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农家日常[穿越重生]种田文—— 作者:络缤
络缤  发于:2016年06月01日

关灯
护眼

常喜乐摆摆手指,把手里的账本推到他面前,“你现在没有了,身无分文,我都帮你花光了。”
常昱沉吟片刻,想了想道:“我听说临县山里有老虎,咬死了不少人,县里头高价悬赏,明天我就去看看。”
常喜乐失笑,“我把你的钱都用完了,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吗?”
常昱眨了眨眼,坚定道:“我会挣更多的钱的。”
常喜乐忍不住一把抱住常昱的脑袋,“你说你咋这么招人疼呢!若我有些龌蹉心思,你就要被我坑死了。”
常昱顺势抱住常喜乐的腰,一口亲在常喜乐的唇上,“反正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不怕。”
然后也不管常喜乐反应,直接就把他抱起放在双上,热情似火的啃了起来。常喜乐并未躲避,直接迎了上去,使得常昱的动作更加火热。
两具身体在交缠着,室内的空气在急剧上升,一时间难分难舍。
可到最后关头,还是被常喜乐给挡住了。常昱被憋得难受,眼底尽是询问,不明白为何常喜乐就是不愿意做更愉快的事。他们现在已经非常亲近,还有何顾忌。
常昱自从开始训练村民之后,接触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队伍里有好几对男男夫夫,这让他知道了不少事。
常喜乐努力平缓自己的气息,亲吻他的眼睛,“再等两年。”
常昱虽是不解,却并没有坚持,两人又是在互撸中释放了自己的欲望。
口袋变空,常喜乐就开始想着要开拓另一片战场。
这也是他之前就已经想好的,只是怕一股脑弄出一堆东西,不仅扎眼而且很容易经验不足导致失败。
如今所有工坊都进入正轨,他也就有这个余力去弄新鲜东西,而这新鲜东西正是纺织。
这几年棉花的种植逐步开始推广,不少地方都种上了棉花,尤其以稻香县最为积极。这都是因为桃源村的带头作用导致,而且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棉花非常经济实惠,确实是好物件。
更别提桃源村一直收棉花,这让他们又多了一项生计。
棉花无需种植在田地里,这也让他们乐意去种植。也曾有人见到棉花利润高,想要拿田地种植棉花,但是被制止住了。
县里直接下令不可用良田种植棉花,否则必会重罚,大家这才作罢。
这也是常喜乐听到点苗头,告知给县令的。这世粮食产量很低,原本那些田地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若全都种植了经济作物,那丰收时候粮食减产,肯定会导致粮食价格的升高,最后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而且朝廷也对这种行为是反对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以粮食为主。虽然棉花关乎‘衣’,可到底不像粮食那么要紧,毕竟之前没有这东西大家也能过来。可若没有了粮食,那可就不行了。
即便是这般依然有人通过开荒等手段种植大量棉花,使得棉织品渐渐的走进人们的实现,逐步成为之最重要的纺织品。
常喜乐虽然没有组建专门的纺织坊,但是会从外面收购棉花发放下去让大家加工。随着棉花的大量种植,使得人手也显得局促起来。
桃源村因为是最早接触棉花的一拨人,所以也是最早一拨开始出产棉织品的。在沈家的努力之下,使得桃源村纺织的布匹在府里打开了市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因为是最早出来的,所以哪怕后面随着棉花的推广,棉布的盛行,也不曾压下桃源村的风头。
只不过常喜乐为了避嫌也是为了让木工坊的人更加有创造力,所以并没有对纺织工具进行改造,而是让他们先自己摸索。而木工坊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真的改造出更适合纺棉的纺车。
因为不同的材料纤维性质并不相同,这也就对纺车上的绳轮直径大小、锭子数的多寡要求有所不同。如不需牵伸的麻纤维,在并捻合线的时候,轮径可以尽可能的增大,锭子数可以多至五枚;而纺棉则情况并不同,他受到牵伸的限制,不能过高,所以轮径也就较小,锭子最高为三枚。
而木工坊改造纺车,就是从轮径和锭子数着手的。并且还由之前的手摇式纺车,改造成脚踏式纺车,与黄道婆改造纺车很相似,这使得效率增加了不少。
这些都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为此常喜乐给他们包了大大的红包以做奖励。
他所会的就是这些人创造传下来的,不过是仗着穿越拿先人智慧来伪一把能人,实际上真正的能人是眼前这些人。
不过脚踏纺车虽然效率相对手摇比较高,可若想大量生产,就得耗费很多人力。
常喜乐原本还想再等两年才开始进行大改造,可没有想到棉花推广的速度比他预测的还要快。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上,棉花的推广还是有一段过程的,哪里想得这才短短几年,大家就从不屑一顾变成非常追捧了。
为了节省劳动力,能让更多劳动力去做其他事,他准备开始建造水转大纺车。
如今的桃源村对水力利用已经非常纯熟,村子的榨油坊、舂米坊等都利用了水力,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
而普通的手摇纺车或者脚踏纺车一天最多能纺纱一到三斤,而水力大纺车一个昼夜能纺出一百来斤。
而改造纺车只是第一步,重点还是在后面的织布和染布上,尤其是染布。
经过深加工的产品价值会更高,而这里的染布技术并不好,普通老百姓并不能掌握,而是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上。因此成布相对就非常的昂贵,其中的利润非常的大。
而棉布属于新兴产物,材质与其他不同,所以染布技术也就颇为保守。
常喜乐之前就看好这一片市场,只是他当时一股脑弄出来的东西太多,总觉得反常为妖,而且他对染布也不过是有理论知识,具体还得经过试验。

第86章 收养问题

常喜乐因为并非印染专业出身,不过是看多了乱七八糟的书才有所了解,而且掌握的是传统的染布技术,比这里稍微先进却又不及现代技术。不过好处便是,因为是传统技术所需的都是天然材料,都是这里可以寻到的,如此方便了许多。
他之前通过沈家布庄就了解到这世界的印染水平,这里的印染技术水平大约是近似于隋唐时期,色彩虽然已经颇为丰富,可比起宋尤其是明清时期却差了不少。他只需要将明清时期的水平搬到这里,染出这里缺乏的颜色,就足以让桃源村的染布坊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
他并不打算拿出太过先进的东西,也不想甩开其他人太多,只需处于不容易被淘汰,拥有自己一片天地,却又不是太过显眼的中上水平亦可。所以复杂的画绘技术他也不打算运用,他对那个本就不是很了解,况且还需要培养专门的能工巧匠去绘制,实在太过麻烦。
画绘技术多是面向富贵人家,虽然利润颇高,可麻烦事也多。倒不如把目标群体放在小富人家身上,既有些经济实力,又不那么挑剔难缠。
不过那些都是长久打算,目前还是得先掌握染布的技术,实际行动和纸上谈兵是两回事。
常喜乐最先要实验的就是用蓝草染布,此时正是最适宜采摘蓝草的时候。
蓝草的根部就是非常常见的中草药板蓝根,桃源村附近的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蓝草,常喜乐之前看到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它们的主意。这里的人也用蓝草染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掌握这样的技术。即便会染,也只是非常简陋的办法,洗涤的时候很容易褪色。
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很少,为了保证自己不会教了徒弟饿死师傅,大多都是自己家族里传承下来,绝不会外传。
常喜乐要做的就是丰富色彩,还有用他掌握的技术去固色。只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他深信在一定时期内,染布坊就能维持下去。而后面就要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不能什么事都靠他。哪怕一时困境,只要不至于伤筋动骨,他都不打算出手。
否则村庄一旦失去的创新能力,若他还在世且肚子里有货还好,可若他哪天不在了,或者已经拿不出新东西,而大家又习惯性依赖,不知道去琢磨去思考,那么这个村子终究会慢慢颓败下去。
这种情况是他不想要看到他,虽然他管不到身后事,却也希望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村庄可以长长久久的生存下来。
大家知道常喜乐要找蓝草,便知道他想要染布了。
孩子们直接将这事给揽下,第二天在杏儿的带领下常家的孩子以及经过训练的童子军们背着小箩筐一起到山里采摘蓝草。
经过训练之后大家对孩子们进山也放心了不少,不仅仅是因为武力值的增加,毕竟年纪还小现在再厉害,真遇到猛兽肯定是不讨好,之前能够狩猎那都是因为有常昱在控场。所以更多是因为经过训练之后,大家更有组织性,不会谁一时贪玩掉了队。大家只要能团结在一起,不往深处走就不会有事。
莫看童子军年纪小,可干起这种活来却不比大人差,当天晚上每个人的箩筐都塞得慢慢的,不过一天采摘的蓝草就堆成了一座山。
还好常喜乐会利用化学加工把植物染料鲜叶种的色素制取出来备染,否则像这里的人,只会利用植物染料的鲜叶浸泡发酵直接着色,若是来不及处理,只会造成浪费。
“小叔,明天我们能找到更多,今天下午的时候我们找到一处地方,长得可多了!”杨子兴奋的表功。
常喜乐笑着摸他的脑袋,“你们真是太能干了,不过明天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背得那么满,要是压得你们长不高可怎么办。”
听到长不高这话,孩子们原本的斗志昂扬顿时散去不少。
杨子憋了半天才开口,“也,也没多重,不会长、长不高……吧?”
大家对常喜乐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可又觉得常喜乐好不容易给他们找活了,结果还不让大干一票,心里难免想要挣扎一下。
随着年纪的成长,常家的这群孩子对常喜乐也越发尊敬,都很想在他面前表现,尽自己一份力。可常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也就越发不用他们做什么了,这让他们觉得心里很是不安。
虽然其实并非如此,常家现在条件是好了,家里还雇佣了一个两个人帮忙,平时地里的活也是请人去折腾,常家人自己除了农忙的时候,平日极少下地干活。大家现在手头上的事都忙不过来,所以家里还有地里的事都是交给常喜兴两口子,他们两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也就只能雇人。
但是孩子们平日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而不是条件一好就当做少爷养。只是他们每天要训练还要读书做功课,自然不能像从前槐子这年纪的时候,要帮家里做很多事。而村子里不少人家半大还是还是起了很大作用,一对比就觉得自个很是没用。
尤其又是生活在常喜乐的光芒下,更觉得自己距离这个小叔太远,偏偏家里又没啥事可干,所以一听到让他们去摘蓝草,心里乐得不行,恨不得把山里的蓝草全都摘回来。若不是之前训练让他们习惯了服从命令,让什么时候回来就必须什么时候回,否则只怕能摘到晚上去。
常喜乐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们想要帮家里做事,可你们还小并不急着么一时半会儿。以前是没法子,所以只能很小开始就干大人的活。现在咱们有条件了自然就不同了,你们现在这年纪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学习。学得更多的知识,以后才好反过来为家里做更多的事,现在急了以后就慢了。”
这个道理常喜乐说了很多次,可勤劳的概念根深蒂固,加上环境的影响,让他们依然忍不住有些着急。不过虽然如此,听到常喜乐这么说,也都应了下来。
常喜乐与孩子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安安和平儿安安静静的在一旁听着。虽然已经到这里大半年,可他们的性子依然十分安静,平日里极少说话,年纪小小的总想要帮家里做点什么。
常喜乐觉得老把他们关在家里也不成,可他们又不会去玩耍,怎么鼓励都没用,所以干脆就赶到学堂里去了。反正现在他们五岁多,也能进学堂里跟着学些东西,学成啥样没关系,让他们有些事做亦可。
这两个孩子经过大难,虽然经过大半年的调养,身子骨是好了大半,小脸又圆了起来,可原本就颇为腼腆的性子更加沉默了。对常家三房以外的人,总是一副战战兢兢警惕模样。那一场劫难给他们幼小心灵造成极大的打击,直到现在晚上都还经常做噩梦。
原本这么大点孩子容易表述不清楚,何况是如此可怕的事,所以直到现在常家也不知道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只是大概从梦话和他们些许言语中猜测他们是被寡妇推着出门的,寡妇还让他们去找有桃源村标记的人。不仅如此还看到自己娘被人砍死的,血染一片,然后整个家又被一场大火给烧了,所以两个孩子现在对血和火都十分忌惮,不敢靠近。
两个孩子虽小,却也知道现在是寄人篱下。尤其寡妇一直就给他们灌输要知恩图报的观念,所以总想着为常家做些事。偏偏常家人都不让他们动手,还让他们去学堂。他们虽然不知道读书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既然是恩人让做的,那就得做好。
两个孩子本就是聪明的,否则也不能小小年纪就能找到一两年前来过的桃源村,这路途可是不近,还不好找。而且在外头漂泊近一个月,竟然硬是给活下来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