己上。
 
  ☆、第二十八章
 
  
  大队长是管理生产的, 大家都听他的调配,尤其是林青石的威望在这里, 他在开始制作鱼松的时候说酸话、唱反调的人很少,现在结果出来了,大家都可以过一个肥年, 他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林青石的心情指数上升了,不熟悉的人可能看不出来,因为林青石那张脸上很少会出现笑容之类的表情,在他们看来, 大队长还是跟往常一般, 淡定自若,是个干大事的,只有熟悉的人能看得出来, 他嘴角的弧度, 眉眼的柔和, 还有,说话的句子都比之前长了不少,看的出来他的好心情。
  有了今年的成绩,大家都摩拳擦掌的表示,他们下一年要制作更多的鱼松, 赚更多的钱, 过一个更肥的年。
  林大海是林青石的父亲,他做了值得竖起大拇指的事,自然有人到他面前凑趣和讨好。
  本来他就被人说他有福气, 现在更多的人说他有福气了。
  他生了三个儿子,一个牺牲了,还有两个在身边,都是孝顺的,不在一家住着,每年都准时准点的送粮食,衣服也是,不用自己发愁,还能帮扶着点不在的那个儿子一家,他的岁数也摆在这里,要说起来,谁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他一句,这辈子过得值,现在说的更多了。
  为此,林大海特意到了他们家,说了一个好字。
  没头没尾,晓晓和林华坤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林青石已经习惯了,知道他在说什么:“爸,我知道了。”
  说起来就像在打哑迷。
  ……
  知青院里正在开会,知青是有探亲假的,这个假期比较长,可以让他们回去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再回插队的地方。
  这一年,秦明珊,顾千景,余秋彤三个人都没有回去,就在知青院里面过年。
  知青院的负责人是张恒,他是下乡的老知青了,为人公允,很受知青的敬佩,他还是他们前进生产大队小学的老师,大队的人也很尊敬他。
  他们现在在集思广益。没有回家过年的知青都聚在一起,惯例的先歌颂了一番,背了一些语录,之后,他们就说到了正题。
  张恒:“一年快要过去了,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提出来我们大家商议一下。”
  他们下乡是帮助中下贫农的,但是他们下乡并没有帮到什么忙,人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还要人家帮忙,才能在这里安顿下来,遇到什么问题也是他们求助于大队。
  每一年,张恒都要组织这么一次,老人都知道,这是惯例了。
  只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都没有讨论出什么让人惊艳的主意。
  顾千景是71年下乡的,现在是73年,他也下乡两年了,他站了出来,说出他的想法:“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我们大队多水,但是我发现并没有人种藕,这附近也没有,我打听过了,我们公社都没有人种莲藕的,我觉得可以利用起来,在池塘的边缘种上莲藕,也不需要怎么打理,到时候就能一起收货联络,鱼在水里,莲藕在泥下,二者并不相争,还能给大家创收。”
  “另外,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大队养兔子创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思路……” 
  去年的时候,顾千景提出了养羊,林青石采纳了,但是时间还不长,今年没有看到什么大的成效。
  秦明珊佩服的看着他,他懂得好多啊,看着他在那边侃侃而谈,她的视线没办法从他身上离开。
  林青石听了张恒和顾千景整理后的话,频频点头:“我记下了,我会认真的考虑,感谢你们的建议,过一段时间我会给你们回复!”
  晓晓:啊,莲藕,她怎么忘了这个!藕夹!藕粉!藕汤!
  这个可以有!
  林青石还在找资料的时候,他的女儿已经惦记着十八种吃法了。
  晓晓觉得,自己这么久都没想起来,应该是有替代物的原因,他们这片没有莲藕,但是有山薯,一种代替莲藕,经常用来煲汤、凉性的山薯,吃起来粉粉的,跟莲藕有些像。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